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社會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合作的意義,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合作。
2.能共同探索,嘗試協商、分工,提高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3.體驗團結協作、戰勝困難帶來的快樂,增強進一步合作的意識。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1.視頻:小電影《合作力量大》。
2.三個小推車,梅花樁若干。
3.每桌1張記錄表,記號筆人手1支。
4.各種各樣關於「合作和不合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動畫,感知合作
1.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關於巧虎的電影,你們想看嗎?看的時候要認真,聽一聽電影的名字叫什麼,里邊都說了什麼!」
2.看完提問:電影的名字叫什麼?(合作的力量)
3.你在電影里看到合作了嗎?
4.誰會合作?(螞蟻、貓鼬)
5.螞蟻合作干什麼?
6.合作搬又大又重的食物,遇到危險螞蟻合作搭橋過河。
7.巧虎和奇奇合作干什麼?一個人搬桌子怎樣?(又慢又累)兩個人搬桌子呢?(又輕又快)
8.操作體驗。我們來試試看。左面一排搬桌子;右面一排搬桌子;你們有什麼感覺?四個人一起合作搬桌子。感覺怎樣啊?
9.合作可真神奇呀,大家一起合作做事情,就會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而且更容易成功!
(二)討論研究,了解合作
1.幼兒討論。
教師提問:合作這么神奇,到底怎樣才是合作呢?合作是什麼?
2.教師總結:合作就是兩個或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做一件事情。
3.看圖片,幼兒分辨哪些是在合作,哪些不是。
4.教師出示相應圖片:一個人做作業、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跳繩、排隊洗手、合作脫衣服、合作拉被子、合作跳竹竿、鑽輪圈、劃船。
5.把是合作的放在一起,不是合作的放在一起。
6.看了這么多畫面,你有什麼想法?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合作,並了解合作的形式各種各樣,生活中處處都在合作。
7.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合作無處不在。
(三)深入思考,如何合作
1.收玩具時怎樣合作?(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玩具)
2.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怎樣合作?
3.玩具不夠時,怎樣合作?
4.礦工被困在井下,井口只有一個小出口時又應該怎樣合作?
(四)游戲感悟,探究方法
合作統計動物樂園中小動物的數量。
1.感知視頻討論,看看動物樂園有哪些動物?(小熊、小猴、小兔、梅花鹿)
2.小組嘗試合作統計。
師:一人數一種,請一組的四個人合作,先協商一下你們准備怎麼分工。
3.協商准確計數的辦法,統計並記錄。
4.對照答案檢查結果,理解合作中的每個人都很重要
5.為合作成功的小組鼓掌。並引導大家看看沒有成功的小組記錄表,提問:他們什麼車沒數對?這樣能不能算成功?
小結:大家合作的時候,每個人都很重要。
(五)實踐體驗,玩中強化
1.合作游戲搭橋。
2.動物樂園門前的一條路被水淹沒了,請小朋友幫忙搭橋。
3.游戲要求:幼兒還是分四人一組,各自商量分工,看哪一組小朋友搭好橋。
4.小結:有的時候,游戲中也需要合作,
5.搭好橋,播放《眾人劃槳開大船》,大家手牽手一起通過搭好的橋。
活動反思: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中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的范圍和現象非常廣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新的要求,現行的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經常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中隊、大隊活動中,經常接觸合作的游戲活動。因此,「合作」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但大多數學生對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對合作方法的了解,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為此,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體驗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學習一些合作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悅。並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對於教學重點的制定我是這樣考慮的,在這節課中應首先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因為一個人只有認識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會產生想按照事物的規則去做的願望,尋找做好這件事的方法。然後在實踐體驗中總結出與人合作成功的條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教育,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學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課重點定為:讓學生感受在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能夠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在游戲中,激發學生興趣,引出合作話題。接著請同學談談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視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隨後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活動:「小組記圖」游戲。為學生創造了一次與人合作的'機會,豐富了他們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游戲活動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游戲後,讓學生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然後讓學生運用合作的方法進行第二次游戲,使他們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悅。通過兩次游戲活動的比較,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懂得合作中還得講究方法。為了使學生真正把課堂上提升的認識和習得的能力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我從學生做值日生這點切入,通過播放學生做值日生的一段錄象再現學生原生態的生活,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表現中發現問題,反思自我,幫助他們提升認識,使他們能帶著這樣的認識和方法走出課堂,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樂於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合作。
