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天宮一號圖片是哪個單位的
擴展閱讀
韓國米娜圖片大全 2024-04-25 19:33:56
一碰門就壞的卡通圖片 2024-04-25 19:29:05
益智活動背景圖片 2024-04-25 19:28:59

天宮一號圖片是哪個單位的

發布時間: 2022-12-08 01:09:59

A. 天宮一號的研製單位

應該是研製衛星航天器的一院~
他不是主體的一部分 是獨立單元
長征5號是五院根據需要開發的~

B. 東方紅一號、天宮一號、嫦娥四號、長證五號哪個不屬於航天器

1.東方紅一號衛星(Dong Fang Hong I/China 1)是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按當時各國發射衛星的時間先後排列,中國是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衛星上的儀器艙裝有電源、測軌用的雷達應答機、雷達信標機、遙測裝置、電子樂音發生器和發射機、科學試驗儀器等。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衛星採用銀鋅蓄電池作電源,電池壽命有限,衛星運行20天後,電池耗盡,「東方紅」樂曲停止播放,衛星結束了它的工作壽命。但是,衛星的軌道壽命沒有結束,根據軌道計算,大約能在太空運行數百年。
2.天宮一號(Tiangong-1),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邁入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 [2] ;於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 ;於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氣層,銷毀部分器件 。
天宮一號發射入軌,先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完成多次空間交會對接,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3.嫦娥四號(Chang'e 4),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發射升空;於2018年12月12日完成近月制動,被月球捕獲;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預選區著陸 ;於2019年1月11日與玉兔二號完成兩器互拍工作
4.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英文:Long March 5 Series Launch Vehicle),又稱「大火箭」「胖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 ,並彌補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C. 天宮一號的簡介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1]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設計在軌壽命是2年,在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後,最終將主動離軌,隕落南太平洋。

2016年03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目前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的跟蹤監視之中。2018年3月25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6.2公里的軌道上,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3)天宮一號圖片是哪個單位的擴展閱讀:

發射背景: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設計之初,便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初步實現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此後,中國又先後發射神舟系列的4艘飛船。

並在神舟五號發射、楊利偉成為中國「太空第一人」後,完成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2005年起,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相繼發射。

拉開了「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的序幕,並完成了前半部分,而天宮一號則將完成第二步後半部分的任務——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建立空間實驗室。

背後故事:

「天宮一號」從2006年開始研製,整個過程從方案設計到初樣再到正樣,通過了大量的計算、模擬和各種地面試驗的驗證,竭盡全力做到可靠和安全。

為了萬無一失,研製團隊先假設某一系統失效,然後列出幾種可能導致失效的故障,再分析每種故障的原因是什麼,一層層查下去,從單機到部件再到每一個零件,任何一件產品都要考慮進去。

只做到這一點還不夠,他們還要反過來想,如果某一個零部件失效,可能對系統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有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應該制定怎麼樣的應對措施。

在研製的全過程,只要是能想到的,驗證試驗能做的,都要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天宮一號」的設計壽命是兩年。在這兩年時間里,它能否與「神八」「神九」「神十」順利實現對接。

電源系統是一個關鍵,因為沒有電能,任何太空飛行器都是一堆太空垃圾。對「天宮一號」來說,每24個小時就有16個晝夜;其中每個白天約30分鍾,每個夜晚約60分鍾。

這面對太陽的30分鍾時間,就是它的太陽能帆板發電的時候;其中一部分電能直接供用電器使用,其餘的電能則儲存在100多節鎳氫電池裡,供黑夜時使用。

「天宮一號」的太陽能帆板看起來和馬路上太陽能路燈的帆板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銀色的,薄薄的,一格一格的;但它所用的材料卻相當尖端。

而且,它始終跟著太陽轉,角度保持在50~60度,確保有足夠的日照可以發電。盡管「天宮一號」挺省電的,整個用電量只相當於兩台家用空調。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確保這100多節鎳氫電池在兩年的時間里不「罷工」,不出任何一點小毛病?而且,為了安全起見,最少也要保持電池中有八成電量的儲備。

