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過哪四個地方變化,能判斷女人是否生過孩子
跟朋友開玩笑,談論起了如何看女孩子生沒生過娃的問題。現在這個社會大多數女性不想背上「母親」的頭銜。想要年輕漂亮。即使再怎麼鍛煉,恢復身體,也不可能回到臨產前。但是想要瞞過醫生是不太可能的。婦女隱瞞她與正常人一起分娩的事實可能是合理的,但在這方面不可能不與醫生打交道。醫生一眼就能看到,所以沒必要藏著掖著。
1.子宮口的變化。沒有生過孩子的人的子宮里有一個小孔,這個小孔形狀規則,因為它沒有擴張。然而,生過孩子的婦女的子宮是有特別明顯的差別的,因為生孩子時會擴展到很寬所以會引起子宮變成扁平形,分娩後是很難回到原來的狀態的。
3.人工引產
胎兒已經長得很大,快要成型了,葯物和人工流產已經不能滿足了,這時就需要人工引產了,在引產後,醫生需要對孕婦進行剖宮,孕婦的宮頸和子宮壁會受到極大傷害,嚴重的話甚至會剝奪女性孕育的權利。而對於做過人工引產的女性,流沒流過產對醫生來說就十分分辨了。
到底醫生通過什麼能夠看出來流沒流過產呢?醫生在孕檢時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女性子宮的宮頸口,沒有做過流產過的女性宮頸口一般是圓形的。而流產過女性的宮頸口一般是扁圓型,也叫一字型。
❷ 子宮是什麼樣的圖片
子宮大小是縱徑5.5-7.5cm,前後徑3.0-4.0cm,橫徑4.5-5.5cm,子宮頸長2.5-3.0cm.
子宮會跟著你的年齡一起長的,生過小孩的子宮大很多,沒有生過小孩的就小些.所以不要擔心那麼多.現在醫學那麼發達,你的只是小問題.祝你健康!
❸ 子宮除了懷孕生子而存在外,還有4個好作用 ,哪4個
眾所周知,女人子宮最關鍵的就是孕育寶寶,傳種下一代尤其是胎寶寶在用媽媽的肚子裡面呆10個月的時候是尤為重要的,多數人認為孕媽媽的子宮除了能夠孕育孩子之外就沒有什麼太大用處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延緩衰老功能。之所以女人顯老,多半都是和子宮健不健康有關系,如果說一個女人把自己的子宮不幸摘除掉後就會加速皮膚的衰老,只有子宮的存在才能有助於體內排毒和垃圾,進而能夠緩解衰老的效果。
❹ 子宮和卵巢分別在人體的什麼部位
看來你還不知道人的生理結構,說多了你不一定懂! 很形象地說,女人說她肚子痛,就是來例假的時候疼痛的地方:那地方就是子宮的位置。從醫學術語講,在陰阜上方(四指的位置) 卵巢在子宮上邊的兩側,就象小姑娘頭發上端扎兩個小辮,那頭是子宮,而小辮就是卵巢了。知道啦? 還不知道就在網頁上打上子宮圖片即可!
❺ 女人的子宮是什麼樣子的
給你張圖片自己看吧上圖為從陰道看到的圖片,下圖為子宮構造圖片。
❻ 順產媽媽分娩後腹部還會有個鼓鼓的硬塊是怎麼回事
順產媽媽分娩後腹部那個鼓鼓的硬塊其實是子宮,其實剖腹產媽媽也是這樣的。
有些新手媽媽不懂,可能會以為只要胎兒娩出之後子宮就會像氣球一樣快速的收縮,變成原來的大小,所以在生了寶寶之後看見自己的腹部上面還有這么一個大硬塊就不知道是什麼,其實這是子宮,剛剛孕育了一個胎寶寶出生的子宮。
子宮完全恢復之後就會回到它原來的位置,如果新媽媽不打算再生育子宮就會這樣一直陪著新媽媽,如果新媽媽還打算繼續生育,那麼子宮也一定會陪著新媽媽進行下一輪的孕育過程。子宮是女人特有的一個器官,所以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子宮。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台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❼ 宮頸在哪個位置 圖片
宮頸外口在陰道中方位判斷子宮變位的類型,一般成年女子子宮正常姿勢是輕度前傾前屈位。「傾」指的是宮體長軸與陰道長軸的夾角關系;「屈」指的是宮體長軸與宮頸長軸的夾角關系。正常前傾即宮體與陰道形成向前開放、近似直角的傾角;正常前屈即宮體與宮頸形成向前開放約170°的屈角。宮頸外口及兩唇都和陰道後壁接觸。因各種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導致子宮「傾」、「屈」夾角的改變,構成子宮變位的不同類型:前變位(前傾、前屈、前傾前屈)、後變位(後傾、後屈、後傾後屈及水平位)和側變位(側傾、側屈、側傾側屈)等。希望採納為最佳答案
❽ 女人的子宮長么樣子