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情感處於一種積極、主動、活躍的狀態中,學生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活動積極主動,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綁腿競走」的游戲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熟悉,如果能換一個既能切入話題又具有新穎性的游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討論交流合作現象時形式比較單一,可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並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實踐。
2、培養幼兒小手肌肉的靈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協調性,鼓勵幼兒多用筷子進餐。
活動准備:
1、筷子、盤子、飲料桶、花生、棗等食物若干。
2、錄音機一台,活潑歡快的兒童樂曲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講故事,引出筷子。
2、認識筷子。
二、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1、教師示範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2、引導幼兒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夾、撥、挑、攪),幼兒嘗試練習。
3、模仿吃飯動作,如夾菜、撥米飯、挑面條等。
4、鞏固練習《筷子舞》。
三、實踐活動,給「小動物」餵食物。
1、出示「小動物」與食物。
2、幼兒實踐,教師巡視指導。
四、結束活動
放音樂,請小朋友和小動物們一起出去做游戲,自然結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由於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對畫面主要內容的完整表述以及多幅圖連貫講述存在困難。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藏在哪裡了》,通過觀察畫面,運用新的講述方法學習完整連貫地講述,以促進幼兒語言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實現幼兒自主性和教師引導性有效結合。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活動目標:
1.根據動物的顯著特徵找出相應的動物。
2.大膽、清楚地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
3.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幼兒玩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
2.《藏在哪裡了》繪本PPT課件、 捉迷藏音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觀察畫面根據動物特徵找到動物。
活動難點:
用句子「……藏在……(後面/裡面)」描述動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戲規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師幼談話。
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是怎麼玩的?
2.導讀封面。
封面上有誰呀?那誰會和它們一起捉迷藏呢?
(二)解讀圖畫書。
1.觀察PPT畫面2-7頁,感知故事開始部分。
2. 自主閱讀圖書卡片,能根據動物的顯著特徵找出相應的動物。
3. 結合PPT畫面8-12頁,大膽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
你找到了誰?它藏在哪裡? 可是「長著美麗的角的小鹿藏到哪裡去了呢?」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嗎?
(三)講述圖畫書。
1.教師引導語。
小動物們捉迷藏的游戲好玩嗎?那我們一起把這件好玩的事講出來吧!
2. 師幼隨PPT完整講述故事。
(四)師幼游戲。
捉迷藏真有趣呀,你們想不想玩一玩?那誰來藏、誰來找呢?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感知更多小動物的顯著特徵。
2.組織幼兒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
活動反思:
《藏在哪裡了》這個色彩鮮艷、富有童趣的繪本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們最熟悉和喜愛的游戲之一,整個活動以 「藏」為線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孩子興趣很高。
在游戲過程中,我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顯著的外形特徵,並大膽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們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藏在什麼的後面或裡面,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在幫助小狐狸尋找朋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著相關的知識經驗。
不足之處:
在與孩子互動中,親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會更深刻,更情緒化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細。
2、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1、操作卡片《小貓釣魚》、電視機、展示儀
2、室內布置一大池塘。
3、貓媽媽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1、幼兒游戲,為幼兒理解故事做鋪墊。
教師帶上頭飾,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小貓最喜歡吃魚了,今天貓媽媽就帶小貓到池塘邊學習自己釣魚。
2、讓幼兒邊看電視邊聽故事《小貓釣魚》,並組織幼兒討論。
(1)、提問:貓媽媽釣到魚了嗎?小貓有沒有釣到魚呢?
(2)、小貓一開始釣到魚了嗎?為什麼?
(3)、為什麼後來釣到魚了呢?
(4)、小朋友們說說怎樣才能釣到魚?
(5)、教師小結:
只要一心一意,認真仔細、耐心地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好。
3、組織幼兒繼續玩釣魚的游戲。
延伸活動:
在日常教育中繼續教育幼兒做事要有耐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3.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布置成的"江山"和"賀村",其中"賀村"里散亂地放著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隻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志
4.錄像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像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個地方的環境,啟發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座城市?這什麼?如果你住在賀村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你們不選賀村?如果你住在賀村會有什麼感覺?
