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因為老家的輩分問題,你都鬧出過什麼樣的笑話
在農村對於輩分這種問題是非常看重的,然而有些人往往對於輩分這種問題總是分不清楚,因此鬧出了比較多的笑話。就比如我個人來說,總是把輩分兒這種問題弄錯,因此也常常被家人說。
曾經同事也給我分享過一個他自己的經歷,當初他帶著自己的孩子回老家,在路上就遇到了自己一個比較遠房的親戚,按照輩分來說,這個親戚要喊同事一聲姑姑。但是對於孩子可並不這么想,因為路上遇到的這個人年齡也比較大了,所以孩子隨口就說了一句爺爺好,同事連忙改正說應該叫哥哥。然而在孩子的世界裡,認為對於這種老年人來說就應該是爺爺,畢竟他們可沒有備份的概念,只是通過面部的蒼老程度來進行辨別。
Ⅱ 幼兒園「超萌輩分差」走紅,舅舅和外甥同班,獨享小長輩待遇,你怎麼看
前段時間,一個全村人等一個孩子開席的新聞熱度很高,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那個孩子雖然年齡小,但實際的輩分卻是全村最高。
作為對長輩的尊重,才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看起來讓人驚奇的情況。
在現實中,類似的情況其實也有很多,有些小朋友雖然年齡相仿,但論起輩分來,另一個可能還得喊小夥伴為「爺爺」。
Ⅲ 蔡明自曝郭德綱叫自己姑姑,相聲界的輩分有多亂
相聲界的輩分不亂,只是有些人看上去年輕,實際輩分比較大。郭德綱要叫蔡明姑姑,是很正常的。蔡明本身不說相聲,可是她和侯耀文是至交好友。少侯爺從小就叫蔡明姑姑,郭德綱師承侯耀文,自然也要跟著少侯爺一起叫。
按照輩分排下來,郭德綱的徒弟像是岳雲鵬、孟鶴堂、閻鶴翔等人,見了蔡明必須要叫一聲姥姥。當然,這都是按照輩分算的。平常見面的話,大家也都是稱呼一聲前輩或者老師,不可能真的叫姥姥。
輩分是老傳統,如今相聲裡面的輩分逐漸淡化,大家都是以同事相稱。但是師徒的關系,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按照中國傳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就是父親一輩的人物。相聲界是這樣,生活中也是這樣。
在很多村裡,一些年輕的小孩子,可能都是叔叔、爺爺輩的人物。彼此之間可能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在祖上都是一家,怎麼算都是親戚。關系好稱呼名字沒問題,可是在重要場合,就必須得按照輩分來。
Ⅳ 輩分亂了笑話什麼意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7
Ⅳ 德雲社的輩份太多,為何有人卻看不懂
因為德雲社傳習社的學生並不會全部納入郭德綱的師門。除了聯合辦學的學生是由德雲社擇優錄取以外,還有一些傳習社學員拜入德雲社其他人的門下,甚至是郭德綱的徒弟,於是就出現了同窗不同輩的怪相。
郭德綱深受傳統文化熏陶,當然要按照老規矩辦事。因此,郭麒麟可以隨郭德綱學藝,但要拜自己的父親為師,卻是萬萬不能的。其實,郭德綱對於這個前妻的兒子,很是疼愛。當郭麒麟決定退學下海說相聲的時候,郭德綱特意安排閻鶴祥為其捧哏。閻鶴祥作為北京工業大學的高材生,為人踏實勤懇,又多才多藝,確實是輔佐少班主的不二人選。而郭德綱在年輕時候,曾經因為沒有師承,到處受到同行們的排擠。因此,為郭麒麟選定一個合格的師父,肯定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Ⅵ 相聲界輩分圖譜中國相聲輩分排名表圖
德字輩——最大年齡差52歲
德字輩是相聲史上最輝煌,也是最神秘的一輩。
最輝煌是因為大名鼎鼎的「相聲八德」,打造了傳說中的相聲行業黃金年代。
最神秘則是因為德字輩大部分藝人,連具體出生哪一年都不知道,因為這群老藝人基本上都是1880後或者1880前,加上相聲藝人本來就沒什麼社會地位,加上自己也沒有文化,留不下可靠的文字資料,所以大部分德字輩藝人具體生平基本都不可考了。
目前只能大概知道德字輩門長裕德隆,1867年生人。而最年輕的德字輩藝人,比較多的說法是吉坪三,1897年生人。
但這種說法其實是把一個重要人物的門人徹底忽略,那就是東北相聲名家馮昆治這一支,馮昆治因為年齡太小,據說是1889年生人,而他身為第三代相聲藝人,收的徒弟都是德字輩。馮昆治自己都比大部分德字輩藝人小幾十歲,他收的德字輩基本上都可以給門長裕德隆當孫子了,所以現在偏主流的說法就是馮昆治的門生基本上都降一輩,包括他兒子馮振聲(德雲社鄭好的老祖)、北京三高(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以及最年輕而且是最早的相聲女藝人之一德淑珍。
