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般流行音樂相比,搖滾歌曲有以下幾大特點:它多半以12小節為單位,加以反復,而一般流行歌曲 則以8小節、16小節為單位,或堅守一首歌32小節的模式;從節奏上看搖滾歌曲則是以早期布吉烏吉每小節8拍發展而來,它的重音在後半拍,對貝斯的重視超過鼓;從和聲中看,搖滾歌曲多半用變調而少用7個全音,它不是用最引人的旋律來打動聽眾,而是用強調精神與感覺,用延長音的效果來「擴大知覺,解放自我,並發覺世界」。搖滾樂突出的標榜吉他和電子樂器的樂隊風格,將樂器觸彈成跳動式的合奏,並在間奏部分製造出即興演奏的樂句。吉他手的和弦奏法仿效爵士吉他的奏法,多強調第1至4弦的音質。偶爾還變化音調,製造出回響和破壞性的效果,在吉他獨奏或結束時通常會特意強調單弦奏法。
西方搖滾樂知識簡介(ZT)
50年前,1954年7月5日,三個年輕小夥子擠進了孟菲斯的一間錄音室,一起灌制歌曲《That』s All Right》,他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正是這首歌發出的石破天驚的聲音蔓延到世界各地,由此揭開了搖滾樂的序幕,構成了二十世紀最具象徵意義的大眾文化景象。半個世紀以來涌現了無數搖滾英雄,剛出版的《滾石》雜志,選出了歷史上最重要的50個瞬間,這些瞬間,組成了一部完整的流行音樂史。
鮑勃-迪倫開啟民謠時代
1965年7月25日,Newport民謠音樂節在羅德島舉行。年僅24歲的鮑勃.迪倫身穿黑褲子和綠襯衫,登台用電吉他演出。和他合作的是
Butterfield樂隊,他們一共表演了四首歌曲,包括那首後來的經典名曲《LikeARollingStone》。喜歡民謠的觀眾無法接受電聲樂隊的演奏,現場響起噓聲,但這場不成功的演出,卻開啟了民謠搖滾(FOLKROCK)時代的來臨。
卡車司機貓王開創搖滾
1954年7月5日,孟菲斯的太陽公司錄音室,狹小如同一間普通起居室,貓王和兩名同伴在這里錄下歌曲《That』sAllRight》。當時的貓王只有十九歲,正職還是卡車司機,成天沉浸在模仿流行歌王PingCrosby的快樂之中。這首歌曲由布魯斯吉他手ArthurCrup寫成於1947年,而貓王重新演繹的這首歌,開創了整個搖滾樂的歷史。
「大門」的開啟
1966年8月,吉姆.莫瑞森(JimMorrison)還是加州大學電影專業的學生,成日醉心於詩歌和搖滾樂。這年夏天,吉姆.莫瑞森和他的同學瑞.曼薩克(RayManzarek)組成了樂隊「大門」,他們開始在LondonFog酒吧演出。為了應付不斷增加的演出曲目要求,他們寫出了《TheEnd》和《LightMyFire》等曠世名曲。
「誰人」砸碎了吉他和倫敦
1964年夏天,以吉他手彼特.湯申德(PeterTown鄄shend)為核心的「誰人」樂隊開始了巡迴演出,首場演出安排在倫敦西北部的一個鐵路工人聚集的PUB裡面,彼特.湯申德旋風般的吉他手法把氣氛掀到了高潮。吉他似乎成了他的武器,砸向天花板和音箱,最後也被砸了個粉碎。也是那一周「誰人」推出了單曲《I』mtheFace》,他們的影響力由倫敦開始席捲世界。
嬉皮運動登堂入室
1967年1月14日,一些青少年學生首次在舊金山的金門公園聚會,他們反對暴力、主張仁愛和提倡和平,他們盡情表達自己的主張,當然也包括採用音樂的形式,這種鬆散的聚會一直延續了下來,後來形成了波及全世界的「嬉皮運動」。「甲殼蟲」樂隊的喬治.哈瑞森曾在這年夏天到訪過這里,他描述說:「那裡的孩子衣著整潔態度友善,我還應邀彈奏了甲殼蟲的歌曲《你是個富翁》(Baby,You』reARichMan)。」
這一年的夏天,被稱為「愛之夏」。
「甲殼蟲」的新世界
1967年2月10日,「甲殼蟲」樂隊在倫敦的EMI錄音室開始灌制在整個搖滾樂歷史上登峰造極的專輯《佩帕上校孤獨心靈俱樂部樂隊》,這也是英國歷史上首次採用兩個四軌錄音機灌制唱片,同時所有歌曲被賦予一個完整的概念。這張唱片重新定義了搖滾樂唱片的含義,並在後世的一系列評比中名列前茅。
愛與和平!
1969年8月15日—17日,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在紐約州附近一個600畝的農場舉行。這次音樂節吸引了40萬人,是搖滾樂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音樂節。三天的音樂節標榜「愛與和平」的口號,眾多的搖滾樂迷和TheWho,Santana,JimiHendrix等人一道分享了搖滾盛宴,盡管遭遇了暴雨、泥漿和混亂嘈雜,仍然起到了傳播理想的積極作用,成為後世搖滾樂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齊柏林飛艇」統治美國
1973年5月—7月,「齊柏林飛艇」(LedZeppelin)開始了在美國的首次巡迴演唱會,這也標志著重金屬搖滾開始全面入侵美國。
「齊柏林飛艇」的第一站演唱會在5月4日亞特蘭大開始就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演唱會出票居然創下了四小時全部售罄的驚人紀錄。應該說1973整年的美國音樂市場都屬於「齊柏林飛艇」。
CBGB開啟朋克時代
1973年夏天,位於紐約市中心的一個搖滾樂俱樂部CBGB開始逐步熱鬧起來。RAMONES、「金發女郎」(Blondie)、「頭部特寫」(TalkingHeads)和「電視」(Television)等樂隊也開始在此駐唱表演。這些肆無忌憚的樂隊公開反對傳統搖滾,蔑視那些自以為是的老大,他們喜歡採用簡單、實用且極具爆發力的音樂表達自己的態度,CBGB因此也發展為美國朋克運動的策源地。
英倫朋克風暴
1976年12月,「性手槍」(SexPistols)在英國進行了第一次巡演,他們用憤世嫉俗的力量一下子吸引了眾多精力過剩無處發泄的年輕人,也由此揭開了英倫朋克運動的風暴。
這次演出之前他們剛剛在EMI旗下推出了首隻單曲《英國的無政府主義》(AnarchyintheUK),因為歌曲內容過於大膽遭到BBC的拒播。
約翰.列農的凋落
1980年12月10日,約翰.列農和妻子大野洋子一道錄制大野洋子的歌曲《WalkingonThinIce》,晚上10點半他們離開了錄音室,趕往位於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的公寓。就在他們即將邁入公寓大門的時候,身後傳來喊聲「列農先生」,接著瘋狂的歌迷大衛.查普曼對著他連開了四槍,約翰.列農中彈倒在血泊之中,隨後被送往醫院不治身亡。時年四十歲。
MTV入侵美國
1981年8月1日,MTV電視頻道開播,由此改寫了整個音樂界的面貌,譬如DuranDuran這樣有著靚仔形象的樂隊開始占據了優勢。
當時MTV在音樂圈也掀起了巨大風波,「MTV殺死了廣播歌手」這樣的指責不絕於耳。但是MTV還是勢如破竹般發展起來,到1982年就達到了930萬收視用戶———音樂的視覺時代就此來臨。
「月亮步」飄走全球
1983年5月16日,為了紀念Motown唱片25年周年,邁克爾.傑克遜應邀參加演出。他的「月亮步」配合單曲《BillieJean》在這次演出中首次亮相,這種新穎的舞步一下子風靡了全世界,也奠定了邁克爾.傑克遜的「流行之王」的地位。隨後在該年12月發布的專輯《Thriller》打破了唱片銷售紀錄,在排行榜上停留37周,並誕生了5首冠軍單曲。
麥當娜的駭人之舉
1984年9月14日,急於擺脫格萊美獎陰影的MTV決心擴大自己的影響,頒發首屆音樂錄影帶大獎。麥當娜應邀參加了頒獎典禮並表演了同年推出的歌曲《LikeAVirgin》。在演出現場,電視工作人員被麥當娜身著婚紗禮服在地板亂滾的駭人表演嚇呆了。麥當娜在MTV頒獎上的放肆舉動遭遇了巨大批評,但很多青少年還是為麥當娜的風采著迷。
Rap浮出水面
1985年夏天,「野蠻男孩」(BeastieBoys)和Run-DMC聯合舉行了巡迴演唱會。他們分別剛剛發行了專輯《LicensedtoIll》和《Raising》,堪稱八十年代歷史上最富影響力的Rap音樂唱片。這次巡迴演唱會是Rap音樂首次做公開大型演出,Rap這種黑人地下音樂由此開始浮出水面,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
西雅圖之聲發出號角
1991年8月17日,Nivana樂隊錄制了SmellsLikeTeenSpir
