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履蟲的分裂過程是怎樣的
草履蟲的分裂,整個過程約需1~2小時。
1、細胞核先伸長呈細長形狀,再像折斷般地分裂。
2、細胞核分裂成兩個時,細胞中部開始產生裂痕。
3、細胞的分裂趨於明顯,先分裂的核開始移向兩邊。
4、細胞分裂的痕跡逐漸加深,可以看出即將裂成兩個。
5、細胞完全分裂成兩個時,分裂即告完成。
5、分裂成兩個獨立的細胞。
『貳』 草履蟲怎麼分裂
小核先進行有絲分裂,大核再進行無絲分裂,然後細胞質一分為二,最後蟲體從中部橫斷,成為2個新個體。
草履蟲主要的生殖方式有兩種分別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無性生殖是簡單的橫裂法。就是從身體中央凹縮,形成兩只草履蟲,這兩只草履蟲會各自生長出自己所缺陷的構造,這通常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可分裂數次。屬於分裂生殖
有性生殖: 在經過多次的無性生殖之後,會出現一次的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一種接合生殖,由兩只草履蟲彼此靠近,將彼此的口溝接合在一起,經過細胞核分裂、交換、接合之後,蟲體再次分開,各自分裂成四隻草履蟲,所以,一次有性生殖可以同時產生八隻草履蟲。
(2)草履蟲分裂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身長約零點一至零點三毫米,常見的是大草履蟲(p.caudatum),生活在有淡水的地方,肉眼勉強可見模糊的外形,需用復式顯微鏡觀察才能看清楚。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它整個構造就是一個細胞,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在這個細胞體內含有兩個細胞核、兩個伸縮泡和一些食物泡,全身縱行排列布滿大致同長的細纖毛。
細胞核有兩個細胞核。一個大細胞核控制新陳代謝和生長,是最重要的機能中樞;另一個小細胞核主要是負責遺傳和生殖。
伸縮泡:草履蟲體內兩個伸縮泡交互收縮,用以調節體內的水分。
絲細胞:生長在纖毛之間,多半內含毒素,是草履蟲主要的御敵工具。
食物泡:食物經口溝攝食後,在體內形成食物泡,這會隨著細胞質在體內沿著環狀路線前進,此時草履蟲內的酵素會將食物消化掉,食物泡會越變越小,並將剩餘的殘渣在胞肛排出體外。
口溝:身體一側有一條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溝,稱口溝,溝底有口,溝內有較為長密的纖毛,可鼓起水流而攝食。
纖毛:草履蟲全身布滿纖毛,它主要就靠這些纖毛來移動身體。
『叄』 草履蟲的生殖是什麼是分裂和分化嗎
草履蟲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橫二裂和接合生殖
橫二裂比較簡單,就是一個草履蟲在自己內部復制多一倍的細胞物質,復制好之後,分裂成新的兩個個體,這兩個個體在不發生突變的情況下和本來的草履蟲的遺傳物質是完全相同的。
接合生殖比較復雜,簡單來說就是兩個草履蟲融合,其內的大核和小核經過一系列的融合和分裂,最後分裂成八個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這八個個體的遺傳物質和本來的兩個草履蟲的遺傳物質有不同。
分化並不是一種生殖方式。細胞分化屬於多細胞生物的現象,草履蟲是不會有的。
『肆』 簡述草履蟲的生殖過程 過程過程
在尾草履蟲的接合生殖過程中,共有三次配前核分裂。在配前第三次分裂結束後,兩個接合的細胞內均形成一個遷移原核和一個靜止原核。遷移原核位於口旁錐內,而且緊貼於接合面,靜止原核則位於遷移原核的外側,兩者呈左右排列,距離接近。
『伍』 草履蟲的分裂過程
草履蟲的無性生殖為橫二分裂,小核先進行有絲分裂,大核再進行無絲分裂,然後細胞質一分為二,最後蟲體從中部橫斷,成為2個新個體。本來就是大核小核同時存在的,所以小核核膜不會解體的。發個圖給你,看得清楚點:
『陸』 草履蟲的種群分布
胞肛是草履蟲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糞便的一個永久性的具有一定結構的細胞器。它的位置一般在身體腹面,口溝後下方。由肛圍及胞肛開口構成(圖2)。胞肛平時不易見到,因為它總處在關閉狀態,只是在排出糞便時,才能看到。
