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琴的7根琴弦各有什麼不同
1、一弦:屬土為宮。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絲。聲沉重而尊。故曰為君。
2、二弦:屬金為商。金星應秋之節。次於宮。弦用七十二絲。能決斷。故曰為臣。
3、三弦:屬木為角。木星應春之節。弦用六十四絲。為之觸地出。故曰為民。居在君臣之下為卑。故三弦下八為此也。
4、四弦:屬火為徵。火星應夏之節。弦用五十四絲。萬物成美。故曰為之事。
5、五弦:屬水為羽。水星應冬之節。弦用四十八絲。聚集清物之相。故曰為之物。
6、六弦:文聲主少宮。文星柔以應剛。乃文王之所加也。
7、七弦:武聲主少商。武星剛以應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1)少商弦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琴的配件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鑲嵌在琴體上的配件(為琴體之一部分,但為後鑲嵌上的),包括:岳山、承露、冠角、龍齦、齦托、雁足、琴徽。另一類是安置於琴體但可活動的配件,即:琴軫。有時琴額上也鑲有大塊寶石。
絲弦的特點在於韻長味厚、蒼古圓潤。一般沒有用過絲弦的琴友,往往只知道絲弦韻長。其實,用過絲弦,方能體會絲弦的優點遠不止於此。絲弦韻長不假,但比起優制的鋼弦來,也未必能長多少。
而韻味淳厚,柔和飽滿,敏感細膩等,才是甚鋼弦所無法比擬的。若彈琴的功夫到家,絲弦確可將其清心雅韻體現得淋漓盡致。使用絲弦,細訴情懷,確是直觸人心,實是樂事。當然,若彈琴的功夫不到,其缺點也會被暴露無余。
『貳』 七弦古琴的七條弦分別代表什麼
1.一弦:屬土為宮。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絲。聲沉重而尊。故曰為君。
2.二弦:屬金為商。金星應秋之節。次於宮。弦用七十二絲。能決斷。故曰為臣。
3.三弦:屬木為角。木星應春之節。弦用六十四絲。為之觸地出。故曰為民。居在君臣之下為卑。故三弦下八為此也。
4.四弦:屬火為徵。火星應夏之節。弦用五十四絲。萬物成美。故曰為之事。
5.五弦:屬水為羽。水星應冬之節。弦用四十八絲。聚集清物之相。故曰為之物。
6.六弦:文聲主少宮。文星柔以應剛。乃文王之所加也。
7.七弦:武聲主少商。武星剛以應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2)少商弦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琴面從外向內由粗及細縛弦七根,古時琴弦用絲質製成,今多用鋼弦。如果弦繞至雁足時圈數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線接續增加弦的穩定。
宮、商、角、徵、羽。其音程組織是每個八度之內有3處全音,分成兩個一串(宮-商-角)和一個單獨的(徵-羽),兩段之間以□音隔開,見下例2:音階中的每一個音都可以當主音以建立調式,可形成5種不同的五聲調式。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采,由於音區不同而有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琴
『叄』 小提琴各弦的音符的位置
空弦一弦mi、二弦la、三弦re、四弦so。
1、一把一弦fa/so/la/si、二弦si/do/re/mi、三弦mi/fa/so/la、四弦la/si/do/re。
2、二把一弦so/la/si/do、二弦do/re/mi/fa、三弦fa/so/la/si、四弦si/do/re/mi。
每把一指是前把二指,依次類推。
(3)少商弦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把位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稱之為把位。靠近琴頭的把位為低把,靠近琴馬的為高把。從一個把位換到另一個把位,稱為換把。換把位的方法有多種,例如空弦換把,同指換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換把等。換把時產生非演奏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訓練不足的標志。
雙手技巧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音階、雙音、換把、揉弦、泛音、左手撥弦。
右手技巧有:連弓、分弓、頓弓、連頓弓、跳弓、波弓、擊弓、碎弓、右手撥弦。
註:在不拉小提琴的時候,一定要把琴弓松開。長期緊綳會縮短使用壽命。
『肆』 古琴七弦分別叫什麼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
後來文王囚於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古琴七弦所代表的含義:
古琴在最初的時候只有五弦 ,它們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到了商末周初時,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 ,故又稱七弦琴,這兩根弦分別代表:文與武。
(4)少商弦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古琴的來源無從稽考,不過上古時期中華文明之初的各個氏族領袖都與琴的創始傳說有關,《琴操》記載:「伏羲作琴。」 《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