為此,研製團隊模擬真空、上網路溫差等極端太空環境,反復做了無數次實驗。這還不夠,還必須考慮火箭發射時的沖擊、震動、熱量等各種情況,反反復復進行試驗。

D. 天宮一號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急!急!急!

9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天宮一號瞄準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窗口前沿發射。全球矚目的天宮一號即將奔向太空,正如一些外國媒體所評價的那樣:中國人朝實現全面載人航天飛行能力邁出意義非凡的一步。

與美蘇曾經發射的空間站相比,將作為小型空間實驗室的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個「小個子」。「天宮一號」重量為8.5噸,而美國1973年發射的「天空實驗室」重達80噸,蘇聯1986年發射的「和平」號空間站核心艙也有20噸重,更不用說眼下450多噸重的國際空間站。然而,這個「小個頭」含義豐富,意義深遠,難怪引起全球關注和熱議。

整裝待發的「天宮一號」肩負著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立空間站奠定技術基礎的重任。美國著名太空政策專家、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約翰?洛格斯登說:「這是中國朝著計劃10年後建造更大規模空間站邁出的第一步。」

對於中國人而言,「天宮一號」更加意義非凡,它使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繼續延伸、拓展。英國《每日電訊報》刊文指出,它代表了中國愈加宏偉的民族抱負與科技理想。

「天宮一號」無疑將創造中國的許多第一次,意義深遠,人們對「天宮一號」發射翹首以盼就不難理解了。

航天大國普遍的共識就是,空間站是載人航天發展的必經之路。載人航天以及建設空間站與不載人航天差別巨大。為了保證人的安全,所有因素都要全面考慮,技術上要求更高。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建設空間站是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技術體現。

需要清醒認識的是,與美俄等國家相比,中國的空間站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天宮一號」發射,只是中國努力縮小差距的開始。英國路透社就此報道說,從技術角度講,作為技術測試平台的「天宮一號」,即使取得成功,它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也只是模仿了40年前美蘇所做過的事情和技術。

「天宮一號」已成為另一個象徵,表明中國通過幾十年經濟繁榮的財富積累,國力提升,能集中力量發展航天事業,在一度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領域開始縮小差距。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洛格斯登認為,「天宮一號」的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行計劃一步步穩步前進的結果;日本《產經新聞》指出,中國希望藉此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若取得成功,中國宇航事業將邁上一個新台階。

「我們來自何方,去向何處?」空間站建設不僅是民族自豪的體現,它擔負的是全人類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許多在地球上無法做到的事情,需要在空間站才能做到。除了作為目標飛行器來訓練太空對接,「天宮一號」還要作為太空實驗室以開展科研活動。「天宮一號」及其後續項目也需要尋找好的科學項目,從而為人類認識世界、獲得新的發現做貢獻。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在人類探索太空的事業中,中國理當有自己的貢獻。中國航天技術進一步發展,獲益的是全球。

「天宮一號」已成為另一個象徵,表明中國通過幾十年經濟繁榮的財富積累,國力提升,能集中力量發展航天事業,在一度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領域開始縮小差距。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洛格斯登認為,「天宮一號」的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行計劃一步步穩步前進的結果;日本《產經新聞》指出,中國希望藉此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若取得成功,中國宇航事業將邁上一個新台階。

「我們來自何方,去向何處?」空間站建設不僅是民族自豪的體現,它擔負的是全人類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許多在地球上無法做到的事情,需要在空間站才能做到。除了作為目標飛行器來訓練太空對接,「天宮一號」還要作為太空實驗室以開展科研活動。「天宮一號」及其後續項目也需要尋找好的科學項目,從而為人類認識世界、獲得新的發現做貢獻。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在人類探索太空的事業中,中國理當有自己的貢獻。中國航天技術進一步發展,獲益的是全球。(新華網 楊俊)

航天專家詳解"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效果圖。

關於即將升空的「天宮一號」,讀者有諸多疑問。對此,多位專家進行了解讀。

它能飛多快多遠?

――音速20倍以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航天任務與控制高級工程師徐明解釋說,航天器飛行速度大致7000多米/秒,而音速是340米/秒,也就是說,作為航天飛行器,天宮一號的速度大致是音速的20倍以上。不過它不可能飛得太遠。從目前的燃料角度來看,大概只能待在地球附近了。

它和空間站的區別有多大?

