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在落花中徘徊的男人圖片
擴展閱讀
胖子長什麼樣的圖片 2025-05-18 02:01:49
充氣床墊多少一張圖片 2025-05-18 02:00:19

在落花中徘徊的男人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20 14:56:15

⑴ 深沉、傷感男人的圖片(高清)

如圖所示:

(1)在落花中徘徊的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傷感句子:

在那個寂寞的年代裡,你是否想過我?

你的世界,我匆匆來過,曾經有過交集,現在只剩回憶。

茫茫人海中,剎那間轉頭的凝視,既然註定彼此都只是過客,又何必留戀那嫣然一笑。

現在的一切,只不過是明天的曾經,終究成為記憶的愛,情有何資格說重要。

我徘徊在街上的等待,卻找不回曾經的過往。

一份愛情的結束,只不過是一個你走了。

在我找到她的時候,回頭卻失去了你。

有時候,表白並非幸福的開始,而是美好的結束。

真正的想念,是永遠沒人知道的感傷。

有故事,才有傷感,沒曾經,哪有回望,我不為活在過去的回憶而悲傷,謝謝你曾給過我的美好。

⑵ 浣溪沙這首詩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解釋 去年天氣舊亭台:說天氣、亭台都和去年一樣 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 翻譯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賞析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⑶ 歌詞:片片落花已凋零……的歌

歌曲名:我了解你[3'40]

歌手名:趙莉

專輯名:回味分外香

歌曲:我了解你 作詞:庄奴 作曲:井上忠夫 演唱:趙莉 歌曲時間:3分40秒 lrc編輯:唐晟 春已去卻沒留下一點痕跡 不知道何時再有春天消息 我曾院里徘徊樹兒隨風搖曳片片落花飄零滿地春天你為什麼來 春天你為什麼去 我了解你我了解你 不無情無義我盼望你音訊 你已去也沒留下一字半句 不知道何時再有回來消息 我曾院里徘徊樹兒隨風搖曳片片落花飄零滿地春天你為什麼來 春天你為什麼去 我了解你我了解你 不無情無義我盼望你音訊 春已去卻沒留下一點痕跡 不知道何時再有春天消息 我曾院里徘徊樹兒隨風搖曳片片落花飄零滿地春天你為什麼來 春天你為什麼去 我了解你我了解你 不無情無義我盼望你音訊

⑷ 浣溪沙 晏殊 夕陽西下幾時回中的幾時回反映作者當時什麼樣的心態

正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解釋 去年天氣舊亭台:說天氣、亭台都和去年一樣 小園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 翻譯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夕陽才能再回來。 春花正在凋落,我沒有任何辦法。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賞析1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戀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被稱為:「天然奇偶」,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回過頭來再看一下這首詞,作者在回憶舊時的美好生活,可是,夕陽西下,光陰似箭,那昔日的情景何時能再現?落花墜地,更引發詞人年華流逝的無可奈何之感;似曾相識的燕子去年飛走今年尚且還會歸來,而過去的歲月卻一去不返了。 想到這里,詞人不禁獨自在園中充滿花香的小路上徘徊。思想與動作構成雙重疊合,在徘徊沉思中遙應上片的回憶,造成循環往復的態勢,使讀者更加感到時間的寶貴,與詩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這首詞是傷春感時之作,但感傷情緒並不濃郁,只是傳達出一縷若有若無的淡淡閑愁,意韻幽微,淡雅溫厚。「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情致纏綿,音調諧婉,對仗工穩,宛如天成。
賞析2
這首詞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藝術風格。他的詞集叫《珠玉詞》,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詞》里象珠般圓轉、玉似晶瑩的作品委實不少,當初中文競技場里不乏喜歡晏殊詞的同學。此詞明為懷人,而通體不著一懷人之語,是一篇以景襯情的佳作。 然而此詞之所以流傳千古,精華還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 這一聯基本上用虛字構成。人們都知道,用實字作成對子比較容易,而運用虛字就不那麼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詞統》中論及此聯時,說「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錢鍾書在《談藝錄》中也說,所謂「律之對仗,乃撮合語言,配成眷屬。愈能使不類為類,愈見詩人心手之妙。」 它雖然用虛字構成,卻具有充實的、耐人尋味和啟人聯想的內容,這就更使人覺得難能可貴了。這一聯寫出了人們心中所有但為筆底所無的細膩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規律。成功之處就在於作者善於捕捉剎那間的感受,並把這種感受提到具有某種哲理意味的高度上來加以描寫。 「無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覺、感受和感嘆,「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見的現象,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面對落花,聯想到春天的消失,聯想到人生的變易,止不住產生一種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對此無能為力,只有徒喚「無可奈何」了。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開一落的花,又使人聯想到其他許多一興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識」也是作者的感覺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來北歸,不違時節。它們差池雙翦,貼地爭飛,呢喃對語,由於體態相同,誰也難以分辨出其是否是舊巢雙燕,故在「相識」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歸來」,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燕子的北來南去,象徵著季節的變換和年華的交替。「燕」,既是指春來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聯想到象燕子那樣翩然歸來,重尋故舊的人或物。「花」和「燕」變成一種象徵,讓人們想得很開,想得很遠……。「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歸來」,本屬司空見慣的尋常小事,但當作者在這兩個短句之前加上帶有感嘆色彩的片語「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以 後,於是便把這極其普通的自然現象納入人生有限而時間永恆這一哲學范疇中來,創造出一種「情中有思」的意境。 關於此聯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 一次,晏殊來到維楊,住在大明寺中。他轉來看去,忽然發現牆上有一首詩寫得很好,可惜沒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進跑出,問個不停,終於打聽到這首詩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於晏殊從詩句中發現王琪文學修養較高,很會寫詩,所以,他立即決定要把王琪請來,一同探討詩文。 王琪來了以後,發現晏殊善於賞詩論文,態度還很謙虛;晏殊見王琪性格開朗,言談投機,又請王琪入席用餐。二人邊吃邊談,心情特別舒暢。飯後,又一同到池邊遊玩。晏殊望著晚春落花,隨口說道:「我想了個詩句寫在牆上,已經想了一年,還是對不出來。」那個句子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對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一對句不但在詞面上對得切合時宜,很有特點,而且在含義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摯友重逢,一見如故。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興?因此,晏殊一聽,急忙稱好! 這既是傳說,當然未必可信。

