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男人精神不濟打瞌睡的圖片
擴展閱讀
鏡像圖片恢復軟體 2025-08-14 21:56:13
可憐男人圖片 2025-08-14 21:41:47

男人精神不濟打瞌睡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08 13:40:24

什麼叫打瞌睡

為什麼會打瞌睡? 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氣不流通、屋內缺氧、生活作息晚,長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體正發出警示訊號。 尤其明明睡眠時間足夠,隔天仍然不敵瞌睡蟲叨擾,昏沈欲睡。最出名的瞌睡族,可遠溯千年前,因為經常上課打瞌睡,被孔子斥責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 替宰予伸冤 「中醫學認為,經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致力於傳統醫學30多年,曾受聘到北京、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吳長新笑說,宰予不懶,只是脾功能差些,該替宰予平反了。 中醫古書早有記載,脾胃之虛,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為暑熱耗傷元氣,有損精神;冬天如果經常嗜睡,表示「身體陽氣不足或脾虛濕熱,」長庚醫院中醫師郭宗禎說。 經常思慮多,好動腦或飲食控制失當的人,往往傷脾,影養脾運化能力。當脾胃功能欠佳時,容易氣血不足,氣血兩虛的結果是,腦部供氧不足,易昏沈嗜睡。 脾和胃像孿生兄弟,功能相輔相成。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負責運送營養,「中醫的脾,其實就是西醫說的胰臟,」郭宗禎醫師解釋,至於胃,負責吸收食物。 從中醫觀點,脾胃另個重要功能是代謝濕氣,當脾胃功能差,體質又偏濕熱時,往往無法有效化解濕氣,會出現身體沈重、精神不振、想睡覺或胸悶的症狀。濕氣的特質是黏滯、沈重,不容易去除。郭宗禎建議,可以從外在和內在減少濕氣侵擾,譬如住家環境要避免濕氣過重,少淋雨,偏濕冷的食物,好比冰水,盡量少吃。 當心過度嗜睡的潛在危險 根據林口長庚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陳濘宏醫師估計,目前國內約有4~5%的人有嗜睡困擾,除了上課或工作無法專注,記憶力減退之外,甚至有安全上的隱憂,好比邊開車邊打瞌睡,險象環生。白天嗜睡,原因除了中醫說的脾胃功能失調、睡眠不足或有憂鬱症之外,也可能是睡眠發生障礙,需要盡一步診斷。
睡眠專家建議,調整作息飲食或多運動可以改善打瞌睡。運動能強化心腎,帶動氣血循環,有利肺部做氣體交換,肺強,脾也跟著強,即使體內有濕阻礙,也能一一化解去濕。當打瞌睡頻率過高,就得找醫生診斷。我們提供幾招,幫你趕走瞌睡蟲,並附上一份評估量表,檢測自己是不是到了該問診的程度了。
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開會,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響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避免氣血沈滯。在選擇食物的順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議先吃肉類或蛋等蛋白質食物,免得血清促進素增加,導致昏沈欲睡、影響反應力。經常習慣打瞌睡,體質又偏濕熱的人,郭宗禎建議不妨食療,不過最好先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體質。你屬於哪種體質? A. 脾胃氣虛型:消化不好、臉色蒼白、體力不足、軟便、腹瀉、經常愛困。食用香砂六君子湯:能健脾益氣、提神。(配方:人參1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陳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 體質濕熱型:精神不濟、嗜睡、頭昏沈重、口苦、煩躁易怒、胸悶、喉嚨乾 。食用龍膽瀉肝湯:能清肝利膽,去痰醒腦。(配方:龍膽草9克、梔子、黃芩、柴胡各6克、生地、車前子各9克、澤瀉6克、木通甘草各3克、當歸6傳統醫學認為,寒氣逼心,容易發生心悸或呼吸梗塞;當寒氣走到肝,易顯疲倦;走到脾,會消化不良;寒氣入肺,呼吸道系統易出問題,氣喘機率高;走到腎,有腎虛現象,精神狀況較差。保暖,適當就好。如果經常待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為了避免成為瞌睡族,除了調整室溫不太熱或過冷,也不要穿太多衣服。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會議或參加重要場合時,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禮的表現,適時按摩手部穴位,有助於恢復元氣,提振精神。這里介紹兩個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趕跑瞌睡蟲,避免當眾糗態百出。A.按摩腦部反射區功效:減輕疲勞引起的頭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腦提神。做法: 1. 右手大拇指與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大拇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點在食指。2. 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蠻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B.按摩脾的反射區功效:增強脾胃功能,避免昏沈欲睡。做法: 1. 右手大拇指按壓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隆起像雞腿肉的這塊區域,稱做「大魚際」,也是脾的反射區。先按左手再按右手。2. 按摩方法很簡單,拇指按下去後,輕揉每個地方,感覺痛的地方可多揉。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疼痛的原因,是反射區的經脈有淤結,古書說「百病皆起於淤」,多按壓痛點能使淤結處沖散,促進身體代謝循環。 可以每天按摩,隨時隨地按,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以免因毛細孔張大,讓寒氣有機可趁。▓按摩過程可以適量喝點常溫水,幫助氣血活化。

