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語猜猜看所有答案
學童
1、濃眉大眼 2、一本正經 3、長話短說 4、五顏六色 5、因小失大
6、一心兩用 7、歷歷在目 8、羊入虎口
童生
1、欺上瞞下 2、一日三秋 3、雞飛蛋打 4、肝膽相照 5、虎頭蛇尾
6、錦上添花 7、膽大包天 8、呆若木雞 9、廢話連篇10、一目十行
11、隻手遮天 12、對牛彈琴 13、不卑不亢 14、死不瞑目 15、天崩地裂
16、指鹿為馬
秀才
1、怒火中燒 2、命懸一線 3、事半功倍 4、茅塞頓開5、本末倒置
6、燈紅酒綠 7、草木皆兵 8、滴水穿石 9、四大皆空 10、無中生有
11、人仰馬翻 12、大材小用 13、里應外合 14、苦中作樂 15、別出心裁
16、膽大心細 17、窮困潦倒 18、逆來順受 19、半斤八兩 20、萬紫千紅
21、萬眾一心 22、一刻千金 23、視死如歸 24、雷厲風行
舉人
1、大難臨頭 2、百依百順 3、三六九等 4、平分秋色 5、異曲同工
6、明爭暗鬥 7、半夜三更 8、欺上瞞下 9、點石成金 10、齊心協力
11、三五成群 12、話里有話 13、三心二意 14、畫蛇添足 15、重蹈覆轍
16、來歷不明 17、恩重如山 18、勢如破竹 19、狹路相逢 20、望而生畏
21、順手牽羊 22、天衣無縫 23、回頭是岸 24、夜深人靜 25、樂在其中
26、三陽開泰 27、東拼西湊 28、一針見血 29、仗勢欺人 30、一見如故
31、九牛二虎 32、出生入死
貢士
1、普天同慶 2、比翼雙飛 3、懸崖勒馬 4、虎背熊腰 5、兩手空空
6、喜怒哀樂 7、名落孫山 8、蜂擁而上 9、龍騰虎躍 10、五花八門
11、推三阻四 12、垂涎三尺 13、井底之蛙 14、暈頭轉向 15、槍林彈雨
16、胡說八道 17、一竅不懂 18、天羅地網 19、翻山越嶺 20、甜言蜜語
21、滴水成冰 22、東倒西歪 23、德才兼備 24、答非所問 25、殺雞取卵
26、偷雞摸狗 27、形影不離 28、一落千丈 29、蜻蜓點水 30、紅顏薄命
31、不堪入目 32、崇山峻嶺 33、獨當一面 34、正大光明 35、捉襟見肘
36、新仇舊恨 37、一毛不拔 38、利慾熏心 39、如履薄冰 40、琴棋書畫
進士
1、飛黃騰達 2、早出晚歸 3、弱不禁風 4、顛倒黑白 5、苦口婆心
6、昂首挺胸 7、牛頭馬面 8、傾國傾城 9、覆水難收 10、厚此薄彼
11、畏首畏尾 12、開卷有益 13、環肥燕瘦 14、橫沖直撞 15、金雞獨立
16、一敗塗地 17、一步登天 18、抱薪救火 19、張牙舞爪 20、驚弓之鳥
21、蛇蠍心腸 22、魚貫而入 23、月下老人 24、一瀉千里 25、一石二鳥
26、一路順風 27、一帆風順 28、一刀兩斷 29、四通八達 30、水落石出
31、捕風捉影 32、恨之入骨 33、拍手稱快 34、逼上樑山 35、陽奉陰違
36、兩面三刀 37、俯首稱臣 38、無窮無盡 39、三頭六臂 40、待字閨中
41、日行千里 42、紙上談兵 43、天各一方 44、無時無刻 45、眉飛色舞
46、目中無人 47、四海為家 48、高高在上
翰林
1、不分彼此 2、七竅生煙 3、請君入瓮 4、網開一面 5、箭拔弩張
6、大顯身手 7、嗤之以鼻 8、面黃肌瘦 9、泰山壓頂 10、九牛一毛
11、勞燕分飛 12、多此一舉 13、鳳毛菱角 14、大跌眼鏡 15、頂天立地
16、七上八下 17、身懷六甲 18、酸甜苦辣 19、海誓山盟 20、人去樓空
21、賊喊抓賊 22、天外有天 23、滿腹經綸 24、藕斷絲連 25、雪上加霜
26、飛蛾撲火 27、馬失前蹄 28、血肉相連 29、迫在眉睫 30、模稜兩可
31、針鋒相對 32、家徒四壁 33、八斗之才 34、落井下石 35、鳥語花香
36、風和日麗 37、刀山火海 38、蠢蠢欲動 39、三令五申 40、七步成詩
41、古往今來 42、寬宏大量 43、力爭上游 44、積少成多 45、風月無邊
46、滿載而歸 47、打草驚蛇 48、旗開得勝 49、火上澆油 50、雙管齊下
51、捧腹大笑 52、花前月下 53、背井離鄉 54、渾水摸魚 55、無與倫比
56、病從口入
侍郎
1、功德圓滿 2、堆積如山 3、半壁江山 4、不識時務 5、手到病除
6、若隱若現 7、並駕齊驅 8、兵臨城下 9、郎才女貌 10、官官相衛
11、三言兩語 12、奼紫嫣紅 13、天方夜譚 14、正中下懷 15、粗茶淡飯
16、改朝換代 17、一五一十 18、妙筆生花 19、絕處逢生 20、青黃不接
21、人面獸心 22、博大精深 23、口蜜腹劍 24、彈盡糧絕 25、破口大罵
26、一鳴驚人 27、前仆後繼 28、牛鬼蛇神 29、萬念俱灰 30、左思右想
31、畫龍點睛 32、顛三倒四 33、口是心非 34、歸心似箭 35、石破天驚
36、德高望重 37、一舉兩得 38、閉門思過 39、群龍無首 40、唉聲嘆氣
41、是非不分 42、隔岸觀火 43、狗尾續貂 44、隔靴搔癢 45、同床異夢
46、丟三落四 47、卧薪嘗膽 48、血口噴人 49、大驚失色 50、分崩離析
51、兩敗俱傷 52、明槍暗箭 53、大步流星 54、冰天雪地 55、五雷轟頂
56、塞翁失馬 57、東山再起 58、三姑六婆 59、深不可測 60、一塌糊塗
61、參差不齊 62、束之高閣 63、度日如年 64、巧言如簧
尚書
1、千軍萬馬 2、轟轟烈烈 3、學富五車 4、吃裡扒外 5、強詞奪理
6、支離破碎 7、貌合神離 8、衣食父母 9、狼號鬼哭 10、買櫝還珠
11、掩耳盜鈴 12、膽小如鼠 13、殘羹冷炙 14、推心置腹 15、賣國求榮
16、畫地為牢 17、金屋藏嬌 18、得心應手 19、走馬觀花 20、雞犬不寧
21、火冒三丈 22、心腹大患 23、投筆從戎 24、魚目混珠 25、僧多粥少
26、外圓內方 27、見風使舵 28、開門見山 29、敲鑼打鼓 30、指手畫腳
31、皮開肉綻 32、半截入土 33、八面威風 34、接二連三 35、相濡以沫
36、雞毛蒜皮 37、不痛不癢 38、山高水長 39、水天一色 40、撥亂反正
41、明珠暗投 42、雞飛狗跳 43、揚眉吐氣 44、紫氣東來 45、五光十色
46、化零為整 47、盲人摸象 48、面紅耳赤 49、三緘其口 50、五音不全
51、東張西望 52、插翅難飛 53、骨瘦如柴 54、喜上眉梢 55、入木三分
56、立錐之地 57、力爭上游 58、金盆洗手 59、滄海一粟 60、遁入空門
61、天下為公 62、珠聯璧合 63、小鳥依人 64、善男信女 65、立竿見影
66、行屍走肉 67、生死存亡 68、鬼話連篇 69、借酒澆愁 70、誇父逐日
71、落葉知秋 72、外強中干
大學士
1、翻山倒海 2、漏網之魚 3、充耳不聞 4、水乳交融 5、上傳下達
6、人滿為患 7、囫圇吞棗 8、想入非非 9、三從四德 10、愛恨分明
11、無獨有偶 12、是非曲直 13、夜深人靜 14、妻離子散 15、黑白分明
16、引人入勝 17、拋磚引玉 18、表裡如一 19、掩人耳目 20、門當戶對
21、一葉障目 22、退避三舍 23、人小鬼大 24、言外之意 25、四腳朝天
26、不可一世 27、長吁短嘆 28、漸入佳境 29、門庭如市 30、做賊心虛
31、形影不離 32、投石問路 33、自圓其說 34、難以置信 35、心花怒放
36、一心一意 37、目瞪口呆 38、旁門左道 39、脫口而出 40、居高臨下
41、心直口快 42、遠走高飛 43、青面獠牙 44、毛手毛腳 45、七零八落
46、世代相傳 47、風雨交加 48、將心比心 49、彌天大謊 50、肝腸寸斷
51、白紙黑字52、思如湧泉 53、先禮後兵 54、唇亡齒寒 55、坐吃山空
56、雙喜臨門 57、每況愈下58、可圈可點 59、狗急跳 60、地廣人稀
61、破門而入 62、有眼無珠 63、頭重腳輕 64、甘拜下風 65、雌雄同體
66、氣吞山河 67、水中撈月 68、兩廂情願 69、四平八穩 70、背水一戰
71、行將就木 72、寄人籬下 73、口說無憑 74、食指大動 75、九死一生
76、人中之龍 77、五體投地 78、樂極生悲 79、卸磨殺驢 80、滿園春色
御史
1、左右開弓 2、點到為止 3、半推半就 4、不堪回首 5、聲東擊西
6、壽比南山 7、車水馬龍 8、自討苦吃 9、樹大招風 10、殺雞儆猴
11、愁眉苦臉 12、背道而馳 13、愛屋及烏 14、百年樹人 15、三足鼎立
16、繞梁三日 17、柳暗花明 18、盲人瞎馬 19、三生有幸 20、三十而立
21、孔融讓梨 22、見仁見智 23、嫦娥奔月 24、一馬當先 25、今非昔比
