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狂歡節男人圖片
擴展閱讀
醫院影像圖片哪裡可以看 2025-08-16 20:50:54
求傣族舞蹈的背景圖片 2025-08-16 20:50:50
銳雯手機壁紙2k圖片 2025-08-16 20:50:49

狂歡節男人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14 05:14:30

A. 全球四大最High狂歡節都有哪些

人類為什麼需要節日?說通俗點,就是找個理由玩一把,並且還是瘋狂地玩一把。在狂歡節上,所有女孩都渴望成為桑巴舞表演的皇後;熱愛面具的人為了這3天歡樂,做了362天的准備;小鎮的農民們為了歡樂,把自己的房子打扮的「花枝招展」娛人娛己……他們熱情狂放,情緒高漲,目的很單純。就是要快樂,簡單而瘋狂的快樂。所以,就以節日的名義,來個全球大派對,讓我們把狂歡High到頂點!

巴西·里約熱內盧

巴西人的瘋狂事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每年在復活節的前47天舉行,也就是在二月的中旬或下旬,為期三天。里約熱內盧的狂歡節有四個「世界之最」:參加桑巴舞大賽演員人數最多,服裝最華麗,持續時間最長,場面最壯觀。

平等,讓狂歡節具有生命力

巴西狂歡節最早是從里約熱內盧開始的,始於19世紀中葉。起初規模不大,僅限於貴族的室內化妝舞會。參加者戴著從巴黎購買來的面具,盡情歡樂。1852年,葡萄牙人阿澤維多指揮樂隊走上了街頭,將狂歡節從室內帶入了室外。

沒有膚色之分,沒有財富之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達到不分彼此的境界。這種「接地氣」的做法,使巴西狂歡節能夠不斷發展壯大,規模越來越龐大。這也是巴西狂歡節吸引遊人之處,許多遊人專程趕來參加,就是被這平等的雨露所感動。

為了讓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有一個固定的場所。1983年,巴西著名工程師奧斯卡·涅梅耶爾親自操刀設計,6萬名建設者齊心協力,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納數萬觀眾的桑巴舞賽場。巴西里約熱內盧狂歡節開幕當天,里約熱內盧市市長將親手將城門的金鑰匙交給被稱作「莫莫王」的「狂歡節國王」,由此拉開狂歡節的序幕。在長達一周的狂歡節中,里約熱內盧城將由「狂歡節國王」「統治」,全體市民將按照自己的方式盡情狂歡。「莫莫王」的責任就是帶領民眾盡情跳舞,盡情享樂,民眾越「嗨皮」,市長就越稱職。

快樂,讓煩惱無處藏身

在狂歡節的遊行隊伍里,人們從白天跳到黑夜,不知疲倦。白天烈日炎炎,人人臉上淌著汗水,但汗水沖不去臉上的笑容。快樂就像接力賽,你傳我,我傳他,人人都被快樂所俘虜,所有煩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所有不滿被情緒宣洩殆盡,人們將自己的想像力發揮到極致,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任何你想成為的樣子,沒有人會笑話你的千奇百怪非主流。而「非主流」則是狂歡節的「主流」,有的參與者以走極端的奇裝異服來吸引大眾眼球,比如,在赤裸的身體上塗滿了巴西國旗的黃綠顏色等。

更為美妙的是,巴西狂歡節是「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你看看那站在彩車頂部的歌手,唱得是多麼忘情;桑巴舞小姐的舞姿,又是多麼得曼妙婀娜;還有那體重超過130多公斤的「莫莫王」,跳起來的樣子詼諧滑稽,讓人開心,「狂歡後」、「狂歡公主」則都是經過評選而出的桑巴能手。

女人,讓狂歡節活色生香

巴西女人性感嫵媚、開放野性。前挺後撅,細腰粗腿的身材極能調動男人腎上腺激素分泌。如果要見識巴西女人,除了里約熱內盧的海灘,還有一處就是狂歡節。如果說海灘上的女人是洗盡鉛華的天然美,那麼,狂歡節上的女人則是極盡脂粉的華麗。

