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沂蒙山是山東哪個市
沂蒙山是屬於山東省臨沂市。
沂蒙又稱沂蒙山,指以蒙山山系和沂水流域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 地跨山東臨沂、淄博、濰坊等地,主要區域位於臨沂市。
沂蒙曾處於同一個行政區劃(沂州府、琅琊道、臨沂專區、臨沂地區等)下,之後行政區劃有所變動,但沂蒙的概念沒有變,大致包括臨沂市3區9縣。
(1)沂蒙山區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臨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地處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位於魯南臨港產業帶、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範基地、東隴海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城市東連日照,西接棗庄、濟寧、泰安,總面積17191.2平方公里,南北最大長距22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61公里。
臨沂境內山脈自北而南,有沂山、蒙山、尼山3條主要山脈,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其中蒙山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久負盛名,享譽中外。境內有不少由流水侵蝕造成的桌狀山,當地稱為「崮」,素稱沂蒙七十二崮。
❷ 沂蒙紅嫂用母乳救活小八路,建國後小八路成大官,是怎樣報恩的
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總是讓人銘記於心,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戰士為此失去生命,有多少家庭因此分崩離析。在這個時期也踴躍出了一批批為革命事業而奮斗著的愛國人士,他們發揚著無私的愛國精神,全中華民族就如螞蟻抱團一般,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辛、不怕生死的與日本帝國主義做著斗爭。在全民族的團結一心下,我們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國土。
在這時期,在沂蒙山區也躍出了一批母性群體,她們將丈夫送上戰場,讓兒子參軍,為紅軍縫軍衣、做軍鞋,甚至不遺餘力地為紅軍撫養後代,她們的大忠大義、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力量譜出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軍民魚水情,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沂蒙紅嫂」。
「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心向共產黨,紅心迎朝陽,迎朝陽,爐中火,放紅光,我為親人熬雞湯,續一把蒙山柴……」
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就是《沂蒙頌》,其歌頌的就是在抗日戰爭中沂蒙山區的特殊群體「沂蒙紅嫂」,在這些紅嫂中,有一個最為耀眼,她就是明德英,她被認為是「沂蒙紅嫂」的原型人物之一。
04
中國解放之後,庄新民因為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已經擔任了廳局級幹部,此時的庄新民依舊牽掛著當初救了自己的明德英夫婦,因此帶著全家來到沂南縣看望兩人,此後每年過節都會給老人寄一些禮品。1995年明德英逝世,庄新民親自來給老人送終,此後每年他也會帶著家人來給明德英掃墓。
❸ 沂蒙的介紹
沂蒙,又名沂蒙山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
❹ 臨沂人好不好
和父母講臨沂話,跟同事講臨沂普通話,時不時還冒出一句臨沂話,這就是臨沂人的特點。臨沂人不像北京人那麼有存在感,不像廣州人講粵語有優越感,也不像上海人不講。上海話就愛理不理。他們大多活得很瀟灑、不做作、不假裝、實心實意的。這就是臨沂人!
