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男子登頂珠峰後,411天輾轉7國兩大洲才回國,期間是如何生活的
從西藏自治區登山協會(以下簡稱「西藏登協」)了解到,一位澳大利亞籍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海拔7500米處遇險,西藏高山救援隊對其進行成功救援。截至記者發稿時,這名登山者正由救援隊員陪同,從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下撤至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
遇險者在1號營地恢復意識。救援隊經與其本人及其領隊協商,決定在1號營地休整一晚。遇險者下撤至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西藏登協向前進營地派出3名向導、10名當地氂牛工和1頭氂牛進行接應。目前,遇險者正在向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下撤途中。
救援人員正在珠峰海拔7300米左右的高度下撤遇險者。在中國西藏的高海拔山峰登山季中,各營地均會儲備高山氧氣、葯品等應急物資;西藏登協會設立專門的安全聯絡官;聖山公司的向導平時也會進行高山應急醫療訓練。珠峰迎來登頂窗口期,已有120多人從北坡成功登頂。
㈡ 當今世界上登山水平最高的人是誰
高手中的高手,是無氧登山家
全球共有17位登頂全球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家。而更另人贊嘆的是,在這17位登山家中其中有七位登山家在攀登這14座高峰的時候未曾使用過氧氣設備。要知道,海拔8000米的被稱為人類的禁區,在這個高度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只是平原的2/5,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7位高手中的高手。
Messner Reinhold,義大利,1970年6月27日-1986年10月16日,42歲
Loretan Erhard,瑞士,1982年6月10日-1995年10月5日 36歲
Oiarzabal Juanito 西班牙 1985年5月15日-1999年4月29日 43歲
Inurrategui Alberto 西班牙 1991年9月30日-2002年5月16日 33歲
Viesturs Edmund 美國 1989年5月18日-2005年5月12日 45歲
Mondinelli Silvio 義大利 1993年10月13日-2007年7月12日 49歲
Vallejo Ivan 厄瓜多 1997年9月19日-2008年5月1日 48歲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還有三位登山家只在一座山峰的攀登中使用了氧氣,他們是已故波蘭登山家Jerzy Kukuczka(他在新線路登頂珠峰的時候使用了氧氣),墨西哥登山家Carlos Carsolio(他在馬卡魯峰的攀登中使用了氧氣),還有就是波蘭登山家Krzysztof Wielicki(他是在冬季登頂珠峰時使用的氧氣)。
㈢ 第一個登上世界最高的山峰的人是誰
按照世界登山界公認的說法,紐西蘭登山家埃蒙德·希拉里和尼泊爾登山向導藤森·諾蓋依於1953年5月29日首次成功登上珠峰之巔。但是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里和安德魯·歐文1924年6月8日曾第三次攀登珠峰,在距離頂峰180米的地方遇難。他們是否曾經登上珠峰,是登山界一直希望解開的謎。
1999年,由英國著名登山家和珠峰多次登頂者埃里克·西蒙森率領的一個由登山家、歷史學家、冰川學家和製片人組成的「』99尋找馬洛里和歐文探險隊」曾經試圖再次登臨珠峰,尋找馬洛里和歐文登上珠峰的證據。探險隊希望能找到歐文曾用過的柯達袖珍相機和拍攝的膠卷,因為他們拍攝的照片就是他們是否登上峰頂的有力證據。
西蒙森領導的探險隊那次並沒有如願以償。不過,他們還是有所收獲,在海拔8327米處發現了一具屍體。西蒙森確信,那就是馬洛里的遺體,於是把他就地埋葬了。西蒙森還把拍攝的馬洛里遺體的照片賣給媒體,引起馬洛里的後裔和一些登山界同道的強烈批評,認為西蒙森破壞了被冰雪保存完好的登山英雄的遺體。
今年4月,西蒙森卷土重來,再次為尋找歐文的柯達相機攀登珠峰。歐文的家人和後裔已經致信英國的高山俱樂部,要求西蒙森的探險隊如果發現歐文的遺體,要讓他「安靜地躺在那兒」,不要隨意處置遺體。同時歐文的家人還宣布,對任何在歐文遺體上發現的物品享有所有權。
盡管如此,西蒙森的探險隊還是出發了。在接受記者電子郵件采訪時,西蒙森表示,探險隊已經在珠峰最高的第六營地(海拔8242米)安營紮寨,在最近幾次搜索中取得了一些收獲。西蒙森表示,如果氧氣足夠,且天氣保持晴好,他們將在第六營地附近再搜索一兩天。
