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女人八路軍圖片
擴展閱讀
什麼叫小圓針圖片 2025-05-22 05:18:55
創意鍾表卡通空白圖片 2025-05-22 05:18:52
百度手機版怎麼發圖片 2025-05-22 05:02:29

女人八路軍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0 01:10:35

A. 風影女演員圖片

《風影》由北京夢舟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出品,以西南地區為主要場景,故事背景貫穿抗日、內戰、剿匪等驚心動魄又激情四射的傳奇歲月,刻畫了一群擁有雄心壯志的熱血兒女在戰火紛飛年代的生死情愛。[1]該劇由王利興擔任導演,李卓霖、章雯淇領銜主演,張若昀、吳婷、劉小鋒、夏添、吳承軒等演員傾情加盟。

鄧梅

演員儲小蕾

民兵隊長,性格與石莉有幾分相似,直爽勇敢、敢愛敢恨。抗戰中主動對冉華展開追求。後加入解放軍,隨冉華赴西南剿匪。在一次與寧鵬飛部和土匪的遭遇戰中犧牲。

B. 河南省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1、八路軍澠池兵站紀念館(三門峽市)

八路軍澠池兵站紀念館位於三門峽市澠池縣。澠池兵站是在1938年11月經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司令朱德同志簽署文件,委派劉向三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後創辦的我黨我軍公開機構。

C.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發展史

軍 服 ~~~~~~~網路知道上不能貼圖片,我那麼認真的找,給分吧!

建國前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系紅領巾以示區別。同年9月,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秋收起義,穿的是各式服裝,佩帶紅布袖章,以此象徵是一支紅色部隊。這個時期,一部分軍服是靠打土豪或從戰場上繳獲來的,另外一部分則依靠當地群眾義務縫制,沒有統一的樣式。>>>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軍服,八路軍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細布,號碼不分大小,上衣長度一律為「二尺五」。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服裝樣式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1946年10月,我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八路」、「新四軍」臂章,各部隊分別佩帶標有番號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戰爭後期,我軍接管了一批國民黨軍隊的軍需工廠,從而初步具備了統一生產和供應服裝的條件。1949年1月,軍委後勤部規定了全軍統一的服裝樣式。軍服為草綠色棉平布中山裝,胸前佩帶長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頭戴解放帽,帽徽為「八一」紅五角星。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

建國後,人民解放軍自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經歷了1955年軍銜服裝、1962年定型生產的「六二」式軍裝。此後,解放軍軍服幾經更新換代,先後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 「五五」式軍服圖文

「六五」式軍裝 1965年6月1日取消軍銜制後,改裝「六五」式軍裝,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角星帽徽和紅領章。

「七一」式軍裝 1969年,隨著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研製了滌錦棉三元混紡單衣,1973年裝備部隊,稱「七一」式服裝。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作軍需服裝和裝具,這在我軍服裝發展史上,是一次劃時代的改革。

「七八」式軍裝 「七八」式服裝是「七一」式的改進型,它以減重為目的,全面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軍裝 「八五」式軍裝基本沿用1955年樣式,與「七八」式服裝相比,其明顯區別在於布料和樣式的徹底更新換代。

「八七」式軍裝 「八七」式軍服是1987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陸續裝備部隊。這套服裝除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外,還特別設置了文工團員用的演出服和軍樂團、儀仗隊的禮賓服。另外,還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種特種服裝。1990年開始配發了87式制式襯衣。1992年,中央軍委決定:文職幹部配發制式服裝,戴文職肩章、領花。用「八七」式系列軍服裝備部隊,是我軍軍服史上一個突破。

「九七」式軍裝 1993年初,我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軍服。新一代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優點,吸取了國際上先進國家軍服的長處,與87式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的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為美觀、大方和協調,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顏色體系。97式軍服共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與87式服裝相比,主要增加了禮服、夾克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戰士皮鞋、作戰靴及國際通用的貝雷帽等品種,新增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志。