――主要是規模不同

《國際太空》雜志社副主編龐之浩說,嚴格意義上講,「天宮一號」只是一個簡易的空間實驗室。它和空間站的區別除了規模不同,還有壽命問題。它的壽命只有2年,航天員只能短期駐守,其他空間站的壽命可達5至10年,甚至更長,航天員每次在軌時間多在百日以上。二是空間實驗室空間小,對介面少,沒有擴展能力。而且,所需燃料和給養要一次帶齊,其他空間站則可以用貨運飛船定期補給。「天宮一號」主要目的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為未來空間站的建設進行技術實驗。

它的壽命為何只有兩年?

――沒有必要增加成本

龐之浩說,決定一個空間站壽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經費和材料技術。其次,構成空間站的部件,在外太空高輻射、高溫差等惡劣環境條件下的壽命也很有限。「天宮一號」的壽命是根據實驗任務來設計的。中國能夠在兩年內完成無人和載人交會對接實驗任務,就沒必要發射壽命更長的實驗飛行器,以免徒增成本。兩年後,它可能在指令控制下墜入大海。

交會對接有多難?

――相當於在每秒7.8公里的狂奔中精準「接吻」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教授焦維新說,交會對接要突破三大難關:一是位置的控制,二是速度的控制,三是姿態的控制。然而,兩個航天器距離地面300多公里,以極高的速度運行,基本上是第一宇宙速度(7.8公里/秒),要實現極小誤差的精準控制是非常難的。

是否會受到太空垃圾影響?

――只能通過預報及時躲避

焦維新說,目前的太空碎片已經非常多了,對航天器的威脅非常大,但現在還沒有有效治理方法。「天宮一號」沒有專門的防撞措施,這就需要監測大碎片的分布情況,並對大碎片的運動狀態做出預報,以便及時進行躲避。綜合《羊城晚報》《北京晨報》等

天宮一號設計壽命兩年 要完成四大任務

近期,「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將相繼發射,並將實施首次空間交會對接。空間實驗系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就天宮一號的情況和主要任務做了介紹,他指出,天宮一號是長期在軌飛行的全新的載人航天系統。

白明生介紹說,天宮一號是我國全新的載人航天系統。原來飛船是短期飛行,飛行幾天以後就返回地球,天宮一號是長期的在軌飛行,而且要完成多次的交會對接任務,跟多艘飛船進行交會對接,對接以後還要完成相關的實驗任務。現在計劃的是天宮一號飛行兩年,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進行交會對接,完成整個交會對接大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的任務有四大項:首先是和飛船配合,完成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的主任務。二是天宮一號要完成飛船與天宮一號組成的組合體的控制和管理,對接以後,由天宮一號全面來控制組合體,包括姿態、軌道的控制,還有艙內的大氣環境統一的控制,包括溫度、濕度、艙壓、氧氣,就是載人環境由天宮一號來統一控制。三是開展相關的實驗,主要包括幾大類:第一類是空間科學的實驗,裡面有空間物力探測,還有對地觀測的實驗;第二類是空間醫學實驗,為了將來建設空間站,航天員長期駐留的話,進行航天醫學的實驗項目;第三類是再生生保的實驗,這是為將來空間站,像廢物的可重復利用來進行實驗,也是為空間站打基礎的;第四類是為空間站進行技術驗證。現在空間站已經立項,後期要建立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天宮一號肩負著使命就是為將來的空間實驗室、空間站打基礎,進行技術驗證。(白明生)

天宮一號為航天員打造了怎樣的家

隨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飛向茫茫太空,航天員將在太空擁有新家。天宮一號在太空運行兩年,隨時准備迎接航天員駕乘飛船入住。航天員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因此這個家「傢具」眾多,功能豐富。

太空鍛煉器材

航天員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連續駐留時間明顯延長。長時間失重環境下的飛行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需要航天員通過太空鍛煉來進行健康維護。因此,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煉器材,如用於鍛煉下肢肌肉的特殊自行車、用於鍛煉肩部和背部肌肉的拉力器。下體負壓筒則負責對航天員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其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都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煉器材。

空間醫學實驗設備

為了探索航天員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如質量測量儀,它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質量,反映航天員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則通過對航天員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同時,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的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進行艙內氣體采樣分析等。這些研究設備都是針對太空特殊環境專門研製的,涉及航天醫學、生物、物理、電子技術、工程等眾多學科。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項目大大增加,航天員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人造「地球」環境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其高效過濾凈化。另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航天員健康不利。有害氣體凈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航天員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廢物循環利用的再生設備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航天員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的設備,准備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電解制氧裝置可以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能對航天員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男女航天員衣物