臨沂人的12個特點:
1、吃住講究。
2、精得像兔子。
3、性格含蓄內斂。
4、脾氣大。
5、刀子嘴豆腐心。
6、講胃口。
7、地道滴吃貨。
8、說話像唱歌,吵架像唱戲。
9、都很戀家。
10、 愛打麻將。
11、 愛給外人下坎子。
12、不曉得浪漫。
臨沂人說普通話的危害:
1、說普通話變得不會吵架了,嚴重限製表達能力。
2、不想理某個人時會不自然地說普通話,跟臨沂人說普通話,是為了保持距離。
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兩個臨沂人在一起卻說普 通話。
4、說普通話的時候感覺像在拍電視劇,有種很裝B的趕腳。
❺ 沂蒙革命老區的介紹
沂蒙山是一個人文概念,指的是以沂山、蒙山為地域標志的革命老區。從地理概念上講,沂山位於泰沂山脈東部,蒙山屬於泰沂山脈分支。同時它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歷史文化圈,遠古的東夷文化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沂蒙山同時是一個旅遊概念,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包含沂山、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蒙山龜蒙景區三個景區,核心景區面積69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沂蒙山,自古就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在其麓區發現大汶口文化以及與其相承發展的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幾十處。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生活在這里的先民們就創造著遠古文明。相傳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曾封禪沂山,西周初期周成王封顓臾國附庸於魯,主祭蒙山。沂蒙山區地貌類型多樣,融北國的粗獷風光與南國的魚米之鄉風韻於一體,鍾靈毓秀,儀態萬方。北部是綿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沖積平原。北部的沂山和蒙山,以「天然氧吧」、「養生長壽」而聞名,橫亘數百里,集險、奧、幽、曠、奇、雄、秀於一體,遙對泰山,雄奇壯美。蜿蜒的沂河,如蜿蜒玉帶,縱貫全境,充滿靈氣。南部的臨郯蒼平原,沃野萬頃,稻花飄香。優美的《沂蒙山小調》唱出了沂蒙山無限秀美的風光。沂山全羊、沂山槐花宴、沂蒙煎餅、八寶豆豉、蒙山草雞、岱崮全羊、蒙陰光棍雞、沂蒙山全蠍、沂山笨雞、蒙山全羊等。
❻ 沂蒙山在哪個省哪個市
沂蒙山屬於山東省,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包含沂山景區、蒙山雲蒙景區、龜蒙景區,核心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
沂蒙山分布在幾個縣市內, 沂山,蒙山成就沂蒙山,並不是說該區域內全部是山,整個沂蒙老區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佔三分之一。它廣義的范圍,是指以山東省臨沂市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沂蒙曾處於同一個行政區劃(沂州府、琅琊道、臨沂專區、臨沂地區等)下,之後行政區劃有所變動。
但沂蒙的概念沒有變,大致包括臨沂市3區9縣(包括蘭山區、羅庄區、河東區、沂南縣、沂水縣、郯城縣、費縣、平邑縣、蘭陵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等),濰坊市臨朐縣,淄博市沂源縣,日照市全部區域,以及新泰、泗水,棗庄山亭區、市中區、嶧城區,江蘇省連雲港、邳州、新沂、贛榆、東海等的部分地區。
(6)沂蒙山區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沂蒙山區既是革命老區,又不同於其他革命老區,因為她更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具有最豐富、最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所以,改革開放以來,沂蒙山又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顯著區別於其他革命老區。
九間棚的艱苦創業,沈泉庄的集體富裕道路,沂蒙六姐妹,煎餅、布鞋打天下,臨沂大商貿城,羲之文化節,紅火的旅遊業,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震撼靈魂的沂蒙精神,無不書寫著新沂蒙的輝煌篇章。全國每一百個人中,就有一名沂蒙山人。
沂蒙山人在山東,在華東,在全國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出類拔萃,功勛卓著。當年的《沂蒙九章》,映現著沂蒙山的歷史巨變,如今的沂蒙山區,更是鵬程萬里,乾坤交響!
❼ 沂蒙七十二崮排名順序
沂蒙七十二崮排名順序具體如下:
(1)孟良崮:相傳宋將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
