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母有哪些外形特徵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當水母在海上成群出沒的時候,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深浮在海面上,顯得十分壯觀。海濤如雪,蔚藍的海面點綴著許多優美的傘狀體,閃耀著微弱的淡綠色或藍紫色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許多水母都能發光。細長的觸手向四周伸展開來,跟著一起漂動,色彩和游泳姿態美麗極了。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而當水母遇到敵害或者在遇到大風暴的時候,就會自動將氣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靜後,它只需幾分鍾就可以生產出氣體讓自己膨脹並漂浮起來。櫛水母在海中游動時,8條子午管可以發射出藍色的光,發光時櫛水母就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綵球;帶水母的周圍和中間部分,分布著幾條平行的光帶,當它游動的時候,光帶隨波搖曳,非常優美。水母發光靠的是一種叫埃奎明的奇妙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和鈣離子相混合的時候,就會發出強藍光來。埃奎明的量在水母體內越多,發的光就越強,每隻水母平均只含有五十微克的這種物質。
『貳』 水母有幾種
水母目前世界已知的品種大約有250種。
『叄』 水母什麼樣子圖片
昨天剛去海底世界拍的,很多種,很漂亮
『肆』 跪求電腦動態桌面(動態水母、動態桃花、動態櫻花)都可以最好可以把我的照片設置上,不要有毒的深表謝意
這個你可以在office文檔里,看看有沒有。
『伍』 求那種透明的藍色水母的手機動態屏保。是手機哦。。。
zxczcsa
『陸』 水母有什麼特點
只說水母共有的特點。
水母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過250餘種的水母。
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它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
水母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觸手的數量依水母的種類不同而不同,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大多數水母的觸手上都有數量不等的刺細胞,能夠射出毒液,獵物被刺螫以後,會迅速麻痹而死。對人也有很強的毒性。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它的身體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它們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里,除個別水母外,它們全都生活在海洋中。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它們的蹤影。
『柒』 水母長什麼樣子圖片
水母觸手最多有1000隻,最少有10多隻,有些很大,有些很小
『捌』 水母有哪幾種
水母(shuimu)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門的水母型個體。外形似傘,傘緣有很多觸手,口位於下面中央,有的有長口管,或有長口腕。可分小型的水螅水母和大型的缽水母兩類。產於淡水中的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sowerbyi)的水母體很小,觸手長短不一,約有256條。水母體透明,微帶乳白色,生殖腺粉紅色,借傘部的收縮和觸手的上下運動,而浮沉於水中。四川嘉陵江、長江沿岸較多,浙江杭州、湖北宜昌也有。水母一般多指大型的缽水母類,如浮游於我國煙台沿海一帶的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體呈傘形,無色透明,直徑約25厘米,傘緣觸手極多,上有很多刺細胞,能翻出刺絲放射毒素。傘的下面中央有口,口的周圍有4條長口腕。全身98%是水。又如食用的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也是水母。最大的水母為生活在北極海洋中的北極霞水母(Cyanea arctica),傘徑可達2米以上,傘的下緣有觸手多達1200條,觸手伸長時可達40多米,全部張開面積有500平方米。