此後,探險隊將前往1933年登山者發現歐文曾用過的氧氣瓶和冰斧以及1975年一位中國登山家曾發現的一具「英國人屍體」的區域附近搜索,希望能夠幸運地找到傳說中歐文攜帶的相機。西蒙森表示,由於探險隊擁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整個搜索行動將至少持續到5月份。
據悉,探險隊還將前往登珠峰的必經之地——海拔8460米的第二台階尋找任何可能標識歐文遺體的標記,如氧氣瓶之類。由於1999年探險隊發現馬洛里的遺體時,曾經發現馬洛里把黑色的防風鏡放在口袋裡,西蒙森據此相信,馬洛里已經登頂,遇難時正在下山的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攀上珠峰第一人:紐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有一張照片因為記錄了1953年5月29日人類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而聞名世界。在這張照片上,尼泊爾向導丹增·諾爾蓋站在峰頂手舉一塊冰,上面插著隨風飛舞的旗子。而給諾爾蓋拍這張照片的,正是世界上首個登頂成功的紐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曾經在家鄉奧克蘭作過養蜂人的希拉里自從登頂成功後,接受過數以千計的采訪。平易近人的希拉里從沒有因為自己創造登山歷史而拒人千里之外。相反,任何人在翻閱奧克蘭當地電話簿找到希拉里這個名字時,都會看到他特意在那裡留下的居住地址。希拉里今年在接受法新社記者采訪時謙虛地表示,自己當年能夠書寫登頂的歷史,依靠的無非是「實用的技巧和足夠多的繩索」。
希拉里1919年7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名老兵。二戰期間,他加入空軍,戰爭結束後開始迷戀登山。一次他和喬治·洛攀登阿爾卑斯山時,突然冒出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念頭。他的想法得到了當時世界登山協會的重視。
1953年,希拉里攀登珠峰成功後,當時身在大本營的喬治·洛親眼目睹了希拉里和向導諾爾蓋返回大本營時的情景。他回憶說:「當時埃德蒙露出疲憊的笑容,然後一下子坐在冰上,用他一貫的語氣說:『行了,我們把那個傢伙征服了。』」
希拉里後來被女王冊封為爵士,不過他曾經在書中這樣寫道:「(被封為爵士)對我來說是無上的榮譽,但是我所做的實在與我得到的頭銜不相符,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得到冊封。」
希拉里成名後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目前他的基金會出資在尼泊爾等地建立了27所學校、兩家醫院以及十幾個診所。希拉里的家人也投身於基金會的工作當中,1975年,他的妻子和女兒在尼泊爾參加基金會活動時因飛機失事而喪生。
1984年,希拉里被任命為溝通紐西蘭和尼泊爾、印度文化的特使,他後來與工作夥伴瓊——他的好友、登山家米格魯的遺孀結為夫妻。
如今83歲高齡的希拉里已經久不登山,但他非常樂於幫助那些登山愛好者,並且經常不厭其煩地回答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待人隨和的希拉里很少發脾氣,唯一的例外是1999年發生的一件事。那一年,1924年登頂時失蹤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的遺體被一支美國探險隊發現,探險隊拍下了遺體的照片。希拉里得知後在公共場合大發雷霆,認為美國人的做法「令人討厭,冷酷無情」。
希拉里表示,如果馬洛里被認定為登頂成功的第一人,他會為此感到興奮:「45年來我一直被認作第一個到達珠峰峰頂的人,所以我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㈣ 第一個登頂珠峰的殘疾人,創造了奇跡,為何卻也成為他人生最大的污點
這個人是馬克·英格利斯,因為登山途中「見死不救」被輿論譴責。當時馬克和隊友爬到珠峰8500米處的時候,在遇到了一名奄奄一息的登山者,其實當時爬到這個高度,大家都已經是在用最後一口氣堅持,自顧不暇,這個時候如果再拖著一個更加困難的人,是沒有辦法完成的事情,甚至可能因為一個人拖累全部人。因此大家決定繼續登山。
馬克其實是一個勇敢的人,也給了別人勇氣。通常情況下,截肢不是一個正常人能夠輕易接受的事情,更何況馬克這么熱愛登山這個行業。因此,馬克能夠靠著假肢登上珠穆朗瑪峰,是一個奇跡,更是他的勇氣和對登山的熱愛與堅持。而馬克作為殘疾人登上珠峰,也賦予了殘疾人新的動力和希望。
㈤ 請介紹喬.辛普森這個人!( 登山運動員)