⑸ 有一首歌 很滄桑,但求歌名!!!

不知道是不是蔡琴的《落花流水》?

歌詞:歌詞名稱:落花流水
歌手:蔡琴
專輯:痴痴的等
歌詞:
詞:舒清曲:姚敏
我象落花隨著流水隨著流水飄向人海
人海茫茫不知身在何處總覺得缺少一個愛
我象落花隨著流水隨著流水飄向人海
人海茫茫尋找一個愛總覺得早晚費疑猜
我早也徘徊我晚也徘徊徘徊在茫茫人海
我歷劇霜我受盡凄寒心愛的人何在
http://timesbook.com/file/UploadFile/luohualiushui.mp3

⑹ 自你走後心憔悴,落花…後面是什麼忘了。

是出自周傳雄演唱的歌曲《寂寞沙洲冷》。

《寂寞沙洲冷》

作詞:陳信榮

作曲:周傳雄

演唱:周傳雄

自你走後心憔悴,白色油桐風中紛飛

落花似人有情這個季節

河畔的風放肆拚命的吹,無端撥弄離人的眼淚

那樣濃烈的愛再也無法給,傷感一夜一夜

當記憶的線纏繞過往支離破碎,是慌亂占據了心扉

有花兒伴著蝴蝶,孤雁可以雙飛,夜深人靜獨徘徊

當幸福戀人寄來紅色分享喜悅,閉上雙眼難過頭也不敢回

仍然揀盡寒枝不肯安歇微帶著後悔,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

自你走後心憔悴,白色油桐風中紛飛

落花似人有情這個季節

河畔的風放肆拚命的吹,無端撥弄離人的眼淚

那樣濃烈的愛再也無法給,傷感一夜一夜

當記憶的線纏繞過往支離破碎,是慌亂占據了心扉

有花兒伴著蝴蝶,孤雁可以雙飛,夜深人靜獨徘徊

當幸福戀人寄來紅色分享喜悅,閉上雙眼難過頭也不敢回

仍然揀盡寒枝不肯安歇微帶著後悔,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

當記憶的線纏繞過往支離破碎,是慌亂占據了心扉

有花兒伴著蝴蝶,孤雁可以雙飛,夜深人靜獨徘徊

當幸福戀人寄來紅色分享喜悅,閉上雙眼難過頭也不敢回

仍然揀盡寒枝不肯安歇微帶著後悔,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

仍然揀盡寒枝不肯安歇微帶著後悔,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

(6)在落花中徘徊的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該曲收錄在周傳雄於2005年6月29日由環球唱片發行的專輯《星空下的傳說》中。