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1999年裝備駐澳門部隊,駐國外武官配發了97式禮服,全軍其他單位未裝備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開始統一配發99式長、短袖制式襯衣和貝雷帽,同時取消已裝備部隊多年的87式長、短袖制式襯衣。99式制式襯衣採用了先進的紡織和原液染色等技術,與87式制式襯衣相比,在樣式結構、用料、顏色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提高了穿著舒適性。長袖制式襯衣官兵均為束腰式;短袖制式襯衣軍官、文職幹部為夾克式,士兵為束腰式。陸海空三軍襯衣顏色為各軍種基本色,陸軍為淺綠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淺蔚藍色,體現了三軍特色,形成了系列。這次向全軍官兵配發的貝雷帽為我軍首次裝備。貝雷帽採用國際通用樣式,用料為細羊毛,顏色為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貝雷帽的配發,較好地解決了過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熱和不便攜帶的問題。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士兵和部分軍校學員統一換發用仿毛面料製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換發用同一材料製成的04式夏常服。我軍士兵現行著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稱「的確良」的滌棉平布製成,冬常服用俗稱「滌卡」的滌棉卡其布製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異復合化纖長絲織物」為服裝面料,外觀、質感與毛料無異,保暖性、防風性、透氣性和密度都達到毛料的指標,而且有更好的抗皺保型性,能抗靜電,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樣式與87式常服相同,服裝板型有一定改進,腰身比較明顯,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個品種。04式士兵大檐帽、空軍士兵冬帽和陸軍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綠色改為棕綠色,04式海軍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藍色改為藏青色,04式空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綠下藏藍改為上棕綠下藏藍。
為配合04式士兵常服著穿,我軍首次為除海軍海勤和駐香港、澳門部隊以外的士兵配發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超細纖維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黃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軍開始統一換發05式常服。空軍新常服顏色為藍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換發,標志著空軍從此擁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與使命任務相配套的常服,結束了50多年來空軍常服採用陸軍土黃色上衣和海軍藏藍色褲子上下顏色不統一的歷史,實現了與空軍工作、訓練、作戰環境相一致。

07式陸海空男軍官禮服

07式軍服 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從2007年起換發07式服裝。這次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志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深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大檐帽調整了翹度,軍官增加了帽檐(牆)花;夏常服為束腰式,陸、空軍和海軍白色春秋常服為獵裝式,使體型更顯修長;增加了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等,海軍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設計了三軍統一的帽徽、領花,體現了軍人榮譽,強化了軍服美感。國旗、軍旗、長城、天安門等中國軍隊的傳統重要標識,簡潔地融入到了臂章、領花、胸標等標志服飾上。
07式軍裝全軍從2007年7月1日起由駐京、駐港和駐澳部隊先行裝備,8月1日起全軍軍官開始穿著,預計在09年前完成全軍換裝
現在,世界上的軍裝大多數是綠色的(草綠、深綠或黃中偏綠)。為什麼不約而同地朝綠色發展呢?這是從實戰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
19世紀末,英帝國主義發動了對南非的侵略戰爭。當時,南非有一個叫「布爾」的倔強民族,他們不甘心自己的國土受到外來侵略者的蹂躪,組織起來進行武裝反抗。布爾族參戰的兵力少,英軍人多,雙方兵力對比為1:5。布爾人在戰爭初期失利。英軍自恃人多勢壯,驕橫前進。布爾人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英軍有一個很大特點,都穿紅色軍裝,在南非森林的綠色背景中,格外顯眼,因而行動極易暴露,布爾人從這里得到啟發,立即把自己的服裝改為草綠色,松炮也塗成綠色。這樣一來,布爾人便利用密草叢林的綠色背景作掩護,英軍不容易發現布爾人,而布爾人很容易發現英軍,他們常常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英軍,突然發起攻擊,打得英軍措手不及,英軍卻找不到目標。這場戰爭,英軍死傷9萬多人,損失慘重。
「前車覆,後車誡」,英國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訓,很快被許多國家的軍隊所汲取。為了在野戰條件下較好地隱蔽軍隊的行動,人們首先從服裝上著手,不斷改進軍裝的顏色,盡量使之與自然背景的顏色接近。這樣,世界上的軍隊雖然服裝形式差別很大,但在顏色上卻逐漸在綠色基調上統一起來。
當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從隱蔽偽裝的角度來看,軍服的顏色也不能局限於綠色。在許多情況下,自然背景並非綠色,這就要求根據當時當地的背景條件、靈活合理選擇服裝顏色。如在雪地,則只有白色才能與背景協調一致;在海上,則只有藍色才能與之融為一體;在沙漠地,則只有黃褐色與背景比較接近。

