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太極拳怎麼打
第一階段
1. 輕。拳論說:"一舉動,周身都要輕靈。"初學者雖不容易做到輕靈,但逐步從輕字入手,日久功深,自然水到渠成。練好輕動作就為以後練功打下基礎。一則可以在動作的輕重上減少注意力;二則在兼練沉著功夫時也不致抖動而事半功倍;三則練松靜功時要靠輕功作基礎才能練好。
2. 慢。太極拳的動作應比一般拳術慢,尤其在初學階段,更須刻意求慢。這樣的練法,一則可避免動作草率而影響姿勢的正確;二則初練時先養成慢練的習慣,自後越練越靈活,仍可在動作上保持一定的慢速度。
3. 圓。太極拳里,每個動作都是走圓弧線。在路線上,即使是一個很細小的動作,都應保持固有的弧線。練功在動靜轉換、相互循環中,都是以圓弧動作為階梯的。
4. 勻。練拳時,不論速度快慢,都應保持相應恆定的速度去完成整個動作過程。方法是,每次出手,應把動作過程看作是無數個"點"相接,不要只把它看作只有起止兩個點。這樣就能使動作無形中有按"點"運氣的意味。久練之後,動作自然能在任何速度下都不會失去應有的勻速了,也能避免浮滑的毛病。
第二階段
1. 靈活。上階段的要求是端正勻稱,本階段的要求是輕靈圓活。靈活應從動作的形象上去尋求,初學者應注意以下三點:
①如果原來的架子練得夠開展,這時應酌量收小一些,使之與緊湊的要求相配合。
②速度上不必再刻意求慢,應當使手的動作比較自由,或者稍稍放快一些。
③打拳時,不要只動四肢,不動腰部。須知腰是全身的主宰,只有腰部輕松靈活,才能控制全身各部。
2. 松靜。即全身放鬆毫無牽掛的意思。只要精神不緊張,自然能把肌肉放鬆。練習的方法是:首先情緒上做到"純任自然";其次不但要松肩、松腰,全身處處都應放鬆,使之互相配合。
3. 完整。這就是說,動作形象要完整一體。"有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外形和意識盡可能做到協調,手腳同起同止,互相照應。
4.連貫。即連續不斷的意思。配合圓動作進行,即所謂一環連一環。但速度上要求加以控制,否則就會過於圓活,而流於漂浮。
B. 太極拳配套練法以及打法
太極拳配套練法有推手、站樁、內功、太極散手、太極球、大桿、寸勁、彈抖勁 (爆發勁)、盤缸功、外功等。
太極拳打法主要是練太極散手,太極散手是將拳架之勢法拆散運用於實戰之中,不拘泥於固定之勢法,而全在本能反應之中,隨心所欲,隨機應變,無一定法,太極散手不招不架,只是一下,交戰之時,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引化與進擊同步,全無勢法於心,敵動我則動,沒有招架,有了招架就有十下,隨敵而動,不管敵有何勢法,我自會相應產生而應他,不動則已,動則雷霆萬鈞,所向披靡,出手見紅。
C. 太極拳中何為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它們的具體動作是怎樣的
掤、履、擠、按、采、挒、肘、靠, 這名詞可以代表不同的勁,也可以代表方位。我試用比較簡單的現代語言以我的理解說說,希望對你有幫助。
掤履擠按是四正,代表一個圓形的四面,每個方位分佔90度。這情況是在一個圓形內劃一個十字。十字每一端由掤履擠按分別占據。如果圓形一轉每一端都會向不同方位發出勁力,這種不同方向的勁我們用掤履擠按給他們定名。無論順時針或反時計轉次序都是掤、履、擠、按。一個圓形是無始無終的,任何一點都是起點,也可以是終點。在體用時不要計算掤勁在那方位,應以與對方第一接觸點定為掤位,隨著對方勁的變化,由掤變擠……….。
采列肘靠是四隅,是把兩個四正之間的空位一分為二,令到圓形分得更精細。在體用時掤勁可變為履,亦可成列,個中變化,順對方的來勁而變,並無定法。總結一句,太極拳體用是一個打滿氣的立體圓球在地上滾動,這氣滿的情況是圓球的總勁,太極拳稱之為掤勁。推圓球一下,它便隨你的力轉動,而球每一部份都會向不同各度放出掤勁,而這些勁我們稱之為履、擠、按、采、列、肘、靠。
太極拳八法之用 作者:王培生
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其動乃意動,故掤、捋、擠、按、采、列、肘、靠乃意動八法。訣曰:
掤動命門找環跳,捋動食指劃眉梢,擠動脊背找前腳,按勁憑欄樓下瞧,
采勁玄關肩井合,列勁意在蹬後腳,肘勁勞宮找肩井,靠勁玉枕扛大包。
八法對應文王八卦而寓變化,故合八卦之象,歌曰:
采求乾三連,列行坤六段,捋要離中虛,掤添坎中滿,擠是震仰孟,肘是良覆碗,
按勁兌上缺,靠勁巽下斷,若按此歌訣行功用意,必能得心應手,縱心之所欲,八法者陰陽之開合也,雖有萬法然不出八法之封域也。
印誠師授八法之用,曰:八法之掤者主攻,搭手之際,實手粘,虛手接,意注命門合於環跳,呈坎中滿之象,隨吾沉身一靜,清輕之勁上返,此時虛手之拇指指甲根照己之鼻大,食指肚順彼之眉團劃至眉梢,雙眼追神而成掤勁之用。試手時,人朝後斜上方飛出。
八法之捋者主化,搭手之際實手粘,虛手接,意註上竅玄關,於真眼眉毛處顯其動,腰腹松騰三離中虛之象。隨吾一靜,清輕之勁上返,此時應彼之動,順其動以虛 手之至眉四為引化,將指肚翻轉,以指甲對吾眉團為拿,雙眼聚神朝拿起之方向追神而成捋勁之用。捋勁微動往還稍有活轉之意即可,其意動於鼻眼眉毛火字形處, 故日火化萬物。引化拿法盡在一排之中,試手時人朝其身後科上方飛出
八法之擠者主攻,相觸之際,以實手粘,虛手動,意注夾脊穴之中,空胸貼背合於前腳,王震仰盂之象。隨吾一靜,清輕之勁上返,此時虛手搭實手臂彎處,雙臂 撐抱,自然前仲,雙眼聚神,朝平直前方追神而成擠勁用。擠動具八面勁意,轟然而出,勢不可擋,試手時,人朝後平直飛出。