在狂歡節遊行的桑巴舞彩車上,擁有魔鬼身材和天使面孔的桑巴舞模特、舞者,或赤裸上陣,或只穿比基尼。她們頭戴色彩斑斕的羽毛,面戴珠光寶氣的面具。男人們則是「護花使者」,穿著由無數箔片鑲成的衣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有的男人也趁此過一把當女人的癮。這就是出現在狂歡節中的「易裝癖」。在起舞的隊伍中時常可見化著濃妝,穿著暴露女性裝束的男人們,跳著熱辣的勁舞,顛倒眾生。

貼士:

時間:每年的2月中旬或下旬,舉行三天。

簽證:巴西簽證分上海和北京兩個領區,上海受理上海、浙江、江蘇居民的簽證申請,其他的都屬於北京領區。

交通:乘飛機抵達里約熱內盧後,即可前往裡約熱內盧桑巴大道,這里有整個狂歡節最重要的節目——桑巴舞表演。

注意事項:

大部分的街頭表演是不需要買票的,但狂歡節最後的花車大遊行的票則需要早早向旅行社購買,特別是便宜的票,非常搶手。

在狂歡節期間要時刻注意安全。

瑞士·巴塞爾

低調瑞士人的高調視覺盛宴

瑞士的狂歡節雖然無法與里約熱內盧相比,但一定會讓那些認為瑞士人保守的人們大跌眼鏡。2012年的2月,我就在巴塞爾受到了這樣的「驚嚇」,且興奮不已。狂歡節期間,參與者們誇張地妝扮,盡情地享受,可謂瘋狂至極。

搶位,從凌晨三點開始

巴塞爾的Fasnacht是從2月27日凌晨四點開始的。我為了感受一下這異國他鄉的節日氣氛,凌晨三點就出發了,天還是黑黑的,人們已經開始如潮水般湧向巴塞爾著名的馬克特廣場(Marktplatz)。小小的廣場其實就兩條大街,里三層外三層的人們站滿了街道兩旁,迎接著鍾聲的到來,有強壯的男人、有年邁的老人和婦女兒童。有的小孩早早地爬上了路邊的廣告牌,生怕別人佔領寶地。從萊茵河橋的那頭,三三兩兩迎面而來,他們穿著各色的節日服飾,蹦蹦跳跳或走走停停,不時有小夥伴還不小心撒的滿地糖果,大家挑戰著體力,更是挑戰著冬日的寒冷。

凌晨四點,教堂的鍾聲響起的一刻,市中心的所有街燈都瞬間熄滅,音樂聲即刻傳來,剎那間遊行就開始了。此時,人們頭戴誇張猙獰的面具,身著彩服木鞋,伴著此起彼伏的鼓點、短笛聲,有序穿行在巴塞爾中心的大街小巷,一盞盞燈籠猶如螢火蟲般在黑暗中飛行,場景十分壯觀美妙,由此拉開了Fasnacht的序幕。

這種日子,拼得就是創意

更盛大的遊行在2月27日和2月29日下午,它是由眾多企業、民間團體、學校等官方隊伍組成的遊行,每個方陣或演奏短笛、長笛,或敲打別具特色的巴塞爾鼓,將節日氣氛引向一個又一個高潮。樂隊方陣的組織十分有序,都是由引導先鋒和吹笛者,或指揮和鼓手組成。2月28日下午則是孩子們的狂歡遊行日,屆時你會看到超多可愛的小精靈,宛如童話世界。

我已經參加過數次瑞士狂歡節,2012年的巴塞爾狂歡節是參加人數最多、氣氛最熱烈火爆的一次。從下午一點交通戒嚴開始,巴塞爾的主要街道就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了,共有484個團體11400個會員參加了2012巴塞爾狂歡節的遊行表演,其規模盛大空前。

濃重的政治時事色彩是巴塞爾狂歡節的最大特色,或嘲諷或警示或恐懼,每個遊行方陣從主題創意到造型服飾都是費盡心機,無形之中能感覺到這也是一種較量,大家比的就是誰更有創意。

貼士:

時間:每年2月末或3月初

簽證:在北京瑞士駐華大使館,瑞士駐上海、廣州、香港總領事館接受辦理個人旅遊簽證。

購票注意事項:

