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性角膜炎,在中醫上俗稱什麼
上星應該是人體穴位的一個,不是急性角膜炎的俗稱
蘿卜花,又叫雲翳,是紅眼病的一種沒有徹底醫治落下的毛病
急性角膜炎,在中醫上俗稱紅眼病
⑵ 腳底的穴位和按摩方法與作用
位於兩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側大腦的反射區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適用於高血壓病,腦血管病變,腦震盪、頭暈、頭痛、失眠,中樞性癱瘓,視覺受損傷等病症。額 竇:位於兩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圍及其他八個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適用於腦中風、腦震盪、鼻竇炎、頭痛、頭暈、失眠、發燒及眼、耳、鼻、口等病症。小腦(腦干):位於大腦反射區的後外側。左、右側小腦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適用於腦震盪、高血壓病、頭痛、失眠、頭昏、頭重等病症。腦垂體:位於兩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適用於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性腺、脾、胰等內分泌系統病症。三叉神經:位於兩足拇趾趾腹的外側約45度處。呈交叉反射。適用於偏頭痛、面癱、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頭重等病症。鼻:位於兩足拇趾第一節趾腹底部內側,約45度處,呈交叉反射。適用於急慢性鼻炎、鼻出血、過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竇炎等病症。頸:位於兩足拇趾根部,即小腦反射區下方。適用於頸部酸痛、頸部扭傷、落枕、高血壓病等病症。眼:位於兩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適用於視神經炎、結膜炎、角膜炎、近視、遠視、復視、斜視、散光、視網膜出血、白內障、青光眼等病症。耳:位於兩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適用於外耳道癤腫,中耳炎、耳鳴、重聽等病症。斜方肌(頸、肩部):位於兩足底眼、耳反射區下方。適用於頸肩背酸痛、手無力、麻木、肩活動障礙等病症。甲狀腺:位於兩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間,呈帶狀。適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等病症。甲狀旁腺:位於兩足底內緣第一趾骨與第一趾關節處,適用於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病症。肺、支氣管:位於兩足斜方肌反射區外側,自甲狀腺反射區向外呈帶狀到足底外側的肩反射區下方,前後寬約1cm。適用於上呼吸道炎症、肺結核、肺氣腫、胸悶等病症。胃:位於兩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適用於胃痛、胃酸增多、胃潰瘍、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十二指腸:位於胃反射區的後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適用於腹部飽脹、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根球部潰瘍等病症。胰 腺:位於兩足足底胃反射區與十二指腸反射區連接處,適用於糖尿病、胰腺囊腫、胰腺炎等病症。肝 臟:位於右足底第四趾骨與第五趾骨間,在肺反射區下方。適用於肝炎、肝硬化等病症。膽 囊:位於右足底第三趾骨與第四趾骨間,在肝臟反射區之內。適用於膽結石、消化不良、膽囊炎等病症。腹腔神經叢:位於兩足底中心,分布在腎臟反射區及其周圍。適用於胃腸神經官能症、腹瀉、便秘等病症。腎上腺:位於腎臟反射區上方,適用於生殖系統疾患、哮喘、關節炎等病症。腎 臟:位於兩足底中央的深部,適用於腎盂腎炎、腎結石、動脈硬化、靜脈曲張、風濕熱、關節炎、濕疹、浮腫、尿毒症、腎功能不全等病症。輸尿管:位於足底胃反射區至膀胱反射區連成的一斜線型條狀區域。適用於輸尿管結石、輸尿管炎、風濕熱、關節炎、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輸尿管狹窄造成的腎盂積水等病症。膀 胱:位於兩足足底內側舟骨下方拇展肌之側約45度處。適用於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病症。盲腸(闌尾):位於右足底眼骨前緣靠近外側,與小腸、升結腸連接。適用於下腹部脹氣、闌尾炎等病症。回盲瓣:位於右足底跟骨前緣靠近外側,在盲腸反射區的上方。適用於下腹部脹氣、闌尾炎等病症。升結腸:位於右足足底,小腸反射區之外側帶狀區域。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橫結腸:位於兩足底間,橫越足掌之帶狀區域。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降結腸:位於左足掌,小腸反射區之外側帶狀區域。