子宮長什麼樣?子宮可分為底、體與頸三個部分。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峽部在妊娠期逐漸擴展,臨產時形成子宮下段。子宮是以肌肉為主而組成的器官。子宮壁有3層,外面一層由腹膜覆蓋為漿膜層;中間為肌層,是主要的也是最厚的一層;最裡面的一層是內膜層。成年婦女的子宮約長7—8厘米,底部寬約4—5厘米,厚約2—3厘米,重約40—50克,下端與陰道相連。子宮內膜為粉紅色的粘膜組織,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而發生周期性變化,形成月經。子宮肌層為最厚的一層,非孕時只有0.8厘米厚;妊娠後肌纖維增生,子宮壁增厚,可達2~2.5 厘米。子宮肌肉有3層,外層縱形,內層環形。中間一層呈交織狀;肌肉中間有血管,子宮收縮時,血管壓縮,就可制止產後出血。子宮漿膜層就是覆責在子宮表面的腹膜,在子宮下部與膀優、直腸連續,形成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和子宮直腸陷凹,後者在診斷和治療中有重要意義。子宮頸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亦含有肌肉和血管。子宮頸管粘膜有許多腺體,能分泌粘液,為鹼性,這種粘液形成粘液栓,有防禦疾病的作用。子宮位於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腸之間。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宮呈前傾前屈位,子宮的固定裝置主要是盆膈和陰道的承托和韌帶的牽引固定。四對韌帶是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骶子宮韌帶。懷孕後母體為適應胎兒的生長發育出現一系列變化,其中尤以子宮的變化顯著。在懷孕前子宮只有小鴨梨大,重50克,體積約7厘米*4.5厘米*3.5厘米。到足月妊娠時,子宮重1000克,增加了20倍,可容納胎兒、羊水等5000毫升內容物,足月子宮長35厘米,寬25厘米,厚22厘米左右,子宮隨著胎兒增長的需要而增大,妊娠3個月(停經13周),在恥骨上2-3恆指處可摸到子宮底部;妊娠4個月(停經17周),子宮底部位於臍與恥骨的中間;妊娠5個月(停經21周),子宮底部平臍,這時從外觀可見腹部隆起;妊娠31周,子宮底部在臍與胸骨劍突之間;足月時,子宮底在劍突下2-3橫指;當胎兒頭入骨盆後,子宮底可降低。
❾ 什麼是子宮,什麼是附件圖片
子宮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位於骨盆腔中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子宮大小與年齡及生育有關,未產者約長7.5cm、寬5cm、厚3cm,子宮可分為底、體與頸三個部分。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
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峽部在妊娠期逐漸擴展,臨產時形成子宮下段。
子宮由上到下可分為子宮底、子宮體、峽部與子宮頸:
1、子宮底:輸卵管水平線以上的部分。
2、子宮體:子宮中間較細的部分。
3、峽部:連接子宮體與子宮頸的部分。長度只有1公分。
4、子宮頸:子宮底部狹窄的開口。連接陰道。
子宮由外到內可分為三層:子宮外膜,子宮肌層,子宮內膜。
子宮的外面有一層大致圍繞子宮的外襯,稱為子宮外膜,是腹膜的一部分,並沒有蓋住整個子宮。
子宮大部分由肌肉組成,稱為子宮肌層。這些肌肉是平滑肌。子宮肌層的最內層是連接帶,也是子宮肌腺症之中增厚的部位。
子宮的內襯稱為子宮內膜。是黏膜組織。大部分的哺乳類(包括人類)在未懷孕時,子宮內膜會定期增生、剝落或吸收。人類的子宮內膜會在有生育能力的時期,以大約一個月為周期剝落,造成月經。其他動物的周期則不一定是一個月。
(9)女人子公圖片擴展閱讀:
功能
女性子宮是孕育新生命的地方,在性愛過程中,這里也會產生一系列顯著變化。成年婦女的子宮約長7—8厘米,底部寬約4—5厘米,厚約2—3厘米,重約40—50克,下端與陰道相連,在性愛時會有復雜的反應,帶給女性奇妙的感受。
位置
人類子宮位於骨盆之中,位置是膀胱後方與直腸前方。形狀是倒置的梨形。血液由子宮動脈供應。子宮稍微向前傾斜彎曲,但是也有向後傾斜的子宮。在未懷孕時,直徑只有幾公分。上端左右兩側連接兩條輸卵管,下連接陰道。在子宮上還有兩條韌帶連接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