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人不僅酒量大,喝酒時還有哪些規矩
山東省,全國最能喝的一個省!山東省,全國最講究酒桌禮儀的一個省!
據說,在酒桌上,只有山東人吃不完的菜,沒有山東人喝不完的酒!
當三十九畫生那段名言里加入更多酒:我走過的山路是徐霞客曾喝土酒而留宿過的,我走過的關隘是岳飛當年擲酒杯而高頌“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我駐足遠眺的城樓是豪飲濁酒的大唐鐵騎曾經堅定守衛過的,我現在能馳騁由韁的西北草原是飲過枸醬酒的霍去病曾經為之而奮戰過的,我還能喝到蘇軾當年親手創新的松醪酒,我還能飲到太白當年舉杯邀月的花間美酒,我還能在眾多浩劫後讀到前人藏著酒令里的筋骨血肉,我還能在大喜大悲後脫口而背出一句他們曾經用來形容自己愛恨離愁的浸著酒香的詩句。
這片土地留給我們後人最大的禮物應該就是這么兩件了吧,一件是歷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鑒世,後者可潤心”。
消費君認為,山東人酒桌排座和敬酒的酒桌禮儀是山東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會流傳下去,但在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中,讓人反感的花式勸酒陋習會漸漸消失!
未來,山東人的酒桌禮儀會更文明、更尊重個人意願!耿直的山東人就是不勸酒也一樣能醉倒你!
❷ 站在喝酒鄙視鏈最頂端的山東人,到底有多能喝
站在喝酒鄙視鏈最頂端的山東人是非常能喝的,他們不僅喝酒的禮數很多,而且酒桌上面也有很多的講究。其實中國的酒文化要追溯到很久以前,那個時候還沒有蒸餾酒和洋酒,所以大部分老百姓和權貴們喝的都是黃米酒。通過幾千年文化的積淀,中國的酒也越來越香醇,因為中國實在是太遼闊了,因此不同地區就會有不同的飲酒習慣,所以在酒量上面也有所差別,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東北人喝酒是非常猛的,而南方人只適合品酒。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具體的話還得到酒廠上面進行pk才知道。今天的主角就是山東,他不僅是一個糧食大省,更是一個喝酒很厲害的省份,接下來就在家好好的講解一下山東人有多能喝。對於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❸ 山東人喝酒的有什麼講究
先說座次,尊者在上(或者客人為上但以尊為先)上菜的方向為席口就是最下的坐位,尊者面向這個方向;或者一般北為上,尊者坐北朝南。看看你的身份,你可盡量下坐,他們會把你讓到該坐的地方的。再說菜的擺法,每上一道菜,要先向尊者的面前擺,舊菜往下拉,當桌上的菜很多是,菜往四周拉,新菜放當中;有整魚,魚頭向東,魚脊向尊者。說說敬酒,(太多了說一點)這桌飯菜為什麼吃,大家先同時為這個喝喝,祝福了或者感謝了,然後從尊者開始依次敬酒,切記保持量,別喝多;如果你是客人,別人會敬你,可同飲或者回敬,也可敬主人。最後,山東都
山東人素善飲,天下皆知。但本人作為一個山東人,浪跡酒桌十餘年,發現山東人其實論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論飲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東北人。但是,山東人酒桌上的風俗和禮節多,喝法也多。這些東西好壞攙雜,有些增進氣氛,而有些則讓人不喜歡,這里給各位說個一二。
先說入座。山東自古是禮儀之幫,所以酒桌上的賓主、長幼之分是不能馬虎的。酒桌上,一般沖門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東家的(就是買單請客的人),酒桌上有時戲稱為「莊主」;
在他的對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來招待客人的,叫「主陪」。這兩個位置各地叫法有點差異,但意思差不多。 外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除其中的原委,告訴你個簡單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疊法就可以分辨出來。這兩個位置的餐巾的疊法是與眾不同的。主人的餐巾一般是折疊成圓筒形狀,插在杯子裡面的。而主陪的餐巾則是疊成扇面狀的。其位置的餐巾則是一般的三折呈花瓣狀。整個餐巾的布局有點象是展翅的鳳凰。定好了這兩個位子,別的位置就好確定了。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賓」,右面的是「次賓」;相對應的,左面挨著主賓的是「副主陪」,右面挨著次賓的叫「次陪」,但叫「三陪」的多。其餘的位置賓主可以隨便坐,酒桌上戲稱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沒有」三賓」、「四陪」的叫法。
賓主落座,開始倒酒。山東人喜歡喝酒,尤其喜歡大碗喝酒。這似乎有梁山好漢之遺風。如今雖然不用大碗了,但小杯是不用的。你若是在電影或者電視劇中看到山東人用那種三錢的小酒盅喝酒,那純粹是在扯淡。山東時下的標准杯是三兩三的高腳玻璃杯(究竟是什麼人最先時興起來的這種杯子無從考證,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三杯)。酒一般是白酒,度數一般是38度左右(山東人並不太喜歡喝高度酒)。當然也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6的比例折算。