it》,這首歌徹底改變了Nivana樂隊的命運。由於這首歌充滿狂傲不羈不經修飾的叛逆色彩,受到人們的空前熱烈歡迎。隨後推出的專輯《NeverMind》,就此奏響了西雅圖之聲的號角,包括PearlJam和SoundGarden在內的一大批來自西雅圖的樂隊,改變了搖滾樂日趨沒落的僵氣。
Radiohead漸入佳境
1996年秋天,英倫樂隊Radio鄄head開始錄制專輯《OKComputer》。
當時已出版兩張專輯的樂隊成員面臨種種困惑,他們躲在英格蘭Bath附近一幢15世紀的老房子里,憋了近一年時間才交出作品。
這張唱片彌漫著數字時代的困惑和莫名的憂郁悲傷,在全球博得一致好評。由此開始來自英倫的音樂在全世界再度以群體姿態集體崛起。
Napster引領互聯網時代
1998年秋天,ShawnFanning還是西北大學的學生,在他的創意之下成立了Napster網站,旨在通過互聯網提供音樂的免費下載。這種新穎的音樂傳播方式一下子風靡了全世界,人們只要通過網路就能輕而易舉獲得各種音樂。截至2000年夏天,Napster的注冊用戶達到5800萬,提供下載的歌曲4億5千萬首,因此Napster也遭到了傳統唱片公司的圍剿。
Motown上路
1962年10月,Motown唱片已經從底特律創立之初的小公司發展壯大起來,當時擁有了Contours,TheMarvelettes和TheMiracles等歌手樂隊。為了提高Motown的影響力,創始人貝瑞.高蒂(BerryGordy)決定把旗下歌手號召起來以Motown的名義進行巡演,首站從華盛頓的霍華德劇院開始。這次演出同時吸引了大量白人和黑人歌迷,也擦亮了Motown的金字招牌。
布蘭妮,艾薇兒,DEF LEPPARD,PINK FLOYD,NIRVANA,R.E.M,披頭士樂隊,Metallica Guns'n'roses Link Park,皇後樂隊
Ⅱ 30首經典搖滾歌曲
1、《Stairway to Heaven》---齊柏林飛船( Led Zeppelin)
這是首發於大學城報的一條評論:這是我聽過對高潮最棒的音樂解讀。社交舞會,葬禮,婚禮上都有這首歌的蹤影,它儼然成為文化經典。
2、《Free Bird》---Lynard Skynard
這是一首半民謠曲風的快節奏的歌,也是歷史上點唱最多的歌。這首歌讓成年男子落淚,他們一邊翻轉著手中的打火機,一邊等侯著聽這首長達14分鍾的現場版。
3、《Riders On The Storm》---The Doors
這是Morrison生前錄制的最後一首歌,這首歌一直是樂迷們的心頭好。讓人難以忘懷的歌詞就像是在與樂迷們傾訴著。這首歌是眾多經典搖滾樂隊心目中最愛的情歌。
4、《Comfortably Numb》---Pink Floyd
這首歌的前奏幾乎被形容為慘無人道。但是,歌詞引起了人們對逝去的天真童年的共鳴,這首歌具有黑暗而又美麗的氣質,它將會是流芳百世的經典。
5、《Truckin》---The Grateful Dead
這首歌由多位真正的文化大使所寫,意在提醒聽眾感激生命這場漫長而奇特的旅行。這首歌每隔10年就會在一代人中間流行。
拓展資料
從20世紀50年代起,人們在廣播和唱片中認識了一種新的流行音樂,這種音樂每一拍節奏都非常強烈,歌詞寫的也十分新鮮,一下子征服了許多美國人的心。1951年,美國克利夫蘭電台首次播放這類音樂時,為了使聽眾感到新鮮,一位名叫艾倫·弗里德的播音員在播放前介紹時,給這種音樂命名為"搖滾樂"。1955年,一位名叫Bill Haley的歌星演唱並錄制了一張名叫《整日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的唱片,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前後出售了1500多萬張,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唱片之一,搖滾音樂的名稱便由此而來。
Ⅲ 尋找經典搖滾,新型搖滾,各種搖滾或者搖滾樂曲!
don't cry 槍花樂隊的經典 個人覺得比較柔情
forever 靈雲樂隊 悲傷華麗的曲風他們是金屬樂隊但是這首歌完全沒有金屬的感覺但是還是很動人 我高中時期的最愛
deep silent complete 夜之頌的哥特風格
links 德國戰車的他們是工業金屬 聽了你就知道
somewhere I belong 林肯公園的個人覺得很不錯
加州旅館 老鷹樂隊的 個人認識是鄉村和搖滾相結合的吧
EnshrinedbyGrace 病態天使 死亡金屬
hey jude 和 let it be 披頭士的 個人認為也能規劃到柔情的搖滾內
哪來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這是所謂的新金屬
國內的許巍和信樂團之流最多屬於流行搖滾 我也非常喜歡 旋律很好 也能得到大眾的認可
關於搖滾范圍實在太廣泛了 以上是我一時能想起來的 搖滾也許不僅僅是一種音樂風格了 應該說已經上升為一種精神
Ⅳ 搖滾是什麼
Rock(搖滾) Rock一詞,是到60年代,當早期的搖滾樂(Rock & Roll)比較成熟,並展成流行音樂中的重要潮流時,才有的一個涵義很廣的名詞。它與當時一般的流行音樂(Pop)有幾個主要的不同點:
①搖滾樂多半以12小節為單位,加以反復,布流行歌曲則以8小節、16小節為單位。或堅守一首歌32小節的模式。
②以節奏來說,搖滾是由早年Boogie Woogie每小節8拍發展而來,它的重音是在後半拍,它對貝司的重視超過鼓。
③以和聲來說,搖滾多半用旋音而少用全音,用變調而少用7個全音階。
④Pop用最引人旋律來吸引觀眾,然而搖滾樂是強調精神與感覺,用延長音的效果,(回授、滑音、哇哇器等)來"擴大知覺,解放自我,並發覺世界"。
Rock & Roll(搖滾樂) 一般人早已清楚的知道,Rock & Roll這個詞,是50年代時在克利夫蘭地區的電台節目主持人艾倫佛利德(Alan Freed)所創。不過,後來,他的聲勢被比爾海利與彗星合唱團(Bill Haley & his Comets)所唱的"撓鍾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取代。這是比爾海利1952年出版的"Rock-A-Beatin Boogie的延伸。歌詞中有這樣的句子:"大家都來搖、搖、搖,大家都來滾、滾、滾。"不過,他可不能宣稱"搖、滾"這兩個分開的字是他第一個用的。根據資料顯示:早在30年代,就有人用一Pock & Roll,不論在歌詞或歌名。那時,這兩個字代表了有一段好時光,或者與"性"有關。
1939年,巴弟瓊斯(Buddy Jones)錄唱一首"搖滾媽媽"(Rocking Rolling Mama),其中他有一句大吼著:"我愛你搖滾的模樣兒"(I Love the Way You Rock and Roll),1944年,對貓王曾有極大影響的亞瑟"大個兒"克魯德甫(Arthur "Big Boy" Crup), 錄唱"Rock Me , Mama"歌詞中也有類似的詞。1947年,狂人摩爾比爾(Wild Bill Moore)錄唱了"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 到50年代,也至少有三首有搖也有滾的歌,1950年,李爾森傑克遜(Lil Son Jackson)唱的"Rocking and Rolling" , 1951年,多明諾合唱團(Dominoes )唱了"Sixty Minute ",歌詞中主唱以低音唱出 "I Rock ,em , I Roll eu , an Night Long", 1952年,M·Waters有一首歌叫"All Might Long"的歌,其中有著:"Rock Me Baby, Roll Me, Baby ,Roll You , Wagou Wheel",由此可見,這兩個字過去的使用率算是相當高的。然而,主持人艾倫可以說,他用了Rock+Roll這個詞,並且使年輕人音樂一下子紅遍各地。1952年,他把原名Record Rendezvous(與唱片約會)的KYW電台節目,更名為the Moondog Rock & Roll House Patry "月下搖滾舞會",他之所以敢那麼做,是因為他看到不少年輕人在他的節目唱片行購買黑人的R&B歌曲唱片,於是艾倫試著在他的節目中,播放黑人歌曲,他只想看看大家反應如何,沒想到是出乎意外的受歡迎。約1954~1956年間,R&R取代了R&B,艾倫推出的演唱會門票也賣光,聽眾已經不在乎演唱者的膚色了!