這次為航天員准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綉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它的重量明顯減輕,材料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松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航天員准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都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長期處於無人低壓運行狀態,會加速衣服材料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作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其拉伸強度和抗撕裂強度合格。

航天食品

現在,部分航天食品已經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肉類、水果和復水湯等,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天食品要等航天員隨飛船帶上天。而實驗用的這些航天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天上長期停留後會發生哪些變化。這些食品包里既有成品的菜餚,也有析出的蛋白、脂肪、澱粉等成分。

據航天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天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將來隨航天員上天宮一號的航天食品,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航天員的口味。

醫學健康監督設備

航天員在天上的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指標,牽動著地面飛控人員的神經。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用於採集航天員生理數據,為航天員的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持。比如,航天員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數據,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航天員蹬自行車鍛煉時,會戴上一種特殊面罩,採集記錄呼出吸入的氣體流量、氧濃度等,下傳到地面進行分析。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的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滅火裝置

天宮一號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滅火濕巾,手套狀的,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因為太空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的。

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情況下才使用。使用時,航天員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會把著火點和四周氧氣隔離。(孫海榮)

女航天員有望乘神舟十號進太空並入住天宮一號

女飛行員夢圓藍天。

我國女性航天員有望乘坐「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參與執行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並入住「天宮一號」。這意味著,未來兩年內,太空中將出現中國女性航天員的身影。

據悉來自山東煙台

在去年確定的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隊伍中,有「兩朵金花」一直備受關注,但至今未予露面。據了解,這兩位入選的女性航天員均來自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平均飛行時間達上千小時。

據悉,將隨「神十」飛天的一位女性航天員來自山東煙台。據媒體此前報道,此人名叫王亞平,是一位「80後」女飛行員,曾駕機參加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及多次戰備演習。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在訓練標准上,男女航天員一視同仁,不會因為是女性而降低標准。他說:「我國空間實驗室的有人交會對接任務,就很可能有女航天員參與。屆時,我們將實現真正的"嫦娥飛天"夢想。」

「天宮」上天後,將在兩年使用壽命期間,先後迎接三艘飛船,實施交會對接,並迎接2-3名航天員入住。

推測「最多上一名」

據報道,「神舟十號」將帶兩名女性航天員上天。但《國際太空》雜志執行主編、航天專家龐之浩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情況下,女航天員首次飛天,最多上一名,因任務尚處於探索過程,一切活動要以安全為主」。

龐之浩認為,培養女航天員有利於我國未來載人航天的發展,及航天醫學研究的發展。女性航天員具有自身優勢,更有耐心、工作比較細、更適應太空微重力環境等,且在太空飛行,會有寂寞感、孤獨感,女航天員能起到調節氣氛的作用,「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他介紹,女航天員適合做一些細致的科學實驗,如觀察植物生長,另外心靈手巧的她們,能在操縱航天空間機械臂等工作上,幹得十分出色,在交會對接任務中出力。

女航天員是沒有任何瑕疵的「完人」

航天員一般分駕駛員、任務專家和載荷專家。龐之浩指出,除了飛行專家以外,以後還會有任務專家上去。隨著我們國家航天器的發展,在載人航天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之後,對航天員的要求會越來越寬,將來,有可能女科學家也可以上去。現在,我們的航天員到太空不光是「走一圈」,還有很多任務要完成,以後,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空間站後,會有大量的科學任務,而且任務又會分好多種。比如說組裝任務,包括太空行走、維修一些航天器。除此之外,還會有科研任務,而執行科研任務就可以讓非職業的航天員上去。目前美國就是這樣,職業航天員是美國航天局的;而非職業的航天員,他們屬於各科研機構和大學,其中許多人就是女性科學家。

載人航天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像慢性咽炎、鼻炎、葯物過敏、脂肪瘤、齲齒、灰指甲等,多數人都會有的這些小「瑕疵」,可對選拔航天員來說卻不行,就連皮膚上有疤痕、口腔有異味、爛腳丫也不行。因為身體有異味在狹小的飛船空間會影響同事;而如果皮膚有疤痕,在加速度下,疤痕部位可能會出血。在地面上看似小小的「瑕疵」,到太空後就可能釀成大禍。

