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神話神獸,及相關圖片
【朱雀】
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白虎】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青龍】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里,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四靈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鳳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鳥了,頭像雞,頷像燕,頸像蛇,胸象鴻,尾像魚。五德之鳥。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龜】(4靈之一)
【龍】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四凶
【檮杌】 táo wù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窮奇】
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發,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混沌】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
【饕餮】 tāo tiè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鍾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 周 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強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六:「 紹聖 初,先人官 長安府 ,於西城 漢高祖 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雲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 三代 寶器。」
【水麒麟】
品性仁慈、妖力強大的生物,諳悟世理,通曉天意,可以聆聽天命,王者的神獸。
【赤焰獸】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農氏後裔
【白澤】
昆侖山上的神獸,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另一說法是白色的馬)
【重明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
【畢方】
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
龍生九子
版本一:
好重者:贔屓(音畢喜),最喜歡背負重物,所以背上馱一塊石碑.
好望者:鴟吻(音吃吻),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於屋檐上.參見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的裝飾小獸
飸餮(音滔帖),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於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也有裝飾在橋欄板的,防止大水將橋淹沒。
生性好殺者:睚眥(音牙自),嗜殺喜斗,常飾於兵器刀環,劍柄.
狴犴(音畢岸),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監獄的門楣上.
好煙火者:狻猊(音酸泥),性好煙火,常飾於香爐蓋子的蓋鈕上.
好水者:趴蝮(音八夏)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桿頂端。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性情溫順者:椒圖,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常飾於大門口。
好鳴者:蒲牢,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於大鍾的鍾紐上。
版本二:
1、贔屓(bi,xi):形似龜,好負重。一沖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贔屓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2、螭吻(chi,wen):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
3、蒲牢(pu,lao):有搖滾氣質,愛好音樂,也愛吼叫。古代樂器編鍾頂上就用它來裝飾,寺廟大鍾上的鍾鈕上也可見到他的身影。
4、狴犴(bi,an):掌管刑獄。常被裝飾在死囚牢的門楣上,因其形狀似虎,所以民間又有虎頭牢的說法。
5、狻猊(suan,ni):身有佛性,喜好香火,於香爐蓋上可見。而且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供奉文殊菩薩的寺廟中均可見到。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一沖曾游過此廟,香火極為旺盛。
6、饕餮(hao,tie):美食主義者,性貪吃。夏商時期出土的青銅器上經常可見饕餮紋,為有首無身的猙獰怪獸。
7、睚眥(ya,zi):性情兇殘易怒,喜歡爭殺。民間成語"睚眥必報"所講即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環上上面可以見其雕像,以加強殺氣。
8、淑圖(shu,tu):形似螺蚌,性情溫順,有點自閉症。所以將他安排在門上銜著門環,免得宵小光顧。
9、貔貅(pi,xiu):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隻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
版本三: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老二叫睚眥(ya zi),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老三叫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八子負質,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chi)吻,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獬豸】 xiè zhì
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為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古風》有載。
【鑿齒】
人形獸,齒長三尺,其狀如鑿,下徹頷下,而持戈盾(應有一定智能)。曾為羿於壽華之野射殺。
《山海經(海外南經)(大荒南經)》、《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狴犴】
又叫xian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yu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yu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yu的威嚴,讓罪fan們望而生畏。
【九尾狐 】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徵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徵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偃曝餘談》有載。
