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古代胖男人手繪圖片
擴展閱讀
卧床發燒卡通圖片 2025-09-16 18:02:59
高清定製大衣圖片 2025-09-16 17:57:06
唯美動漫圖片女夢幻 2025-09-16 17:51:16

古代胖男人手繪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3-01 11:04:30

㈠ 為什麼古代的武將畫像肚子挺大,挺著將軍肚能上戰場嗎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古代留下來的很多武將的畫像,都被畫得大腹便便。而且這些人很多都是名將,包括關羽、岳飛、戚繼光等。換句話說,他們都有一個「將軍肚」,而從「將軍肚」這個詞我們也可以看出,大腹便便的人確實不在少數,而是一些「將軍」的共同特徵。

(岳飛像)

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長得很胖,自然是不能上戰場打仗的。尤其在冷兵器時代,這更是兵家之大忌。可為什麼,「將軍肚」卻成了將領們的一個特徵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

一、將軍年紀都比較大。

古代的將領們,都是從戰場上拼殺過來的。都是因為立下了不少戰功,最後才升任將軍的。也就是說,當他升任將軍的時候,年紀都比較大了。

一個人年紀大了以後,身體就會發胖,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還有一點,我們現在看見運動員,當他們年老退役以後,身體都會發胖。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他參加運動的時候,身體消耗很大,因此也吃得很多,把胃口吃開了。後來他雖然年紀大了,不參加運動了,但是胃口還在,因此就很容易吃胖。

古代打仗的將軍的情況,和當下運動員的情況,幾乎是一樣的。他們打仗的時候胃口肯定也很好,後來當將軍了,年紀大了,胃口依然很好,因此就吃胖了。

(關羽像)

二、將軍很少沖鋒在前打仗。

由於我們對古代軍隊打仗的觀感,大都來自於古代《三國演義》《說岳全傳》這樣的小說,因此,會覺得古代的將軍,每次在戰場上打仗的時候,都會親自上戰場,拿著武器沖殺在第一線。

甚至在打仗的時候,還是先將軍打。將軍打完,分出勝負以後,才會士兵上前打。而且將軍在打的時候,一般還是先打口水仗,來一通辱罵和威嚇。比如說什麼「報上名來,我的刀下不留無名之鬼」。比如說「你在我手上走不了三個回合」等等這樣的話,另一方必然大怒,接著兩人就捉對廝殺。

但事實上,真實的打仗,顯然不可能這樣。將軍確實需要親臨前線。但是,絕對不可能沖在第一線。如果是山地戰,必然有相應的埋伏什麼的。如果是平原陣地戰,那也需要將軍擺陣型。當將軍擺陣型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人指揮。那個指揮的人,自然是將軍。他如果每次都沖殺在第一線,那就沒人指揮了,軍隊就亂了。

不過,我這樣說,並不是說將軍不會身先士卒,不會帶著軍隊沖殺。而是講一種一般情況下的戰爭狀態。

(腰闊十圍的武將)

三、畫師一般都會給將軍畫個「將軍肚」。

我的意思是說,不管將軍長得胖還是長得瘦,畫師都會給他畫一個「將軍肚」。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在古人的認識上,有一個粗壯的腰身,是非常重要的。

㈡ 為什麼古代以胖為美

唐朝之前,各個朝代基本以瘦為美。漢朝大美女趙飛燕,與楊貴妃齊名,史稱「環肥燕瘦」。她瘦到神馬程度?據說,體態輕盈到可作掌上舞。小風只聽說過草上飛,那是輕功,掌上舞還真不知是哪門哪派的武功。

唐朝「以胖為美」,恰恰又從民族意識的一個審美層面上證明唐朝之所以那麼強悍偉大的性格根源。漢人一直迴避唐朝的游牧精神和草原血統,實際上漢人很不情願把中國最偉大朝代的大半功績記在草原民族的功勞簿上……

大唐朝國力鼎盛,其天朝氣象不僅表現在以胖為美的審美觀上,而且表現在以重為尊的兵器譜上。

㈢ 古代的胖子多嗎

無論是何年何月,哪朝哪代,胖子都是有的,古代的胖子也多呀,不能看那些電視劇里玉樹臨風的少年郎就認為古代人都貌似潘安,體型豐腴的大有人在。

㈣ 在古代,那些達官顯貴的男子是如何化妝的呢

化妝這件事兒總會被狹隘地認為是女人的專利。愛美之心人人皆有,當代男人是,古代男人也如此。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男人對外貌的追求已經登峰造極,不化妝都不好意思出門。來看看古代男子如何護膚、打底和上妝。

護膚打底

每個愛化妝的人一定都非常注重護膚。古代男子最愛用的護膚類化妝品是面脂和口脂,功效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面霜和潤唇膏。

古代美男標准

古代美男子的首要標准就是皮膚白,最好能達到「膚色白皙,宛如珠玉」的程度。白不僅能遮百丑,還能讓人生出愛憐之心。漢朝的美男子張蒼違法被判死刑,行刑日全身赤裸趴在砧板上。監斬官王陵一看,張蒼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膚白皙潤澤,這樣的美男子死了就太可惜了,於是請求劉邦寬大處理。張蒼大難不死,最後成了西漢丞相。

但東方人膚色本來就是黃的,要想變白,只能通過塗粉來實現了。傅粉,即敷粉,從現代角度看就是打粉底。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用米粉研碎做的,另一種是把白鉛化成糊狀,俗稱「胡粉」,也叫「鉛華」。

美男子除了皮膚要白,還要「面若桃花」。白里透紅,就成了古代男子化妝最極致的追求。傅粉施朱,通俗地講就是塗上白粉底,再抹點胭脂,相當於打了腮紅。

三國時魏國尚書何晏非常愛美,不化妝不出門,素有「敷粉何郎」之稱。史書上記載他:「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成天揣著化妝品補妝,時時刻刻關注著自己的妝容,愛美程度和今天那些吃個飯要補幾次妝的女人簡直不相上下。

不過,何晏本身就是個美男子,《世說新語·容止》里寫他「美姿儀,面至白」。到底有多白呢,魏文帝曹丕也想知道,他認為一定是何晏塗了粉的緣故。為了檢測他到底有沒有化妝,曹丕在一個大熱天里把他叫到跟前,賜他一碗熱氣騰騰的面片湯。何晏當場吃得大汗淋漓,一邊用衣袖擦去臉上的汗。讓曹丕意料不到的是,何晏一點粉都沒有掉,皮膚還更加白里透紅了——誰知道這個何晏到底塗了什麼粉,又或者他早就猜到了曹丕的心思。

在京劇里,曹操那張煞白的臉譜也不是空穴來風。三國時,敷粉竟是曹氏的「家風」,不論是曹姓族人,還是曹家快婿,都愛敷粉。曹操的兒子曹植也是愛美之人。《魏志·王粲傳》里記載,曹植非常敬佩的邯鄲淳第一次去拜訪曹植時,曹植剛洗完澡。盡管他非常迫切地想和邯鄲淳大聊特聊,但這個粉不離面的人,為了敷粉,讓他尊敬的客人在大堂里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

其實,古代男子化妝還是有相當大的爭議。北齊的顏之推強烈抨擊化妝的貴族子弟,在《顏氏家訓》中說:「梁朝全盛之時,貴族子弟,不學無術……無不熏衣剃面,敷粉施朱。」到了武則天時代,對男子化妝的抨擊愈發強烈,「油頭粉面」成了對男子化妝的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