服裝分類
[編輯本段]
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陸海空三軍幹部夏服均用棉平布製作,以服裝顏色、大檐帽帽徽圖飾區分軍種。全軍幹部、戰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陸軍幹部夏服有兩個上挖袋,褲子為西式褲,設有後槍袋。海空軍幹部夏服有四個挖袋。海軍幹部設有上白下藍和全藍服兩種。陸軍戰士夏服上衣為套頭式,半開口,緊袖口,兩個上挖袋,扎線腰帶。為便於著穿、訓練和作戰,1952年改為前開襟,散袖口,戴解放帽。海軍戰士夏服為上白下藍和全藍水兵服,用料均為棉平布。空軍戰士的夏服與空軍幹部夏服基本相同。女軍人夏服有連衣裙和列寧服兩種。帽子、服裝顏色與所在軍種男軍人相同。三軍幹部、戰士的冬服樣式、用料與夏服相同。
1950年8月中央軍委批准陸軍團以上幹部和海空軍營以上幹部、空軍傘兵、海軍艦艇部隊及海校學員著呢服。改善了部分軍人的軍容儀表。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朝參戰。志願軍幹部夏服與解放軍幹部夏服相同,戰士夏服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層布,提高了軍服的耐磨程度。志願軍幹部冬服,考慮到服裝的調節作用,從結構上做了改進,上衣袖口加了絆帶,配穿馬褲,增強了保暖性,以適應朝鮮嚴寒的冬天。1953年朝鮮停戰以後,志願軍幹部戰士佩戴"中國人民志願軍"布胸章。
五五式
55式軍銜服裝分禮服和常服兩類,首次突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禮服配發校以上軍官,在重大禮儀場合和出國訪問時著穿,同時還設有海軍艦艇尉官禮服和水兵禮服,以及軍樂團、儀仗隊、文工團、體工隊禮服。軍官禮了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禮服顏色按軍種區分。禮服用料為純毛華達呢,禮服領邊、袖頭、褲中縫按不同銜級配有不同飾物。校以上女軍官的禮服為裙服。裝飾、用料與男軍官禮服相。55式軍銜禮服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軍官的軍容儀表,較好地展示了國威和軍威。55式常服是供軍人平時著穿的服裝,分夏常服和冬常服兩種。軍官著穿常服時佩戴軍銜肩章、軍種領章;大檐帽配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裝帶。常服顏色按不同軍種區分。軍官夏常服用料按銜級區分。(元帥、將軍夏常服用料為純毛嗶嘰。校官夏常服為榨蠶絲織物,尉官冬夏常服為棉斜紋.
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制,隨即廢止55式軍銜服裝,全軍幹部、戰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帶紅五星帽徽和全紅領章。
由於受"左"的思想的干擾,部隊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軍銜制。軍銜服裝隨即廢止,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樣式與55式常服相同。全軍幹部和戰士、男軍人和女軍人服裝和式樣基本相同,人們只能從衣服口袋來區分幹部和士兵。
1978年,我軍服裝又在71式軍服的基礎上,以減輕重量為主要目的,進一步擴大合纖材料的使用。主要將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為滌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為改維棉布,對皮帽和毛皮大衣採用新工藝生產,並對罩衣減輕了重量。改進後的服裝定名為78式軍服。
1984年1月,中央軍委批准了軍服改革方案,並於1985年裝備部隊,定名為85式軍服。85式軍服仍然沿用55式軍服樣式。僅解放帽改為大檐帽,佩帶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和軍種肩領章。幹部、戰士增發了制式襯衣。團以上幹部夏服為凡爾丁毛料,冬服為馬褲呢毛料,大衣為大衣呢毛料;且軍以上幹部為純毛料,師團幹部為毛滌混紡,營以下幹部和戰斗服裝用料為滌錦棉三元混紡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裝分禮服、常服、作訓服三類。
禮服是軍官在重大慶典和重要外事活動時著穿的制式服裝。分夏禮服和冬禮服兩種。禮服為西服式。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按不同顏色和褲中縫牙線的顏色區分軍種。禮服用料按銜級區別。女軍官禮服樣式、用料、顏色與所在軍種男軍官相同,系玫瑰紅領帶。87式軍服還設有文工團演出服和軍樂團、儀仗隊禮賓服。
常服是軍人在平時和一般性禮儀場合著穿的服裝。分夏常服、制式襯衣和冬常服三種。軍官夏常服為翻領,兩個上貼袋,兩個下挖袋,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按不同顏色區分軍種。夏常服用料按不同銜級區別。
1997年7月1日,我軍駐港部隊官兵穿著的新一代軍服,正是我軍研製的新一代軍服的雛形。我軍新一代軍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國家軍服的長處,與現行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加美觀大方,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軍服顏色系列。此外,新一代軍服還採用了國際流行軍服的分類,按功能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禮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絨衣、大衣、作訓服、體能訓練服及其配套的軍鞋(靴)和服飾九個部分。 99式服裝是1999年預先裝備部隊的新一代軍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陸、海、空軍男女長、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褲,以及貝雷帽。