(2)呂母崮:《日照縣志·古跡》載:「城南崮子村,傳為呂母故里。又,崮下游土崮起,呂母所築」。
(3)水塘崮:因崮頂凹陷,雨季可積水成塘而得名。
(4)歪頭崮:在沂蒙山區共有三座,皆因固頂歪斜而得名。
(5)岱崮:傳說在崮頂可以望見泰山,又名望岱崮,後演變簡稱岱崮。
無兒崮
❽ 臨沂人好嗎
首先臨沂市一個三線城市,但是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三線城市。
不要一直以為臨沂是一個革命老區貧窮落後。臨沂城區有146萬人,經濟總量全國排名38位,在山東排名青島、煙台、濟南、淄博、濰坊、濟寧之後,但是可以說城區環境淄博和濟寧完全不及臨沂。
臨沂人熱情好客絕對真實,最近在文明城市評比中獲取了全國地級市第一名,治安環境沒得說啦。
城區八條水系縱貫南北,沂河建設、城區環境非常不錯,北城新區開發的非常好。
生活,在臨沂可以買到幾乎所有你想買到的東西,而且因為物流批發臨沂物價是非常低的。 在如今通貨膨脹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低消費高質量生活臨沂是你的不二之選。如果不對,你殺了我都行。
順便說下,臨沂房子均價是3800,但是你可以買到不錯的1000平米左右的房子。
城區有幾家大型的購物中心以廣場為中心有大潤發、銀座、九州、桃源等,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入駐,一些知名的品牌還是可以買得到。臨沂新的銀座中心、深圳茂業百貨、家樂福、樂購、名嘉購物等正在建設中。城區一小時車程可以洗溫泉、有大型游樂園盛能游樂園、全國最大的河岸沙灘浴場等等。
9縣和主城區打造2小時生活圈。
臨沂汽車站全亞洲最大,你可以4小時內到達青島、泰安等城市,兩小時去日照、棗庄、徐州、連雲港等。周末去日照洗海水澡下午回家很簡單的。但是你選擇臨沂住更好,因為臨沂潛力更大,物價更低,但是生活質量不差。
臨沂是未來5年山東重點建設的5個特大城市之一。
許多東西你去網路下臨沂吧,還有一些新聞你就可以看到了。相信你不會後悔的。
❾ 被沂蒙紅嫂用自己乳汁救了的小八路後來怎麼樣了
現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裡面,每天最大的煩惱可能就是為生計和前程奔波。但是在抗日戰爭年代,人們每天都要為生命提心吊膽!是國家與人民八路軍的鮮血和奮戰才換來了今日的和平生活。在那個年代,軍民一家親絕對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可以用生命來保護對方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偉大的人民群眾,沂蒙紅嫂明德英!
正是明德英的德行,讓沂蒙婦女有了“沂蒙紅嫂”之稱,也帶動了其他沂蒙百姓與八路軍之間的互幫互助!明德英不僅自己為八路軍付出巨大,連自己的孩子和孫子也都進入到革命隊伍中去保家衛國。這種無私奉獻的付出精神才是我們後世子孫應該學習敬仰的!
❿ 沂蒙革命老區的沂蒙精神群像系列
1941年12月20日, 一千多裝備精良的日偽軍突然包圍了淵子崖村,英勇的淵子崖人民奮起自衛,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父親死了,兒子上;丈夫死了,妻子上,連十幾歲的娃娃也搬運石頭和磚塊。林老七,也就是林九蘭,他掄起鍘刀連砍七個日本兵,最後壯烈犧牲。日寇沖進村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村長林凡義手持大刀片指揮村民,同窮凶極惡的日寇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大刀、長茅、雁槍、钁頭成了殺敵的武器,林九乾犧牲後,妻子含淚揮起钁頭劈向鬼子。戰斗持續到傍晚,八路軍和區武工隊趕來,為淵子崖村民解了圍。在這場慘烈的戰斗中全村共有147人壯烈犧牲。板泉區委書記劉新一、區長馮干三也血灑淵子崖,而100多名鬼子兵也成了淵子崖村民刀下鬼。
淵子崖村自衛戰後,在延安《解放日報》上,毛澤東高度評價該村是「村自衛戰的典範」。1942年該村被濱海專署授予「抗日楷模村」,成為聞名全國的「中華抗日第一村」。 聽著老人那悲壯的講述,閃光燈不停的閃爍,記者們在幽暗的燈光下快速地記錄著,一段悲壯的歷史,一曲英雄的贊歌,這就是沂蒙人們,這就是英勇不屈的淵子崖村民,淵子崖村自衛戰顯示了偉大的抗日民族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我們今天建設「大臨沂、新臨沂」的「沂蒙精神」。 在戰爭年代,沂蒙山區有一個偉大的母性群體,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縫軍衣、做軍鞋、抬擔架、推小車,捨生忘死救傷員,不遺餘力撫養革命後代,譜寫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軍民魚水情--她們就是"沂蒙紅嫂"。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的"紅嫂"有的已經故去,有的到了耄耋之年,但她們身上的那種"紅嫂精神",通過她們的子女以及她們撫養過的革命後代,延續傳承,從沂蒙山區走向全中國,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犧牲奉獻、報效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明德英(1911-1995),沂南縣馬牧池鄉橫河村人。1942年底,日本侵略者對沂蒙山區進行了拉網合圍大掃盪,年僅13歲的八路軍戰士庄新民負傷後,被馬牧池鄉橫河村的啞女明德英發現。在庄新民昏迷不醒時,明德英用乳汁將其救活。鬼子來搜村時,明德英與丈夫李開田把庄新民當作自己的兒子躲過一難。
