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男人手端面條真實圖片
擴展閱讀
電腦兒童簡易圖片大全 2025-08-15 19:56:58
摳圖素材圖片素材 2025-08-15 19:38:17

男人手端面條真實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11 06:27:26

❶ 刀削麵的歷史、圖片、簡介、做法

刀削麵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條,堪稱天下一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傳說,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十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將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團,讓老漢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揀起來揣在懷里。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里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喃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里,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至今,晉中的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等縣,不論男女都會削麵。後來,「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一了中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於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麵。刀削麵柔中有硬,軟中有韌,澆鹵、或炒或涼拌,均有獨特風味,如略加山西老陳醋食之尤妙。

傳統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里,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棱。」

要說吃了刀削麵是飽了口福,那麼觀看刀削麵則飽了眼福。1985年山西財貿系統在太原技術比武時,飲食行業的削麵高手每分鍾削一百一十八刀,每小時可削25公斤麵粉的濕面團,看得人眼花繚亂。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麵食名品,享有盛譽。

刀削而對和面的技術要求較嚴,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確,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打 成面穗,再揉成面團,然後用濕布蒙住,餳半小時後再揉,直到揉勻、揉軟、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時容易粘刀、斷條。刀削麵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萊刀,要從特製的弧形削刀。操作時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團,右手持刀,手腕要靈,出力要平,用力要勻,對著湯鍋,嚓、嚓、嚓,一刀趕一刀,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象銀魚戲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廚師,每分鍾能削二百刀左右,每個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夠參觀廚師削麵,無異於欣賞一次藝術表演。

刀削麵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場、金針木耳雞蛋打鹵等,並配上應時鮮菜,如黃瓜絲、韭菜花、綠豆芽、煮黃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點老陳醋,十分可口。
一般地說,刀削麵是面條的一種,適合用各種澆頭做鹵,但是根據人們的習慣,刀削麵一般用湯汁比較多的鹵較為合適,現將山西的兩種鹵汁的做法錄寫如下,以便於你來參考:
1、肉鹵:
主要原料:
熟五花肉片200克,雞蛋500克。
輔助原料:
黃花菜20克,木耳10克,鮮腐皮200克,冬筍100克,蝦米50克,薑末15克,豬油20克,花椒2克,芽菜100克,醬油20 克,味精、香油、胡椒面、干黃醬、水澱粉各適量,蔥段50克,蒜3瓣。
製作方法:
1、黃花菜、木耳泡發在洗干凈、加工成小塊、段待用;芽菜摘洗干凈,熟煮肉加工成薄片;蝦米用沸水泡開備用。
2、鍋上火加入骨頭湯燒開撇去浮末加入上述原料及輔助原料調好味,用水澱粉勾芡將雞蛋打碎撒到湯裡面,點入香油即成鹵汁。
2、三鮮鹵
主要原料:
水發海參100克,水發魷魚100克,熟雞肉100克,雞蛋500克。
輔助原料:
豬油50克,蔥結50克,精鹽適量,花椒、蒜瓣、味精、料酒、醬油、薑末各少許。
製作方法:
1、將海參、魷魚改刀成小片狀,沸水焯過待用,熟雞肉改刀成小片,蔥切段。
2、豬油上火燒熱,投入花椒、蔥段炸出香味成蔥油,去掉蔥和花椒待用;將魷魚片、海參片、雞肉片投入鍋中略炒,加調味原料調拌均勻取出備用;
3、鍋上火放入骨頭湯2500克燒開,將海參等物料放入調好口味,用水澱粉勾芡,雞蛋打散,放入湯中即成三鮮湯鹵。
總之,湯鹵的做法千變萬化,一條原則就是以咸鮮口為主,這比較符合北方人的口味,山西是刀削麵的故鄉

http://www.sxrb.com/mag6/20050603/ca307273.htm

❷ 手撖面條的做法

小貼士

1:面條可以稍微的活硬一點,這樣吃起來有嚼勁
2:最好使用玉米麵粉,不要使用白面,這樣第二天也不會黏在一起
3:最好3天以內吃完

❸ 陝西的風俗習慣

不坐蹲起來

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

一、面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扯麵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扯麵,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油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

四、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關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饃,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剛端上來的羊肉泡饃很燙,呼呼地直冒熱氣,吃時用筷子從貼碗的四周往嘴邊撥,邊撥邊吃。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饃、熬湯、掰饃和煮饃。肉要煮得又酥又爛。饃要烙得又硬又黃,還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爛。湯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饃要掰得越碎越勻越好,然後將饃、肉、粉絲、蔥、鹽、味精等調料加入,在炒瓢內旺火爆煮。由於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饃為煮饃和小炒。加湯的多少不同,分為干泡(湯少)和水圍城(湯多),吃得自有分寸。這種泡饃有干有湯,又熱又香,很叫人開胃口。所以泡饃館,便選用一種耀州(耀縣)產的大瓷碗來裝盛泡饃。

