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臟里的血管都叫什麼名字,在什麼位置,最好附圖
心臟主要的供血血管是冠脈。
冠狀動脈guànzhuàngdòngmài
心的形狀如一倒置的、前後略扁的圓錐體,如將其視為頭部,則位於頭頂部、幾乎環繞心臟一周的冠狀動脈恰似一頂王冠,這就是其名稱由來。左右冠狀動脈是升主動脈的第一對分支。左冠狀動脈為一短干,發自左主動脈竇,經肺動脈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間,沿冠狀溝向左前方行3~5mm後,立即分為前室間支和旋支。前室間支沿前室間溝下行,繞過心尖切跡至心的膈面與右冠狀動脈的後室間支相吻合。沿途發出:
冠狀動脈
(1)動脈圓錐支,分布至動脈圓錐;(2)外側支,分布於左室前壁大部及前室間溝附近的右室前壁;
(3)室間隔支,分布於室間隔前2/3。旋支沿冠狀溝左行,繞過心鈍緣時發出粗大的左緣支分布於左室外側緣;至心後面時發出較小的分支分布至左房與左室。右冠狀動脈起自右主動脈竇,經肺動脈根部及右心耳之間,沿右冠狀溝行走,繞過心右緣,繼續在膈面的冠狀溝內行走,在房室交點附近發出後降支,即後室間支。
右冠狀動脈沿途發出:
(1)動脈圓錐支,分布於動脈圓錐,與左冠狀動脈的同名支吻合。
(2)右緣支,此支較粗大,沿心下緣左行趨向心尖;
(3)竇房結支,在起點附近由主幹分出(佔60.9%,其餘39.1%起自左冠狀動脈);
(4)房室結支,起自右冠狀動脈,行向深面至房室結。
(5)後室間支,為右冠狀動脈的終支,與左冠狀動脈的前室間支相吻合,沿途分支至左、右心室後壁、及分室間隔支至室間隔後1/3。
② 心底和心尖的具體位置
心尖主要由左心室構成,在正常成人體表投影位於第五肋間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距前正中線7~9cm。正常心尖搏動可在此見到或捫及。心臟位置移位、心臟若增大時心尖搏動隨之移位。
心底部位在胸骨右緣第二肋間。在心底附近有環形的冠狀溝,分隔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
(2)心底壁血管在心臟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正常心尖搏動,坐位時,心尖搏動一般位於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0.5~1.0cm處,距正中線約7.0~9.0cm,搏動范圍直徑約2.0~2.5cm。體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懸時不易看見。
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可受多種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的影響。
1、生理性因素:正常仰卧時心尖搏動略上移;左側卧位,心尖搏動向左移2.0~3.0cm;右側卧位可向右移1.0~2.5cm。肥胖體型者、小兒及妊娠時,橫膈位置較高,使心臟呈橫位,心尖搏動向上外移,可在第4肋間左鎖骨中線外。
若體型瘦長(特別是處於站立或坐位)使橫膈下移,心臟呈垂位,心尖搏動移向內下,可達第6肋間。
2、病理性因素:有心臟本身因素(如心臟增大)或心臟以外的因素(如縱隔、橫膈位置改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底
③ 如圖是血液循環中心臟部分血管的示意圖
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開閉的瓣膜:這些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開,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
(2)血液循環的途徑如圖所示:因此B左心房內的血液由運送而來,血液中含氧氣較多的鮮紅色的動脈血,當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進行了氣體交換,吸收了氧氣,釋放出了二氧化碳.