26、牛氣沖天 27、斗折蛇行 28、薪火相傳 29、願者上鉤 30、天涯海角
31、過河拆橋 32、如花似玉 33、心亂如麻 34、拖泥帶水 35、早出晚歸
36、白駒過隙 37、無言以對 38、蛇鼠一窩 39、鱗次櫛比 40、無法無天
41、二八佳人 42、萬箭穿心 43、當家做主 44、含冤負屈 45、含笑九泉
46、一曝十寒 47、一絲不苟 48、空前絕後 49、變本加厲 50、眾矢之的
51、能屈能伸 52、金蟬脫殼 53、獨具匠心 54、馬不停蹄 55、狼子野心
56、落草為寇 57、盤馬彎弓 58、爐火純青 59、酩酊大醉 60、進退兩難
61、一知半解
丞相
1、功德圓滿 2、堆積如山 3、半壁江山 4、不識時務 5、手到病除
6、若隱若現 7、並駕齊驅 8、兵臨城下 9、郎才女貌 10、官官相衛
11、三言兩語 12、奼紫嫣紅 13、天方夜譚 14、正中下懷 15、粗茶淡飯
16、改朝換代 17、一五一十 18、妙筆生花 19、絕處逢生 20、青黃不接
21、人面獸心 22、博大精深 23、口蜜腹劍 24、彈盡糧絕 25、破口大罵
26、一鳴驚人 27、前仆後繼 28、牛鬼蛇神 29、萬念俱灰 30、左思右想
31、畫龍點睛 32、顛三倒四 33、口是心非 34、歸心似箭 35、石破天驚
36、德高望重 37、一舉兩得 38、閉門思過 39、群龍無首 40、唉聲嘆氣
41、是非不分 42、隔岸觀火 43、狗尾續貂 44、隔靴搔癢 45、同床異夢
46、丟三落四 47、卧薪嘗膽 48、血口噴人 49、大驚失色 50、分崩離析
51、兩敗俱傷 52、明槍暗箭 53、大步流星 54、冰天雪地 55、五雷轟頂
56、塞翁失馬 57、東山再起 58、三姑六婆 59、深不可測 60、一塌糊塗
61、參差不齊 62、束之高閣 63、度日如年 64、巧言如簧
太子少師
1、千軍萬馬 2、轟轟烈烈 3、學富五車 4、吃裡扒外 5、強詞奪理
6、支離破碎 7、貌合神離 8、衣食父母 9、狼號鬼哭 10、買櫝還珠
11、掩耳盜鈴 12、膽小如鼠 13、殘羹冷炙 14、推心置腹 15、賣國求榮
16、畫地為牢 17、金屋藏嬌 18、得心應手 19、走馬觀花 20、雞犬不寧
21、火冒三丈 22、心腹大患 23、投筆從戎 24、魚目混珠 25、僧多粥少
26、外圓內方 27、見風使舵 28、開門見山 29、敲鑼打鼓 30、指手畫腳
31、皮開肉綻 32、半截入土 33、八面威風 34、接二連三 35、相濡以沫
36、雞毛蒜皮 37、不痛不癢 38、山高水長 39、水天一色 40、撥亂反正
41、明珠暗投 42、雞飛狗跳 43、揚眉吐氣 44、紫氣東來 45、五光十色
46、化零為整 47、盲人摸象 48、面紅耳赤 49、三緘其口 50、五音不全
51、東張西望 52、插翅難飛 53、骨瘦如柴 54、喜上眉梢 55、入木三分
56、立錐之地 57、力爭上游 58、金盆洗手 59、滄海一粟 60、遁入空門
61、天下為公 62、珠聯璧合 63、小鳥依人 64、善男信女 65、立竿見影
66、行屍走肉 67、生死存亡 68、鬼話連篇 69、借酒澆愁 70、誇父逐日
71、落葉知秋 72、外強中干
太子太師
1、翻山倒海 2、漏網之魚 3、充耳不聞 4、水乳交融 5、上傳下達
6、人滿為患 7、囫圇吞棗 8、想入非非 9、三從四德 10、愛恨分明
11、無獨有偶 12、是非曲直 13、夜深人靜 14、妻離子散 15、黑白分明
16、引人入勝 17、拋磚引玉 18、表裡如一 19、掩人耳目 20、門當戶對
21、一葉障目 22、退避三舍 23、人小鬼大 24、言外之意 25、四腳朝天
26、不可一世 27、長吁短嘆 28、漸入佳境 29、門庭如市 30、做賊心虛
31、形影不離 32、投石問路 33、自圓其說 34、難以置信 35、心花怒放
36、一心一意 37、目瞪口呆 38、旁門左道 39、脫口而出 40、居高臨下
41、心直口快 42、遠走高飛 43、青面獠牙 44、毛手毛腳 45、七零八落
46、世代相傳 47、風雨交加 48、將心比心 49、彌天大謊 50、肝腸寸斷
51、白紙黑字52、思如湧泉 53、先禮後兵 54、唇亡齒寒 55、坐吃山空
56、雙喜臨門 57、每況愈下58、可圈可點 59、狗急跳 60、地廣人稀
61、破門而入 62、有眼無珠 63、頭重腳輕 64、甘拜下風 65、雌雄同體
66、氣吞山河 67、水中撈月 68、兩廂情願 69、四平八穩 70、背水一戰
71、行將就木 72、寄人籬下 73、口說無憑 74、食指大動 75、九死一生
76、人中之龍 77、五體投地 78、樂極生悲 79、卸磨殺驢 80、滿園春色
太師
1、火中取栗 2、左右開弓 3、紫氣東來 4、當局者迷 5、撥亂反正
6、滿載而歸 7、引人入勝 8、雞犬升天 9、毛手毛腳10、守口如瓶
11、撥雲見日 12、雞飛狗跳 13、螳臂當車 14、史無前例 15、虎口拔牙
16、厚此薄彼 17、東張西望 18、坐井觀天 19、如虎添翼 20、五雷轟頂
21、白日做夢 22、相濡以沫 23、橫沖直撞 24、做賊心虛 25、鳳毛麟角
26、孔融讓梨 27、破鏡重圓28、牛氣沖天 29、木已成舟 30、無言以對
31、地廣人稀 32、雞毛蒜皮 33、力爭上游 34、不可思議 35、別出心裁
36、落葉知秋 37、眾矢之的 38、驚弓之鳥 39、紅顏薄命 40、人老珠黃
41、按兵不動 42、針鋒相對 43、青面獠牙 44、白紙黑字 45、天水一色
46、家徒四壁 47、參差不齊 48、愛屋及烏 49、明珠投暗 50、天方夜譚
51、並駕齊驅 52、見風使舵 53、出口成章 54、半新不舊55、頭頭是道
56、珠聯璧合 57、遁入空門 58、狼號鬼哭 59、強詞奪理 60、一望天際
61、百步穿楊 62、缺衣少食 63、一見傾心 64、同心協力 65、來歷不明
66、鳥語花香 67、閉門思過 68、環肥燕瘦 69、春色滿園 70、大步流星
71、偷雞摸狗 72、小菜一碟 73、頭重腳輕 74、風和日麗 75、三從四德
76、三足鼎立 77、斗折蛇行 78、卧薪嘗膽 79、嫦娥奔月 80、坐井觀天
81、水到渠成 82、百川歸海 83、從頭到尾 84、塞翁失馬 85、揚眉吐氣
86、懸崖勒馬 87、普天同慶 88、大顯身手 89、短兵相接 90、心頭大患
91、捧腹大笑 92、吃裡扒外 93、無法無天 94、老馬識途 、95、言外之意
96、一刻千金 97、當頭棒喝 98、一五一十 99、美中不足 100、陰錯陽差
101、粗茶淡飯 102、獨當一面 103、立錐之地 104、走馬觀花 105、未雨綢繆
106、一落千里 107、隻手遮天 108、美中不足 109、天外有天 110、一步登天
111、氣吞山河 112、臭味相投 113、乘人不備 114、粗茶淡飯 115、飯來張口
116、蠢蠢欲動 117、皮開肉綻 118、七手八腳 119、卸磨殺驢 120、一心一意
太子
1、百里挑一 2、虎頭蛇尾 3、膽小如鼠 4、走馬觀花 5、顛三倒四
6、難以置信 7、解甲歸田 8、門庭若市 9、待字閨中 10、血口噴人
11、力挽狂瀾 12、一舉兩得 13、抱薪救火 14、形影不離 15、氣貫長虹
16、廢寢忘食 17、瓜田李下 18、螞蟻撼樹 19、浪子回頭 20、白日見鬼
21、回頭是岸 22、乘風破浪 23、落草為寇 24、人去樓空 25、上下其手
26、左右為難 27、遠走高飛 28、聞雞起舞 29、一馬當先 30、歲寒三友
31、七零八落 32、鞍前馬後 33、才高八斗 34、百發百中 35、怒發沖冠
36、騎虎難下 37、大腹便便 38、魚貫而入 39、畏首畏尾 40、貌合神離
41、不卑不亢 42、勢如破竹 43、一敗塗地 44、無時無刻 45、緣木求魚
46、奼紫嫣紅 47、車水馬龍 48、青黃不接 49、石破天驚 50、有生之年
51、風雨交加 52、天涯海角 53、魚目混珠 54、不堪回首 55、張牙舞爪
56、善男信女 57、居高臨下 58、泥牛入海 59、罪加一等 60、借酒澆愁
61、跌破眼鏡 62、回眸一笑 63、昂首挺胸 64、世代相傳 65、呆若木雞
66、高高在上 67、削足適履 68、三陽開泰 69、外圓內方 70、成王敗寇
71、雞鳴狗盜 72、項庄舞劍 73、鶴立雞群 74、誇父追日 75、轟轟烈烈
76、南轅北轍 77、半推半就 78、水滴石穿 79、雕蟲小技 80、彈盡糧絕
81、八面來風 82、八仙過海 83、接二連三 84、抱頭鼠竄 85、天崩地裂
86、拖泥帶水 87、一心一意 88、掩人耳目 89、一石二鳥 90、上行下效
91、棄筆從戎 92、三心二意 93、破門而入 94、虎入羊群 95、繞梁三日
96、雌雄同體 97、名利雙收 98、甘拜下風 99、拋磚引玉 100、爐火純青