2006年,該曲獲得「2006香港新城國語力頒獎禮」新城國語力歌曲的獎項。

這首歌是一首流行風格的歌曲。歌曲展現了周傳雄高超的唱功及創作功力。

在音樂錄影帶方面,導演鄺盛並沒有用歌曲中呈現出中國和印度的民族風的感覺來拍攝,而是以未來感及後現代的冷調時尚的場景和空間與迷朦誘人的女子身影,交織出詭異的氛圍、前衛的視覺,以強調這首歌所呈現出的全新感覺,試圖呈現男人在情慾里孤寂復雜的情緒。

周傳雄,曾用藝名小剛。台灣歌手、音樂製作人。1989年以藝名「小剛」闖盪歌壇,踏入歌壇原以偶像歌手包裝;到了1998年,開始以本名發表作品,逐漸展現其創作實力。生日為1969年6月7日。被稱為「情歌教父」、「唱作俱佳的歌手」。

⑺ 浣溪沙 晏殊

一)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解釋 去年天氣舊亭台:說天氣、亭台都和去年一樣 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 翻譯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沒有辦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賞析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被稱為:「天天然奇偶」,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這首詞是傷春感時之作,但感傷情緒並不濃郁,只是傳達出一縷若有若無的淡淡閑愁,意韻幽微,淡雅溫厚。「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情致纏綿,音調諧婉,對仗工穩,宛如天成。
編輯本段(二)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宋】晏殊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欄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賞析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記載:「晏元獻公雖起田裡,而文章富貴,出於天然。嘗覽李慶孫《富貴曲》雲:『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故公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綉,而唯說其氣象。若『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楊柳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窮兒家有這景緻也無?』」這段話頗能道出晏殊富貴詞的獨特風格。這首詞前五句描寫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跡,細節刻畫,取其精神密契,不在於錦綉字面的堆砌,而在於色澤與氣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環境寫得博大高華,充滿富貴氣象。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既不是傷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羈旅思鄉遊子的離愁,更不是感時憫亂的深愁,而是富貴者嘆息時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難留的淡淡閑愁。 劈頭「小閣重簾有燕過」點出環境與時令。此句看似平淡,實乃傳神一筆,有破空而來之勢。這匆匆一過的穿簾燕子,莫非是遠方使者,給簾內入傳遞了春將歸去的消息。像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層層波瀾。一下子打破了小閣周圍寧靜的空氣,起著溝通重簾內外的作用。閣中人目隨燕影,看到 「晚花紅片落庭莎」 。原來時已暮春,庭院滿地落紅。「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謝,形容落花的時間,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節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跡,滿庭莎草已是一派濃綠。「紅片」與「庭莎」,綠肥紅瘦,相映成趣。「曲欄干影入涼波」,庭院中池邊的曲曲欄干,倒影於池塘碧波之中。「涼波」的「涼」既是時已入暮,池水生涼的真實寫照,又是個中人此時此地心境凄涼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寫的是簾外景物,從視覺所及落筆。「重簾」、「過燕」、「晚花」、「庭莎」、「曲欄」、 「涼波」諸意象所組成的畫面,其色澤或明或暗,或濃或淡,或動或靜,使整個庭院呈現出一片凄清冷落。雖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處境、心曲,已躍然紙上了。片兩句由簾外轉入簾內,從聽覺著墨,寫閣中人的感受。「一霎」、「幾回」乃互文。雖說是 「好風」、「疏雨」,小閣里的人卻聽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見環境是何等的靜,人是多麼孤獨。上句 「翠」、「生」二字,一為冷色,一為動態,這種化虛為實的描寫,把周圍的景物寫活了,給人以質感。好風入檻,翠幕生寒,孤身獨處,情何以堪。下句「圓荷」即荷葉。疏雨滴在嫩綠的荷葉上,聲音本是極細極微,但偏偏閣中人卻聽得清清楚楚。簾外之凄清冷落如彼,簾內之空虛寂靜如此,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況又值「酒醒人散」之後。末句以情語作結,總束全詞,興起感情波瀾,似神龍掉尾,極有跌宕之致。 此詞表現了作者優越閑適的生活,卻又流露出索寞悵惘的心緒。結句抒發的亦是富貴閑愁。前人評晏殊詞圓融平靜,多富貴氣象。晏殊自雲:「余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綉,而悅其氣象。」此詞可見一斑。
編輯本段(三)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宋】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 鬢嚲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賞析
此詞寫夏日黃昏麗人晝夢方醒、晚妝初罷、酒臉微醺的情狀。全詞婉轉有致,猶如一幅別具韻味、濃墨重彩的油畫。 首句寫室內特定的景物—— 玉碗中盛著瑩潔的寒冰,碗邊凝聚的水珠若露華欲滴。古時富貴人家,嚴冬時把冰塊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氣。一 「寒」字正反襯出室中的熱。接著,作者筆觸寫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過輕薄的紗衣,呈露出芬芳潔白的肌體;晚來濃妝的嬌面,更勝似豐艷的荷花。二、三句設喻。用意用語均似「花間」。「粉融」,謂脂粉與汗水融和。不點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處。「香雪」借喻女子肌膚的芳潔,雖亦古詩詞中常用之語,但在本詞中卻有特殊的意義,它跟 「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涼之意。以「玉」、 「冰」、「粉」、「雪」之白,襯托「妝面」之紅,寫夏日黃昏女子妝罷的情景,真如一幅優美的彩照。過片寫她那下垂的鬢發,已靠近眉間額上的月形妝飾;微紅的酒暈,又如紅霞飛上臉邊。兩句寫女子微醉的情態,艷而不俗,細而不纖。古時女子的面飾,有以黃粉塗額成圓形為月,因位置在兩眉之間,故詞稱「眉際月」。李商隱《蝶》詩之三「八字宮眉捧額黃」,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絕妙。不獨刻畫之工,且見詞人欣賞之情。「月」與 「霞」,語意雙關,既是隱喻女子的眉和臉,也是黃昏時的實景。可以想像這位美艷的姑娘,晚妝初過,穿著件單薄的紗衣,盈盈佇立,獨倚暮霞,悄迎新月。 「一場春夢日西斜」,方始點明,原來上邊五句所寫的,都是晝眠夢醒後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妝。「春夢」,謂剛才好夢的短暫。慵困無聊,閑愁閑恨,全詞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裝, 「日西斜」三字,與上片「晚來」接應。
編輯本段(四)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賞析
