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闌尾炎灸哪個部點陣圖片
擴展閱讀
絨棒手工製作圖片大全 2025-05-17 15:31:10
杯賽搞笑圖片 2025-05-17 15:29:44
蘋果閱讀軟體圖標圖片 2025-05-17 15:28:59

闌尾炎灸哪個部點陣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20 06:43:18

㈠ 用溫灸器治療闌尾炎灸什麼穴位

首先是一個奇穴闌尾穴、然後,大腸的募穴天樞,然後大腸經的郄血溫溜,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膽囊炎疼痛會投射到體表什麼位置闌尾炎疼痛又會投射到體表什麼位置

膽囊炎的疼痛投射到體表位置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右上腹部,一個是右側背肩部。

闌尾炎的疼痛部位,是與時間發展有關。一開始的時候是肚臍周圍的不適,然後進一步發展就轉移到右側下腹部。

兩個病症確診後,都要積極抗菌素治療,並且嚴格控制飲食,尤其控制油膩。

注意闌尾炎如果腹痛明顯,伴有發熱,就要配合醫生進行闌尾炎手術,否則會闌尾化膿穿孔,導致腹膜炎。

㈢ 艾灸穴點陣圖的八大穴位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
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 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 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 。
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 (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
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 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他說:為頓挫闌尾炎而灸 20~3O 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 。
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
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台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 」,「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
《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並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 。

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千金要方》載:內踝上3寸絕骨宛宛中灸五十壯。主咳逆,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疵氣、痔血……凡二十二種病,皆當灸之也。《眼科錦囊》載:上瞼低垂輕證者,灸三陰交。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 。
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千金要方》載:內踝上3寸絕骨宛宛中灸五十壯。主咳逆,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疵氣、痔血……凡二十二種病,皆當灸之也。《眼科錦囊》載:上瞼低垂輕證者,灸三陰交。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㈣ 闌尾炎在肚子的哪一邊呢有些什麼症狀呢

闌尾炎在肚子右邊。

闌尾炎最典型的症狀是轉移性右下腹痛,就是說開始的時候腹痛會在中間,或者一開始腹痛就在右邊,最終腹痛主要表現的部位是右髂前上嵴與臍連線的中外三分之一,這個部位會有壓痛和反跳痛,這就是闌尾炎的疼痛位置。

(4)闌尾炎灸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臨床表現分為急性闌尾炎和慢性闌尾炎兩種

急性闌尾炎

1、腹痛典型的急性闌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並固定於右下腹。當炎症波及漿膜層和壁腹膜時,疼痛即固定於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臍周痛即減輕或消失。

因此,無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史並不能除外急性闌尾炎。

2、慢性闌尾炎

腹痛右下腹部疼痛,其特點是間斷性隱痛或脹痛,時重時輕,部位比較固定。多數患者在飽餐,運動,勞累,受涼和長期站立後,誘發腹痛發生。

㈤ 闌尾炎具體位置在哪

看圖片http://des.cmu.e.cn/jiaoxue/kecheng/jiepo/xitong/xiaohua/dachang/lanwei.htm

闌尾的位置因人而異,它可位於回腸末端的前面或後面,或位於盲腸後方或下方,也可越過骨盆緣進入盆腔內。根據國內體質調查資料,闌尾以回腸後位和盲腸後位為多,盆位次之,再次為盲腸下位和回腸前位。此外,還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雖屬少見,但在急腹症的診斷過程中,應考慮到。

㈥ 闌尾具體在人體的哪個部位初期闌尾炎有哪些症狀如何自己判斷

闌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於盲腸與回腸之間,它的根部連於盲腸的後內側壁,遠端游離並閉鎖,活動范圍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闌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於盲腸與回腸之間,它是細長而彎曲的盲管,遠端閉鎖。

闌尾炎發作時有一個明顯的特徵,病人常痛在中上腹或臍周,數小時後才轉移到右下腹,並引起持續性疼痛。這種轉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闌尾炎最重要的特徵,當用手觸壓麥氏點時,就會有局部壓痛和反跳痛。除右下腹痛這一症狀外,還可能伴有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症狀。

(6)闌尾炎灸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並非所有急性闌尾炎都會有典型症狀,小兒闌尾炎時,常表達不清,易被忽視。因此,對於小兒突然出現的腹痛或不能解釋的哭吵、嘔吐、腹瀉等情況,家長應多留一個心眼,警惕是否患了急性闌尾炎;老年人患闌尾炎也不易辨認,而且常會突然惡化。

老年人由於反應性差,闌尾梗阻和發炎後,常無轉移性右下腹痛的規律。當患急性闌尾炎時,闌尾腔極易穿孔,穿孔後又極易發展成彌漫性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因此,對老年人任何輕微的腹痛主訴及其他腹部症狀和畏寒、發熱等表現,都應仔細檢查和觀察;懷孕的婦女得闌尾炎時也不容易判斷,且容易穿孔,很容易發展成腹膜炎,還會導致流產和早產。因此,對妊娠婦女的腹痛和消化道症狀,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㈦ 闌尾在哪個位置圖