101、五體投地 102、高山流水 103、肝腸寸斷 104、想入非非
皇帝
1、天馬行空 2、刻舟求劍 3、盲人摸象 4、七上八下 5、虎虎生風
6、怒火中燒 7、才子佳人 8、一箭雙雕 9、家無二主 10、堆積如山
11、心猿意馬 12、四腳朝天 13、若隱若現 14、後生可畏 15、後生可畏
16、七竅生煙 17、一針見血 18、充耳不聞 19、捉襟見肘 20、丟三落四
21、三緘其口 22、不分彼此 23、一毛不拔 24、大是大非 25、立竿見影
26、馬失前蹄 27、群龍無首 28、兩廂情願 29、琴棋書畫 30、困獸猶斗
31、飛蛾撲火 32、排山倒海 33、空前絕後 34、錦上添花 35、古往今來
36、開卷有益 37、魚目混珠 38、目瞪口呆 39、岳母刺字 40、苦盡甘來
41、愛財如命 42、夜深人靜 43、絕處逢生 44、苦中作樂 45、愚公移山
46、歪門邪道 47、半夜三更 48、寄人籬下 49、日上三竿 50、人仰馬翻
51、早出晚歸 52、狗急跳牆 53、二八佳人 54、照貓畫虎 55、落井下石
56、舉帥不定57、新愁舊恨 58、鬼話連篇 59、背道而馳 60、比翼雙飛
61、本末倒置 62、獨具慧眼 63、目中無人 64、金玉良緣 65、逆水行舟
(1)敲鑼打鼓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經典成語猜猜看是一款休閑益智類小游戲,界面清晰,操作容易,即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又可以在學習中體驗游戲的樂趣,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學習娛樂兩不誤,游戲分為初,中,高三個難度等級,每一等級各有10關卡,必須依次挑戰升級。
玩法: 進入主界面後依次點擊文字,文字構成一個成語即可消除.在規定時間內消除所有成語即挑戰成功升入下一級. 特色: 1,戲分為初,中,高三個難度等級,每一等級各有10關卡,必須依次挑戰升級. 2,每次過關後都會提供一個笑話供你開懷樂笑。小妞,給大爺笑一個! 3,,這是個考驗人耐心的游戲,能好好鍛煉你的耐力和定力。 4, 它是一款有助於挑戰眼力及成語知識的游戲,玩家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游戲帶來的樂趣,還能學會很多的成語知識。
㈡ 春節小報內容
一、春節的來歷:
傳說,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至,出來食人,使人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這種凶惡的猛獸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一個辦法,在"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燃起熊熊大火,"年"聽到爆竹的響聲,便逃走了。以後,人們開始以"掛紅燈、放爆竹、吃年飯"來慶祝新年。
二、春節前的准備(臘月初八以後,各種年事活動便逐漸展開)
1.祭祀灶神:灶神,又稱"灶神",俗稱"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宮,向玉皇大帝匯報情況。除夕時分再返回人間。人們擔心向玉皇大帝進讒言,所以再他去天宮的時候為他進行祭祀活動,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准備活動:寫春聯,准備肉食,准備麵食以及理發、沐浴,打掃衛生。
三、民俗活動--靜態民俗
3.春聯:(1)春聯的來源:古代稱"桃符"。據說,東漢王充《論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壘二神住在大桃樹上,處理鬼魂。他們把為非作歹的惡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們認為鬼害怕神荼、郁壘,也害怕桃樹。於是每到過年的時候人們總在門口懸掛桃符或桃木人來趨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聯:公元965年,後蜀皇帝孟昶在皇宮內門的桃符上寫了:新春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春聯。此後春聯成了春節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也有人家喜歡貼"福"字,而且倒著貼。因為"倒"諧音"到",所以倒貼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畫:(1)門神畫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說源於神荼、郁壘的神話傳說,古人把二神像掛在門口驅鬼。一源於唐太宗命令秦瓊、尉遲恭看門驅鬼,並把二將畫在宮門上。一源於唐玄宗夢見鍾馗為自己捉鬼,醒後命令畫工把鍾馗畫在門上。(2)灶神畫的來源:民間傳說灶神在除夕從天宮返回人間,所以人們總在這時候買新的灶神畫貼在門上,希望他能帶來吉祥與幸福。(3)其他常見的年畫。
5.福字:最早?"福"字--傳說史於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當年姜太公封神時,封妻子為窮神,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過年貼"福"字,史於慈禧,每至年,太後有給大臣賜福之習。一年賜福,恭王福晉把賜給的福拿倒了,犯殺頭之罪,李連英為其解圍:"老佛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今年賜福,福真的就到了。"慈禧一聽極高興,連說:"福到了……"傳至民間,"福"也貼倒了。
6.窗花:窗花是貼在窗戶上慶賀新年的剪紙作品。窗花有兩種製作方法。第一種是剪刀剪,巧手的婦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紙剪出許多花樣。第二種是刻刀刻,一般由專業的民間藝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張窗花,供應市場。
四、春節民俗--動態民俗
1.除夕守歲:1)什麼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個夜晚。由於農歷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臘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臘月二十九夜是除夕。2)除夕守歲:除夕重要的活動是守歲。因為秦漢以後,我國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時當作一天的開始時刻,相當於現代計時方法的23點到1點。除夕夜的子時,正是辭舊歲,迎新年的關鍵時刻。為此,人們不得不徹夜不眠,守候著這一時刻的到來。全家人團聚一堂,一邊包餃子,一邊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1)什麼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鍾聲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齊鳴,迎接新年到來。2)爆竹的來歷:據南朝梁代示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當時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後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爆裂發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大約到了唐朝,人們把竹筒里裝上火葯,點燃火葯,發生爆響。後來,人們又用紙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樣的鞭炮了。3)鞭炮的種類:鞭炮有各種花樣。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進,又發明了煙花。煙花:又稱"禮花","焰火"。它在爆炸時能發出極為絢麗的光芒。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用煙花裝點自己的節日夜空。
