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那個男人來自地球圖片
擴展閱讀
努力的小鳥動態圖片 2025-09-20 14:43:45
ps怎麼把圖片轉為稿件 2025-09-20 14:22:40
書和筆背景圖片 2025-09-20 14:21:07

那個男人來自地球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1 09:25:52

① 求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壁紙高清資源~跪求!謝謝!!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jINkGxNjjE?from=zdZGNRLZDQBZ

點擊鏈接-查看所有圖片-打開一刻相冊-可批量下載/無限存儲

高清大圖都放到一起啦,直接就能看到下載~超方便滴,求採納啦

② 求一部電影名字好像是科幻類的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假如一個人告訴你,他活了140個世紀,是個穴居人,跟哥倫布一起航海,與貝多芬聆聽音樂,同梵高作過畫,聆聽過釋迦穆尼的教誨,一個好人---耶穌,擁有時間堆積起來的智慧,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他就是你的一位朋友,一個相處多年的同事,你會怎麼想?用無數的問題去質問他?還是相信他?問他無數問題?
《那個男人來自地球》講述的就是這么一個事情,35歲的哈弗歷史教授工作十年之後突然辭職,同事們紛紛不解,他們臨時在他家裡聚會,敦促他解釋一番。但約翰提出的原因令他們大吃一驚:約翰聲稱他有不死之身,生存了14000年,並且不能呆在一個地方超過10年,不然他秘密會被發現。面對約翰的說辭,眾人開始了對他的質問。。。
與其他的科幻片不同,本片脫離了「激光與飛行器」的束縛,類似的影片也有過幾部,比如《時間旅行者的妻子》《返老還童》等等。這些脫離了主流科幻片拍攝手法的影片,卻意外的讓人印象深刻。幾張沙發,一個火爐,幾個學者,便開始了談話,全片皆由語言來闡述劇情,你可能與那幾個學者一樣,從剛開始認為他瘋了,到最後詢問他還有什麼教誨,在不斷地質問與詢問當中,一遍遍的被主人公的言語所左右,這是導演的精彩之處,當幾名學者質問,觀眾也隨之期待約翰作出回答,但是回答完畢之後,提問者又在想約翰是在書中看到的,觀眾也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樣一遍遍的提問,一遍遍的回答,觀眾已經再不知不覺中認定約翰就是那個耶穌,就是那個活了14000年的人,這時候的劇情也隨著學者的相信而進入下一個階段。他們不再質問,而是詢問,約翰解釋了地貌,歷史,宗教,從廣闊無垠的平原,到山巒疊嶂的險峰,從哥倫布到耶穌,一切都是那麼的合理。
他的淵博知識也是那麼的合理,因為他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14000年,這已經不是一個人類的年齡,觀眾們自然會對他在這14000年中的所見所聞感興趣,導演抓住了這一點的同時,也帶領我們進入他所設置的世界當中。
影片後半部分,當眾人正聽的出神的時候,心理學家卻突然要求約翰停止這無聊的謊言,約翰說了一句,故事結束。至此,學者與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的一切是約翰編出來的,我們都成了他最好的聽眾,也正是疑問那些學者的肯定,不知不覺中配合他完成了這個跨越14000年的故事。但就在同時,我們也跟那學者一樣,在之前的疑問中產生出的懷疑心理,又覺得約翰就是那個耶穌。誰知道呢,也許人類接受與他們自熱規則相同的事物比較容易吧。雖然帶著疑惑,但是大家都陸續離開了。至此,我們已經進入了導演設置好的游戲中,我這么覺得,看到這里,其實觀眾們心裡都有著強大的疑問,約翰說的到底是真是假,他的言語總是讓人將信將疑,最後與心理學家的對話揭開了謎題,原來約翰是那個年近60的心理學家的父親,在於他母親相處10之後他選擇了離開,約翰回答了心理學家的疑問,也許心理學家不能接受這個事實,突然暴斃身亡。此時那個女老師問了約翰一句:「你是第一次看見成年的孩子死去吧?」約翰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關掉等,走到星空下,也許他擔心大家會像心理學家一樣,才在說這是一個故事吧。對於人們不能接受的事物,還是讓他們拒絕接受為好吧。
