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中年男人在桃樹林中的圖片
擴展閱讀
趙睿玩手機的圖片 2025-05-25 22:39:37

中年男人在桃樹林中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2 19:43:44

『壹』 如何提升自己的桃花運這個中年男人給了哪三個方案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似乎是從古至今留下來的一個定理。

在電視劇《慶余年》里,更是將這句詩展現的淋漓盡致。

范閑初遇白衣飄飄的林婉兒便一見鍾情,此後為了求得佳人,更是違皇命、鬧京都,日日以盼解了原本那不明不白的婚約,好與佳人私奔天涯。

不論是在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相信「求得佳人,白首不離」都是許多人的心願之一。

可是當陽光照進現實,卻會發現,無論是青澀的校園時光,還是成熟的中年生活,總有相當部分的人難得佳人青睞,甚至難以吸引異性目光,令人頗為苦惱。

不過,今年48歲的董強卻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反面例子。

年輕的時候,董強在工廠里幹活,雖說廠里男男女女基本都是分開工作。可是,工作沒幾個月的董強,卻收到了廠里不少女同志親手做的吃的,或者親手縫的衣物,桃花緣不斷。

時光情感課堂:

東野圭吾說:「世上莫名其妙走霉運的人多的是,都在一邊為命運生氣,一邊化憤怒為力量的活著」。

在提升桃花運的過程中,董強的這股力量就是自我進步、學會尊重、體貼入微,這些並不是誰的特權,相信你也可以。

要想桃花運旺,要想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就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感情,也要用正確的態度和女人相處。

尊重女人,注重細節,並不斷的提升自我,當你自己足夠優秀,當你身上沒有讓女人厭惡的缺點,自會有優秀的女人對你動心。

當然,桃花運旺,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肆意的玩愛情游戲,女人不傻,一個男人是骨子裡好,人品好還是偽裝出來的優秀,她們能夠清楚的感受到。

做一個桃花運好卻認真專一的人,在開始了一段感情之後,就注意保持與異性之間的相處距離,做到專情專一,這才是真正的好男人會做的事情。

『貳』 去世的人埋在桃樹林好不好,不是說桃木避邪嗎

不好,鎮住了他,還怎麼轉世投胎

『叄』 古今中外最帥的帥哥是誰

貝克漢姆
我覺得足球領域里還是貝克漢姆比較帥,尤其是年輕的時候。

『肆』 請問這是什麼在桃樹林地里發現的

從你的圖片上看,很明顯這個是靈芝,是一種菌類。
靈芝,又稱靈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外形呈傘狀,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為多孔菌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

『伍』 《山海經》中都有哪些神話故事

1、精衛填海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鍾愛的女兒.有一天,女娃駕著小船,到東海去遊玩,不幸海上起了風浪,象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遠不回來了。炎帝固然掛念他的女兒。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熱來使她死而復生,只好獨自悲傷罷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靈變化做了一隻小鳥,名叫「精衛」。精衛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象烏鴉,住在北方的發鳩山。她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飛到西山去銜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

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迴翔著,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大海奔騰著,咆哮著,露出雪亮亮的牙齒。凶惡地嘲笑著:「小鳥兒,算了罷,你這工作就算幹上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終盡,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為什麼恨我這樣深呢?」「因為你呀—奪取了我年輕的生命,將來還會有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要被你無情地奪去。」「傻鳥兒,那麼你就干吧—干吧!」

大海哈哈地大笑了。精衛在高空悲嘯著:「我要乾的!我要乾的!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的!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填成平地!」她飛翔著,嘯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樹枝銜來投進大海。她就這樣往復飛翔,從不休息。

2、怒觸不周山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發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游,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

所到之處,雲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光明。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裡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

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里,哪裡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卷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逃回大海。他滿以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

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讓開了一條大路。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

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這場大戰,皆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一方面說明了水火相剋的原理,即水火天生不睦。

另一方面說明了有些事物是自然界的基本本能,非人力所能幹擾。縱觀遠古時代水神和火神的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沒有什麼所謂正義和公理,只有大自然的力量在搏擊。而敗陣的水神共工因惱怒去撞不周山,女媧補天算是拯救了自然世界。