3.舞獅子:白居易《西涼傳》: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鏡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跳舞梁前來致辭,應似涼州未陷日。安西都護進來時。舞獅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興起的時代。
4.其他民間活動:扭秧歌,踩高蹺,敲鑼鼓。
5.祭神祭祖:在傳統的春節活動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設有專門的神龕,供奉各位神靈,同時還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畫像。正月初一早上,人們恭敬地在神龕與祖宗牌位前獻上供品,(其中包括剛剛煮好的第一碗餃子),點上香火。十分虔誠地感謝神明與祖宗在天之靈在過去一年對自己的保護並祈求他們保佑來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後,兒孫們開始向長輩親人拜年。傳統的拜年禮是向長輩親人三叩首,現在大多已經改為三鞠躬。一邊行禮,一邊祝願長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端坐,接受兒孫們的拜年以後,把一個紅包送給兒孫們。這就是"壓歲錢"。一般作為孩子們春節期間的零花錢。其他親戚之間則互相拜年,陸陸續續,可以持續很多天。朋友之間見面,則互道"恭喜發財"或"春節好",以示慶賀。拜年活動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孝敬孝順;長輩對兒孫的慈愛關懷。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也極大的促進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十分重視拜年活動。宋代詩人戴復古《歲旦族黨會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對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門喬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將消歇,風光又一新。"把當時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動寫得有聲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詩人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正月七日為什麼稱為"人曰"呢?這和中國古代神話有關。神話中說,神在初一創造了雞,初二創造了狗,初三創造了羊,初四創造了豬,初五創造了牛,初六創造了馬,初七創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類誕生的日子。於是,古人把這一天稱?"人日"。為了紀念人類的誕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時候,人們就剪出彩色的紙人,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頭上。用來象徵人們在新的一年裡,面貌煥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紙的內容又有發展變化。唐代詩人余延壽《人日剪綵》:"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貼燕留妝戶,黏雞待餉人。擎來問夫婿,何處不如真?"所剪內容包括紅花綠葉,飛燕家禽。個個栩栩如生。這已經於現代民間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節民俗--飲食民俗
年糕與餃子是春節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稱"年年糕"。它諧音"年年高",包含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採用黏性較強的穀物製成,北方多用小黃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過,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更喜歡的春節食品是餃子。2)餃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者曾經發現過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餃子保存下來。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而且春節這一天吃的餃子必須在除夕12點以前包好。餃子好吃,關鍵在於餃子餡,純肉的,純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樣無窮,口味可異。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任意變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餃子。在春節所吃的餃子中,有一個包著豆腐餡的,還有一個包著一枚硬幣。誰吃到豆腐餡的餃子,誰在新的一年裡就會發財,人們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餃子里。
六、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漢文帝曾於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亂,所以規定這一天為"上元節"。東漢明帝為了表示對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點燈。此後,元宵就逐步演化為觀賞花燈的民俗節日。故名"燈節"。元宵的應時食品是湯圓,北方也叫元宵,象徵著團團圓圓。
唐代,元宵賞燈活動盛況空前,舉國同慶。《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盞百枝燈樹?"高八十尺,樹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寬數十丈的燈樓,供遊人觀賞。宋代又有過之,無不及。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以草把縛成戲龍狀,用青幕遮籠,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皇帝還親自率領盛大的儀仗參加賞燈活動。詩人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儂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見娛樂活動通宵達量,熱鬧非凡。
可以說: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狂歡,為整個春節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小報示例圖片:
㈢ 元旦節有什麼習俗
對於元旦這個節日,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基本上所有人都會過元旦。不過,說起元旦節的來歷,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那麼,元旦節的來歷是什麼?元旦節是在什麼時候被定為法定節假日的?