4.教師小結:賀村滿地垃圾,又臟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江山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裡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
二、了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
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像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裡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志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志。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志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③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志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凈化環境,保護資源。
3.游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志的5隻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志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賀村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活動反思:
垃圾分類是一個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問題,卻又往往被忽視,因此,我認為必須再給孩子准確、清晰的概念,決不能含糊其詞,但要想說得清,道得明卻並不容易,我登陸中國環境網,瀏覽了大量相關知識和信息,從而自己先搞清楚了垃圾如何分類,然後再開展整個活動。
活動中,我與孩子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起討論垃圾的來源,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利用教學圖片及光碟讓幼兒觀看垃圾的分類及處理;通過生活實踐讓幼兒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在解決餐巾紙、衛生紙屬於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時,我先是利用情境表演導入,再引發孩子們的討論,最後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孩子們在討論中萌發了問題意識,各抒己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接下來又利用垃圾分類的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更加直觀地體驗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活動結束時,我把活動延伸到了班級環境及孩子的家庭中,讓他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泛化到周圍人的身上,這也是活動的最終目的所在。
這次活動也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垃圾分類操作時最好讓幼兒帶上一次性手套,還有在講解垃圾回收可循環利用的過程時,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能更加深孩子的感性認識,效果會好一些。
要說這次活動讓我收獲到了什麼,那就是:
1.關注身邊的事,不要畏懼不了解的知識領域,只要通過查閱大量資料,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精心的設計准備,一樣能呈現給孩子豐富多彩的科學世界。
2.今後我會不斷磨練自己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對出現的問題應有預見性,對他們的回答能及時地給予有價值的肯定和開放式的引導。
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比較古代男孩、女孩與現代男孩、女孩的不同之處。
2.運用已有經驗大膽的進行創作、表現自身的感想。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准備:
有關古代男孩與女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從故事《木蘭從軍》引出話題。
1、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講述故事《木蘭從軍》。
師:"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木蘭從軍的故事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師幼一起討論花木蘭為什麼要女扮男裝才能去當兵。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花木蘭為什麼要扮成男孩代爸爸打仗?"小結:因為古代的時候女人是不能上戰場的,行軍打仗是男人的事情,所以要女扮男裝才能代她父親打仗。
(二)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古代男孩與女孩的不同之處。
1、觀察並說一說古代男孩與女孩服裝、發型的差異。
古代的男孩穿衣服和褲子,女孩則穿裙子;古代的男孩全部的頭發都是朝上紮起來,女孩則是披著或者挽著發髻。
2、觀察並說一說古代男孩與女孩生活內容的差異。
古代的男孩要到外面去幹活,比如種田、做生意等。還有要讀書考試光耀門楣。女孩子則是在家燒飯做菜、織布等幹家務活。
3、大家互相討論,花木蘭為什麼不能當兵上戰場。
古代的女孩是不能隨便外出的,她們得在家料理家務活。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外出打戰,所以花木蘭不能上戰場。
(三)大家討論現代男孩、女孩與古代男孩、女孩的不同。
1、說一說現代男孩、女孩與古代男孩、女孩活動的不同。
現代男孩、女孩活動的范圍很廣,女孩和男孩可以做同樣的事情,女孩也可以上學,也可以到外面去玩……。而古代的男孩和女孩則分工很明確,女孩子是不可以隨意外出的。
2、比較現代男孩、女孩與古代男孩、女孩在服裝、發型方面的差異。
現代男孩與女孩服裝和發型可以多種多樣,男孩也可以扎辮子、穿裙子;古代男孩與女孩卻只能穿特定的衣服,梳特定的頭發。
(四)幼兒自由想像:假如我是花木蘭……
1、引導幼兒圍繞"假如我是花木蘭,我會做……我希望……"展開想像。
2、幫助幼兒從花木蘭的服飾、動作等方面將想像的內容表現出來,也可創編故事情節。
反思:
在活動的組織與互動過程中,我比較關注游戲活動積極氛圍的渲染。通過變一變、猜一猜、試一試等手段,充分調動小班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他們身體的不同感官都調動起來,快樂的學習。
當然,在活動中的回應還不夠靈活,當孩子說「男人女人」時,只是直接糾正為「男孩女孩」,其實這里可以拓展驗證。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准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隻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為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了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著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給大家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里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小結: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打開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准》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嘗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嘗橘子,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小結: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來幫助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裡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使我班幼兒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的行為。讓他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應該學會謙讓、學會付出。雖然通過這一節小小的活動還不能讓幼兒完全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會不時地向幼兒滲透,使幼兒明白"分享,謙讓"這一美德。在這節活動中,我班大多的幼兒都能夠很情願地與同伴分享,但是有個別的幼兒由於年齡小的原因,他們對於與同伴分享這一主題比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紹喆小朋友,這名幼兒從小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什麼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組織的這節活動中,這名幼兒表現的很突出,十分不願意與同伴分享。針對這名幼兒的行為,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師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幼兒能學會分享,懂得謙讓這一美德。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上下樓梯,知道要從右邊走。
2、學習喝水入廁等日常生活中的禮儀。
活動准備:
1、幼兒平時走樓梯、上廁所、喝水的實況錄象帶。
2、生活小標志(上下樓梯標志、排隊標志)。
活動過程:
一、看錄象。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錄象帶,我們一看。
2、請幼兒說說錄象帶里有些什麼。
師:看完了錄像帶,我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從這段錄像里看到了什麼?
