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評論里的林正英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建築工地圖片素材無水印 2025-08-29 12:04:29
歐款沙發圖片大全 2025-08-29 12:02:17
人在囧途圖片大全 2025-08-29 12:00:52

評論里的林正英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04 07:41:57

1. 如何評價林正英

一字眉、冷幽默、好面子,身手敏捷,連畫符念咒都有型有款;




事實上林正英並非第一個將僵屍推向大銀幕的人。有資料記載我國最早的僵屍片是1939年的《古屋行屍記》(馬徐維邦編導,新華影業公司出品),緊接著在1940年和1941年又接連上映了《李阿毛與僵屍》和《女僵屍》。遺憾的是,這幾部民國僵屍片如今都已難覓其蹤。

民國僵屍片《李阿毛與僵屍》。看得出從那時起僵屍的形象就已經是身著清朝官服、面色青黑、指甲長長了。

應該說,僵屍片從林正英開始變得非常富有中國特色,特別是道家色彩。

林正英在其後的影片中也多是以道士的形象出現:身著道袍,頭戴八卦巾,手執桃木劍,手拿八卦鏡,使用的「五行顛倒術」等也多是來自於道教。

右手桃木劍,左手八卦鏡,可以說是道士驅鬼的標准裝備了。右手桃木劍,左手八卦鏡,可以說是道士驅鬼的標准裝備了。

除此之外,林正英的僵屍電影里很多說法都來自民間說法,比如回煞、作法,包括鍋灰塗身體最早也是民間用來治療小兒驚嚇的土法。這些觀念和民俗在國內特別是兩廣一帶都有很深的百姓淵源,所以一經出現就深受歡迎。

第一章 僵屍的研究

林正英最突出的貢獻是為「中國僵屍」下了定義,在他之後,「中國僵屍」的形象被徹底定了型。

這一切都自《僵屍先生》而始,這部電影也成了香港僵屍片的開山鼻祖。它首次集中展示了僵屍的形成和特點,這些都為後期的僵屍電影奠定了基調。

影片將僵屍的成因歸為以下兩種:

其一,是一個人在死之前,由於生氣、憋氣、悶氣,死後有一口氣聚在喉嚨,形成屍氣變成僵屍,也就是「多了一口氣」。這個概念在1991年的《僵屍至尊》中又被進一步加以解釋,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棺材菌」。所謂棺材菌,是指僵屍的屍體被困在棺材裡,體內一股怨氣上了喉嚨,形成「菌」一樣的東西,這口「菌」在他的嘴裡面進進出出,形成所謂的「棺材菌」。

其二,是活人被僵屍所殺,屍毒入心,被殺者也變成了僵屍。

一旦成為僵屍,就擁有了一些屬性。例如《僵屍先生》中,僵屍被大刀劈中頭顱,甚至身中數十槍也毫無損傷,近乎鋼鐵之軀。

此外,僵屍還能夠進化。進化靠吸血推進,吸血量越多,功能越強大。《僵屍先生》中,破棺而出的清朝僵屍需要靠跳躍行進,靠聽覺捕獵。但在後期由於大量吸血,眼睛已經能夠視物。而第二個僵屍形成時間僅為一天,遠遠短於前者的幾十年,並且已經開始使用類似螃蟹步緩慢前進。

破棺而出的清朝僵屍任老太爺

到了1987年上映的《僵屍先生Ⅲ靈幻先生》,林正英又對僵屍的一些特點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提出了鬼也有好鬼,有情有義,相較於人,「卻是集貧賤、悲哀、衰敗、災禍、恥辱、慘毒、肥臭、傷痛、病死等十八個災禍於一身」。這一說法也給後世許多「人鬼情未了」的影片提供了矯正三觀的依據。

一字眉、冷幽默、好面子,身手敏捷,連畫符念咒都有型有款;

一身黃色的太極袍、戴著八卦巾,身邊總有兩個「沒頭腦」和「不高興」的徒弟:帥的叫秋生,呆的叫文才;

一把桃木劍,幾道黃紙符,劍尖一挑,單腳一跺,出手就是「正宗抓鬼范兒」;

他是毛小方,也是林九,人稱九叔。

他是盛名已久威風八面的「僵屍剋星」林正英。

我們這代人,說到喜劇就是周星馳,提起僵屍就是林正英。可以說,林正英憑一己之力焐熱了一個片種。試問有幾個八零後的童年沒看過九叔禹步結印、斗屍滅魔呢?