五、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庄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六、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樣的。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七、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八、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九、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

❹ 我在小吃街看有安徽板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要想知道在小吃街看到的安徽板面是不是真的,可以買一碗嘗一下,或者問問店裡的其他食客。

安徽板面起源於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也稱太和板面。而安徽是沒有牛肉板面的,太和板面實際上是羊肉板面,口味也與牛肉板面也有一定差別。

❺ 忘記隱私空間密碼了怎麼辦

如果您忘記了隱私空間密碼,請嘗試按照以下方法解決:
一、使用指紋進入隱私空間
溫馨提醒:當您長時間未使用密碼進入手機隱私空間時(目前是72小時),再次解鎖將只能通過密碼解鎖,無法使用指紋解鎖。請您參考下文刪除隱私空間。
如果您之前開啟隱私空間時關聯了指紋,那您可以通過指紋解鎖進入隱私空間,進入後將數據復制出來(例如使用隱私空間界面的空間克隆功能),然後刪除此隱私空間,重新創建隱私空間即可。
如果您主空間沒有設置指紋解鎖,將無法在鎖屏界面通過指紋快速進入隱私空間。建議您給主空間也設置指紋解鎖,或者在設置中搜索隱私空間切換進入隱私空間。
二、刪除隱私空間
如果您之前未在隱私空間中設置密碼保護,也未在開啟隱私空間時關聯指紋。
則需要您刪除此隱私空間,因此建議您確認是否被身邊的人更改了密碼。(刪除隱私空間將會刪除您隱私空間中的所有數據,請您謹慎操作)。操作如下:
HarmonyOS :在設置中搜索並進入隱私空間>四個點>刪除隱私空間 > 刪除。
EMUI 11.0 及以下:在設置中搜索並進入隱私空間 > 三個點 > 刪除隱私空間 > 刪除 。
溫馨提醒:輸入主空間鎖屏密碼即可刪除隱私空間(不是輸入隱私空間密碼),然後重新創建隱私空間。

❻ 急需一個這樣的圖片,兩個人在站著握手面帶笑容 然而其實背後手中拿的是刀子,能反映社會人心險惡,揭露

❼ 手扯麵怎麼做

面團水粉比例 58%-60% 之間最好,依據麵粉吸水量而定,太軟了面易斷,硬度還是要有一點的。面和水和成一團後,如果覺著有點硬,也別急著加水,先醒10分鍾再和一次,會發現面變軟了,因為麵粉吸水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醒10分鍾後還覺著略硬,就用手蘸水一點點地將水和進去面團。如果用牛奶和面的話,牛奶和麵粉的比例應該比水高。
以下量不夠兩個人吃的,一個吃有點多。哈哈~

*扯麵變拉條子大法*
在步驟3,切細一點,然後案板抹油,把切好的面條搓圓搓長,然後可以盤成圓圈狀醒幾個小時,後面扯的步驟就一樣了,只不過扯出來的是圓的細的面。飭面越久越筋道,拉條子的口感越好~

*關於麵粉的選擇*
中粉也可以,低粉當然不行,最重要的是飭面時間,如果用中粉的話就適當延長時間。

用料

高筋麵粉 200g

雞蛋 1個(去蛋殼45g左右)

水(或牛奶) 70g-75g

鹽 一小撮兒

面湯鍋底:

蔥薑末 適量

西紅柿 2個

濃湯寶(或適量高湯,或直接加雞精就好了) 1塊

油 適量

鹽 適量

碗底材料:

香蔥香菜蒜末 適量

香醋 2勺

生抽 1勺

紅油辣椒 適量

配面材料(下完面後加入鍋中):

綠葉蔬菜 適量

鮮蝦/火腿/鹵牛肉等 適量

扯麵王(從和面到扯麵手法詳解)的做法

  • 混合粉、鹽、蛋、水,和成面團。

  • 小貼士

    1. 高粉筋度大,好扯不易斷。
    2. 醒面時間越長面越好扯。
    3. 水粉比例 58%左右,依據麵粉吸水量而定,太軟了面易斷,硬度還是要有一點的。
    4. 做面條耐心最重要,失敗了不緊要,再試唄,一旦成功那種喜悅與口感是無法比擬的~

❽ 找一張真人男生頭像,日本的一個男的手拿著一張白色狐狸面具要帶上,身上穿著藍色和服,在一家店門口

找日本的張真人都很困難了你還想要白色狐狸 和男色體恤 你還想讓他坐到店門口簡直是不可能的

❾ 手受傷圖片真實圖片

❿ 手擀麵做法及步驟圖片

  • 把麵粉倒入干凈的容器里,放入少許的鹽,放鹽會讓面團更柔軟,味道更好。一邊兌水一邊揉面。最後揉成光滑的面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