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雖然沒有脊椎,但身體卻非常龐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撐其巨大的身體。
水母身體外形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從傘狀體邊緣長出一些須狀條帶,這種條帶叫觸手,觸手有的可長達20米~30米,相當於一條大鯨的長度。浮動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長長的觸手,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水母約200種,我國常見的約有8種,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的觸手上布滿刺細胞,像粘在觸手上的一顆顆小豆。這種刺細胞能射出有毒的絲,當遇到「敵人」或獵物時,就會射出毒絲,把「敵人」嚇跑或將其毒死。水母觸手中間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裡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這是水母的「耳朵」。科學家們曾經模擬水母的聲波發送器官做實驗,結果發現能在海洋風暴到來15小時之前測知它的訊息。
別看水母在水裡非常美麗、自在,可是沒有水它就無法生存。水母身體含水量達98%,它進食、消化、排泄都必須在水中才能完成。沒有水,水母的身體就會變小和變得很難看。
水母比眼鏡蛇更危險。幾年前,美國《世界野生生物》雜志綜合各國學者的意見,列舉了全球最毒的10種動物,名列榜首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箱水母。箱水母又叫海黃蜂,屬腔腸動物,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沿海水域。成年的箱水母,有足球那麼大,蘑菇狀,近乎透明。一個成年的箱水母,觸須上有幾十億個毒囊和毒針,足夠用來殺死20個人,毒性之大可見一斑。它的毒液主要損害的是心臟,當箱水母的毒液侵入人的心臟時,會破壞肌體細胞跳動節奏的一致性,從而使心臟不能正常供血,導致人迅速死亡。
最大的水母是分布在大西洋西北部海域的北極大水母。1870年,一隻北極大水母被沖進美國馬薩諸塞海灣,它的傘狀體直徑為2.28米,觸手長達36.5米。而最小的水母全長只有12毫米。
櫛水母在海中游動時,會發出藍色的光,發光時櫛水母就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綵球;當它游動的時候,光帶隨波搖曳,非常優美。目前新加坡的生物學家正在進行一種實驗,把水母身上的發光基因移植到其他魚類的體內。
威猛而致命的水母也有天敵。一種海龜就可以在水母的群體中自由穿梭,並且能輕而易舉地用嘴扯斷它們的觸手,使它們只能上下翻滾,最後失去抵抗能力,成為海龜的一頓「美餐」。
水母是一種低等的腔腸動物,在分類學上隸屬於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直徑從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人們往往根據它們的傘狀體的不同來分類:有的傘狀體發銀光,叫銀水母;有的傘狀體則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傘狀體彷彿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傘,叫做雨傘水母;有的傘狀體上閃耀著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它們的壽命大多隻有幾個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長些。普通水母的傘狀體不很大,只有20~30厘米長,但體形較大的霞水母的巨傘直徑可達2米,下垂的觸手長達20~30米。1865年,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海岸,有一隻霞水母被海浪沖上了岸,它的傘部直徑為2.28米,觸手長36米。把這個水母的觸手拉開,從一條觸手尖端到另一條觸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長。因此,可以說霞水母是世界最長的動物了。