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於兩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側區。適用於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調所致),如女性月經量少、經期紊亂、經閉、痛經、卵巢囊腫等病症。小腸(空腸、回腸):位於兩足跖骨,楔骨至跟骨的凹下區域,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直腸的反射區所包圍。適用於胃腸脹氣、腹瀉、腹部悶痛等病症。胸部淋巴:位於兩足背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間縫處區域。適用於各種炎症、發燒、囊腫、子宮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腫瘤等病症。喉:位於兩足背第一跖趾關節的外側緣。適用於喉炎,支氣管炎、失音、嘶啞、聲門水腫等病症。上頜:位於兩足拇趾第一趾間關節背側近甲根部。適用於牙痛、上頜感染、上頜關節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下頜:位於兩足拇趾第一趾間關節的背側,與上頜反射區相接,適用於牙痛、下頜感染、下頜關節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⑶ 乾眼症,角膜炎
當眼睛太干,眼睛太干,容易疲勞,眼睛發癢,分泌物粘,異物感,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不是角膜炎。角膜炎是我們角膜的炎症。其中一些是由角膜表面的潰瘍形成引起的。基本上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照顧我們的眼睛
⑷ 急性角膜炎小兒推拿什麼穴位
用更昔洛韋和妥布黴素、左氧氟沙星,滴了幾天就好,急性角膜炎小兒推拿穴位是不管用的
⑸ 恢復視力按什麼穴位
1、首先我們在大拇指上找穴位
7、我們每天按摩這三個穴位兩次,可以對眼睛有一個很好的緩解作用。
⑹ 乾眼症按摩最全穴點陣圖
乾眼症多數能夠治癒,但是需要長期、系統的治療。乾眼症有淚液的水樣缺乏以及蒸發過強兩種形成因素。治療的方法有:
1、消除誘因,減少長時間的使用電腦。少接觸空調以及煙塵環境等造成乾眼的誘因;
2、淚液成分的替代療法,可以用一些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
3、可以使用一些促進淚液分泌的方法,口服新斯的明等葯物;
4、延緩淚液在眼表的停留時間;
5、使用濕房鏡、潛水鏡、治療性角膜接觸鏡等;
6、對於患有乾燥綜合征的患者,局部可以使用低濃度的免疫抑制劑,比如環孢素A滴眼液;
7、有瞼板腺功能障礙的患者,要對眼瞼的瞼緣進行清潔按摩,局部滴用抗生素以及皮質類固醇等葯物。
⑺ 得了角膜炎,視力下降後還能恢復嗎
什麼是角膜炎,怎樣分類?
各種原因導致的角膜炎症反應通稱為角膜炎。角膜炎時患者伴有明顯的視力減退和較強的刺激症狀,眼科檢查可見角膜光澤消失、透明度減低、潰瘍形成、睫狀充血。
按解剖層次分深層、淺層。深層角膜炎:炎症病變局限於基質的深部、後彈力層附近者,淺層角膜炎:炎症病變局限於上皮層、前彈力層、基質的淺部,從組織學上講,炎性病變主要在上皮,有時波及基質淺層。
按解剖部位分中央部、周邊部。中央部角膜炎:炎症病變位於角膜光學區(中央區4mm)者,多見於病毒性角膜炎、匐行性角膜炎、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周邊部角膜炎:炎症病變位於角膜的邊緣部者,多見於急性卡他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角膜炎、泡性角膜炎等。
按病理變化分急性、亞急性、慢性、化膿性、非化膿性、肉芽腫性。急性角膜炎:起病急驟,症狀劇烈,可迅速形成角膜潰瘍或穿孔的角膜炎性病變,如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匐行性角膜潰瘍、淋菌性角膜炎等。慢性角膜炎:起病隱蔽、症狀較輕、發展緩慢、病程較長、很少引起角膜穿孔的角膜炎性病變,如角膜實質炎、盤狀角膜炎、黴菌性角膜炎等。亞急性角膜炎:發病過程介於急性和慢性之間的角膜炎。化膿性角膜炎:指凡引起角膜潰瘍伴有膿性分泌物的角膜炎。非化膿性角膜炎:指凡不引起角膜潰瘍或有潰瘍但無膿性分泌物的角膜炎。
按病原分外生性、內生性、混合性。外生性角膜炎: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細胞層而發生的炎症。內生性角膜炎:指來自全身的內因性疾患所致的角膜炎症,多為變態反應引起,如泡性角膜炎等。
按臨床表現分點狀、線狀、盤狀、錢狀、樹枝狀、地圖片狀。點狀角膜炎:在角膜上皮層,出現針頭大小的浸潤,很快破潰,熒光素可以著色者,多見於病毒感染。線狀角膜炎:角膜上皮或上皮下的點狀浸潤融合擴大成線條狀者,或位於角膜後壁的深層條紋狀渾濁者。盤狀角膜炎:病變位於基質層圓形灰白色直徑在4mm以上,但仍保留一圈未被侵犯,邊緣清楚。錢狀角膜炎:系由多種病毒所致的大小、多少、深淺不一的小圓盤狀浸潤,形似錢幣的角膜炎,在我國多為8型腺病毒感染。樹枝狀角膜炎、地圖狀角膜炎:均系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細胞浸潤、壞死脫落,以致形成不同形狀和深度的潰瘍和混濁。
按炎症性質分潰瘍性、非潰瘍性。潰瘍性角膜炎:角膜炎症浸潤進一步擴大加深,上皮至基質壞死脫落形成創面者。
按病因分細菌、病毒、黴菌角膜炎等。
細菌性角膜潰瘍最常見的致病菌是什麼?