(3)心臟主要由心肌組成,心肌屬於肌肉組織,具有收縮和舒張的特性,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能夠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在心臟的四個腔(A右心房、C右心室、B左心房、D左心室)中,左心室的壁最厚,這是因為: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而心房收縮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與各自的功能相適應,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樣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輸送血液的距離長,與此相適應,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
故答案為:(1)房室瓣;動脈瓣;防止血液倒流;
(2)肺靜脈;氧氣;進行了氣體交換;
(3)心肌;左心室;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
、
④ 心臟在什麼位置圖片
一、心臟位於胸腔內,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間,約三分之二在中線左側。心尖鈍圓朝向左前下方,與胸前壁鄰近,其體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0.5-1.0cm處,故在此處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動。
二、心底較寬,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後上方,與食管等後縱隔的器官相鄰。
三、人的心臟外形像桃子,位於橫膈之上,兩肺間而偏左。
四、心臟由心肌構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組成,其中左心室內壁是最厚的,這四個腔分別是體循環,肺循環的必經之路。
(4)心底壁血管在心臟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1、心臟是較高等動物循環系統中一個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壓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
2、人類的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體積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重量約250克。
3、心臟內的空腔再分為心房與心室,心房接納來自靜脈的回心血,心室則將離心血打入動脈。
4、哺乳類和鳥類有二心房與二心室;爬行類也有二心房與二心室,但二心室之間未完全分隔;兩棲類有二心房與一心室;魚類則只有一心房與一心室。
⑤ 心臟在哪裡具體位置圖片
一、心臟位於胸腔內,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間,約三分之二在中線左側。心尖鈍圓朝向左前下方,與胸前壁鄰近,其體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0.5-1.0cm處,故在此處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動。
二、心底較寬,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後上方,與食管等後縱隔的器官相鄰。
三、人的心臟外形像桃子,位於橫膈之上,兩肺間而偏左。
四、心臟由心肌構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組成,其中左心室內壁是最厚的,這四個腔分別是體循環,肺循環的必經之路。
(5)心底壁血管在心臟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1、心臟是較高等動物循環系統中一個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壓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
2、人類的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體積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重量約250克。
3、心臟內的空腔再分為心房與心室,心房接納來自靜脈的回心血,心室則將離心血打入動脈。
4、哺乳類和鳥類有二心房與二心室;爬行類也有二心房與二心室,但二心室之間未完全分隔;兩棲類有二心房與一心室;魚類則只有一心房與一心室。
⑥ 心臟分哪幾個壁圖示
(1)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與心室是相通的,心臟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圖中G、D、F、E表示心臟的四個腔,分別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H、I、A、B、C表示與心臟各腔相連的血管,分別是下腔靜脈、上腔靜脈、主動脈、肺動脈、肺靜脈.
(2)人的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靜脈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靜脈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縮將血液射入主動脈,經各級動脈流向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路徑較長;右心室收縮將血液射入肺動脈,流經肺,路徑較短;因此,心室壁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3)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開閉的瓣膜:這些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開,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圖示中編號2表示心房與心室之間的房室瓣;編號1表示心室與動脈之間的動脈瓣.
故答案為:(1)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E;左心室;A;主動脈
(3)動脈;房室;防止血液倒流
⑦ 心臟中各個相連的血管
(1)心臟壁越厚,肌肉越發達,收縮和舒張就越有力,與心臟各腔的輸血功能相適應,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這是因為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或肺部的毛細血管,而心房收縮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樣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輸送血液的距離長,與功能上的差別相適應,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臟壁最厚的腔是左心室,與左心室相連的血管是主動脈;
