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按摩哪幾個穴位能夠改善便秘
春節期間,大家為了緩解疫情,一直在家中生活,加上新鮮蔬菜吃的少,又不活動,很多人都有便秘的現象發生。那麼我們在家休養時,要怎樣緩解便秘呢?按摩哪幾個穴位能夠改善便秘?我們可以通過按摩支溝穴、天樞穴、耳朵、腳底進行按摩,緩解便秘。
1.按摩支溝穴可以緩解便秘。
支溝穴在在人體前臂的外側,腕背側面的遠端橫紋上三寸的地方。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生便秘,我們可以用大拇指輕輕按揉支溝穴,兩只手分別揉3到5分鍾,堅持幾天就可以有效緩解便秘症狀。
4.按摩腳底可以緩解便秘。
我們的腳底也有很多穴位,當我們出現便秘時,可以試試腳底按摩,我們可以雙腿盤坐,把右腳腳背放在左邊大腿上,右手扶著腳腕,深呼吸並用左手按摩腳底,使腳底的溫度上升,促進我們全身的血液循環。來達到緩解便秘的效果。
總之,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穴位,按摩他們都可以有效緩解便秘。我們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便秘的發生,比如多吃蔬菜、多吃水果,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也能有效緩解便秘,而且我們就算在家呆著也要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有效避免便秘的發生。加上我們按摩支溝穴、天樞穴、耳朵、腳底能夠更加有效的緩解便秘。
❷ 如何促進排便按摩手法
通,要順利排便,使便秘的情況得到緩解,除了要多吃通便食物和葯物,還可以通過按摩的方式來治療,那麼按摩哪裡可以促進排便呢?
1
按摩腹部通便法
方法:取站立位,全身放鬆,雙手之拇指指腹分別按於下腹部兩側(相當於升結腸,降結腸與髂前上棘連線的交點處),力度以能耐受為宜,不可太動力,但力度太輕則達不到按壓效果。同時配合呼吸調息,即定位按好後,深吸一口氣,盡量使膈肌下降,腹部鼓起,並憋氣至能耐受程度,然後徐徐呼出,反復進行,注意呼吸過程中按壓不可停止,吸氣時應意念排便,晨起練習10-15分鍾。
作用:此按摩方法具有調理臟腑,通導大便之功效,凡有大便秘結者,可練習此按摩方法,有習慣性便秘者練習此按摩法可誘導產生便意,日久可恢復正常排便。
2
指按通便穴
方法:通便穴位於腹部平臍旁開3寸處,左右各一。解大便時全身放鬆,用左手中指按壓左通便穴,右手中指按壓右通便穴,稍用力,以能耐受為度,約1-3分鍾即可產生便意,排出大便。
作用:主要作用誘導產生便意,縮短排便時間。
3
點按迎香穴
取穴: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左右各一。
方法:以自己的雙側大拇指,掌面向上分別按壓左右迎香穴,按順時針方向按揉30次,如大便不通,再按反時針方向按揉30次,每天進行1次,10天為一個療程。
作用:迎香穴是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交會止血,按壓該穴有不同的作用,排便時按之,可產生便意,利於大便排出,平常按壓次穴位,可調理胃腸氣機功能,有益於腸道排便功能的恢復。
4
足底按摩
選區:基本反射區:腹腔神經叢,腎,腎上腺,脾,輸尿管,膀胱。
重點選區:脾,胃,十二指腸,大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直腸),小腸,肛門,下腹部。配區:肺,盲腸,肝,甲狀腺,骶椎。
方法:按摩前用雙角泡雙足10分鍾,每個反射區按壓10-20分鍾,用力強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度,每天做1次,每次做完後,半小時內飲溫開水300毫升-500毫升。
5
摩腹法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兩腿屈曲,按摩者利於患者右側,將一手或兩手伸展放於右下腹,順結腸向上,向左,向下進行按摩推展,推至左下腹而止,然後再從左下腹起如前法進行推按,每日進行1次,每次推按十分鍾。
作用:有通常胃腸氣機作用,通過推按以促使腸內容物疏通,適宜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便秘,對腸蠕動功能下降者尤為適宜。
6
指按天樞穴
取穴:臍中旁開2寸。
方法:排便前10分鍾用雙手拇指分別按壓兩側天樞穴,指按處有酸脹或疼痛感,按壓由輕到重,3-5分鍾後即感到腸蠕動,產生便意,並順利排便。
❸ 便秘按摩什麼穴位
想排的時候排不出,或是排後仍有殘余感,體味到便秘難受滋味的人越來越多。多數人的便秘原因,往往是生活習慣不好,除了調整飲食外,多多按摩支溝穴和大腸俞穴,也能幫助刺激腸胃蠕動,消除便秘。
支溝穴位於手背腕橫紋正中上三寸處。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壓,或作圈狀按摩。
大腸俞位於距離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約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寬)。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壓,或做圈狀按摩。
另外,取干薄荷5克,用熱水沖泡飲用,能有效緩解便秘。
❹ 小孩便秘按摩手法圖解
第一步:清大腸200次
位置:食指橈側(近拇指一側),自指尖至虎口(食指與拇指在手掌部銜接處)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從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為清,稱清大腸;反之為補,稱補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稱推大腸。推100~3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鍾200~300次,此處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從虎口直推向食指尖,這與補瀉有關,方向弄錯了治療效果可就不一樣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細哦!
第二步: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線。
手法:捏法——常用於脊背部,又稱捏脊法。拇指在後,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時用力拿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緩緩前移。
3、審病求因
凡是大便乾燥不通,或排便時間間隔過長,或有排便的感覺卻排出困難者,皆稱為便秘。這是小兒常見的一個證候,有時單獨出現,有時繼發於其他疾病的過程當中。
在正常情況下,食物經過胃腸道消化吸收,所剩下的殘渣,經過24~48小時方能排出體外。如果排便間隔時間過長,間隔超過48小時,大便中的水分已被腸道過分吸收,大便堅硬難以排出就叫便秘。新生兒通常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胎便,如果超過36小時,遲遲未排出胎便叫新生兒便秘。
小兒排便習慣的個體差異較大,絕大多數孩子每天大便1次,糞便柔軟成形且排便通暢,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有些孩子則2~3天才排便一次,但只要按時有規律,大便性狀正常,小兒生長發育也正常,就不能算是便秘。相反,如果每日排便一次,但大便干硬、排便困難也屬於便秘。
❺ 頑固便秘,每天堅持按摩哪三個穴位可以緩解呢
第三,多喝水,隔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多多喝水;
第四,多做運動,走路,下蹲;
第五,多吃能通便的水果,都說香蕉可以,可是,我最有效的不是香蕉,而是棗子。
❻ 疏通大腸經,幾個敲打方法,找准哪幾個穴位是關鍵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醫的穴位以及經絡疏通具有很神奇的保健功能,畢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過對這些經絡穴位進行按摩可以有效舒筋通絡還能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而其中的大腸經作為人體陽明之脈,大腸經作為十二經絡中的成員之一也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下大腸經的作用與疏通辦法。
大腸經作為人體十二條經絡當中的重要成員,對人體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家最好要讓大腸經保持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