瑞士通票:憑借瑞士通票游遍整個瑞士。瑞士通票分為幾種,分別可以在4天、8天、15天、22天或一個月內重復使用。該通票在著名的游覽線路以及瑞士37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有效,持有者在山巔游覽和其他服務中還能享受到許多驚喜折扣。優惠方式: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遊客一起旅行,每個人都將享受15%的優惠折扣。

瑞士青年票:不滿26歲的青年在購買瑞士青年票時可以獲得原票價25%的優惠。青年票持有者可享受與瑞士通票持有者相同的優惠,不過,在購買時,瑞士青年票不再同時享受經濟型通票的折扣,而且這種票不是機動通票。

菲律賓·盧克班

可以吃到肚子里的房子

盧克班是一個小鎮,因此坐完大巴以後,到達Luceanna汽車站,還需要坐Jeepney去到盧克班,最後換乘三輪車到鎮中心。盧克班狂歡節是菲律賓第一大狂歡節,因此,從汽車站到鎮中心一路水泄不通,沿路有很多人都是攜老帶小一家子來參加狂歡節,人們甚至因為Jeepney太擠而坐上了車頂。

Pahiyas Festival打扮房子

Pahiyas Festival意為「打扮房子」的意思,是盧克班這個小鎮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每家每戶都會用農作物裝飾自己的屋子甚至是車,准備期長達一個月!在當地,他們稱這些房子為「可以吃的房子」。節後,他們將會評出一個裝飾大獎,在當地,這可是一項至高無上的光榮!

進入豐收節的范圍,街道上就開始掛滿了彩旗。菲律賓人熱情、率性的民族性格在這種狂歡節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我們剛進入鎮內沒多久,就看到有一隊人在路中間開始載歌載舞,還試圖將其他遊人也拽入他們的隊伍中。最後,我也成為了他們的一員,在狹窄的小路間圍起來,手搭著前一位的肩膀跟著節奏跳起了舞。

假如你沒有親眼看到這些裝飾過的樓房,你是無法認識到菲律賓人對於這個節日的狂熱和喜愛。置身於盧克班現場,我彷彿到了童話世界中,看到一幢幢的糖果屋。除了將顏色鮮艷的蔬果串在一起掛在外牆上,他們還會將稻草或者某些植物的須藤重新染色。我最喜歡的一間房子,正是一棟高兩層,外牆完全布滿染成彩色的稻草的門簾,漂亮極了。一些更有心思的主人,甚至會裝飾一個用蔬果搭成的神龕!

盛裝下的帥哥靚妹大遊行

真正的狂歡高潮在下午時分到來,四面八方的人都匯集到盧克班內,這個原本擁堵的小鎮就更加水泄不通。盛大的遊行也是狂歡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排在最前面的是一輛輛蔬果、竹子搭成的花轎,每個花轎裡面坐著公主、王子打扮得五六歲小朋友,估計是每個村莊派出來的花童。接下來的隊伍就更有看頭了,小城每年在本地選出十對俊男靚女,在豐收節上盛裝打扮,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的衣服用的都是自然的材質,菠蘿的纖維,孔雀的羽毛,都是傳統服裝的樣式,每對的風格各不相同。他們身上的「禮服」無論是手工、裁剪都非常精緻,色彩搭配艷麗又搶眼,如不細看,也不知道竟然是用這么環保的材料造成的。

他們行進的表演中,步伐款款,亦步亦停,很開心地和周圍的觀眾一一合影。炎炎夏日,美女旁的男子很紳士地為其打著一把小小的陽傘,遠遠望去,彷彿一幅王子公主的景象,令狂歡節更具童話色彩。

貼士:

時間:每年5月的第二個周日。

交通:盧克班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約120公里,可乘大巴或包車前往。

注意事項:

1.盧克班豐收節期間太陽照射,一定要做好防曬准備,買一頂當地的大草帽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2.豐收節名聲在外,如果選擇在當地住宿一定要提前預定,如果當日返回一定要做好瘋狂大堵車的心理准備。

3.豐收節期間市場上有很多好玩的小東西,要多准備一些零錢。

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

面具詭異,內心奔放

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穿小巷,過小橋,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舉世聞名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這里達到高潮。只見人們戴著各式各樣詭異的面具,穿上義大利傳統華麗服飾,這里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化裝舞會。