伸縮泡與收集管 在草履蟲的內質和外質之間有兩個伸縮泡,一個位於身體前1/3處,另一個位於身體後1/3處。每個伸縮泡向其周圍的細胞質中呈放射狀地伸出幾個收集管。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時可以發現,收集管的端部與內質網分出的分支小管連通(圖3),在伸縮泡上及收集管上都分布有成束的收縮纖維(又稱收縮絲),當收縮纖維收縮時,便可將內質網收集到的體內過剩的水分(也包含著少量的氨、尿素等代謝廢物)排入收集管,再注入伸縮泡,最後通過固定在體表上的開孔——表膜小孔(又稱排泄孔)排出體外(圖4)。位於身體前、後部的兩個伸縮泡和收集管,總是在交替地進行收縮,以調節體內水分的平衡。
草履蟲伸縮泡、收集管與內質網間的關系示意圖
草履蟲伸縮泡的微細結構 草履蟲的營養 在草履蟲身體前端1/3處的一側,有一條具有纖毛的深溝,斜著伸向身體中部,這條縱溝稱為口溝。口溝的深處是一個橢圓形的胞口,下接略彎成管狀的胞咽。由於口溝中的纖毛有力地擺動,而把帶有食物顆粒的水流引入口溝,在胞咽末端形成一個小泡,當小泡脹大到一定程度時,就落入細胞質內,成為食物泡。食物泡隨著細胞質的流動,而在體內沿一定的方向運行。開始時,食物泡先向身體後端移動,接著向身體前端移動,再轉向後端。食物泡在體內移動時,由於酶的作用,泡內的食物不斷地進行消化,已經消化的養料被細胞質所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經身體後端的胞肛排出體外。
草履蟲的呼吸 生活在水域環境中的草履蟲與外界交換氣體時,是通過整個身體表膜進行的,它從水中獲得氧並把二氧化碳排到水中。在進行呼吸作用的過程中除產生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的含氮廢物,如氨(NH3)等也通過表膜排出(圖5)。
草履蟲的生殖 草履蟲體內的大核與營養代謝有關,小核與生殖、遺傳有關。草履蟲的無性生殖為橫二分裂法。成熟個體在分裂時,首先在蟲體中部變粗,小核開始進行有絲分裂,大核進行無絲分裂。大小核分裂開的兩部分分別移向兩端,身體在中部橫縊,最後斷裂為二。在每個新個體中,除各有一個大核和一個小核外,還保留母體中的一個伸縮泡,並新形成一個伸縮泡。但是,胞口和胞咽不發生分裂,而是在子體中形成新的胞口和胞咽。在適宜的條件下,草履蟲一般在兩小時內完成一次分裂(圖6)。
草履蟲無性生殖的觀察 用5 g萵苣葉加100 mL水,煮沸5 min,冷卻後取其汁液與等量的稻草液混合。用吸管從草履蟲培養液中吸取草履蟲,接種到萵苣稻草培養液中,放到燈光下培養,使水溫保持在20 ℃左右,約6 h後,就會有草履蟲分裂個體出現,8~10 h後分裂比較旺盛。此時吸一滴培養液,製作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見分裂的個體。加一滴醋酸洋紅染色後,可看到細胞核分裂的情況。但用萵苣稻草液培養24 h後,草履蟲分裂的個體就減少了。
草履蟲應激性實驗的一種做法 在草履蟲培養液滴的一側放食鹽粒時,適當的食鹽量往往不易掌握,放多了會殺死草履蟲,放少了效果又不明顯。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有的教師在實踐中摸索出一種放棉纖維的辦法。即在放鹽粒的一側,先放一根棉纖維,然後在棉纖維外面再放食鹽粒。由於棉纖維的阻隔作用,食鹽溶液會緩慢地擴散,逐漸滲入培養液中,這樣對草履蟲所產生的刺激作用,是逐漸加大的,草履蟲便會一個個地向清水滴一側游去,實驗效果很明顯(圖7)。 草履蟲的分類 草履蟲屬於纖毛綱,膜口目,草履蟲科。世界上已經報導過的草履蟲有22種。我國常見種至少有下述幾種。
1.大草履蟲又叫尾草履蟲,長180~280 μm,後端圓錐形,錐頂角度為45°~60°。
2.雙小核草履蟲長80~170 μm,形似尾草履蟲,但後部較前部更寬,後端錐形,頂角近90°。有伸縮泡兩個,收集管較短。有兩個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環境和尾草履蟲相同(圖8)。
3.多小核草履蟲 長180~310 μm,形似尾草履蟲,有時有三個伸縮泡。小核泡型,有3~12個。生活環境和尾草履蟲相同(圖9)。
4.綠草履蟲 體長80~150 μm。細胞質內有綠藻共生,在見光處培養後通體呈綠色。小核一個,緻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原生動物的分布很廣,在海水中生活的有夜光蟲、有孔蟲、放射蟲等,在淡水中生活的有草履蟲、變形蟲、太陽蟲等,在潮濕的土壤中生活的有表殼蟲,寄生在人體內的有痢疾內變形蟲、瘧原蟲等。