喬伊·辛普森是一個因登山而致殘的登山愛好者,為了洗雪朋友西蒙·耶茨因為自己而蒙受的難以辯解的冤屈,他決定專門為朋友寫一本書。《感受空曠》這本書出版以後,沒想到不但一下子改變了朋友耶茨的命運,也徹底地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
18年前,25歲的辛普森和2l歲的耶茨相遇於英國北部城市舍菲爾德登山俱樂部,兩人很快就成了要好的朋友和配合默契的搭檔。兩人經常一起登山,世界上的很多高峰、險峰都曾留下了他們共同攀登的足跡。
1985年5月,辛普森、耶茨和俱樂部的另外兩個人組成了一個四人團,決定去攀登秘魯安第斯山脈一座高達4500英尺的山峰,這還是一座尚未被人的足跡踏上過的處女峰,在此之前,也有過一些登山者試圖征服這座山峰,但最後都因為天氣惡劣、山路過於險峻而退縮了。他們4人來到了峰下,在做最後的准備的時候,另外兩人失去了登峰的勇氣,辛普森和耶茨則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繼續攀登。雖然天氣比他們預計的還要惡劣,但他們終於到達了山頂。
他們在山頂作了短暫的停留之後,便又小心翼翼地踏上了下山的道路。下山不久,辛普森突然一腳踏空,「噌」的一聲就從陡坡上滑了下去,下落的過程中,他的左腿膝蓋骨被一塊凸起的岩石撞得粉碎。耶茨一手抓住了岩釘上的繩子,一手抓住辛普森系在腰間的繩子,迅速地控制住了辛普森的下落。耶茨牢牢地抓著一頭系在辛普森腰間一頭連著自己的繩子,一步一步地下移,終於他們看到了希望:快到山腳了。就在這時,耶茨突然感到系著辛普森的繩子劇烈地搖動起來,耶茨想控制住繩子,可馬上他就明白自己已經控制不住了,辛普森的下面是一道很深的山的裂縫,他直向裂縫滑下去,耶茨也被拉著滑下去……就在這決定生死的一剎那,他急速抽出小刀割斷了牽著辛普森的繩子,辛普森掉下去了……
下山後,耶茨懷著悲痛和悔恨的心情,馬上就到辛普森掉下去的那個裂縫處尋找,整整三天,也沒能找到辛普森的身影,就在他放棄了尋找的希望准備打包離開的時候,突然聽見在他們臨時搭建的帳篷上方有叫聲,他馬上沖了出去,發現了辛普森。原來辛普森掉下裂縫時,被山崖上突出的山岩擋了幾次,延緩了下降的速度,幸運的是他又落到了一堆很厚的積雪之上,雖傷得不輕,但卻躲過了死亡。清醒後,他忍著劇烈的疼痛朝前爬了七英里,直到耶茨聽到他的呼救聲。
辛普森雖然僥幸撿回了一條命,但是這次事故卻給他帶來了嚴重的後遺症。兩年之內,他在醫院里做了5次手術,夜夜都被關節的疼痛折磨得睡不好覺,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體顫抖。最讓他悲傷的是他這輩子再也不能登山了。
如果說辛普森的痛苦都是來自軀體,那麼,加在耶茨身上的卻是讓一個男子漢無法忍受的心靈的痛苦。回到舍菲爾德登山俱樂部後,沒有人理他,人們都對他冷嘲熱諷,說他是置朋友的生死於不顧的小人,沒人叫他西蒙·耶茨,當面背後都稱他是「割斷繩子的人」。耶茨也是一個血性男兒,怎能忍受這樣的羞恥呢?他想解釋什麼,然而沒有人願意聽。他在日記中寫道:「人們總是帶著鄙視的眼光看我,在他們的眼中,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我受不了,受不了啊!」在這樣的情緒下,耶茨忍著極度的心靈的痛苦,也放棄了他酷愛的登山,離開了舍菲爾德登山俱樂部,搬到了一個小村莊上,過起了隱居生活。
辛普森出院以後,來到舍菲爾德登山俱樂部來看耶茨,才知道在耶茨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他試圖告訴人們,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耶茨的選擇可以說是最最明智之舉,然而,沒有人願意聽他的解釋。他又來到耶茨的隱居地,對耶茨說:「我已經沒有登山的條件了,但我還是熱愛著登山這項運動。我不希望一個和我同樣熱愛登山,而且有攀登高峰勇氣的人因為我的緣故而放棄登山。」耶茨流著淚緊握著辛普森的手說:「對於你的理解和寬容的心懷,我深深地感動,並向你說一聲謝謝!然而,他們願意理解我在當時的情況下所作的選擇嗎?」辛普森稍稍作了短暫的思考之後堅定地說:「我相信:不需要多長時間人們就會對你作出新的認識!肯定會的。」在說這話的時候,因為他突然想到要為耶茨寫一本書,敘述他們倆的登山全過程,讓人們置身空曠的險山之中,設身處地來感受一下他們當時所處的境況,那麼人們一定會理解耶茨的行為的。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辛普森立即聯系了倫敦一家著名的出版公司的一個編輯,這個編輯非常支持他的想法,於是,辛普森一鼓作氣,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感受空曠》的初稿。 1988年該書正式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在書的首頁上,辛普森還特意寫上了這樣的一段話:「希望讀者在看《感受空曠》時,不要斷章取義,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耶茨割斷繩子的那一段上。我寫這一段,只是想把事件完整地呈現出來,我希望讀者也能從全面的角度去理解當時的狀況和行為。」這本書不但在登山者中間、並且也在不熟悉登山的人群里引起了共鳴。這本書之所以引起轟動,不僅僅是它讓讀者感受到了登山運動中的英勇行為、痛苦經歷和死裡逃生的情節,還有引發讀者無限思索的耶茨割斷繩子的舉動。讀了該書後,許多人都給耶茨寫信,表示對他當年割斷繩子一事的理解,曾經羞辱過他的登山者,也紛紛來信向他道歉。