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當水母在海上成群出沒的時候,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深浮在海面上,顯得十分壯觀。海濤如雪,蔚藍的海面點綴著許多優美的傘狀體,閃耀著微弱的淡綠色或藍紫色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許多水母都能發光。細長的觸手向四周伸展開來,跟著一起漂動,色彩和游泳姿態美麗極了。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而當水母遇到敵害或者在遇到大風暴的時候,就會自動將氣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靜後,它只需幾分鍾就可以生產出氣體讓自己膨脹並漂浮起來。櫛水母在海中游動時,8條子午管可以發射出藍色的光,發光時櫛水母就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綵球;帶水母的周圍和中間部分,分布著幾條平行的光帶,當它游動的時候,光帶隨波搖曳,非常優美。水母發光靠的是一種叫埃奎明的奇妙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和鈣離子相混合的時候,就會發出強藍光來。埃奎明的量在水母體內越多,發的光就越強,每隻水母平均只含有五十微克的這種物質。
水母雖然長相美麗溫順,其實十分兇猛。在傘狀體的下面,那些細長的觸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在觸手的上面布滿了刺細胞,像毒絲一樣,能夠射出毒液,獵物被刺螫以後,會迅速麻痹而死。觸手就將這些獵物緊緊抓住,縮回來,用傘狀體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個息肉都能夠分泌出酵素,迅速將獵物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因為水母沒有呼吸器官與循環系統,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獲的食物立即在腔腸內消化吸收。在炎熱的夏天裡,當我們在海邊弄潮游泳時,有時會突然感到身體的前胸、後背或四肢一陣刺痛,有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覺,那准又是水母作怪在刺人了。不過,一般破水母刺到,只會感到炙痛並出現紅腫,只要塗抹硝炎葯或食用醋,過幾天即能消腫止痛。但是在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一帶的海面上,有兩種分別叫做海蜂水母和曳手水母的,其分泌的毒性很強,如果被它們刺到的話,在幾分鍾之內就會呼吸困難而死亡,因此它們又被稱為殺手水母。所以當被水母刺傷,發生呼吸困難的現象時,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強心劑,千萬不可大意,以免發生意外。水母一旦遇到獵物,從不輕易放過。但是就像犀牛和為它清理寄生蟲的小鳥共存一樣,水母也有自己的共生夥伴。那是一種小牧魚,體長不過7厘米,可以隨意游弋在水母的觸須之間,卻一點兒也不害怕。遇到大魚游來,小牧魚就游到巨傘下的觸手中間去,當作一個安全的"避難所",利用水母刺細胞的裝置,巧妙地躲過了敵害的進攻。有時,小牧魚甚至還能將大魚引誘到水母的狩獵范圍內使其喪命,這樣還可以吃到水母吃剩的零渣碎片。那麼水母觸手上的刺細胞為什麼不傷害小牧魚呢?這是因為小牧魚行動靈活,能夠巧妙地避開毒絲,不易受到傷害,只是偶然也有不慎死於毒絲下的。水母和小牧魚共生一起,相互為用,水母「保護」了小牧魚,而小牧魚又吞掉了水母身上棲息的小生物。
威猛而致命的水母也有天敵,一種海龜就可以在水母的群體中自由穿梭,輕而易舉地用嘴扯斷它們的觸頓,使其只能上下翻滾,最後失去抵抗能力,成為海龜的一頓「美餐」。
水母觸手中間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裡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氣磨擦而產生的次聲波沖擊聽石,刺激著周圍的神經感受器,使水母在風暴來臨之前的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得到信息,於是,它們就好象是接到了命令似的,從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學家們曾經模擬水母的聲波發送器官做試驗,結果發現能在15小時之前測知海洋風暴的訊息。
水母雖然是低等的腔腸動物,卻三代同堂,令人羨慕。水母生出小水母,小水母雖能獨立生存,但親子之間似乎感情深厚,不忍分離,因此小水母都依附在水母身體上。不久之後,小水母生出孫子輩的水母,依然緊密聯系在一起。
