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激發反射區潛能的療法是什麼
一般來說,全息反射區的手法與我們的經絡按摩類似,只不過比它更簡便一些,共分為按、揉、推、刮4種手法。我們知道,反射區不像穴位那麼小,也不像經絡那麼長,它是一小塊,比如子宮的反射區,就是內踝里側一片梨形的區域。不過,也有特別的,如小腦腦干反射區,就是大腳趾內側的一個點,跟穴位差不多。那麼,在具體治療的時候,區域比較大的,比如足底或者面部的反射區,我們就可以用大拇指去按揉,或者用手掌去推刮。然而,如果是區域比較小的,如手部的反射區,用手掌和大拇指按揉可能就不太方便,那就直接用手指的指肚來點按。而如果是更加小的,如耳部反射區,它總共就那麼一塊,那麼就可以藉助米粒來按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採用傳統中醫使用的王不留行籽。
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身體是不是有問題呢?其實很簡單,用以上4種按摩手法就可以判斷出反射區是不是酸痛或有疙瘩,從而可以判斷其所對應的器官是不是有毛病。一般作為平時的保健或者針對比較輕的病,都可以用這個四位一體基礎法來做,不要太死板,怎麼方便怎麼快就怎麼來。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也比較容易堅持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手法都是起到一個以指代針的作用,即用按摩來代替針灸,雖然針沒有進去,但是那個力度進去了,或者說那種治療效果進去了。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都達到了一個調節的目的。
不過,雖然以指代針非常方便,但時間長了就會感覺非常累,不信你看那些按摩師傅的手指大部分都是變形的。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使用按摩棒,相對來說它比手指頭更省力,還更准確。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以石代針」,也就是用砭石作為工具。
砭石是中醫的兩大醫療器械之一。中醫認為,砭石有安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用現代醫學手段檢測,砭石可以發出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沖,促進微循環、調理新陳代謝,相當於遠紅外治療儀加對聲波治療儀。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只是4種反射區按摩的最基本的手法,而對於不同部位的反射區按摩,還應相應地採用一些其他手法,下文將會詳細介紹這些方法。手到病自除,了解手部反射區全息圖手是人體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顯示著人體氣血的枯榮、正邪交爭的消長、疾病演變過程中的預後判斷等。在中醫理論中,對雙手非常重視,並做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手部是獨立的全息胚,人體的各臟腑器官、四肢孔竅在手部均有其對應的部位。當臟腑器官出現病理改變時,手部的同名全息穴區也會出現氣色形態的相應改變。手部全息按摩法,是通過對手部的臟腑器官全息穴區,施以特定的、有效的按摩刺激以疏通局部氣血,調整臟腑虛實,達到治病防病、養生、健體目的的方法。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手部相對應人體各個器官的反射區分別在什麼部位:
(1)心臟區:在拇指根橫紋下部。主治各種心血管疾病等。
(2)肝臟區:在掌側拇指與掌相交的上部。主治肝膽疾病。
(3)脾臟區:在小魚際中上部。主治皮膚病、脾胃疾病。
(4)肺臟區:在環指(無名指)近指關節內側,環指下橫紋下為左胸肺部,小指根下橫紋下為右胸肺部。主治肺部疾病,如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
(5)腎臟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部橫紋連線之下部。主治腎病、生殖系統疾病。
(6)胃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掌心位置。主治胃炎、胃神經官能症。