位置: 右下腹部
致病原因:因為闌尾是腸的一個盲端,所以易殘留東西,細菌容易繁殖導致

多運動,增加腸蠕動,注意飲食衛生即可避免。

闌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種常見病。臨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體溫升高、嘔吐和中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

病因和發病機制

細菌感染和闌尾腔的阻塞是闌尾炎發病的二個主要因素。闌尾是一條細長的盲管,管腔狹小,易瀦留來自腸腔的糞便及細菌。闌尾壁富於神經裝置(如肌神經叢等),闌尾根部並有類似括約肌的結構,故受刺激時易於收縮使管腔更為狹窄。闌尾動脈為回結腸動脈的終末分支,是一條終動脈,故因刺激發生攣縮或有阻塞時,常招致闌尾的缺血甚至壞死。

闌尾炎因細菌感染引起,但無特定的病原菌。通常在闌尾腔內能找到大腸桿菌、腸球菌及鏈球菌等,但必須在闌尾粘膜發生損害之後,這些細菌才能侵入引起闌尾炎。闌尾腔可因糞石、寄生蟲等造成機械性阻塞,也可因各種刺激引起闌尾痙攣,引起闌尾壁的血液循環障礙造成粘膜損害,有利於細菌感染而引起闌尾炎。

病變

1.急性闌尾炎,有3種主要類型

(1)急性單純性闌尾炎(acute simple appendicitis):為早期的闌尾炎,病變多隻限於闌尾粘膜或粘膜下層。肉眼觀,闌尾輕度腫脹、漿膜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澤。鏡下,粘膜上皮可見一個或多個缺損,並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和纖維素滲出(圖10-20)。粘膜下各層則有炎性水腫。

圖10-20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闌尾隱窩處粘膜上皮壞死脫落,該處有大量中性白細胞浸潤 ×94

(2)急性蜂窩織炎性闌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或稱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常由單純性闌尾炎發展而來。肉眼觀,闌尾顯著腫脹,漿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纖維素性滲出物。鏡下,可見炎性病變呈扇面形由表淺層向深層擴延,直達肌層及漿膜層(圖10-21)。闌尾壁各層皆為大量中性粒細胞彌漫浸潤,並有炎性水腫及纖維素滲出。闌尾漿膜面為滲出的纖維素和中性粒細胞組成的薄膜所覆蓋,即有闌尾周圍炎及局限性腹膜炎表現。

圖10-21 急性蜂窩織炎性

闌尾炎的發展過程模式圖 圖中點狀區示炎性細胞浸潤

(3)急性壞疽性闌尾炎(acute gangrenous appendicitis):是一種重型的闌尾炎。闌尾因內腔阻塞、積膿、腔內壓力增高及闌尾系膜靜脈受炎症波及而發生血栓性靜脈炎等,均可引起闌尾壁血液循環障礙,以至闌尾壁發生壞死。此時,闌尾拾島焐?蚝諫??5賈麓┛祝??鵜致?願鼓ぱ諄蚶晃倉芪?е住?