3、找錯誤。請幼兒邊看錄象邊找出錄象中的小朋友哪裡做錯了,找到一個錯誤教師按暫停,一起討論小朋友什麼地方做錯了,應該怎麼改正。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遍錄像帶,請大家找一找錄像中的小朋友什麼地方做錯了?應該怎麼改正呢?
二、師生共同討論。
1、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遵守規則?
師:你們平時在生活中會不會犯這種錯誤?為什麼那麼多的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遵守規則?
2、怎麼樣可以幫助大家遵守規則(製作環境標志)
師:那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怎麼樣可以幫助大家遵守規則?
師:哦!可以製作標志提醒大家,當大家看到標志時就不會犯錯了。
3、怎麼製作環境標志?
師:我們可以怎麼製作環保標志呢?如果讓你來設計你想設計什麼標志?會怎麼設計?
三、製作標志。
1、請幼兒和家長一起討論製作環境標志。
師:老師也設計了兩幅標志,一幅是提醒大家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你看老師畫了一個小朋友扶著右邊上樓。另外一幅是大家排隊在喝水,提醒小朋友要遵守秩序。剛才大家也想了許多點子,接下來老師要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請小朋友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並製作環保標志,明天把你們製作的標志帶到幼兒園,我們會選一些好的作品貼在幼兒園哦。
大家記住了嗎?今天回家要幹嘛?明天怎麼樣?
2、第二天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將製作的環境標志粘貼在適當的地方。
活動延伸:
評選最優秀生活標志製作獎,請幼兒當評委投票進行。
❷ 求一個圖片:表達一個團隊,大家都在為了團隊的進步很努力地付出,唯獨有一個人,不努力,拖累了平均數。
如果你要用一個圖片來表達出大家一起團結合作,還有某一個人他不團結做出的一個對比,那麼你可以用柱狀圖來表示。
❸ 什麼是團隊的力量
團隊力量:
團隊協作能激發出團隊成員不可思議的潛力,讓每個人都能發揮出最強的力量。但是,一加一的結果卻是大於二,也就是說,團隊工作成果往往能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
一個團隊的力量遠大於一個人的力量。團隊不僅強調個人的工作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團隊所依賴的不僅是集體討論和決策,它同時也強調成員的共同貢獻。但是,團隊大於各部分之和。
大家都知道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但把更多的筷子放在一起,想要折斷是很困難的事。如果大家把團隊裡面每一份子的優點長處都變為自己的長處優點,靈活運用,不僅團隊的力量日益強大,自己的能力,潛力也慢慢得到升華。
(3)男人團隊精神的圖片擴展閱讀:
團隊合作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並且會自動地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同時會給予那些誠心、大公無私的奉獻者適當的回報。如果團隊合作是出於自覺自願時,它必將會產生一股強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團隊作為一個整體,需要的是整體的綜合能力。不管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如果個人能力沒有充分融入到團隊中,到了一定階段必定會給整個團隊帶來致命打擊。
資源共享作為團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很好的評估團隊的凝聚力和團隊的協作能力,也是一個團隊能力的客觀提現。故提高團隊的資源共享度是可以讓團隊健康發展,穩定發展的基礎。
團隊強調的是協同工作,所以團隊的工作氣氛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團隊的合作能力。沒有完美的個人,有無敵的團隊,團隊中的個人能力取長補短,相互協作,即能造就出一個好的團隊,所以才有「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之說。
在一個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作為團隊的一員應該主動去尋找團隊成員的優點和積極品質,如果團隊的每位成員,都主動去尋找其它成員的積極品質,那麼團隊的協作就會變得很順暢,工作效率就會提高。團隊精神最高境界「不拋棄,不放棄」。
❹ 求知道團隊的圖片(圖片鏈接)
好看著范圍太廣了.....看看這張行不⊙﹏⊙b汗.............
我表示換了一張男的.............
❺ 體現團隊精神的圖案
三角形,因為只要有三方支撐著就永遠都不會倒,最能體現團隊精神了! 我們公司去拓展訓練的時候有一隊就用上這個LOGO
麻煩採納,謝謝!