人們戴著詭異的面具,威尼斯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化裝舞會

威尼斯狂歡節和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是世界上最隆重的狂歡節,每年2月舉行。

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戴著各式各樣詭異的面具,穿上義大利傳統華麗服飾。不少人從頭到腳全副武裝,有的扮成17世紀的貴族,有的扮成電影中的角色,有的扮成卡通人物,有的扮成神話故事裡的魔鬼,有的扮成小丑……他們非常樂意與遊客合影,並任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擺布」。

在外人看來他們很神秘,一般都不開口講話,你只能看到他們未被遮住的眼睛,連真實性別都難以分辨。在面具的後面我稱之為「三不分」:不分地位尊卑,小人物藉助面具代表的權威把自己裝扮成大人物,有身份的人也可打扮成小丑,權貴和窮人融合在一起,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人們這種娛己娛人的游戲要持續10多天後,便摘下面具,恢復本來面目,重新回歸自我。

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華麗得令人眼花繚亂

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有臉譜的,有隻戴在眼上的,更有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精緻、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

平時,威尼斯總是遊人如織,街道狹窄得似乎不能容納得下這么多人。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還是源源不斷地來到這里。一到狂歡節期間遊人更會成倍地增長,尤其是狂歡節的周末。 但來到這里的人們都會禮貌而有序,我沒看到人擠人,更沒看到有人吵架。威尼斯本就是一個千變萬化、充滿魔力的城市,在這里過狂歡節就好像是親自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其獨特和美妙之處超乎想像。

據介紹,威尼斯狂歡節起源於歐洲古代的神農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是威尼斯象徵性的節日。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一年一度的歡慶活動從2月初到3月初之間,大約兩周時間。

如果你錯過了狂歡節,就不要再錯過貢多拉節

威尼斯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有兩個。一個是威尼斯狂歡節,另一個是貢多拉節。如果不參加狂歡節的話,那麼最好參加貢多拉節。

貢多拉節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當天,威尼斯所有最具特色的慶典用船和形形色色的貢多拉,全都會行駛在大運河上,與會者都會穿著正式古裝,這是繼狂歡節後最受當地人喜愛的傳統節日。舉行傳統的貢多拉劃船比賽和盛大的「雷戈塔·斯托里卡」祭禮,這令人依稀感受到從前以「亞得里亞海女王」馳名的威尼斯的風采。

B. 科隆狂歡節的狂歡節標志

科隆狂歡節也是繼巴西里約熱內盧狂歡節之後全球第二大狂歡節慶活動,每年將有上百萬的遊客盛裝打扮來此舉辦全城大party。在玫瑰星期一每年都有上萬頓的糖果和鮮花從花車上撒下,而且近幾年中在狂歡的人群中不乏中國人的身影。
提到科隆狂歡節,不得不提的就是狂歡節三個標志性人物「王子」,「農民」和「少女」,他們在整個狂歡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通過全城海選得出,之後經過一年的各種才藝培訓,最首要的就是要會說標準的科隆當地方言,因為他們將在整個狂歡節期間,出席各種重大的活動演講並表演,發言時必須要說地道科隆方言。在海選中會產生三名男子來扮演成人版的「王子,農民和少女」人物,也會選出三名兒童來分別扮演這些人物形象,需要解釋的是雖然人物之一是「少女」,但是因為歷史原因在當時創造出的人物形象時女人無法登台,所以成人版的「少女」人物是一直由男人來扮演的,這個傳統保留至今,有區別的是兒童版的「少女」是由女童來扮演的。
在每年一月初,當年選出來「王子,農民和少女」會來到市政廳和市長見面,舉行盛大儀式,宣布從當天開始整個城市的領導權由「王子」獲得,直到狂歡節結束.「王子的登基大典」的開始也意味著科隆陷入全城狂歡。在玫瑰星期一的花車遊行中,王子的花車是規模最大的,而且永遠都是最後一輛,意味著花車遊行的結束。
科隆已經有160個狂歡節社團、家鄉協會、城區共同體。它們組織大約500場活動、舞會和遊行來慶祝這個城市最瘋狂的節日。