最後約翰帶好行李,開車離去,那個女教師一直看著他,這時約翰的車突然停了下來,女教師上了車,汽車發動,開走。
看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來丹·布朗所著的《達芬奇密碼》一書中提到過耶穌有一個女門徒,而且他深愛這個女門徒,這個女門徒名字叫末大拉,是為保存耶穌血液的聖杯,導演安排的最後一幕是不是這個原因不得而知,但此時我們也帶著疑問結束了整片影片的觀看。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劇情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本片的語言藝術令人拍手叫好,我們在一次次的疑問中,使得約翰這個形象不自覺的變得神秘,這是這股神秘勁,帶領著大家在猜測與驚嘆之中結束了這部影片,就算是再影片結束之後,我們同樣會有疑問,是不是約翰調查過心學家的往事呢?等等。。。。
正像那位學者離開之後拿著從約翰那得來的穴居人製品仔細端詳那樣,我們何嘗不是再仔細回味這部影片的細節之處呢?
單一的場景,幾個人圍坐在火爐前談論著某個話題,這樣的影片其實並不少見,例如徐靜蕾的《夢想照進現實》。單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這種影片的拍攝很難有任何突破,無論是人物調度還是空鏡頭都會顯得中規中矩,當然,希區柯克的《奪魂索》大膽地嘗試了「一個鏡頭一部影片」的拍攝手法,但多少還是有些話劇的感覺。
如果在鏡頭上並沒有過份炫耀的資本,那麼影片最值得關注的一定是劇情內容,《奪魂索》的勝出在於懸念的設置,箱子中的屍體會不會被人發現,這是所有觀眾都期待的事情,《夢想照進現實》則是話題是否吸引人的問題。而這部《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則極其聰明地將兩者結合了起來。
約翰面對眾多同事聲稱自己是一個永遠不死的人,已經活了14000年,於是懸念便構成了,所有在場者以及觀眾都希望知道約翰說的是不是真話,而這是一個拷問的過程,拷問的內容雖然形而上,卻絕對吸引觀眾的聽覺。對於整部影片來說,這個談話的內容將構成主題,也是導演希望與觀眾直接進行的交流。
當一個活了14000年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最想問他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答案是不盡相同的,於是導演設定了劇中人物的身份,各科目的大學教師,甚至還有一個年輕的學生。很顯然,這是一個關於哲學的思考辯論會,所以這些教授中缺失了理工類專家,而是些社會科學者,考古專家,人類社會學專家,心理醫生,甚至還有大學生,宗教人士等等。這種人物設定自然貼合了影片中所要談論的話題,於是,關於人類的進化過程便在這種奇怪的討論中開始了。
很顯然,劇情中有兩條線索是交織在一起的,一條便是約翰的講述,這關繫到對一些以往事件的顛覆,也關繫到人類歷史的進化過程,而另一條則是現實中這些教授是否相信約翰所說的話,是否相信真有這么一個有悖常識而存活了14000年的人存在?如果我們將第一條線索稱為B線索的話,那麼作為後一條A線索誓必成為B線索的源動力,質疑的存在才是約翰故事講述的前提。
這裡面便涉及到一個問題,質疑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思維呢?這當然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說約翰的同事們是柏拉圖式的理性思維,即他們從書本上當然地認識到了這個理性的世界,並且用這種理性世界的思維懷疑那些不同尋常的事情,那麼約翰這個人物的一定是屬於亞里士多德的弟子,他用自己的實踐去認識這個世界,並且追隨著這個世界的每一次變化,從而很好地去適應它。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那些教授們對約翰身份以及談話內容的質疑,但事實上,這只是故事的表面,真正的質疑卻來自於約翰這個人物。編劇假定了約翰的壽命以及約翰本人的經歷,所以無論約翰說些什麼,從現實來講,他都處在不真實的狀態下,而這種不真實恰恰是劇中對那些教授們的真實的質疑。尤其當耶穌的理論出現的時候,這種質疑顯然達到了最高峰,幾乎要顛覆掉整個西方的文化,但那假設的本身卻存在著各種可能性,這種沖擊的強悍性也許是東方人無法理解的,但對於西方來說幾乎是致命的。於是我們便看到了那個女大學生在場的原因,當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個謊言的時候,只有她聽出了約翰的質疑,這個女大學生無疑代表著西方社會年輕人中對西方文化的質疑,其中也包括對東方文化的喜愛。