(7)食道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胃反射區之下。主治食道炎等。
(8)膈肌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食道之下。主治膈肌疾病。
(9)膽囊區:位於次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掌心偏右。主治膽囊炎、膽結石。
(10)胰腺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偏下。主治胰腺炎。
(11)腎上腺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偏下部。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心律不齊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
(12)十二指腸區:位於胃部位置之下方。主治十二指腸潰瘍及小腸疾病。
(13)小腸大腸區:在中指下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中下部腎區之上。主治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疾病。
(14)闌尾區:位於腕橫紋尺側之上方。主治闌尾炎。
(15)升結腸區:位於手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主治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瀉,腹痛、腸炎、便秘等。
(16)橫結腸區:位於手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升結腸的上部。主治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瀉、腹痛、腸炎、便秘等。
(17)降結腸區:位於手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橫結腸的下部。主治便秘、腹瀉、腹痛、腸炎等。
(18)乙狀結腸區:位於手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降結腸的下部。主治乙狀結腸及直腸疾患,如炎症、息肉、腹瀉和便秘等。
(19)膀胱區:位於手掌心腎區橈側部。主治膀胱炎、尿道炎和泌尿系結石等。
(20)生殖器區:位於手腕關節橫紋之中央上方。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21)頭區:位於中指指關節腹部,左為頭左部,右為頭右部。主治頭部疾病。
(22)眼區:位於中指根橫紋下,左為左眼,右為右眼。主治近視、遠視、花眼等眼部疾病。
(23)鼻區:在頭部反射區之下即為鼻部。主治急慢性鼻炎、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24)耳區:在鼻部反射區位置之兩側,左為左耳,右為右耳。主治耳鳴、耳聾等耳部疾病。
(25)腦區:位於中指末節橫紋下,頭部反射區兩側。主治腦部疾病。
(26)口腔區:鼻部反射區位置之下部位。主治口角炎等。
(27)支氣管區:在兩肺部位之間。主治肺部及支氣管疾患,如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
(28)頸椎區:位於大拇指末節赤白肉際內側處。主治落枕、頸項強硬酸痛、頸椎骨質增生以及因頸椎病引起的手麻、臂痛等。
(29)胸椎區:在大拇指指間關節與掌指關節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頸椎位置之下。主治肩背酸痛、胸椎骨刺和其他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內臟病症等。
(30)腰椎區:在大拇指掌指關節與腕關節橈側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胸椎之下。主治枕背酸痛、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和腰椎其他疾患及腹腔臟器病等。
(31)骶骨區:在大拇指掌指關節與腕關節橈側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腰椎之下。主治骶骨骨質增生、骶骨受傷、骶髂關節傷痛、坐骨神經痛、盆腔臟器疾患等。