2、在元旦節這一天,人們都會吃湯圓或者水餃,家人團聚一堂,吃著熱騰騰的水餃,雖然一切都很簡單,但是節日的氛圍卻非常濃厚。事實上,這也是與家人團聚的一種方式,借著節日的機會多與家人朋友相聚。
總而言之,元旦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其由來也可以追溯自三皇五帝時期。
㈣ 中國元旦節都有哪些習俗
元旦節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根據相關規定,在元旦的時候,一般都會放假,人們一般都會和家人一起慶祝元旦,非常的熱鬧。不過,說到元旦節的由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麼,元旦節是怎麼來的?
2、在元旦節這一天,人們都會吃湯圓或者水餃,家人團聚一堂,吃著熱騰騰的水餃,雖然一切都很簡單,但是節日的氛圍卻非常濃厚。事實上,這也是與家人團聚的一種方式,借著節日的機會多與家人朋友相聚。
總而言之,以上就是元旦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㈤ 鼓聲的聲音怎麼形容
形容鼓聲的聲音有:震耳欲聾、鼓樂齊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敲鑼打鼓、咚咚咚等。
1、震耳欲聾
釋義: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出處: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意思是每個茶館里的人群都吵吵嚷嚷的,而超過這個的,是茶堂倌大聲的吆喝。
例句:操場上傳來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2、鼓樂齊鳴
釋義:意思是擊鼓和奏樂聲一齊響,形容熱鬧景象。
出處: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眾起來,鼓樂齊鳴。」
意思是大家一起來,擊鼓和奏樂聲一齊響。
例句:這是一個盛大的場面,旗幟到處飄揚,鼓樂齊鳴,人人都很興奮。
3、鑼鼓喧天
釋義:意思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後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表示聲音巨大,場面熱鬧。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赳赳威風武藝顯。」
意思是早早來到北邙前面,只聽的鑼鼓喧天,那的軍隊不到三千,推出大將一名,無所畏懼的把武藝表現出來。
例句:慶祝大會上彩旗飛舞,鑼鼓喧天。
4、響徹雲霄
釋義:形容聲音響亮,好像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出處:出於唐朝王勃的《廣州寶庄嚴寺舍利塔碑》:「美哉!稱由功著。鶻響徹於雲霄」
意思是美啊!稱贊來源於功勞,鶻的鳴聲好像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例句:教室里學生們情緒高漲,歌聲響徹雲霄。
5、敲鑼打鼓
釋義:意思是指歡慶祝賀;形容大造聲勢,大肆進行輿論宣揚。
出處: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我們取得那麼大的勝利,人家服服貼貼,敲鑼打鼓。」
意思是我們取得那麼大的勝利,讓人特別信服,大肆進行輿論宣揚。
例句:農民敲鑼打鼓,歡天喜地慶豐收。
6、咚咚咚
例句:我的心中好像有一面小鼓,一直在「咚咚咚」的敲著。
㈥ 圖片一個人光著膀子敲鼓成語
圖片一個人光著膀子敲鼓成語——敲鑼打鼓。
敲鑼打鼓
qiāo luó dǎ gǔ
【解釋】①指歡慶祝賀。②形容大造聲勢,大肆進行輿論宣揚。
【出處】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我們取得那麼大的勝利,人家服服貼貼,敲鑼打鼓。」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歡慶的場面
【近義詞】鑼鼓喧天
【例句】秦牧《藝海拾貝·惠能和尚的偈語》:「當年剛剛問世的時候,敲鑼打鼓,鬧得沸沸揚揚。」
【英譯】beat drums and gongs
㈦ 日食、月食是怎樣形成的示意圖是怎樣的
日食成因(圖)
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產生的影子)的人們開始看到陽光逐漸減弱,太陽面被圓的黑影遮住,天色轉暗,全部遮住時,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恆星和行星,幾分鍾後,從月球黑影邊緣逐漸露出陽光,開始發光、復圓。由於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陽全部擋住時發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時發生日偏食,遮住太陽中央部分發生日環食。發生日全食的延續時間不超過7分31秒。日環食的最長時間是12分24秒。法國的一位天文學家為了延長觀測日全食的時間,他乘坐超音速飛機追趕月亮的影子,使觀測時間延長到了74分鍾。我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記錄,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確切的日食記錄。日食一般發生在農歷的初一。
編輯本段科學解釋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體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並不是每次都發生日食, 日食
發生日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日食總是發生在朔日(農歷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發生日食,因為月球運行的軌道(白道)和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並不在一個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黃道平面有5°9′的夾角。如果在朔日,太陽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太陽離交點處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發生日食,這是要滿足的第二個條件。 由於月球、地球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所以太陽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偽本影(月球距地球較遠時形成的)和半影。觀測者處於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全食;在偽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環食;而在半影范圍內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許多高山,月球邊緣是不整齊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來的瞬間月球邊緣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陽時,未遮住部分形成一個發光區,像一顆晶瑩的「鑽石」;周圍淡紅色的光圈構成鑽戒的「指環」,整體看來,很像一枚鑲嵌著璀璨寶石的鑽戒,叫「鑽石環」。有時形成許多特別明亮的光線或光點,好像在太陽周圍鑲嵌一串珍珠,稱作「貝利珠」(貝利是法國天文學家)。 無論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環食,時間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夠看到日食的地區也很有限,這是因為月球比較小,它的本影也比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掃過的范圍不廣,時間不長,由於月球本影的平均長度(373293公里)小於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384400公里),就整個地球而言,日環食發生的次數多於日全食。
編輯本段日食食相
日全食發生時,根據月球圓面同太陽圓面的位置關系,可分成五種食象: 1.初虧。月球比太陽的視運動走得快。日食時月球追上太陽。月球東邊緣剛剛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初虧,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開始 2.食既。初虧後大約一小時,月球的東邊緣和太陽的東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或日環食)的開始,對日全食來說這時月球把整個太陽都遮住了,對日環食來說這時太陽開始形成一個環;日食過程中,月亮陰影與太陽圓面第一次內切時二者之間的位置關系,也指發生這種位置關系的時刻。 食既發生在初虧之後。從初虧開始,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天空方向與地圖東西方向相反。 3.食甚。是太陽被食最深的時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陽中心最近;日偏食過程中,太陽被月亮遮蓋最多時,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日全食與日環食過程中,太陽被月亮全部遮蓋而兩個中心距離最近時,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也指發生上述位置關系的時刻。 4.生光。月球西邊緣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結束;從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 日食
