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肝癌被稱為癌中之王
肝癌為何稱為「癌中之王」?
我們都知道老虎是「百獸之王」。其理由不單因為其額前的「王」字的標志,更多的原因是老虎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性動物,它身軀龐大,行動敏捷,任何飛禽走獸都有可能成為它嘴中的美食。因為它的這個特點,百獸都害怕它,故而得名「百獸之王」。
顧名思義,肝癌是「癌中之王」說明它是諸多癌症中最嚴重的,最「惡」的一種腫瘤。肝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尤其在40-50歲的壯年男性發病較多,在各種腫瘤中它的惡性程度很高,已成為僅次於肺癌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對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為了讓大家更加詳盡地了解肝癌,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介紹肝癌,看看它的外號「癌中之王」是不是名符其實。
一 肝癌的發病(死亡)率
我們所說的肝癌是特指原發性肝癌。它是全球最為常見的癌症之一,在發展中國家如我國、東南亞、非洲南部更為多見。
在全球,肝癌發病率為癌症中第六位(發病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肺、胃、結直腸、前列腺、口咽、肝、食管、膀胱),其死亡率為第三位(死亡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肺、胃、肝、食管、結直腸、口咽、前列腺、膀胱)。
在中國,肝癌發病率為癌症中第三位(肺、胃、肝),其死亡率為第二位(肺、肝、胃)。
國際際抗癌研究中心(IARC)估計2000年全球肝癌新發病例56.4萬,肝癌死亡病例54.9萬,其中中國肝癌新發病例30.6萬,肝癌死亡病例30.0萬。由此可見,中國的肝癌發病(死亡)數就佔了全球所有肝癌病例的一半還要多。我國是全球肝癌發病最高的國家。
二 肝癌的生存時間:
肝癌病人如果不治療能活多長時間,做了手術又能活多長時間。這些都是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肝癌生存期我們也稱之為肝癌的預後。它的長短與許多因素有關,但總的來說肝癌的預後在所有腫瘤中是最不理想的。
在我國的上世紀70年代以前統計表明,未治療肝癌的平均生存時間(也稱自然生存期)1-2月,在診斷後6月死亡的占據95%。
1973年的統計表明,未治療肝癌的平均生存時間5.74月有。目前有所提高,大約為6-8月。
通過手術治療後的生存時間我們以中位生存期或5年生存率來說明。
1991-1998年澳大利亞245例肝癌中位生存期為8個月。
上海中山醫院肝癌治療後五年生存率1958-1970年5.4%,1971-1980年11.9%,1983-1984年46.2%,1998-2000年62.9%.
這些不能代表總體人群中肝癌的生存率。事實上,全人群中肝癌生存率比上面還要低得多。
三 我國肝癌地區分布
在20世紀70年代,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編輯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性腫瘤地圖集》,它是迄今描述我國肝癌等惡性腫瘤死亡的最為翔實的資料。
我國肝癌地理分布特點:沿海高於內地,東南地區高於西北地區。高發區多為氣候溫暖、潮濕的海洋氣候區。
肝癌死亡率由高到低前五位省:上海、福建、江蘇、廣西、浙江。死亡率由低到高的省:雲南、貴州、甘肅、新疆、青海。
江蘇是肝癌高發省,江蘇肝癌死亡率由高到低的地市:海門、啟東、邳州、大豐、淮安、徐州、泰興、蘇州。江蘇肝癌發病率由高到低的地市:啟東、海門、如東、通州、如皋、海安。
以上其實就是肝癌的流行病知識,或可以稱為肝癌的概述。由這些數據足以說肝癌為何是「癌中之王」了。
Ⅱ 肝癌患者有什麼特徵
肝癌的特徵有以下幾點
肝癌起病常隱匿,多在肝病隨訪中或體檢普查中應用AFP及B型超檢查偶然發現肝癌,此時病人既無症狀,體格檢查亦缺乏腫瘤 本身的體征,此期稱之為亞臨床肝癌。一旦出現症狀而來就診者其病程大多已進入中晚期。不同階段的肝癌,其臨床表現有明顯差異。
肝癌的體態特徵如下:
(一)肝區疼痛 右上腹疼痛最為常見,為本病的重要症狀、疼痛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多呈純痛或脹痛,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加劇而難以忍受。肝區疼痛部位與病變部位密切相關,病變位於肝右葉表現為右季肋區疼痛,位於肝左葉則表現為劍突下區痛。如腫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散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後生長的腫瘤可引起右側腰部疼痛。疼痛原因為腫瘤生長使肝包膜綳緊所致。突然發生的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則為肝包膜下癌結節破裂出血、或向腹腔內破潰引起腹腔內出血及腹膜刺激所致。
(二)肝臟腫大 肝腫大呈進行性、質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結節或巨塊,邊緣鈍而整齊,觸診時常有程度不等的壓痛,肝癌突出右肋弓下或劍突下時,相應部位可見局部飽滿隆起,如癌腫位於肝的橫膈面,則主要表現橫膈局限性抬高而肝下緣可不腫大,位於肝表面接近下緣的癌結節最易觸及,有時患者可自己發現而就診。