此詞慨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全詞在章法結構上下關合:下片 「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 「一向」,即一晌,一會兒。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詞人的哀怨是永恆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延續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詞》中常有的慨嘆,而本詞中強烈地直接呼喊出來,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 「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於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佔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解: 「 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自遣情懷吧。「頻」,謂宴會的頻繁。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晏殊「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樂相佐」,「日以飲酒賦詩為樂,佳時勝日,未嘗輒廢」。「酒筵歌席」,即指這些日常的宴飲。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過片二語,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是《珠玉詞》中不可多得的佳句。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語本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吳梅《詞學通論》特標舉此二語,認為較大晏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勝過十倍而人未知之。吳氏之語雖稍偏頗,而確是能獨具慧眼。此處「滿目山河」二語,「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僅此而已。 「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於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本詞是《晏殊》的代表作。詞中所寫的並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政治家,文學家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臨川(現江西臨川)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後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陞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是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其時為撫州籍第一個宰相,當時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撫張知白聞知,極力舉薦進京。次年,14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第三天復試「賦」時,看題後奏道:此賦題自己以前曾做過,請求另改他題。其誠實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贊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遊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祿寺丞;次年,召試學士院,為集賢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隨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宮,賜緋衣銀魚,詔修寶訓,同判太常禮院、太常寺丞。爾後,歷任左正言、直史館、王府記室參軍、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權知制誥,判集賢殿。天禧四年(1020),為翰林學士、左庶子。其學識淵博,辦事干練,真宗每遇疑難事,常以方寸小紙細書向其咨詢。他也將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獲真宗採納,被倚為股肱。 乾興元年(1022),年僅10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後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後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天聖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後改知應天府。在此期間,他極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該書院(又稱「睢陽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嶽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後,由晏殊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慶歷三年在宰相任上時,又與樞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這就是有名的「慶歷興學」。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因諫阻太後「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後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時值趙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並出兵陝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後,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撤消內臣監軍,使軍隊統帥有權決定軍中大事;召募、訓練弓箭手,以備作戰之用;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資助邊關軍餉;追回被各司侵佔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慶歷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慶歷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誌等事,遭孫甫、蔡襄彈劾,貶為工部尚書知穎州,後又以禮部、刑部尚書知陳州、許州。60歲時以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63歲知河南,遷兵部尚書,封臨淄公。64歲因病回京就醫,並留任侍經筵,為皇帝講授經史,其禮儀、隨從均與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開封。仁宗親往祭奠,追贈為司空兼侍中,謚「元獻」,並親篆其碑曰:「舊學之碑」。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晏殊舉賢不避親,晏殊為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後官拜宰相。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四六、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於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鵲踏枝》)、「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全宋詩》中收其詩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於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朝為官50多年,但他對家鄉的山山水水時時縈繞於心,其詩作《崇因寺》(在今進賢縣境內)、《金柅園》(在今撫州市一中校園內)、《麻姑山》等,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家鄉人民對這位「宰相詞人」,也是懷念和崇敬的,撫州市城區有一條街被命名為「同叔路」。此外還有「晏殊紀念亭」、「金柅園詩碑」、「二晏橋」(又名「二仙橋」)等。