水母的分布
水母生活在所有水域,包括淡水。
水母的壽命
小水母的壽命不超過2-3個月,Peiagia屬及海月水母屬壽命不超過一年, 而大水母目前我們的了解卻仍然有限。 一般小型水母壽命都不長。市面上常見的無毒水母為球型水母。
水母的食性
水母大多棲息於溫暖的淺水海域,飼養時以恆溫較佳。水母會在白天光 合作用結束時至海水表面進食浮游植物,飼育上食物來源較為困難;肉 食型則於晚上8-12時才開始覓食,可以餵食孵化出的豐年蝦。
水母除了可以餵食剛孵化的豐年蝦外,也可以餵食水蚤或輪蟲。管水母 類的身體的觸手都有刺胞,可用來捕食或防禦,有些種類刺到人類時會 引起劇痛。
有的身體沒有刺胞,但是身體側面有成列櫛枝,是屬於櫛水母類,屬於 外洋性,利用波動而游動,吞食大動物運動時會產生紅色螢光。由於水母與腔腸動物一樣有毒刺細胞,因此除了水母魚外,並不適合與 其他魚類飼養在一起。
幽浮水母(Moon Jellyfish)
一般市面上常見半透明的水母俗稱 學名:Aurelia auriea,中名:海月水母。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溫 水域到暖水域,為腔腸動物。中央是它的胃;傘緣四周的細絲是觸手, 胃下4條綵帶般的口腕為捕食工具,以浮游生物為食, 身體是膠質,含近98%的水份。外形可對照本館網頁上海洋網路新增的圖片。 飼養上另外需注意水中不要產生氣泡或水流量太強。 飼養水母以一般天然海水即可。 如果以海水素調制,比重約1.022。 飼養水母pH值須維持於7.5以上,若pH值太低可能是沒有過濾導致亞硝酸過高, 這種狀況會危及飼養的生物,請更換部分水。
資料來源: http://studentweb.bhes.tpc.e.tw/91s/s860804/www/new_page_4.htm
水母屬於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水母是由一個傘狀的膠狀物質組成的身體,下方有許多的觸手,藉以傘內肌肉收縮,水母可以在海面上一起一伏的游動。由於它體內的消仙腔經口與外界相通,因此以前將這一類的動物稱為腔腸動物,現在則將它們稱為刺細胞動物。水母觸手上有很多刺細胞,遇到刺激時就會放出捲曲的絲狀物纏住食物,有的刺細胞末端有倒鉤或刺,能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使其麻醉。腹側中心的口部或口道上的小洞獵食浮游生物。傘緣上的觸手,少的有4隻,多的達到數百隻。
有一種僧帽水母,又叫葡萄牙戰艦,外形看起來很像水母,其實它是由水母及水螅聯合組成的群體。觸手上有刺細胞能麻醉大魚,對人體也可造成傷害。
在北大西洋有一類水母,直徑可達4公尺,觸手長達30公尺,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了。
水母除少數生活於淡水外,大多棲息於海中;在海水浴場,許多水母常對遊客造成傷害。水母可以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二種方法繁殖。我們一般食用的海蜇是根口水母的一種。
資料來源: http://coop.bio.ncue.e.tw/pro-teach/data/content/ch10/supply/an11-1-1.htmlgj水母
最近國內興起了一股飼養水母的熱潮,在各個夜市裡或街坊的小店及水族館,幾乎都可以看到有人在販售。由於個人的興趣也
到各處看看,結果發現市面上所流行販賣的水母種類幾乎都是屬於"海月水母″,這種水母為白色透明圓盤狀,體型直徑最大可以長到二十公分以上,由於經常漂浮在海水表層,似如海中的明月,因而被命此名。海月水母廣泛分布於溫熱帶海域,在台灣西部沿岸及內灣海域也經常可以發現到,尤其是在春夏之際特別多。水母在海洋生態系裡是扮
演著捕食者的角色,它主要是以具有刺細胞的觸手來捕食海域中的小型浮游動物,而且食量很大;所以當水母大量繁生時,海域中經濟性魚蝦蟹的幼生及卵很可能都會被吃光,而造成當地漁業資源枯竭。海月水母的生殖方式是蠻特殊的,它並非如傳聞所說的大水母直接生小水母,而是由兩種不同世代交替進行的;一般市面上所賣的水母是屬於有性世代的個體,當水母長大成熟之後,雄性水母會排放精子到雌性水母的體內和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雌性水母排出成長為"浮浪幼蟲″,浮浪幼蟲在水中生長一段時間後,會著生於水草或其他的基底上而形成"花蟲體″,花蟲體是屬於無性世代的個體,成長一段時間後會以橫裂分體法的方式向上分生許多"碟狀體″,每一碟狀體成長後便會脫離花蟲體而形成自由的小水母,長大後便又周而復始地行有性生殖。也因為如此的生殖方式,海月水母在春季水較溫暖及光線較充足時,便會集結在水流較緩且食物較多的海灣或潟湖區進行生殖的行為。
