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20年的山海關,洋人乘坐馬車在鐵軌上跑,羅漢台上滿是遊客塗鴉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而得名。山海關是明長城著名關隘之一,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素有「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
本組圖片拍攝於1920年前後,距今已有百年之久了。
關城東門的天下第一關城樓,聳立在長城之上, 登上城樓二樓,可觀見山海關城內景象及關外的原野風景。極目北望,可見角山長城的雄偉姿態;往南眺望,茫茫大海隱約可見。
從北城牆上向南眺望,山海關城內街市和民居盡收眼底。遠處是造型獨特的南門城樓,南門名為「望洋門」, 靠近山海關火車站。關城內的民居建築鱗次櫛比,多為囤頂房屋,屋頂呈弧形微微拱起,非常有利於排水 。
山海關古城有東、南、西、北四條主街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時期便異常繁華熱鬧。本圖所呈現的是山海關南大街,左側是一家葯材店,門前掛著膏葯形的幌子,街道中間是一座小橋,橋北的路邊停靠著幾輛廂式馬車和人力車。
攝影師把這種由馬匹牽引、木頭輪、帶有車廂的馬車稱為「北京馬車」,其實這種車子在當時的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是很常見的代步工具。
一群洋人乘坐馬車去往火車站。不過這種馬車有點特別,是行駛在鐵軌上的,類似於西方早期的馬拉火車,馬匹省力,速度也比較快。
山海關火車站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6月。建成之初的 候車室面積並不大,只有257平方米左右,僅能容納大約200名的旅客候車休息。從圖中看,當時的山海關車站非常熱鬧, 各色人等在站台上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角山長城在山海關北方約三公里處, 海拔五百一十九米,是關城以北的最高峰。角山是萬里長城越過山海關,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因此被稱為" 萬里長城第一山" 。現此地已成為著名的「角山風景區」。
角山寺又名棲賢寺,始建於明代初期,位於角山半山腰上。此處視野非常開闊,站在高處遠望,海天交接,令人賞心悅目。
「天開海岳」四字是對山海關地理位置的高度概括。這座石碑為唐代雕刻,位置在老龍頭景區內。 當地百姓習慣稱之為「薛禮碑」。
山海關寺廟眾多,有先師廟、姜女廟、二郎廟等等,本圖所展現的是一座位於山洞裡的寺廟,主佛像位於中間,兩邊分列羅漢坐像,排列規整。
寺內羅漢造像神情生動自然、栩栩如生。令人不忍直視的是,羅漢台上畫滿漢字和英文的塗鴉。讓人奇怪的是,這種塗鴉在山海關地區的寺廟里很常見,在其他地方則相對較少。
從二郎廟後看到的山水風景,舊時很多攝影師都在此地留下了相似的照片:雄渾的山巒,幽深的河谷,河水如一條亮麗的絲帶從山腳處縈繞而過,風景秀美,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