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和尚念佛干嗎要敲木魚呢
木魚」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時候稱為它為「木魚鼓」、「魚鼓」,或者是「魚板」。 「木魚」的由來,有一種傳說,據說:從前有一位比丘,因為他違背了師父的教誡,下一世便轉生為魚類。那條魚在背上生了一棵樹,於風濤激盪的時候,痛苦難忍,一至於流血。後來他的師父從海上經過,憐憫他所受的痛苦,就為他啟建了一場水陸法會。所謂「水陸法會」,就是供養「四聖」、施濟「六凡」的「無遮法會」。那位有罪的比丘仰仗那一場「水陸法會」的功德利益,才得以脫離了魚身。他的師父依照罪僧的遺言,把他身上的那一棵樹,刻成了魚的形狀,懸掛在寺院里,用以警示僧眾們。——(此說存疑。) 另外,據百丈清規注和佛教儀式須知這兩種典籍說:「相傳:魚類目不闔睛,晝夜常醒;所以佛門中,就用木料雕刻成魚的『木魚』,在贊誦時敲擊它,以便警惕大眾不要昏沉懈怠。」 又據釋氏要覽(又名佛學備要)說:「五分比丘問佛:用什麼木料作犍槌(「犍槌」亦作「犍椎」)?佛回答說:除了漆樹,其他的木料只要能夠響的,都可以用它去做。」 「木魚」的雕制方法,是先把一塊木料雕成木魚的粗略形狀(毛坯),然後把內部挖空,再把外形刻出頭尾和麟甲。外表塗上經漆,再用金、黑兩色,點睛畫麟。它的體積,比較小的口徑只有兩、三寸,比較大的口徑有一尺甚至於兩、三尺。 「木魚」的形狀,最初的一種是挺直的長魚形,這種「木魚」,通常都稱它為「梆子」。這種梆子懸掛在寺院的齊堂,或者是庫房的走廊下,在集合大眾時敲擊它。後來又演變出一種圓形的「木魚」,這種「木魚」被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在贊誦時敲叩它,以便節制聲調,並提醒心神。 在圓形的「木魚」中,不僅有首尾相接的單魚形和雙魚形,後來更出現了一身二頭的龍形木魚。據說這是取乎「魚化成龍」,以表「轉凡成聖」的意義! 大形的「木魚」,放在桌墊上敲擊。小形的「木魚」則拿在手裡敲叩。 執持「木魚」的姿式是:不敲時,雙手扶持;魚椎在「木魚」之外,兩食指與兩大指挾住,其餘六指托之。 敲擊「木魚」的姿式是:左手拿魚,右手拿椎。執魚是以母指、食指、中指拿住。執椎也是以母指、食指、中指拿住。魚椎頭與木魚頭向上相對。兩手好像合掌的樣子。這叫做「合掌魚子」。 敲擊「木魚」,要用力平穩,不可忽輕忽重,忽緩忽急。如果須要快敲,應該由緩入急,漸漸加速。 木魚是為了警醒,假如一個人常自警醒,木魚就沒有什麼用處了。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經典,其實在講心靈的種種塵垢和種種磨洗的方法,它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恢復人本心裡明澈朗照的功能,磨洗成一面鏡子,使對人生宇宙的真理能了了分明。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發,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 問:「為什麼廟里要敲木魚?」長老講:「用它警示僧眾。」「那為什麼要刻成魚的樣子呢?」「水裡的魚整日整夜從不合眼。眾僧如果以魚為榜樣,日夜不睡,專心學佛,一定能成正果。可是,眾僧身在寺內,看不到水中的游魚,因此就用梆木製成魚,懸掛在寺中,讓他們時刻看到魚,並在念經時,不停的敲打魚頭。這樣,不僅可以防止他們打瞌睡,還可以調和眾僧念經的節奏呢
B. 我急需要一個卡通的小尼姑敲木魚的圖片,THANK YOU
小妮古在燈下一手敲木魚一手豎掌在胸前照!