讀著辛普森的《感受空曠》和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來信,耶茨又一次流下了熱淚。不久,舍菲爾德俱樂部又一次把耶茨請了回來。從此以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登山運動中。他經常舉辦有關登山運動的講座,開創了一個登山運動公司,帶領眾多登山愛好者攀登喜馬拉雅山或南美的一些山脈。在他的培養下,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登山運動員誕生了。他說:「我現在登山不僅是滿足自己的征服慾望,也是在完成辛普森的心願。雖然他不能再登山了,但是我要幫他完成他應該攀登的那一部分。」
辛普森的《感受空曠》推出後,銷量很快就超過了100萬冊。由於該書寫作手法和內容的特別,不久就獲得登山紀實性文學的最高獎項——「塔斯科獎」,後又獲得了「英國非小說類文學獎」,它還被列為描寫登山經歷的巨著之一。面對這樣的成績,辛普森覺得很意外,但他也很快從中找到了自己未來生活的方向,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之中。他說:「登山一直是我的最愛。盡管身體不允許我再從事這項運動,但是我的思想卻從未放棄過這份熱愛。所以我要把這份熱愛全部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之中。」他寫作很勤奮,1992年,出了一本名為《液體人》的小說,反響也特別的好。之後,他又創作了自己的第二本紀實小說《幽靈的游戲》,再次榮獲多項大獎。以後,他又陸續創作了四部紀實作品,逐漸奠定了他「紀實作品大師」的地位……
一本為朋友寫的書《感受空曠》,就這樣重塑了兩個人的生命和未來。到目前為止,辛普森和耶茨一直都保持著很好的關系,他們每年都會見上幾次面,聊聊彼此的生活近況和取得的成績。有一次他們道別的時候,耶茨說:「我們又要分開了!」辛普森笑著說:「不,我們的心會永遠跳在一起的。不要忘了,當你登山的時候,我正通過你的眼睛在望著遠處的山峰呢!」 x
㈥ 都有哪些人爬上過珠穆朗瑪峰
1、丹增·諾爾蓋
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時30分,引導和陪伴紐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克服千難萬險,從珠穆朗瑪南坡攜手登上頂峰,完成了人類登上地球之巔的夢想,完成人類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首登。
2、埃德蒙·希拉里
1953年5月29日,和同伴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一起,從珠穆朗瑪峰南側攀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
3、羅麗莉
2006年3~5月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登達(8680米),同年年底9月攀登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馬峰」,因暴風雪登達(7000米)。
4、屈銀華
1960年5月,他和王富洲、劉連滿、貢布3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在突擊頂峰過程中,為打通位於海拔8,600米以上極端困難的路段——「第2台階」,屈銀華不怕凍傷.脫掉高山靴,攀上峭壁。
在8700米沖刺時,劉連滿、王富洲與屈銀華召開黨小組會,決定貢布接替劉連滿,由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登頂,而劉連滿甘當人梯,托舉三人上了峭壁。
5、王富洲
1960年5月25日從北坡成功登上地球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王富洲是世界首位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同時也是中國首位登上珠峰的登山運動員、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登山協會顧問、前中國登山協會主席。