(三)血管雜音 由於肝癌血管豐富而迂曲,動脈驟然變細或因癌塊壓迫肝動脈及腹主動脈,約有半數病人可以在相應部位聽到吹風樣血管雜音,此體征頗具診斷價值,但對早期診斷意義不大。
(四)門靜脈高壓徵象 肝癌多伴有肝硬化,故常有門脈高壓的表現,脾大尚可因門靜脈或脾靜脈內癌栓形成,或肝癌壓迫門靜脈或脾靜脈引起。腹水為晚期表現,門靜脈及肝靜脈的癌栓可加速腹水的生長,腹水一般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為癌腫向腹腔破潰所致,亦可因腹膜轉移而引起。
(五)黃疸 常在晚期出現,多由於癌腫或腫大的淋巴結壓迫膽管引起膽道梗阻所致。近來發現肝細胞癌可侵犯膽道而致梗阻性黃疸及膽道出血。黃疸亦可因肝細胞損害而引起肝癌的特徵
肝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肝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嶄新領域,它對肝癌的發生、發展及其與乙型肝炎病毒的關系等提供了新的材料,目前研究較多的為肝癌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與 HBV 的關系方面。
互相制約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細胞增殖、分化、組織再生和個體發育所須的。癌症是由於病毒或化學致癌物的作用使原癌基因激活成為癌基因,以及抗癌基因失活,引起細胞生長失控而形成。癌基因基因與抑癌基因並非一成不變,在一定條件下,癌基因可起抑癌基因的作用,而抑癌基因亦可起癌基因的作用。肝癌是多因素、多階段形成的,因此可能有多個癌基因在不同時期的激活。
1984 年我國的顧健人等發現肝癌有 N-ras 癌基因的過量表達,並發現 N-ras 有轉化活性。其後,發現肝癌至少有 7 種原癌基因、生長因子和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的異常表達,包括 N-ras 、 c-myc 、 c-fms (即集落生長因子Ⅰ號受體, CSF-IR )、 IGF- Ⅱ(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號)、 c-ets-2 、 P53 和 CSF- Ⅱ R 。這些原癌基因在肝癌和癌旁肝組織均有表達,其中部分在癌中的表達高於癌旁肝的表達。至於抑癌基因,已證實 Rb 基因與肝癌的發生無關,而轉甲狀腺素蛋白質( TTR )則可能與之有關。另一有意義的發現,是使用含 N-ras 反意基因的假型逆轉錄病毒感染人肝癌細胞株,觀察到它即可抑制肝癌細胞的 N-ras 表達,又可抑制肝癌細胞生長,一次攻擊產生的抑制長達 6d ,並證明對裸鼠人肝癌的生長也有抑製作用,說明一旦 N-ras 表達受抑制,即可阻止肝癌細胞的生長。提示以癌細胞為靶,引入可抑制其表達的基因片段,可能是一種基因療法。
分子生物學研究還進一步提供有關 HBV 導致肝癌的線索。目前有關 HBV 導致肝癌有幾種解釋:第一種是認為通過 HBV-DNA 的插入激活細胞基因,即所謂順式作用。因已發現 HBV-DNA 含增強子和啟動子,它們可能激活癌細胞基因,出現不正常表達,之細胞轉化。第二種是認為,通過病毒產物激活細胞基因,即所謂反式作用。目前已發現 HbxAg 有反式激活的功能,而整合在肝癌中的 HBV 的 X 基因仍保留反式激活作用,用抗 HBx 單抗已發現肝癌組織中 HbxAg 陽性率達 71.4 %,高於癌周肝,說明 HbxAg 在肝癌中表達十分活躍,因此 HbxAg 可能激活某些細胞調控基因的轉錄從而導致肝癌。此外還有一些解釋,如持續 HBV 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壞死、再生本身可能使某些原癌基因激活,並改變肝細胞遺傳的穩定性,其結果導致細胞突變機率增加、一些抑癌基因失活和對化學致癌物易感性增高,一旦暴露於較強的化學致癌物中,可進一步激活癌基因而致癌。但這些設想迄今尚缺乏可靠的依據,且世界各地由於不同的病因因素的組合而可能有不同的致癌模式。
肝癌的症狀
肝痛、納差、乏力、消瘦、腹脹、腹塊、發熱、黃疸等為肝癌常見的症狀,但這些大多已屬中晚期症狀。此外尚有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鼻出血。
容易忽略的肝癌症狀有腹瀉、右肩痛和易誤為膽囊炎和闌尾炎的一些症狀:
對有肝病背景的中年人的不明原因的腹瀉應想到肝癌的可能,它可因肝癌合並肝功能障礙或合並門靜脈栓所引起的。
右肩痛可由於右肝膈頂部肝癌刺激橫膈所致。
不少人數月前曾診斷為「膽囊炎」,而數月後上腹出現腫塊而診斷肝癌,這些病人常因右肝一個不大的肝癌因包膜下癌結節破裂而酷似膽囊炎。而有因右肝癌結節小破裂,少量血液流至右下腹而誤以為是闌尾炎。
肝癌的分期
肝癌可分為亞臨床與臨床肝癌。
亞臨床肝癌就肝癌本身而言應無症狀、體症,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常為肝病所致的。
臨床肝癌的臨床表現論述眾多,如 1958 年 Berman 的經典著作將肝癌分為 5 型,即:①明顯腫瘤型;②急腹症型;③隱匿型;④發熱型;⑤轉移型。
肝癌的臨床分型與分期幾十年來文獻論述頗多,除了 Berman 外,尚有奧田幫雄、林兆耆等按臨床表現分型,日本松本由朗按 AFP 濃度分型, Primack 則按肝功能和臨床表現分期。我國 1977 年全國肝癌防治研究協作會議通過了一個將肝癌分為 3 型和 5 期的方案。