毫無疑問,這是關於哲學探討的電影,所以我們會發現影片中與約翰產生沖突最強烈的是那名心理醫生,這個身份是相當有喻意的。哲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的思考」,是超越了各種學科的,但什麼樣的心理適合對即定的觀念進行思考,提出質疑呢?當心理醫生以自己的權力而禁止了約翰的話語權時,我們便知道了,這種心理思考是不被允許的,是要被限制的,而在劇情上,心理醫生與約翰的父子關系顯然是導演對這種思想禁錮警察的巨大嘲諷。禁錮思想是哲學發展的最大敵人,於是,影片結尾,心理醫生的死是導演的一種渲瀉,甚至是一種意願。當約翰再次離開的時候,他的人生註定要繼續著對新生活的探索,從質疑到探索,這個過程是全人類的,恐怕也是導演對西方社會的一種意願。
這部電影改編自科幻作家Jerome Bixby(1923~1998)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小說,他的科幻作品《It's a Good Life》曾入選「世界100部最受歡迎的科幻短篇」,Jerome Bixby還曾參與著名科幻電視劇集《Star Trek》(1966~1969)的劇本編寫。
影片的節奏和氛圍都很舒服,類似於著名的《十二怒漢》,全部情節都發生在一間狹小的客廳之中,全靠人物之間的對話展開,著實需要導演和演員都具備相當的功力。對我來說,其引人入勝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任何動作大片,雖然人們向John詢問的問題之中似乎有2次重復,不過倒也是可以接受的瑕疵,況且整整一下午的對話,發問重復本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看慣了好萊塢大片庸俗如我之輩本期待結尾處能有奇峰凸現,不料卻依然相對平淡的收了場,不過仔細回味卻也很合情理,對於這部獨特的科幻影片,一個華麗震撼而又不顯突兀的結尾實在難以想見。
一直覺得讓人回味無窮的佳作只可偶遇不可強求,記得上一次邂逅如此水準的佳作已是6個月之前看的《美國X檔案》,而上一次看到此種類型的科幻作品則是2年前看的《K星異客》。
影片中的演員並非大牌,但舉手投足之間卻都張力十足,John穿越萬年的神色自若,Edith信仰顛覆時的恐懼失措,Will面對永恆者時的心理失衡,全部精彩絕倫。從根本上說,這只是把一個活了14000年的傳奇人物放在了現代社會中的小把戲,但影片的聰明之處是把這個構思從人文角度而非從科學角度來展開,在內容無比空洞、畫面無比華麗的「大片」(最近的一部代表作就是《變形金剛》,而我不得不承認我不但很喜歡它,而且還熱切的盼望著第二部的到來……)泛濫的今天,這部發生在一間小客廳里的科幻片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以啟示,真正震撼人心的藝術形式歸根結底不是絢麗奢華的電腦特效,而是能夠洞穿人性的思想鋒芒。
事實上,這部影片的科幻內核可能比影片本身更有魅力。片中老Will的話最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不朽的身軀,曾見證了多少我們無緣得見的歷史奇跡,他曾結識了佛祖、梵高,甚至自己就是耶穌的歷史原型;而在遙遠的未來,他還將親身經歷無數我們無法看到的科學奇跡。Will說的對,幾乎沒有人會不嫉妒這種不朽之人。早在秦始皇之時,人類便追求永生,永生之夢一直紮根在人類意識的最底層,被長期埋沒,卻永不泯滅。
而這部影片,便通過一個不朽之人和若干位學識淵博的大學教授在壁爐前的對話,又喚醒我們沉睡已久的永生之夢。
很有魅力,只能如此概括。

③ 那個男人是什麼梗

那個男人有多個梗的意思,比如代表牛逼的人,還有指康納
1.牛逼的人:「那個男人」這個梗來自電影《那個男人來自地球》。雖然剛出現這個詞的時候並沒有火,後來只是被用在形容某個人非常牛逼。比如貝爺被稱為那個男人。也可以理解為在哈利波特中,人們不敢直呼「伏地魔」的名字,只能用「那個男人」來代替。
2.指康納:最初源於刺客信條吧,刺客信條3剛出的時候,因為其作戰風格比較激烈,打鬥情節頗多,主角康納也過於"勇武"且主要武器為一把斧頭‌ ‌‌‌‌,因此有許多艾吉奧三部曲的粉絲不認三代和康納,說其不是正統刺客,稱呼康納為狂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