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女人跪在佛祖面前還有四大天王的圖片
東方持國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 ,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❷ 與佛有緣人女的用什麼微信圖像好
佛,不以男女為界。心中大愛無邊,普渡眾生,在佛的眼裡眾生都是孩子,都是有錯的人,苦海無邊,普渡眾生是佛的法旨。所以不比太介意用什麼頭像,如果非要選一個,西方三聖,釋迦摩尼,地藏王都可以!
❸ 佛家有哪些女性角色
您好
中國第一比丘尼
被尊稱巴蜀才女,中國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是能海老上師高足,德高望重,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委員、常委;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副會長;四川省佛協秘書長、會長、名譽會長;成都市佛協名譽會長等職.詩書門弟巴蜀才女。
隆蓮是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她俗名游永康,字德純、亦名慈;法名隆凈、仁法、別號「文殊戒子」、「清時散人」。一九零九年農歷三月十三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上土橋街游宅。父游輔國,系畢業通省師范(即川大前身)的高材生,曾任四川省教育廳督學、靖化縣長及中學教師;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輝是位舉人,二家均世代以教學為業。著名學者郭沫若曾是她外祖父的學生。她生長在這樣的詩書世家中,三歲學通古詩,琅琅上口,幼承家學;自學高中數、理及文、史、哲知識;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函授學校英語專業畢業,又從一位美藉女教師學英語;再跟西藏喇嘛學習藏文;以後又學詩習畫,鑽研中醫,懸壺濟世。古典文學基礎札實,詩詞書法造詣很深。
四十年代初期,她即名噪四川省城。其尊父命參加了當時四川省政府舉辦的縣政人員、普通文官、高等文官的三場考試,均以巾幗之才,榮登榜首,故有巴蜀才女之美稱。風華正茂遁入空門
正當「金榜題名」,面臨做女縣長的得意之時,為何游永康卻拋棄紅塵,悄然遁跡空門,到成都愛道禪堂削發為尼,在晨鍾暮鼓聲中禮佛誦經半世紀,這對現代人自然是一個謎,在當時亦是眾說紛雲。
如果聽聽隆蓮法師解釋,即不難破解。她說:「這不是在家人所能領悟的。我小時候渾名叫蠻子,所以需要渡化,我甘願入佛門。」她吟詩曰:「老家原住獠人鄉,又稱蠻子女兒王。三生有幸當和尚,要與瘋僧較短長。」隆蓮法師說:「其實我幼年時就與佛結緣。我的外祖父是家鄉佛協會長;外祖母和母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響,十三歲即長齋奉佛,潛心佛學。」隆蓮法師青年時代到成都教書,寄寓尼眾庵愛道堂,拜著名高僧能海上師名下學習佛法。課余,還常到書城公園佛學社聽海內外大德講經。據一位與她同齡的老居士回憶說:「年輕的隆蓮法師是出於對佛文化的真心熱愛,把佛學當學問,勤奮刻苦,學佛入迷,進入佛教的出世境界,自然無心世俗功名,毅然出家。」蜚聲中外的佛學教育大家。
隆蓮法師出家後,立即被成都蓮宗女眾院(該院設在鐵像寺)授命為佛學教師,教授佛教經典,培養佛門弟子。隆蓮法師說:「粉筆生涯,我是命中註定。」她為佛門弟子講經說法數十年,堪稱中國現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學教育大家。
❹ 誰知道圖片里這個女生的資料
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庄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庄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庄嚴。』
『舍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庄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❺ 佛教里有沒有真正的女菩薩