」東漢應劭《風俗通》記載:「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 漢代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做弦,刻桐木為琴。至五帝時,始改為八尺六寸。虞舜改為五弦,武王改為七弦。」
故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中華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伍』 古琴的各弦叫什麼名字
古琴相傳為伏羲所制,原為五弦,後,周文、武雙王各增加一弦,是為文武七弦琴。也就是七弦古琴。七弦各有其名稱,意義。七弦論考如下:七弦論考
一弦屬土為宮。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絲。聲沉重而尊。故曰為君。
二弦屬金為商。金星應秋之節。次於宮。弦用七十二絲。能決斷。故曰為臣。
三弦屬木為角。木星應春之節。弦用六十四絲。為之觸地出。故曰為民。居在君臣之下為卑。故三弦下八為此也。
四弦屬火為徵。火星應夏之節。弦用五十四絲。萬物成美。故曰為之事。
五弦屬水為羽。水星應冬之節。弦用四十八絲。聚集清物之相。故曰為之物。
六弦文聲主少宮。文星柔以應剛。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聲主少商。武星剛以應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各弦由第一至第七分別名為宮/商/角徵/羽/少宮/少商)
『陸』 七音中有沒有少宮和少商
沒有。
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聲或五音,大致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1(do)2(re)3(mi)5(sol)6(la)。從宮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一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就是五聲音階上的五個音級:宮商角徵羽12356後來再加上變宮、變徵,稱為七音。
七音:是指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聲韻學,
宋元等韻學家依據守溫字母,在唇、舌、齒、牙、喉五音之外,由於「舌音」和「齒音」各分為二,舌音分為舌頭和舌上,齒音分為齒頭和正齒,構成了七音。
如宋代鄭樵在撰《七音略》時,就採用七音分類來制等韻圖。其中,齒音又分齒頭、正齒,舌音又分舌頭、舌上,唇音又分重唇、輕唇。這些分類,經多數韻書沿用,已約定俗成,雖不盡合理,但在討論古音時,必須懂得它們。
(6)少商弦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起源時間
中國七聲音階起源的時間,歷來有爭議。有些學者,尤其是西方學者,力主 中國文化「西來說」,認為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很晚的時候從國外傳入的,在此之前,中國古代只有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另有一些音樂史學家認為,中國的七聲音階大約起源於商代早期。
距今8000—9000年的賈湖文化出土的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樂器—骨笛,經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七聲音階、八聲音階,特別是七音骨笛,在我國乃至世界音樂史上都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這是考古發掘的結果,它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是不容置疑的。這推翻了中國「七聲音階」西來的說法,更肯定了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音
『柒』 古琴基礎知識 〖如何找准各弦按音的具體位置〗
靠耳朵辨別,所以平時要「練耳」。
『捌』 吉他和弦指法圖。。
Am和弦的指法:食指2弦1品,中指3弦2品,無名指2弦2品。
(8)少商弦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其他和弦
1、大三和弦:根音與三音是大三度,三音與五音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寫英文字母音名來表示,如DO,MI,SOL和弦用C表示,FA,LA,DO和弦用F表示,降MI,SOL,降SI就用Eb表示,升FA,升LA,升DOL用F#表示。
2、小三和弦:根音與三音是小三度,三音與五音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寫英文字母音名加上小寫m表示,如RE,FA,LA和弦用Dm表示,MI,SOL,SI和弦用Em表示,降MI,降SOL,降SI用Ebm表示。
3、增三和弦:根音與三音,三音與五音都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寫英文字母音名加上aug或加一個「+」。如DO,MI,升SOL和弦表示為Caug或C+,FA,LA,升DO和弦表示為Faug或F+。
『玖』 古琴一弦二弦還是宮商角徴羽嗎
《廣雅·釋樂》「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少商。」即自一弦至七弦弦序為宮商角徵羽少宮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