3、刑天舞干戚

刑天是山海經里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但被炎帝阻止。後來蚩尤被黃帝鏟平,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斗。

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斗。

4、後羿射日

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幹了大地,曬幹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

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5、神荼郁壘

東海之中的度朔山上有一株大桃樹,枝幹蟠曲綿延,覆蓋三千里,桃樹的東北方是鬼眾出入陰陽界的鬼門關。神荼、郁壘住在桃樹上面,稽查進進出出的群鬼,如果遇見惡鬼為非作歹,就用蘆葦索子捆了去喂老虎。

黃帝委任神荼、郁壘做鬼頭子,監察、統領天下萬鬼;又教導民間,在大門上懸掛繪有神荼、郁壘像的桃木板和蘆葦索子,以象徵之物避邪鎮惡,這樣,神荼、郁壘就成了門神。

『陸』 這是什麼鳥,在桃樹林里發現的

圖片不清晰,看圖中鳥的腹色,可能是北紅尾鴝或栗頭麗椋鳥。如下圖供參考

『柒』 把父親安葬在一片桃樹林中好不好,都說桃木克鬼神,是否會傷著先魂

首先回答你的問題、從玄學的角度上來說、桃木克鬼神的說法源於民間故事或者電影電視中道士抓鬼收妖用的都是桃木劍之類的道具、但實際上、桃木是養魂的、據難探真假的古籍記載、修士之所以要用桃木劍就是因為桃木的材質能更好的容納修士自身魂魄的力量、所以桃木克鬼神的說法在玄學角度上來說站不住腳、另外、小小的鄙視下一樓、你所知的科學如果不能完全解釋或歸納你所在的世界、就不要對自己不懂的領域擅自評判中傷

『捌』 人教版 桃花源記教案

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激發學生向著更高更遠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語言簡練生動、通俗流暢,教師可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朗讀,首先要讀得清楚,即句讀分明,節奏合理;其次要讀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本文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還應注意讀出對稱感來。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熟讀背誦。

2.品讀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步品味,通過想像、描繪、分析、推理的活動,讓學生含英咀華,探幽攬勝,著眼於學生想像力、表達能力的培養和分析概括能力、鑒賞能力的訓練。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學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一些開心的東西。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託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簡介。



(1)對偶句、四字句要讀出對稱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語調、節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a問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漢,c無論魏晉。」一句,加著重號的詞宜重讀,語調稍慢;a句讀得略平緩,b、c句讀得宜有起伏;a句後停頓略久些,b、c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讀,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四、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翻譯。

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的強調與補充,並作以檢測。題目為課件中的六個句子,還可以適當添加。

在此之後可以讓學生復述課文。

教師提醒學生: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話來復述,並插進一些話,使整個故事連貫起來。

(2)根據課文內容,利用想像,合理補充一些細節,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

選兩個學生復述課文,其他同學點評。

五、學生齊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桃花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分步品味,想像桃源理想世界的奇特之處;深入研討陶淵明虛構這一理想社會的原因,學生發表對其理想的評價;總結收束全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齊讀課文

提問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誦讀,你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二、分步品讀課文

1.通過練習「 桃源」的形式了解課文的線索。

2、探究桃源世界的奇特之處:

提問: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覺得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可以理解為如下三點:

一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境美和內部環境美的句子。

(2)提問: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學生爭相回答,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明確: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隻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無垠,就像是一塊偌大的氈子……

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齊齊,炊煙裊裊升起……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們交錯相通,將田地劃成整齊的方塊,像一個巨大的棋盤……

教師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二.理解桃源之「樂」。

提問: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

學生明確:男女、老幼、漁人

提問:他們分別為什麼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看。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學生明確:(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亂之苦,能安居樂業。

(2)女人雖採桑養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樂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學生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

三.評讀桃源之「奇」。

提問:桃花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麼,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 奇,那是因為 」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彷彿若有光」,且形狀奇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太守竟然「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還可以有其它理解。

3.全班齊讀課文,神遊這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

三、深入研討課文,了解寫作目的

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存在嗎?那作者為什麼要寫呢?我們又該如何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呢?

