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11個省;紅軍長征的資料、圖片。
中央紅軍走了11個省,若加上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共走了14個省
11個省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和陝西共11個省。"我覺得答案這么寫有些不妥。就問題而言,我認為,答案除了要答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還應該把紅軍其他方面軍走過的省份加在一塊,才符合題意。也就是除了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再加上紅二十五方面軍經過的河南、湖北兩省和紅二方面軍經過的新疆。另外,中央紅軍所走過的省份,是不是只有11個?寧夏在圖中顯示的非常明顯,為什麼不算?如果加上寧夏,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省份應該是12個。這樣看來,紅軍長征共經歷15省,它們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湖北、河南和新疆。
1.長途征討(expedition●long march)
2.紅軍長征(Long Marches)::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貳』 貴煙紅中支煙盒上面的建築物是哪裡的
是遵義會議會址那裡的。
遵義會議會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 ,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建於20世 紀30年代初,建築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
1935年1月初,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達遵義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部與一局(負責作點)即駐在這幢樓房裡。1月15日至17日,遵義會議(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就在主樓。樓上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 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叄』 紅軍長征經過雲南路線圖
紅軍跳出包圍圈後,在毛澤東的英明指揮下,奇兵迭出,穿插迂迴於數十萬敵人之中,經過二占遵義、四渡赤水,終於把幾十萬敵軍甩在赤水河西岸。同時,紅軍制訂下迅速南渡烏江,佯攻貴陽,西進雲南,北渡金沙江的計劃。
然而紅軍佯攻貴陽只不過是虛晃一槍,滇軍被蔣介石指揮東調,正好中了紅軍的調虎離山之計。紅軍見雲南已兵力空虛,當即調整進軍路線,在佔領貴州的紫雲、員豐、安龍、興仁等縣後,翻越七盤山,渡過北盤江;
在黔西南和滇東北交界的地面上多路平行推進,以一軍團為左翼,三軍團為右翼,中央軍委縱隊居中,五軍團殿後,九軍團在後側牽制迷惑敵人,於4月底,大踏步向雲南挺進。
4月23日,根據中革軍委的部署,紅一方面軍分5路從平彝(今富源)縣第二次進入雲南。4月24日,一、三、五軍團全部進入雲南境內,此後沿著沾益、馬龍、尋甸、嵩明方向進發,直逼昆明。
4月25日,留在烏江北岸擔負牽制敵人任務的紅九軍團,也從平彝進入雲南,向著宣威、會澤一帶進發。在此後紅軍經過東川、富民、祿勸、武定、元謀等地和昆明市的官渡、西山兩區等地,於5月上旬渡金沙江,勝利地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
同時,紅九軍團揮戈北進,連克宣威、會澤等縣城後,從東川渡過金沙江,有力地掩護了主力的行動,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同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與紅十五軍勝利會師。
(3)長征煙盒上的圖片是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餘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7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11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2萬5000餘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紅軍長征過雲南大事記
『肆』 紅軍長征線路圖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和陝西共11個省。
各路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二萬五千餘里。 其中: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余里。(圖片來自網路)
『伍』 條裝香煙上面的數字什麼意思附圖片一張
第一行的數字代表的是生產批號。
第二行的前2個拼音字母是代表地區,後面2個拼音字母是煙草,再後面的4個數字分別代表地區,中間4個數字代表縣級,最後4個數字代表個體戶經營。
(5)長征煙盒上的圖片是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關於香煙的一些有趣的小知識
非吸煙人士都非常反感吸二手煙,但「二手煙」這個詞是誰提出來的呢?
答案是希特勒。
希特勒生前曾受煙害並患有多種疾病,在關心自身健康的同時,也非常的關注國民健康。
他強烈反對吸煙,支持科學家研究吸煙的危害,並下令全國禁煙,親自監督禁煙政令的起草和施行,並在1939年設立了反煙酒危害局,於1942年成立了反煙草危害協會。
希特勒領導下的的德國開始了強力提倡禁煙運動,開創了世界上第一次國民禁煙運動。德國禁煙運動在納粹政府的全力推進下,成了1930年代至1940年代早期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禁煙運動。
在當時的德國,在產房、在福利院、在街道上、在列車上、在公交車上,吸煙都是被禁止的。婦女也被禁止吸煙。煙草配給由國防軍管制。煙草稅的稅率被提升至香煙零售價的百分之九十。
納粹的禁煙運動,對於後來興起於世界范圍內的禁煙運動,貢獻尤為突出的是,納粹創造了「吸二手煙」或稱「被動吸煙」(「passive smoking」)這一概念。
這一概念深入公眾意識,明確將吸煙行為的危害性從吸煙者自身健康上升到他人健康,將禁煙運動的必要性上升到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陸』 紅星照耀中國長征路過的地點並發生了什麼事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從位於中國版圖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一項現代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壯舉——長征。這一歷時長達兩年多的征途接近尾聲時,迎來了一名外國記者。這名當時30歲出頭的記者,後來回到北平,寫下了游歷「紅色中國」的所見所聞
《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
作品真實記錄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的「經典的網路全書」。堪稱「紅色經典」中的經典。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家社此次出版的紀念珍藏版匯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譯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訂版三個早期不同版本中的珍貴圖片。
『柒』 世界上哪些國家在煙盒上印了警示圖中國以後會印警示圖嗎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該公約是要控制全球煙草流行。公約締約國同意實施衛生政策控制,減少煙草消費。如在煙草製品上使用健康警示,禁止煙草廣告,在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禁煙等,這都是《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義務。目前《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締約方有176個國家,我國也是締約方之一。
我國2003年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公約中有規定簽約國家要在本國生產的卷煙煙盒上留出一定比例的位置標注警示圖片,如一個叼著卷煙的骷髏、一塊被煙熏黑的肺、被煙熏黃的殘缺牙齒等等,甚至是一些更觸目驚心的畫面。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國卷煙煙盒上還只標著「吸煙有害健康,盡早戒煙有益健康」這樣不痛不癢的一句話。而卷煙煙盒卻比原來更精美了,我們的卷煙煙盒上有山有水,有花有草,鶯歌燕舞,生機勃勃,一派祥和景象。
想要在我國的煙盒上印有這些警示圖、都快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