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與命運作戰的男人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里的隱私圖片 2024-05-18 11:51:10
文章尾部動態圖片 2024-05-18 11:50:58
女生的胸長什麼樣圖片 2024-05-18 11:50:19

與命運作戰的男人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19 21:26:12

1. 有哪些名人與命運做抗爭的事例10~22字

1、張海迪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濟南出生。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


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


《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


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2、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並自請步兵五千涉單於庭以寡擊眾,武帝贊賞李陵的勇氣並答應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時卻遭遇匈奴單於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後,李陵最終降敵。


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


然而,隨著公孫敖迎李陵未功,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之後,武帝族了李陵家 ,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游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可保,然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


想到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呂不韋被貶屬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聖人發泄憤懣而作。


終於,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至此,司馬遷背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


3、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聽力和說話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


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


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4、羅斯福


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與同學們游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


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重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由於羅斯福沒有在缺陷面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在頑強之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為資本,變為扶梯而登上名譽巔峰。在晚年,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憾。



5、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2.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像貝多芬一樣頑強的意志,堅持與命運抗爭的傑出人士還有誰

保爾柯察金;吳運鐸;
吳運鐸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2歲就當了礦工,受盡了非人的折磨。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軍,從事軍械修理和製造工作。一年後,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不管是在馬達轟鳴的車間里,還是在危機四伏的試驗場,吳運鐸不停鑽研設計出了許多武器裝備,並多次身先士卒,冒著生命危險去做各種炸彈、地雷的試制實驗。吳運鐸的左眼被炸瞎,左手4個手指被炸掉了,兩條腿也落下了殘疾。他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搏鬥,被解放區人民譽為「中國的保爾」。
吳運鐸的事跡感動了當時的蘇聯人民,他們在莫斯科高爾基大街14號建立了「中國保爾紀念館」,對這位奧斯特洛夫斯基式的人物表示崇高的敬意。
吳運鐸是我國兵工事業的開拓者,也是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1953年7月,吳運鐸寫的《把一切獻給黨》在北京首次出版。這本書雖然只有6.8萬字,但它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異乎尋常的強烈,特別是對五、六十年代的中學生影響更大。那時,中學生的書包里,差不多都裝著這本珍貴的書。每逢少先隊、共青團活動日同學們讀這本書;寫課外讀書體會,同學們要用到這本書;學生寒暑假選讀書目中也列有這本書。它就像是青年學生的座右銘,成為青年人人生的路標。
一本《把一切獻給黨》曾激勵了整整一代人。至今,這本書已經再版了44次,作為革命理想和革命教育叢書,它繼續影響著新一代人。該書的作者,被譽為「中國保爾」的吳運鐸,在1991年5月2日,結束了74年的光輝人生,離開了人間。

3. 與命運抗爭的偉人故事

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貧寒,其父是歌劇演員,粗魯酗酒,母親是女僕。貝多芬相貌醜陋,小時候生活困苦,常受到父親的打罵。他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獨自一人承擔了兩個兄弟的教育責任。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故鄉波恩到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接踵而至,從1796年始,他耳朵日夜作響,聽覺逐漸衰退。1801年,他愛上少女朱麗埃塔,但因他的耳聾及她的虛榮心,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

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激使他寫出了《幻想奏鳴曲》、《克萊采奏鳴曲》等不朽作品。席捲歐洲反抗專制暴虐的革命風暴也波及到維也納,隨即他譜寫出偉大的傑作《英雄交響曲》和《熱情奏鳴曲》。

評價:面對苦難,並沒有使貝多芬屈服,他以頑強的毅力及求實創新的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由於兄弟故世及侄子教養的糾纏,耗損了貝多芬的大量精力,但他在生命的晚期,又為全人類譜創出了不朽的傑作《d小調第九交響曲》。

這部曲子在音樂史上習習生輝,永放光華。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告別了人間。貝多芬受病痛折磨與世態困擾,但靠他對人類的愛和信心,創作出「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傑作。

貝多芬那些記錄了他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描寫了當時社會的陰暗,體現了他對神的信仰,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3)與命運作戰的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貝多芬作品的特點

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社會的激烈變革,他的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他極大地擴展了交響音樂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體裁,鋼琴的表現幅度也大大增強。

內容的擴展導致表現手法的創新:他突破了傳統的形式結構,動機型的主題運用和動力性的樂思發展,使音樂具有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建立在功能體繫上的變音體系,成為他的和聲風格特徵。

靈活的離調轉調和大幅度的節奏對比和力度對比,對於刻畫矛盾沖突和戲劇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對位法的運用,樂隊音響的組合,鋼琴音樂的寫作都有鮮明的特點。

4. 與命運抗爭的名人事例

1、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在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歲,卻有86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2、羅斯福

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與同學們游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

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重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由於羅斯福沒有在缺陷面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在頑強之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為資本,變為扶梯而登上名譽巔峰。在晚年,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憾。

自信是所有人士必備的素質之一,要想,首先必須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內心建立信心,即應像灑掃街道一般,首先將相當於街道上最陰濕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干凈,然後再種植信心,並加以鞏固。信心建立之後,新的機會才會隨之而來。