C. 和尚為什麼要敲木魚
和尚敲木魚」是句日常用語,然而倘問和尚為什麼敲木魚,則連和尚自己也說不清楚。《唐摭言》說:「有一白衣問天竺長老雲:『僧舍皆懸木魚,何也?』答曰:『用以警眾』。白衣曰:『必刻魚何因?』長老不能答,以問卞悟師。師曰:『魚晝夜未嘗合目,亦欲修行者晝夜忘寐,以至於道』」。這就算是自古至今最圓滿的答案了。
其實,和尚敲木魚原不是用以警戒自己,而是警醒木魚。它的起源,與7千年前的一次海侵有關。
考古資料表明:距今7千年前,發生了一次叫做卷轉蟲式的海侵,使浙東平原成了淺海,杭嘉湖平原只剩下一小部分,太湖一線以東全被海水席捲,杭州市區是個海灣。海侵的結果,迫使原始居民一部分後退到會稽、四明、天台山,一部分遷散到浙西和江蘇南部丘陵,一部分逃移到了海島上。
當時的人們還不能科學地解釋海侵,就用想像和借用想像去觀察、說明它,並口口流布代代相傳,到戰國的時候,經過一個叫列禦寇的人的綜合熔裁和再創作,就產生了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粒光彩閃爍的明珠 ——《列子·湯問》。《湯問》說:在渤海之東的海岸上,原有5座神山,都是仙聖居住的地方。因為神山無根連著,所以時常隨波飄盪。仙聖們很是擔憂,就向天帝稟告,天帝命禺強帶15隻巨鰲,用鰲頭把神山頂住,這五山才固定不動。而龍伯國有個特別高大的人,他抬起腳來只要走幾步,就能踏遍五山。他來到這里,一下子就釣走了6隻鰲,於是岱輿、員嶠這兩山沉入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
古代的方位概念與今不同,《湯問》說的渤海之東,指的就是浙江海岸,所謂神山,就是會稽、四明、天台山以及由這些山脈自西南向東北傾斜、陡落東海而再起的舟山群島、嵊泗列島,「仙聖之播遷者」就是創造史前文化的原始居民。與列子同時代的莊子,也說過任公子「蹲乎會稽,投竿東海」釣鰲的寓言,他們兩人說的都是同一個內涵,秦、漢、晉、唐的許多名流文人都到這里來尋神山,並自稱是釣鰲客。可見這次海侵影響之深遠了。
《湯問》是海侵的產物。人們既然把滄海橫流歸罪於鰲魚的失職和禺強的管束不嚴,於是就仿魚雕木,來象徵鰲魚,並請那談空說無的和尚,朝朝暮暮地敲打它,使它常備不懈,防止被釣。這就是和尚敲木魚的原始象徵意義;而那腳踏鰲魚背的觀世音菩薩,則是木魚的後起象徵意義。她在印度,負的是觀聞世間苦難之音,拯救眾生普渡到極樂世界的使命,到中國以後,了解到民間對鰲魚的關注,就多了管教鰲魚的職務,沒日沒夜地站在鰲背之上。上面說的那位白衣,雖然開動腦筋好問,但沒有追究到底,以致卞悟師的胡謅流傳至今
D. 高分!!!以前我看到過一個卡通圖片,是一個小和尚坐著敲木魚的圖片,
是這張么?如果不是再追問我
E. 和尚念經為何要敲打木魚
唐僧師徒歷盡千辛萬苦到達西天之後,拜過如來佛祖。佛祖因他們未帶贈禮,不願傳經給他們,後來多虧觀音菩薩說情,佛祖這才答應了下來,但要他們自己去抄經書。 唐僧師徒見佛祖不肯賜傳經書,無奈,只好准備紙筆,跟隨著引路的阿儺、伽葉來到一間小屋裡。只見屋子裡空空的,並沒有經書,只是屋子中間有一隻木做的鯉魚,閉著嘴,放在一張書桌上,書桌前放著一張椅子。除此以外,別無他物。師徒四人暗自納悶,阿儺、伽葉也不言語,只是笑嘻嘻地讓唐僧對著木魚坐好,擺好紙筆,然後對著鯉魚輕輕吆喝一聲,只見鯉魚把口一張,經文便源源不斷地從它口中吐了出來。 這下可忙壞了師徒四人,不停地輪流抄著,別看孫悟空降伏妖怪挺勤快,可要他抄經,卻沒這份心思,一篇經文沒抄完,就嚷開了:「這還不如降妖快活。」 吃過晚飯,又輪著孫悟空抄經了。抄了一會兒,手就酸麻得抬不起來,小小的筆竿兒彷彿比呼嚕聲,懶勁兒就上來睡在地上的師徒三人,聽著那甜甜的呼嚕聲,懶勁兒就上來了。