(32)尾骨區:在骶骨部位之下。主治坐骨神經痛、尾骨受傷後遺症和生殖系統疾患等。
(33)肩部區:在食指掌指關節橫紋橈側為左肩,小指掌指關節橫紋尺側為右肩。主治肩部疾病。
(34)肘區:位於食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橈側及小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尺側。主治肘關節受傷、酸痛、肘關節炎和網球肘等。
(35)腕區:位於食指末節橫紋橈側及小指末節橫紋尺側。主治腕部疾病。
B. 人體足底一共有多少個反射區
腳和人體是息息相關的,人體一共有12條重經,其中有6條都是和腳有關,一隻腳上就有33個穴位,有60多個反射區,代表著人體的各個部位。這里有先天的腎經,後天的脾經、胃經,所為足對人體是息息相關的。
C. 手部腹腔神經反射區位置在哪裡
大腦(頭部)
[位 置]雙手掌側,拇指指腹全部,左半腦反射區在右手上,右半腦反射區在左手上(圖2—78)。
[主 治]頭痛、頭暈、頭昏、失眠、高血壓、卒中、腦血管病變、神經衰弱等病症。
[手 法]用拇指由上向下推按10—20次,力度以產生酸痛為度。
(2)額竇
[位 置]位於雙手掌10個指頭頂端約1厘米范圍。左側額竇反射區在右手上,右側額竇反射區在左手上(圖2—79)。
[主 治]鼻竇炎,頭痛,頭暈,頭重,失眠,發熱,卒中,腦震盪,眼、耳、鼻、口疾患。
[手 法]用拇指或指甲尖端在反射區上點按5次以上。
(3)垂體
[位 置]位於雙手拇指指腹中點,大腦反射區深處(圖2—80)。
[主 治]內分泌失調、更年期綜合征、小兒生長發育不良、骨質疏鬆、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甲狀腺腫瘤、甲亢、前列腺炎等病症。
[手 法]以拇指尖端在反射區上,點壓或點揉5—10次,力度以產生酸痛為度。
(4)眼
[位 置]位於雙手手掌和手背第2、3指指根部之間。左眼反射區在右手上,右眼反射區在左手上(圖2—81)。
[主 治]結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白內障、近視等眼疾和眼底病變。
[手 法]尋找敏感點掐按5—10次,或由橈側向尺側推按,掌面、背面各10-20次。
(5)耳
[位 置]位於雙手掌第4、5指指根部。左耳反射區在右手上,右耳反射區在左手上(圖2—81)。
[主 治]耳聾、耳鳴、中耳炎、梅尼埃病、重聽、腮腺炎、鼻咽癌。
[手 法]尋找敏感點掐揉或點按,每側5—10次。
(6)鼻
[位 置]位於雙手掌側拇指末節指腹橈側面,第1指骨遠節指骨體中部。右鼻反射區在左手上,左鼻反射區在右手上(圖2—82)。
[主 治]鼻炎、鼻竇炎、鼻出血、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頭痛、頭暈等病症。
[手 法]掐揉或點按10—20次。
(7)頸項
[位 置]位於雙手拇指近節掌側和背側(圖2—81)。
[主 治]頸項酸痛、僵硬、頸部傷筋、落枕、頸椎病、高血壓、消化道疾病等病症。
[手 法]向指根方向全方位推按5—10次。
(8)斜方肌
[位 置]位於手掌側面,在眼、耳反射區下方,呈一橫帶狀區域(圖2—83)。
[主 治]頸、肩、背部疼痛,落枕,頸椎病,手無力等病症。
[手 法]從尺側向橈側推按10—20次。
D. 手部反射區掛圖的介紹
《手部反射區掛圖》一書從疾病診斷、保健和治療方面,對臟腑在手部的反射區進行全面地總結。讀者可依據反向區的部位,尋找壓痛點及反應點進行自我檢查、診斷,並施以按摩、推拿進行自我康復及治療,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預防的目的。尤其是對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婦科病等,如果能夠堅持長期的按摩,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E. 哪個手指是心經的反射區
中指:
有心包經通過,對應心、肝臟和血液循環系統;
中指疼痛可能提示肝臟、心臟疾病,如同時伴有胸悶、心悸、心煩、煩躁易怒等症狀,建議經常按壓雙手中指,有緩解之效。
F. 手上的臟腑反射區兩手對稱嗎
據說,手上的臟腑反射區,基本是對稱的……
這個問題,有其科學依據。
但是,在不同人嘴裡,解讀各有不同……
所以,真想進行這方面的調理,還應該去咨詢名醫……
G. 如何正確選配反射區
基本反射區逐一排泄系統腎、輸尿管和膀胱三個反射區被稱為基本反射區。因為它們代表排泄系統,負擔排出體內有毒物質和代謝廢物的重任,對其進行按摩是防治一切疾病和調整全身各器官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步驟。