不過,目前在一般小店及水族館里,許多小水母被一隻只地裝在小小的透明塑膠杯內,有些被染上了不同的色彩,有些小水母則是被裝在封閉的小容器內並製成項鍊來賣。部份商人為了促銷水母,而大言不慚地向民眾吹噓水母的生命力是如何地旺盛好養,宣稱每天只要滴一兩滴他們所配製的"營養液″餵食水母就可以活得很好;更荒謬的是竟然有人傳聞"將水母體打碎後還可以長出許多小水母″的不實觀念。看到這種現象,不禁令人感嘆那些人為了賺錢卻如此輕賤生命的行為,給了我們青少年學子一個不良的示範及負面的教育。許多民眾也基於一時的好奇而爭相購買,由於大多不甚了解水母的生態習性,因而所養的水母快則一兩天慢則一兩個星期便會逐漸變小及死亡,直接或間接地助長了小水母被摧殘的命運。
其實說來,水母悠遊漂浮的律動有如海中美麗的舞者,的確是蠻吸引人的。如果您真的很喜歡水母且又想要養的話,並不是不可以在家裡養,只不過您得要花較多的時間及心血來照顧它。水母比一般海水魚難養的第一個原因是它只喜歡吃活的餌卻不屑吃死的,而且吃的量大消化又快,所以您得要准備許多活餌來餵食,且一天至少要餵食兩次以上。如果您是住在海邊的話,您或許可以天天用很細的網具在海水中捕撈浮游動物供水母吃食,不過這不是都市家庭所能夠做到的;另一種較可行的方法則是購買乾燥處理過的豐年蝦卵,自行用海水打氣孵化以作為水母的食物;不過豐年蝦卵大都是進口的且價錢也蠻貴的。此外,水母也不太適合和一般海水魚混養,因為它可能會吃其他的小魚,可能也會被其他較大的魚吃掉。水母沒有頭腦也沒有骨骼,但有散漫性的神經網,如果其中一個觸手接觸到其他物體,則所有的觸手也會一齊縮收;所以養水母的水缸要足夠大,這樣他的觸手才能完全地伸展及運動,一般以長寬高各約為水母圓盤直徑的十倍空間較適合;不過,缸子太大也會降低水母的捕食效益,您得投放更多的活餌才行。水母也不能養在具有一般傳統式過濾設備的水族箱內,以免水母被吸到受傷或死亡,您可以利用簡單氣泡石打氣,但必須定時清理缸底,因為水母吃得多吐出的殘渣也多。如果以上的條件設備您都具備了,那你養的水母大概就可以活存到兩三個月左右。如果你養了一段時間感覺厭倦或心存慈悲,也請不要隨意放生,以免放生水域的生態遭受池魚之殃;所以請切記!最好是不要養水母,一旦您養了水母,就要有耐心且要有始有終。
『玖』 水母具有什麼特徵
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雖然沒有脊椎,但身體卻非常龐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撐其巨大的身體.水母身體外形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從傘狀體邊緣長出一些須狀條帶,這種條帶叫觸手,觸手有的可長達20米~30米,相當於一條大鯨的長度.浮動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長長的觸手,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水母約200種,我國常見的約有8種,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水母的觸手上布滿刺細胞,像粘在觸手上的一顆顆小豆.這種刺細胞能射出有毒的絲,當遇到「敵人」或獵物時,就會射出毒絲,把「敵人」嚇跑或將其毒死.水母觸手中間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裡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這是水母的「耳朵」.科學家們曾經模擬水母的聲波發送器官做實驗,結果發現能在海洋風暴到來15小時之前測知它的訊息.
別看水母在水裡非常美麗、自在,可是沒有水它就簡直無法生存.水母身體含水量達98%,它進食、消化、排泄都必須在水中才能完成.沒有水,水母的身體就會變小和變得很難看.水母比眼鏡蛇更危險.幾年前,美國《世界野生生物》雜志綜合各國學者的意見,列舉了全球最毒的10種動物,名列榜首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箱水母.箱水母又叫海黃蜂,屬腔腸動物,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沿海水域.成年的箱水母,有足球那麼大,蘑菇狀,近乎透明.一個成年的箱水母,觸須上有幾十億個毒囊和毒針,足夠用來殺死20個人,毒性之大可見一斑.
『拾』 誰有水母的圖片啊
http://ke..com/pic/1/1144377191259112_small.jpg
http://www.jl2sy.cn/jajb/xiaoxue/tupian/ima/SW/SW005/SW005000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