細菌性角膜潰瘍的致病菌中,以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葡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革蘭氏陰性桿菌中的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液化性摩拉克菌等最為常見。導致感染的原因常與微小的角膜外傷或剔除異物後污染有密切關系,也和患者免疫力低下有一定關系。
肺炎球菌性角膜潰瘍又稱匐行性角膜潰瘍,以農村收割季節為常見,多半是角膜受傷或剔除異物後角膜發生感染的結果。表現為突然發生眼痛及刺激症狀,眼球混合性充血,角膜損傷處出現灰白色微隆起的浸潤灶,迅速發展成潰瘍,表面有灰黃色膿液附著,呈污穢狀。潰瘍的一側為緻密的黃色浸潤,為穿鑿狀進行緣;另一側比較清潔,進行緣不斷向外擴展,並同時向深層進展。有時潰瘍並不明顯,在基質內形成黃灰色膿液積聚,稱為角膜膿瘍。膿瘍破潰,角膜穿孔,穿破後多傾向逐漸癒合,形成角膜粘連性白斑。又因細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前房積膿,故又名前房積膿性角膜潰瘍。感染亦可累及眼內組織,以至毀壞眼球。
鏈球菌性角膜潰瘍的臨床表現與肺炎球菌性角膜潰瘍相似,但較少匐行傾向。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主要是通過外傷和污染的眼葯水所引起,也可見於戴接觸鏡者。綠膿桿菌在角膜內繁殖比在培養基內更為活躍,一旦感染,常於24小時或48小時內毀壞整個角膜,大量的黃綠色分泌物或壞死組織為其特點。
液化性摩拉克菌性角膜潰瘍,這種菌常存在於人的呼吸道,一般致病力不強。此種潰瘍多為中央性,形態細小,且進行緩慢,很少發生穿破是其特點,但也會出現前房積膿,但膿液量很少。患者自覺症狀較輕。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的病因、臨床表現特徵及預防辦法是什麼?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是由綠膿桿菌所致的一種極其劇烈的急性化膿性角膜潰瘍。其最常見的病因是角膜外傷和使用污染的眼葯水,也可見於暴露性角膜炎或戴接觸鏡者。綠膿桿菌存在於土壤及水中,亦可存在於正常人的皮膚和健康人的結膜囊內。綠膿桿菌在角膜內繁殖比在培養基內更為活躍,因此當角膜外傷或角膜異物剔除後使用污染的眼葯水而招致感染的幾率很高。
臨床上本病來勢兇猛,起病急劇,數小時即發病,發病時可見劇烈的眼痛、畏光、流淚、眼瞼痙攣等刺激症狀,臨床表現有四點特徵:①發展異常迅速。②主要影響角膜基質,並很快擴大到整個角膜,可在數十小時內穿破角膜,有時早期即在角膜緣內出現灰黃色浸潤環,不久角膜全部潰爛。③前房積膿特別多。④綠膿桿菌可產生黃綠色色素,故分泌物帶有綠色。
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注意勞動防護,一旦出現眼部外傷,必需立刻去醫院,由專業人員處理。同時切忌使用不潔眼葯水,因綠膿桿菌可污染並存活於多種眼葯水中,如狄奧寧、地卡因、可的松,甚至於磺胺、青黴素、熒光素液內,故在角膜損傷時使用存放數天後的眼葯水,特別熒光素液檢查是危險的。
本病一經診斷,全身和局部應同時使用慶大黴素、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抗敵素,常用輸液瓶裝入慶大黴素點滴沖眼,效果很好。
真菌性角膜潰瘍的病因特點、臨床表現有哪些?