八法之按者,顧盼之化,相觸之際,吾以實手粘,虛手動,意注膻中穴,空其來力,合於實腳,膻中以上虛空,呈兌上缺之象。隨吾一靜,清輕之勁上返,此時長 腰立頂,虛腳後撤,兩眼聚神似憑欄下視,入地三尺追神,而成按勁之用。按勁似機關翻板,常令犯者如落深淵。試手時,人呈螺旋狀朝其身後側翻出。
八法之采者,主拿發,相觸之際,吾以實手粘,虛手動,意注玄關合於一側肩並穴,落於實腳處,形體供空,三田合一,是乾三連之象.隨吾一靜,清輕之勁上 返,與雄渾之氣激盪,雙眼聚神而追其動,成采動之用.采勁之迅疾,常令被拔根而起,心生驚懼而不知所措.試手時,人下肢發軟伏於地,隨即被拎起跳躍狀。
八法之列,分勁為列,相觸之際,實手粘,虛手動,意注丹田,合於實腳,其形體節節松開,似鋪陳於地,里坤六斷之象.虛腳做無限之後伸.送虛手,手心向上 翻轉,做無限之前展.兩眼聚神,欲止欲追,成列勁之用,列勁乃顧盼螺旋之力,上列、下列、騰挪列,一攤即成功,確若無數飛輪,觸之者,攸而丈尋,此言不虛 也。試手時,人被騰挪到出,其身平置空中,至今以為奇者落地時無絲毫損傷。
八法之肘,曲臂為用,6手之內勞宮穴,與異側肩井合而落於實腳處,形體似凝止於地,呈艮覆碗之象。隨吾一靜,上返清輕之勁,曲肘如峰,以另手中指尖抵曲池 穴,雙眼聚神,眼到肘到,試手時,肘峰所到之處,人未感其勁,亦未受傷害,曰:未用意加害矣.其肘法變化,一膝肘、二膝肘、肘底槍、開花肘,頂、撞、掩、 滾、獻、纏、把、翻,似烏雲翻滾,層出不窮。
八法之靠,靠如不周山折,依肩相觸之際,意注腦後玉枕穴,如負重物,合於實腳,腳底一空呈巽下斷之象。隨試手時,人腳底亦感發空似被氣浪掀翻。八法之用皆不離陰陽理,其所動皆不離中,實先天一氣之用哉。
D. 太極拳打法
1.震封引擊法:和人推手時,將其兩手封閉於兩肘處或右手抽左手按,或左手抽右手按,彼必站立不穩,順其偏斜方向而擊發之,彼必跌出。
2.迎門套:與人手相接觸時,即以沉勁壓量之,人手必上挑,趁其挑勢引之,使其上體靠近我身,我以前迎面一靠,彼即跌出。
3.扭手制肱法:和人推手時,我的左右手捂接其左右手,我右臂從其左膀下用搓勁,使其左膀伸直,左下下壓,右臂上挑,使其腳跟抬起,重心偏斜,順其右向而發之。
4.左右順轉引擊法:若人以兩手按我右肱,即以右肱用粘勁引之,使近我身,待其力微,肱腰一外轉便擊,彼必跌出。
5.前閃後撅法:如人在身後,摟住後腰,我即以肩向前往下截,臂部向卜猛撅,則抱腰者自然放開,從我身後倒跌於我面前。
6.廈掌掀臂牆:和人推手用捋法時,趁勢用右手背擊人面部或胸部,人必含胸,即用右手擊其面或胸,左手掀其右臂,人必重心不穩而跌出。
7.引上擊法:如人以雙手按我右臂,即以粘走勁下,抄其陰部或腿部,人必驚惶下蹲,趁勢以右肩靠其胸部,彼必跌出。
8.右引左擊法:和人推手時,彼用右腰擊來,找右手用粘走勁並翻掌引苒前進,使其不得勢,同時以右掌擊其下頦,再以左肘擊其胸部,彼必後跌。
9.上遮下打法:如肘底捶式左手屈肘上挑,一則撥人之手,一則遮人之目,右手從左肘下向前推擊人胸。還有由抱虎歸山變斜飛式,人必制我左手,即趁勢發之,右手用撲捶制其手臂,使其不得勢或背勢時,即趁勢發之,使其跌出。
10.膝撞命門法:推手時我捋人手並制其肘,彼無法傾開,只有用背抵靠來救,我趁勢用左右手反制其左右手,並用右膝撞其命門穴,彼無法逃避。
E. 太極十三勢的動作名稱
太極十三勢,又名長拳十三勢,為太極拳中基本的八個方位打法和五種步法。涵蓋太極拳的「拳法」、「手、眼、身、步」及「心」法的要領。
太極十三勢:掤、履、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四正:掤、履、擠、按。
四隅:采、挒、肘、靠。
五行:進、退、顧、盼、定。
十三勢》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十三勢者,掤,履,擠,按,采,列,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者。掤履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水火木金土。
[編輯] 《十三勢行功歌訣》
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梢痴。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工用無息法自休。
若言體用何為准,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示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嘆惜。
[編輯]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著松凈,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或無微不利)[1]。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連而不斷。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凈,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
十三勢》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十三勢者,掤,履,擠,按,采,列,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者。掤履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水火木金土。
