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奈何橋的真實故事~
在清朝文學家沈起風的《諧鋒》卷八中有一關於孟婆庄的故事:葛生不喝迷魂湯得返生。從前有一歌妓叫蘭蕊,她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戀至深,但因葛生很窮,娶不起玉蕊,後來蘭蕊因病而死,葛生則因無力與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
葛生死後,來到陰曹地府,閻羅王看他死得無辜,就判他投生為人。葛生聞令後,便准備再去投生。葛生一個人獃獃地走著,忽然來到一個攀滿蘿藤的棚子底下,只見好幾百個男男女女,爭先恐後的搶那瓢,急急忙忙的舀水來喝。
葛生因為走累了,覺得口乾,便也想上前去飲用那瓢里的水。這時,有一女子從棚子後面走出來,葛生仔細一看,竟然是蘭蕊。蘭蕊問他為何來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蘭蕊知道後,便輕輕地對葛生附耳說道:」你難道不知道這里是孟婆庄嗎?還好今天孟婆去給寇夫人祝壽,命我暫時掌管瓢,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樣,也喝了這瓢里的迷魂湯,你就返生無路了。」
奈何橋
橋險窄光滑,有日游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人死亡後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由此可見,建國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橋前燒香化紙,施捨錢物的虔誠,只求死後佛能護佑過奈河橋!
(1)孟婆橋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名曰孟婆的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
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此橋為界,開始新的一個輪回。
青石橋面,五格台階,橋西為女,橋東為男,左陰右陽。「誰若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約定。也許這一世的夫妻情緣,開始於斯,恩斷於此。
奈何橋下幾千丈,雲霧纏繞,等待來生是什麼道,誰也不知。來生的約定,只是此生的一種後續,喝過了孟婆湯,已經把所有忘卻,來生的相見,只是一種重新的開始。奈何橋,奈何前世的離別,奈何今生的相見,無奈來世的重逢。
「孟婆湯」是一個中國的古老傳說,這在瀾子家一本古書上記載著。在那個傳說中人是生生世世輪回反復的。這一世的終結不過是下一世的起點。生生世世循環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只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塵往事的孟婆湯。
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一個人最後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一刻,很多人還執著於前世未了的意願,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願終將無法實現,就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回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貳』 忘川河上有奈何橋為什麼還要擺渡人
一、原因: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死之後要過鬼門關,經黃泉路,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由忘川河劃之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裡面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
所以必須要有擺渡人才能渡過。
二、解析:
1、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死之後要過鬼門關,經黃泉路,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由忘川河劃之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裡面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
忘川河上有奈何橋,奈何橋邊坐著一個老婆婆,她叫孟婆,要過忘川河,必過奈何橋,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
2、奈何橋 (孟婆橋):
奈何橋在中國道教和中國民間神話觀念中是送人轉世投胎的地點,在這里會有一名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祇,給予每個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好投胎到下一世。
3、擺渡人:
助靈魂去往彼岸的人。
東西方都有相似的傳說。西方非基督教文化有傳說是死神或者墮天使負責,而中國的傳說受道教影響,最後就演變成過奈何橋了。
(2)孟婆橋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相傳,在開滿彼岸花的黃泉路上,有一條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奈何橋,轉世的靈魂喝了孟婆湯,踏過奈何橋,前世所有的愛恨情仇都會忘的一干二凈。
有人不願忘記前世,不願轉世為人,只能化作遊魂野鬼,四處飄零。在忘川河上有一個擺渡人,千年渡一有緣人,被渡過的人可不忘前世。
擺渡人千萬年守在這條忘川河上,聽了很多故事,渡了很多人,自己卻躊躇獨行,不知歸航。
奈何橋在中國道教和中國民間神話觀念中是送人轉世投胎的地點,在這里會有一名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祇,給予每個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好投胎到下一世。
註:奈何與佛教毫無關系,梵語Narakade的翻譯就是意譯:地獄,而它的音譯是「那落迦」,並不是「奈何」。
佛法里講求「佛渡有緣人」,得道高僧往往三言兩語就能化解凡人的嗔痴,卻沒人想過高僧為何能化解,也沒人想過高僧緣何剃度出家。
如果自己不曾經過險灘,不曾搏擊風浪,不曾經歷塵世,又怎能渡的過別人。
只是從來沒人想起,誰又渡的了擺渡之人。紅塵擺渡,渡人從來難渡己。
網路知道-忘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