足部按摩時,首先應檢查心臟反射區,了解心臟功能的狀態和承受刺激的能力,它是足部按摩的「安全門」。在檢查心臟以後,常規先按摩基本反射區,並且一隻腳按摩結束時,還要重復按摩基本反射區,以加強排泄系統功能,這是配區的一個重要步驟。
徵候部位(直接)反射區機體發生病理變化時,與疾病的症狀有直接關聯的反射區,稱之為病症部位反射,也叫直接反射區。這是配區的第二個步驟。
比如:
胃部疾患逐一胃反射區;膽囊不適逐一肝、膽反射區;頭痛逐一額竇、三叉神經、大腦和小腦反射區;耳病逐一耳、內耳迷路反射區;咽喉痛逐一咽喉、扁桃腺反射區;痔瘡逐一肛門反射區。
徵候相關反射區足療時,除對症反射區有壓痛外,通常其他組織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也會有壓痛和組織變異,這些反射區稱為關聯反射區。
比如,胃反射區是胃痛症狀的「對症反射區」,倘若按摩胃反射區時發現胰、十二指腸、肝、膽等反射區也有壓痛,雖然它們與胃痛症狀沒有直接關系,但若不加以按摩治療,只能緩解胃痛而無法根治。
因為,疾病的形成通常是復雜的,且常常與其他器官和系統發生不同程度的聯系。因此選擇與徵候器官和系統相關的反射區是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這是配區的第三個步驟。
怎樣選擇和組合這類反射區,與疾病的治療關系密切,配組合理准確,其治療效果就好。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關聯反射區配組方法。
徵候關聯性選擇1.疼痛。
比如牙痛,對症反射區是牙區、上頜和下頜。關聯反射區可選擇小腦、腦乾和大腦。因為小腦、腦干中的網狀結構能感知疼痛的傳入,按摩刺激能阻斷痛覺的傳入。按摩大腦反射區,可促進內啡肽的分泌,具有明顯的鎮痛效果。
2.神經症狀。
比如失眠、神經衰弱,其對症反射區是大腦、垂體。關聯反射區可選擇腹腔神經叢,因為腹腔神經叢是副交感神經激活閥,副交感神經興奮可使人心平氣和,神經症狀易於消除。
病理關聯性選擇1.感染性疾病。
應著重刺激與提高人體抵抗力有關的免疫系統反射區,如脾、上下身淋巴腺、胸部淋巴腺、扁桃腺、闌尾等。
2.癌症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選配反射區時,應突出免疫系統反射區,還應加強神經、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反射區。
3.過敏性疾病。
應加強對腎上腺和甲狀旁腺反射區的按摩,以加強抗過敏的能力,減輕過敏症狀。
4.內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月經不調、生長發育遲緩等,應加強內分泌系統各反射區的按摩治療,以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生理解剖關聯性選擇根據人體解剖學原理,選擇與對症反射區關系密切的反射區作為關聯反射區進行按摩。
胃病逐一選擇上消化系統、小腸、橫膈膜、腹腔神經叢反射區;膽囊炎逐一選擇肝、十二指腸反射區;肝病逐一選擇膽、胰、眼反射區;耳病逐一選擇扁桃腺反射區;鼻病逐一選擇上呼吸系統對應的反射區;心臟病逐一選擇肺、甲狀腺、胸椎、橫膈膜等反射區;腎病逐一選擇輸尿管、膀胱反射區;甲狀腺病逐一選擇垂體、腎上腺反射區;子宮疾病逐一選擇生殖腺、盆腔、尾骨、骶骨、輸卵管、下腹部等反射區。
倘若有興趣,還可以按西醫基礎知識和足部反射區作用原理為依據,進一步拓寬思路選擇相關反射區,在實踐中一定會摸索出更佳的方案。
因此,足部按摩治療疾病時,應根據症狀選配好上述三種反射區,並加以按摩,才算是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方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臟腑辨證先配法臟腑辨證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徵候狀進行分析歸納,用來判斷病位、病因、病性及正邪盛衰等情況的辨證方法,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中醫學將人體分為五臟六腑,按中醫學辨證論治方法,確定病變的臟腑後,即可選取該臟腑在手部的反射區(穴)作為治療用區。
心痛辨證心的主要功能表現在主血脈與神明兩方面。心主血脈,即心具有推動血液在脈道中運行不息的作用;心主神明,即心為人體精神和意識思維活動的主宰者。