設計標准
[編輯本段]
軍裝每次設計、更新時都要進行大量的測量、實驗工作。設計「84」式軍裝時,就曾經收集了27個國家的軍服樣品,對海陸空三軍的83個團、15000名不同體型戰士進行了實地測量。「07」式軍服同樣也進行了大量的測量、實驗。據介紹,新軍裝是在駐港部隊軍裝基礎上改裝而來,「這主要是考慮到與國際接軌」。
據介紹,這次換裝最大的特點就是增加了禮服這一類別。據悉,解放軍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銜時設有禮服裝,參照蘇聯樣式設計,主要是供校級以上軍官使用,後來被取消。這是時隔40多年以後第一次增設禮服。這次換裝,該院將負責參與部分標准制定。據該院軍需系負責人介紹,軍裝標準是指服裝顏色、圖案、樣式、用料、工藝、加工流程等。

服裝發展
[編輯本段]
第一代軍裝:中山裝八角帽
我軍建軍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當時這支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只是加系紅領巾予以區別;湘贛邊區的秋收起義部隊多著工農服裝,佩戴紅布袖章。
由於不斷有人加入紅軍部隊,而當時紅軍服裝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戰場上繳獲而來,因此,新入伍的戰士,往往是遇上什麼穿什麼,顏色和式樣都很雜亂。
1928年紅軍利用戰場繳獲的幾架縫紉機在江西寧岡挑寮村的一座破廟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裝廠,也就是說,這時起紅軍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裝。
這一時期紅軍的服裝樣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裝、八角帽,綴以布質的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
當總司令朱德看到部隊官兵換上被裝廠生產的第一批統一制式軍服時十分高興,他意味深長地說:「它雖然沒有外國軍裝那麼漂亮,但對我們來說,可真是其好無比了。」
當時服裝廠的生產條件很艱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時連灰靛也沒有,只好用茶籽殼(稻草灰等土辦法來著色,縫衣線也是工人自製的萱麻線)。
現在中年以上的中國人都還會記得毛澤東那張頭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氣給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裝軍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紅軍形象更加清晰!
在艱難歲月里——自己動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共產黨與國民黨再度合作,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和南方紅軍游擊隊分別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服裝與國民黨軍隊的服裝相同,僅以左臂佩戴「八路軍」、「新四軍」臂章以示區別。
1941年「皖南事變」後,八路軍和新四軍部隊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國民黨對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所在地實行經濟封鎖,數萬部隊官兵衣食處於極度匱乏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號召「咱己動手,豐衣足食」,全軍掀起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戰士們自己紡線、織布、染布、做軍鞋。
根據地的廣大婦女也大張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紅軍。前方、後方團結一致,依靠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種種困難,基本上保證了軍服的供給。
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軍服的變化不大。多在小的標識上做些改動。
40年代後期,我軍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統一把草綠色確定為軍服的顏色,帽子改為有一個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
這是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由原來的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
從這時開始,中國軍隊的軍服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第一次出現了大檐帽、士兵套頭衫和女軍人連衣裙,以及「列寧裝」(胸前雙排扣)。海軍則採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頭軍服,無檐帽上綴有兩根辨風向的飄帶,等等。空軍、海軍、裝甲兵等技術兵種也都有了自己的專業特種服裝。
從這時起,中國軍服離開中山裝的單一模式,吸收了外國軍服的某些特點。
軍服中的極品——元帥服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服裝開始分出禮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
這時期元帥服成為軍服中的極品。
解放軍十大元帥禮服雖然成為當時群眾心目中無比尊貴的形象,但毛澤東卻始終拒穿大元帥服。
軍銜制實行時,曾計劃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
就這樣,製作大元帥服成為解放軍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一項重要任務。對於這項任務,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從上海抽調刺綉技工參加大元帥服、元帥服的試制工作。
製成的大元帥禮服採用海藍色純毛華達呢面料、西服式樣,上衣為大駁頭翻領,雙排六粒金黃色國徽圖案紐扣;下身為散腿褲;領邊、袖頭、褲中縫鑲正紅牙邊,領邊、 袖口綉金錢一道和松技葉,領頭和袖頭各綉一顆五角星;大元帥禮帽為大檐帽,帽瓦邊鑲紅色牙線、金屬絲帶,並配金黃色國徽圖案帽扣等。
後來,在彭德懷、羅榮桓向毛澤東匯報授銜、授勛工作時,毛澤東在表揚他們的工作成績後說:「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
因此,為毛澤東精心製作的大元帥禮服從未穿過,一直珍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如今已成為一件有歷史意義的文物。
風靡全國的「65式」
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全軍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級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服裝面料是純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軍服與中國當時的政治發生了很多的關聯。