真菌性角膜潰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頑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膿性角膜炎。近20年來,由於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的廣泛應用,真菌性角膜潰瘍發病率相對增高,已不再是一種少見病。目前國內資料報告最多的為麴黴菌,其次鐮刀菌、念珠菌、酵母菌、頭孢黴菌等,患者絕大多數為農民,雖然整年均可發生,但主要集中在農業夏收和秋收季節。最常見的角膜損傷是農作物損傷,也有指甲挖傷,亦可見於其他性質的角膜炎繼發真菌感染。有人認為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或抗生素眼葯水等容易導致真菌感染,近年來因戴角膜接觸鏡污染發病者亦越來越多,同時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低下也是發病的因素之一。
臨床上不同的致病菌種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共同症狀為起病徐緩,刺激症狀輕微,早期潰瘍為淺在性,表面為灰白或乳白色「苔垢」狀物所覆蓋,外觀乾燥而少光澤,稍隆起,「苔垢」狀物易剔去,基質層有菌絲繁殖,浸潤較為緻密,邊界因菌絲伸向四周,形成偽足,在其外圍分布有點狀混濁,形成所謂衛星病灶。有時浸潤邊緣因膠原溶解而出現淺溝。在浸潤向深部發展時,組織壞死脫落,形成明顯潰瘍。隨著真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虹膜炎及前房積膿,晚期積膿質地粘稠,其內常含真菌。潰瘍最後可以穿破引起眼內炎。整個病程發展較為緩慢,可長達2~3個月。因真菌菌絲有向深部生長的能力,故易反復發作,有時潰瘍初步癒合,但旋又復發。
診斷一般藉助真菌的塗片檢查或真菌的反復培養加以證實。由於塗片檢出率低,培養時間過長,故對農作物外傷後發生的潰瘍,尤其起病不那麼驟急的病例,在多種葯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應該首先考慮到真菌性潰瘍的可能,並積極採取治療措施
真菌性角膜潰瘍如何治療?
真菌性角膜潰瘍治療以抗真菌葯物為主,常用0.25%二性黴素B(該葯球結膜下注射易致結膜壞死,臨床上要特別注意)、金褐黴素眼膏、制黴菌素眼膏及10%大扶康、1%咪康唑、1 % 克霉唑等,每日3~4次點眼,並全身應用抗真菌葯。皮質類固醇無論全身或局部單獨使用均屬禁忌。由於本病多引起虹膜炎,須經常注意散大瞳孔。
穿透性角膜移植術是近年比較肯定的手術治療方法,其適應症主要是葯物治療無效,或角膜潰瘍穿孔,發生眼內容物脫出或繼發青光眼等嚴重並發症,是為挽救眼球而採取的一種搶救性手術。由於真菌菌絲可垂直生長,加上真菌毒素、蛋白分解酶及可溶真菌的抗原作用,真菌菌絲可向深部生長,甚至侵入眼內,手術難以清除干凈眼內的真菌,故術後常出現復發。因此對無手術適應症者,強調先行抗真菌葯物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濕熱所致,治療時要分辨濕熱的偏重,選用清熱祛濕葯,常用的方劑有除濕湯、甘露飲等。此外,還可採用中葯熏洗或霧化治療。
常見病毒性角膜炎有哪幾種?
病毒性角膜炎可由多種病毒引起,其臨床表現輕重不等,對視力的損害程度視病變位置、炎症輕重、病程長短、復發次數和有無混合感染而不同。臨床上常見的病毒性角膜炎有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牛痘性角膜炎、帶狀皰疹性角膜炎等。
單純皰疹角膜炎:為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按抗原性及生物學特性將病毒區分為Ⅰ型和Ⅱ型。單皰病毒引起的角膜病變可侵及角膜各層,且相互轉化,多見的典型形態為樹枝狀、地圖狀、盤狀、角膜色素膜炎等。
牛痘性角膜炎:由牛痘苗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多見牛痘苗濺入眼內,或經污染痘疹膿液的手指帶入眼內而致病。一般經3天潛伏期即發病,除表現為結膜及眼瞼的牛痘疹外,約有 30%發生角膜炎。以表層角膜炎及淺層角膜潰瘍為主,基質層及盤狀角膜炎為少。80年代以來,全世界已消滅了天花,故已廢棄牛痘接種,今後本病也將絕跡。
帶狀皰疹性角膜炎: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眼支所致淺層樹枝狀或基質性角膜炎,伴有劇烈神經痛,分布區域皮膚上有串珠狀皰疹。帶狀皰疹病毒與水痘病毒屬同一種病毒,所以又稱V-2病毒。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為潛伏性病毒感染疾病,靜止期帶狀皰疹病毒潛伏於三叉神經節中,在機體細胞免疫力下降及外界刺激誘發下而復發。此種角膜炎可表現為點狀、錢狀、樹枝狀及基質層角膜炎、盤狀角膜炎等。本病常並發於眼瞼帶狀皰疹,同時伴有較重的葡萄膜炎,引起前房積血或積膿,基質層渾濁區內常有類固醇沉積物,虹膜可有萎縮。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是什麼?
單純皰疹病毒,英文縮寫為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稱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簡稱單皰性角膜炎(HSK)。它是當今世界上危害最嚴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發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其特點是多類型、易復發,發病機制與免疫狀態有關。由於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的廣泛應用,其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往往因反復發作而嚴重危害視功能,臨床尚無有效控制復發的葯物,因而仍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如何治療?
