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斷鼻樑的男人是哪位藝術家的作品
斷鼻樑的男人是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
《斷鼻樑的男人》這是一件直接來自生活的作品。由於請不起模特兒,羅丹只好請了一個叫畢比的乞丐,只要給飯吃就行。畢比看去是一個塌鼻且面容醜陋的老人,但羅丹卻從一個雕塑家的角度發現了他的美,於是他在作品中極力強調他面部的起伏和扭曲感,似乎這裡面就存在著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人類的愁苦和凄涼。
奧古斯特·羅丹在很大程度上以紋理和造型表現他的作品,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響力,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
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羅丹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羅丹的藝術理念
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
羅丹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
羅丹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
B. 荷犢者是誰的作品
荷犢者是阿海山納的作品。
公元前560年希臘古風時期的大理石雕塑《荷犢者》,高 165厘米,收藏於希臘雅典阿克羅波利斯美術館。
作品雕的是一位體格壯健的青年牧人,肩馱一隻可愛的小牛犢,大概是奉獻給神靈的,又也許是逗著玩的,這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能見到的題材。
人物發式還存有一點裝飾性,眼睛是凹陷的洞,在光影下顯得大而黑,很有神韻。
小牛繞著青年的頸項,親密地伏於肩上,他用雙手緊握小牛的前後兩條腿,小牛像孩子一般聽話溫順,這在古風時期的雕塑中,還是一種比較新的造型嘗試。
《荷犢的男子》是出土於雅典衛城上的古希臘古風時期的雕像代表作。除了人體的雕塑之外,我們發現男子肩上的小牛犢被塑得極為生動。
《荷犢的男子》是出土於雅典衛城上的雕像。除了人體之外,我們發現男子肩上的小牛犢被塑得極為生動。荷犢男子的雙手已毀,而兩條胳臂卻結實有力,胸腹部處理得也比較生動。
這尊石像高約168厘米,一定是神廟里的供養人像。這在古風時期的雕塑中,還是一種比較新的造型嘗試。製作年代為公元前570年,現藏於雅典博物館內。
這時期雕刻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略有上色,以使五官更為清晰,衣紋和頭發刻畫常具有裝飾性的特點。後期雕刻開始出現新的元素,出現部分形象較為逼真的男性人體,這種男人雕像通稱為「阿波羅」。
雕刻於西元前六世紀的《荷犢的男子》是古風時期的代表作,小牛的面部形象逼真,手舉小牛的男子雙臂也刻畫強壯結實。
C. 一個男人扛起 地球的雕塑
希臘神話故事之阿特拉斯
古希臘眾神的國王非常生巨神阿特拉斯的氣。
他命令阿特拉斯扛著地球站著。
阿特拉斯扛著很重很重的地球站在一隻海龜的背上。
阿特拉斯想擺脫掉這件苦差事,
當海格立斯前來請求他的幫助時,
阿特拉斯差一點就達到了這個目的。
海格立斯要到被一條龍守護的果園里去摘三個金蘋果。
阿特拉斯答應:如果海格立斯願意替他扛一會地球的話,
他就幫海格立斯去摘取金蘋果。海格立斯答應了。
當阿特拉斯摘回金蘋果時,他讓海格立斯繼續扛著地球。
海格立斯表示同意,但是要求阿特拉斯在他去找一副墊肩時,
也替他扛一會兒地球。
等阿特拉斯把地球剛舉到自己的肩上時,
海格立斯揀起幾個金蘋果就跑掉了。在也沒有回來過。
阿特拉斯將永遠扛著地球站在那裡,無法脫身。
D. 一個雕塑,它的樣子是一個男人向兩方雙手張開,請各位解答。這個是巴西還是荷蘭或者希臘,日本的標志
是這個吧?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
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
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
是這個吧?
E. 有個站在山上張開雙臂的雕塑 名字叫什麼
叫做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基督山上,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
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
(5)男人雕塑細部圖片擴展閱讀:
建造背景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
1921年,建一個宗教地標的設想又一次被提出,這一次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親自提議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紀念像周」的活動來吸引捐款,還在全世界范圍內搞了一次基督像競賽,看誰能設計出最好的基督像。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綵,這一天是巴西主保阿帕雷西達聖母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里約熱內盧的總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樞機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彌撒,並宣布這座基督像被列為朝聖聖地。
F. 一個長翅膀的男人抱著一個女人准備接吻的雕塑叫什麼名字
這件雕塑是叫做《丘比特與賽姬》。雕塑中長著翅膀的是維納斯女神最小的兒子丘比特,他和和賽姬是一對戀人。雕像表現了丘比特輕輕抱起賽姬親吻的一剎那,兩人柔滑的身軀相擁成X形,優美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