我國 1977 年分型與分期標准為: 單純型 臨床和化驗無明顯肝硬化表現。
硬化型 有明顯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和化驗表現。
炎症型 病情發展快,伴有持續性癌性高熱或 SGPT 持續升高 1 倍以上。
Ⅰ期 無明確肝癌症狀和體症。
Ⅱ 超過Ⅰ期標准而無Ⅲ證據。
Ⅲ 有明確惡病質、黃疸、腹水或遠處轉移之一。
上述標准經 10 余年實踐,提示這種分型分期對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估計預後等方面頗有價值,且簡單明了,也便於條件較差地區的醫院採用。
肝癌的診斷
肝癌的診斷已從 30 年代的「死後診斷」進展到「臨床診斷」以及 70 年代的「亞臨床診斷」。這一進步與不同時期新的診斷方法問世緊密聯系。 60 年代末 AFP 檢測用於臨床使肝癌診斷產生第一次飛躍; 80 年代電子計算機與新技術結合產生的超聲顯象、 CT 、 MRI 等新的定位診斷方法問世導致肝癌診斷的第二次飛躍。第一次飛躍使肝癌診斷由「臨床期診斷」提高到「亞臨床期診斷」階段;第二次飛躍則使亞臨床期診斷提高到 1cm 肝癌水平,而且使臨床期肝癌的診斷更為准確,術中超聲的應用又使治療水平有明顯提高。由新技術帶來的還有概念的更新,「亞臨床診斷」的概念已完全更新了過去 100 年肝癌的診斷概念。
1 )肝癌標記與實驗室檢查:
對血清肝癌標記物已有眾多研究,不下幾十之多。主要有:①甲胎蛋白( AFP )及其異質體;②各種血清酶,如 GGT 及其同工酶、 ALD-A 、 AFU 、 AAT 、 ALP- Ⅰ、 5 ' -NPD-V 、 PyK 、 GST 等;③其他標記如 DCP 、鐵蛋白與酸性鐵蛋白等。但迄今為止,在各種肝癌標記物中尚無超過 AFP 者,尤其對於早期診斷而言, AFP 已經約 20 年驗證。但由於我國肝癌者有 30% ~ 40 %屬 AFP 陰性,為此其他標記物對 AFP 陰性肝癌仍有其應用價值。
2 )影象學診斷
超聲診斷( Ultrasonography,
US ):肝癌診斷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屬無創傷定位,價格相對低廉,可重復使用,無放射性損害,敏感度高。但存在難以檢測的盲區,受其他肝病背景的影響,也受操作者解剖知識、檢驗與操作細致與否的影響。
術中超聲顯象
電子計算機 X 線體層掃描( CT ):肝癌定位診斷的常規項目。其診斷價值為明確病灶的位置、數目、大小及其與重要血管的關系;提示病變性質;有助於放療定位;有助於了解肝周圍組織器官是否有癌灶。
磁共振顯象( MRI ):與 CT 相比,其特點在於能獲得橫斷面、冠狀面和矢狀面的圖象;對軟組織的分辨優於 CT ;無放射線損害;對良惡性肝內佔位,尤其與血管瘤的鑒別可能優於 CT 。此外, MRI 無需增強即可顯示門靜脈和肝靜脈的分支。
肝動脈造影:自 1953 年 Seldinger 創用經皮穿刺股動脈插管的方法行內臟造影以來,選擇性或超選擇性肝動脈造影已成為肝癌診斷中的重要手段。
放射性核素顯象:放射性核素顯象在 60 和 70 年代曾經是肝癌定位診斷的重要手段。但由於超聲、 CT 、 MRI 等顯象的問世,核素顯象在顯示小病灶方面已落後於前者。近年來由於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儀( SPECT )的應用以及應用單克隆抗體作放射免疫顯象,其重要性又重新受到重視。
3 )腹腔鏡和肝穿刺
腹腔鏡診斷肝癌曾沿用多年,近年由於腫瘤標記與顯象技術的進步,腹腔鏡已趨少用。但對診斷不清,尤其是肝癌可能性較小的對象,仍有一定的價值。
4 )有症狀肝癌和大肝癌的診斷
要點如下:①來自肝癌高發區,中年,男性多於女性,有家族肝癌史;②有肝炎或肝硬化背景或證據;③肝痛、上腹腫塊、納差、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發熱、腹瀉或右肩痛,肝大、結節感或右膈抬高;④少數以癌結節破裂急腹症、遠處轉移為首發症狀;⑤晚期出現黃疸、腹水、惡病質;⑥門靜脈主幹癌栓常有臍周痛、腹脹等;⑦不伴 SGPT 明顯異常的 AFP 上升達 500 μ g / L 以上者;⑧右膈局限隆起活動受限;⑨超聲顯象示有暈圈的實質性佔位;⑩ CT 示實質佔位,注射造影劑無填充;⑾肝動脈造影示腫瘤血管與腫瘤染色;⑿ 99mTc-PMT 呈陽性掃描者多為肝細胞癌或肝腺瘤。
5 )亞臨床肝癌和小肝癌的診斷
對亞臨床肝癌(即無症狀體症者)和小肝癌(直徑小於 5cm 者)的診斷主要是對 AFP 與超聲顯象等定位診斷的聯合分析。
肝癌的治療
一.外科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仍是目前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近年來由於肝癌的早期診斷、定位診斷、腫瘤生物學及肝癌外科若干概念的更新進步,使肝癌外科治療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手術切除治療
不能切除的術中各種局部治療:①術中肝動脈門靜脈化療並結扎;②置入式注葯泵輸注化療;③術中置入式微波輻射治療;④術中冷凍治療;⑤術中電化學治療;⑥三苯氧胺加肝臟灌注化療;⑦肝癌的序貫治療。
二.放射治療
近年來隨著放射物理學和放射生理學的研究進展,進展了放療設備,採用鈷 60 γ射線或電子直線加速器的 X 射線、高能射線等,對肝癌的照射方法和范圍也有了改進,由原來的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動放照射-手術定位局部照射和超分割照射等,使肝癌放療效果有明顯的提高,副作用則降低到最低水平。主要包括體外放射治療和體內放射治療。