【三足烏】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烏,人們敬仰太陽,三足烏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據說由於三足烏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後羿將所有三足烏射殺,結果後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烏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夔】(kui)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夔與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隻 以上是第一隻 第二隻乃秦始皇所殺 但秦始皇沒有黃帝的功業 所以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沒那麼神奇了。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楚辭(離騷)》有載。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幾種龍
【應龍】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
《辭源》說「應龍」是有翅膀的千年龍,五百年的被稱為角龍。龍是不凡之物,壽命奇長,應龍更是龍中之貴(當然,也有人認為應龍可指遠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國——應龍氏和應國)。我國偉大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對應龍如何幫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劃出一條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
【螭龍】天成軒
關於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雲:「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根據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這種龍的特點是無鱗有鰭
【蛟龍】
又如:蛟虯(蛟與虯。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龍。螭: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蛟兕(蛟龍與兕牛)
又有古書說是無角龍
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主流看法是無角龍
【虯龍】
拼音 qiú lóng
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無須的小龍。屈原《天問》:「虯龍負熊」。宋《瑞應圖》:「龍馬神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修垂毛,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虯龍則是傳說中的瑞獸,「神馬」,「馬八尺以上為龍」,「兩角者虯」。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又《海外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蟠龍】(注意,它無雲)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①)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 ,行南時大 ,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卷上》)
《海外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
2. 在法院的大門內有一個雕塑,像獅子,但是頭頂上有個獨角。問:是什麼動物說法
一般是「獬豸」(音xie),能夠辨善惡與忠奸。是我國上古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頭上長著一隻角,故又俗稱獨角獸。在古代的法律文化中,一向被視為公平正義的象徵,它怒目圓睜,能夠辨善惡與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它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處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後人視之為驅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到「法」,「廌」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象。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3. 中國上古10大神獸(帶圖片)
白澤:
昆侖山上的神獸,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 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夔:
出生於東海流破山,其形狀如牛,無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隻腳支撐,也叫獨腳夔。
夔是一種惡獸,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
鳳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鳥了,頭像雞,頷像燕,頸像蛇,胸象鴻,尾像魚。五德之鳥。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強大的生物,諳悟世理,通曉天意,可以聆聽天命。麒麟就是傳達天命,為自己的國家選出王者的神獸。
檮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獬豸:
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偃曝餘談》有載。
重明鳥:
在《拾遺記》中說,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狀如雞,鳴似鳳。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飛。能摶逐獸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或一年來數次,或數年都不來。國人都全灑掃門戶,以留重明。
畢方: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
圖片見參考鏈接
4. 這是什麼動物(有圖片)
石雕貔貅
石雕貔貅,天祿辟邪,獨角獸,獬豸,朝天吼;避邪驅凶,招財納寶瑞獸有騰飛如意送寶等造型
建國以後,毛主席把貔貅的圖象定為中國人民銀行的行標.而風水師們也把它作為擋各種凶煞的最有力的神獸,因為它太兇猛.又太能招財,很多的銀行門口擺放的兩個象獅子似的就是貔貅.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起先效益差,行情不景氣,當時的行長周小川請了香港有名的風水大師來看風水,風水大師看過後說道,建行的建築整體象一個倒扣的鍾,勢弱,不可走正門,要走西北角的偏門,在門口樹立三個旗桿,但不可以掛旗,要在旗桿頂部亮三盞紅燈,表示人間的三燭高香,可人間煙火不可以全吸,要在左右立兩個貔貅來保護,貔貅的屁股對著前門,嘴巴對著西方,當時西方經濟昌盛,可以吸收西方經濟.行長周小川一一照辦,周行長委託我們經過精心設計雕刻,我們參照大氣自然的漢代石雕樣式,雕刻出了氣魄深沉雄渾的漢白玉貔貅,自此,綜合天時地利人和的吉勢,建行效益蒸蒸日上,致使今日成為行中的龍頭老大.
所以貔貅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逐年攀升,在香港甚至有的人帶著貔貅去打麻將,馬上就會遭到牌友的拒絕.在澳門如果佩帶貔貅進入賭場馬上就會被驅逐出門.
只有開過光的貔貅才會有神力,給貔貅開光的時候不能有第二個人在場,因為貔貅一生只認一個主人,認錯了人你也就徒勞了.開光後的貔貅最喜歡叼路人之財送給主人.所以開公司的,買彩票的,搞金融抄股票的,跑業務的都很適合請個貔貅帶在身上或擺在家中或者擺在公司.它可擋五煞,吞納八方之財.
貔貅,龍生九子之一,即民間傳說能使好人家,一夜致富的精靈——「皮拉狐」。為招財驅凶瑞獸。
中國國際石雕藝術大道,其中1.5公里的路段上,經全國知名院校的雕塑專家,民俗專家創作,經我們雕刻再創作的各種造型,寓意的麒麟貔貅,是世界麒麟貔貅大全。另外現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門前的漢白玉貔貅;香港中國銀行大廳的石雕貔貅就是由我們精心雕刻的。祁佑我們國家銀行日金斗金,財源茂盛!