一旦得了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就應該及時治療。治療可採用葯物、手術等方法。
葯物治療中主要選用抗病毒葯物,如碘苷,又名皰疹凈,主要適用於初次發作的病例,對多次復發的病例,改用其他葯物為宜;阿糖胞苷,有一定效果,但對正常細胞毒性大,故常用它的衍生物環胞苷;三氮唑核苷,又名病毒唑,為廣譜抗病毒葯,療效較好,且對正常細胞毒性頗低;無環鳥苷,又名阿昔洛韋,為較有效的抗病毒葯物,特別是對於皰疹病毒,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其他抗病毒葯物如阿糖腺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等。亦可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因它有抑制角膜免疫反應和抗炎的作用,常用於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後期的治療,但應掌握如下原則:①上皮或角膜淺層炎症禁用。因其能激活病毒和膠原酶活性,促進病毒繁殖,使病變向深層發展。它還能抑制上皮再生,甚至造成潰瘍穿孔。②僅用於深層炎症反應而無潰瘍者。因深層HSK特別是盤狀角膜炎的發病機制兼有對病毒抗原過敏的因素,故應用皮質激素是合理的,但應同時應用抗病毒葯物。1~2日用熒光素著色一次,如有潰瘍出現,立即停用,按潰瘍處理。
手術治療,根據病情來選擇手術方式。常用的方法有:機械清創、前房穿刺、結膜瓣遮蓋、角膜移植等。
中醫治療則根據發病原因進行辨證治療。若風熱上犯,選銀翹散類的疏風清熱劑;若肝膽火熾,選龍膽瀉肝湯類的清肝瀉火劑;因濕熱熏蒸所致,選三仁湯類的清熱祛濕劑;正虛邪留者,需扶正祛邪,選加減地黃丸類的方葯進行治療。中醫除了內服中葯,還配合局部治療,常選用清熱解毒中葯制劑滴眼,如黃芩眼葯水等;病情嚴重,可用銀黃注射液作球結膜下注射。此外,還可用中葯煎水先熏後服,或中葯煎劑霧化。
淺層點狀角膜炎的病因和治療有哪些?
淺層點狀角膜病變是一系列累及角膜上皮、上皮基底膜、前彈力膜及其鄰近的角膜淺層基質的點狀病變,臨床上統稱淺層點狀角膜炎。臨床上可有三種類型,即點狀上皮角膜炎、點狀上皮糜爛和點狀上皮下浸潤,在多數具體疾病中,此三種類型病變同時存在,只是輕重程度和范圍有所區別。
淺層點狀角膜病變的病因復雜多樣,一般有:
細菌性:葡萄球菌性眼瞼炎常合並角膜下l/3的上皮糜爛,同時有表層點狀炎症和邊緣部上皮下浸潤;其他各種細菌性結膜炎亦常伴發三種類型的淺層點狀角膜病變,可散在或在全形膜彌漫分布,而較典型的表現是在角膜周邊部受累。
病毒性:任何急性病毒性結膜炎的早期,都可能引起點狀上皮糜爛。
毒素:局部頻繁點眼葯水(抗生素、抗代謝葯物)和紫外線(雪盲、電焊等)照射。
機械和化學損傷:上皮擦傷、倒睫、暴露、各種化學清創劑(碘酊、三氯醋酸等)、PR K術後上皮基底膜變性與營養不良。
其他:原因包括與免疫有關的乾燥性角膜炎、上鞏膜緣角膜結膜炎、春季結膜炎、花粉和葯物過敏,以及神經營養性角膜炎等。
治療主要是去除病因,抗炎抗感染和營養制劑如小牛血清和人工淚液等。祖國醫學常把本病分為風熱上犯、肺腎陰虛等證型。風熱上犯證選用疏風清熱葯,肺腎陰虛證選用滋養肺腎的中葯進行治療。也可用中葯熏洗或霧化。江蘇省中醫院眼科中心用中葯眼膜治療本病有很好的療效。
基質性角膜炎分哪幾種,各有何病因特點?