三.化學葯物治療
95 %的肝癌病人在診斷時已失去手術機會,多數的肝癌患者還有賴於化學葯物的治療。以往對肝癌的化療評價不高,尤其是全身給葯療效甚微,近年來改變了化療的給葯途徑,行肝動脈化療並栓塞,使肝癌的化療效果有明顯的提高。目前認為插管化療優於全身聯合化療,聯合化療優於單葯化療。肝動脈插管化療被認為是不宜手術治療肝癌病人的最好療法。
四.介入放射學治療
80 年代興起並得到迅速發展的經皮腔超選擇性肝動脈灌注化療和栓塞的介入放射學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早期局限性肝癌或是中晚期肝癌治療, 此介入放射學技術都是決定性的治療方法,必不可少。
五.免疫治療
國內曾先後試用過卡介苗、小棒狀桿菌、左旋咪唑、瘤苗、胚胎細胞、胸腺素、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但均未獲明顯療效。近年來應用較多的有干擾素、白細胞介素 - Ⅱ、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等,單用或聯合其他療法可程度不同的提高肝癌的治療效果。
六.無水酒精注射治療
近年來,在 B 超引導下無水酒精注射治療肝癌的臨床報道很多。此種療法在縮小病灶、控制和延緩腫瘤生長方面有較明顯的效果,由於採用此療法不需特殊條件,操作方法簡便,並發症少,病人痛苦小,費用低,所以臨床使用很普遍。
七.激光光動力學治療
超聲引導下進行肝癌局部激光照射並同時注入化療葯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八.超聲引導下微波凝固治療
此種療法適用於小肝癌。
九.導向治療
導向治療是利用一種對肝癌有特殊親和力的抗體或化合物作「載體」,或通過物理作用導向如磁,或通過腫瘤血管特異性導向如碘油,再與有殺傷腫瘤作用的「彈頭」(放射性核素、化療葯物、毒蛋白、 BRM 等)製成交聯物,以達到較多殺傷腫瘤而較少損害正常組織的目的。
肝癌的預後與展望
90 年代肝癌臨床研究仍可概括為「早期、積極、綜合、特異」 8 個字,而「特異治療」的研究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其目標將圍繞將大肝癌變為小肝癌,使更多不能切除的肝癌成為可切除,從而使更多病人由不治向部分可治轉化。
「綜合治療」有極其廣闊的前景。由於迄今尚未證實肝癌為單一病因因素,不同地區肝癌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因素組合,因此肝癌表面膜抗原性在不同個體很難完全一致,對某一肝癌細胞高度特異的單克隆抗體難以適應於不同個體,為此非特異性的綜合治療將有其長遠的戰略意義。
「特異治療」或「導向治療」是各種綜合治療中最誘人的一種。這種進入臨床才 10 余年的新探索盡管尚未成熟,但已弄清若干問題。一方面已證明導向治療是一種能大量殺傷腫瘤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則發現由於人體各種生理屏障、腫瘤血供等因素的干擾而難以達到 100
% 消滅腫瘤的目的,且抗體導向有產生抗抗體之虞。未來 10 年將可能出現更特異的單抗,通過嵌合抗體等研究將解決抗抗體問題,將出現比 131I 更好的彈頭,包括 BRM 彈頭的應用,將出現諸如雙功能抗體等新的思路和途徑,將有可能供臨床應用的導向綜合治療方案等。
Ⅲ 男性肝癌早期症狀有哪些特點呢
男性肝癌早期症狀與女性是有區別的,由於男性肝癌對患者的影響很大,嚴重時會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那麼,
肝癌早期症狀
1、全身關節酸痛,尤以腰背部為最明顯,伴有厭食,煩躁,肝區不適,以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者是男性肝癌早期症狀的表現。
2、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穩定多年,沒有發冷發熱,而突發肝區及膽區悶痛或劇痛等。
3、男性肝癌早期症狀還有口乾,煩躁,失眠,牙齦及鼻腔出血,伴有上腹部脹滿,肝區不適者。
4、還有的男性肝癌早期症狀是反復腹瀉伴有消化不良和腹脹,按胃腸炎治療效果不明顯或不能根治,並有肝區悶痛,逐漸消瘦者。
Ⅳ 肝癌最「喜歡」哪類人
▲中老年人:大多數肝癌的高發年齡在四十歲以後,這是由於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甚至長達數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歲之間是個高發年齡段。此外,肝癌的發生也與人體的免疫功能衰退有關。人到中年以後,胸腺逐漸萎縮,因而與胸腺內分泌密切相關的細胞免疫功能也逐漸減弱,人體不能有效地排斥異常的細胞,癌症也就趁機萌發。
▲男性:患肝癌的男性病人明顯地多於女性。一般情況下,肝癌男女之比為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數是女性的7—10倍。肝癌為什麼以男性為高危人群,目前尚無確切的解釋。不過,有很多的醫學專家分析認為女性體內的雌性激素對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乙肝病人:流行病學統計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區往往也是肝癌的高發地區,患過乙肝的人確實比沒有患過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機會要多,這種危險性高達10.7倍之多。有學者認為,乙型肝炎病毒引發肝癌的途徑,是由於先有乙型肝炎病毒釀成肝炎,肝炎又導致肝硬變,使肝細胞發生不典型增生,繼而發展成肝癌;另有一些學者則認為慢性肝炎可以不經過肝硬變階段而直接導致肝癌的發生。但他們不同的觀點中有一點是一致的,即: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人類肝癌發病諸多因素中的主要啟動因素。
