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戰爭中的一個美國女記者 報道美軍的殘暴
是美國記者莫拉。
莫拉是一名美國攝影記者。越戰爆發後,她被派往西貢采訪這場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是伸張正義的戰爭。但隨著采訪的深入,莫拉發現有無數無辜的人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她決定不再用鏡頭記錄美國士兵的英勇,而是把鏡頭對准一個個在戰爭中灰飛煙滅的生命。
國內的上司對莫拉的工作很不滿,要求她馬上改弦更張。莫拉立即回復道:「無論戰爭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但它本身是邪惡的……」隨後,莫拉遭到了解僱。但莫拉並沒有回國,她仍然用鏡頭去揭穿那些掩蓋真相的謊言。那一幅幅記載著無辜者血淚的照片被她寄往歐洲的反戰媒體,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快,美國軍方決定將「叛國者」莫拉開除國籍。
走投無路的莫拉打算離開越南去緬甸。然而,載著她的馬車剛離開西貢,就踩響了一顆地雷……其後,她的遺體被草草掩埋在一個小山坡上。戰爭末期,越來越多的越南人知道了莫拉,並為這個美國人舉行了厚葬。有人向胡志明建議:莫拉為了揭露戰爭真相,被剝奪了國籍,請越南政府追加她越南國籍。胡志明思忖片刻,意味深長地說:「不必了,她是全世界人民的女兒,她的國籍是『良知』……」
㈡ 女戰俘在美越戰爭中,為何會被美軍使用「空孕催乳劑」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上又陸陸續續地發生了好幾場地區性的戰役,這些戰役雖然沒有擴大到世界范圍內,但卻不可避免地對世界產生了影響。其中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爭恐怕就是發生在越南和美國之間的越南戰爭了。越南戰爭本身是美國支持的南越政府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北越政府之間爆發的一場內戰。
只是南越政府不敵北越,美國不願意社會主義陣營在東南亞建立影響力,於是派遣美軍參與了戰斗。在長達二十年的越南里,參戰雙方都遭受了嚴重的損失,最後美國不想再被越南戰爭所牽制,於是宣布撤軍,越南戰爭就此結束。
在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之下,戰爭肯定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在殘酷的戰爭中,我們作為人類卻還是應該守住自己的底線,任何反人類武器的使用都會給後代帶來無窮無盡的惡果,我們不奢望世界和平,我們只希望戰爭對人類的摧殘能夠再少一點。
㈢ 美越戰爭有哪些影片
1,《野戰排》
《野戰排》是1986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戰爭片,由奧利弗·斯通執導並擔任製片人,湯姆·貝倫傑、威廉·達福、查理·辛等聯袂主演。
2,《獵鹿人》
《獵鹿人》是由環球影業 (美國)製作的戰爭片,於1978年12月8日在美國上映。該片由邁克爾·西米諾執導,羅伯特·德尼羅、克里斯托弗·沃肯、梅麗爾·斯特里普等主演。
3,《全金屬外殼》
《全金屬外殼》是美國出品的戰爭片,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亞當·鮑德溫、馬修·摩丁等主演,於1987年6月17日美國上映。
4,《生於七月四日》
《生於七月四日》是由奧利弗·斯通執導,湯姆·克魯斯、凱拉·塞吉維克主演的傳記電影,於1989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
5,《天與地》
《天與地》是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的戰爭傳記電影,由奧利弗·斯通執導,湯米·李·瓊斯、姚志麗等主演。該片於199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㈣ 越戰期間美軍遺留的混血兒,他們現在生活如何
基辛格說越戰:它是美國的一場悲劇,一開始美國就不應該闖進去。
如果,越戰對美國來說是悲劇,那麼,對越南民眾更是悲劇,美國人灰溜溜地回了自己的國家,而留給越南的,除了大量生命的失去,還有未散盡的銷煙,還有很多個混血孩子和一堆寡婦。
這是什麼意思呢?他的主要針對人群是:美越混血兒,還有家人,可以移民到美國,並給予綠卡。
但這個計劃的前提是:美國大兵承認是自己的子女,以及曾經的愛人。
這個計劃,對於那些不承認愛人和兒女的,或者只是「露水姻緣」就沒有辦法提供保障了。
3、1982年的《亞美兒童法》
隨著混血移民的數量增多,對於越南境內的混血兒的情況,美國人多了一些了解。
1982年,又出台了了《亞美兒童法》,這次不是允許「美越混血兒」到美國後,僅僅給予綠卡,而是直接給予美國國籍,和所有的美國公民有著同樣的權利。
看來,美國政府對大兵犯下的錯誤,不斷進行不補償和善後。
4、1987年《亞美兒童回家法》
這次的法規頒布,有了一個重大的改變,允許混血兒的直系親屬來美國移民,直接給予國籍。這就解決了那些混血直系家屬的後顧之憂。
這一次次的法規出台,都像是美國一次次的在贖罪。雖然美國沒有取得勝利,但給越南造成的損害,畢竟大了去了。
但是,盡管美國政府在一次次做著補償,一次次給予好的政策,但美國人還是對這些混血有一定的歧視。
這種歧視無法避免,畢竟,黑人兄弟們在美國生活了幾百年都不能消除,何況是美越混血呢?