此次對入選的兩名女性航天員顯然都進行了嚴格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等方面的全面檢查,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瑕疵的「完人」。南京空軍454醫院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北京科技報》,目前我國的航天員選拔都是從空軍最優秀的飛行員中挑選。他們不僅要身體素質極好,不能有任何疾病史,不能有任何小毛病,而且家裡向上三代都不能有嚴重的疾病史。除了要排除影響功能的各種疾病和異常,還要有良好的適應航天特殊環境的能力和心理素質。

「這次入選的女性航天員顯然要經過以上所有關口,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婦科方面的檢查。」工作人員說。

兩位女航天員都已身為人母

此前外界曾猜測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將從參加國慶閱兵的空軍首批戰斗機女飛行員中產生,而事實上空軍首批戰斗機女飛行員根本就沒有入圍候選人名單。目前選定的兩名女航天員都來自空軍運輸機飛行員,她倆均已婚,且已生育。

為什麼選拔中已婚被作為一個條件?龐之浩認為,航天員選拔時,要求駕駛飛機飛行時間基本上要在1000小時以上,最少也要超過800小時,而要完成這個飛行時間,飛行員本身年齡就不可能太小。而把已婚生育作為一個選拔條件,顯然是為了規避太空飛行對女航天員生育的影響。

太空行走的第一個女性蘇聯宇航員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36歲太空行走後,38歲生產並沒有出現什麼毛病。但為了安全和保險,我們的女航天員選拔都是要求已婚、生育過的。

「植物種子在太空失重條件下,基因發生了改變,人在失重條件下,基因是否發生突變還沒有被發現。但是不能證明就沒有影響。」龐之浩說。由於植物基因發生突變後,繁殖周期很短,可能在幾代內就能被發現。但是,人類基因如果在失重條件下發生突變,也只能在幾代以後被發現,這需要很長時間來觀察。來源華聲在線)

E. 天宮一號在哪個省發射

內蒙古自治區。2011年9月29日21 時16分至21 時31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擇機在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我國空間實驗室的「處女航」。

F. 天宮一號有什麼作用是做什麼的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名稱,中國將於2010年—2011年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從而建立第一個中國空間實驗室。

【飛行器名稱】天宮一號天宮一號近圖

【飛行器生產國家】中國【發射時間】2011年9月27—30日擇機發射【發射目的】屬於航天發射第二步第二階段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為中國航天第三步建設空間站做准備。建成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為中國航天建設空間站做准備。【發射項目】發射兩年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完成對接任務。【飛行器截圖】右圖是近圖。【發射意義】標志著中國已經擁有建設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運載火箭】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包裝箱是迄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使用的最大包裝箱,其先進的減震、溫控性能是「天宮一號」順利運抵發射場的保證。【技術難點】兩個航天器必須在高速飛行的狀態下,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如失誤則有相撞風險。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天宮一號

[1]「天宮一號」的名字讓人聯想起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故事《大鬧天宮》。此外,「天宮」是中華民族對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宮一號」為目標飛行器命名,應該會很好地得到國人的共鳴。這個飛行器實際上就是空間實驗站的雛型。從「神七」到「神十」,是為了檢驗航天員太空實驗的能力和對接空間實驗站的技術成熟度。此後就是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實現建立太空實驗站並進行料理。屆時將會交替發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天宮一號的學名叫「目標飛行器」,因為,其後發射的幾艘神舟飛船將與它進行對接,完善航空器交匯對接技術。用專業人士的話說,「天宮一號」既是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又是一個簡易的空間實驗室,中國准備利用這個平台,要進行空間實驗室的有關技術試驗。

編輯本段組成結構

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長約9米、最大直徑3.35米、重量約8.5噸,採用兩艙結構,分別是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本體分為前錐段、圓柱段和後錐段;密封的前錐段和柱段為航天員短期駐留提供了在軌生活工作空間,可容納3名航天員生活;後部非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設備;在前錐段前部還裝有空間交會對接設備。資源艙則包括發動機和電源裝置等,外部安置太陽翼,用於提供軌道與姿態控制、電力能源供應、熱控環控。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使用折疊式的5片太陽能電池板,這是中國中低軌道航天器最復雜的太陽翼設計。