因此,心病常見的症狀有心悸、怔忡、心痛、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嬉笑沒有常、譫語發狂、表情淡漠、昏迷、面色蒼白沒有華、唇甲紫暗。當辨證為心病時,可選用手部「心」區和「心」穴。
肝病辨證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即肝具有調暢全身氣機、調節情志及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其病變主要表現為情志異常和氣機不暢。
因此,當出現精神抑鬱、急躁易怒、胸脅疼痛脹滿、眩暈、頭痛眼花、肢體震顫、關節不利、痙攣拘急、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睾丸疼痛等症狀時,應辨為肝病,可選用手部「肝」區。
脾病辨證脾主運化水谷(即消化吸收),輸布精微至全身,為氣血生化之源,故有「後天之本」之稱。另外,牌還能統攝血液,升清陽,以防血液溢出血管外,並使內臟維持在一定的空間位置。
倘若出現腹滿或脹痛、食少便溏、黃疸、四肢倦怠、水腫乏力,或見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內臟下垂,或有便血、崩漏、紫癜等徵候時,當辨為脾病,可選用手部「脾」區。
肺病辨證肺主氣、司呼吸,故稱肺為「氣之主」。肺又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參與津液在人體內的輸布。其病變主要表現為呼吸功能活動減退與水液代謝輸布失常等。
當出現咳嗽、喘促、胸悶、胸痛、咯血、音啞、自汗等症狀時,應辨為肺病,可選用手部「肺」區和「肺」穴。
腎病辨證腎主骨、生髓,主藏精與生殖,為人體水液代謝的主要臟器,有「先天之本」之稱。腎病主要表現在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障礙、水液代謝失常等方面。
腎病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女子經少、經閉不孕、耳鳴耳聾、齒搖發脫、健忘、頭暈、水腫、小便不利、尿頻、尿急、遺尿等。
小腸病辨證小腸主要生理功能為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其病變主要表現為消化與吸收功能的異常。常見症狀為腹痛腹瀉或嘔吐(受盛失常)、食後腹脹(化物無法)、上吐下瀉(泌別清濁失司)等。當辨為小腸病時,可選用手部「小腸」區和「小腸」穴。
膽病辨證膽主要生理功能是貯藏與排泄膽汁和主決斷。
膽汁有助於食物的消化,若膽汁分泌排泄受阻,則會導致消化功能障礙,出現厭食、腹脹、腹瀉等症狀。若濕熱蘊結肝膽,肝失疏泄,膽汁外溢,浸漬肌膚,則發為黃疸。
膽主決斷,在判斷事物、做出決定中起著重要作用,對防禦和消除某些精神因素的不良刺激有重要意義。故而膽氣虛怯之人,易出現膽怯易驚、失眠多夢等症狀。
胃病辨證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為「水谷之海」,胃氣以降為順,喜潤惡燥。胃病多以胃失和降等消化功能障礙為主,表現為食少、脘脹或痛、嘔惡、呃逆、噯氣等。
大腸病辨證大腸有傳化糟粕與主津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對食物殘渣中的水液進行吸收,形成糞塊並排出體外。其病變主要表現為排便的異常,如大便干結,排出不暢,或大便次數增多,瀉如水樣,甚至下利膿血,並伴有里急後重等。
膀胱病辨證膀胱是貯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故而膀胱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現在尿液的排泄異常,如尿頻、尿急、尿痛、尿濁、遺尿、小便失禁等。
臟腑表裡病辨證中醫學認為,臟腑之間有相互表裡、相互絡屬關系,臟屬里(如心、脾、肺、肝、腎),腑屬表(如胃、大小腸等)。其具體的表裡關系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心與小腸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
相表裡的臟腑之間有經氣相通,可互相影響。因而在治療時亦可選取相表裡的臟腑反射區。如辨證為肺病,可選取手部「大腸」區。若辨證為大腸病,可選取手部「肺」區。
H. 膽結石疼痛時它的直接反射區的位置在哪裡部位
就在右側肋弓下緣的,就是右側肋弓下緣靠上的位置的。一般疼痛的時候就是這個位置比較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