㈦ 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有哪些
26、1971年春,由歐洲英、法、意、奧、瑞士和印度等十一個國家的登山運動員聯合組成的「國際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在隊長、瑞士登山運動員恩·基連富爾特的率領下,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線登頂(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國登山隊的路線)。由於一開始步調就不一致,內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隊員胡古納遇雪崩死亡後,宣告失敗。
27、1972年春,一支由西德克·海利考費爾率領的歐洲八個國家(英、法、意、奧、西德、瑞士等國)登山運動員組成的「歐洲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沿傳統路線從南坡登頂,在到達海拔8,200米的高度後,宣告失敗。
28、1972年秋(9-11月),英國軍事登山隊(隊長博寧頓),沿南坡傳統路線攀登珠峰,在建立了海拔8,230米的突擊營地之後,由於氣候變壞被迫宣告失敗。
29、1973年春(2-5月)義大利軍事登山隊,在義大利軍事登山學校校長基多·蒙齊諾的率領下,組成一支包括義大利陸、海、空軍,警察部隊,海關人員,醫務、氣象和其他軍事科學工作人員的大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於當年5月5日和5月7日兩次,每次一個結組(四人), 一共八人登上了珠峰頂峰。全隊中義大利軍人有六十人左右,是至目前為止的外國登山隊中,到尼泊爾登山人數最多的一次。他們僱用了三百多名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動員了各種運輸工具,包括軍用直升飛機和坡地牽引車等現代化山地運輸工具。
義大利軍事登山隊的登頂路線,原來也是兩個方案,一是沿西南山脊(原1963年美國隊用過的路線)登頂,一個是備用方案,即沿比較保險的,東南山脊傳統路線登頂。結果第一方案受阻,最後還是採用備用方案登上了頂峰。
30、1973年秋,日本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水野祥太郎),從當年8月間進入珠峰,原企圖從1970年日本隊未取得成功的珠峰正南面路線登頂,事先曾想方設法改進了裝備,如適合於海拔八千米以上高度的用氧裝備,但仍未能越過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那一條大岩壁,結果被迫採用備用方案,沿東南山脊經南坳的傳統路線登頂。兩名隊員,石黑久和加藤保男,於10月26日登上了珠峰頂峰。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頂成功。
31、1974年春,西班牙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洛倫特·蘇加薩,生理學家),由十六人組成,使用南坡傳統路線,在5月19日突擊隊員到達第6號營地(8,600米)時,由於強烈大風使他們不能前進而宣告失敗,當時距離珠峰頂峰只有350米。
32、1974年秋,由法國著名的登山滑雪運動城——沙莫尼市(阿爾卑斯山的小山城)的市長德渥阿松擔任隊長的法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由十名法國人組成,僱用390名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選定1963年美國登山隊沿西南山脊的路線登頂。這次登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試驗人體在高空的生理變化,他們專為每個登頂隊員製作了遙控心電圖裝置,准備對運動員從山下到頂峰的全部心電圖作一次系統的觀測。但是在9月19日夜間,發生在海拔6,400~6,900米附近的一次較大的雪崩,使隊長和五名尼泊爾搬運工人死亡,全隊的登山活動因此而宣告失敗。
33、1975年春,一支由十五名日本婦女組成的日本女子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久野英子),由一名日本男記者陪同,於3月16日在珠峰南坡海拔5,350米的高度上建立了大本營。副隊長田部井淳子(36歲)於1975年5月16日中午當地時間12時30分同尼泊爾向導安則林(27歲)一起,沿南坡傳統路線登上了珠峰頂峰,共停留25分鍾。
日本女隊此次登山遇到的困難較大。她們從日本出發到山下大本營,曾丟失了大量裝備和食品;5月3~4日夜間,在海拔6,450米的營地上又突然發生了一次大雪崩,七名女隊員和二十三名尼泊爾向導遭受雪崩襲擊,整個6,450米的營地全被雪崩吞沒,情況非常危險,但在得到及時搶救後,全體遇險人員脫險了,田部井淳子也是被雪崩埋沒的隊員中一個,她在登上頂峰之後表示,「以後再也不幹登山這種活動了!」