D. 請問電視劇《八路軍》中有一個角色叫馮玉蘭的女演員叫什麼名字以及她的資料。

圖片鏈接:http://image2.sina.com.cn/ent/s/2006-08-09/.jpg

姓名:柳淵

生 日:4月21日

星 座:金牛座

血 型:B 型

身 高 :166 cm

體 重:52 Kg

學 歷:戲劇系(本科)

主要獲獎經歷及榮譽

北京市青少年歌手比賽通俗組 優秀歌手獎

《太陽不落山》飾楊媚 獲」五個一"工程獎

曾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任主持人

大型話劇《綠蔭里的紅塑料桶》獲99年全軍文藝匯演「戲劇表演二等獎」

★電視:

《走向共和》 導演:張黎飾:女記者 (民國時期女一號)

《八路軍》 導演:宋業明 飾:馮玉蘭(女一號)

《新敵後武工隊》 導演:陳劍飛 飾:汪 霞(女一號)

《綠蘿花》 導演: 陳應歧 飾:徐阿潤(女二號)

《國家命脈》 導演:陳國軍 飾:嚴雪(女一號)

《太陽不落山》 導演: 蕭 風 飾:楊媚 獲」五個一"工程獎

《魔 咒》 導演:麥貫之 飾:阿麗(女一號)

《農民代表》 導演:李雲亮 飾:沈泉月(女一號)

《「北京人」事件》導演:錢曉鴻飾:肖楠楠(女一號)

《女公安局長》 導演:張國慶飾:陸曉虹(女一號)

《沉 浮》 導演:王瑞 飾:秦靈芬

2001年賀歲電視片《皇帝的新裝》飾皇後(女一號)

《立案偵察》《警探雷鳴》續集飾:龍翎

古裝《神捕十三娘》 飾:洪葉兒;

《愛情寶典》 飾:紅拂

★電影:

2002年賀歲片《一見鍾情》飾:華姐 導演:夏鋼

《網路黑客》飾:伊琳 導演:劉涓

《又見陽光》飾:胡靜(blog)(女一) 導演:蕭鋒

★主要話劇作品

大型話劇《綠蔭里的紅塑料桶》

飾:宮梅(女一號)

獲99年全軍文藝匯演 「戲劇表演二等獎」

青藝國際小劇場話劇展演《窒息》

飾:肖芸

多幕劇《編隊掠過海峽》

飾:孟樂 (女一號)

音樂劇《雷雨》

飾:繁漪

話劇 《北京人》

飾:愫方

與柳淵交談之前,就曾聽人介紹她是一位有文化底蘊的演員——就讀解放軍藝術學院之前她在一所高校學習了商務管理,畢業後在一家大公司做高級白領,收入不菲又能經常出國,令很多人羨慕,但她還是因為興趣辭去原有職務改學表演。

雖然只是憑著感覺去考,但柳淵卻同時得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和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本科錄取通知,最後柳淵選擇了解放軍藝術學院。1999年在校期間,她就因在大型話劇《綠蔭里的紅塑料桶》飾演女一號宮梅而在全軍文藝匯演中獲得「話劇表演二等獎」 ;轉年,她在和江珊、孫紅雷共同出演的電視連續劇《太陽不落山》中飾演了一個敢愛敢恨、潑辣熱情的理發店老闆,這部電視劇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與此同時,她還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出任過主持人。

不斷創新:演過多種角色

豐厚的底蘊和良好的演出天賦讓柳淵的演藝之路異常順利,畢業後她在話劇、電影、電視劇領域內出演了眾多不同身份的角色,雖然這些角色之間反差很大,甚至說得上天壤之別,但無論是電視劇《綠蘿花》中的阿潤,還是曾在央視熱播的鴻篇巨制《走向共和》中的女記者田沫,柳淵的表演都得到了眾多觀眾的好評。

「我不想給觀眾一個什麼固定的形象,其實能在各種身份的人物創作中不斷出新、能在自己的創作空間內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並賦予角色應有的內涵,這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為此,柳淵甚至坦言,雖然生活中自己算是至情至性,但對自己的演出創作卻近乎苛刻。這次在《八路軍》中扮演馮玉蘭,每一場戲開拍前,柳淵都要對自己說上一聲「拼了!」的確,雖然身為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演員,但出演軍人,特別是戰爭年代的軍人對她而言還是第一次。拍攝第一場戲時,周圍的炸點迸濺出的泥土不時鑽到她的嘴裡和鼻孔里,讓她覺得一天下來吃進的泥土比飯還多,讓人無法分辨她的本來面目,乃至於第二天早晨劇組吃飯時,雖然就坐在攝像師旁邊,對方還有些疑惑地問:「昨天演馮玉蘭的那個小女孩怎麼沒來吃飯?」