歷史上第一張搖滾樂暢銷唱片是1954年,先由The Chords 唱紅,再由Crew Cuts 重唱的Sh-Boom(Life Could Be A Dream),由於Chords是黑人,美國一些5萬瓦以上的發射力的電台,拒絕播出黑人的R&B歌,所以,便宜了白人樂團Crew Cuts,同一首曲子的重唱版本,反而得到了流行歌排行的冠軍。1955年,比爾海利的Rock Around the Clock,彷彿是搖滾樂的警報拉起,一次革命展開了!貓王Elvis在1956年出現,那年,他唱的Hound Dog,是1953年Big Mama Thorn Ton的老歌,成為那年最紅的歌曲。Rock & Roll從1920年以來,便經由黑人的節奏與藍調音樂,影響著美國的流行音樂,它引發的改革,有下列幾項:
① 吉他,這個在Blues與Country中被使用的主要樂器,取代了鋼琴,而成為流行音樂中的主要樂器之一,特別是電化了的吉他。
② 小型的、電化的樂隊,取代了以弦樂、管樂、簧樂等部分組合成的管弦樂團。
③ 過夫大唱片公司控制流行趨勢,A&R人員,好萊塢(兩部)或百老匯(東部)的出版公司,操歌手生殺大權的狀況完全改觀。現在獨立的唱片公司製作公司紛紛成立,並且被看好。
④ 發展出32小節(AABA)形式的歌以外,還可以單婁和的模式,曲子可以變速、變調,以根音作韻腳等。
⑤ 出版記錄跟隨在唱片之後,唱片上標示著歌曲之外,還包括錄音室及樂器。
⑥ 歷史上第一次為青少年而發的歌曲文化,而且也由青少年引發。
⑦ 音樂的根源,是美國本土的黑人音樂,不是源自歐洲。
Rock'n Roll Sound(搖滾之聲) 自"Rock Around the Clock"之後,Bill Haley & His Comest 對R&B與C&W結合出新的音樂風格,即確定了搖滾音樂的類型,而搖滾樂隊的組成也以Comets 為代表,電吉他、中高音薩克斯、鋼琴、木製貝司和爵士鼓所編成了跳舞樂隊。經過改良後電子樂器一一問世,吉他的地位與象徵凌越了薩克斯,突出的標榜吉他和電子樂器的樂團風格,形成了搖滾樂獨特的樂風。將樂器角彈成跳動式的合奏,並在間奏部分製造出即興演奏的樂句,吉他手的和弦打法信效爵士吉他的奏法,多強調1至4弦的音質。偶爾會變化音調製造出回授與破壞性的效果,在吉他獨奏或結束時通常會特意的強調單弦奏法。
50年代的搖滾樂是以吉他為標榜的時代,於是優秀的吉他手輩出。在50年代以Chuck Berry和Ricky Nelson的吉他手James Burton尤為優異,為人物。Chuck是搖滾吉他之奏法及技巧的奠定者。拿手於第6、7、9度的和音交錯運用,及上3弦的和弦奏法,最得意於滑音奏法,都用Gibson片ES-355型吉他。James Burton是第一位使用Light Gauge弦的人,他是一位喜愛即興獨奏的能手,都用Fender牌Telecaster型吉他,創造出特殊且多變的音效。他們是創生期的搖滾吉他風格先鋒。
Ⅳ 搖滾樂有哪些
大家應該還沒有忘記蝦米音樂吧,熱愛音樂,有其熱愛搖滾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雖然現在停止運營了,但是該平台的內容可以說是一部音樂網路全書了。將各種音樂類型換分的非常細致和專業,並且很全面。我找到了留存鏈接,把搖滾樂的分類截圖放上來。而且每一種都有詳細和專業的解釋。
Ⅵ 什麼是搖滾歌曲
什麼是搖滾
(轉於交大日新論壇)
究竟什麼是搖滾,這個問題需要回答千百遍,事實上只要有新一代出現在音樂的殿堂,這個問題就會被再度提起,那麼,什麼是Rock N』 Roll呢?首先,搖滾不僅是一種音樂形態,實際上它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和哲學「,也正因為如此,搖滾樂才有別於一般流行音樂(Pop Music)。雖然現在一些歌手在演奏中使用吉它Solo,並使用了很多回授(Fadeback)、失真(Distortion)等效果器,鼓的部分也跟真的一樣十分Heavy, 但是由於在創作時缺少了「精神「這一主旨,因此充其量也只是用「搖滾「包裝的流行音樂罷了。
「精神「其實用一字即可形容,那就是「變「。早期的Rock結合了藍調與鄉村音樂(Blues & County),而實際上這兩種樂風在當時的觀念中是互相矛盾的。當時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十分深,黑人與白人在生活習慣及人文思想上有很大不同,甚至在傳統上就是白人聽鄉村音樂,黑人聽藍調或是福音音樂(Gospel Music),彼此界限分明。而如今的Apollo卻被視為現代美國音樂的奇葩,真是風水輪流轉。當時有許多的音樂人對這種劃分不滿,於是將這種音樂揉合在一起,形成了搖滾樂的形態。早期的藝人有如:Buddy Holly & The Cricket,、Bill Haley & The Comets、Chuck Berry、 Elvis Presley
在英國方面當然首推Beatles等,他們都是締造這個「搖滾世紀「的元勛。當然早期的搖滾只是在音樂風格上做了突破,但是到了六十年代開始,有人在它的內容上做更深刻的探討,音樂本身就是應該反映社會現象的,而美國的六十年代可以說是多事之秋。黑白之間的抗爭與沖突持續升溫、鷹派與鴿派的政爭、反戰團體的擴散、嬉皮(Hippy)文化的興起......這些都成為詞曲作家豐富的創作素材。在這類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不外乎:Bob Dylan, Patti Smith, Jackson Brown, Neil Young,Stephen Nash, David Crosby, Graham Nash(即後來的C。S。N。Y。 全稱Crosby, Still, Nash & Young), Cr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等樂隊,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體會出當時的美國青年的心理。
而在當時的美國西海岸又發展出「Psychedelic Rock「(也有人稱之為「Acid Rock「),這實際上是一分為二的,在錯誤的觀念中以為這種風格的音樂是在吸食迷幻葯物產生了創作靈感而寫出的東西,實際上它是藉由音樂將我們的冥想空間打開,而達到類似服用葯物以後的效果,這是一般大眾誤解最深的一點。
早期的 Jefferson Airplane, Grateful Dead, The Byrds, The Doors等都是這類音樂的佼佼者。在這個時期英國方面在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上有很好的成績,例如 Genesis, King Crimson, Pink Floyd等樂隊。
和美國樂壇上的發展相互輝映的七十年代初期,可以說是搖滾的全盛時期,一些硬搖滾(Hard Rock) 的樂隊如: Deep Purple, Buchman Turner Overdrive,Led Zeppelin, Kiss, Aerosmith, Mott, The Hoople, Black Sabbath,Uriah Heep, Alice Cooper, Blue Oyster Cult, The Who 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甚至到九十年代的今天仍然屹立於國際歌壇,當然他們在樂風上已經有很大的改變,而七十年代中期後,由於Disco音樂的出現興起,使搖滾步入了真正的黑暗期,一些老牌樂隊抵擋不這陣Disco風,紛紛改弦易轍,而在這個時候卻有一群年輕的音樂人發展出另一類Rock--朋克搖滾(Punk Rock), 它的中心思想是只要想玩音樂就可以玩,不一定要講求技巧或是樂理,重要的是在情緒的發泄上,因此在樂曲的結構上頗為簡單,和弦的應用與鼓的節奏成為主幹,這一派對後來的新音樂(Modern Rock) 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到了八十年代, Hard Rock 在編曲上更加細致,電吉它部分由於高科技效果器的應用,使得音色變化更多,也更加兇悍,更有些樂隊受 Punk Rock的影響,衍生出了激流金屬( Thrash Metal) 或是速度金屬(Speed Metal),而通常這類樂隊對反核,反污染,甚至反拜金主義都有很深入的探討,但是往往由於措詞太直接而招致一些「社會衛道士「假道學的攻擊,反而一些詞義膚淺但是造型亮麗的樂隊打著「Heavy Metal「的招牌大肆販賣其「泡泡糖音樂「卻受到市場的接納,實在是令人為之氣結。
九十年代呢?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了解,不用多說了吧。
如果你是剛剛進入搖滾這個領域的,不妨去找一找The Doors的作品認識一下誰是Jim Morrison, 為什麼他的作品會被當作文學而不只是歌詞,他對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的批判以及對當時美國人心理的剖析,又豈是現今樂壇上充斥的風花雪月可以比擬的! 而 Led Zeppelin 為什麼成為搖滾國度中鼻祖級的樂隊? 「Stairway to Heaven 「 為什麼會受到歷代樂迷們的青睞?Jimmy Page 又為什麼會是眾多吉它手心目中的神呢? 這一切的問題,只要你仔細地聽一聽他們的作品就會知道它們的答案了。
關於搖滾樂
「搖滾樂」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沒有人能搞得清(至少在現在的中國,至少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中國人是這樣)。「搖滾樂」使大多數人能立刻聯想到的是嬉皮士、酗酒、吸毒、濫交、玩世不恭、憤世嫉俗、自殺、絕望、固執、墮落、奇裝異服、世界末日等等等等。
其實這些相關的聯想只是一些表相,對於真正的搖滾文化,對於遮藏在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興趣去了解呢?真正的搖滾文化至少可以提煉出這樣一個縮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藝術搖滾、朋克樂、先鋒音樂、重金屬等。