四、、課堂小結

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前赴後繼,桃花源不是陶淵明消極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閃光理想的依託。毛澤東《登廬山》中的一句詩:「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面對著中華大地的千年變遷,當中國人民真正站了起來,試問:還有什麼人間奇跡不能創造?如今祖國各地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不知將欣喜為何如?

在21世紀的今天,同學們定能志存高遠,向著理想勇往直前。(在學生齊背課文中結束課文學習)

五、布置作業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計

1.找出課文中描寫桃林景象的句子,請用一段文字描繪出漁人所看到的那片桃林。200字左右。力求寫出環境靜與動的結合,不同層次的景物的色彩。

2.「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從村人「皆嘆惋」的反應中,你能運用語言描寫的方法描述一下漁人的談話內容嗎?請結合歷史背景及文章的中心意思來寫。

(提示:在改朝換代的戰爭浩劫中所遭受的災難)

二、組織辯論會設想

有人說《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理想寄託,有人說《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消極逃避,你是如何認識的?

辯題:

桃花源——陶淵明的理想寄託(正方)

桃花源——陶淵明的消極逃避(反方)

把全班同學分為兩組,每組選辯手參賽,論據充分,有理有據,有說服力即為勝方,以鼓勵為主。

備課資料補遺

1.關於桃花源

陶淵明借桃花源寄託他的社會理想。北宋的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桃源行》的詩中寫道:「雖有父子無君臣」,驚嘆桃源中的民主平等,詩中流露了對世外桃源推崇備至的感慨。

無獨有偶,1516年,英國的莫爾也虛構了一個烏托邦島:這里財產公有,人人參加勞動,生活富足,安居樂業。一百年後,義大利人康柏內拉也構想了一個美好的太陽城:沒有私有財產,沒有剝削壓迫,男耕女織,不論從事哪項工作都受人尊重,人人過著幸福生活。

2.桃花源考證種種

山有「小口」若有光,良田美池口中藏。

漁人有幸數日客,享盡桃源美味香。

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問世以來,歷代注家蜂起,詮釋接踵。人們非常關切文中的桃花源在什麼地方的問題。

說廬山康王谷者言之鑿鑿。康王谷,俗稱廬山壠。從現在的星子縣城乘車至隘口,然後沿著通往廬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數公里,在一處叫觀口的地方棄車步行,即可進入廬山壠。這是一條長達7公里的絕密坳谷,「整個壠中,峰嶺對峙,聯綿延伸,東靠著最高漢陽峰,西臨於長嶺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清秀,花草爛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蔭遮蓋村莊,阡陌縱橫,水田旱地,男女耕耘,一展世外桃源景象」(《廬山旅遊介紹》)。進谷的「葫蘆口」極狹,一踏進谷口,溪聲林滔便撲面而來,但見青山高聳,古木參天,溪水隨山勢而轉,小路傍溪澗而進。山重水復。曲折蜿蜒,頭頂現出一線藍天,循溪傍小道山行二、三里,山勢漸緩,眼前出現一片村落。田園蔥翠,「屋舍儼然」,雞犬之聲相聞。倘若是在春天進山,則夾岸桃花灼灼,香氣氤氳,雲霧融和著裊裊炊煙,如絲如帶,一路鳥語花香,宛如進入了傳說中的仙境一般。

廬山壠這片幽深而狹長的谷地,史、志上稱作康王谷。宋《南康軍圖記》載:秦滅楚時,楚懷王之子康王避難谷中,秦將王翦追趕甚急,幸而天降大雨,康王得以脫險,從此隱居谷中,「不復出焉」。康王谷即因之而得名。另據《星子縣志》亦如是載,至今山谷盡頭,尚有一處村落叫「半山康家」,村中還有康氏的人家居住。康王谷中,不但秀麗的風光與《桃花源記》中描述得一模一樣,而且楚康王避難的故事與陶令筆下「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遂與外人間隔」數語正吻合。陶淵明長期生活在廬山山南一帶,對谷中的風光和康王避難的掌故一定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為生活原型,構想桃源情境,進行藝術創造,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應該是當信勿疑的。