德淑珍1919年生人,比壽字輩的馬三立都小五歲,而她正因為是馮昆治的徒弟,所以輩分也有爭議。
假如忽略相聲界這種年齡小就降輩的規矩,那麼德淑珍就是最年輕的德字輩,跟門長裕德隆年齡差52歲。
壽字輩——最大年齡差52歲
壽字輩門長無可爭議的是張壽臣,但年齡最大的並不是壽老,而是盧德俊徒弟崇壽峰,1889年生人,比壽老整整大了十歲。
但跟德字輩的問題一樣,壽字輩最年輕的一位也存在爭議,問題也是在師父那裡。
理論上壽字輩最年輕的應該是郭榮起老先生,1917年生人。這個歲數已經很誇張,畢竟馬老1914年生人,還被張壽臣要求降輩,那麼榮起老就更人小輩兒大了。
不過跟馬老和榮起老比起來,還有一支年齡就更加誇張,那就是曾經被整個相聲同行一起抵制的奇葩藝人——張傑堯先生。
張傑堯張傻子,曾經拜高聞元先生為師,理論上應該是德字輩藝人,但因為這人太會惹事,而且老高二爺對這個徒弟也態度曖昧,所以他的師承一直備受爭議。後來張傑堯乾脆就自己取了一個張稽祖的藝名,給師弟韓子康取了一個韓稽宗,意思就是滑稽祖宗,結果弄得天下相聲同行一起懟他。
雖然張壽臣代表相聲同行跟張傑堯說和,還喊了一聲傻大爺,算是勉強承認了張傑堯的德字輩。但他這一支跟當時的主流一直不對付,張傑堯的徒弟跟幾個女兒要冒充大輩,基本上都是被同行各種懟的對象。
而張傑堯的師弟韓子康,到湖南去發展相聲事業,收了一個年輕的徒弟薛永年,1941年出生的薛永年先生,如果假定張傑堯韓子康都是德字輩,那他就是在世的最年輕的壽字輩,跟1889年的崇壽峰差了整整52歲。
寶字輩——最大年齡差87歲
寶字輩門長是趙佩茹先生,這點基本上沒有爭議。
而年齡最大的是大狗熊孫寶才老人,趙靄如先生的高徒,曾經客串過鄭少秋主演的《戲說乾隆》,孫寶才1900年生人。
而年齡最小的理論上應該是常家九爺常寶豐,1947年生人。
但問題是假如按照壽字輩最年輕的就是薛永年先生來算,那麼薛永年先生收的徒弟也都是寶字輩藝人,那麼寶字輩最年輕的就很嚇人了,因為薛永年先生迄今為止收過最年輕的徒弟劉雄,是1987年生人,那麼跟最年長的孫寶才老人,差距就有87歲,連門檻都跨過去,閻王都找不到的歲數呢。
文字輩——最大年齡差61歲
文字輩這一代基本上屬於信息已經很透明化,或者說活著的人基本上就能把輩分捯飭明白了,所以爭議相對沒有前幾輩那麼多,但肯定比前幾輩更亂就是了。
文字輩門長趙心敏先生,1923年生人,但年齡最大的並不是他,而是孫少林先生的徒弟趙文啟,1921出生的趙文啟先生不光是比門長大兩歲,他還比師父孫少林都大兩歲。
而文字輩最年輕的藝人,目前師承比較靠譜的也就是德雲社的謝金了,1982年生人,比最年長的趙文啟小了61歲。
謝金雖然是加入德雲社以後,由李文山代拉入已故名家王世臣門下,但至少他是相聲世家,謝芮芝謝舒揚謝天順這么一路傳下來的,有家族背景,比那些代拉入籍的野路子還是可靠得多,所以他基本就是文字輩最年輕的首席了,迄今為止無法撼動。
明字輩——最大年齡差???
鑒於文字輩的藝人現在還在不停收徒,而且那些七零後八零後的文字輩也蠢蠢欲動,沒有杜絕收徒的意念,那麼明字輩最年輕的藝人就還沒有問世。
最年長的明字輩藝人是張義弘,1935年生人,比門長趙偉洲還大15歲。
而最年輕的明字輩藝人只在未來,敬請期待~~~~
Ⅶ 相聲界的輩分究竟有多亂你還知道哪些比郭德綱還輩分大的老藝術家
比郭德綱輩分好高的老藝術家,一定是馬三立。
說起馬三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乃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大師,在主流相聲圈和非主流相聲圈中,他都是公認的「相聲泰斗」,深受大家的尊重。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其實馬三立才是將相聲從撂地演出帶進劇場的第一人。不少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相聲一直都是下等的東西,說相聲的人也是被人看不起,甚至一度被稱為「下九流」。不過,馬三立是一個真正喜歡相聲的人,在過去很多年的時間里,他都是一心一意地喜歡相聲。事實上,據不完全統計,他表演過的傳統相聲達兩百多段,如《吃元宵》、《賣吊票》、《黃鶴樓》、《大相面》《賣五器》、《開粥場》《誇住宅》《地理圖》、《文章會》等。可以這樣說,馬三立是依靠自己的實力,硬生生地將相聲拔高了一個層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之後,姜昆也想要打破這種尷尬,卻不想又被馬三立狠批:「你這哪兒的事!你說的是誰?是馬三立嗎?你呀(丫)屬於暈頭轉向,你呀(丫),太累了,你先下去吧!」
總而言之,相聲界的確是非常講究輩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