沒有到美國的混血兒,過得如何?從美國大兵走了後,對「美越混血」有了新的稱呼「貝度」,意思是「生命之塵」。
這不是好話,這是歧視,指的是「多餘的東西」。
因為和美國開戰許久,越南上百萬人死於美國人之手,因此,這些孩子就被列為異類,受打擊,被歧視。
他們的母親,也被輕視,也被欺負。
終於,有了移民美國的機會,很多混血兒和母親等人奔赴美國。
但是,還是有一部分美越混血兒,終其半生,都一直在越南呆著。
一是,一些母親不願意去美國,她們忍辱負重在越南國內把混血孩子養大,畢竟美國也有歧視。
二是,有些被遺棄的孩子,沒有得到移民的機會,不得已在越南國內長大,於是,這些孩子的人生中,受到的歧視數量不少。
這些年,隨著時間的發展,越南人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對「美越混血兒」的容忍程度也提高了很多,畢竟,和美國的關系也是好了很多,不再是曾經的劍拔弩張,橫眉冷對。
㈤ 美越戰爭歷時多少年
美越戰爭歷時14年,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也是越南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61年5月,美國破壞了「日內瓦協議」,發動了反對越南人民的「特種戰爭」。在越南南方人民的頑強反擊下,美國的「特種戰爭」慘遭失敗。美國於1964年8月又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把侵略戰火擴大到北方。1965年3月美國在峴港登陸,從而把侵略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的「局部戰爭」。越南人民奮起抵抗,使「局部戰爭」遭到破產。
(5)美越戰爭女人圖片擴展閱讀:
969年起,美國開始推行「戰爭越南化」政策。結果,美偽集團在戰場上遭到更加慘重的失敗,被迫於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簽訂《關於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簡稱《巴黎協定》)。
美國撤出越南南方以後,阮文紹政權破壞《巴黎協定》,拒絕實現民族和睦,蠶食越南南方解放區。1975年春,越南軍民發動春季攻勢,4月30日解放西貢,5月1日,解放整個越南南方,徹底摧毀南越偽政權。至此,越南人民堅持十四年之久的抗美救國戰爭勝利結束。
㈥ 當年進行的美越戰爭,為何讓鄰國寮國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美越戰爭是美國對越南進行的一場非正義的入侵戰爭。在越南軍隊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趕跑了美國侵略者,但是在美國軍隊的刀兵之下,越南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損害。但是之所以說寮國是最大的受害者,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在越南戰爭時期,美國對寮國也進行了幾次轟炸,雖然都是誤炸,但是並沒有向寮國道歉。其次就是寮國平白無故被炸了之後,就開始對越南進行支持,這樣一來,美國就有了對寮國進行打擊的理由。最後就是寮國在戰爭開始之後,經濟就開始下降,這個影響一直到如今都沒有被消除,寮國目前仍舊是個貧困的國家。
最後就是寮國在越南戰爭時期被美國轟炸,導致國內經濟出現了倒退。畢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而且寮國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經濟產業,這就導致寮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下降,甚至倒退。一直到現在,寮國都是世界上的貧困國家之一。
㈦ 越南戰爭美越雙方各傷亡多少
越南軍隊:220357人死亡(最低估計)316000人死亡(最高估計)、1170000人受傷。
越南平民死亡:200000人至250000人
美國軍隊:58202人死亡、303616人受傷、2500人失蹤。
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損失飛機8612架,其中3720為固定翼飛機,4892架為直升機(另一統計:消滅美軍飛機3744架,直升機4868架),其中在北越上空擊落美軍飛機1095架,直升機11架。
(7)美越戰爭女人圖片擴展閱讀:
越南戰爭造成的傷害:
在1945年9月2日至1975年4月30日的戰爭中造成了800萬平民的死亡。戰爭結束時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100萬孤兒、200萬寡婦、50萬殘疾人、70萬妓女。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中國和柬埔寨發生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
越南為自己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越南戰爭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 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包括法越戰爭在內的30年戰爭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
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和與中國陷入戰爭(中越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西方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70年代後期,超過150萬越南難民乘小船逃離越南。
㈧ 美軍拿著槍在追趕裸體兒童的圖片 是黑白的 不知道是那場戰爭
你要問的圖片是不是這個?
是的話是越南戰爭,美軍不是在追趕,這幾個孩子被凝固汽油彈擊中了們只能扯掉著火的衣服奔跑,後面幾個美軍而在一邊無動於衷(越南人是挺可惡的,79年咱們打越南時有多少解放軍戰士都是被小孩陰了的,最後打的時候就什麼都不管了)。這個女孩叫潘金淑,她被越南政府當作美帝國主義罪惡的活標本而樹立起來,金淑長大後被送進醫學院學習。後來,在向越南最高當局申請獲得批准以後,她離開越南前往古巴學習。在那裡,潘金淑認識了她未來的丈夫。也是在那個時候,她決定徹底離開越南。1992年,潘金淑結婚。在他們的蜜月途中,夫婦倆到了加拿大。後來她移居美國,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經歷講述和平的意義。
PS:唉,美帝的吸引力啊,連一個被他燒過的人都要去.........
㈨ 美越戰爭,越詳細越好!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6�5n Tranh Ch�6�3ng M�6�3 C�6�7u N�0�6�6�3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也是該國至今唯一戰敗的戰爭。越戰在是冷戰中「一次熱戰」的同時,也是越南民族主義的奮斗;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㈩ 美國越南戰爭 美國打越南是什麼時候
美國打越南是:1955年11月1日—1975年3月30日。
越南戰爭,又稱:越南抗美救國戰爭,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冷戰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並統一了越南全國。
(10)美越戰爭女人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中則被日本佔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越南共產黨)向法國宣布獨立,於1945年9月2日在河內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在此之後的1949年4月27日,流亡中的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法國的支持下在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南越)並就任國家元首。
1954年5月7日,法國軍隊在奠邊府被越南人民軍包圍,宣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