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原生動物不僅在研究動物的進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與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關系也比較密切。原生動物是蛭、蚶、蟹、蝦、黃魚、鯽魚的餌料,幼魚大多是依靠自由生活的原生動物作為食物的。生活在水中的原生動物,它們對生活環境有不同的要求:綠眼蟲、草履蟲、腎形蟲常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機物的污水中;衣滴蟲、太陽蟲、喇叭蟲則常生活在氧充足的清水中。因此,原生動物可以用來作為判定水的污染程度的指示動物。此外,原生動物中的不少種類,是其他動物及人類疾病的病原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養殖業的發展和人體的健康。
原生動物門的分類 全世界已知的原生動物約有三萬種,根據它們的運動器的不同,可以分為如下幾個主要的綱(也有的學者把它們分成不同的動物門)。
1.鞭毛蟲綱 身體上有一根或幾根鞭毛作為運動器,如眼蟲、衣滴蟲。
2.肉足綱 身體上有各種形式的偽足作為運動器,如變形蟲、太陽蟲。
3.孢子蟲綱 全部營寄生生活,沒有運動器,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艾美球蟲。
4.纖毛蟲綱 身體上有纖毛作為運動器,如草履蟲、喇叭蟲、小瓜蟲、鍾蟲。
瘧原蟲 由瘧原蟲寄生所引起的病,通常稱瘧疾。患者出現周期性的發冷和發熱,俗稱打擺子。在我國流行的瘧疾主要有間日瘧、三日瘧和惡性瘧。間日瘧在東北、華北、西北、華南等地區較多。間日瘧原蟲寄生在人體後,可使病人產生隔日(48 h)發冷發熱一次的間日瘧。間日瘧原蟲有兩個寄主:一個是人體,寄生在人的肝臟內皮細胞和紅細胞內;另一個是按蚊,寄生在按蚊的消化道內。人體感染的間日瘧原蟲是由雌按蚊傳播的。寄生在人體的瘧原蟲,能大量破壞紅細胞,使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內的紅細胞,由450萬~500萬個減少到400萬~100萬個。因此,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就嚴重減少而使病人貧血。此外,由於病人的紅細胞常有堆積現象,被白細胞吞食或溶解,以及肝功能受損,不能綜合鐵質等原因,也能造成病人貧血。間日瘧原蟲還能刺激網狀內皮系統,使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肝、脾腫大。發現,瘧原蟲還能損傷腦組織,例如人感染瘧原蟲後,紅細胞堆積在人腦內的毛細血管中,會發生機械性堵塞而形成血栓,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損害,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死亡。
太陽蟲 太陽蟲屬於原生動物門,肉足綱。太陽蟲生活在淡水中,身體呈球形,細胞質呈泡沫狀,偽足細長,在偽足中央生有富於彈性的軸絲,這種偽足形狀較固定,稱軸偽足。軸偽足從球形身體周圍伸出,較長,有利於增加身體的浮力,適於過漂浮生活。太陽蟲是魚類的餌料。
喇叭蟲 喇叭蟲屬於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是一種大型的纖毛蟲,身體呈喇叭狀,附著在池塘和緩慢流動的小溪中的水草上。在喇叭口內具有胞口,全身有規律的長著纖毛,它們不停地依次打動周圍的水,使水按一定方式流動、旋轉,最終到達胞口所在的地方。這時隨水流而來的細菌就被帶進口中。喇叭蟲也能收縮,它可以縮短到體長的1/4,這種收縮很快,不僅是柄而且整個身體都在收縮。
鍾蟲 鍾蟲屬於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鍾蟲生活在淡水中,是一種有柄的纖毛蟲,它用長柄附著在植物上,成排的纖毛由胞口向外盤旋,胞口位於深凹處的底部,它藉助纖毛的活動,從持續流動的水流中捕獲細菌為食。當它受到振動或被觸動時,能夠突然把柄縮短並盤捲成為一個緊密的螺旋來迅速地收縮全身,這是一種逃避敵害和危險的有效措施。當危險過去後,它便緩慢地伸長其柄,並輕輕地搖動著,一切就又都恢復了常態。
小瓜蟲 小瓜蟲屬於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小瓜蟲的身體呈圓球形,全身長滿縱行排列的纖毛,在身體前端有一個胞口和一個呈馬蹄形的大細胞核。小瓜蟲寄生在魚類的皮膚下層、鰓、鰭等處,形成一些白色的小斑點,稱做小瓜蟲病或魚斑病。這種病傳染迅速,能引起幼魚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