可這該死的木魚一會兒也不停,孫悟空真恨不得給它一棒才解氣。他望著木魚口中的經文,靈機一動,伸手就去掏,可木魚嘴立即就閉上了,再也不願開口了。孫悟空慌了神,趕忙學著阿儺、伽葉的樣子吆喝了一聲,可木魚理也不理他。孫悟空更慌了,又跪下求拜了一番,木魚兒還是不賣帳。這下可把個孫大聖惹惱了,耳後「嗖」地抽出金箍棒。天哪!三萬多斤的東西,木魚兒層了陣,趕忙張開了嘴。 孫悟空一見,早樂的跳起來。「哼!沒想到你也怕打。」便越發地驕橫起來,高聲喝道:「慢點!我用筆竿敲你一下,你就吐點出來。否則,棒兒伺侯。」木魚兒懼怕棒重,乖乖地照辦了。 抄了一會,孫悟空嫌累。他想:我何苦抄它呢!只要把這木魚兒偷回去,誦經時邊敲邊念,不是很好嗎!他趕忙叫醒師父,說明原由。這唐僧也是就抄累了,八戒、沙僧更是叫妙,忙忙地收拾行李、帶上木魚,連夜逃出了靈山。 師徒四人回到大唐,消息震動了全國,太宗皇帝想試試他們有沒有求到真經,便排回雁塔寺,要聽他們誦上一段。 那天,雁塔寺里人山人海,人們都想聽聽聖僧取來的真經。只見孫悟空把個木魚擺在師父面前,又取了一根小棍兒遞給師父。唐僧把小棍兒往木魚上一擊,馬上就口若懸河地念了起來。 各地和尚聽說取經回來的和尚念經時邊敲木魚,於是爭相效尤,不久,就傳遍了所有寺廟。從此以後,這習慣便一直流傳了下來。 第一、有精進的意義:我們看水裡的魚,不管游水或靜止不動,它是不會閉上眼睛的。佛門以魚的形象,來勉勵大家在修行上,要像魚一樣精進不懈。甚至在魚梆上會寫著「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珍惜光陰,時不待人」,提醒大家惜時惜陰、努力用功。精進,可以改造自己懈怠因循的毛病;精進,是勉勵自己向上最實際的方法,也是開發潛能的不二法門。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效法木魚精進的精神。 第二、有警惕的意義:我們的心經常處在妄念裡,幻想、亂想、白日夢,想一些不切實際的情境。這木魚一敲,透過木魚的聲音,會給你有個警惕,可以把散亂的心、妄想的念頭找回來,叫你不可以胡思亂想,不隨便想入非非,所以它有警惕的作用。不要小看那一槌,歷史上很多禪師,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時候,一槌磬聲、一記鐘聲、一棒鼓聲、一槌木魚,「哆!」就是在這麼一個聲音下,一個警惕作用,他就豁然大悟了。 第三、有統一的意義:在誦經時,你念、他念、我也念,你念得快、他念得慢,念得七零八落、參差不齊,不僅不好聽,也會讓誦經的人心起動念,不能專心。這時候,木魚就有統一的作用,它可以把大家的聲音結合起來,隨著木魚的節拍進行,一樣的快慢,好像流水一樣潺潺有聲,也像潮水一樣,一波一波、一湧一湧,那誦經的聲音,就會悅耳好聽,讓人彷彿置身在另一個清涼境界,也令人息下許多雜念。
F. 哪位知道像圖中的和尚敲木魚的動畫是怎麼做的用的什麼軟體,詳細一點(用簡單一點的),
這個手部沒動啊…… 只是相對把人拉伸一點然後位置微微變動一下 最常見的ps都能搞定 懂點ps動態圖製作就行
G. 彌勒佛收黃眉大王時,在孫悟空的手上寫下了什麼字,為何要寫
寫了個禁字,那個字是有法力的,可以收服黃眉大王。在取經的路上有很多很多很厲害的妖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最厲害的就是黃眉大王。可以說黃眉大王是整個取經路上最囂張的那個妖怪,他原本是彌勒佛的小童子,整天敲木魚,生活如此悠閑,沒想到那麼厲害。