持江蘇連雲港者信誓旦旦。江蘇連雲港市雲台山脈的宿城西麓,亦被人們稱作陶令筆下的桃花源。那裡三面環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嶺,與外界無路可通;其中,川原坦盪美麗,山畔竺篁搖曳,山腳拐彎處通向高公島,與《桃花源記》的描述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而考查史實,陶淵明確實曾到這個地方。

近年,湖南的桃源洞,也被人們稱作桃花源。桃源洞位於桃源縣城西南15公里的水溪,它俯臨沅江,背倚青山,松竹垂陰,景色綺麗。唐代開始在此建有寺觀。清光緒年間,曾重修「淵明祠」,並順著山勢以陶淵明的詩文命名建造了桃花觀、水源亭、纜船洲等。

有的學者認為,桃花源並非作者虛構,也不是幻想的再創造,而是切切實實地居住在武陵地區的苗族社會的寫真。其依據是,東晉文人劉敬叔在《異苑》中記述:「元嘉初,武陵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見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開朗,桑果蔚然。」縣武陵地區的苗族人民素有對桃花的崇拜,以及見客人「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習俗。

其實,上述種種說法都反映了一個事實,人們都有一種慕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與歷史上的名人有點「沾親帶戚」。據統計,在神州大地上,被疑為桃花源原型的地方一共有十餘處之多。

時文超市

漁人說謊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這天,他糊里糊塗闖進一個四面環山的村莊,村中立刻雞飛狗跳,男女老少紛紛跑過來看他這個陌生人。

他從未見過這么奇怪的村莊,一切人造的東西都和外面不同,居民像是戲里畫的人物,似真似幻。

他說,在居民眼中,他也是個異類,居民顯然有些驚謊,又不免好奇。

幸而語言可以相通,經過交談,彼此知道雙方都沒有惡意,於是一位老者出面邀漁人到舍中做客。

老者一路不住地打量漁人的下身。老人說,他們的祖先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政,才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定居。老人坐在席上,一再看漁人的腿,幾番欲言又止,使漁人忽然局促不安起來。

終於老者忍不住了,他指指漁人的腿部:「老弟,你下身穿的這個……是什麼?」

「是褲子呀!」漁人莫名其妙。

老人反復看那條褲子,嘖嘖稱贊。他要求村中的女人趕緊縫制,全村人都穿褲子。

漁人想知道全村究竟有多少人口。老者感傷起來,人口本來很多,前年流行了一場傷寒……

傷寒很要命,有張方子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漢朝?你說漢朝?現在不是秦朝是漢朝了嗎?

不是秦朝,也不是漢朝,現在是晉朝。

可嘆始皇帝「萬世一系」的計劃也是一場春夢,當初又何苦焚書坑儒偶語棄市。不過改朝換代的時候百姓要遭一次浩劫,感謝祖宗,他們都僥幸躲過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他們現在更不喜歡外面的世界,再三叮嚀漁人不要說出他們居住的地方來。

可是漁人哪能忍住不說呢,漁人回家,一路述說他的奇遇。整個武陵傳遍了,連南陽的劉子驥都聽說了,郡太守也得到報告。

太守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這么多人躲著不納糧,豈有此理!萬一有一天他們想造反呢?

劉子驥去見太守:「我派人到那地方去開一家商店專賣褲子,我的人可以做太守的耳目。」

有個落拓士子去見劉子驥:「我在你的店門口擺個攤子說書好不好?專說兩漢王國,順便給你的商店做廣告。」

這些人在太守支持下組織探險隊,由漁人做向導,去尋那一片世外的人間,他們「緣溪行……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可是入山的孔道卻再也找不到了。

漁人急得滿頭大汗。然後,劉子驥等人也都疲憊不堪,彼此一商量,認定大家上了漁人的當,漁人所謂奇遇,根本是吹牛說謊。

漁人也惶惑不已:我究竟是迷了路,還是做了個夢,還是因課稅太重而生的幻覺神遊?

這事的結局是,漁人在太守那兒挨了五十大板,罪名是造謠生事。

(選自《千手捕蝶》,作者:王鼎鈞)

本文是一篇戲說《桃花源記》的文章。漁人的誠信已喪失殆盡,他背棄諾言,結果得到應有的懲罰。文章告訴我們,誠信不可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