人體精力體力二十四小時全剖析

人體精力體力二十四小時全剖析
午夜12:00 ~ 1:00 淺眠期 多夢而敏感,身體不適者易在此時痛醒。
凌晨1:00 ~ 2:00 排毒期 此時肝臟為排除毒素而活動旺盛,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讓肝臟得以完成代謝廢物。
上午9:00 ~ 11:00 精華期 此時注意力及記憶力最好,且為工作與學習的最佳時段。
中午12:00 ~ 1:00 午休期 最好靜坐或閉目休息一下再進餐,正午不可飲酒,易醉又傷肝哦!
下午2:00 ~ 3:00 高峰期 是分析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淋漓的極致時段!
下午4:00 ~ 5:00 低潮期 體力耗弱的階段,最好補充水果來解饞,避免因飢餓而貪食導致肥胖。
下午5:00 ~ 6:00 鬆散期 此時血糖略增,嗅覺與味覺最敏感,不妨准備晚膳來提振精神。
晚上7:00 ~ 8:00 暫憩期 最好能在飯後30分鍾去散個步或沐浴,放鬆一下,緩解一日的疲倦困頓。
晚上8:00 ~ 10:00 夜修期 此為晚上活動的巔峰時段,建議您善用此時進行商議,進修等要思慮周密的活動。 晚上11:00 ~ 12:00 夜眠期 經過整日忙碌,此時應該放鬆心情進入夢鄉,千萬別讓身體過度負荷,那可得不償失哦!

Ⅱ 男人吃什麼精神好不打瞌睡

咖啡,苦茶,紅牛

Ⅲ 男人精神出軌後能放下她嗎感情還可以像之前一樣嗎

男人精神出軌後能放下她,但是感情不可能像之前一樣了,傷害了就是傷害了,發生了的事情不可能像沒發生一樣。

如果選擇原諒,就堅強的過下去,如果無法原諒,就各自安好。

Ⅳ 特別愛打瞌睡

如果要猜一種生理反應,是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非打瞌睡莫屬。

為什麼會打瞌睡?

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氣不流通、屋內缺氧、生活作息晚,長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體正發出警示訊號。

尤其明明睡眠時間足夠,隔天仍然不敵瞌睡蟲叨擾,昏沈欲睡。最出名的瞌睡族,可遠溯千年前,因為經常上課打瞌睡,被孔子斥責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

替宰予伸冤
「中醫學認為,經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致力於傳統醫學30多年,曾受聘到北京、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吳長新笑說,宰予不懶,只是脾功能差些,該替宰予平反了。