▲飲食不潔者:長期進食霉變食物、食含亞硝酸鹽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發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霉變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因素,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為止唯一一種明確其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同時它也是肝癌的輔助病因之一。亞硝酸鹽存在於自然界的很多食物中,蔬菜中的亞硝酸鹽的平均含量大約是4毫克/公斤,豆類更高,可以達到10毫克/公斤。亞硝酸的鹽是不會蓄積在體內的,它可以通過尿液排出,日常膳食中的亞硝酸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大量的亞硝酸鹽對能人體產生很大危害,它可以轉變成亞硝胺類物質,這類物質有明確的致癌作用。
▲嗜煙酒者:有酗酒嗜好者,肝硬化的發病率很高,而肝硬化和肝癌的關系又非常深切。如果再加大量吸煙,就會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促進肝癌的發生。
嚴格地講,飲酒不是患病的直接原因,但飲酒是致癌物的助手或推銷員,能促進致癌物的致癌作用,還能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另外,酒精可以刺激垂體的分泌,加快細胞分裂的速度,增加癌症發生的易感性。
Ⅳ 肝癌是怎麼引起的肝癌有那些症狀
誘發肝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乙型肝炎病毒(HBV)乙肝病毒是僅次於煙草的第2種已知的人類致癌物.它可能是75%-90%的肝癌的病因學因子。從世界范圍看,乙肝病毒感染與肝癌分布相一致.當然,帶乙肝病毒的人不一定都發病,或發病很輕,但也有一部分人轉成慢性遷延性肝炎,乃至肝硬化,導致肝癌的發生。我國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病史,可見乙肝病毒與肝癌發生確有因果關系。筆者曾分析150例甲胎蛋白陽性的肝癌病人,其乙肝病毒總感染率高達86%,結果提示乙肝病毒感染不僅是肝癌發生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而且表明肝癌病人常伴有乙肝病毒的活躍復制。在乙型肝炎病毒低發區,丙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
(2)黃麴黴毒素 具有肯定的強烈的致肝癌作用,能誘發實驗動物發生肝癌,可能是人類肝癌的始動因子或促進因子。我國肝癌高發區普遍具有溫暖潮濕的特點,特別適宜黃麴黴菌的生長。已繪制出的全國黃麴黴菌污染分布圖,與肝癌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十分吻合,黃麴黴菌是幾種有毒黴菌的一種,它的毒素B1對肝臟有強烈的毒性,並與乙肝病毒被認為有協同致癌作用。此外黃麴黴毒素可抑制細胞免疫功能,促使乙肝病毒在一定人群中高度流行,這些都會導致一些乙肝患者遷延不愈,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我國已首次確定乙肝病毒和黃麴黴素,分別為肝癌的乙肝患者的肝癌發病率。
(3)飲用水污染 經調查我國肝癌流行區也正是飲水水質污染較重的地區。流行病學相關性研究提供了較多的證據,飲用水污染嚴重的溝、河水(塘水)人群的肝癌累積發病率,明顯高於飲用井水者。肝癌高發區廣西扶緩的調查表明,飲水中化學誘變劑的污染程度和黃麴黴素B1攝入量的高低,對居民肝癌發病率的影響很大,兩都間有協同致癌作用,當兩個因素共存時居民肝癌發病率高達117.44/10萬。
(4)微量元素硒 低硒是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條件因子。研究表明硒對自發性、移植性和化學性或病毒誘發的動物癌症均有抑製作用,能降低肝癌發病率1/3-2/3。我國科學家在肝癌高發區江蘇啟東調查發現,肝癌高發區的主要糧食和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於肝癌低發區,肝癌的發生率與硒水平呈負相關,飲料中補硒使啟東的麻鴨乙肝病毒感染率及肝癌癌前病變下降77%。在啟東13萬居民中進行的硒鹽預防肝癌試驗證實,補硒可使肝癌發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族史者發病率下降50%,並可阻斷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發生肝癌。實驗證實欽用水污染藻類毒素,當與黃麴黴毒素同時存在時,有聯合致癌作用。如藍綠藻毒素為肝癌的促進劑,黃麴黴毒素為肝癌的啟始劑。研究結果啟示,如果採取相應的措施盡量減少和消除飲水污染、改良飲水,降低肝癌發病率將是可能的。