祖秀蓮(1911-1977),山東沂水縣院東頭鄉桃棵子村人。 1941年冬,在日寇掃盪沂蒙山時,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偵察參謀郭伍士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祖秀蓮不畏艱險把他救回藏在一個石洞里,喂飯喂葯端屎端尿月余,終於使郭重返部隊。1947年,郭復員後不回山西老家,到祖秀蓮身邊生活,去世後埋葬在桃棵子村南。
王換於(1888-1989),山東沂南縣馬牧池鄉東辛庄村人。 1939年6月,徐向前率八路軍第一縱隊領導機關駐進王換於家,在黨組織的協助下,王換於辦起戰時托兒所,精心呵護41個革命將士後代。她兩個兒媳因在哺乳期內用奶水喂養托兒所孩子,致使三年中自己的四個親骨肉因營養不良先後夭折。1943年後,王換於又撫養過45個革命後代。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等革命前輩的後代幼年都曾在王換於的懷抱中度過。2003年,當地黨委政府為她修建了紀念館,雕塑了銅像,許多革命後代都前來瞻仰。 沂蒙六姐妹:山東蒙陰縣人,她們是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在孟良崮戰役中,為了掩護戰士們過橋,她們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在冰冷的河水裡她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讓戰士們踩著肩上的木板順利地過了河。
在1947年的萊蕪戰役中、淮海戰役中,特別是孟良崮戰役期間,沂蒙六姐妹不分晝夜,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的情況下,主動挑起村裡擁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葯、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等,戰役期間,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忙碌著,操勞著,每天來回20多里山路。據不完全統計,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0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捐贈雞蛋450多個,運柴火1700多斤,停下來還要為戰士唱歌,搞宣傳,鼓舞士氣。沂蒙六姐妹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7年6月10日,當時的《魯中大眾》發表了題為《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的文章,報導了她們的模範事跡,稱贊她們崇高的革命獻身精神,稱她們為「沂蒙六姐妹」。 厲家寨地處沂蒙腹地山東省莒南縣1957年10月9日,毛主席在《厲家寨大山農業社千方百計爭取農業豐收再豐收》的報告上親筆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 厲家寨是沂蒙精神的真實寫照。
解放前,厲家寨流傳著這樣一條諺語:「窮山惡水種地難,既怕澇來又怕旱,十年就有九年欠;沙石蓋子旱龍崗,鋤地丁當響,種地不打糧。」1951年,厲月坤任厲家寨鄉黨總支書記,同時兼任厲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領導著厲家寨人改造家園。1954年冬至1955年春,他帶領全鄉幹部群眾發起了治山治水的攻堅戰,鑿平了11個嶺頭,填平了70多個大汪和300多條大溝,鑿通了三道大嶺,迫使13條山河改了道,把1180塊小地整成了「三合一」標准梯田。
在新時期,沂蒙精神仍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誕生於革命戰爭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展現出越來越耀眼奪目的偉大光輝,令無數後人敬仰。沂蒙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伴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行,沂蒙精神必將折射出愈加璀璨奪目的光芒,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後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樑。 沈泉庄位於臨沂市羅庄區羅庄鎮,佔地面積1.2平方公里,400餘戶人家,1600口人。1990年以前,該村是羅庄鎮倒數第二的村莊,人均收入不足300元。
1989年底,村民王廷江致富不忘眾鄉親,毅然將自己擁有的600萬元資產的企業捐獻給村裡,帶領群眾大力發展村辦工業,對村莊統一規劃,用自己的錢補助每戶1萬元,當年建起德國式小洋樓137座,3年內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水利化、良種化,村民住宅多數達到樓房化,工業產值過億,並成為江北陶瓷第一村。