中醫古書早有記載,脾胃之虛,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為暑熱耗傷元氣,有損精神;冬天如果經常嗜睡,表示「身體陽氣不足或脾虛濕熱,」長庚醫院中醫師郭宗禎說。
經常思慮多,好動腦或飲食控制失當的人,往往傷脾,影養脾運化能力。當脾胃功能欠佳時,容易氣血不足,氣血兩虛的結果是,腦部供氧不足,易昏沈嗜睡。

脾和胃像孿生兄弟,功能相輔相成。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負責運送營養,「中醫的脾,其實就是西醫說的胰臟,」郭宗禎醫師解釋,至於胃,負責吸收食物。

從中醫觀點,脾胃另個重要功能是代謝濕氣,當脾胃功能差,體質又偏濕熱時,往往無法有效化解濕氣,會出現身體沈重、精神不振、想睡覺或胸悶的症狀。

濕氣的特質是黏滯、沈重,不容易去除。郭宗禎建議,可以從外在和內在減少濕氣侵擾,譬如住家環境要避免濕氣過重,少淋雨,偏濕冷的食物,好比冰水,盡量少吃。

當心過度嗜睡的潛在危險
根據林口長庚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陳濘宏醫師估計,目前國內約有4~5%的人有嗜睡困擾,除了上課或工作無法專注,記憶力減退之外,甚至有安全上的隱憂,好比邊開車邊打瞌睡,險象環生。

經常在白天嗜睡,原因除了中醫說的脾胃功能失調、睡眠不足或有憂鬱症之外,也可能是睡眠發生障礙,需要盡一步診斷。

陳濘宏表示,曾有個40多歲的中小企業老闆,開車開到一半「不知不覺」睡著,連續發生三次車禍,原以為只是睡眠不足打瞌睡,到睡眠中心診斷才知道,自己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毛病。

這種症狀起因於呼吸道出了問題,呼吸受阻,一夜醒來好幾次,睡醒後反而疲憊不堪,白天容易昏沉想睡覺,甚而在不知不覺中睡著,相當危險。

睡眠專家建議,調整作息飲食或多運動可以改善打瞌睡。運動能強化心腎,帶動氣血循環,有利肺部做氣體交換,肺強,脾也跟著強,即使體內有濕阻礙,也能一一化解去濕。

當打瞌睡頻率過高,就得找醫生診斷。我們提供幾招,幫你趕走瞌睡蟲,並附上一份評估量表,檢測自己是不是到了該問診的程度了。

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開會,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響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避免氣血沈滯。

在選擇食物的順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議先吃肉類或蛋等蛋白質食物,免得血清促進素增加,導致昏沈欲睡、影響反應力。

經常習慣打瞌睡,體質又偏濕熱的人,郭宗禎建議不妨食療,不過最好先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你屬於哪種體質?
A. 脾胃氣虛型:消化不好、臉色蒼白、體力不足、軟便、腹瀉、經常愛困。

食用香砂六君子湯:能健脾益氣、提神。(配方:人參1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陳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 體質濕熱型:精神不濟、嗜睡、頭昏沈重、口苦、煩躁易怒、胸悶、喉嚨乾

食用龍膽瀉肝湯:能清肝利膽,去痰醒腦。(配方:龍膽草9克、梔子、黃芩、柴胡各6克、生地、車前子各9克、澤瀉6克、木通甘草各3克、當歸6克)

提醒:為了避免自我判斷失誤,使用前建議徵詢專業中醫師意見。

第2招:通風好 光線足夠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是避免哈欠連連的基本條件。

郭宗禎醫師舉中國大陸曾進行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測量學生上課環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結果發現,教室內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場所高出3倍,「不當的通風設備,使得空氣交換不良,腦部含氧量降低,當然昏昏欲睡,」郭宗禎說。

除了通風好,充足的光線也很重要。

當眼睛受到光線照射的刺激,會壓抑褪黑激素的分泌,「當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會想睡覺,」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解釋所謂的「光治療法」。

