① 對聯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
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4
楷書的獨特魅力
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特徵,令任何一個門類的藝術很難與此相提並論。書法藝術的創作過程也是一種抒情的過程。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審美過程也應該是一個綜合的、立體的過程,而不應滿足於表層的視覺感受,而必須是一種包括文辭內容、文化含量的內在的深層文化信息的全面體驗過程。可以說,「文化是書法的核心」,書法就其技法層面,如間架結構、章法布局、筆墨技巧等而言,已在幾百年前就走過了它的鼎盛時期,成為高度完善、程式化極強的認知體系;對後來者而言,王羲之、顏真卿等代表人物至今無法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已終結,只剩下「書以載道」了。這個「道」的延續和張揚,就是文化的延續和張揚。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它與當代文化相互交織,以其自身悠久的傳統、豐富的內涵,在縱向、橫向上對其他類別的藝術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它如同一顆明珠,使中國傳統文化散發出魅力與靈光。
書法本身負載著歷史沉澱下來的深厚文化內涵。書法之所以在中國的藝術和文化中獨領風騷、永葆青春,不是在於它的表層藝術,而是在於它內部蘊涵著的深邃的文化。對書法的審美必須把它放到中國哲學觀的層面。可以說,書法是一個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藝術概念。書法應該是藝術而不是技術,這無論從它的產生、發展,還是從它所承載的內涵來講,都是毋庸置疑的。書法與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是不可分的,傳統文化與書法有著一種無法拆解的因緣,所以說書法因文化而具有了靈魂。反過來,書法又以其形式美讓文化放射出光彩。因此可以說,只有當文化作為書法的內涵時,書法才能夠感人。比如說《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傳頌,不是簡單地因為顏真卿的筆墨技巧打動人心,而更重要的是在於其背後的愛國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可以說,書法是以文化精神打動人心,又以書法的形式美令人賞心悅目。古代的大書法家無一不是大文學家、大政治家、大文人或者大學者。古代的文人可以不是大書法家,但是從歷史上看,如果不是一個大學問家,絕對也成不了大書法家。
②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楷書橫幅書法
楷書橫幅書法字體如下:
(2)書法楷書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這句詩的字面意思是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蘊含的道理是人在困難面前必須不畏困難,堅強自信,樂觀和灑脫,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理想施展抱負,雖然苦悶但不失去信心,給人以激勵。
原句出自唐代李白所作的《行路難·其一》,引用典故是《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南朝宋國著名將領宗愨(què)從小就有雄心壯志,喜歡舞槍弄劍,他的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後來他帶兵攻打林邑國,運用計謀取勝,被封為左衛將軍。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
③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崔
顏真卿書
④ 老師辛苦了,書法楷書怎麼寫
老師辛苦了楷書寫法如下:
楷書的特點:楷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4)書法楷書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楷書的鋼筆學習方法
楷書是漢字的主要書體。楷,是楷模,就是標准字體。鋼筆楷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講究用筆
鋼筆楷書的筆畫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用筆方法。不同的用筆方法產生不同的形態、質感的線條,不同的線條需要不同的用筆方法去體現。鋼筆楷書字形較小,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如果書寫時用筆稍不注意,筆畫就達不到要求,筆畫就會出現軟弱無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用筆方法。
2、筆畫分明
鋼筆楷書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規范,干凈利落,不能潦草、粘連。但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又要有內在的呼應關系,使筆畫達到:既起收有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又停而不斷、直而不僵、彎而不弱、流暢自然,非常好看!
3、結構方整
鋼筆楷書在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形端正、合乎規范。字與字排列在一起時要大小勻稱、行款整齊。雖然也有形態上的參差變化,但從總體上看仍是整齊工整的。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歷代許多書家都主張把楷書作為學習書法的第一步。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學好寫鋼筆楷書,打好基礎,為上中學寫行楷書創造條件。
實踐證明,只有經過系統的楷書練習,才能了解漢字 行書筆畫和結構的特點和要求,才能掌握漢字的組合規律,為學寫行楷書奠定書寫基礎,從而練就一手合乎法度、流暢自然的行書和草書。
練習楷書,應從筆畫和結構兩方面下功夫。練習筆畫,主要解決用筆方法問題,目的是生產合格的「零件」;練習結構,主要是解決筆畫和部首之間的組合方式問題,目的是學會結構方法,掌握結構規律,從而達到將字寫端正、整齊、美觀的要求。
⑤ 楷書是常見的字體,四大楷體分別指的是什麼
首先四大楷體分別指的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其次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是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於簡化,講究橫平豎直。當今所說的楷書,是從漢隸逐漸演變而來。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總稱,下面我們就一起說說這四大家的伯分仲秋。
其也是離我們生活年代最近的一個書法家,部分人會認為其作品有些柔弱,其實他與其他三大家來說趙孟頫更加突出了隋唐風骨,尤其是萬年佳作更加讓人稱嘆不已。古話說得好:字如其人,一點也不引喻失義。這四大書法家彰顯出了不同階段的空間美,首先通過字形我們就可以了解一個時代的變化,同時個人感覺我們應該多涉獵一些古代的文人雅卷,為我們自己的生活多一份精彩。我們也可以領略書法帶給我們的樂趣。
⑥ 正楷書法欣賞
歐陽詢書法圖片。
⑦ 什麼是楷書 圖片
【示例圖片】
【楷書定義】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分類】
1~2厘米的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為大楷(大字),之間的為中楷。但這僅僅是籠統的分法,實際上,現實生活里很少出現過小於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准。
大楷: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准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致渙散無神。
⑧ 書法是如何以靜態的作品形式,來體現動態的筆墨意趣的
書法是一種境界。在修養和學習的基礎上,氣質、風度和知識的結合也體現了個人氣質。氣功書法追求古人。它有一個素雅的氣氛。雖不狂野,也不庸俗,也不江湖。然而,它也不能不受性格弱點的影響。
3.書法的精髓
掌握書法作品的精髓,不是一日之功。我們要在書法實踐中思考,在書法實踐中感受,創造新的東西。只有經過時間的積累,探索其規律,借鑒他人,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才能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真實與虛擬的寧靜,才能在復雜的現實中找到書法的美與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書法是一種生命精神的外化,是書法家對筆墨力量控制的表現。它以線條立在骨頭上,以線條傳達情感,以空曠遮蔽現實,以靜謐展現運動。這種力量含蓄內斂。這樣,書法才能表現出美和流暢,達到「思人在明室,行氣在言」的最高境界。
⑨ 靜夜思的楷書(書法)。
靜夜思的楷書:
(9)書法楷書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靜夜思》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抒發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凈。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
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