(5)其他因素 遺傳因素,高發家庭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亞硝胺寄生蟲病的影響等是肝癌的促進因素。上述因素相互協同作用的結果構成了肝癌發病的「危險狀態」。
預防方面應對較為明確的肝癌發病因素開展針對性的綜合預防,即破壞或干預「危險狀態」賴以存在的條件,採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應以「防治肝炎、管糧防霉、適量補硒、改良飲水」為中心內容。
肝癌臨床表現
【肝癌症狀】
肝癌的起病比較隱匿,早期一般沒有任何症狀,當患者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時,病情往往已屬於中晚期。肝癌的典型症狀發生率國內外報道基本相同,其首發症狀以肝區疼痛最為常見,其次是上腹部包塊。納差、乏力、消瘦、原因不明發熱、腹瀉、腹痛。右肩酸痛等。 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肝硬化的一些並發症,如黑便、嘔血。黃疸等。少數患者因轉移灶引起的症狀而人院,這些症狀多不具有特殊性。下面主要就肝癌的一些常見症狀作一介紹。
1.肝區疼痛
絕大多數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區疼痛為首發症狀,發生率超過50% 。肝區疼痛一般位於右肋部或劍突下,疼痛性質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鈍痛或刺痛,疼痛前一段時間內,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適。疼痛可時輕時重或短期自行緩解。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腫瘤迅速增大,壓迫肝包膜,產生牽拉痛,也可因腫瘤的壞死物刺激肝包膜所致。
少數患者自發地或於肝穿刺後突然出現肝區劇烈疼痛,多是由於位於肝臟表面的癌結節破裂出血所致。若同時伴有血壓下降、休克的表現,腹腔穿刺有血性液體,則說明癌結節破裂出血嚴重。遇此情況需緊急搶救。若無上述伴發症狀,疼痛較為局限,則表明出血位於肝包膜下。疼痛可因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同而有所變化,位於左葉的腫瘤,常引起中上腹疼痛;位於右葉的腫瘤,疼痛在右季肋部;腫瘤累及橫隔時,疼痛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易被誤認為肩關節炎;腫瘤位於右葉後段時,有時可引起腰痛;腫瘤位於肝實質深部者,一般很少感到疼痛。
2.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飯後上腹飽脹。曖氣、消化不良、惡心等是肝癌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其中以食慾減退和腹脹最為常見。腹瀉也是肝癌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國內外均有報道,發生率較高,易被誤認為慢性腸炎。門靜脈或肝靜脈癌栓所致的門靜脈高壓及腸功能紊亂可致腹脹、大便次數增多,腹脹亦可因腹水所致。胃腸功能紊亂還可導致消化不良、曖氣、惡心等症狀。
3.發熱
相當一部分的肝癌患者會出現出汗、發熱。多數發熱為中低度發熱,少數患者可為高熱,在39℃以上,一般不伴有寒戰。肝癌的發熱多為癌性熱,這是因為腫瘤組織壞死後釋放致熱原進人血液循環所致。腫瘤患者由於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並感染,亦可出現發熱,與肝癌的癌性發熱有時不易區別,需結合血象並觀察抗菌治療是否有效才能判定。
4.消瘦乏力
肝癌患者常較其他腫瘤患者更感乏力,此與慢性肝炎患者相似。乏力的原因不明,可能由於消化功能紊亂、營養吸收障礙導致能量不足,或肝細胞受損,肝功能下降,使得代謝障礙、某些毒素不能及時滅活,或由於肝癌組織壞死釋放有毒物質。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見症狀,系由於肝功能受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隨著病情的發展,消瘦程度可加重,嚴重時出現惡病質。
5.出血傾向
肝癌患者常有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主要是由於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所致,它在肝癌合並肝硬化的患者中尤為多見。消化道出血較為常見,主要是由於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所致。事實上,消化道出血也是導致肝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6.下肢水腫
肝癌伴腹水的患者,常有下肢水腫,輕者發生在踝部,嚴重者可蔓延至整個下肢。臨床上曾見到有的患者下肢高度水腫,水液能從大腿皮膚滲出。造成下肢水腫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壓迫下肢靜脈或癌栓阻塞,使靜脈迴流受阻。輕度水腫亦可因血漿白蛋白過低所致。
7.急腹症