基質性角膜炎指角膜基質內的彌漫性炎症浸潤,不引起潰瘍性組織缺損的病變,為角膜的抗原抗體反應。主要有結核性角膜基質炎、梅毒性角膜性基質炎、麻風性角膜基質炎等。
結核性角膜基質炎:結核性角膜病變是在眼部其他部位有結核病灶的基礎上發生,為繼發性,可見於以下幾種情況:①由周圍的結膜或鞏膜的結核病變蔓延而來;②從葡萄膜沿著房角或角膜的後面延伸波及;③睫狀體的結核結節突破鞏膜靜脈竇,引起結核桿菌散播於角膜後部;④由結核性色素膜炎擴展,直接侵犯角膜的後部所致。多單眼發病,僅侵入角膜的一部分,在基質的中層和深層出現斑狀或結節狀浸潤灶,呈灰黃色,有新生血管侵入,遺留濃厚的瘢痕。病程緩慢,有反復發作傾向。
梅毒性角膜基質炎:系角膜對梅毒螺旋體的過敏反應所致基質層彌漫性炎症。其發病機理為免疫性炎症反應,胚胎期或後天感染的螺旋體,隨血行播散達角膜、致敏角膜組織。此後,當隱存體內其他部位的螺旋體抗原或毒素隨血流到達已致敏的角膜時,因局部抗原抗體反應或抗原抗體�補體反應而發病。梅毒性角膜基質炎主要發生於先天性梅毒患者,兩眼同時或先後發病。後天梅毒偶然也會發生,但多為單眼性,此病在國內已幾乎絕跡。眼部表現:明顯刺激症狀,角膜後沉澱物,角膜實質層呈霧狀混濁,毛刷狀新生血管侵入,最後在角膜基質層內殘留或多或少的混濁斑和萎縮的血管。
麻風性角膜基質炎:麻風桿菌可通過血源感染眼和面部,造成面神經的顳顴支和三叉神經的面支受損,使眼瞼位置異常,正常的眨眼動作和角膜反射消失,導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角膜的混濁和損傷,麻風桿菌也可直接侵襲角膜引起角膜基質炎。主要表現為早期細小點狀角膜炎,後發展為彌漫性表層點狀角膜炎,繼而出現盤狀基質浸潤或彌漫性基質浸潤和新生血管長入。
恢復視力的輔助訓練方法
1、遠方凝視:
找一處10米以外的草地或綠樹:綠色由於波長較短,成像在視網膜之前,促使眼部調節放鬆、眼睫狀肌鬆弛,減輕眼疲勞。不要眯眼,也不要總眨眼,排除雜念、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凝視25秒,辨認草葉或樹葉的輪廓。接著把左手掌略高於眼睛前方30厘米處,逐一從頭到尾看清掌紋,大約5秒。看完掌紋後再凝視遠方的草地或樹葉25秒,然後再看掌紋。10分鍾時間反復20次,一天做三回,視力下降厲害的要增加訓練次數。
2、晶體操
● 轉眼:雙手托腮,讓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順序轉動10次,接著再逆時針、順時針各轉動10次。
● 找一幅3米外的景物(如:牆上的字畫等),同時舉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處伸直(約30厘米),看清手掌手紋後,再看清遠物,盡量快速的在二者間移動目光,往返20次。
3、推拿操
採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將兩眼自然閉合,然後依次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確、手法輕緩,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1.揉天應穴:用雙手大拇指輕輕揉按天應穴(眉頭下面、眼眶外上角處)。
2.擠按睛明穴:用一隻手的大拇指輕輕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緊挨兩眼內眥處)先向下按,然後又向上擠
3.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面頰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緣正中直下一橫指)。
4.按太陽穴、輪刮眼眶:用拇指按壓太陽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間向後一橫指處),然後用彎屈的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輕刮眼眶一圈,由內上->外上->外下->內下,使眼眶周圍的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寥、球後、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對於假性近視、或預防近視眼度數的加深有好處。
參考資料:http://www.chcch.com/jkzs/jkzs13.htm?newsid=108
轉眼球可提高視力
我中年時的視力左眼為0.3,右眼為1.0,經過20多年早、晚轉眼球鍛煉,近3年體檢雙目視力均為1.5。其方法是:坐在床上或椅上,雙目向左轉3圈 後,平視前方片刻(默數5下),雙目再向左轉3圈,平視前方片刻。每日早晚轉兩次,不要間斷,日久堅持,即見功效。(谷玉)
老年視力保健一法
老友年已古稀,而視力猶佳。問之,曰:吾每日清晨洗面時(水溫稍高以不燙傷皮膚為宜),先浸毛巾,熱敷雙目及太陽穴,約一兩分鍾,已堅持數十年矣。時值余老伴謝世,終日以淚洗面,自思如兩目失明,其痛苦將不堪設想。遂以此法每日敷後頓感兩眼舒服。此亦幸事也。(盧靜一)
菊花養眼
2003-6-16