佛教中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論佛或菩薩都是不論男女像的,因為向我們或娑婆世界及上方諸天示現的都是其法相,《金剛經》有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在這部經的第三章----大乘正宗分第三中說到:「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妙行無住分第四中又接著說到:「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不是,不住於相。」可見,菩薩並沒有一定意義上的男菩薩或女菩薩。而觀自在菩薩等同於觀世音菩薩,這個是由於古代翻譯的問題,想必多數善信已知,這里不多做說明。而觀自在(觀世音)菩薩起初在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是以男身法相在寺廟接受供奉的,大家可以去西藏或蒙古的一些藏傳佛教看,那裡的佛教寺院還一直保持著為這位菩薩修造男身法相的傳統。到了宋朝,由於宋朝整體來說,偏重於女性,似乎對女性有一定的思想上的依賴性,譬如楊門女將、白蛇傳等等一系列的故事或傳奇的發生都是圍繞著女性,所以宋朝的佛教便將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形象改為了女身,這就是我們今天通常普遍看到的寺廟中手托羊脂凈水、足踏金蓮騎紅鯉的女身觀音菩薩像,但這並不說明觀自在(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女菩薩。至於剛才我看有人提到的毗藍婆菩薩,因為有「婆」字的出現,我們便認為那是一位女菩薩,其實不然,現今佛教佛菩薩的名號都是音譯,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至於《西遊記》中女身的出現,還是為了迎合大眾對於女身菩薩和藹可親等等的一些心理需求。但是,也不是沒有絕對的女身菩薩,有從成道之時就是女身的菩薩,至於其以後的變化我們就不討論了。這位菩薩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凡世的生母,日後修道,得證因果菩提的佛母摩耶夫人,與這位菩薩相關的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上提到的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摩耶夫人就是釋迦牟尼未成佛時在凡間的肉身生母,相關故事網上有,還有壁畫。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據說是其出生之後,嗜好吃人,適時佛祖釋迦牟尼在燃燈佛所求道,被孔雀所吞,佛祖破其脊背而出,跨回靈山,本欲殺之,眾佛菩提告之,從其腹背而出,猶如其子,殺之猶如弒母,故封其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這個故事情節在電視劇《西遊記後傳》中有拍過。這是佛經眾菩薩名號中比對相應佛教典籍中的故事找到的唯一兩位真正是女身的菩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❻ 唯美圖片一心向佛的純潔女子
紅塵是非多,漸欲迷人眼。有的人就會被紅塵迷了雙眼,無法自拔,每天都是俗事纏身。有的人就看開了,皈依佛教,每天參禪念經,不理世事。
在紅塵中摸打滾爬那麼多年,什麼事情都經歷過,經歷相當豐富,也就看透了。不想再接著過問凡塵俗事了,一切都隨緣吧。於是便選擇了一心向佛,每天參禪念經,洗去一身的紅塵。在佛門之中頓悟人世間的種種。
在紅塵里,該享受到的榮華富貴也享受到了,該經歷的困難磨礪也早就經歷過了。事業有成了。但是心裡早就開始厭倦這樣每天都千篇一律的生活。沒有任何的意義,就是在不斷重復著前一天的事而已。所以選擇了不理世事,一心向佛。
(6)佛女人的圖片擴展閱讀:
好處
1、杜絕邪念
未進入佛門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經常口念阿彌陀佛,會心地善良,思想平靜,杜絕一切邪念。諸葛長青認為,人們無始劫以來,總有許多業障阻撓,導致邪念紛飛、雜念不斷,持續念誦,可以促進自己走向正確的道路,避免走邪路。
2、身體安康
經常念佛,會身體健康,顏色光澤,氣力充盛,心情快樂,氣息平和,各種疾病原則上不會再侵害於你,小毛小病也很快就會消失。諸葛長青認為,人生煩惱來自貪嗔痴,持續念誦,可以消除貪嗔痴。
3、吉祥如意
經常念佛,一切惡鬼、羅剎、夜叉皆不能侵害本身;毒蛇、毒葯、皆不能傷害本身。諸葛長青發現,持續念誦佛號的人,身有佛光,處處受人敬仰。不知不覺會發現身邊的人都會關注自己、贊嘆自己。
❼ 佛教中,佛和菩薩一共有幾位女性
其實佛教里的菩薩最初是沒有性別的,就是無所謂男女的。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特別是南北朝時佛教盛行。為了方便閨房中婦女的朝拜,才將菩薩的性別改為女性的…
❽ 為什麼唐朝仕女圖中的女性形象和佛教面相很相像
唐朝以豐滿為美,因此,唐朝的女性,多為豐滿形象,臉都是圓潤的。而在唐朝時期,特別是武則天時代,大興佛教,所塑的佛教人物造型,也深受當時的風氣影響,佛菩薩都是圓潤的臉型。比如龍門石窟,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此歷代相沿續,佛菩薩的形象變化不大,因此,你看到仕女圖中的女性形象與佛菩薩的面相相像,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