C. 狂歡節的來歷

狂歡節的由來
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木神節、酒神節都可以說是其前身。有些地區還把它稱之為謝肉節和懺悔節。該節日曾與復活節有密切關系。復活節前有一個為期40天的大齋期,即四旬齋(lent)。齋期里,人們禁止娛樂,禁食肉食,反省、懺悔以紀念復活節前3天遭難的耶穌,生活肅穆沉悶,於是在齋期開始的前3天里,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遊行,縱情歡樂,故有"狂歡節"之說。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堅守大齋期之類的清規戒律,但傳統的狂歡活動卻保留了下來,成為人們抒民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重要節日。

歐洲和南美洲地區的人們都慶祝狂歡節。但各地慶祝節日的日期並不相同,一般來說大部分國家都在2月中下旬舉行慶祝活動。各國的狂歡節都頗具特色,但總的來說,都是以毫無節制的縱酒飲樂著稱。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巴西狂歡節。

人們普遍認為狂歡節起源於古代羅馬人和希臘人迎新春的典禮。在中世紀,天主教想壓制所有異教徒的思想,卻未能取消狂歡節,於是就把它納入自己的年歷,即感恩節。在歐洲,尤其是葡萄牙,人們用拋舉同伴和戴著面具到街上跳舞來慶賀。後來葡萄牙把傳統帶到了殖民地巴西。不過有人認為,巴西的狂歡節不同於傳統的狂歡節,可能是來源於巴西的非洲黑人對本土文化的崇拜,還有人認為它或許是非洲和伊比利亞兩種文化的混合體。

最初,在聖灰(SENZAS)星期三(相當於公歷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之前三天里,人們戴著假面具湧上街頭,相互扔臭雞蛋、麵粉和味道惡心的水。葡萄牙人本來就喜歡這種惡作劇,巴西當地的黑人奴隸也參加了進來,他們用麵粉塗白了臉,從主人那裡借來舊衣服、舊發套,瘋瘋狂狂地玩三天。許多奴隸主還給奴隸們三天自由。他們感謝主人的善舉,一般不藉此機會逃走。
1840年1月22日,一家義大利飯店的老闆娘分發了請柬,雇了樂師,用綵帶裝飾了飯店,准備了五彩紙屑,一大群人到這里跳起了新大陸時興的波爾卡舞,這種風格的舞會一直延續到1846年。那時從歐洲剛回國藝術家克拉拉德瑪斯特羅(CLARA DEL MASTRO)帶了一夥戲劇演員,他們在一家劇場舉行了當時義大利十分遊行的假面舞會。後來,人們很喜歡這種方式,紛紛在其他的劇場效仿。幾年後,假面舞會越來越紅火,起初還站在一邊觀望的富貴人家也加入了假面舞者的行列。街上的惡作劇從此銷聲匿跡了。 1879年有一則舞會廣告是這樣寫的: 早場舞會上午11時至下午2時,交響樂隊伴奏,門票每位1000雷亞爾(REIS),下午場5-9時,地點在喬治廣場(GEORGEOUS SQUARE),晚場9點至次日天亮。 在NINICHES俱樂部的化裝晚會上,人們第一次使用了非洲的AGOGO鼓和巴西黑人愛用的金屬打擊樂器。後來,由當地的鐵匠和採石工人搞出來的化裝人物形象大獲成功,這是一個打著大號非洲鼓,留著八字小胡須的假面人,他滿面春風,熱情、厚道,成了倍受喜愛的形象,這就是無人不知的"澤佩雷依拉大叔"(ZE PEREIRA),其實,大叔正好代表了歡快的巴西人在節日里的心情。澤佩雷依拉的歌曲迅速傳遍全國,成為當年巴西狂歡節的代表歌曲。歌詞大意為:"你是個好心的人,澤佩雷依拉萬歲!為了今天的狂歡節,我們一醉方休,萬歲!" 狂歡節最初是作為天主教的主要節日,一般在每年2月中下旬舉行,歷時三天,現已改為從星期六開始,六、日和下周一、二,全國共放假4天。一百多年來,巴西的狂歡節吸收了黑人的音樂和舞蹈等內容,逐步由鬧劇、上層社會的豪華假面舞會,變成了全社會各階層共同參與,共同分享的生動、熱鬧的慶典活動。它原有的宗教氣氛反而被沖淡了。它已是巴西特有的傳統節日,一個民間的節日。 今天的巴西人已經把一年的時間分成了"節前"和"節後"這兩個時間段,這與中國的農歷春節對中國人的影響有些類似。