二三分鍾,最長不超過七分半鍾 對於日食,食甚後,月亮相對日面繼續往東移動。 5.復圓。生光後大約一小時,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復圓,從這時起月球完全「脫離」太陽,日食結束。 日全食與日環食都有上述5個過程,而日偏食只有初虧、食甚、復圓3個過程,沒有食既、生光。 辭海另解: 日食的過程中,月亮陰影和太陽圓面第二次外切時的位置關系,也指發生這種位置關系的時刻。復圓是日食過程的結束。
編輯本段圖片說明
太陽的一部份為什麼會消失了呢? 這是那部分的太陽剛好那時躲藏在月亮後面。這是2005年的第一個日偏食也是到2006年三月前可觀測到的最後一次日全食圖。日食其間,太陽、月亮與地球是在一直線上。這次的日全食首先在南太平洋登場,可觀測偏食的地區則跨越南美洲與靠南方的北美地區。上面這張影像的景物是由手持數字相機在上周五所拍攝的。美國 北卡羅萊那州Holly山區在整日霏雨後,部分被食掉的太陽暫時地從滿天烏雲中穿出。拍攝了一連串的影像後,這張最佳的日食照片是與另一張沒那麼好但有飛機的照片數字合成而來。 日食
日食
編輯本段意義價值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視,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觀測價值巨大。科學史上有許多重大的天文學和物理學 日食
發現是利用日全食的機會做出的,而且只有通過這種機會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了在當時看來是極其難懂、也極其難以置信的廣義相對論,這種理論預言光線在巨大的引力場中會拐彎。人類能接觸到的最強的引力場就是太陽,可是太陽本身發出很強的光,遠處的微弱星光在經過太陽附近時是不是拐彎了,根本看不出來。但如果發生日全食,擋住太陽光,就可以測量出來光線拐沒拐彎、拐了多大的彎。機會在1919年出現了,但日全食帶在南大西洋上,很遙遠,也很艱苦。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帶著一支熱情和好奇心極強的觀測隊出發了。觀測結果與愛因斯坦事先計算的結果十分吻合,從此相對論得到世人的承認。 在中國,前兩次日全食都只能在邊遠地區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緬邊境雲南瑞麗地區可見,那時候筆者剛上初中,正是個狂熱的少年天文愛好者,可惜沒有經濟能力,只能通過《天文愛好者》雜志過過干癮。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節之後,在中俄邊境、中國的最北端漠河可見。那次筆者是奉了報社之命前去采訪的,同時也了卻自己少年時的夢想。那次的觀測規模之大,出乎想像,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把個平時人跡罕至的北疆小鎮擠得比過年還熱鬧,由於人數大大超出小鎮的接待能力,人們只能宿營在火車和汽車上。當時那裡還是冬天,白天氣溫零下25℃左右,夜裡能到零下40℃,滴水成冰,人們連洗臉漱口的水都找不到。盡管如此,觀測者們沒有一個後悔的,沒有一個不興奮異常的,都把親眼看到日全食,當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貴記憶。日全食之類的天文現象,要說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確實是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種終極的人文關懷,代表了一種對大自然的極度熱愛,代表了對支配萬事萬物的自然鐵律的一種永恆的好奇和敬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缺少這些關懷、這些熱愛、這些好奇和這些敬畏。
編輯本段歷史
1:中國觀測日食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948年就有人觀測到了日食。中國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有了 日食
當時最先進的天文觀象台。中國歷來重視日食的預報,據說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報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玩忽職守者。中國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豐富的日食記錄。光是古書(至清代)的 史料(不包括甲骨文),就有1000多次日食記錄。最早是《尚書》記載的發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詩經》中更是詳細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世界天文學家普遍承認中國古代日食記錄的可信程度最高,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中國古代夏、商、周時期因歷史久遠,缺乏精確的文字記錄,因此難以精確地斷代,而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當精確的歷史時鍾,可以幫助確定一些歷史事件的時間。 2:古代西方一次日食中止一場戰爭,西洋最有名的故事記載是在西元前585年。米提斯與利比亞兩族打仗,打到一半時 忽然間太陽消失不見了,兩族族人害怕災禍的到來,終於達成美好的結果--兩族講和通婚。對於日食現象的看法,除了大溪地人把日食當成正面意義外,其他的國家都將他作負面的解釋。譬如西元前六百多年,雅典攻打某族時,因為發生食相而害怕不敢繼續前進,就因為延遲了進攻,反倒讓敵方趁這段時間有了准備,結果當雅典軍隊進攻敵方時,反而被打敗了。 3:各民族對日全食有著如天狗吃日、狼逐日等等不同的解釋,並有其各自解決的方法。中國古時候, 日食
民間是以敲鑼打鼓的方式來對付;由於日全食的時間通常很短(至多七分半鍾) ,所以在人們敲敲打打後,太陽可能就會馬上重現,因而免除了人們的驚慌。中國對日食的記載很早,在漢朝的墓中就挖出許多石頭,這些石頭上刻畫了很多日月星辰的圖形,其中一個畫有「日月合璧」,亦即太陽與月亮疊在一起,這就是當時的日食記錄。中國人對日食的科學解釋為陰侵陽,中國很早就知道視為「陰」的月亮,遮蔽了視為「陽」的太陽,而造成日食現象。 古時候有「月盈則食」的說法,意指月食現象發生都是在滿月之時。 日食發生時,中國古代朝廷也會有所行動;中國人認為天代表大自然,太陽在大自然里有著最崇高的地位,皇帝稱為天子,則意指其為上天派來管理人民的。既然天代表皇帝的父親,它會透過太陽表面上的現象來警告其地上的代理人--皇帝,明示他做錯什麼事情、有什麼事情要小心等等;於是,透過各種徵兆呈現出來,日食就是一個常被利用的狀況。根據古書避鎮殿記載,漢朝每當發生日食時,皇帝就不到大殿做早朝,而到偏殿旁的小殿進行早朝,並且一切從簡。傳說中,把日食稱作「天狗吞日」。而「天狗吞日」的科學解釋就是日食。日食是光在天體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由於月球、地球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所以太陽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偽本影(月球距地球較遠時形成的)和半影。觀測者處於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全食;在偽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環食;而在半影范圍內只能看到日偏食。月球表面有許多高山,月球邊緣是不整齊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來的瞬間,月球邊緣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陽時,未遮住部分形成一個發光區,像一顆晶瑩的「鑽石」;周圍淡紅色的光圈構成鑽戒的「指環」,整體看來,很像一枚鑲嵌著璀璨寶石的鑽戒。有時形成許多特別明亮的光線或光點,好像在太陽周圍鑲嵌一串珍珠,稱作貝利珠(貝利是法國天文學家)。
編輯本段未來預測
1:中國進入日食高發期,未來4年可欣賞2次日食:中國將迎來本世紀第一次日全食。未來4 年,中國公眾 日食
還可欣賞到3次罕見的日食天象,其中一次為日全食,兩次為日環食。天文專家表示,在5年時間集中出現如此多的日食天象是百年罕見的。2009年7月22日,中國發生了一次更為壯觀的日全食,全食帶橫掃中國中部的長江流域。中國的拉薩、成都、上海等40多個城市都能觀賞到這次日全食。與8月1日的日全食相比,這次日全食發生的范圍更廣,持續時間也更長,將達到5分鍾至6分鍾,這種狀況可謂百年難遇。除了這1次日全食天象外,2010年1月15日還發生了日環食,雲南、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公眾可一睹日環食風采。2012年5月21日 ,日環食天象再次上演,廣西、廣東、福建、香港和澳門等地公眾可欣賞。 2:2008年八月一日,中國境內自新疆阿勒泰經哈密、酒泉、西安至鄭州一線出現日全食,開始時間為北京時間十八時二十分左右,持續時間約兩分鍾。這是二十一世紀首次發生在中國境內的日全食天象。 3:2010年1月4日:日偏食,日落前,新疆地區可見 6月2日:日偏食,黎明時分。東北部分地區可見。沈陽。長春.哈爾濱帶食日出