編輯本段發射任務

「神七」升空,舉國振奮。在神七實現「太空行走」後,中國的空間站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的消息,中國未來的空間站的名稱叫「天宮」。這是一個具有濃郁中國特色、寄託了華人無限憧憬的名字。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之後,再發射「神舟八號」。「神八」是一艘無人的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自動對接試驗。2015年前,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將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天宮」三號將主要完成驗證再生生保關鍵技術試驗、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在軌試驗等,還將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和航天醫學試驗。我國目前在研製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天宮一號模擬對接效果圖

[2]建設實現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的過程稱為交會。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交會對接的系統,稱為交會對接系統。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因為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發射空間實驗室的時候是不裝人的,人是後來通過太空梭或者飛船送上去的。人要進入到空間實驗室,太空梭或飛船就必須和空間實驗室對接起來。這個難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太空梭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到達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空間交會對接控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人工控制、另一種是自動控制。用人工控制來完成太空交會對接可以提高交會對接的成功率。自動控制交會對接可靠性高,不需考慮人員的安全和救生問題。在航天器的交會對接技術方面,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相結合,以提高交會對接的靈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目前我國的火箭最大運載能力只有10噸,不僅無法將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也滿足不了空間實驗室在運行期間所需大量物資的運輸要求。在後續的發射中,將採用新一代大推力長征5號火箭。長征5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達25噸,基本與國際上的頂級水平相當,可以滿足在低軌道發射空間實驗室的需要。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終極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葯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為起點的空間站建設,將為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台。[3]

編輯本段最新及預期進程介紹

對接介紹

「空間交會對接」,簡稱「交會對接」,是建立空間站最基本最關鍵的技術,其原理是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然後再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其連為一個整體。交會對接根據航天員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為手控、遙控和自主3種方式。具體的方法一般是先將目標飛行器發射入軌並精確測定其運行軌道,當其飛經待發飛行器發射場上空時,通過擇機發射使後者與前者運行在相同的軌道上,並且將距離控制一定范圍內,隨後再依靠飛行器本身的機動能力讓兩者逐漸連為一體。

對接過程

天宮一號效果圖

中國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務中,將突破無人與有人飛船對接技術,並建設首個名為「天宮一號」的空間實驗室。這是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啟在接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專訪時透露的。「天宮一號」之後,將發射「神八」、「神九」、「神十」與之對接。關於對接類型,張建啟說,「神八」肯定是無人對接,有人對接是「神九」還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會對接是否順利,只有3次對接成功,第二步戰略目標才能全部達到。「交會對接」成功無疑是達成戰略目標的關鍵,而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在國外載人航天活動早期,航天器在空間交會對接過程中就曾失敗。比如,俄羅斯「進步M3-4」飛船與「和平」號空間站在對接過程中「相撞」。對於我國的交會對接技術實力,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說,「神舟」系列飛船從「神舟」八號開始有了許多技術改進,成為一種嶄新的天地往返飛行器。其中,交會對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員可以根據電視圖像操縱飛船,使其緊跟目標飛行器。

航天員選拔

針對女性何時能加入中國航天員的隊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在2008年9月2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暫時沒有選拔女航天員的時間表,但相關課題正在研究。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日前透露,中國新一代航天員的選拔准備工作已完成,預計在神七任務結束後,選拔將正式啟動。新一代航天員仍計劃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數量不會超過第一批即14人。空間實驗室

空間實驗室

中國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建設實現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的過程稱為交會。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交會對接的系統,稱為交會對接系統。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因為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發射空間實驗室的時候是不裝人的,人是後來通過太空梭或者飛船送上去的。人要進入到空間實驗室,太空梭或飛船就必須和空間實驗室對接起來。這個難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太空梭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到達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

完成總裝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010年8月17日表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目標——天「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將於今年發射

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於近日完成總裝,全面轉入電性能綜合測試階段。在完成一系列電性能、力學性能和熱性能測試後,該飛行器將於2011年發射進入預定軌道,之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交會對接。這位發言人說,2009年底以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陸續完成了初樣階段各項研製、試驗工作,全面轉入正樣研製階段。目前,交會對接任務各項准備工作進展順利。神舟八號飛船正在進行總裝;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產品已齊套,正在進行分系統綜合試驗;針對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訓練工作全面展開,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包括兩名女航天員也參加了訓練;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陸續按計劃交付飛行器總裝,有關地面支持系統准備工作全面推進。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4]