D. 求動漫男生圖片 銀色頭發(不要長發)

暫時無法給圖片,先說名字吧,狂歡節的無,K的小白,家庭教師的白蘭,無法逃離的背叛的九十九,死神的冬獅郎,銀魂的銀時,未來都市No。6的紫苑

E. 狂歡節來歷

狂歡節是德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11月11日11時開始,持續兩三個月。而愚人節則是四月一日,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環境,可以把房間布置得象過聖誕節一樣.也可以布置得象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聖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4月1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色宴的請帖,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在愚人節的聚會上,還有一種做假菜的風俗。有人曾經描述過一個典型的愚人節菜譜:先是一道「色拉」,萵苣葉上撒滿了綠胡椒,但是把葉子揭開後,才發現下面原來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麵包屑和鮮蘑;此後上的菜還有用蟹肉作偽裝的燒雞和埋藏在西紅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飯後,客人還可以從丸葯盒裡取食糖果。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成萊昂(獅子)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如今的愚人節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日了.

F. 狂歡節的習俗

狂歡節的習俗:男女老少披紅掛綠,艷裝濃抹,載歌載舞,春潮決堤般地湧向大街。

在狂歡節的遊行隊伍里,不分貧窮和富有,不分尊貴或卑賤,從白天跳到黑夜,快樂可以傳染,不滿得以宣洩。狂歡節期間,數不清的羅曼史在發生,點亮人們平庸的日常生活。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

(6)狂歡節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在巴西的狂歡節上,每個人都不願表現自我,而是想成全別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擁有女性的特徵;而有的平時內向的女人則大跳狂熱的舞蹈,盡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動作。狂歡節中常常出現「易裝癖」,這是歷史的產物。

巴西狂歡節對女性化的狂熱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在巴西的狂歡節中,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性派對。

桑巴舞大賽是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的-項重大活動。賽場佔地8.5萬平方米,兩側是看台,中間是桑巴舞隊伍行進的通道。每年狂歡節期間,要在這個賽場舉行5場桑巴舞活動,其中以第三天和第四天的活動最為精彩。

在這兩天中,全市名列前茅的14個桑巴舞學校要在這里一決雌雄,評出當年的名次,名列前五名的還要再進行一場表演。

G. 世界著名狂歡節有哪些,及介紹

★巴西狂歡節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有「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之稱。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舉行三天。在巴西的狂歡節上,每個人都不願表現自我,而是想成全別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擁有女性的特徵;而有的平時內向的女人則大跳狂熱的舞蹈。狂歡節中常常出現「易裝癖」。在巴西的狂歡節中,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會。相傳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始於19世紀中葉。最初,狂歡節的規模不大,僅限於貴族舉行的一些室內化妝舞會,1852年,葡萄牙人阿澤維多指揮的樂隊走上了街頭。隨著節奏明快的樂曲,男女老少都跳起來了,整個城市歡騰起來了。這一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狂歡節成了大眾的節日。

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最早並沒有固定的場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1983年,巴西著名工程師奧斯卡·涅梅耶爾親自設計,6萬名建設者齊心協力,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納數萬觀眾的桑巴舞賽場。從此,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就有了固定的場所。

★英國諾丁山狂歡節

諾丁山狂歡節是歐洲規模最大的街頭文化藝術節,每年在英國倫敦西區諾丁山地區舉行。20世紀60年代,聚居在諾丁山地區的西印度群島移民因思鄉情重而舉辦狂歡節,當時不過只有一小群人穿著民族服裝,敲著鋼鼓在街上走一圈而已。幾十年後,它發展成為規模盛大的多元文化節日和倫敦最炙手可熱的旅遊項目之一。諾丁山狂歡節的規模僅次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狂歡節,一向以濃郁的加勒比海情調著稱。論服裝和面具,諾丁山狂歡節如同一場奇異華麗的化妝舞會;論音樂,鋼鼓樂隊、卡里普索歌曲、索加音樂則是諾丁山狂歡節的靈魂。鋼鼓的強烈節奏足以令心跳立即合著節拍提速;卡里普索歌曲每每根據最新時政和社會熱點即興改動歌詞,惟有詞曲幽默諷刺的本色不變。