❻ 狼性團隊的本質是什麼
本質::主要強調創新精神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是一種主動奉行自然界優勝劣汰規則,優化集體的危機意識,從而在有限或劣勢環境和資源條件下求生存和求發展的手段。
狼性的四大特點:「貪」「殘」「野」「暴」;都應在團隊文化中得以再現,那就是對工作、對事業要有「貪性」,無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殘」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對待工作中的困難要一個個地、毫不留情地把它們克服掉、消滅掉。
狼性文化的「野」,便指這種在工作中、事業開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則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對待一個又一個難關,不能對難關仁慈。
(6)男人團隊精神的圖片擴展閱讀
團隊的力量,團隊的配合是團隊深層的宗旨!其目的是:
1、 發揚「狼貪精神」對工作和事業孜孜不倦地追求。
2、 發揚「狼殘精神」對事業中的困難,毫不留情地攻克之。
3、 發揚「狼野精神」突發野勁,在事業的道路上奮力拚搏。
4、發揚「狼暴精神」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對一切難關不仁慈手軟,努力攻克。
5、發揚「狼性目標精神」在事業確定目標後,鍥而不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6、 發揚「狼紀精神」加強組織紀律性,為事業的成功奠定基礎。
7、發揚「狼智精神」把智慧策略充分運用到事業上,而不是用在歪門邪道上。
8、發揚「狼性自我獻身精神」對困難要勇於克服,對團隊敢舍自身利益,對事業要無私奉獻。
9、發揚「狼性團隊精神」互助合作,配合協調,縱橫團結一致,去奪取事業的勝利。
❼ 求幾張最能表現出團隊精神的圖片,不要游戲卡通類的,最好是自然界的一些自然現象。如果滿意後面還會加分
我怎麼給你呢?我搜索了幾張圖片不過你可以直接到網路圖片裡面搜索關鍵字「團隊精神」。
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你有幫助。
❽ 狼性團隊的八大特徵分別是
狼性團隊的八大特徵:
1、狼族從來不會單獨作戰,因為他們明白,在面對強敵的時候,自己的力量遠遠無法超過了敵人。所以面對一次次地競爭,狼族都能團結一致,共同戰斗,共度難關!
2、作為狼族中的一員,個體的優秀固然很重要,但是要想生存就必須和其他隊員團結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被環境和社會所淘汰!
3、無論是頭狼還是狼群中的一員,都具在主動承擔責任的精神,只有心中想著群體的利益,為群體付出,狼族才能自然穩定地成長,否則隨時都會被環境和社會所淘汰!
4、團結制勝,這是狼族的生存之道,所以無論是叢林之中,還是草原之上,狼都不會單獨作戰,狼非常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他們會在必要的時候付出一定的代價,甚至不惜生命,這種自我犧牲精神正是狼群團隊精神的一種充分體現。
5、忠誠守信,凝聚團隊競爭力,狼群中的個體不會表達自己對團隊的忠誠,但是它們地用行動演繹了這種忠誠品質的可貴。而我們現代企業需要的也是正是狼群這種從不慈善自己的團隊的精神!
6、在極度飢餓的時候,狼族的個體也不會離開自己的團隊獨自去覓食,無論團隊遇到困難,還是順利發展與壯大,每一隻狼都能夠與狼群共進退,同患難,因為他們的忠誠不允許自己脫離團隊!
7、狼群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強悍的團隊,憑借的的正是制度的力量,而這也正是狼性團結與忠誠的前提,團隊的發展需要的恰恰就是絕對服從完善的制度!
8、雖然行動並不一定能讓狼群獲得食物,但如果不行為,它們將永遠得不到庸人自擾,那麼狼群就只有面臨飢餓的威脅。所以只有行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標!
狼性團隊目的是:
1、 發揚「狼貪精神」對工作和事業孜孜不倦地追求。
2、 發揚「狼殘精神」對事業中的困難,毫不留情地攻克之。
3、 發揚「狼野精神」突發野勁,在事業的道路上奮力拚搏。
4、發揚「狼暴精神」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對一切難關不仁慈手軟,努力攻克。
5、發揚「狼性目標精神」在事業確定目標後,鍥而不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6、 發揚「狼紀精神」加強組織紀律性,為事業的成功奠定基礎。
7、發揚「狼智精神」把智慧策略充分運用到事業上,而不是用在歪門邪道上。
8、發揚「狼性自我獻身精神」對困難要勇於克服,對團隊敢舍自身利益,對事業要無私奉獻。
9、發揚「狼性團隊精神」互助合作,配合協調,縱橫團結一致,去奪取事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