完成各系統性能實驗

據3月4日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傳來的消息說,「天宮一號」已經完成了各系統性能實驗,系統間介面匹配和模擬飛行測試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設備研製進展順利。[5]完成了總裝工作的天宮一號現在已經露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天宮一號」的體積還是比神州飛船要大不少,前半部分則是它的實驗艙,航天員跟科學家主要就會集中在前半部分進行實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人員:就是目前的「天宮一號」已經完成了總裝工作,它意味著就是我們整個的飛行器,整個系統已經基本上可以運轉起來了。綜合測試主要是對「天宮一號」進行加電測試,科研人員將模擬天上各種真實的工作模式進行實驗,對「天宮一號」各個零部件進行最全面、真實的考核,按照計劃我國將會在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州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匯對接實驗。

使用壽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此前接受采訪時透露,天宮一號重達8噸,採用了全新設計和許多新技術,使用壽命兩年。他進一步介紹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為三步走:一是航天員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實現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並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間站。此次發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後續任務,並為完成第三步戰略目標打下基礎。即將發射的「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雛形,重8噸,設計使用周期為2年。

編輯本段相關報道

中國廣播網報道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2010年03月10日7時44分報道,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將於2011年發射升空,履行它在太空中兩年的飛行任務,並完成出艙活動、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和發射長期自主飛行、以及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等目標。距離翟志剛的太空行走已經過去近2年,「神五」、「神六」之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如何邁好第二步?中國是否會有女航天員進入「天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中將接受專訪,為您拉直這一連串的問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航天員上天。「神五」標志著第一步任務已經完成。第二步要實現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此後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並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神六」和「神七」完成了前一部分的任務。張建啟表示,現在第二步的後續任務以及第三步,也就是建立永久性空間試驗室正在按計劃進行。張建啟:估計2011年,也就是今年初先發射目標飛行器,接著發射「神八」、「神九」、「神十」,進行對接。「神八」肯定是無人對接,至於有人對接是「神九」還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匯對接是不是很順利?完成了三次對接,就完成第二步整個戰略目標。後面進入第三步,也就是建立我國自己的空間站,完成三步走的戰略。張建啟中將說的目標飛行器,正是人們常說的「天宮一號」,它是中國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神八、神九和神十都將與它進行對接。記者注意到,「天宮一號」的發射時間與此前預告的2010年底向後推遲了幾個月。張建啟表示,適當的調整完全正常。在速度和確保萬無一失的選擇中,航天人選擇後者。張建啟:畢竟我們是第一次在搞這個東西。要達到兩年的壽命。8噸重,這有很多新的技術突破。

新華網報道

新華網北京2010年03月0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為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和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准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為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准備。戚發軔介紹說,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項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里,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航天器組裝上。而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為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戚發軔透露說,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台灣的種子。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天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說。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新華網快訊:國防科工局表示,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預計於2010年底發射升空執行試驗任務,目前衛星正在進行總裝測試。

(聯合早報網訊)香港明報報道,中國加強在太空領域的發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昨日公布,中國第一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已經完成總裝,預定於明年發射,並會與後續發射的「神舟八號」太空船在太空對接。據新華社報道,去年底以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改進型神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陸續完成了初樣階段的各項研製、試驗工作,全面轉入正樣研製階段。目前,交會對接任務的各項裝備工作進展順利。「神舟八號」太空船正在進行總裝;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部件已齊,正在進行分系統綜合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太空船裝載的各項太空科學實驗載荷設備陸續按計劃交付總裝,有關地面支援系統准備工作全面推進。按照計劃,中國將於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實施首次太空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為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准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為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准備。戚發軔介紹說,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個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里,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航天器組裝上。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為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技術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戚發軔透露說,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台灣的種子。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天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說。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據新華社兩女太空人備戰神九繼無人的「神舟八號」太空船後,2012年發射的「神舟九號」太空船將是載人飛行,針對交會對接任務的太空人訓練工作已全面而有序的展開,包括兩名女太空人也參加了訓練。