和以往飾演過的很多角色一樣,艱辛的付出自然會獲得應有的回報,她在戲內戲外的表現得到了劇組人員的高度評價。在柳淵看來,觀眾是否知道她並不重要,她追求的是觀眾能記住她塑造的不同藝術形象。在不久後將登陸央視的新劇《新敵後武工隊》中,她又扮演了婦委會主任汪霞,觀眾可看到不同以往的柳淵。

E. 抗日名將左權里的日本女軍官東條順子圖片

左權(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學習;1934年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斗。長徵到達陝北後,左權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紅軍東征。1936年,他擔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西征並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協助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粉碎日偽軍"掃盪",發展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取得了百團大戰等許多戰役、戰斗的勝利。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犧牲後,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並改遼縣為左權縣。

F. 狼牙山五壯士的資料和圖片有嗎(200字)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極端困難的相持階段,日軍調集大批兵力,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盪」。狼牙山,是我一分區的重要軍事基地之一,是守衛晉察冀根據地的東大門,是敵人進攻我根據地不可逾越的屏障。它既是我一分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的常駐地區,又是我軍抗擊敵人的極好戰場。為了鞏固我抗日根據地,粉碎敵人的「掃盪」和封鎖、分割、蠶食,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我一分區部隊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下,從1940年春開始,對狼牙山地區進行人工改造,開辟了隱蔽通道,構築了掩體工事,設置了各種障礙。新開辟的三條環形小道,把神仙橋、閻王鼻子、通天凳等險峻隘口,變成了我們有路可行、敵人望之卻步的要卡。在電話通訊聯絡上,我們還創造了「飛線」,將電話線架設在敵人不易發現的、不易攀登的山峰頂上,把所有高山都互相連接起來,保證了部隊指揮暢達,順利自如地對付敵人。我軍還在狼牙山上修築了很多戰備倉庫。日寇視狼牙山根據地為眼中釘,1941年秋,調集重兵,對其進行「鐵壁合圍」。

1941年9月23日拂曉,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乙兵團,由定興、方順橋附近分三路縱隊西進,對易縣北婁山附近的晉察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指揮的部隊開始了圍攻。

24日清晨,2500多名日軍在日本侵略軍山地指揮官高見的率領下,兵分九路,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張牙舞爪地向北婁山西部的狼牙山撲去,漢奸趙玉昆也耀武揚威地率領著偽軍包圍了狼牙山。

此時狼牙山上除了邱蔚率領的一團外,還有易縣、定興、徐水和滿城4個縣的游擊隊和黨政機關人員以及狼牙山周圍村莊的群眾兩萬多人。

當時一分區司令部駐扎水泉山南面的張家莊。楊成武司令員從多方面報來的情況分析、判斷,25日敵人對狼牙山將發動更為猛烈的進攻,我軍一團不能在狼牙山上繼續與數倍於我的日軍決戰,必須從狼牙山突圍,並掩護地方黨政機關和群眾安全轉移。為了避免損失,楊成武司令員命令在狼牙山西南的嶺西、上下隘剎、東西武家莊子一帶的三團和二十團向管頭至甘河一帶敵軍佯攻,吸引敵軍主力南下,給被困在狼牙山的軍民閃出突破口,掩護機關和群眾安全突圍。

時至下午3點左右,三團、二十團按照部署在南邊開始佯攻,東北之敵果然中計南下,狼牙山東北角碾子台、沙嶺子一線空出了很大的缺口。邱蔚團長抓緊時機,留下七連牽制迷惑敵人,率主力掩護黨政機關人員和兩萬多名群眾迅速向北轉移。

9月25日拂曉前,轉移隊伍跳出了狼牙山,轉移到碾子台、蓮花山以北地區。敵人卻認為一團主力部隊被他們圍住了。拂曉,500多日偽軍在大炮和飛機的掩護下開始向狼牙山發動總攻。七連連長劉福山和指導員蔡展鵬帶領全連戰士,在民兵的配合下,分兵把口,靈活御敵,在敵人必經之路埋下地雷,從各個方向朝敵人射擊,造成漫山遍野都是八路軍的假象。在激烈的戰斗中,連長負了重傷,他帶領的二班和機槍班的同志大都犧牲了,情況危急,指導員找到六班長馬寶玉同志說:「你們在山上掩護,一定要堅持到中午,爭取讓地方幹部、群眾走得更遠一些,讓連隊主力安全突出去。然後看情況,能往哪兒撤就往哪兒撤,明天到規定地點集合。」馬寶玉堅定地回答:「指導員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任務!」指導員給六班補充了一些彈葯,並留下了所有的地雷,接著就帶著連隊向龍王廟子方向突圍。