將這種光治療原理運用到工作環境,如果上班或開會時昏昏欲睡,不妨讓光線更亮,有助於提振精神。

第3招:衣服不要穿太多
冬天冷,為了保暖通常會加穿衣服,可是如果穿太多,反而容易昏沉欲睡。

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苑太極氣功資深教練饒懷英強調,即使冷冬,衣服也不要穿太多,避免在電暖爐前烤火,因為「熱氣會刺激體內更悶燥,將寒氣逼入五臟六腑。」

傳統醫學認為,寒氣逼心,容易發生心悸或呼吸梗塞;當寒氣走到肝,易顯疲倦;走到脾,會消化不良;寒氣入肺,呼吸道系統易出問題,氣喘機率高;走到腎,有腎虛現象,精神狀況較差。

保暖,適當就好。如果經常待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為了避免成為瞌睡族,除了調整室溫不太熱或過冷,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會議或參加重要場合時,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禮的表現,適時按摩手部穴位,有助於恢復元氣,提振精神。

這里介紹兩個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趕跑瞌睡蟲,避免當眾糗態百出。

A.按摩腦部反射區

功效:減輕疲勞引起的頭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腦提神。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與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大拇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點在食指。

2. 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蠻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B.按摩脾的反射區

功效:增強脾胃功能,避免昏沈欲睡。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按壓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隆起像雞腿肉的這塊區域,稱做「大魚際」,也是脾的反射區。先按左手再按右手。

2. 按摩方法很簡單,拇指按下去後,輕揉每個地方,感覺痛的地方可多揉。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疼痛的原因,是反射區的經脈有淤結,古書說「百病皆起於淤」,多按壓痛點能使淤結處沖散,促進身體代謝循環。

手部按摩簡單易學,人人能做,很適合平時保健,不過,仍有幾個原則要注意:

▓不能愈按愈痛。

不論自己按或別人幫忙按摩,都不能過度用力,以免因疼痛導致全身緊綳,長久下來反而氣血不通暢,甚至局部部位僵硬,造成肌肉纖維化。

▓按完不用冷水洗手。

可以每天按摩,隨時隨地按,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以免因毛細孔張大,讓寒氣有機可趁。

▓按摩過程可以適量喝點常溫水,幫助氣血活化。

▓服葯期間也可以按。

不論中葯或西葯,手部按摩不會有負面影響,切忌不要猛然停葯。(資料參考:中華民國手足健康會創會人吳長新)

第5招:提神醒腦養生功
A.左右高甩法

功效:精神不佳時練左右高甩,能在短時間內甩走瞌睡蟲,讓心情輕松愉快。

步驟:

1. 兩腳平行與肩同寬,站穩地面。

2. 吸氣,往左轉腰,兩手同步甩高。

3. 吐氣,兩手下甩,往右轉腰,兩手甩高吸氣。

4. 如此左右交替來回甩,每次甩10分鍾。

枕首法

功效:能提神醒腦,提振精神。

步驟:

1. 吸氣,兩手於兩側往上提,交叉枕在腦後。

2. 吐氣,順勢弓身低頭。

3. 吸氣,慢慢起身,吐氣。

4. 兩手慢慢放下,身形回正,全身放鬆。可連續練10分鍾。

Ⅳ 犯困精力不濟,感覺很困的樣子,這是怎麼回事。

睡眠不足,應該加強睡眠,同時多體育鍛煉,春天曬太陽,補充蔬菜水果維生素。

Ⅵ 經常犯困,嗜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如果要猜一種生理反應,是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非打瞌睡莫屬。
為什麼會打瞌睡?
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氣不流通、屋內缺氧、生活作息晚,長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體正發出警示訊號。
尤其明明睡眠時間足夠,隔天仍然不敵瞌睡蟲叨擾,昏沈欲睡。最出名的瞌睡族,可遠溯千年前,因為經常上課打瞌睡,被孔子斥責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
替宰予伸冤
「中醫學認為,經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致力於傳統醫學30多年,曾受聘到北京、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吳長新笑說,宰予不懶,只是脾功能差些,該替宰予平反了。
中醫古書早有記載,脾胃之虛,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為暑熱耗傷元氣,有損精神;冬天如果經常嗜睡,表示「身體陽氣不足或脾虛濕熱,」長庚醫院中醫師郭宗禎說。
經常思慮多,好動腦或飲食控制失當的人,往往傷脾,影養脾運化能力。當脾胃功能欠佳時,容易氣血不足,氣血兩虛的結果是,腦部供氧不足,易昏沈嗜睡。
脾和胃像孿生兄弟,功能相輔相成。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負責運送營養,「中醫的脾,其實就是西醫說的胰臟,」郭宗禎醫師解釋,至於胃,負責吸收食物。
從中醫觀點,脾胃另個重要功能是代謝濕氣,當脾胃功能差,體質又偏濕熱時,往往無法有效化解濕氣,會出現身體沈重、精神不振、想睡覺或胸悶的症狀。
濕氣的特質是黏滯、沈重,不容易去除。郭宗禎建議,可以從外在和內在減少濕氣侵擾,譬如住家環境要避免濕氣過重,少淋雨,偏濕冷的食物,好比冰水,盡量少吃。
當心過度嗜睡的潛在危險
根據林口長庚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陳濘宏醫師估計,目前國內約有4~5%的人有嗜睡困擾,除了上課或工作無法專注,記憶力減退之外,甚至有安全上的隱憂,好比邊開車邊打瞌睡,險象環生。
經常在白天嗜睡,原因除了中醫說的脾胃功能失調、睡眠不足或有憂鬱症之外,也可能是睡眠發生障礙,需要盡一步診斷。
陳濘宏表示,曾有個40多歲的中小企業老闆,開車開到一半「不知不覺」睡著,連續發生三次車禍,原以為只是睡眠不足打瞌睡,到睡眠中心診斷才知道,自己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毛病。
這種症狀起因於呼吸道出了問題,呼吸受阻,一夜醒來好幾次,睡醒後反而疲憊不堪,白天容易昏沉想睡覺,甚而在不知不覺中睡著,相當危險。
睡眠專家建議,調整作息飲食或多運動可以改善打瞌睡。運動能強化心腎,帶動氣血循環,有利肺部做氣體交換,肺強,脾也跟著強,即使體內有濕阻礙,也能一一化解去濕。
當打瞌睡頻率過高,就得找醫生診斷。我們提供幾招,幫你趕走瞌睡蟲,並附上一份評估量表,檢測自己是不是到了該問診的程度了。
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開會,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響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避免氣血沈滯。
在選擇食物的順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議先吃肉類或蛋等蛋白質食物,免得血清促進素增加,導致昏沈欲睡、影響反應力。
經常習慣打瞌睡,體質又偏濕熱的人,郭宗禎建議不妨食療,不過最好先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你屬於哪種體質?
A. 脾胃氣虛型:消化不好、臉色蒼白、體力不足、軟便、腹瀉、經常愛困。
食用香砂六君子湯:能健脾益氣、提神。(配方:人參1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陳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 體質濕熱型:精神不濟、嗜睡、頭昏沈重、口苦、煩躁易怒、胸悶、喉嚨乾
食用龍膽瀉肝湯:能清肝利膽,去痰醒腦。(配方:龍膽草9克、梔子、黃芩、柴胡各6克、生地、車前子各9克、澤瀉6克、木通甘草各3克、當歸6克)