編輯本段中國的火箭現狀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每一個進步都意味著必須完成大量技術突破,比如,從「神五」首次實現載人太空飛行到「神七」宇航員太空漫步,飛船進行200多項改進。此次「天宮一號」發射也是如此。據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對載人航天發射場設施設備全面進行了檢修檢測和質量評審,完成的測發指揮監測系統升級改造等就達66項。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為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相關專家對其共進行了近170項技術狀態更改。中國的火箭最大運載能力只有10噸,不僅無法將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也滿足不了空間實驗室在運行期間所需大量物資的運輸要求。在後續的發射中,將採用新一代大推力長征5號火箭。長征5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達25噸,基本與國際上的頂級水平相當,可以滿足在低軌道發射空間實驗室的需要。人類載人航天活動的終極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

編輯本段太空生命科學試驗

實驗任務

天宮一號飛行器模型亮相

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葯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為起點的空間站建設,將為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台

G. 天宮一號是哪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由長征二號FT1火箭運載發射升空。

長征二號FT1火箭是為發射天宮一號特別研製的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全長52米,起飛質量493噸,運載能力最大8.6噸。由於長征二號FT1火箭體積比其他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大,整流罩也相應增大,未設逃逸塔,控制系統首次採用了先進的迭代制導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火箭家族中最高的。

長征二號FT1火箭優勢:

長征二號FT1火箭又稱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系列之一,長征二號FT1火箭全長52米,起飛質量493噸。具有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飛船的兩個狀態,運載能力分別為8.6噸和8.1噸,比傳統狀態的「長二F」提高了0.6噸和0.1噸。與曾經發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長二F火箭相比,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長征二號FT1火箭有超過170項技術狀態的變化,這樣規模的變化,相當於再造一枚全新火箭。

(7)天宮一號圖片是哪個單位的擴展閱讀:

「長征二號FT1」研製團隊將動力系統的自生增壓管路的導管材料由鋁合金換成了不銹鋼。火箭結構系統通常稱為箭體結構,多用金屬板材和加強件組成的硬殼、半硬殼式結構。材料多為比強度和比剛度較高、塑性范圍較窄的鋁合金,部分採用不銹鋼、鈦合金和非金屬材料,鋁改鋼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

此外,「長征二號FT1」控制系統的一個重大更改是,取消原先的氣浮陀螺平台,採用兩套慣組作為測量裝置。這樣一來,火箭不僅增加了運載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滿足火箭在俯仰偏航方向上的機動要求。

H. 天宮一號 最主要的研發單位是什麼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主要研發單位是 航天科技五院 ——也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征2F T1火箭主要研發單位是 航天科技一院 ——也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I.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有何重要意義

一、「天宮一號」成功發射的重要意義:

天宮一號的發射可以說是我國航天的一次重大發展,這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提高。這是中國建立空間站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中國正一步步走向航天大國。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令人印象深刻,標志著中國在太空有了首個空間實驗室,此次發射成功不僅使中國人增加了自豪感,也對外展示了中國航天強國面貌,這是中國太空項目向成熟邁出的巨大一步,具有里程碑意義。

二、天宮一號的簡介:

天宮一號(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屬載人航天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高10.4米、重8.5噸 。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由長征二號FT1火箭運載,火箭全長52米,運載能力為8.6噸 。天宮一號設計在軌壽命兩年。

天宮一號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點: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與神舟八號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保障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期間的生活和工作,保證航天員安全;開展空間應用(包括空間環境和空間物理探測等)、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站技術實驗;初步建立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實驗平台,為建造空間站積累經驗。

天宮一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即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建立空間實驗室);同時也是中國空間站的起點,標志著中國已經擁有建立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2011年11月,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對接,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自主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中國3位航天員首次進入在軌飛行器。 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順利完成了自動交會對接。神舟十號飛船返回後,天宮一號即完成主要使命。

2016年3月21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已在軌工作1630天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完成與三艘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和各項試驗任務後,由於超期服役兩年半時間,其功能已於近日失效,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地面跟蹤觀測顯示,天宮一號目前仍在其設計軌道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目前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的跟蹤監視之中。根據預測,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將在今後數月內逐步降低,天宮一號在壽命末期,將主動離軌,隕落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