★德國科隆狂歡節

科隆狂歡節是德國最為熱鬧的狂歡節,剪領帶是科隆狂歡節的特有風俗。在「女人狂歡夜」那天,德國姑娘們提著大剪刀在街上巡查,看著哪個男人不順眼就是喀嚓一聲。本地人熟知這一習俗,這一天都身著便裝,稀里糊塗吃虧的多為外國人。到了「玫瑰星期一」的上午,代表狂歡節最高潮的大遊行正式開始。路邊的警察也一改往日的威嚴,任憑女孩子們在臉上劃下五顏六色的唇印。在浩浩盪盪的遊行隊伍中,有著上千個表演團隊,花車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模型,布希、普金、薩達姆和拉登等往往被選為嘲諷對象。花車行進時,路邊成千上萬的觀眾高呼「給我糖」,大塊的巧克力、糖果和無數鮮花便從花車上如同雨點一般落下來。

有意思的是,科隆狂歡節遊行路線的總長度是7公里,而參加遊行的隊伍長度是6.5公里。也就是說,從遊行路線的起點到終點擺滿了參加遊行的人、車和馬。這樣的狂歡場面一直持續5個小時,平時一向嚴謹的德國人,在這天終於也瘋狂了。

★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狂歡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歐洲的狂歡節據說都起源於古代的神農節。每年的冬去春來之際,人們自動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歡慶新的一年的農事活動開始。到18世紀,狂歡活動盛極一時,歐洲各國的王公大臣、紳士淑女都趕到威尼斯,觀看精彩的室內音樂和戲劇演出,參與街頭和廣場上的民眾狂歡。威尼斯遂贏得"狂歡節之城"的稱號。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述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富人變成了窮人,而窮人成了富人。他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

★比利時班什狂歡節

節日的寓意與中國的春節頗為相同:辭舊迎新春,滑稽小丑「日樂」是狂歡節遊行的主角。他們腳蹬4寸厚的木跟鞋,身穿紅黃相間的緊身服,頭頂一米長的彩色鴕鳥羽毛,狂歡節這天,班什所有店鋪的飲料和啤酒全部免費供應。所有的人在這里沒有國籍膚色之分,只有狂歡、縱情和喜悅。拋橘子是狂歡節的高潮,小丑們人手一隻竹籃,把金黃色的橘子撒向歡呼雀躍的人群,橘子象徵著吉祥,接到橘子的人據說會好運連連。「祝你好運」的問候聲,夾雜著人們的笑聲和尖叫,把一向靜謐的班什老城鬧翻了天。

★法國尼斯狂歡節

這個起源於中世紀天主教徒在復活節齋戒前「吃喝玩樂」的活動項目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尼斯狂歡節迄今已經舉辦了120多屆,彩車花車遊行、各種化裝表演、音樂歌舞、燒「國王」、放焰火,熱熱鬧鬧從2月12日到27日持續三周。 尼斯人口也就30多萬,但尼斯狂歡節的參加者卻會超過100多萬。這其中固然有其他國家來湊熱鬧的人,但絕大多數還是法國人。

H. 巴西的狂歡節你知道多少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它是在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舉行,時間為三天,每年都會吸引數百萬的遊客來此參觀。


巴西狂歡節主要是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舉辦,桑巴舞是狂歡節上的主旋律,每年都會有數十萬人一同觀看。在狂歡節上,你可以盡情放縱自己,男人們可以穿著極其暴露的女人服裝跳著熱辣的舞蹈,女人們也可以穿著男裝,釋放自己。這里,有你可以想像到的一切。而且,在周邊,都會有許多的酒店,酒吧,如果累了,想休息了,隨時都可以進去小酌一杯,放鬆心情。所以說,巴西狂歡節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去處,一定要嘗試一下

I. 過春節是女人的勞動節,男人的狂歡節。你怎麼看這句話

這句話太對了,過春節的時候親戚朋友們都的相互走動拜年,家裡來客人的時候男人都是陪客人喝茶聊天,女人就在廚房做飯吃好了他們又喝茶聊天,太太們又得去洗碗收拾廚房,客人走了就會說喝多了睡覺去了,睡醒了晚上就各種聚會然後就又醉著回來了。反正我們家是這樣的,女同胞們你們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