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理解是什麼樣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意思是無奈地看著那花在風中飄盪、落在地上,燕子歸來的樣子也是似曾相識。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後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在舊亭台上飲了一杯酒,邊寫下一曲新詞,想起去年也在這里,也是這樣的天氣,我坐著,看那夕陽西下,突然感嘆有多少這樣的時間已一去不返,只是此間的人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無奈地看著那花在風中飄盪、落在地上,燕子歸來的樣子也是似曾相識,時間飛逝,物是人非,我站在花園里飄著落花香味的小路上,惟有一個人獨自徘徊,不勝感慨。



(8)在落花中徘徊的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

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

⑼ 「落花薄雨人行遠」這句詩出自哪裡

香川·載夢錄
2009.9---2010.6選輯
流戀池塘怨花美,恨己猶是凡俗心。
鄉音
斜月影朦朧,人在燈火中。
餘音聲未遠,愁情近鄉濃。

蓮塘
留戀池塘怨花美,恨己猶是俗凡心。
持燈照看雙淚眸,弦亂聲殘不堪聽。
落花
寒煙吹過柳畫橋,梅花痩弱三分桃。
紙傘羞遮嬌影去,愁情正做風雨搖。
柳浙東
柳仙多情雲招月,蓬萊好夢不重疊。
弱水三千舊時恨,唯今只剩我流連。
綉羅影
落花城南風著雨,羅衫錦衣煙迷去。孤傘不做久徘徊,流連隔斷山雲里。
微雨數行催淚生,袖口桃梅濕欲紅。薄倖無識硃砂字,一味情濃卿未懂。
無伊東風趁相便,我與阿儂未相識。不必傷情苦作畫,俗凡本來無此人。
暫一相見終離別,情淺漠漠只淡痕。桃梅硃砂銷蝕盡,漂泊風塵兩不聞。
別離痛徹方頓破,最是無情惱輕薄。悔得當時深切恨,深恨怎與阿誰說。
華年如是沉東水,遲來驚覺苦刻舟。撫鏡照顏怯白發,凋零歲月付江流。
人生各自何必憐,支影落魄各西東。解緣猶是前塵夢,緣解猶在塵夢中。
風雨濕沾羅衫衣,落花人去人行遠。多情凝視錦鄉怨,凝視多情淚催還。
玉觀音
數點殘聲,繞耳夢中叮嚀。珠雨清圓,驚覺昔顏,流芳易碎。
輾轉難寐,薄倖相逢怯阿誰,情迷魂牽又見了,淚也怎生催。
柳浙東
吳語杭蘇,伊儂我儂,笑靨蓮花卿。情淺緣薄,曲仙似舊,飄渺落梵音。 流連飛蓬柳橋下,西來斜月勾欄里。五十年,繁華盡在,碧波亭前,雕龍畫水雲

⑽ 一地落花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一地落花的唯美句子有以下:

1、花兒終會凋零;即便是木棉花,也終有凋落枯萎的時候。但是,我心中的木棉花,正在靜靜地怒放著,永遠也不會凋謝。

2、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若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3、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4、淚落花心,淚也紛飛。落花一碎,那一碎有無盡的美麗,千年的歌詠,萬載的留念。

5、淚落花心,年華彈盡了日落。無數個百年,隔著舊時的軒窗,徘徊在有笑有淚的回憶里。

6、落花人獨立,清風送暗香,凋零成泥,更添心亂情迷。

7、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只恨,落花飄際水不惜,流水淌過花自憐。

8、風一過的悲喜,一場落花一場碎,無法用筆畫勾勒,前生墨香,今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