此刻,六班只剩下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五位同志。為掩護地方幹部、群眾和部隊安全轉移,他們把圍攻狼牙山的日軍引向了東山口。

東山口兩面是山,崖高壁陡。山口內有一條小橫嶺。進東山口翻過小橫嶺,沿著一條曲折的小道能上棋盤坨。

馬寶玉他們站在小橫嶺上向日軍射擊。日軍上鉤,撲向東山口,先頭部隊踩響了六班事先埋在東山口外的地雷,炸死、炸傷10餘人。後面上來的敵人繼續向東山口猛撲。馬寶玉一邊指揮,一邊不時回頭看山上轉移的群眾。一直等到山上已沒有動靜,部隊和群眾已全部轉移,才下令「撤」!

作者: 61.182.210.* 2005-3-25 08:46 回復此發言

--------------------------------------------------------------------------------

2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為了給領導機關和人民群眾轉移爭取更充裕的時間,並迷惑敵人,不讓其摸清我軍和群眾轉移的走向,馬寶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同志主動放棄了退向老君堂追趕部隊的計劃,邊打邊退,毅然撤向三面絕壁的棋盤坨頂峰。

每個人都明白他們的選擇意味著什麼,五個人交換著堅毅的目光,互相鼓勵著。在棋盤坨下的牛角壺,他們見日軍被遠遠地甩在後邊,便坐下來檢查武器。馬寶玉邊擦槍,邊和葛振林商量介紹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三位戰士入黨的事。馬寶玉見葛振林點頭表示同意,便從衣兜里掏出一個小本,往上寫了幾句,把三位戰士叫到跟前說:「我和葛振林是黨員(那時在部隊黨組織還不公開),以前對你們幫助教育不夠,幾次戰斗證明,你們三個都具備了入黨的條件,我和葛振林願當你們的入黨介紹人。」他把小本本裝進口袋,接下去說:「如果這次戰斗中我犧牲了,同志們和領導會在我身上發現你們三位同志入黨的介紹信。」

敵人又一次進攻開始了,500日偽軍窮凶極惡地向牛角壺撲來。副班長葛振林問馬寶玉:「鬼子上來了,打不打?」馬寶玉眼皮一眨巴忽然站起來說:「打!不打咱來干什麼!」

當時要轉移還來得及,但他們為了牽制住日軍,讓我軍主力和群眾轉移得更遠些,毅然下定了「打」的決心。

日軍進攻前,先用迫擊炮轟擊。炮火的硝煙未退,便在機槍的掩護下發起更囂張的攻擊。
牛角壺有許多大小岩石洞,口小底大。馬寶玉他們每打退敵人一次攻擊,就鑽進石洞,以防日軍炮擊。他們在牛角壺連續打退敵人4次攻擊,殺傷敵軍六七十人。

時過中午,敵人發起第5次攻擊。這次日軍的炮擊特別猛烈。炮火引燃了荊棘柴草,山地上一片煙火。葛振林的棉襖燒著了,他連扣子也顧不得解,使勁一扯,把新發的棉襖脫下扔掉。

他們邊打邊往高處撤,太陽偏西的時候,已撤到了棋盤坨頂峰的萬年燈。敵人攻勢沒有絲毫減弱,仍然一個勁往上沖。就在這時,他們發現子彈打完了,手榴彈也沒有了。忽然,胡福才「哎」了一聲,從地上揀起了一顆手榴彈,班長忙一把搶到手,用牙把蓋一咬,弦拉出了半截卻沒扔。他瞅瞅手榴彈,又看看大家,把弦又按了進去。大家明白,這是留給自己用的。

槍炮聲停住了,日軍爬上那個幾次都沒有上去的坎子,呀呀亂叫。五勇士站起來,舉起石頭往下砸,石頭滾下去,砸得敵人亂叫,敵人被擊退,不一會兒又猛撲上來,為首的鬼子搖晃著膏葯旗,哇啦哇啦地亂叫,後面的敵人叫著:「抓活的!抓活的!」馬寶玉往前跑了幾步一咬牙,把那顆手榴彈甩向爬上來的敵人。「轟」的一聲,又有五六個日軍被炸翻到山谷里去了。

馬寶玉扔出那顆手榴彈,喊了一聲「撤!」扭頭跑向萬年燈。說撤不過是他涌到嘴邊上的話。萬年燈,三面懸崖,從前崖到後崖才五六十步,往哪裡撤?