34、1975年,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黨委書記王富洲,隊長史占春),由漢、藏、回、蒙古、朝鮮、土、鄂溫克等七個兄弟民族的隊員組成,共434人,其中運動員179人,包括女運動員36人,其餘255人有科考、氣象、通訊、新聞、醫務、交通運輸、炊事及其他後勤人員,絕大部分成員來自工農兵。
全隊從3月初進山,6月初撤營。經過多次行軍(前三次是適應性行軍,後兩次是突擊頂峰),在1975年5月27日北京時間下午2時30分,女隊員潘多和八名男隊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繼1960年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首次從北坡登上珠峰之後,再次從北坡登上了這個地球的最高點
這次集體登頂人數之多,科考成績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從此,不斷有更多的中國人登臨珠峰峰頂。中國的進步和強大,使中國登山者逐漸成為世界珠峰登山運動中的主導力量之一。
35、1975年9月24日尼泊爾時間下午6時,英國登山隊的兩名隊員黑斯頓(32歲)、斯科特(33歲),從珠穆朗瑪峰的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峰。
英隊的路線是1969年日本隊偵查時確定的,但1970年和1973年日本隊沿此線兩次攀登,都在八千五十米到八千一百五十米之間珠峰正南坡面的陡峭岩壁上失敗了,後來國際登山隊、歐洲選拔隊和英國隊相繼沿此線攀登珠峰也都失敗。這是迄今為止取得成功的第四條路線,也是四條路線中最短的一條。它的特點是,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有一條平均坡度達75度的很長的岩石大峭壁,英國人採用了特殊的氧氣裝備和進行了專門的高山攀岩訓練才取得了成功。
據外電稱,英國隊此次攀登珠峰,從建立大本營到登頂成功先後共用了三十三天時間,這是22年來十一次登上珠峰的活動中時間最短的一個隊,說明在組織運輸和掌握天氣時機方面都作得比較順利。英國隊全隊由十八名運動員組成,隊長是博寧頓。在突擊頂峰過程中,隊員朱·布爾剋死亡。據英隊宣布,此次登山共用25萬美元。
1975年春、秋兩季,三支登山隊員從三條不同的路線攀登珠峰成功,這是珠峰攀登史上過去所沒有的。
㈧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一位叫什麼的隊員
中國對一位叫羅澤的隊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素有地球「第三極」之稱的珠穆朗瑪峰。在拍攝9名隊員登頂照片時,一位叫羅則的隊員為了保證向全世界完整展示五星紅旗的效果,寧讓國旗擋住自己的臉。
隨著新中國的誕生,現代登山運動進入中國。1955年,受當時的蘇聯邀請,新中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登山者——許競、師秀、周正、楊德源前往蘇聯學習登山技術。之後兩國運動員共同組隊,成功登上了海拔6673米的團結峰和海拔6780米的十月鋒。
(8)登山者圖片男人擴展閱讀:
羅則年輕時喜歡打籃球,投籃也很准。他是登山營里的文藝活躍分子,能唱、能跳,又能吹笛子,曾為西藏登山營的文體活動開展做出了貢獻。
1998年退休之後,京劇成了羅則老人的一大愛好,閑暇時,羅則就在宗角祿康公園里散步,和同伴們聊聊天,唱兩嗓子京劇解悶。「我們聚會的時候,我就會給他們唱京劇。
我比較喜歡唱《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保唱段,《紅燈記》中李鐵梅的唱段《我家的表叔》,《共產黨員》,還有很多,年輕的時候會唱好多,現在年紀大了,記性也不好了,有很多年都沒再唱過,很多戲詞記不清了。
㈨ 第一個登上珠峰的人
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峰一直是人類想要證明攀登能力的聖地。自1953年5月29日人類首登珠峰成功之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許多登山者在珠峰頂上留下腳印。 1841年:印度總監督官喬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記錄下珠穆朗瑪峰的地理位置。 1853年:珠峰被勘測為世界最高峰,海拔為8840米。 1921年:第一支英國登山隊在查爾斯·霍華德·伯里中校的率領下開始攀登珠峰,到達海拔7000米處。 1922年:第二支英國登山隊使用供氧裝置到達海拔8320米處。 