編輯本段發生的次數
以下是20世紀(1901-1999)發生全世界范圍內日食的次數: 日偏食78
日偏食(14張)日環食73 日全食71 混合食6 總計228
編輯本段觀測
巴德膜目前最流行, 0.012mm厚 目視:5.0 減光10000倍 攝影:3.8 日食
期間,太陽不會發出任何特殊的射線。日食的觀測常常被曲解,太陽不會預知地球上日食的發生,不會發出其它的射線,因此日食時待在室外並無害處。但看日偏食時應該凝視還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時太陽光雖比平時弱很多,但如若直視,對眼睛還是有傷害,可能損傷眼角膜。人們由於好奇心,會凝視或斜視太陽。當然,日偏食還是很刺眼的,如果你看太陽久一點,沒等你反應過來你的眼角膜已經受損。日食時眼睛受損不是因為太陽的異常,而是人們由於好奇而沒注意保護措施。無論日食發生與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視太陽;不要用所謂的「墨鏡」;不要用「太陽鏡」,甚至幾個疊放也不行;不要看太陽在鏡子或水面的像;用14號焊接鏡看太陽;用有特殊塗層的邁拉鏡觀看,這可以從著名的天文館或科學博物館獲得;構制一個孔式投射器。 觀測日食的一個簡便方法
警告:直接佩戴太陽眼鏡(墨鏡)觀測日全食是一個大誤區,這是因為鏡片有聚焦的作用,太陽鏡離眼睛太近,陽光會將眼球灼傷,嚴重者會造成失明。而直接用肉眼觀測,是不可取的辦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太陽鏡摘下,離眼睛一臂的距離,並從側面觀測鏡片。另外,利用小孔成像法觀測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切記水盆倒影法並不是科學可取的方法。
注意事項
1.嚴禁在自然現象期間變相宣傳封建迷信,惡意蠱惑群眾,破壞民族與國家統一。 2.不要在街道、馬路等其他危險地點觀看,以免過於關注日食造成生命危險,在陽台觀看時要注意安全,以免墜樓。 2009.7.22日食
3.由於日食導致氣溫,地球磁場變化、白日突暗。導致部分動物生理習慣不適應,如狗、貓等寵物應拴好,以免家畜恐慌發生傷人事件。
月食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月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後。
目錄
概述
初識月食
分類
過程
月全食過程
月食原理
出現時間
月食亮度
百年月食表
歷史記載
相關事件概述
初識月食
分類
過程
月全食過程
月食原理
出現時間
月食亮度
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 月食
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時,月球並不是完全看不見的,這是由於太陽光在通過地球的稀薄大氣層時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紅銅色。似乎月球經過本影的路徑及當時地球的大氣情況,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會有所不同。 有時月球並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半影,這就稱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為轉暗,但它的邊緣並不會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擋。
編輯本段初識月食
古時候,人們不懂得月食發生的科學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樣,對月食也心懷恐懼。外國有人傳說,16世紀初,哥倫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買加,與當地的土著人發生了沖突。哥倫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個牆角,斷糧斷水,情況十分危急。懂點天文知識的哥倫布知道這天晚上要發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來,就不給你們月光!」到了晚上,哥倫布的話應驗了,果然沒有了月光。土著人見狀誠惶誠恐,趕快和哥倫布化干戈為玉帛。
編輯本段分類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 月食
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地球的本影的直徑仍相當於月球的2.5倍。所以當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終只部分為地球本影遮住時,即只有部分地球的本影,就發生月偏食。月球上並不會出現月環食。因為,月球的體積比地球小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蝕這種現象。每年發生月食數一般為2次,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據觀測資料統計,每世紀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發生的百分比約為36.60%,34.46%和28.94%。
編輯本段過程
月全蝕後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肉眼覺察 月食
不到。正式的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1. 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月球表面光度略為減少,但肉眼較難覺察。 2. 初虧(僅月偏食和月全食):標志月食開始。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 食既(僅月全食):月球進入地球本影,並與本影第一次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4.食甚:月圓面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間,此時前後月球表面呈紅銅色或暗紅色。(原因: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時發生折射,使光線向內側偏折,但每種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樣(色散),紅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陰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於大氣層的灰塵及雲的含量與位置不同,光線偏折程度會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時的月球是暗紅、紅銅、或橙色的。同樣的道理,由於大氣層的折射,朝陽與夕陽不是白色的,而根據高度因為大氣折射程度不同,呈現橙色或紅色。) 5.生光(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內移動,並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內切。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6. 復圓(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漸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7.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月偏食沒有食既、生光過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陰影的時刻。 月食程度的大小用食分來表示。食分等於食甚時,月球視直徑在食甚時進入本影的部分與月球視直徑之比。食甚時如月球恰和本影內切,食分等於1。食甚時如月球更深入本影,食分用大於1的數字表示。月全食的食分大於或等於1。偏食的食分都小於1。半影月食的食分用月球直徑進入半影的部分與月球視直徑之比來表示。半影月食的食分大於0.7時,肉眼才可以覺察到。
編輯本段月全食過程
可以分為七個階段:1、月球剛剛和半影接觸時稱為半影食始,這個 月食
時侯肉眼覺察不到;2、月球同本影接觸時稱為初虧,這時月偏食開始;3、當月球和本影內切時,稱為食既,這時月球全部進入本影,全食開始;4、月球中心和地影中心距離最近時稱為食甚;5、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內切時稱為生光,這時全食結束;6、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外切時稱為復圓,偏食結束7、月球離開半影時,稱為半影食終。在月偏食時沒有食既和生光,半影月食只有半影食始、食甚和半影食終。月球在半影內時,月面亮度減弱很少。只有當月球深入半影接近本影時,肉眼才可以看出月球邊緣變暗。月球在本影內時也不是完全看不見,即使在全食食甚時,也可以看到月面呈現紅銅色。這是因為太陽光通過地球低層大氣時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的緣故。