馬寶玉一步步向崖邊走去,其他同志也跟了過去。馬寶玉伸手抓住葛振林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說:「老葛,我們犧牲了,有價值!……無論如何,不能當俘虜!」馬寶玉說完,看了看其他三位戰士,咬了咬牙,突然盯住提在他手裡的那桿新的三八大蓋槍,說:「人犧牲了,槍也不能留給敵人!」「呼」的一聲,把它扔進了懸崖下邊的山谷中,他看了葛振林他們一眼,扭身跑向萬年燈邊沿那塊大山崖,高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縱身跳下懸崖。

與此同時,葛振林把他那槍使勁地往石頭上摔,沒摔爛,隨手扔進山谷,飛身向崖邊跑去……�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三位戰士,手提著槍,也飛快地向崖邊跑去,高呼著口號,跳進大山深谷。「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氣壯山河的口號聲回盪在狼牙山群峰峽谷中。

爬上崖頭的日軍,面對五勇士跳崖處,隨著指揮官的口令整整齊齊地排成幾列,恭恭敬敬地三鞠躬。這群「皇軍武士」,終於發現與其500之眾激戰一天的八路軍,僅僅只有五人,他們震驚之餘,完全被我中華勇士捐軀殉國的犧牲精神折服了!

五勇士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為國捐軀,壯烈犧牲。葛振林和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脊背和腰部負傷,後被游擊隊救起。

反掃盪結束後,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召開反掃盪祝捷大會。會上,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代表軍區黨委和聶榮臻司令員宣讀了嘉獎令,並號召全軍將士向「五勇士」學習。

1942年,晉察冀邊區政府為表彰狼牙山五勇士的功勛,把山後甘河北溝改名為「五勇村」。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狼牙山五勇士以偉大的民族氣節,譜寫了革命戰爭史上一曲英勇悲壯之歌!五勇士的英雄形象,在全國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後世子孫將永遠傳頌他們的精神,歷史將永誌不忘五勇士的英名:

馬寶玉(潤堡子),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蔚縣下元皂村,1937年12月28日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擔任班長。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壯烈犧牲。

胡福才(胡小禿),男,1913年出生,容城縣郭村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壯烈犧牲。

胡德林(安小尚),其生父姓胡,繼父姓安,男,1917年出生,容城縣李郎村人,出生地容城縣郭村,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壯烈犧牲。

葛振林,男,1917年生,河北省曲陽縣喜峪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英勇跳崖,被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宋學義,男,河南省沁陽縣北孔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英勇跳崖,被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G. 小英雄劉胡蘭的照片,資料,英雄事跡

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後為主任,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4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5歲英勇就義,毛澤東主席知道後非常傷心,專門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隨同群眾來到會場。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H. 最不能忍的穿幫鏡頭:拍戲還要秀身材,另外金箍棒是認真的嗎

現在觀眾們看影視劇,已經不滿足於只看劇情和演技,以及演員的服裝造型了。觀眾對於劇情走向、畫面、鏡頭等等的要求越來越高,動不動就一起來玩「找茬」的游戲。

有些觀眾看劇時總能找到一些穿幫的鏡頭,其實說實話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會有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搞笑穿幫。

《神鵰俠侶》驚現信號塔

還有這個,是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面的一個鏡頭,這是迪麗熱巴飾演的鳳九這個畫面,演技非常出色,但是這里還是有穿幫,看到迪麗熱巴把胳膊抬起來了,但是細心的觀眾應該發現了吧,露出了一個東西,這個時候有這種衣服嗎?

其實像這些穿幫的鏡頭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實在是太明顯了。不知道是導演太粗心還是鏡頭太多來不及細看,才會讓這些尷尬的穿幫細節暴露在觀眾面前,本來看電視看得十分入戲的,結果因為一個鏡頭出戲了,你說尷尬不尷尬?

I. 蒼狼電視劇女演員圖片大全

《蒼狼》演員表 :

潘泰名
飾 陳天放

章雯淇
飾 孟隨紅

毛俊傑
飾 楚菲兒

吳承軒
飾 秦楓

康傑
飾 劉堅強

吳婷
飾 劉子英

黑子
飾 錢百萬

侯傳杲
飾 劉洪元

馮麗麗
飾 穆青青

孫盈盈
飾 陶媛媛

趙明莉
飾 荷花

張乃天
飾 神谷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