50年代ROCK』N』ROLL這一詞彙被創造。在我們的《學生英漢詞典》里它的意思是:搖擺舞(抑或搖擺樂)。而把10多20年之後出現的PUNK(朋克)稱為搖滾樂,這種注釋實際上是明顯錯誤的。ROCK』N』ROLL實際上就是搖滾樂。一般來說最初的搖滾樂大多用電吉他等演奏,極富節奏,有很強的煽動性,適於跳舞,是一種流行音樂。「搖滾樂」被創造的同時,出現了BEATNIK(比特尼克)一詞,它指的是50年代末出現的一批年青人,行為乖僻、著裝怪異,以此公然反抗當時的道德,藉以表現自我,被稱為垮掉的一代。BEATNIK(比特尼克)之後,稍晚一點,到60年代末又出現了 HIPPY 即是今天我們眾所周知的「嬉皮」,HIPPY 的復數HIPPIES 被譯為「嬉皮士」。「嬉皮」的意思是:用怪異的服裝和乖僻的生活習性來表現他們的個性,來排斥固有的社會習俗和慣例的人。嬉皮文化是整個搖滾文化的基礎和土壤,它的口號是「愛與和平」,這是所有搖滾樂撕去表層遮掩後最真誠的本核,是我們最終應該皈依的搖滾精神。60年代最為著名的搖滾東隊是 THE BEATLES(「披頭士」四人樂隊,亦譯為「甲殼蟲」樂隊)當時的車載收音機中播放的幾乎全是披頭士的歌曲。嬉皮文化由此開創了搖滾史上的黃金篇章,開創了一段最輝煌的搖滾盛世,令人幾度午夜夢回。但嬉皮士用毒品薰出的這種自慰文化和將自身放到遠離大眾、遠離搖滾本質的空中樓閣里的藝術搖滾亦只是曇花一現。
70年代,PUNK(朋克)這一詞彙被創造,就象50年代 ROCK』 N』 ROLL 被創造一樣。PUNK(朋克)是被英國人叫起來的,但它最初的源頭卻在美國,以 MONKS (僧侶樂隊)等為旗手。其中最著名的「三和弦論」是朋克樂的經典之論。朋克基督 RAMONES ——拉孟氏樂隊——向世人宣稱:「我們是朋克,我們對三個基本和弦外的其它和弦沒任何興趣,這就足夠了。」這是搖滾史上移山填海的三個和弦,拉孟氏的憤怒,咒罵,詼諧,以及一個個荒唐不經的小故事,甚或連那些漫不經心或扭曲絕望的愛情都被這三個和弦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三和弦論」的朋克樂是一種極其民主化、大眾化的搖滾,可以很容易地勾起別人的模仿欲,吉他、貝斯、鼓,你也可以去做,許多偉大的朋克樂隊就是在街頭巷尾,車棚,倉庫里彈響了他們的第一個音符。PUNK 在《現代英漢詞典》中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形容詞,大致的意思是:廢物、廢話、小流氓、小阿飛、年輕無知的人,半朽的木頭,火絨(名詞);無用的、腐朽的、朋克的、頹廢派的——指70年代英國青年反對以錢為中心的社會價值的運動,尤其以含暴力、粗話為特色的音樂來表達(形容詞)。PUNK 字面上的意思顯而易見是貶意的,但字面背後關於「頹廢派」的註解又隱隱有點褒獎的味道。所以關於朋克人們就始終迷迷糊糊,就始終有兩種態度:有人視其為異端,渴望像當年教會燒死布魯諾一樣燒死異端。在他們眼裡,朋克就是魔鬼,就是癲癇症,就是瘟神,是歇斯底里的瘋狂,是肆無忌憚的自暴自棄。朋克們草率而神經質地埋葬了自己,也埋葬了這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他們宣稱:「我不這樣做誰來這樣做?天空之下一片渾濁。我不這樣做誰會知道該怎麼做?」他們隻字不提愛情,他們沒有明天,更不相信希望。他們不但自己這樣做,並惡毒地教唆其他人也去這樣做,更何況被他們教唆的多是一些孩子—— 一些少不更事的孩子。朋克是亞文化中的亞文化,它只是來自社會底層的街頭無所事事的浪盪子們愚蠢而嘶啞的叫囂,是年輕人荷爾蒙分泌過盛的荒唐衍生物,是末世的徽章,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規模的搖尾乞憐。它不是藝術,是躁音,煽動性是它或許具備的一丁點意義。朋克應成為過街老鼠,要人人趕打。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他們熱愛朋克,認為這其實是一次大規模的造反,而且造反有理。朋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最誠實的搖滾樂,是搖滾精髓最坦盪、最狂野、最放肆的詮釋,是搖滾精神的核心、靈魂與脊樑。什麼是朋克?朋克是建築在背叛基礎上的對當代文明頗為精緻的嘲諷與破壞,他們以為人只有勇於敢於說:不!」只有敢於去抹殺那些企圖將你窒息死的清規戒律,只有敢於向發光的聖體上吐痰,人們才會不斷前進,才會找到真正隸屬於自己的充滿真正人性的幸福。關於朋克,至少有這兩種旗幟鮮明的態度。或許還有第三、第四種,但是——這些解釋與觀點對嗎?或許。我只能說或許。
我最近一次聽的國內搖滾作品是「無能的力量」還是「演義」已經想不起了。但後者在手邊,可能是最近聽的:)「演義」我只想說一句,唐朝老了。激情不在,但是更有理性;沒有新意,但還不算是垃圾,比其他……哦,不說了,題目就是不罵中國的搖滾了:)
想想九三年拿到「夢回唐朝」時的震撼,我記憶尤新。長時間的滿耳外語,突然有國人的聲音,實在是高興的不得了。那時對他們的崇拜就和崇拜LED ZEPPLINE一樣。不過後來隨著時間的演繹,對他們專輯的進一步解構,說句實話,他們的水平也就是一般的重金屬音樂上融合了中國的文化,在特殊的年代具有特殊的意義。
相比之下,更具有中國音樂代表性的是老崔和當年的魔岩三傑。老崔其實是一個真正的搖滾者,在某種意義上,他可以和BOB.DYLAN相提並論。他的巔峰,我始終認為是」紅旗「那張,雖然先後遭禁和解禁,被人罵的體無完膚,不論是搖滾評論還是社會評論。但是,如果你能耐心的聽一次,那你就會發現很多形式下的內容。我一共聽了六十次,前前後後,最多的時候是每天一次,每天都會覺得新的東西冒出來,只有一點不變,那就是對老崔的佩服。最早不喜歡權威,因此也不太把老崔放在眼裡。從那以後,又回頭聽了他的老歌,真的是好象是走進了一個被我遺棄的天堂:)不得不說,音樂素養還是他高,就好比大家少爺和野孩子比教養一樣(現在的擁邁們不要砍我)。「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其實就是早期老崔對」紅旗「的一種風格嘗試。他一直求變,而不囿於一格,這也正是大家罵他的原因。但是為什麼我們說NEIL YOUNG是大師,就不能容忍老崔呢?的確,「力量」里是有很多電子和JAZZ的成分,其實今天音樂進一步融合,很難一定確定某種風格是否屬於某種流派了。老前輩們都試過鄉村等等的流派,那老崔加點其它的風格有何不可呢?
魔岩三傑,曾是我們的希望,但何勇過於純真,張楚太是理想,豆子又那麼的世故,所以註定了不會有結果。但他們的作用是無法比擬的,正是他們的成功,帶動了中國搖滾的發展,才會有今天的如此之多的所謂搖滾。當然,很多人都有貢獻,不是一兩個人的:)
後來張炬死了,我就不再過問國內的搖滾了。其實很長時間,大家在什麼是搖滾上還是很模糊的。在電台里,我聽到過人說那英是搖滾,這當然誇張了。但是田姐和小謝說是搖滾就是惑人耳目了,動力火車,怎麼看也不是,還有...總之,大家還沒搞清誰是搖滾,倒不是說大家不好,只是說明了一點,現在音樂在融合,像六七十年代那麼具有標志性的搖滾已經很少了。
但少歸少,並不是說阿狗阿貓都可以玩搖滾。我們可以不玩真正的搖滾,但不可以借著搖滾的名義褻瀆她。而現在的搖滾鬥士們做的就是這項工作:)甚至總是那幾個三和弦也叫搖滾,呵呵,不說了,又有違宗旨了。
我不相信我們沒有創造力,我只知道我們曾輝煌過,看見過希望。音樂是一種沉澱,是對民族和文化的反思,也是精神的解放。自然不是無賴罵街那麼簡單的。搖滾要有自己的,因為她本就是民樂,所以不能強學別人的,妄自菲薄。搖滾又是一種多元的世界文化,所以也不能閉門造車,自以為是,看誰誰不對。到現在,也許是我聽大不多,不關心下一代:)但是,從聽的為數不多的地上和地下音樂來看,心態還是不很好。也許這句話我不配說,但我想,這里也不能顧及自己的形象了,總是要有利發展為好:)
沒有菜料做不了好菜,沒有生活就不會有搖滾。不知道這個比喻對否。
老實說,上面這么些東西想把Rock N』 Roll說清楚是不可能的,了解個大概吧...搖滾絕不是抱個吉他亂彈一氣,絕不是一種噪音,也絕不是社會底層人才玩的。。如果說R&B是一種生活方式,那麼Rock就是從生活中升華出來的東西。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搖滾博大精深,oooo認為凡是流行的,只要是表現抽象的事物恐怕都可以歸為搖滾。甚至可以將New Age歸為搖滾!大音量,金屬聲不是搖滾!搖滾歌手之所以用它是為了打開你閉塞的心扉。。呵呵,這是oooo的解釋,實際上這是他在宣洩自己,當然也希望影響你。
Ⅶ 什麼是搖滾
所謂搖滾,就是三和弦加強硬持續的鼓點加上口的旋律。早期搖滾的音樂來源非常廣泛,主要的包括布魯斯、R&B、和鄉村音樂,其它還有福音音樂、傳統的流行樂、爵士、以及民間音樂。所有的這些影響加在一起構成了一種簡單的以布魯斯為基礎的歌曲結構,它是快速的、適於跳舞的、而且容易讓人記住的。第一批搖滾明星們 — Chuck Berry, Elvis Presley, Little Richard, Jerry Lee Lewis, Buddy Holly, Bo Diddley, Bill Haley, Gene Vincent, the Everly Brothers, Carl Perkins,還有好多其它的明星 — 確立了搖滾樂的模式,並且在以後的四十年內都一直為人們所追隨。在每一個十年當中,總是有很多藝人復制著第一批搖滾樂手們的音樂,而剩下的那些藝人,有的擴大了搖滾原先的定義、有的則徹底打破了這種流派被限定的模式。從英式入侵、民間搖滾、迷幻搖滾,再到硬搖滾、重金屬、華麗搖滾,再到朋克,事實上每一種搖滾的分支流派在產生的最初都是忠於搖滾最基本的結構的。但是一旦這樣的改變發生,傳統的搖滾就從流行榜上漸漸消失了 — 當然,也有一些藝人始終都保持著光芒。有一些樂隊,比如 the Rolling Stones 和 the Faces,他們始終堅持著傳統搖滾最基本的規則,但他們把音樂做得更加快速更加自由。其它的一些樂隊,比如原型朋克the Velvet Underground, the New York Dolls, 以及 the Stooges,他們保留了基礎的音樂結構,但他們的行為中有了更多威嚇性的元素。還有一些藝人成為了搖滾的傳統主義者,比如 Dave Edmunds 和 Graham Parker, 他們寫的歌出的唱片,從來就沒有離開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搖滾模式。雖然在搖滾出現後的這幾十年裡,搖滾這個詞已經開始指代越來越多不同的音樂風格,但是這種音樂的本質從未改變過。經過整理的搖滾風格共158 類,但如同有人說過,每個樂隊或者每個人就是一種風格,所以有時分太細致是沒太多的必要,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知道,世界上還有這么多風格類型的音樂值得我們去聆聽。
Acid Jazz( 酸性爵士 )
Acid Techno( 酸性數碼 )
Alt Alternative Pop/Rock( 成人另類流行/搖滾 )
Album Rock( 專輯搖滾 )