編輯本段月食原理
月食的原理。在農歷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 月食
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於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月食都發生在望(滿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在一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 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生成月食現象。 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時,月球並不是完全看不見的,這是由於太陽光在通過地球的稀薄大氣層時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紅銅色。視乎月球經過本影的路徑及當時地球的大氣情況,亮度在不同的月全食會有所不同。 有時月球並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半影,這就稱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為轉暗,但它的邊緣並不會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擋。
編輯本段出現時間
在農歷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於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月食都發生在望(滿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 月球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現象。月食一般都發生在望日,即夏歷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這時地球運動至太陽和月球之間,但並不是每個望日都可能發生月食,因為黃道和白道之間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月球又走月食的連續照片,可見到地球影到黃道和白道交點附近時,地球上的觀測者才能觀看到月食。每年發生月食數一般為2次。太陽的直徑比地球的直徑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為本影和半影。地球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軌道處,地球的本影的直徑仍相當於月球的2.5倍。當月球始終只有部分為地球本影遮住時,就發生月偏食。而當月球全部進入地球本影時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如果月球進入半影區域,太陽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這種現象在天文上稱為半影月食,但由於在半影區陽光仍十分強烈,多數情況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然而事實上半影月食是經常發生的,據觀測資料統計,每世紀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發生的百分比約為36.60%,34.46%和28.94%。
㈧ 動態圖片 卡通小貓進行曲
可以去MISS排位日記貼吧里找找
㈨ 端午節的風俗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山東端午節風俗
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古人把五月也稱作「午月」,五日又常寫作「午日」,「端」又是「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就叫「端午」;因「午月」和「午日」兩個「午」字重復,所以「端午」又叫「重午」又因古人常把「午時」當作「養辰」,故「端午節」也叫「端陽節」。
從唐代正式規定端午節為重要節日後,逐漸開始重視起來。濟南人過端午節主要有以下特點: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五毒」指(蠍子、蜈蚣、毒蛇、哈蟆、壁虎〕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就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驅蟲避邪,保以安康。飲雄黃酒,吃粽子。端午節這天早飯前,要先飲一杯雄黃酒,然後再食用粘米、紅棗等包成的粽子,飲黃酒據說可以殺蟲害,避百邪,包粽子則是為了憑吊愛國詩人屈原。戴香包、系五彩絲線。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給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繫上五彩絲線,這也是濟南端午節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綉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綵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端午節這天,在濟南一些名士則在這一天泛舟明湖,聚會暢飲,作詩唱合。以上這些風習,有些一直延續至今天,如端午節這天插艾枝,包粽子等,今天在濟南依舊很興盛。
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台灣省)
台灣地處亞熱帶,早期來自大陸的移民多無法適應這里的氣候,死於瘴癘時疫者,時有所聞。因此,端午這個以驅疾避疫為基本精神的節日,便顯得格外重要。
㈩ 蒙古族有哪些習俗
蒙古族主要生活習俗如下:
1.蒙古包為蒙古民族的傳統住房。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2.蒙古族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游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新年(也稱白月)。
3.很多蒙古族牧民酷愛鑽花煙鍋(煙斗),曾有「一個煙鍋換一隻羊」之說。用五種金屬原料鑽成花﹑鳥﹑魚﹑獸等花紋圖案的煙鍋,再配上紅瑪瑙煙嘴和檀香木煙桿,不僅實用,還是十分精美的工藝品。
4.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地區曾有過很多落後的婚姻習俗,如貴族一夫多妻﹑包辦婚姻﹑結婚前要由喇嘛念經或求神問卦﹑重聘禮﹑搶婚、收繼婚習俗等風俗。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戀愛,自主擇偶,絕大多數家長接受和同意孩子的選擇,父母前往女方家「徵得同意」只是一種必要的程序。那些落後婚俗大部被廢除。
5.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的喪葬一般有火葬﹑土葬和野葬(也稱天葬)。西部牧區常見的是野葬。人死後將屍體放在木輪車上拉著跑,直到掉下來為止。屍體置於荒野,被狼或野鷹吃掉,死者的靈魂即可以升天堂。
七天後,如果死者的屍體還在,被認為是不吉祥的,必須繼續請喇嘛念經﹑向喇嘛布施,替死者祈禱消災。
火葬主要是上層喇嘛,土葬則多為王公貴族以及農區或半農牧區的蒙古人。新中國成立後,蒙古族野葬形式消失,完全改用土葬和火葬,其喪葬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於自己家族的習慣。
(10)敲鑼打鼓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蒙古族一向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河套地區流傳有這樣一句話:「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支牛耳朵。」反映了內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可分為長短調兩種體裁,蒙古民歌充分反映出蒙古族人民質朴﹑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聽了使人有置身蒙古草原之感。
「好力寶」是內蒙古民間流傳很廣的一種演唱形式,有固定的曲調,唱詞是觸景生情的即興創作,深受群眾歡迎。另外還有「瑪哈塔勒(贊詞)」﹑「於熱勒(祝詞)」﹑「岱日勒其(對口唱)」﹑神話﹑童話、傳說﹑說書等內容和形式。
馬頭琴是蒙古人民最喜愛的民族樂器,因琴桿上端雕一個精緻的馬頭而得名。最早的馬頭琴稱為「奚琴」或「胡琴」,起源於東胡的「奚」(即庫莫奚),清末稱作「潮爾」。演奏形式多半是獨奏,或是自拉自唱。馬頭琴拉出來的聲音遼闊低沉,悠揚動聽,彷彿把人們帶進茫茫無邊的草原。
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舞蹈有馬刀舞﹑筷子﹑安代﹑馴馬手、小青馬等。通過草原馬上生活提煉而成的馬舞,造型挺拔豪邁,步伐灑脫輕盈,在一揮手、一揚鞭、一騰跳之間,都使人感到駿馬的縱越和蒙古人民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