[編輯] 《十三勢行功歌訣》
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梢痴。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工用無息法自休。
若言體用何為准,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示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嘆惜。
[編輯]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著松凈,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或無微不利)[1]。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連而不斷。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凈,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
F. 太極招式說明及圖譜
這個網站里有圖譜,你可以學,招式也有http://www.teage.com/taijiquan/11001848933.html
祝你早日練成!
G. 楊氏太極拳共有多少式
楊氏太極三代人所傳都不同,楊露禪當年所傳接近今天的府內拍太極拳,共十套,即:
1、智捶,2、太極大架,3、太極老架,4、太極小架,5、太極長拳,6、小九天,7、後天法,8、太極散手三十式,9、太極十三丹功,10、太極點穴法。這十套拳法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組成了楊式太極拳完整的體系。
楊家第二代傳人班侯健侯所傳主要為大、中、小三種架子,由前面十種總結而來。大架八十五式,中架九十式,小架六十四式。
楊家第三代所傳主要為楊澄浦傳,主要是八十五式大架,後來有人加至一百零八式,也有人縮至八十三式。
(7)太極拳的打法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楊氏太極特點:
1、風格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朴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簡潔,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故而流傳最廣。
楊式太極拳動作要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此動作之完成,乃下一動作開端,綿延相續。心法上亦要求一氣呵成。
2、拳架開展大方
楊式太極拳在拳架上的獨特風格是開展大方。只有開展大方才有助於肢體上下左右的對拉拔長,拳架開展大方要求身體要內外放鬆,舉手投足動手須到位。上下的對拉拔長的典型拳勢如「白鶴亮翅」左右對拉拔長的開展大方,衡量拳架動作是否到位,是否開展大方,是一個重要標准。
3、行動速度均勻
有的太極拳門派強調快慢相間發力剛猛,而楊式太極拳則強調慢,柔,而且特別強調速度要均勻。忌諱動作時快時慢,架子忽高忽低。速度均勻既包括從起勢到收勢整個套路,也包括單式動作手腳運行與配合的速度,還包括了上一動作與下一動作的過度銜接自然協調。
一套八十五式傳統套路打下來大約需要二十二分鍾,下盤功夫好的可以打到四十分鍾至一個小時而起勢的速度就決定了整個套路的速度。全部套路的速度始終如一。
H. 怎麼打太極
跟著公園里那些老人學呀,看幾遍,跟著學幾遍,就會了。
I. 太極拳一共有幾種打法啊
一、陳氏太極拳: 主要為河南陳家溝陳長興傳授的,其中以陳發科最為有名。其特點是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楊氏太極拳: 楊露禪學拳於楊長興,後去北京授拳,並傳其子楊健候,楊健候傳楊澄甫,後經楊澄甫廣為推廣。其特點是勻緩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極拳: 武禹囊先學於楊露禪,先學於河南趙堡陳青萍,並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陽鹽店得王宗岳《太極拳譜》,武禹囊深研加以改進而成,其特點是動作靈活,步法輕捷。 四.孫氏太極拳: 刨子孫祿堂,其拳得自郝為真,加以改進而成。其特點是開合鼓盪,小巧緊湊,步活身靈。 五.吳氏太極拳: 吳鑒泉學於其父吳全佑(系楊露禪之徒),後自成體系。其特點是柔合緊湊,大小適中。 另外太極拳按架式的大小還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一.大架式: 陳氏、楊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採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點是拳式舒展大方,輕靈沉穩兼而有之。 二.中架式: 以吳氏太極拳為代表,其拳架大小適中,長於柔化。 三.小架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