3、NBA博格斯

在NBA夏洛特黃蜂隊打球的小個子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即使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里顯得十分矮小。但這個矮子可不簡單,他是NBA表現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精準,甚至在高個雲集的賽場上帶球上籃也毫無畏懼。

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隻小黃蜂一樣,滿場飛奔,球迷們心裡總忍不住贊嘆。這個小個子不只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愛籃球者的心靈,也鼓舞了平凡人。要知道,博格斯並不是天生的好手,他的成就純粹是他個人意志與苦練的結果。

博格斯從小就長得特別矮小,但他非常熱愛籃球,幾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籃球場上玩耍。當時他就夢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為NBA的球員不只是待遇奇高,而且也很風光,是所有愛打籃球的美國少年最嚮往的夢。

每次博格斯告訴他的同伴「我長大後要去打NBA」時,所有聽到他的話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甚至笑倒在地上,因為他們「認定」一個1.6米的矮子是絕不可能打NBA的。

同伴的嘲笑並沒有阻斷博格斯努力的方向,他用比一般高個人多幾倍的時間練球,終於成為全能的籃球運動員,也成為最佳的控球後衛。他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優勢:行動靈活迅速,像一顆子彈一樣;運球的重心最低,不會失誤;個子小不引人注意,搶球常常得手。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地努力,博格斯終於成為NBA球場上一顆閃亮的明星。事實上,所謂靠自己拯救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正是無端的自我疑慮,自我打擊,將一個又一個前景非常看好的希望和一個又一個具有遠大前途的成功者扼殺在搖籃中。

有一則西方諺語說:「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成功屬於願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不願成功,誰拿你也沒辦法;自己不自救,上帝也幫不了你。

4、貝多芬

貝多芬的一生是偉大的,也是充滿苦難的。這個世界不曾給過他什麼歡樂,他卻創造了永久的歡樂獻給了世界。貝多芬的偉大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善良、仁慈,對於所有的弱小者,都充滿了關懷與熱愛之心。

他是依靠心靈的善良而成為「偉大的英雄」的。如果說,與不幸的命運進行頑強的抗爭和搏鬥,是貝多芬生命交響樂中的一個「主旋律」,那麼,還有另一些生動的樂章,還有另一些在人生的琴弦上彈奏出的音符,也將帶給我們無限的感動和啟示 。

5、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與病魔抗爭

21歲生日後,經常無故摔倒的霍金被查出患有肌肉萎縮性硬化病,全身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必須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交流 。沒有被疾病擊垮的霍金,更加成熟,更加勤奮。

1965年,年僅23歲的他仍在劍橋大學任研究員,1969年 成為該學院傑出的科學家。 當別人問他怎樣看待自己的病時,霍金總是回答:「我根本不去想它,也不抱怨這種疾病讓我無法去做一些 事。」甚至還開玩笑說:「由於殘疾,給了我充分的時間來思考問題。」

5. 這個人是誰哪部動漫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40b9be0123222238728da54e.jpgv=tb

angle beats里的音無和天使

6. 想海倫·凱勒一樣具有頑強的意志,堅持與命運抗爭的古今中外的傑出人士有哪些,舉出一例,並敘述他的身殘

張海迪 身患小兒麻痹,堅強不屈,成為了優秀的人。

7. 像海倫·凱勒這樣的意志堅強與命運抗爭的傑出人士有哪些

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八歲時聽力衰退,晚年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
、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

8. 人與命運之間的抗爭

1、貝多芬出生貧寒,其父是歌劇演員,粗魯酗酒,母親是女僕.貝多芬相貌醜陋,小時候生活困苦,常受到父親的打罵.他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獨自一人承擔了兩個兄弟的教育責任.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故鄉波恩到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接踵而至,從1796年始,他耳朵日夜作響,聽覺逐漸衰退.1801年,他愛上少女朱麗埃塔,但因他的耳聾及她的虛榮心,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激使他寫出了<幻想奏鳴曲>、<克萊采奏鳴曲>等不朽作品.席捲歐洲反抗專制暴虐的革命風暴也波及到維也納,隨即他譜寫出偉大的傑作《英雄交響曲》和《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甜美的愛情催生了一系列的光輝作品.可愛情再一次把他遺棄,未婚妻和別人結了婚.然而,這時他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蔑視一切艱難困苦,創作了《萊奧諾拉》`《科里奧蘭》序曲,《第四`第五`第六交響曲》,《第四`第六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等精妙絕倫的樂章,受到世人的矚目.與成就相繼而至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拮據,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大家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苦難,並沒有使貝多芬屈服,他以頑強的毅力及求實創新的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
由於兄弟故世及侄子教養的糾纏,也耗損了貝多芬的大量精力,但他在生命的晚期,竟然又為全人類譜創出了不朽的傑作《d小調第九交響曲》----它將在音樂史上習習生輝,永放光華.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告別了人間.
19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記述了受病痛折磨與世態困擾的樂聖,靠他對人類的愛和信心,創作出「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傑作.羅蘭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2、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50多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地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3、 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裡,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4、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著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