Alternative Dance( 另類舞曲 )
Alternative Pop/Rock( 另類流行/搖滾 )
Ambient( 氛圍音樂 )
Ambient Techno( 氛圍數碼 )
American Trad Rock( 美國傳統搖滾 )
Anarchist Punk( 無政府主義朋克 )
Aussie Rock( 澳洲搖滾 )
Big Beat( 重打擊樂 )
Blues-Rock( 藍調搖滾 )
British Folk( 英國民謠 )
British Metal( 英國金屬 )
British Punk( 英國朋克 )
British Trad Rock( 英國傳統搖滾 )
Celtic( 凱爾特音樂 )
Celtic New Age( 凱爾特新浪潮 )
Celtic Rock( 凱爾特搖滾 )
Christmas( 聖誕音樂 )
College Rock( 學院搖滾 )
Computer Music( 計算機音樂 )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工業時代 )
Country-Rock( 鄉村搖滾 )
Death Metal/Black Metal( 死亡/黑色金屬 )
Disco( Disco ) Doom Metal( 厄運金屬 )
Dream Pop( 夢幻流行 )
Electronica( 電子 )
Euro-Pop( 歐洲流行 )
Experimental Jungle( 試驗舞曲 )
Experimental Techno( 數碼試驗 )
Folk-Rock( 民謠搖滾 )
Funky Breaks( 驟停打擊樂 )
Garage Punk( 車庫朋克 )
Glam Rock( 迷惑搖滾 )
Goth Metal( 哥特金屬 )
Grindcore( 碾核 )
Guitar Virtuoso( 吉他鑒賞家 )
Hard Rock( 硬搖滾 )
Hardcore Rap( 硬核說唱 )
Heavy Metal( 重金屬 )
IDM( IDM )
Indie Rock( 獨立搖滾 )
Instrial Dance( 工業舞曲 )
Instrumental Rock( 器樂搖滾 )
Jazz-Rock( 爵士搖滾 )
Kraut Rock( 德國搖滾 )
Latin Rock( 拉丁搖滾 )
Madchester( 曼切斯特音樂 )
Neo-Glam( Neo-Glam )
Neo-Psychedelia( Neo-Psychedelia )
New Wave( 新浪潮 )
New York Punk( 紐約朋克 )
Noise Pop( 噪音流行 )
Political Reggae( 政治雷吉 )
Pop Underground( 地下流行 )
Pop-Metal( 流行金屬 )
Post-Punk( 後朋克 )
Power Metal( 能量金屬 )
Progressive Metal( 前衛金屬 )
Proto-Punk( 原型朋克 )
Psychedelic Pop( 迷幻流行 )
Punk( 朋克 )
Punk Revival( 復興朋克 )
Queercore( 同性戀核 )
Rap-Rock( 說唱搖滾 )
Riot Grrrl( Riot Grrrl )
Rockabilly( 山區鄉村搖滾 )
Scandinavian Metal( 斯堪的納維亞金屬 )
Singer/Songwriter( 演唱者/歌曲作者 )
Soft Rock( 慢搖滾 )
Speed Metal( 速度金屬 )
Sunshine Pop( 陽光流行 )
Swedish Pop/Rock( 瑞典流行/搖滾 )
Synth Pop( 合成器流行樂 )
Thrash( 鞭撻金屬 )
Trip-Hop( Trip-Hop )
Vocal Jazz( 人聲爵士 )
Acid Rock( 酸性搖滾 )
Alt Alternative( 成人另類 )
Alt Contemporary( 成人時代 )
Alternative Country-Rock( 另類鄉村搖滾 )
Alternative Metal( 另類金屬 )
Alternative Rap( 另類說唱 )
Ambient Pop( 氛圍流行 )
American Punk( 美國朋克 )
American Underground( 美國地下 )
Arena Rock( 舞台搖滾 )
Baroque Pop( 巴洛克流行 )
Blue-Eyed Soul( 靈魂樂 )
British Blues( 英國藍調 )
British Blues( 英國藍調 )
British Invasion( 英國入侵 )
British Psychedelia( 英國迷幻 )
British Rap( 英國說唱 )
Britpop( 英倫搖滾 )
Celtic Fusion( Celtic Fusion )
Celtic Pop( 凱爾特流行 )
Chamber Pop( 會所流行 )
Club/Dance( 舞曲 )
Comedy Rock( 喜劇搖滾 )
Contemporary Celtic( 當代凱爾特 )
Country( 鄉村音樂 )
Dark Ambient( 黑暗氛圍 )
Detroit Rock( 底特律搖滾 )
East Coast Rap( 西海岸說唱 )
Ethnic Fusion( Ethnic Fusion )
Experimental( 試驗音樂 )
Experimental Rock( 試驗搖滾 )
Folk-Jazz( 民謠爵士 )
Funk Metal( 瘋克金屬 )
Fusion( Fusion )
Garage Rock Revival( 復興車庫搖滾 )
Glitch( 電子脈沖 )
Goth Rock( 哥特 )
Grunge( 垃圾搖滾 )
Hair Metal( 微金屬 )
Hardcore Punk( 硬核朋克 )
Hardcore Techno( 硬核數碼 )
House( 歌劇 )
Indie Pop( 獨立流行 )
Instrial( 工業 )
Instrial Metal( 工業金屬 )
Jazz-Rap( 爵士說唱 )
Jungle/Drum 'N Bass( 舞曲/鼓與貝斯 )
L.A. Punk( 洛杉朋克 )
Lo-Fi( 低保真 )
Merseybeat( 默西之聲 )
Neo-Prog( Neo-Prog )
New Romantic( 新浪漫 )
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 英國重金屬新浪潮 )
No Wave( 無浪潮 )
Political Folk( 政治民謠 )
Pop( 流行 )
Pop/Rock( 流行/搖滾 )
Post-Grunge( 後垃圾 )
Post-Rock/Experimental( 後搖滾/試驗 )
Progressive House( 前衛歌劇 )
Prog-Rock/Art Rock( 前衛/藝術搖滾 )
Psychedelic( 迷幻音樂 )
Pub Rock( 酒吧搖滾 )
Punk Metal( 朋克金屬 )
Punk-Pop( 流行朋克 )
Rap-Metal( 說唱金屬 )
Rave( 銳舞 )
Rock & Roll( 搖滾 )
Roots Reggae( 根源雷吉 )
Shoegazing( Shoegazing )
Slowcore( 慢核 )
Space Rock( 太空搖滾 )
Stoner Metal( 石人金屬 )
Surf( 海浪音樂 )
Symphonic Black Metal( 黑色交響 )
Techno( 數碼 )
Trance( Trance )
Twee Pop( 矯飾流行 )
World( 世界音樂 )
Ⅷ 搖滾是什麼
搖滾樂大致可分如下幾類:
1.傳統搖滾樂(Rock'n'Roll)。節奏布魯斯與西部鄉村音樂構架了它,當然爵士樂與福音音樂等音樂類型也是它的基石。有人稱它為「有活力的R&B」,它的出現影響了音樂的走向。
2.民謠搖滾(Folk-Rock)。早期的民謠搖滾是民謠和傳統搖滾樂的結合。悠揚的口琴,清脆的吉它,動人的合聲是其基本元素。
3.車庫搖滾(Garage Rock)。最早體現搖滾樂反叛的一面。表現年青人的沖勁,大聲流暢的節奏。
4.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復雜精巧的編曲,嚴重扭曲的吉它是它的標志。很多樂手在磕迷幻葯的情況下演奏這種自我性極強的音樂。
5.鄉村搖滾(country Rock)。鄉村音樂與傳統搖滾雜交的產物。鄉村搖滾傳承了許多民謠搖滾的東西(註:不要理解為鄉村傳承了民謠)。與民謠搖滾相比,鄉村搖滾有大段獨奏部分,而且歡快的東西更多。
6.藝術搖滾和先衛搖滾(Art-Rock/Prog-Rock)。給人一種近乎幻覺的聽覺體驗,使搖滾樂變得嚴肅且更具有藝術性。
7.爵士搖滾(Jazz Rock)。不用廢話了,雜交品種。
8.重金屬(Heavy Metal)。圍繞吉它回復,使樂器發出盡可能大的聲音。
9.瘋克音樂(Funk)。對70年代後的R&B產生了巨大影響。它的重點在節奏上,強調鼓和貝斯構成的節奏部分。通常它的重拍落在每小節的第一和第三拍上(4/4拍的歌曲),而吉它則以節奏為主,旋律為輔。另外,傳統靈魂樂中作獨奏和合聲的號,在瘋克里也更突出了節奏作用。
10.朋克(Punk)。一種直抒胸臆,快樂或憤怒至上的音樂。簡單,直接,流暢。
11.後朋克(Post-Punk)。比朋克更加藝術化也更加黑暗,處處流露出神經過敏般的刺耳音色。
12.新浪潮(New Wave)。朋克潮過後,人們在尋找一種「安全」的音樂,它用不著革命,只要新奇就好。這就是如流行樂般的新浪潮。
13.硬核與鞭笞(Hardcore&Thrash)。這是搖滾樂最極端的部分,它讓你得到最徹底的發泄。就如紋身,痛並快樂著。
14.另類非主流(Alternative Rock)。各類搖滾樂的大雜燴。
15.說唱樂(Rap)。很多人以為Rap=Hip-Hop,其實不然。Hip-Hop包括四大元素:DJ,Rap,塗鴉,街舞。DJ指Hip-Hop的節奏部分。這里的說唱樂是指DJ與Rap混合成曲的音樂。它也許是最流行的搖滾類型,因為它也吸引了一部分流行樂的聽眾。
16.電子樂(Electronica)。電子樂是最空靈的音樂,它能讓你的大腦最大程度的活起來。我認為它將是未來音樂的主角。
17.流行搖滾(Pop-Rock)。以旋律取勝的搖滾。也許它與流行樂區別只在於對音樂誠實的態度和作者自我的表達。
Ⅸ 搖滾音樂是怎麼定義的什麼樣的音樂可以稱之為「搖滾」
搖滾樂(Pock music)——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美國的一種通俗音樂。由美國西部的鄉村歌手在演唱中吸取黑人音樂的因素而逐漸形成。其中美國宗教歌曲,西部鄉村音樂,黑人音樂中的節奏成份和布魯斯音調等常融成一體。早期的搖滾樂多用吉他、鋼琴、鼓、薩克斯管等樂器伴奏,音調奮亢喧鬧,樂句簡單而不斷重復,節奏富有強烈的動力感,歌詞內容多為學校生活、愛情等。