入席後每位先滿上這樣的一杯,叫門前杯。意思是讓各位自掃門前雪。這杯酒是每位到場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對主人或者東家的不尊重。這第一杯酒當然要由主人帶領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個開場白,客套一番,然後定個標准。就是說這杯酒要分幾次喝完。一般是6次,叫「六起」。「起」的意思包含有「發達」的意思,圖個吉利。這樣大家在主人的帶領下,邊喝、邊吃、邊說話。這個酒一般不碰杯,山東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舉杯的時候可以在桌子上點一下,叫「過電」。經常可以在飯店裡面聽到這樣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聲。酒桌戲稱「丐幫開會」。
等主人帶領大家滿飲此杯,該輪到主陪發言了。同樣是客套一番,也帶領大家喝一杯酒。一般情況下,兩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紅耳赤、腳下升雲。這個時候,主人宣布禮畢,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注意了,這個自由活動可不是真的讓你出去活動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單獨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一般這個時候,客人要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謝意,一般第一輪是主賓與主人,次賓與主陪,依此類推。在這期間,是酒桌上氣氛最活躍的時候,賓主的關系一下子能拉近許多。但這個時候往往是比較頭疼的時候。因為此時已經有半斤白酒下肚,期間勸酒的花樣有多,特別容易喝醉。
比如有一種在酒席間斗酒的捉瓶子游戲本人就深惡痛絕。就是比賽雙方一人一捆啤酒(10瓶),桌子中間放一瓶。比賽的人沒喝完自己的那一捆啤酒以前,不能碰桌子中間的那瓶。等自己的啤酒喝完了,先抓取中間的啤酒喝的算勝利。這種玩法老狐狸只玩過3次,2勝1負。第二天別提有多難受了。還有喝日子的,就是一年12個月,必須說出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否則要喝酒,說的出別人喝。往往是還沒說到10月份,人就開始胡說八道了。
一般山東人請客,酒桌上必定要有魚。魚在山東算「大菜」,酒桌上叫「大件」。別看什麼山珍海味,和魚相比也只能叫「小菜」。不是山東人稀罕魚,主要是圖個吉利,「年年有餘」嘛。一般上魚的時候,魚頭沖客人,表示對客人尊重。這個時候,客人要喝魚頭酒,尾巴方向的人要喝魚尾酒,一般是「頭三尾四」,然後大家一起吃魚。剩下的魚骨頭一般不撤,等主人叫端走再用剩下的魚骨頭做個湯的時候,其實是在說:酒席進行的差不多了,該結束了。魚骨頭作的湯叫「雜魚湯」,就是把魚骨頭和碎魚肉加湯,加胡椒、醋再燉,味道很鮮美。沒喝過的朋友可以自己做來嘗嘗,既好吃又不浪費。等湯上來了,大家喝掉個子的杯中酒,吃飯,然後筵席結束。
山東人喝酒時間一般比較長,除了一些禮儀性的筵席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外,一般酒席時間要超過3小時,而一些摯友之間的聚會則時間更長。老狐狸喝酒時間最長、最多的一次記錄是從下午5點和兩個哥們在大排檔開喝啤酒,一直喝到凌晨5點,我們三個人一共喝了108瓶啤酒(為了湊梁山好漢108將的數)。大排檔老闆連連稱贊我們好酒量,給我們每人加送一大扎啤酒(一升多量),結果哥三個喝完後吐了半條馬路。所以在山東除了酒量小的,一般人一場酒要要喝個半斤八兩吧?等酒席結束,大部分肯定是舌頭大了、步子歪了。
山東人愛喝酒,喝酒也豪爽。不過酒喝多了畢竟不好。山東的朋友們是不是也應該整頓一下「酒風」了吧?
❹ 都說山東人特別能喝酒,你知道山東哪個城市的人最能喝酒嗎
都說東北人和內蒙古人能喝酒,說這話的是因為沒有看到過山東人喝酒。毫不客氣地說,山東人能喝酒的系數在全國各省份中絕對是名列前茅的。山東人能喝酒,山東人也愛喝酒,吃飯不喝酒,食而無味呀。山東有很多城市,你知道哪個城市的山東人最能喝酒嗎?
山東的東部和中西部去的時候比較多,所以也領教了這幾個城市的酒文化,西部城市去得少,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喝酒。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認為山東的哪個城市的人最能喝酒?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❺ 山東作為中國喝酒的排行第一,山東酒桌的文化與規矩你知道多少
凡是關於喝酒、酒量一類的新聞,一定少不了山東人,放眼全國,酒量最好的未必是山東,但喝酒最講究、規矩最多的地方,毫無疑問是山東。在山東的酒場,喝酒規矩簡直數都數不過來。山東自古是禮儀之邦,所以酒桌上的賓主、長幼之分是不能馬虎的。所以,你要是在山東喝酒,必須先了解山東的酒文化。
在酒桌上,酒杯的端法大概各地大同小異。一般來說,碰杯的時候,職務低或年齡小的人的酒杯上沿不能超過職務高或年齡大的人的酒杯上沿,以示對對方的尊重。外地人和山東人喝酒最好別叫陣,因為山東人最不怕碰硬,更不懼醉酒。不怕碰硬是梁山好漢風骨,不懼醉酒是「醉八仙」氣度。當然了,和山東人喝酒叫板自有「英雄無畏」那種享受。
❻ 「酒量最高的省市」排第一的山東,為什麼這么能喝酒
因為山東人自古以來就能喝酒,不僅能喝酒,而且還會釀酒,還有豐富的酒文化,所以導致山東人至今也比較能喝酒。
❼ 站在中國喝酒「鄙視鏈」頂端的山東人,到底有多能喝
確實有能喝的。我們小區門口有個門頭房超市,經常聚人打撲克,有個開挖掘機的胖子,那天晚上喝了8碗(那種2.5兩的杯子),喝完來跟我們一起打牌。
單位有個領導,外號啤酒小王子,正常喝一箱(12瓶)不在話下,喝啤酒從來沒醉過,據說他分解的要比喝的速度快,最牛的是中間不會一趟一趟的去廁所。😁
❽ 山東人和內蒙人喝酒,誰能撐到最後一秒
我東北出生,高寒地帶,喝酒那是從小就培養的,作為四次胃出血的資深酒鬼,在山東和內蒙都是在酒桌上廝殺不知道多少回的了。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內蒙人最能喝,東北和山東人全方位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