癌結節破裂通常引起肝區疼痛,體檢時肝區有明顯壓痛,為肝包膜刺激症狀。部分患者癌結節破裂後,表現為急性腹痛,伴有腹膜刺激症狀,易被誤診為急性腹膜炎。癌結節破裂引起的腹痛通常伴有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的表現,與一般急性腹膜炎不同。
【肝癌體征】
1.肝腫大
由於原發性肝癌多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不少患者常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一些體征,如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痔、腹壁靜脈曲張體質虛弱。男性乳房發育、下肢水腫等,除此之外,肝癌患者還可以出現以下特殊體征。
進行性肝腫大是肝癌最常見的體征,約有90%的患者就因自己捫及上腹部腫塊前就診。部分彌漫性肝癌患者的肝癌可不腫大。癌腫位於肝右葉近隔面時,可使隔肌上抬,活動受限,肝上界上移,但腫塊不易被捫及;癌腫位於有葉下段時,常可直接捫及腫塊;腫塊位於左葉時,可在劍突下們及腫塊。觸診時肝臟質地較為堅硬,表面不光滑,有或無結節感,肝邊緣較為銳利。少數較大的腫塊發生液化壞死時腫塊質地變軟。
2.腹水
腹水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見體征,主要由於慢性肝功能受損使白蛋白合成減少或門靜高壓等原因所致。腹水一般為淡黃色,不易查到癌細胞。少數為血性腹水,血性腹水多因癌結節破裂出血所致,是診斷肝破裂的主要證據。若患者同時伴有急性劇痛、血壓下降,則肝破裂可立即診斷。部分血性腹水亦可因腫瘤細胞脫落引起腹腔種植轉移所致,此時腹水中易查到癌細胞。若患者腹水同時伴有下肢水腫,則要考慮下腔靜脈阻塞的可能性。
3.黃疸
黃疸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見體征,彌漫性肝癌及膽管細胞癌最易出現黃疸。黃疸多因膽管受壓或癌腫侵人膽管致膽管阻塞,亦可因肝門轉移淋巴結腫大壓迫膽管所致。少數病例病人因肝癌組織向膽管內生長,腫塊將膽管堵塞,引起阻塞性黃疽。
肝細胞癌侵犯膽管可能有以下途徑:腫瘤直接浸潤進人肝內膽管;癌細胞侵人靜脈或淋巴管,逆行侵人肝管;腫瘤細胞沿神經末梢的間隙侵人肝管。腫瘤細胞進人肝內膽管後,繼續生長阻塞膽總管或是脫落的腫塊進人肝外膽管造成填塞。當腫瘤阻塞一側肝出現黃疸時,可伴有皮膚癢、大便間歇呈陶土色、食慾下降,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右上腹絞痛、畏寒、發熱、黃疸,極個別人出現重症膽管炎的症狀。肝癌患者伴發阻塞性黃疸臨床並不少見,但其臨床表現並無特殊之處,因此臨床上誤診率較高,可高達 75%。慢性肝病患者出現阻塞性黃疸時,要想到肝癌的可能性。部分患者的黃疸也可因肝功損害所致,此種黃疽經保肝治後,黃疽可得到部分緩解,而癌腫所致的黃疸,保肝治療消退黃疸無效。
4.脾大
肝癌患者多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所以部分患者出現脾腫大。單純因肝癌所致的脾腫大少見,主要是腫瘤轉移至脾臟所致,亦可因癌栓進人脾靜脈使之栓塞而導致脾淤血、腫大。
5.肝區血管雜音
一些巨大的肝癌可壓迫或扭曲肝總動脈或腹腔動脈,導致肝區出現吹風樣血管雜音,它是肝癌的特殊體征。血管雜音的發生率國內報道較低,而國外報道則較高。
6. Budd-Chiari綜合征
7.癌旁綜合征
【肝癌並發症】
常見的並發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結節破裂、肝性腦病、血性胸腹水、感染及癌性發熱、肝腎綜合征、膽道大出血等。
治療: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仍是目前根治原發性肝癌隨好的方法
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 非手術治療首選方法
放射治療
全身化療
生物和免疫治療
中醫治療
Ⅵ 肝癌早期的症狀是什麼,早期患者應該如何防治
我們都知道癌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而肝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典型。當患者感受到明顯不適,也就是臨床症狀非常明顯的時候,病情大多已進入中晚期 。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肝癌早期有哪些比較隱秘的不太讓人重視的症狀。
肝癌手術治療是患者獲得長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術和肝移植術。
肝切除術:手術前需要對患者的全身情況及肝功能儲備進行全面評價,只有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才可進行肝切除術。這些評估均由醫生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在此介紹僅供患者及家屬有所了解。
肝移植術: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療手段之一,然而術後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影響著肝移植的療效,影響術後療效的因素主要有:腫瘤大小、個數、大血管侵犯和微血管癌栓、淋巴結轉移以及術前甲胎蛋白水平。
這里的肝移植適應症同前述手術適應症,須專業醫生進行個體化評估與判斷。