搖滾樂的種類很多,也沒有什麼統一的標准,分分類吧。
硬搖滾(Hard Rock)
60年代初由布魯斯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風格,具有比較強烈的吉他失真,吉他比較復雜,主音吉他成分較多,布魯斯味比較濃。最早的搖滾樂隊如ROLLING STONES,The WHO,BLOOD SWEAT & TEAR等,以及後來的LED ZEPPELIN,AC/DC,CHEAP TRICK等可以說是硬搖滾樂隊。硬搖滾與重金屬通常不太容易區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區分方法。有人認為70年代以前的叫硬搖滾,70年代以後的叫重金屬;有人認為吉他失真小一點的是硬搖滾,吉他失真強一點的是重金屬;有人認為頭發半長不短的是硬搖滾,長頭發的是重金屬;還有人認為美國樂隊是硬搖滾(美國人把METALLICA叫做硬搖滾樂隊),其他國家的就是重金屬;我的看法是節奏吉他表現力比較弱的是硬搖滾,節奏吉他的riff表現力強且成為歌曲主導力量的是重金屬。不過也沒有必要區分的這么清楚,硬和重,都是我們喜歡的音樂氣質啊。
重金屬(Heavy Metal)
60年代末由布魯斯和硬搖滾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風格,具有金屬質感的吉他失真和反復的吉他riff是重金屬最主要的特徵,重金屬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而且類別繁多,是70年代以來搖滾樂最大的一個分支,也可以說是最正統的搖滾樂。典型樂隊包括BLACK SABBATH(第一支重金屬樂隊),MOTORHEAD,IRON MAIDEN,SLAYER,BATHORY,DEATH,DARKTHRONE等等。重金屬與硬搖滾通常混為一談,參見硬搖滾。重金屬這個詞曾經被濫用過一時,80年代不少流行金屬甚至流行搖滾都被冠以「重金屬」一稱,不少人就此被誤導。在我們這里,重金屬具有更為廣泛的意義。但有時「重金屬」這三個字也專指那些最典型的重金屬樂隊如OZZY OSBOURNE,ACCEPT,JUDAS PRIEST等,他們通常很難劃分到任何一個派別中去,只好乾脆就稱之為重金屬。
金屬(Metal)
由於80年代流行金屬甚至流行搖滾的泛濫,「重金屬」這個詞被用得過濫,一提到重金屬,人們首先反應到的是BON JOVI,GUNS 'N ROSES這樣的樂隊,彷彿他們就代表了重金屬音樂。於是有不少樂隊和樂迷開始反感「重金屬」,他們開始將那些更為核心和更為硬朗的重金屬音樂稱為「金屬」樂,也就是說,「金屬」比「重金屬」更重和更硬朗。不過後來這個詞漸漸成為一種氣質的象徵,從而變得更為抽象而不容易解釋,這是一種思想、形象、音色、編曲上的綜合特徵。譬如我們可以說早期的METALLICA金屬味就比較濃,而後來就幾乎沒有了;我們也可以說在80年代流行金屬中,WASP是比較金屬的;還可以把BLACK SABBATH稱為金屬樂隊,而LED ZEPPELIN我們頂多能說是一支重金屬樂隊;JUDAS PRIEST,IRON MAIDEN,OVERKILL等都是具有強烈金屬氣質的,而AC/DC,DEF LEPPARD,SLAYER的金屬氣質就弱一些(因為他們分別帶有較強的布魯斯、流行和朋克意味);死亡金屬是極端金屬中最metal的,因為Grindcore朋克味濃,黑金屬的音色太臟——總之,這確是一個難以言傳的詞。
酸性搖滾(Acid Rock)
即迷幻搖滾,盛行於60年代中、後期,是嬉皮士運動的產物之一。其音樂特色是震耳欲聾的強烈節奏、尖厲響亮的電吉它單人或雙人演奏。不同於重金屬搖滾,迷幻搖滾沒有一定的曲式,即興演奏的成分較多,其無旋律的音調變化多端,常常富有精彩華妙的表現。"酸性"(acid)一詞是迷幻劑LSD的俚語代名詞,酸性搖滾因為具有狂熱的迷幻音樂特點,故有其名。
藝術搖滾(Art Rock)
一種試圖將古典音樂融入其中的搖滾樂。其特徵為:結構較為龐大,和聲語言較為復雜,並常借用古典音樂中的主題作為素材。 "藝術搖滾"於60年代興起於英國的一些受過古典音樂熏陶的搖滾音樂家中間。"披頭士"樂隊的《佩普軍士孤心俱樂部樂隊》概念專集唱片被認為是"藝術搖滾"的先驅。 70年代中,美國也出現了類似的傾向。"艾莫森、雷克與帕爾莫"(Emerson, Lakeand Palmer)樂隊將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改編為搖滾樂;Yes樂隊在《接近邊緣》中運用了古典奏鳴曲式。著名的美國樂隊還有"紐約玩偶"(new York dolls),"路·里德"(Lou Reed)和"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他們不強調搖滾樂與古典音樂的表面聯系,而注重音樂邏輯的嚴密與音樂素材的簡練、統一,並由此啟迪了朋克音樂與新浪潮音樂的產生。
朋克搖滾(Punk Rock)
70年代中後期盛行的一種流行音樂流派也是著名的音樂運動。其主旨有二:反對富足的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及反對當時的主流搖滾形式和商業的作法。朋克樂的著名樂隊是英國的Sex Pistols。它以攻擊性的演出、令人討厭的舞台行為、釘型的發型、撕破的衣服、滿口的臟話和政治上不穩定的歌曲為最明顯的特徵。對朋克樂隊而言,精神和堅信常常比音樂技能來得更為重要。在當時,樂壇自鳴得意的傾向威脅到音樂素質的下降,朋克運動的興起一定程度地振興了搖滾樂。實質上朋克樂也並非象一貫評論所述的那樣無旋律可言,很多精彩的作品對後來者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輕柔搖滾(Soft Rock)
輕柔搖滾產生於70年代初的一種搖滾樂,最初是指那些不用電聲樂器,以民謠為基礎的搖滾樂。後來,那些雖然使用電聲樂器,但旋律優美平滑的搖滾樂也稱為輕柔搖滾。這種音樂在美國唱片工業界被稱為「中間路線」 廣義上的輕柔搖滾泛指一切帶有柔和的搖滾節奏並使用電聲樂器的抒情歌曲,與Pop(流行曲)相似,港台大部分流行歌曲都可歸入輕柔搖滾的范疇。
流民謠搖滾(Folk Rock)
基於民歌的結構和主題,適於民謠樂器和技術演奏改編的搖滾音樂。這種音樂集中體現於Bob Dylan的作品,Bob在民謠音樂中採用了電吉它、鼓、鍵盤等樂器,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他的音樂在60年代初期受到民謠純化論者的強烈抨擊。另一著名民謠搖滾團體是The Byrds。它受Beatles活潑的流行作品影響,對早期民謠和藍草音樂進行了改造而獨樹一幟。 行音樂的一種流派。主要指那些60年後期、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為大家所熟悉的,主流搖滾明星的音樂。
非主流搖滾(Alternative Rock)
一種搖滾音樂形式。是80年代前期和中期,"搖滾團體"與"重金屬"停滯不前後發展而成。具有更充滿能量且獨有特色的聲音,不強調音樂的外在表現而強調離奇的音樂獨創性。
山地搖滾(Rockabilly)
一種將鄉村音樂中的弦樂音響與「節奏與布魯斯」音樂的曲式結構和歌詞風格揉為一體的白人搖滾樂形式。流行於50年代中後期。其特徵為:主奏電吉他音響豐滿而略帶鼻音,低音提琴以手掌擊弦,奏出活躍的低音線條,節奏吉他刮奏出清晰的節奏型,不時加入一些簡單的打擊樂節奏。演唱中常出現靈巧的尖聲喊叫、時斷時續的阻嗝聲,並夾雜著椰榆、嘲諷的語氣。 普萊斯利50年代中期在孟菲斯為「太陽唱片公司」灌錄的一些歌曲確立了山地搖滾的風格。
雷鬼(Reggae)
一種由斯卡(Ska)和洛克斯代迪(Rock Steady)音樂演變而來的牙買加流行音樂。事實上,很難在洛克斯代迪和雷鬼之間劃出明確的界限。
只是後者較前者更為細膩,更多地使用電聲樂器和更加國際化。如果說斯卡音樂還只是在美國流行音樂的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拉美流行音樂的話,那麼雷鬼則已發展成為歐美搖滾樂主流中的一種重要體裁了。
重金屬分類
Black Metal 黑色金屬
以邪惡、異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為其主要訴求,通常在歌詞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傾向即被歸為黑金屬,除了傳統重金屬固定樂器之外,經常會使用其他樂器如鋼琴、小提琴,或歌劇的女高音,在歌曲中營造出一股詭異又嚇人的恐怖氣氛。「黑金屬」以來自北歐的重金屬團體最具舉例。
舉例樂隊:Emperor, Mayhem, Enslaved, Dark Funeral
Death 死亡金屬
樂風以「鞭擊金屬」或「碾核」為其背景演化而成。電吉他快速的反復,幾無旋律的和弦,速擊狂踩的雙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詞以死亡仇恨為主題,充滿了屍體、內臟、肢解、分屍、奸屍、戀屍癖、食屍、虐待等變態字眼。「死亡金屬」以來自佛羅里達州的重金屬樂隊最具舉例。
舉例樂隊:Death, Carcass, Cannibal Corpse, Suffocation
Doom 毀滅金屬
節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擊性,但仍是相當擁有重量感的音樂。通常具有非常干凈的音樂和歌聲,但有時也有粗暴野蠻的聲音出現。
舉例樂隊:Solitude Aeturnus, Cathedral, Candlemass
Glam Metal 華麗金屬
通常指一個重金屬樂隊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誇張的濃妝艷抹或俊俏的外型來吸引樂迷,這類的樂隊大多是偶像團體。「華麗金屬」的樂風不會太重,歌詞也無太深入之含義,屬於較流行的重金屬音樂,是主流金屬的分支。
舉例樂團:Kiss, Poison, Warrant, Twisted Sister, Motley Crue
Grindcore 碾核
類似「朋克」但極具重量的音樂,主唱低鳴深沉的狂吼咆哮、電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極快速的反復節拍及密集鼓點,構成一種幾無旋律的重金屬樂風,樂曲的長度都很短,從兩秒鍾到三分鍾不等。「碾核」為一種極為冷僻的重金屬樂風,大多數「死亡金屬」樂隊都採用此一樂風。
舉例樂隊:Napalm Death
Grunge 垃圾(頹廢?)