提醒:為了避免自我判斷失誤,使用前建議徵詢專業中醫師意見。
第2招:通風好 光線足夠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是避免哈欠連連的基本條件。
郭宗禎醫師舉中國大陸曾進行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測量學生上課環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結果發現,教室內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場所高出3倍,「不當的通風設備,使得空氣交換不良,腦部含氧量降低,當然昏昏欲睡,」郭宗禎說。
除了通風好,充足的光線也很重要。
當眼睛受到光線照射的刺激,會壓抑褪黑激素的分泌,「當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會想睡覺,」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解釋所謂的「光治療法」。
將這種光治療原理運用到工作環境,如果上班或開會時昏昏欲睡,不妨讓光線更亮,有助於提振精神。
第3招:衣服不要穿太多
冬天冷,為了保暖通常會加穿衣服,可是如果穿太多,反而容易昏沉欲睡。
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苑太極氣功資深教練饒懷英強調,即使冷冬,衣服也不要穿太多,避免在電暖爐前烤火,因為「熱氣會刺激體內更悶燥,將寒氣逼入五臟六腑。」
傳統醫學認為,寒氣逼心,容易發生心悸或呼吸梗塞;當寒氣走到肝,易顯疲倦;走到脾,會消化不良;寒氣入肺,呼吸道系統易出問題,氣喘機率高;走到腎,有腎虛現象,精神狀況較差。
保暖,適當就好。如果經常待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為了避免成為瞌睡族,除了調整室溫不太熱或過冷,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會議或參加重要場合時,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禮的表現,適時按摩手部穴位,有助於恢復元氣,提振精神。
這里介紹兩個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趕跑瞌睡蟲,避免當眾糗態百出。
A.按摩腦部反射區
功效:減輕疲勞引起的頭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腦提神。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與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大拇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點在食指。
2. 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蠻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B.按摩脾的反射區
功效:增強脾胃功能,避免昏沈欲睡。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按壓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隆起像雞腿肉的這塊區域,稱做「大魚際」,也是脾的反射區。先按左手再按右手。
2. 按摩方法很簡單,拇指按下去後,輕揉每個地方,感覺痛的地方可多揉。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疼痛的原因,是反射區的經脈有淤結,古書說「百病皆起於淤」,多按壓痛點能使淤結處沖散,促進身體代謝循環。
手部按摩簡單易學,人人能做,很適合平時保健,不過,仍有幾個原則要注意:
▓不能愈按愈痛。
不論自己按或別人幫忙按摩,都不能過度用力,以免因疼痛導致全身緊綳,長久下來反而氣血不通暢,甚至局部部位僵硬,造成肌肉纖維化。
▓按完不用冷水洗手。
可以每天按摩,隨時隨地按,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以免因毛細孔張大,讓寒氣有機可趁。
▓按摩過程可以適量喝點常溫水,幫助氣血活化。
▓服葯期間也可以按。
不論中葯或西葯,手部按摩不會有負面影響,切忌不要猛然停葯。(資料參考:中華民國手足健康會創會人吳長新)
第5招:提神醒腦養生功
A.左右高甩法
功效:精神不佳時練左右高甩,能在短時間內甩走瞌睡蟲,讓心情輕松愉快。
步驟:
1. 兩腳平行與肩同寬,站穩地面。
2. 吸氣,往左轉腰,兩手同步甩高。
3. 吐氣,兩手下甩,往右轉腰,兩手甩高吸氣。
4. 如此左右交替來回甩,每次甩10分鍾。
枕首法
功效:能提神醒腦,提振精神。
步驟:
1. 吸氣,兩手於兩側往上提,交叉枕在腦後。
2. 吐氣,順勢弓身低頭。
3. 吸氣,慢慢起身,吐氣。
4. 兩手慢慢放下,身形回正,全身放鬆。可連續練10分鍾。