對於經常要面對電腦的朋友來說,眼睛的健康會受到很大的威脅。有的人為了滋潤干澀的眼睛,在睡前喝大量的水,但第二天早上,眼睛就會發腫。這里我們給朋友們介紹一個流傳於民間的方法,既可以有效地護眼又能避免眼部浮腫帶來的尷尬-用干凈的棉花蘸菊花水塗在眼睛四周,就能很快消除浮腫。
菊花對治療眼睛干澀、疲勞、視力模糊有很好的療效,中國自古就知道菊花能養護眼睛。因此,除了塗抹眼睛外,您平常不妨經常泡些菊花茶喝,若每天能喝三四杯菊花茶,不僅能使眼睛疲勞症狀消失,對恢復視力也有幫助。
菊花的種類有很多,不懂門道的人常會選擇花朵白皙且大的菊花,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真正上選的應是花朵又小又丑且顏色泛黃的。喝菊花茶最好不要另加茶葉,只將乾燥後的菊花泡水或煮開來喝便可。冬天熱飲,夏天冰飲口味均很不錯。
老年人不眼花一法
我鄰居大媽60多歲了,也曾眼花,她的老母前幾年告訴一方法:眼看前方,眼球正轉3圈,然後再倒轉3圈,做完後,再做一次眼保健操,每天堅持做兩次。她堅持幾年,現在不戴花鏡也能穿針引線、讀書看報了。(張蘇)
菊花泡水治紅眼病(張曉軍)
大眾網-齊魯晚報 2003-06-02 08:21:24 qlwb20030602
去年夏天游泳時傳染上了紅眼病,兩眼火辣辣的疼,連看書看報都不成。回到家裡老母親見狀趕緊拿出菊花來,用滾開的水泡上,先用水薰我的兩眼,水汽沒有了 又倒出一半菊花水來讓我喝下去,另一半則用紗布蘸上水洗我的兩眼。一天三四次,菊花泡淡了就換新的,如此治了兩天後,我的紅眼病就治好了。
枸杞是一種強壯葯,古人曾認為是一種能使人常生不老的葯,中醫認為它能增強肝、腎功能,增加體液。適用於虛勞、腰痛、膝痛、頭暈、頭痛等症狀。
冬季進補建議服用方法是做粥:枸杞子20克、米60克、雞蛋一個,蔥一棵。將枸杞子磨成粉,與3杯水一起倒入煎鍋,煎到水量減半為止。把米先在涼水浸泡 30分鍾,倒入鍋內,與枸杞子一起開始煮粥,熄火的同時放入雞蛋與蔥花,攪拌後即可食用。本品滋陰補腎,養肝明目,而且具有良好的減肥效果
保護視力的4種鍛煉方法
一、轉眼法
選一安靜場所,或坐或站,全身放鬆,清除雜念,二目睜開,頭頸不動,獨轉眼球。先將眼睛凝視正下方,緩慢轉至左方,再轉至凝視正上方,至右方,最後回到 凝視正下方,這樣,先順時針轉9圈。再讓眼睛由凝視下方,轉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這樣,再逆時針方向轉6圈。總共做4次。每次轉動,眼球 都應盡可能地達到極限。這種轉眼法可以鍛煉眼肌,改善營養,使眼靈活自如,炯炯有神。
二、眼呼吸凝神法
選空氣清新處,或坐或立,全身放鬆,二目平視前方,徐徐將氣吸足,眼睛隨之睜大,稍停片刻,然後將氣徐徐呼出,眼睛也隨之慢慢微閉,連續做9次。
三、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著做,全身放鬆,閉上雙眼,然後快速相互摩擦兩掌,使之生熱,趁熱用雙手捂住雙眼,熱散後兩手猛然拿開,兩眼也同時用勁一睜,如此3~5次,能促進眼睛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
四、洗眼法
先將臉盆消毒後,倒入溫水,調節好水溫,把臉放入水裡,在水中睜開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動9次,然後再順時針、逆時針旋轉9次。剛開始,水進入眼 里,眼睛難受無比,但隨著眼球的轉動,眼睛會慢慢覺得非常舒服。在做這一動作時,若感到呼吸困難,不妨從臉盆中抬起臉來,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 中的有害物質和灰塵,還對輕度白內障有效,並能改善散光、遠視、近視的屈光不正程度。
《中國教育報》2001年8月11日第3版
枸杞--補腎明目
枸杞是一種強壯葯,古人曾認為是一種能使人常生不老的葯,中醫認為它能增強肝、腎功能,增加體液。適用於虛勞、腰痛、膝痛、頭暈、頭痛等症狀。
冬季進補建議服用方法是做粥:枸杞子20克、米60克、雞蛋一個,蔥一棵。將枸杞子磨成粉,與3杯水一起倒入煎鍋,煎到水量減半為止。把米先在涼水浸泡 30分鍾,倒入鍋內,與枸杞子一起開始煮粥,熄火的同時放入雞蛋與蔥花,攪拌後即可食用。本品滋陰補腎,養肝明目,而且具有良好的減肥效果
有好辦法預防小學生近視嗎
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13:09 新浪育兒
網友波斯糖:電視可以照看,電腦可以照打,只要控制在合理的時間之內。我感覺看書比看電視看電腦更費眼,所以嘛,最重要的是用眼衛生,注意姿勢啦,注意燈光啦,等等老生常談的注意事項。如果感覺有近視的趨向,不妨讓孩子打一個月乒乓球,最近看資料說對近視有預防作用。
網友peter媽媽:堅持每天讓孩子練習轉眼球20下,可以改善近視.他孩子視力原來是0.8,現在做了幾個月後回到1.2了。還說這種練習可以防禦近 視,比眼保健操管用。大家不妨讓孩子試試。昨天在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看眼科(peter眼睛長了霰粒腫),有很多孩子都是去檢查視力和准備配鏡。唉, 看到父母們焦灼的目光,真是擔心這是兒子的未來。所以,在現在這種學習壓力情況下,一是要讓孩子多參加體育和戶外活動.增加遠眺和眼球轉動的機會.減少屏 幕和近距離用眼。明顯感覺現在孩子帶眼鏡的要比我們那個時代多多了,這也是時代的進步嗎?
