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鍾南山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他在當年是從北京大學的醫學部畢業,並且畢業後直接留校任教。現在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
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有他的學生說他在學校教學時,對自己的學生特別好,同學們都很尊敬他。
這次主席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勛章,更是對其在抗疫斗爭中的奉獻,做出了肯定。
㈡ 大連小伙再進隔離區,不斷直面危險的人有多偉大
還記得大連小伙蔣文強嗎?今年2月13日,他曾想去長沙,卻誤入武漢被滯留當上志願者。回到家鄉,又遭遇大連突發疫情。這次,他走進隔離區重新干起了“老本行”,為隔離觀察人員送餐,同時做起保潔志願服務。他說,要為家鄉做點事!
大連突然到來的疫情,讓人始料未及,但醫護人員和一線人員迅速制動,對確診者和密切接觸者實施了集中隔離以及治療,讓大連的疫情迅速在可防可控的狀態下。此次大連的精神小伙在一線的工作是為隔離觀察人員送三餐,同時也依舊在隔離區干起了老本行保潔工作。大連小伙蔣文強表示,目前他的工作需要進隔離區一天三次,分為三個時間段,每次進入都需要嚴格按照要求換隔離服。大連小伙言及武漢疫情是在冬末春初,而大連疫情是在夏季,厚重的隔離服下他一個大男人都非常吃力和難受,他表示非常心疼那些在炎炎烈日下工作的醫護人員。大連小伙說醫護人員熱暈的情況非常常見,他很想幫助醫護人員做些什麼,卻因為沒有專業經驗而無能為力。他只能做好本職工作,打掃好隔離區的衛生,盡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
㈢ 疫情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疫情中的英雄人物如下:
1、鍾南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掛帥親征,敢於發聲,家喻戶曉,一聲號令,全民不動,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戰士,更是一位國士。
㈣ 疫情期間,有哪些讓你「鼻頭一酸」的感動瞬間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溫暖讓人感動,有句話說的好: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之前看一個視頻,小女孩哭著不讓媽媽走,她媽媽是一位白衣天使,和女兒只能視頻見面,女孩哭著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呀,我好想你,嗚嗚嗚,一個五歲的女孩只想要媽媽呀,我真的鼻頭一酸,瞬間破防。她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疫情期間,舍小家為大家。傳遞愛心。小我傳遞大愛。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信,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春暖花開,我們必將戰勝疫情
㈤ 在此次疫情中,鍾南山院士的哪一方面的精神感動了你
當你為一個重大事件的發生而感到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當你看到有一個不畏生死毅然幫你扛起來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甚至年齡還有點大的男人,沖在第一線,並且給予你足夠的戰勝困難的信心,就是這樣的人,心中充滿大愛,眼神全是堅毅,這就是我眼中的鍾南山院士。
不止鍾南山,那些放棄假期沖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那些為抗疫剃光頭發的女醫生們,那些有家不能回、夫妻雙方都在一線的他們,那些許許多多的李文亮們,是他們點亮了這個2020年的春天,有你們,我們很安心!感謝你們的技術治療和偉大精神!
㈥ 抗疫英雄有哪些人
1、何建華,男,蒙古族,生前系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2019年11月任育文派出所三級警長。為配合防疫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巡邏防範工作。
2020年1月26日何建華主動請纓到人流量較大的突泉縣汽車客運站開展工作,連續工作到13時許,他突感身體不適,被送往醫院搶救治療。21時許,何建華因小腦出血醫治無效,不幸因公殉職,享年52歲。
2、包長命,男,蒙古族,生前系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衛生室鄉村醫生。2003年曾經參加過阻擊「非典」戰役。疫情期間,身有殘疾的他勇敢沖在防「疫」一線,承擔起全嘎查30多名返鄉人員的排查和健康檢測工作。
一身白大褂、一隻口罩、一副手套,就是他的全部「防護」裝備。2020年1月27日,他突發腦出血倒在了防控疫情一線,生命定格在了50歲。
3、秦紅,男,生前系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寶龍山鎮西寶龍山嘎查黨支部書記。疫情期間,他一直沖鋒在前,帶領嘎查兩委成員,第一時間組建起「村幹部+黨員+鄉醫」的防控「尖刀班」,還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劃分防控網格,採取「包組連戶、責任到人」的方式。
做到找到人、管住人、守好門。2020年2月2日清晨,已經9天沒睡過一個囫圇覺的秦紅,倒在了距離村部300米的鄉村小路上,生命定格在了48歲。
4、王玉柱,男,生前系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查干寶浩嘎查駐村工作隊員。疫情發生之後,王玉柱第一個報名,主動請纓堅守一線。
敲開車窗、測量體溫、登記信息??連續17天,他幾乎「釘」在了堵卡站。2020年2月16日,因過度勞累導致心臟病發作,王玉柱在去醫院救治的途中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3歲。
5、滕逸鶴,女,生前系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一中西路社區黨委書記。在疫情防控期間,她與社區幹部們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入戶排查、站崗值守、組織調度、籌集物資,用實際行動築牢社區防疫防線。2020年2月21日,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47歲。
㈦ 疫情默默奉獻的小人物有哪些
1、張定宇
臨床醫學博士,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1997年11月,張定宇曾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
武漢疫情爆發以來,張定宇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絕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冠肺炎感染的妻子,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
㈧ 疫情當前,醫護人員讓人動容,一線醫務人員有多辛苦
最近從武漢開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逐漸席捲到了整個中國,這次疫情可謂是非常嚴重,短短一個多月,已經發展到了過萬人患病。在這次疫情下,最辛苦的就是醫護人員了。
在網上有著數不清的關於抵抗疫情、疫情發展的信息。但是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些奮戰在抗疫情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經常能看到網上有人發一些醫護人員摘下口罩的圖片,臉上已經被口罩、護目鏡、帽子勒出了很多道印記。雙眼中透露出了疲憊。目前來看,全國各地的抗疫情工作已經逐漸的步入了正軌,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加入到了抗疫情工作當中,雖然各界捐贈的醫療物資相繼就位,但是因為病人們越來越多,所以醫護人員們的工作強度遠遠超出了常規工作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