(2)1是左心室、2是房室瓣、3是左心房、4是肺靜脈、5是肺動脈、6是主動脈、7是上腔靜脈、8是右心房;
(3)動脈血是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後,含氧氣較多,含二氧化碳較少,顏色鮮紅的血液;靜脈血是氧氣與血紅蛋白分離,含氧氣較少,顏色暗紅的血液.動脈血、靜脈血的區別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顏色是鮮紅還是暗紅.動脈血管里流動的不一定是動脈血,靜脈血管里流動的不一定是靜脈血,與心臟相連的血管中,流動脈血的靜脈血管是肺靜脈;
(4)肺循環的路線: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在肺循環中,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內的氧進入血液,於是血液就由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
故答案為:(1)左心室;主動脈;(2)左心室;左心房;主動脈;右心房;(3)肺靜脈;(4)11、右心室;3、左心房;靜脈血;動脈血.
⑧ 人體心臟到底在什麼位置圖解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一)心的位置 心位於胸腔中縱隔內。2/3位於正中線左側,1/3位於正中線右側。 心的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遮蓋,只有一小部分借心包與胸骨下份和左側4~6肋軟骨相鄰,此區稱心包裸區。臨床心內注射應選擇胸骨左緣第4肋間處進針,可不傷及肺和胸膜。 心的位置 心臟位於中縱隔 前面大部被肺遮 胸骨左緣四肋間 急救葯物可注射 (二)心的外形 心呈倒置圓錐形,縱軸斜向左前下方。心的外形可歸納為一尖、一底、兩面、三緣、三溝。 1.心尖 指向左前下方,在第5肋間隙、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可觸及心尖的搏動。 2.心底 指向右後上方,連有出入心的大血管 。 3.兩面 (1)前面:與胸骨和肋軟骨相對,稱胸肋面。 (2)後面(下面):與膈相鄰,稱膈面。 4.三緣 (1)左緣:主要由左心室構成。 (2)右緣:主要由右心房構成。 (3)下緣:主要由右心室和心尖構成。 5.三溝 (1)冠狀溝:心表面的環形溝,是心房和心室的心表分界。 (2)前室間溝:左、右心室在心前面的分界線。 (3)後室間溝:左、右心室在心後面的分界線。 心的外形 右上心底左下尖 前胸後膈兩個面 左右下,三個緣 表面三溝分界線 (三)心腔的結構 心有四個腔,分別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間有房間隔,心室間有室間隔。 1.右心房 位於心的右上份,腔大壁薄,主要結構有右心耳、梳狀肌、卵圓窩等。 (1)入口:有三個,即上、下腔靜脈口和冠狀竇口,分別導入上、下半身和心本身的靜脈血。 (2)出口:一個,即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 2.右心室 位於右心房左前下,分流入道和流出道。 (1)流入道:入口為右房室口,口周有纖維環,環上附三片瓣膜,稱右房室瓣(三尖瓣)。瓣膜借腱索與乳頭肌相連,作用為防止進入右心室的血液再返流入右心房。 (2)流出道:是右心室向左上延伸的部分,呈漏斗形又稱動脈圓錐。出口為肺動脈口,口周纖維環上附有三個半月形的袋狀瓣膜,稱肺動脈瓣,作用是防止進入肺動脈的血液再返流回右心室。 3.左心房 構成心底的大部,主要結構有左心耳等。 (1)入口:共四個,即左、右各二個肺靜脈口,分別導入左、右肺的靜脈血。 (2)出口:一個,即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 4.左心室 也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 (1)流入道:有一入口,即左房室口,口周有纖維環上附二片瓣膜,稱左房室瓣(二尖瓣)。瓣膜借腱索與乳頭肌相連,作用為防止進入左心室的血液再返流回左心房。 (2)流出道:有一出口為主動脈口,口周纖維環上也附有三個半月形的袋狀瓣膜,稱主動脈瓣,作用是防止進入主動脈的血液再返流回左心室。 心腔內瓣膜位置及作用總結如表9-1: 表9-1 心瓣膜位置及作用 瓣膜 位置 作用 二尖瓣 左房室口 防止血液由左心室返回左心房 三尖瓣 右房室口 防止血液由右心室返回右心房 主動脈瓣 主動脈口 防止血液由主動脈返回左心室 肺動脈瓣 肺動脈口 防止血液由肺動脈返回右心室 (四)心壁的構造 心壁由心內膜、心肌層、心外膜組成。 1.心內膜 是心腔面一層光滑的薄膜,心的瓣膜就是由心內膜折疊而成。 2.心肌層 主要由心肌構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又比右心室肌厚。心房肌和心室肌均附著於纖維環上,互不傳導。 3.心外膜 屬漿膜,覆蓋於心肌層的表面。同時也是漿膜性心包的臟層。 (五)心的傳導系 心的傳導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組成。主要作用是產生並傳導沖動,以維持心臟的正常節律。主要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其分支。 1.竇房結 是心的正常起搏點,位於上腔靜脈入口與右心房交界處的心外膜深面。 2.房室結 位於冠狀竇口上方的心內膜深面。接受竇房結的控制。 3.房室束及其分支 由房室結發出,在室間隔上部分為左、右束支,最後延為浦肯野纖維,與心室肌纖維接觸,將沖動傳遞給心室肌。 (六)心的血管(圖見上) 1.動脈 營養心的動脈為左、右冠狀動脈。 (1)左冠狀動脈:起自主動脈根部左側,從左心耳與肺動脈干之間穿出,分為兩支。 1)前室間支:沿前室間溝下降,布於室間隔前2/3、左心室前壁及右心室前壁的少部。 2)旋支:沿冠狀溝左行,布於左心室側壁、後壁和左心房。 (2)右冠狀動脈:起自主動脈根部右側,從右心耳與肺動脈干之間穿出,沿冠狀溝向右下行,發出後室間支,沿後室間溝下降。右冠狀動脈主要布於室間隔後1/3、右心室、右心房及左心室後壁的少部。 2.靜脈 心的靜脈主要有心大靜脈、心中靜脈和心小靜脈,它們先匯入冠狀竇,再經冠狀竇口入右心房。 (七)心包和心包腔 1.心包 心包是包在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膜性囊,分為纖維性心包和漿膜性心包。 (1)纖維性心包:位於最外層,厚而無彈性。 (2)漿膜性心包:位於纖維性心包內面,分臟、壁兩層,臟層即心外膜。 2.心包腔:是漿膜性心包臟、壁兩層間形成的間隙。內有少量漿液。 心包和心包腔 纖維心包最外層 厚而堅韌無彈性 漿膜心包圍成腔 臟壁兩層相移行 (八)心的體表投影 1.左上點:左側第二肋軟骨下緣,距胸骨左緣1.2cm處。 2.右上點:右側第三肋軟骨上緣,距胸骨右緣1cm處。 3.右下點:右側第六胸肋關節處。 4.左下點:左側第五肋間隙,距前正中線7cm~9cm處。 心的體表投影 心臟體表有投影 四點四弧可圍成 左右上點二肋間 胸骨旁距略不同 右下第六胸肋處 左下心尖見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