網友丹清0604:我最近給兒子買了預防警報器,是掛在他耳朵上的,當頭離書桌近時,就會發出聲音,我覺得挺科學的,以前也買過用來糾正坐姿的架子,但是影響寫字的效果,兒子用著也不舒服。
送給經常看電腦的人 ——乾眼症的防治
我們的雙眼,特別是眼角膜部分,經常是依靠淚腺供給水分,通過眨眼,使淚水變成一層「淚片」分散到眼角 膜,保持眼睛舒服的。所謂「乾眼症」是指由於眼淚的減少或者淚腺功能下降,導致眼睛表現出現微小傷痕的一種症狀。以往乾眼症與白內障、青光眼等疾患主要是 老年人的常見眼病,但現在發現一些城市裡經常接觸電腦、電視、游戲機的青年人和白領階層患乾眼病的也越來越多了。據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表明,每天在電腦前 工作3小時以上的人群中,有90%的人眼睛有問題,這種所謂「電腦視力綜合征」就是乾眼病的一種表現。
1.乾眼症的臨床症狀
乾眼病的一般症狀是眼睛有干澀,灼痛感,眼屎較多;眼酸、眼癢、怕光和視力減退。其他症狀還有頭痛、煩燥、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嚴重時會發生角膜軟化穿孔,在檢查時可以看到有眼結膜充血。
2.乾眼症的形成原因
在人的眼瞼上下之間有淚液層,它含有保護眼睛不受感染的物質,人們眨眼時淚液隨之均勻分布在眼球的表現,清洗眼結膜上的灰塵,以保持眼睛明亮。一般人們的 淚液分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減少,所以老年人中乾眼病的發病率較高。可引發乾眼症的因素相當多,包括:中老年以後眼淚分泌減少、眼睛本身的病症,如角膜退 化、瞼緣炎、沙眼等;各種免疫性病症和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口眼乾燥、關節炎綜合征(多發生在中老年或老年婦女)等;因某些葯物引起, 如避孕丸、安眠葯、鎮靜劑、咳嗽葯、胃葯等;也可因維生素A缺乏所致。
近年來乾眼病的年輕化趨勢明顯,主要是由於現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娛樂與電視、電腦接觸得越來越多、長時間面對熒光屏,缺乏適時地眨眼或讓眼睛休息,影響了雙眼的淚液分泌;或長期使用某種眼葯水,如血管收
⑻ 按什麼穴位治眼睛疼
印堂穴位於兩眉頭連線中點。主治: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攢竹穴位於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眉頭陷中,眼眶上切跡處)。主治:迎風流淚(漏風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勞、眼部常見疾病、假性近視。
睛明穴位於眼部內側,內眼角稍稍上方凹陷處。主治:迎風流淚、偏頭痛、結膜炎、眼睛疲勞、眼部疾病、三叉神經痛、近視等。
承泣穴位於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主治: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簾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此穴位應與其他穴位配合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四白穴位於面部,雙眼平視時瞳孔正中央下2cm左右。指壓四白穴能提高眼睛技能,對近視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療效。
太陽穴位於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後一橫指凹陷處。主治: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客主人穴位於頭部側面,在戴眼鏡臉側中央骨窪處。能消除眼睛比老,經常按摩能矯正假性近視。
行間穴位於腳大拇指和第二腳趾之間。是治療眼睛和肝臟的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