1924年:第三支英國登山隊攀登珠峰,隊員喬治·馬洛里和安德魯·歐文在使用供氧裝置登頂過程中失蹤。 1999年,馬洛里的遺體在海拔8150處被發現,他隨身攜帶的照相機失蹤,因此無法確定他和歐文是否是登頂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33年:兩名英國飛行員駕駛飛機到達珠穆朗瑪峰。 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為英國登山隊隊員與尼泊爾向導丹增·諾爾蓋一起沿東南山脊路線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登頂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為首的瑞士登山隊在人類歷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瑪峰。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 1975年5月27日,我國九名 登山運動員從北坡登上珠峰 1963年:以諾曼·迪倫弗斯為首的美國探險隊從西坡登頂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為世界上首位從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同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隊員登頂,藏族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1993年5月5日:中國海峽兩岸聯合攀登珠峰活動中,王勇峰、普布、其米、開村、加措登頂,台灣省同胞吳錦雄首次從北坡北側登頂。 1978年:奧地利人彼得·哈貝爾和義大利人賴因霍爾德·梅斯納首次未帶氧氣瓶登頂成功。 1979年:南斯拉夫登山隊從西坡登上珠峰。 韓國登山運動員嚴弘吉從1988年登頂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起,經過12年的奮斗,於2000年登完了卓奧友峰、希夏邦馬峰、喬戈里峰、馬卡魯峰、洛子峰、布洛阿特峰、道 拉吉利峰、南迦帕爾巴特峰等所有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成為世界上第八位、也是亞洲第一位完成這一偉大壯舉的登山家。 1980年:波蘭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維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峰成功。 1988年:中國、日本、尼泊爾三國聯合登山隊首次從南北兩側雙跨珠峰成功。登山隊12人全部成功登頂,其中6人進行了南北大跨越。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羅布·哈爾在內的15名登山者在登頂過程中犧牲,是歷史上登頂犧牲人數最多的一年。 1998年:5月19日,中國和斯洛伐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峰;5月24日,中國和斯洛伐克登山隊各有一隊再度登頂。同年,失去一條腿的美國人湯姆·惠特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頂的殘疾人。 1999年:5月27日,中國西藏登山隊一行10人全員登上珠峰,並在珠峰頂採集到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種。美國全國地理學會將珠峰的海拔高度修訂為8850米,但是尼泊爾目前不承認這一修訂。尼泊爾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第九次登上珠峰並創下隻身在峰頂逗留21小時的最高紀錄。 2000年:尼泊爾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從大本營出發由北坡攀登,耗時16小時56分登頂成功,創造了登頂的最快紀錄。 2003年5月21日,中韓聯合登山隊 的中方隊員在珠峰頂上舉起國旗 2001年:16歲的尼泊爾人坦巴·特什里成為世界上攀登珠峰最年輕的登山者。同年,「清掃珠峰」活動開始進行。美國盲人維亨邁爾成為世界上首個登上珠峰的盲人。 2002年:65歲零5個月的日本男子登山者石川富康成為世界上登上珠峰的年紀最長者。同年,63歲的渡邊玉枝成為登頂成功的年紀最長的女性。2002年5月16日:當天共有62人登頂成功,創造單日登頂人數最多的紀錄。 2003年5月,2003中國珠峰登山隊、中韓聯合登山隊、日本、美國等登山隊從北坡攀登珠峰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