另類搖滾的同義詞。起源於西雅圖的類金屬(metal-like)另類搖滾,基本上Grunge屬於另類搖滾而不應歸類到重金屬之下。
舉例樂隊:Nirvana, Pearl Jam, Mudhoney, Alice In Chains
Hardcore 硬核
歌詞直言不諱粗鄙不堪,音樂如同噪音一般。
Heavy Metal 重金屬
「重金屬」必須具備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電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點和低沉有力的貝司填滿整個聽覺的背景空間,而構成一種含有高爆發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壞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搖滾樂。通常泛指傳統的主流派重金屬或無法分類到其他重金屬流派里的重金屬樂。
舉例樂隊:AC/DC, Accept, 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W.A.S.P.
Instrial Metal 工業金屬
採用大量冰冷的電腦采樣音效,穿插以機械或金屬器具的撞擊聲代替傳統打擊樂器,加上電子式的節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屬樂,但仍保留重金屬的大量失真效果。
舉例樂隊:Fear Factory, Ministry, Nine Inch Nails
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屬
受古典音樂極深,在重金屬樂中加入大量古典音樂元素。
舉例樂隊: Angra
Pop Metal 流行金屬
在重金屬搖滾中加入流行音樂之元素,可說是重金屬搖滾和流行音樂妥協結合的折中產品,是極易為主流市場之音樂消費者所接受的重金屬搖滾樂。
舉例樂隊:Def Leppard, Mr Big, White Lion
Power Metal 能量金屬
擁有類似「速度金屬」的速度和「鞭擊金屬」的重量壓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屬」,爆發力也不及「鞭擊金屬」。
舉例樂隊:Pantera, Armored Saint, Wild Dogs
Progressive Metal 前衛金屬
風格有別於傳統重金屬,在歌曲中採用大量復雜華麗的編曲,或在歌詞中傳達出某些前進思想供聽者一個想像思考的空間。
舉例樂隊:Queensryche, Fate Warning, Dream Theater
Punk 朋克
歌詞中傳達某些叛逆思想及對生活環境、文化、社會、政治等的不滿情緒,而音樂缺乏協調性無特定風格,是一種相當嘈雜的音樂,通常一群能將樂器弄出聲音來的人就可以組一個朋克樂隊。
舉例樂隊:Clash, Sex Pistols
Speed Metal 速度金屬
速度為其標榜的主要特色。經常會和「鞭擊金屬」產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屬」的音樂較具旋律性,主唱歌詞咬字較清楚,吉他間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暢;而「鞭擊金屬」則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壓迫感和破壞力並重。通常「鞭擊金屬」樂隊和「速度金屬」樂隊的樂手們都擁有純熟高超的樂器演奏技巧。
舉例樂隊:Helloween, Gamma Ray, Riot, Rage
Thrash Metal 鞭擊金屬
速度也極快,具有相當快速的反復節拍(riff),電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極具破壞力及壓迫感的速踩雙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電吉他快速的節奏急速地唱出幾無旋律的曲調。「鞭擊金屬」以來自舊金山灣區的重金屬樂隊最具舉例。
舉例樂隊: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Death Angel, Testament, Exos, Destruction, Kreator, Coroner, Overkill
歐洲金屬分類※黑金屬※(Black Metal):
1、啟蒙黑金屬:在八十年代初,英國的地下重金屬樂隊Venom(毒汁),在音樂中明確宣揚了對撒旦的崇拜、對戰爭的渴望,並且是由他們第一次將「Black Metal」這個名詞帶到金屬圈內,為日後的黑金屬樂隊指明了音樂方向;瑞典同樣出現了兩支啟蒙型的黑金屬樂隊,Bathory(以吸血女伯爵之名命名)和Celtic Frost(凱爾特人的霜凍),他們的音樂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原始黑金屬的特點:粗糙、暴虐、邪惡!而Bathory的第一張專輯也被譽為是第一張黑金屬唱片。不能不提的是丹麥的Mercyful Fate(仁慈的命運),他們雖然對日後的原始黑金屬沒有什麼過多的影響,但是卻對歌特黑金屬、交響黑金屬、歌特金屬有著榜樣的作用。
2、原始黑金屬:原始黑金屬的故鄉是挪威,第一批挪威的原始黑金屬樂隊是1983年組建的Mayhem(故意傷害)和1991年組建的Burzum。Mayhem的1993年專輯《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被日後很多新的黑金屬樂隊視為學習的典範,《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是Black Metal歷史上里程碑般的專輯,是Black Metal最最偉大的專輯之一,這裡面就是最純粹的Black Metal。
在1992-1994年間,第二批原始黑金屬開始嶄露頭角,挪威有:Darkthrone(黑暗寶座,雖然Darkthrone1996年就已經組建,但他們正真意義上的原始黑金屬作品是1992年才發表的)、Satryicon(森林之神)、Gehenna(地獄)、Immortal(不朽)等等;瑞典有:Mark、Dark Funeral(黑暗葬禮)等等;其他歐洲國家有:波蘭的Graveland(墳地)、奧地利的Abigor、芬蘭的Impaled Nazarene(被刺穿的基督教徒)、馬其頓的Baltak等。
3、交響黑金屬:在第二批原始黑金屬樂隊活躍的時候,另一種新式的黑金屬類型也在不斷地發展起來,那就是以大量的鍵盤演奏來襯托黑暗的氣氛,氣勢異常宏大的交響黑金屬。代表樂隊有:挪威的Emperor(皇帝)、Old Man's Child(老人的孩子)、Dimmu Borgir(霧中城堡);其他歐洲樂隊有:奧地利的Summoning(召喚)、烏克蘭的Nokturnal Mortum等。
4、歌特黑金屬:這類黑金屬主要是在原始黑金屬的音樂里加入了歌特鍵盤、歌特女聲、並且注重視覺效果,代表樂隊有挪威的Dismal Euphony、義大利的Graveworm(墓穴蠕蟲)、英國的Cradle Of Filth(淫穢搖籃)。
5、維京金屬:這是一種以北歐維京文化為基礎的民謠式黑金屬,代表樂隊有挪威的Ulver(狼)、Enslaved、Einherjer、Borknagar等,瑞典樂隊Bathory中後期的作品。
6、旋律黑金屬:這是一種新興的黑金屬風格,和旋律死亡金屬的意思一樣,就是讓極端的音樂變得旋律動聽,代表樂隊是瑞典的Vintersorg、Witchered Beauty等。
7、黑暗金屬:這是黑金屬的一個分支,運用黑金屬的演奏手法及唱腔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含有惡魔崇拜,代表樂隊有挪威的Aeternus(沉睡)和芬蘭的Thy Serpent(巨蟒);德國的Crematory(火葬場);瑞士的Samael。
※死亡金屬※(Death Metal):
1、殘暴死亡金屬:歐洲的死亡金屬中心無疑是瑞典的Stockholm,所以無論是殘暴死亡金屬還是旋律死亡金屬,瑞典樂隊都是非常優秀的。歐洲的殘暴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有:瑞典的Dismember、Defleshed、Hypocrisy、Gardenian;德國的Krabathor;英國的Carcass。
2、旋律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有瑞典的In Flames、Dark Tranquillity、At The Gates、Edge of Sanity、Sacrilege以及芬蘭的Amorphis、Children of Bodom。
3、前衛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是芬蘭的Sentenced。
4、歌特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是瑞典的Opeth。
※黑死金屬※(Black Death Metal):
這種音樂風格融合了黑金屬與死亡金屬,代表樂隊是瑞典的Dissection;芬蘭的Children Of Bodom。
※毀滅金屬※(Doom Metal)
1、傳統毀滅:代表樂隊是英國的Cathedral、瑞典的Candlemass、Skepticism。