他那些恐怖之中帶點搞笑、搞笑之餘又不失溫情的精彩演繹彷彿還在眼前,但從1997年他真切地離開我們到今天,已經整整二十個年頭。

九叔和他養的萌萌噠小僵屍九叔和他養的萌萌噠小僵屍

-作者簡介-

林正英出生在香港,原名林銀寶。由於家境貧困,他只讀了兩年的書就跟隨劇團開始學習京劇及武術,那時候一同訓練的還有洪金寶和成龍。

1969年,十七歲的林正英進入邵氏電影工作。在度過了兩年的替身時光後,他在1971年為《唐山大兄》擔任武術指導。正是這部影片讓他結識了一代巨星李小龍,二人從此結下深厚的友情。第二年由李小龍自編自導的《猛龍過江》與《精武門》,均邀請林正英做武術指導,李小龍還在片場放過話:林正英沒到現場,你們一場戲都不能拍。

林正英(右二)與李小龍(中)

李小龍去世後,林正英加入洪家班,他的武指生涯也因此步入輝煌:1982年和1983年,林正英連續摘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而他在電影《敗家仔》中展示的詠春拳,也被認為是影史最佳的詠春演繹之一。

林正英真正的演藝事業巔峰開始於1985年。在這一年,他因出演電影《僵屍先生》中道長一角而一炮走紅。也正是由於這一道士角色,奠定了林正英從影生涯中最經典的形象。

該片在1985年公映時引起轟動,票房狂收2000多萬,在當時帶來擁躉和跟風者無數,僅1986年就有10多部與之相似的作品上映。可以說,正是林正英帶來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僵屍熱」。

事實上林正英並非第一個將僵屍推向大銀幕的人。有資料記載我國最早的僵屍片是1939年的《古屋行屍記》(馬徐維邦編導,新華影業公司出品),緊接著在1940年和1941年又接連上映了《李阿毛與僵屍》和《女僵屍》。遺憾的是,這幾部民國僵屍片如今都已難覓其蹤。

民國僵屍片《李阿毛與僵屍》。看得出從那時起僵屍的形象就已經是身著清朝官服、面色青黑、指甲長長了。

應該說,僵屍片從林正英開始變得非常富有中國特色,特別是道家色彩。

林正英在其後的影片中也多是以道士的形象出現:身著道袍,頭戴八卦巾,手執桃木劍,手拿八卦鏡,使用的「五行顛倒術」等也多是來自於道教。

右手桃木劍,左手八卦鏡,可以說是道士驅鬼的標准裝備了。右手桃木劍,左手八卦鏡,可以說是道士驅鬼的標准裝備了。

除此之外,林正英的僵屍電影里很多說法都來自民間說法,比如回煞、作法,包括鍋灰塗身體最早也是民間用來治療小兒驚嚇的土法。這些觀念和民俗在國內特別是兩廣一帶都有很深的百姓淵源,所以一經出現就深受歡迎。

第一章 僵屍的研究

林正英最突出的貢獻是為「中國僵屍」下了定義,在他之後,「中國僵屍」的形象被徹底定了型。

這一切都自《僵屍先生》而始,這部電影也成了香港僵屍片的開山鼻祖。它首次集中展示了僵屍的形成和特點,這些都為後期的僵屍電影奠定了基調。

影片將僵屍的成因歸為以下兩種:

其一,是一個人在死之前,由於生氣、憋氣、悶氣,死後有一口氣聚在喉嚨,形成屍氣變成僵屍,也就是「多了一口氣」。這個概念在1991年的《僵屍至尊》中又被進一步加以解釋,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棺材菌」。所謂棺材菌,是指僵屍的屍體被困在棺材裡,體內一股怨氣上了喉嚨,形成「菌」一樣的東西,這口「菌」在他的嘴裡面進進出出,形成所謂的「棺材菌」。

其二,是活人被僵屍所殺,屍毒入心,被殺者也變成了僵屍。

一旦成為僵屍,就擁有了一些屬性。例如《僵屍先生》中,僵屍被大刀劈中頭顱,甚至身中數十槍也毫無損傷,近乎鋼鐵之軀。

此外,僵屍還能夠進化。進化靠吸血推進,吸血量越多,功能越強大。《僵屍先生》中,破棺而出的清朝僵屍需要靠跳躍行進,靠聽覺捕獵。但在後期由於大量吸血,眼睛已經能夠視物。而第二個僵屍形成時間僅為一天,遠遠短於前者的幾十年,並且已經開始使用類似螃蟹步緩慢前進。

破棺而出的清朝僵屍任老太爺

到了1987年上映的《僵屍先生Ⅲ靈幻先生》,林正英又對僵屍的一些特點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提出了鬼也有好鬼,有情有義,相較於人,「卻是集貧賤、悲哀、衰敗、災禍、恥辱、慘毒、肥臭、傷痛、病死等十八個災禍於一身」。這一說法也給後世許多「人鬼情未了」的影片提供了矯正三觀的依據。

有趣的是,九叔自己卻對「人鬼戀」予以了否決。他認為人鬼殊途,人和鬼在一起,精、氣、神都會減弱,相當於減壽。所以那些和女鬼談情說愛的書生們,可以說是冒著繩命危險在言情了。
有趣的是,九叔自己卻對「人鬼戀」予以了否決。他認為人鬼殊途,人和鬼在一起,精、氣、神都會減弱,相當於減壽。所以那些和女鬼談情說愛的書生們,可以說是冒著繩命危險在言情了。

2. 網紅林正英:不是知名導演,沒有100萬片酬別找我拍戲!膨脹了

網紅林正英本名謝敏強,曾經是一名跑龍套演員,因為有人說他長相酷似林正英,謝敏強便萌生了模仿林正英的念頭,並且在互聯網短視頻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謝敏強迅速走紅,成為許多網友眼中的「林正英接班人」。

我們這代人,說到喜劇就是周星馳,提起僵屍就是林正英。可以說,林正英憑一己之力焐熱了一個片種。他那些恐怖之中帶點搞笑、搞笑之餘又不失溫情的精彩演繹彷彿還在眼前,但從1997年他真切地離開我們到今天,已經整整二十個年頭,我們是很懷念他,但也不需要一個謝敏強這樣的模仿者。

3. 如何評價《僵屍道長2》中林正英的形象

說到喜劇就是周星馳,提起僵屍就是林正英。可以說,林正英憑一己之力掀起了一個片種的興起。


林正英最突出的貢獻是為「中國僵屍」下了定義,在他之後,「中國僵屍」的形象被徹底定了型。

4. 如何評價僵屍道長Ⅱ對於林正英在劇中的表現怎麼評價

眾說周知僵屍道長是林正英的代名詞,林正英的表現也是相當的精彩。

17歲入電影行當做替身以及龍虎武師,70年代初被李小龍欣賞提攜,無奈李小龍突然暴斃,一直和洪金寶一起,早年武俠功夫片里兩人一起跑龍套,後洪金寶組成洪家班,其為成員之一,

但也一直沒太多戲份,我想幕後工作一定做了很多,直到82年敗家仔中擔任主角,獲得最佳武術指導,後面又是掙扎轉型客串等,總之對英叔這樣一個在電影界各方面都不突出的演員來講

