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信地球圖片是幾月份拍的
微信地球圖片是12月份拍攝的。
圖中的赤道低壓帶位於赤道以南,據此就可判斷出照片的拍攝月份是12月。除此之外,照片中南半球的極晝現象也可看出端倪。微信開機畫面上的地球,其實是美國阿波羅太空船於1972年12月7日所拍攝的,這張照片也被稱為「藍色彈珠」,成為有史以來最美的「地球照」!
「蔚藍的地球上,赤道輻合帶星羅棋布,南半球咆哮的西風帶卷攜著埋頃溫帶氣旋,與北半球的熱帶氣旋遙遙羨旦相望,這相望被定格,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最美的畫卷。」——《現代快報》
微信鮮為人知的功能——「邊寫邊譯」:
有了此功能,就不需要費勁地輸入英文字母,也不需要使用什麼翻譯軟體。當我們用英文和外國人溝通交流時,在輸入框直接輸入漢語就可以直接翻譯成我們想要的英語。目前可以將輸入內容翻譯成簡體中文、繁字彎派陸體、英文、日語、韓語。
這個功能默認是關閉狀態,第一次使用時需要激活才行。打開任一好友聊天窗口,然後連續發送三條任意英文消息,就激活了「邊寫邊譯」功能。在微信聊天窗口,長按文字輸入框就可以看到「邊寫邊譯」的選項,選擇後就開啟了此功能,默認是中文翻譯成英文。關閉的話,再次長按輸入框會出現「關閉翻譯」選項。
2. 打開微信那張地球圖是6月還是12月拍的
12月
在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羅17號太空船船員所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微信的啟動畫面就是用了這張「藍色彈珠」,人類最近一次在太空中遠眺母星的景象。
3. 微信那張一開始的有月亮的圖片是什麼時節照的
這張照片拍攝於43年前的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飛船發射升空後5小時,離開近地軌道前往月球後的1小時48分,距離地球45000公里。
當時正值非洲大陸的下午時分,再加上12月份接近冬至,所以南極洲亦正受到太陽正面照射,光芒萬丈的太陽在飛船後邊照亮了完整的半個地球,站在宇航員的肉眼角度,於45000公里之外遠遠看過去,地球就像是一顆很小的藍色彈珠,這就是這張照片名字——《藍色彈珠》的由來。
4. 微信開機畫面的地球的南半球雲霧較多是什麼季節
12月哦,具體分析過程可以去君不賤網站看一下!
5. 微信開啟時這張照片是在哪個季節
您好:是在咱們中國的冬至時候,冬天
6. 微信打開時的歡迎圖里,地球反映的是哪個節氣
首先判斷位置:這是源自一張真實的照片,用哈蘇照相機在4萬5千公里外拍攝的地球照片。這張照片的官方編號是:AS17-148-22727,民間給它的名字叫「藍色彈珠」(The BlueMarble)。這是從正前往月球的阿波羅17號上看到的地球。
判斷這個時間:先判空拆斷一下月相,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那麼必然是新月,也就是農歷燃茄初一左右。 白斗段棗赤交角一個變化周期是18年11天又8小時。18年11天又8小時,這個時間周期叫做一個「沙羅周期」。雖然我們《三體》迷都知道,三體運動除了幾種有限的形式,一般說來是無解的。不過好在,日地月三體質量懸殊,近似情況基本可解。太陽、地球、月亮每過一個18年11天又8小時的沙羅周期,位置就會進行一次循環。每個沙羅周期里會順次發生43次日食以及28次月食,這也說明地球一次日食或月食之後,等過一個沙羅周期,這個日食或月食還會原樣再發生一次。所以想要月亮運行到這一點上空,錯過一個周期要等十八年。 上一次月亮赤緯最大年是 2005 到 2007 年期間,如果本圖成立,就需要在這三年中選一下(當然你往之前或者之後數一個或者幾個沙羅周期也行)。但就算在 2005-2007 年裡,也不是每一天都行。因為,要使月亮在新月時月亮直射點最南,必須在 12 月冬至前後。
為了讓月亮直射最南,必須在白赤交角最大時,月亮與太陽同時運行到圖的左邊最南端,此刻,月亮直射地球南緯 28.5°,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這樣月亮位於日地中間,才有可能既滿足「新月」條件,還滿足「月亮最南」條件。 然後查回萬年歷,看看白赤交角最大那幾年的冬至附近是否也恰好是新月。2005 年冬至是廿二,下弦月,排除。2007 年冬至是十三,這都要滿月了,也不行。2006 年,冬至日初三,啊,這一天差不多,還行!冬至前一天是初二,效果也不錯! 那麼,微信歡迎頁這張圖里,到底是不是冬至吶? 竟然真是!
為了讓月亮直射最南,必須在白赤交角最大時,月亮與太陽同時運行到圖的左邊最南端,此刻,月亮直射地球南緯 28.5°,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這樣月亮位於日地中間,才有可能既滿足「新月」條件,還滿足「月亮最南」條件。 然後查回萬年歷,看看白赤交角最大那幾年的冬至附近是否也恰好是新月。2005 年冬至是廿二,下弦月,排除。2007 年冬至是十三,這都要滿月了,也不行。2006 年,冬至日初三,啊,這一天差不多,還行!冬至前一天是初二,效果也不錯! 那麼,微信歡迎頁這張圖里,到底是不是冬至吶? 竟然真是!
7. 微信開機畫面是幾月份吹的什麼風
這道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是「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這道題目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情境,並且高中教材中不講天氣預報上的衛星雲圖,很多學生如果平時不看天氣預報,他首先就不知道圖片中地球上的白色是代表雲系,然後應該根據雲系判斷南半球被濃厚的雲系遮掩,全球氣壓帶風帶南移,從而推斷出應該是冬至左右12月份拍攝。」
其實,這張圖是根據阿波羅17號太空船船員所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藍色彈珠》PS的,《藍色彈珠》拍攝時間為1972年12月7日(農歷「大雪」,當年「冬至」是1972年12月22日),拍攝高度距離地面大約45000公里。
8. 微信改版!開屏圖從「地球」變成「花」,有哪些神解讀
開屏依舊是地球,只不過在初次啟動時插了一朵小花,這種操作,在微信版本史上屬於常規操作。
這朵花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扁平化的,符合時下流行趨勢的,一種是類似於中老年人專用表情包似的,屬於舊時代的設計風格。
張小龍把兩種形態的花放在一起,扁平在前,表情包版的在後,兩個寓意,一個預示著時間倒流,用戶可以通過自己和朋友留在微信上的分享,回到過去的某個時光;另一個警示世人,任何一個人都會從年輕走向老邁,任何一款產品也都會走向老邁,時間最是無情,我們只能把握好屬於我們的時光。
9. 微信開機圖片是一年之中的幾月份拍的
網上有分析:根據圖判斷出太陽的直射點,再結合南極的極晝現象,可知是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