這個禁字大概就是一個信號吧,讓黃眉撤退的信號。畢竟彌勒佛也不想黃眉就這樣被殺掉了,如果彌勒佛是真心誠意來幫忙的話,不必費這么多周折,所以這一切應該都是串通好了的吧。
H. 收服黃眉時,孫悟空為何請了三次奇怪的救兵真是為了打擊彌勒
收服黃眉大王的時候,孫悟空請了三次救兵,前兩次都沒成功,最後請了彌勒佛才降服妖怪,這不是打擊彌勒佛,而是彌勒佛實在是來歷太大,其他的神仙佛祖都不敢輕易去收這個黃眉大王,一是沒資格,二是怕丟臉。原來這個彌勒佛是佛教排名第四的東來佛祖過去未來佛。他的弟子得他自己收。還有個原因可能是:可以救援的人,孫悟空曾經都讓他們下不來台,不好意思再去求救了。
孫悟空為什麼不像以前那麼直接去找觀音菩薩或者如來佛祖呢?玉帝那兒他可是連人家老家都抄了的,興師問罪可以,請求幫忙那是沒面子的。觀音菩薩因為「真假孫悟空」讓觀音很是下不來台。無所不能的觀音,也會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呢!如來佛肯定也不會自己出面收拾未來佛的弟子啊。
I. 我需要一個卡通小和尚盤腿敲木魚的圖片,拜託
http://images.google.com.tw/url?source=imgres&ct=img&q=http://203.72.196.48/asp/buddha/image/%25E6%2595%25B2%25E6%259C%25A8%25E9%25AD%259A1.gif&usg=AFQjCNE9ua36ffNPlG_4KUVwthGjobIA
http://www.geocities.com/cma2001hk/books/single3.jpg
http://farm1.static.flickr.com/51/134209957_abed938db2.jpg?v=0
http://images.google.com.tw/url?source=imgres&ct=img&q=http://bbs.cnad.com/uploads/13/55/13557/2004-10-18_142043_%25E6%2595%25B2%25E6%259C%25A8%25E9%25B1%25BC.gif&usg=AFQjCNGqjf_gzp2tj1Zn8YmHuHr58Cv39g
J. 求小時候看的一部很老的關於孫悟空的動畫片,孫悟空要刷牙才會變。我只記得這個其它都忘了。
是《新編西遊記》。
《新編西遊記》是一部韓國的西遊記,又名《百變孫悟空》、《二十一世紀孫悟空》等。這部韓國動畫,依然是唐僧師徒的故事,由神話改為科幻。除了劇情的改變,在人物設定方面也做了很大改動。唐僧開小車,筋斗雲變成超級滑板,悟空揮舞雙節棍,八戒使用熱兵器火箭筒。
(10)孫悟空敲木魚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介紹
悟空:我們熟知的悟空都是腦袋上戴著緊箍圈,手持金箍棒,腳踩筋斗雲。《百變》中緊箍圈變成了頭盔,念緊箍咒變成了敲木魚。金箍棒變成了雙節棍(依然非常重),筋斗雲變成了滑板。手腳都帶著護手和護膝,悟空就像一個玩滑板的嘻哈少年。
八戒:八戒背改成了一個手持火箭筒,開著摩托車的火爆豬。沙僧:沙僧聽力不太好(他的耳朵,長在皮下),一心想搶走悟空的超級滑板。使用把小錘子,打架的時候,邊喊著一、二、三、四,邊用錘子敲,然後會爆炸。沙僧的配音很有意思,是周星馳的御用配音石班瑜。
很多人把《百變孫悟空》稱為牙刷版西遊記,因為悟空變身時會念一段咒語,欺個欺個叉個叉個搓個搓個變。後來,悟空不知什麼原因,失憶了,不記得怎麼七十二變了。他們就給他把牙刷,悟空一刷牙,念咒語就變身了,真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