道路也是坎坷的,不過他頂得住,也捱得住,這不得不說和他的性格有關,沉默,不苟言笑,幾乎是別人對他的一致評價。就像他在電影中的一樣也是一個不苟言笑的道長。

5. 林正英葬禮驚現詭異一幕,疑和拍僵屍片有關,是巧合還是詛咒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林正英的「僵屍片」,他所演繹的很多電影角色至今仍深入人心。

很多人用無法超越的經典來形容林正英給人們留下的藝術形象,可以說在香港影壇中林正英出演的「僵屍道長」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直無人能夠超越並取代他的地位。

林正英逝世已經過去二十餘年,這段漫長的歲月里多少人試圖打造另外一個「林正英」,或是再次喚起觀眾對僵屍題材影片的熱情,總是無疾而終,眾人皆嘆:只因世間再無林正英。

「僵屍片」的巔峰

林正英17歲的時候就被邵氏簽下了,不過因為個矮,人也不好看,所以只能當替身。值得一提的是,剛入行他就做過李小龍的替身,也因為和李小龍對打被李小龍欣賞,做了電影指導。

後來洪金寶出名了,找林正英合作拍戲,兩人一起賺了很多錢,便開始轉戰僵屍片。

《僵屍先生》的成功,讓林正英名聲大噪,一躍成為了僵屍片的代表人物。從此也開啟了林正英的僵屍片之路。

林正英也成了大家心中最重要的道人,盡管他並不是真正的道人,只是一名演員。直到現在很多人害怕的時候還是喜歡說一句「英叔保佑」,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卻莫名叫人心安。

結語

有多少觀眾都是看著他的「鬼片」長大的,他塑造的「道長」形象至今無人能替代。有人說,林正英是僵屍片的起點、是巔峰、也是終點,作為開創了經典僵屍片美好時代的鼻祖,他為這個題材系列影片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該系列影片的道路上至今仍是後繼無人。

有人因無後繼者而惋惜,惋惜再無讓大家驚艷的僵屍片問世,也懷念「一眉道人」曾經給我們帶來的那些驚喜及歡笑。

6. 那一個靠「林正英」走紅,卻放言要100萬片酬才演戲,現狀怎樣

中國有句古話輸的非常的好,那就是「有些人死了但是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一些人在生前做了非常多的好人好事,就算是有一天他不在在一個世界上了,也依舊有人願意去記住他的好,就像是我們的雷鋒同志,他助人為樂的優良品德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而一些無惡不作的壞人就值得所有人去引以為戒,以此為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依靠「林正英」走紅的無名小卒揚言要一百萬的片酬才願意配合演戲,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演員呢?

【回絕高仿林正英】

他就是抓住了導演們懷念林正英,找回經典的心理,揚言要一百萬的片酬才能夠代替林正英出演影視作品,這對於一個無名小卒來說不得不說是獅子大開口,這一個消息傳開之後不少的網友都覺得他痴人說夢,但是他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其實觀眾相比起樣貌模範更加的看中林正英的演技,如果他擁有演技即便他不是林正英也一樣會受人歡迎,對此,熒幕前的有何感想?歡迎留言評論。

7. 怎麼評價林正英主演的《僵屍先生》

《僵屍先生》催生了之後的百餘部同類型影片,開啟香港電影的」僵屍大時代「,但沒有一部能超越它的商業成功。更重要的是,《僵屍先生》為僵屍功夫片圈定了一個後來者都公認並遵循的僵屍世界觀——茅山法術是揍僵屍官方指定法術;揍僵屍必備道具一定有糯米、墨斗、黃紙、紅筆、真刀、木劍;揍不過僵屍就切記閉氣保命;僵屍要著清朝官服也從以前的「習慣」變成了「約定」。



8. 「僵屍道長」林正英去世後,為何遺言中說不要讓人看見自己遺體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人們在枯燥乏味的日子裡,大多數會選擇看電影來釋放壓力,娛樂那顆緊張的心,而大家對於電影類型也是各有各愛。

據說林正英的喪禮採用佛教儀式,靈堂布置得十分詭異,就這樣把年僅45歲的他送走了,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對此,你怎麼看?

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