Ⅶ 謹慎腎衰竭造訪,男生晨起哪些反常,說明腎臟已超負荷

正常的男性在早上起來的時候精氣十足,這是迎接新的一天的開始。但是很多跡象卻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比如睡覺起來,發現不是那個事。

我們每天早上起來先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男人好主要是腎好,如果腎臟不好,就會導致腎衰竭以及尿毒症。

以上的四種情況請大家對應一下。如果出現了不適的行為,及早的到醫院去排查病情,以免耽誤時間而引發惡劣的後果。

Ⅷ 為什麼有的人能長期少睡眠且精力旺盛

睡眠決定因素有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兩方面因素決定。

睡眠時間普遍為8小時,但是如果睡眠質量高的話睡眠時間不到8小時也同樣能達到很好的休息效果。

睡眠質量受多方面影響:

1、 環境因素:居住床品是否舒適,環境是否安靜,空間溫度、濕度等是否適宜

2、 心理壓力:白天工作壓力大,大腦思考過度,導致精神高度緊張,無法進入放鬆狀態;以及心理疾病導致的失眠多夢等

3、 身體健康:咽炎、鼻炎等影響呼吸的疾病,消化道、脾胃等系統疾病,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身體不適,都會使身體無法進入完全舒適放鬆的狀態,影響睡眠質量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調整心態,保持心理壓力不要太大,加強鍛煉,保證好的睡眠質量,這樣哪怕只休息一小會,精力也能保持旺盛狀態。

Ⅸ 老是打瞌睡怎麼辦要怎麼才能提起精神啊

夏天到啦,大腦容易缺氧,就容易犯困啦。還有出汗比較多,體內排鉀等微量元素也比平時多了,使體內的代謝發生紊亂,也容易犯困。 快速解決犯困的方法: 1.. 喝咖啡。暫時性興奮而已。針對上課,其提神作用時間還是足夠的。 2.. 貼一貼——「冰激」牌提神醒腦貼: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常備最佳,犯困時拿來貼貼,10秒起效,提神作用可持續4小時以上。實用,還管用!! 3.. 把礦泉水倒濕毛巾上,敷臉。 4..用眼葯水。用驅風油擦擦太陽穴。很困的話就擦在眼睛下邊,一刺激就精神了。 5.. 功能性飲料:功能飲料有多種營養成分,包括各種維生素、賴氨酸牛磺酸、肌醇以及咖啡因等,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缺點是:咖啡因含量較高,能夠使人們處於持續較亢奮的狀態,從而容易忽略自身的疲勞,造成體能透支。 6.. 茶飲料。茶含有咖啡鹼,可以起到興奮作用。但茶飲料中的咖啡鹼含量比茶要低很多,提神效果不明顯。 另外再介紹幾種平時調理,防止犯困的方法: 1.補充蛋白質 暫時提神 對於一些平時很少吃肉,靠吃蔬果等來減肥的族群,則疲倦不已又非工作不可時,喝些雞精、蜆精等產品,會有不錯的提神效果。 2.維他命B群 均衡一下 缺乏維他命B群的人,常會感覺疲倦不已。對這類平時飲食不均衡的人而言,極度疲倦時補充維他命B群,就會有救急的效果,可暫時消除疲勞、應付工作,但根本之道,還是要飲食均衡。 3.保健食品 與醫師討論 要迅速恢復體力,還要看體力差的原因為何。如果是疾病引起,治療才是根本的方法;但有些保健食品,也可一試,可能可以暫時恢復體力,應付工作。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4.花草茶 易焦慮者可試試 有些容易緊張焦慮的人,當緊張或焦慮急性發作起來,此時只要紓解情緒,就可以放鬆肌肉、消除疲勞。但紓解不易,如果平時已就醫服葯,則趕快吃葯,可減少焦慮感、紓解情緒,連帶的疲倦感也消失;如果未曾就醫服葯者,則不妨試試紓緩情緒的花草茶,例如洋甘菊、薰衣草等。 總結一下:疲勞主要是與腦內壓有關。例如抽煙之後,大腦難受,就是由於大腦內環境紊亂有關,所以,提神健腦的產品好壞是能否將紊亂糾正平衡過來。長期大腦疲勞還需要注意睡眠,營養。 如果要求在短時間迅速緩解疲勞,讓大腦保持清醒,建議可以使用外用貼劑,它簡單又有效,就是使用外用的提神醒腦貼,直接貼在額頭或者頸後衣領下就可以了,起效迅速,提神作用達4小時以上,還能消除犯困後的難受感,而且不影響學習工作,方便又實在。例如冰激提神醒腦貼等外用類貼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