放療對於腫瘤尚未轉移並且又不適合手術切除的患者,或者手術切除後仍有殘癌或復發的患者,可以採用放射為主的綜合治療。
化療傳統化療葯物,包括阿黴素、表阿黴素、氟尿嘧啶、順鉑和絲裂黴素等,單葯或聯合治療肝癌的療效均不理想,且毒副作用大。新型化療葯物奧沙利鉑的療效優於傳統化療葯物,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較好,在我國已被批准用於肝癌治療。三氧化二砷具有一定的姑息治療作用,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監測肝腎毒性。
一旦發現身體有任何不適都應立即前往醫院檢查,聽從醫生的安排,積極配合治療。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
(圖片來自網路。)
Ⅶ 肝癌的病症有哪些症狀
1.原發性肝癌
(1)症狀 早期肝癌常症狀無特異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狀則較多,常見的臨床表現有肝區疼痛、腹脹、納差、乏力、消瘦,進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塊等;部分患者有低熱、黃疸、腹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後出現急腹症表現等。也有症狀不明顯或僅表現為轉移灶的症狀。
(2)體征 早期肝癌常無明顯陽性體征或僅類似肝硬化體征。中晚期肝癌通常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腹水等體征。此外,合並肝硬化者常有肝掌、蜘蛛痣、男性乳腺增大、下肢水腫等。發生肝外轉移時可出現各轉移部位相應的體征。
(3)並發症 常見的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肝腎衰竭等。
2.繼發性肝癌
(1)原發腫瘤的臨床表現 主要見於無肝病病史的患者,肝臟轉移尚屬早期,未出現相應症狀,而原發腫瘤症狀明顯多屬中晚期。此類患者的繼發性肝癌多在原發治療的檢查、隨訪中發現。
(2)繼發性肝癌的臨床表現 患者多主訴上腹或肝區悶脹不適或隱痛,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出現乏力、食慾差、消瘦或發熱等。體檢時在中上腹部可捫及腫大的肝臟,或質地堅硬有觸痛的硬結節,晚期患者可出現貧血、黃疸和腹水等。此類患者的臨床表現類似於原發性肝癌,但一般發展相對緩慢,程度也相對較輕,多在做肝臟各種檢查時疑及轉移可能,進一步檢查或在手術探查時發現原發腫瘤。部分患者經多種檢查無法找到原發癌灶。
(3)既有原發腫瘤,也有繼發性肝癌的臨床表現 主要見於原發腫瘤及肝臟轉移癌均已非早期,患者除肝臟的類似於原發性肝癌的症狀、體征外,同時有原發腫瘤引起的臨床表現,如結、直腸癌肝轉移時可同時伴有排便習慣、糞便性狀的改變以及便血等。
Ⅷ 肝癌有什麼症狀
肝癌是我們談之色變的一種疾病,而且現在許多人由於不按時體檢,身體上出現了一些小毛病也不重視,導致了肝癌一經發現就已經是晚期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患了肝癌之後身體會出現什麼症狀。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定期體檢,發現身體不適的時候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不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圖片來自網路。)
Ⅸ 為什麼肝癌一旦發現,基本上已經是到了晚期
肝癌,是指發生於肝臟的惡性腫瘤,治療難度大、療效差,死亡率高,發病後一般僅有幾個月的生存時間。在我國,每年約有11萬人因肝癌去世,佔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作為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肝癌死亡率僅次於胃癌,被稱為「癌症之王」。
4. 不規則發熱
腫瘤患者由於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並感染,部分肝癌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一般在37.5℃~38℃左右,偶可達39℃以 上,呈不規則熱型,多不伴寒戰,午後發熱較常見,有時也可見弛張熱。
5. 日漸消瘦、疲倦乏力
食慾下降,消化功能減弱,導致機體代謝改變,身體日漸消瘦,做事無精打采,時而感到神疲乏力,無故感到焦慮憂傷。
6. 出血
癌患者常有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主要是由於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所致,它在肝癌合並肝硬化的患者中尤為多見。消化道出血也比較常見,主要是由於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所致。
7. 黃疸:約1/3的肝癌患者會發生黃疸現象,多發生於晚期,是由於肝細胞的損害,以及肝癌腫塊壓迫膽管等原因的導致。
平時注意健康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意身體的這些變化,警惕肝癌偷偷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