2、歌特毀滅:代表樂隊是英國的My Dying Bride、Paradise Lost、Anathema;瑞典的Forest of Shadows、Cemetary、Tiamat;克羅埃西亞的Ashes You Leave,俄羅斯的Butterfly Temple。
3、死亡毀滅:代表樂隊是瑞典的Godgory;丹麥的Saturnus。
※歌特金屬※(Gothic Metal)
歌特金屬如果要分得話,也只能夠再分成傳統歌特金屬和交響歌特金屬了,但是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只列舉代表樂隊:瑞士的Lacrimosa;瑞典的Therion、Katatonia、Lake Of Tears;芬蘭的Nightwish、Yearning、Eternal Tears of Sorrow;挪威的Tristania、The Sins Of Thy Beloved、Theatre Of Tragedy;德國的Lacrimas Profundere、Evereve、Darkseed;荷蘭的The Gathering、Within Temptation;義大利的Lacuna Coil、Macbeth;奧地利的In Grey;葡萄牙的Moonspell
※前衛金屬※(Progressive Metal)
前衛金屬也又沒必要在加以分類了,下面列舉代表樂隊:義大利的Rhapsody、Lucaturilli(Rhapsody吉他手);芬蘭的Stratovarius;德國的Freedom Call、Blind Guardian
Ⅹ 世界十大搖滾歌是什麼
《Don't cry》
2.《Long long way to go》
3.《Wish you were here》
4.《Iris》
5《Don't stand so close to me》
6.《Smelsl like teen spirit》
7.《Joe》
8.《Bohemian rhapsody》
9.《At My Most Beautiful》
10.《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
(10)搖滾是哪個曲花園圖片擴展閱讀
1、Guns N' Roses是一支來自美國的樂隊,有著典型美國重金屬的特點。這首"Don't cry"來自他們1991年發行的專輯"Use your illusion II"(《運用你的幻想2》),專輯收錄了14首歌曲。
《Don't cry》 是槍花樂隊最具影響力的曲目之一,《Don't cry》在billboard排行榜上停留將近3年(147)周,創下了搖滾樂的神話.DON'T CRY這首歌中槍花樂隊一改從前的憤怒激烈,兩名主唱一滄桑一哀婉低吟出一段令盪氣回腸的柔情曲,而歌曲表達出的無奈和失意正是憤怒的極至
2、《Long Long Way to Go》是英國硬搖滾樂隊Def Leppard專輯《X》中的一支單曲,發行於2003年。DEF LEPPARD是一支典型的流行重金屬樂隊,流暢的旋律和優美的和聲是樂隊的特徵之一。
DEF LEPPARD音樂中的優美旋律令樂迷們對重金屬音樂有了新的認識,無數熱血青年受DEF LEPPARD音樂的引領步入重金屬的殿堂,而這一點也成了一些評論家和重金屬狂熱者攻擊的目標。
3、PINK FLOYD六十年代英國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樂隊,Pink Floyd在搖滾領域許多方面的開拓和創新為它投下了耀目的不朽的光輝。《Wish you were here》紀念離團主唱Syd Barret盪氣回腸之作。《月影》《迷牆》2張經典作品之間承前啟後之史詩巨著。沃特斯的曲風再現,1975年首次發行即為英美排行第一。
4、1985年主唱兼吉他手John Rzeznik與玩重金屬樂的表哥Robby Takac找來前鼓手George Tutuska,於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組成了三人搖滾團體。
《Iris》堪稱流行搖滾音樂作品中十年一遇的好音樂,音樂起始清脆急促的吉他SOLO,John Rzeznik飽含滄桑的低沉嗓音對世事對愛情滿腹的疑問,而曲至中段突然的高昂爆發似乎疑問已經轉為了真摯的誓言,「即便萬物毀滅,我也只要你知道我是誰!」旋律的優美和主唱聲線的粗獷形成了鮮明對比,而正因如此,此首音樂脫離了甜膩情歌的范疇,成了百聽不厭的超級經典。
5、警察樂隊是將雷鬼樂與流行搖滾結合得最成功的一支英國搖滾樂隊。
主唱兼詞曲作者的STING[斯汀]是police樂隊的靈魂,他創作的《don't stand so close to me》歌詞幽默,曲調非常的隨意、流暢,完美的合音,強烈的節奏,高鼻音的大量運用把起源於牙買加海岸的雷鬼樂自由、極富個性化的音樂特點天衣無縫地融入搖滾樂中,開創了一個獨特的搖滾音樂風格。
6、《smell like teen spirit》是NIRVANA 專輯Nevermind中的代表作品,音樂中扭曲的吉他,沙啞的歌喉,猛然的爆發把Kurt Con 內心的狂燥、憤怒、壓抑、扭曲、病態、激烈的矛盾沖突完全顯示了出來,同時也也反映了KURT溫柔、感性、脆弱和恐懼的一面。
7、The Cranberries是愛爾蘭歷史上最偉大的另類搖滾樂隊之一。
卡百利樂隊(The Cranberries) ,又譯為小紅莓樂隊、紅草莓樂隊、小紅莓合唱團,1990年代成立於愛爾蘭利默里克(Limerick)。
與U2、Sinead O'Connor、Enya等一樣,被譽為是帶領愛爾蘭音樂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Joe》出自樂隊的第三張專輯〈To the faithful departed>,音樂起時悠揚清脆的曼陀鈴緩緩流淌,象一股清澈的甘泉直入心底,緊隨其後的Dolores另類卻不失甜美的嗓音,在雙音軌錄音技術的處理後的獨特合音效果,宛如一段靈魂的對話,整首音樂清澈干凈,無懈可擊。
8、QUEEN徹底地體現70年代世界搖滾舞台的豐富多彩。
皇後樂隊(英語:Queen),英國搖滾樂樂隊,成立於1971年,成員包括主唱弗雷迪·莫庫里、吉他手布賴恩·梅、鼓手羅傑·泰勒、貝斯手約翰·迪肯,對世界樂壇留下深遠影響。
其在英國國內的地位尤其高,英國史上專輯銷售前十,包括最高位在內,Queen名留兩位(#1、#7)。生涯專輯於英國專輯銷售榜周數總計達1322周(27年),為史上最長。
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是QUEEN的招牌曲目,在酷似歌劇唱詩般的華麗配樂中不斷加入大段的重金屬吉他riff和solo,這正是QUEEN的典型風格。
這首單曲在英國排行榜上迅速升到冠軍的位置,並且在這個位置上停留了足有9個星期,並最終打破了英國單曲排行榜上冠軍停留時間最長的記錄。
在美國,這首歌和整張專輯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進入了排行榜前10位並同時成為白金單曲和白金專輯。甚至在十多年後的1992年,這首Bohemian Rhapsody還在美國單曲排行榜上獲得過數周的亞軍成績
9、R.E.M是搖滾史上不朽的音樂功臣,他們的許多音樂也成了歲月不可磨滅的經典。
R.E.M.樂隊(又譯為快轉眼球樂隊),成立於1979年,是過去的20年裡最有影響力的樂隊之一。
他們的另類音樂風格,獨立音樂創作的特點都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特別是90年代出現的一大批的另類流行樂隊,他們在美國社會上草根階層中的影響力尤其突出。
R.E.M.樂隊是公認的另類流行搖滾樂風格的宗師之一,2007年,R.E.M.樂隊入選美國搖滾音樂名人堂。
R.E.M代表著地下音樂的最高水平,從他們聽似舒緩的旋律中能夠讀到很深的搖滾內涵,只不過他們達到了一種極至,噪重的吉他噪音已至慵懶,暴躁的鼓鳴已至優雅,而主唱本應嘶喉的嗓音卻已經登峰造極至哀婉深沉如細膩的絲綢。物極必反,地下音樂的極至水平必然如這般舒緩輕柔。
10、U2是80年代英國和愛爾蘭最受矚目的偉大樂隊,在80年代被滾石雜志稱為U2的十年。
U2,愛爾蘭搖滾樂隊,由主唱保羅·大衛·休森、吉他手大衛·荷威·伊凡斯、貝斯手亞當·克萊頓和鼓手拉里·木倫組成。
1976年,U2在愛爾蘭都柏林成立。1980年,發行首張錄音室專輯《Boy》。1983年,發行錄音室專輯《War》,該專輯獲得了英國專輯榜的冠軍。1987年,發行錄音室專輯《The Joshua Tree》,該專輯全球銷量超過2500萬張,獲得了第30屆格萊美獎年度專輯獎。1991年,發行錄音室專輯《Achtung Baby》,該專輯的全球銷量突破1800萬張。2017年,發行錄音室專輯《Songs of Experience》。
U2為尼古拉斯.凱奇和梅格.瑞恩主演的電影〔天使之城〕製作了一首主題歌《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沒有炫耀的吉他,沒有急促的鼓鳴,一切歸於沉靜,主唱BONO用用最低沉的嗓音吟唱,一種痛至極度的哀傷淡淡流淌出來,卻輕易就敲碎了聽者的心。此曲可以說是U2演繹的最動情的情歌,也是20世紀最百聽不厭的經典情歌之一是80年代英國和愛爾蘭最受矚目的偉大樂隊,在80年代被滾石雜志稱為U2的十年。
U2為尼古拉斯.凱奇和梅格.瑞恩主演的電影〔天使之城〕製作了一首主題歌《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沒有炫耀的吉他,沒有急促的鼓鳴,一切歸於沉靜,主唱BONO用用最低沉的嗓音吟唱,一種痛至極度的哀傷淡淡流淌出來,卻輕易就敲碎了聽者的心。此曲可以說是U2演繹的最動情的情歌,也是20世紀最百聽不厭的經典情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