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風景如一幅動態的油畫的天下第一雄關現在怎樣了
提起甘肅,腦海中第一浮現的便是那句膾炙人口的七言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神秘的甘肅,曾在語文課本中悄悄的露面,但未到這里前,仍是滿懷期待與忐忑的。甘肅美景眾多,這次來到了神秘又令人震撼的嘉峪關討賴河大峽谷。
『貳』 中國著名山水畫欣賞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絹本墨筆 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對范寬的繪畫風格曾作過這樣的描述:「范寬山水叢叢如恆岱,遠山多正面,折落有勢。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虛,水若有聲。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無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勢雖雄偉,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們把這段話用來與本圖勘校,就會感到很是妥貼。所以歷來鑒藏家和美術史家們均堅信此圖為范寬真跡。近年對畫幅樹下草業間「范寬」二字款 的發現更證實了這點。
此畫單從構圖方面說,應屬於平易之境,但它卻產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筆墨的酣暢厚重。此圖經清內府收藏,《石渠實笈初編》著錄。
「溪山行旅圖」是范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這件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雄強,巨峰壁立,幾乎占滿了畫面,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題。
范寬以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山的輪廓和石紋的脈絡,濃厚的墨色描繪出秦隴山川峻拔雄闊、壯麗浩莽的氣概。這幅豎長的大幅作品,不僅層次豐富,墨色凝重、渾厚,而且極富美感,整個畫面氣勢逼人,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撲面而來的懸崖峭壁佔了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頭仰看,山就在頭上。在如此雄偉壯闊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條小路,一隊商旅緩緩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給人一種動態的音樂感覺。馬隊鈴聲漸漸進入了畫面,山澗還有那潺潺溪水應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就是詩情畫意!詩意在一動一靜中慢慢顯示出來,彷彿聽得見馬隊的聲音從山麓那邊慢慢傳來,然後從眼前走過。
《溪山行旅圖》,好就好在靜止的畫面有一種動感,一幅空間藝術的繪畫卻有一種時間藝術的感覺。面對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繪畫,體味著畫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發出由衷的贊嘆。
打開《溪山行旅圖》,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們眼簾的,還有不少收藏者的題款,而這些題款,就成了揭開名畫流傳千年的唯一線索。
這枚「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顯的宋代特點。可見,這幅名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皇宮。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皇宮里的大量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於民間,其中也包括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辟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後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宋元兩代,大師級的畫家都以范寬的繪畫為典範。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後的一些的馬遠、夏圭元代的倪雲林、王蒙,都對范寬的畫風大加贊賞。
幾乎所有著名的畫家,說到范寬山水畫神異的表現力時,都一致認為「范寬之畫,遠望不離座外」,范寬的畫,遠遠看去,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認為范寬「畫山,皆寫秦隴峻拔之勢。大圖闊幅,山勢逼人,真古今絕筆也」。
繼續看畫,就會發現第二枚御用方印,這枚 「御書之寶」的印鑒,是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印鑒。
巍峨的山峰,蔥蘢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山路間行商的小小馱隊又顯出了人世間生活的脈搏,自然與人世的生命活動處於和諧之中
『叄』 山水畫和油畫中的風景畫有什麼不同點
西方風景畫和中國山水畫雖然在題材上相同,最明顯的差別是畫種不同,一個是水墨,一個是油畫。另外,二者表現出不同的審美理想和不同的觀察與表現方法。具體來看有以下三點:
一、觀察方法不同
1、西方風景畫採取定點觀察、焦點透視
『肆』 什麼樣的油畫藝術作品會讓人心潮澎湃
油畫是一種非常高貴的藝術,因為油畫用色非常豐富,而且色彩結構是非常飽滿的,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油畫,喜歡收藏油畫,眾所周知,《蒙娜麗莎》是油畫的一個巔峰之作,這樣的畫作會讓人覺得心潮澎湃,因為油畫可以賦予人物以靈魂,當然,,油畫還可以畫風景、畫山水,都是非常著名的。
現在油畫的發展也是非常迅猛的,很多年輕的學生喜歡背著畫板,帶著顏料四處去寫生,而明星畫油畫中最為出色的應該就是張馨予了,她真的過分優秀,不僅人長得美,戲演的好,連畫油畫都是非常認真地,她曾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油畫作品,一幅美麗的山水真的讓人魂牽夢縈,所以張馨予還是非常優秀的。
『伍』 贊美老師一幅油畫作品,背景是山水.主體是八駿馬圖。詩.詞等語句。謝謝哪位高手!
種樹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陸』 山水畫或者油畫圖片轉變為線稿
記得PS軟體里好像有這個功能
『柒』 適合初學者臨摹的油畫風景畫
初學油畫的臨摹順序一般是靜物——風景——人物。風景畫畫著比較隨意,錯幾筆無關緊要,不像人物肖像畫形似要求那麼高;二是圖像效果好,適合自掛或者送人美化居室,試想誰會在家裡掛一個無關人士的肖像呢?哪怕是名人名作。
風景畫構圖相對比較簡單,起稿就直接用熟褐勾畫了。之後按先上後下,先遠後近的原則作畫。先畫遙遠的天空,山水背景,遼闊的大地,最後畫樹木花草什麼的。大約畫三遍,第一遍普遍鋪色、基本成形、確定冷暖調子,第二遍深入刻畫、力求形准色准,最後一遍整體調整、提高光深暗部。要注意每畫一遍都應當整體推進,無有遺漏。老師常說:作畫的進程中,隨時停下來看都是一副完整的作品。
貼兩幅臨摹風景畫:
1、美國印象派畫家布倫特詹森的不知名作品
『捌』 油畫的特點是什麼和山水畫有什麼區別
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山水畫不講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說不太在意畫得逼不逼真,而是講究畫的神韻意境,以簡潔飄逸的筆法給欣賞者帶去精神上的享受。第一、奇 中國古代畫論中既強調多樣性又強調統一性多樣性即反對平鋪直敘,反對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訣》:"千岩萬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獻)層巒但起伏崢嶸而各異"。同時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變化,要有強烈的比照。"既追險絕,復歸平正。"也就是說中國山水畫通常不畫缺少對比的平原景色,總是喜歡表示地形地貌對照強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 關山行旅圖 關仝,五代宋初長安人。早年師荊浩,後又師唐代名家王維、畢宏等,有出藍之譽。喜作宏偉山勢,求意境。第二、遠 具體說就是散點透視。 中國宋代的山水畫家王微說:"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 也是宋代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則提出山水畫的「三遠」表現法。也就是說中國山水畫不採用西方那種平視靜觀構圖「所見不周」的表示方法,而是採取了視點活動的「三遠」表現法。這種體現法與古代的走馬燈或今天電影表現手法中的"搖"相似。所以中國畫的畫幅,若不是縱長的條幅(scroll)立軸就是橫長的橫卷。或者說一幅中國山水畫中,不論是以高遠、深遠、平遠中的哪一「遠」為主,但都結合以其他的二「遠」,總之是追求一個「遠」字,打破了光陰和時間的限制。
『玖』 誰有這類型的風光油畫,要高清圖
有些高清圖片是需要購買的。如果是要 定製的畫是不需要高清圖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