2000年全村總資產已達12億元,共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0.4億元,人均收入8000元,十年增長了26倍,從1990年開始,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自1992年以來,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省級示範幼兒園和實驗小學,新增別墅樓36座,集體公寓樓5座,新增企業11個,山東江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村內大小街道全部硬化、綠化。現在村民住宅樓已達95%以上,轎車開始進入家庭,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莊被譽為沂蒙第一村。1995年11月,民政部授予沈泉庄為「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稱號。 九間棚座落在平邑縣地方鎮九間棚村,海拔640多米的龍頂山上,過去是出了名的窮山村,全村僅70 戶居民,236口人,人均收入1983年還不足180元。村子四面懸崖,山高澗陡,自然環境惡劣,在懸崖上居住的70戶居民更是家徒四壁,缺水、無電、無路,過的幾乎還是遠古時代原始部落的山野生活。 1984 年,以劉加坤為支書的黨支部開始了架電、修路、整地、栽樹的五年規劃。架電自籌資金1.5萬元,每根1800多斤重的水泥電線桿硬是被九間棚人用20 天時間一根根抬到山上;築路平常用5年的時間,九間棚人只用5個月就幹完了;在治水上,實現高山水利化;有水後,九間棚人治理了2100畝山灘,整治450畝耕地,栽植水土保持林8萬畝,人均果樹120餘棵。
進入1990 年代,九間棚人抓住機遇二次創業,到縣城開拓發展空間,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項目,從此,九間棚人才開始慢慢走出大山,在縣城等地辦廠興業,開始了在市場經濟大海中破浪遠航。
到199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200萬元,實現利稅240萬元。如今,這里已是森林茂盛、桃紅梨白、花果滿山,成為著名的全國農村旅遊示範點。村裡在山上有果品基地,在縣城辦了企業,建了 4 棟「九間棚公寓」,在北京辦了生態園,培育出了金銀花新品種「九豐一號」,成立了九間棚農業科技園有限公司。進入21世紀,九間棚人跨省進京,採用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打造出了中國金銀花第一園。
2007 年,九間棚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8800萬元。2008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達1.2億元,人均純收入達2萬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學習九間棚精神,用務實的理念凝聚人心,用奮進的目標激勵人心,用發展的成就鼓舞人心,用良好的氛圍感染人心,進而形成人人講科學發展,人人謀科學發展的嶄新局面。
九間棚的意義不在於二百多人的小村辦了許多事,而在於樹起了一面旗幟。這面旗幟對我們所有的山區開發來說是個榜樣。許多地區以九間棚為榜樣,激發出了開發山區的強大動力。到這里來參觀的人很多,他們是來學習九間棚經驗的,學習後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改變了他們那裡的面貌。
九間棚精神,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這是不可估量的。特別是宋平同志親自批示了你們這個典型,給你們很高的評價後,九間棚所發揮的作用就更大了。可以說九間棚精神現在是全省的,已在沂蒙山區、齊魯大地發揚光大,而且已越出了我們的省界。
全國除台灣外的省區都來人參觀學習,看後都會受啟發、受感動、受教育。他們帶回九間棚精神後,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九間棚「吃苦、吃虧、實干、開拓」八個字提得好。八個字主要是對支部對幹部講的。當幹部、做黨員第一要能吃苦。創社會主義大業就要吃苦,怕吃苦當不好乾部、做不好黨員。第二要學會吃虧。應該先人後己,首先想到的是群眾,是集體,不能一事當前,先替自已考慮。做到「兩吃」不簡單,吃苦吃虧是個黨性覺悟的問題,幹部素質的問題,有了「兩吃」以後,還要實干,有開拓精神。「吃苦、吃虧、實干、開拓」就是九間棚精神的集中表現。作為個人來講,也不要怕吃虧,光賺便宜不行,先吃虧才能得便宜,吃苦吃虧才能創大業,發大財。「吃苦、吃虧、實干、開拓」八個字,全省都要學習,所有的幹部、黨員都要學習。如果落實好了這八個字,黨群、干群關系就改善了,密切了,我們的面貌變化就快了,事業就會大大發展了,實現黨中央、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奔小康也就有希望了。
九間棚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