結局及合並症

急性闌尾炎經過外科治療,預後良好。只有少數病例因治療不及時或機體抵抗力過低,出現合並症或轉變為慢性闌尾炎。

合並症中主要有因闌尾穿孔引起的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和闌尾周圍膿腫。有時因並發闌尾系膜靜脈的血栓靜脈炎,細菌或脫落的含菌血栓可循門靜脈血流入肝而形成轉移性肝膿腫。如果闌尾近端發生阻塞,遠端常高度膨脹,形成囊腫。其內容物可為膿汁(闌尾積膿)或為粘液(闌尾粘液囊腫,mucocele)。粘液囊腫破裂,粘液進入腹腔,可在腹膜上形成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2.慢性闌尾炎多為急性闌尾炎轉變而來,也可開始即呈慢性經過。主要病變為闌尾壁的不同程度纖維化及慢性炎細胞浸潤等。臨床上時有右下腹疼痛。
闌尾炎
闌尾炎是指闌尾的化膿性疾病,但有急慢性之分。若有下腹固定壓痛對急性闌尾炎具有重要診斷意義;若是慢性闌尾炎則多有急性闌尾炎史,僅有右下腹不適感或隱痛,可因活動、飲食不節而誘發。本病常用的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大黃10克,芒硝9克,連翹、銀花各12克,紅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通腑,行氣活血,適用於濕熱瘀滯所致的闌尾炎,其主要症狀如右小腹隱痛拒按,持續或陣發,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繞臍疼痛,隨後轉移至右天樞穴附近,可伴腹皮攣急,脘脹納呆,惡心噯氣,微熱,大便正常或秘結。舌苔薄白或黃白相兼,脈弦滑、弦滑數或細澀。
[方二]
金銀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黃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解毒,化瘀消痛,適用於熱蘊所致闌尾炎,其主要症狀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壓痛較明顯,有反跳痛,腹皮攣急,或可捫及包塊,伴身熱口渴食少脘痞,惡心嘔吐,大便秘結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黃少津或厚膩,脈弦數或滑數。
[方三]
銀花10克,連翹12克,黃芩、生地、玄參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黃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解毒,通腑排膿,適用於膿毒潰散所致的闌尾炎,主要症狀如:腹痛自右下腹擴展至全腹,痛勢劇烈,腹皮緊急,全腹壓痛,反跳痛,高熱不退或往來寒熱,面紅目赤,唇乾口臭,惡心嘔吐,腹脹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穢臭不爽,小便頻數似淋,舌質紅降而干,苔黃糙起刺或黃厚而膩,脈弦滑數或細數。
[方四]
鮮野菊花60克,敗醬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任選其中1種,水煎;分3--4次服,每日—劑。
本方可用於急性闌尾炎。
[方五]
白芍18--45克,甘草、柴胡各6—12各,枳殼、丹皮、黃柏各10--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重者加倍服。
本方適用於急、慢性闌尾炎。
[方六]
地榆、槐花各30克,半枝蓮15克,甘草3克,鮮生地30克,連根蔥20根。
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劑。
本方適用於急性闌尾炎。
[方七]
大蒜60克,芒硝、大黃各刃克。先將大蒜、芒硝合搗如泥狀敷腹部最痛處(局部先塗上一層凡士林,以防皮膚損傷)2小時後去葯,再取大黃粉醋調外,敷6---8小時,共為一次,必要時數小時後可重復一次。
本方用於急性闌尾炎。
[方八]
新鮮馬齒莧120克(於者30克),綠豆30--60克。煎湯,分2--3次服下。
本方對急性闌尾炎有效。
[方九]
苡米50--100克。清水煮爛為粥,稀稠適度,分1--2次服食,每日1劑。
本方用於急性闌尾炎恢復期及慢性闌尾炎。
[方十]
甜瓜子30克,白糖適量。將其搗爛研細,用開水沖服。
本方適用於急性闌尾炎。

㈧ 什麼是闌尾炎它是什麼樣子的症狀具體位置在哪個地方

闌尾(
lán
wěi
英文名:vermiform
appendix)又稱蚓突,是細長彎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於盲腸與回腸之間,它的根部連於盲腸的後內側壁,遠端游離並閉鎖,活動范圍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闌尾尖端可指向各個方向,一般以盲腸後位最多,其次為盆位。闌尾的長度平均5~10厘米,也可變動於2~20厘米之間,上端開口於盲腸,開口處也有不太明顯的半月形粘膜皺襞。闌尾外徑介於0.5~1.0厘米,管腔的內徑狹小,靜止時僅有0.2厘米。
闌尾的根部,其位置較恆定,3條結腸帶向下,都延伸到闌尾根部,作為尋找闌尾的標志。在闌尾的系膜內有闌尾動、靜脈,其根部處於三條結腸帶集中的部位。闌尾根部在體表的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臍連線的外1/3處,此處稱闌尾點,又叫麥氏點,闌尾炎時,此處常有明顯壓痛。
闌尾炎是指闌尾由於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它是一種常見病,其預後取決於是否及時的診斷和治療。
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是逐漸發生的上腹部或臍周圍隱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慾不振、惡心或嘔吐,發病初期除低熱、乏力外,多無明顯的全身症狀。
典型闌尾炎有下列一些症狀:
l.右下腹疼痛;
2.惡心、嘔吐;
3.便秘或腹瀉;
4.低燒;
5.食慾不振和腹脹等。
闌尾炎的腹痛開始的部位多在上腹部、劍突下或肚臍周圍,約經6-8小時後,腹痛部位逐漸下移,最後固定於右下腹部。咳嗽、打噴嚏或按壓時,右下腹都會疼痛。

㈨ 闌尾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闌尾(lanwei)又稱蚓突,是細長彎曲的盲管,根部附著於盲腸內後方。闌尾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闌尾尖端可指向各個方向,一般以盲腸後位最多,其次為盆位。闌尾的長度平均7~9厘米,也可變動於2~20厘米之間,上端開口於盲腸,開口處也有不太明顯的半月形粘膜皺襞。闌尾根部在體表的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臍連線的外1/3處,此處稱闌尾點,又叫麥氏點,闌尾炎時,此處常有明顯壓痛。
闌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種常見病。臨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體溫升高、嘔吐和中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