傳說貔貅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更兼有辟邪擋煞,鎮宅之威力。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甲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有口無尻,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傳貔貅因為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許吃不許拉。所以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肚子聚財催官運。
史記還追述了一個故事:4000多年前,黃帝指揮馴養過虎豹、熊、羆、貔貅等猛獸的部落,在阪泉(河北涿鹿縣)打敗了另一個部落的首領蚩尤。由於阪泉之戰比較著名,所以西漢的史學家司馬遷將它加以記載。除了《史記》外,中國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跡的《尚書》,在《牧誓》篇中也曾敘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隊「如虎如貔」,在牧野大敗商紂王的軍隊,一直到後代,還用貔貅比喻勇猛的軍士,戰無不勝。
貔貅是中國古代五大瑞獸之一生下來吞金吃銀而不瀉,愛吞邪靈.所以也有人把它叫辟邪,是鎮宅的極佳物品.在炎皇帝和蚩尤打仗的時候貔貅立有戰功被封為天祿神.即送福送祿之意.歷史上只有皇家可以獨自擁有,所以也是皇寶.平常百姓和大臣之家若有此物論律當斬.在清朝只有大貪官和申膽敢偷偷擁有此物,結果後來富可敵國,官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貔貅又名辟邪獸,粵音讀作「皮休」。相傳貔貅是一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但現在流傳下來都沒有分為雌雄的了。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為一角或兩角的,一角稱為「天祿」,兩角稱為「辟邪」,後來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致於「天祿」則較為少人用以稱這類瑞獸,還有些人將它稱為「怪獸」或「四不像」等。
中國傳統是有擺放「貔貅」的習俗,和龍獅一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貔貅與麒麟有所不同,貔貅是兇狠的瑞獸,有鎮宅辟邪的作用
貔貅在風水上的作用,可分以下幾點說明:一、有鎮宅辟邪的作用,將已開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中的運轉好,好運加強,趕走邪氣,有鎮宅之功效,成為家中的守護神,保合家的平安。二、有趨財旺財的作用,這是較多人知道的,在一些賭館麻雀館,都很容易看到貔貅。除助偏財之外,對正財也有幫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獬豸,為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頭上長著一隻角,故又俗稱獨角獸。
在中國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視為公平正義的象徵,它怒目圓睜,能夠辨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處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自古以來被認為是驅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我們精心雕刻獬豸的形象,以弘揚繼承中國傳統的司法精神。
辭海解釋:
傳說中的異獸名,能辨曲直,見人斗即以角觸不直者,聞人爭即以口咬不正者,見《異物志》。
《後漢書·輿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後亦用以指執法者。
獬豸冠:古代執法官吏戴的帽子《後漢書·輿服志下》:'[法冠]執法者服之……或謂之獬豸冠。'
關漢卿《玉鏡台》第一折: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
1,我廠是當今中國最大的石雕企業,佔地328畝,工匠1028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劉成林和閻心雨工藝大師。
本廠人員專業素質高,不僅有著深厚的造型藝術功底和創意設計能力,還有豐富的藝術涵養和執著的藝術追求。現與中央美院合作辦廠,為中央美院的教學實踐基地。與座落在北京朝陽區育慧里3號的中央美院雕塑藝術創作研究所常年合作。更新設計理念,提升文化內涵,打造藝術精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盛揚、錢紹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曾成鋼、廈門大學教授李維祀等,都把自己心愛的作品交給我們再創作。
2,劉成林工藝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文革期間,大名鼎鼎的劉氏雕刻主席像聞名遐邇,劉老先生曾多次受到郭沫若和江青的接見。「主席雕像紅遍天,劉氏雕刻有其半」。近年劉氏雕刻的主席像新作品,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例如:黃石日出東方廣場的主席站像,高9.15米148噸;河南郟縣毛澤東知青紀念館主席坐像;同濟大學招手像;湖南毛家宗祠站像;商丘為人民服務站像;北戴河毛主席站像;另外雕刻的毛主席回故園,被公認為近年主席雕像的最佳作品。)
5. 法院門口的獨角獸叫什麼名字
獬豸
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
獬豸高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人,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獬豸在我國古代法制監督史上仍有著非凡的涵義。由於獬豸是「法」的化身這一特性,從先秦到明清,「獬豸」形象被當成監察、審計和司法官員廉明正直、執法公正的象徵,在各種場合被經常使用並作為監察御史和司法官員等的重要標志。
在現代,法院門口常擺有一對獬豸雕塑,象徵司法公正。
(5)獬豸圖片卡通擴展閱讀
法律象徵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6. 懈豸的圖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94432203&tn=imagedetail&word=獬豸&in=2
7. 解豸圖片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
8. 獬豸的寓意和象徵是什麼
獬豸喜歡居住在水邊,性情忠貞,若見二人相鬥,它就會以角撞不對的一方;見二人爭吵則會去咬理虧者,因其與生俱有辨別是非,公正不阿的本能。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fǎ」,而「廌zhài」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
由「灋fǎ」到「法」,「廌zhaì」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像。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當代的使用
有些中國人選擇其形象的工藝品做為陪葬品,因為其代表了浩然正氣。另外很多司法人員也喜歡佩帶獬豸形象的飾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的法槌上就有獬豸圖案。位於北京的法律出版社的標志即為獬豸。
另外在韓國首爾,亦將獬豸作為市吉祥物。在李氏朝鮮時期,宮廷與人民時常將獬豸作為象徵宮廷與鎮邪消災的瑞獸,時任首爾市長吳世勛於2008年5月宣布以獬豸作為象徵首爾的吉祥物,以樹立更鮮明的城市形象。
也將獬豸的形象卡通化,並以「HAECHI SEOUL」的名義作為商標、販售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同時HAECHI SEOUL也在首爾故宮:光化門觀光風景區設置「獬豸廣場」專門店。
9. 獬豸和貔貅的具體區別
獬豸(xiè zhì),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動物,也是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因為只有一隻角,故又俗稱獨角獸。
http://ke..com/view/254991.htm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http://ke..com/view/4678.htm
10. 獬豸是什麼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