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姥姥應該幫忙帶外孫嗎姥姥帶孩子會遇到哪些難言之隱
前幾天看了一段視頻,是關於姥姥帶孩子的,看完之後,內心真的是五味雜陳。
一位姥姥,為了幫助女兒帶孩子,不遠千里從老家來到女兒所在的城市,但是在幫助女兒帶孩子的過程中,卻充滿了困難和無奈。因為與這個時代的脫節,讓老人帶孩子有些力不從心。
電子產品不會用,想要向女兒尋求幫助,電話卻被掛斷;
孩子發燒,想要去捂汗,卻被女兒責備;
女兒說話的態度看似無心,卻早已戳痛媽媽的心,讓媽媽覺得自己做了錯事;
媽媽想要和女兒一同去醫院,卻被女兒無情的說:就被再給我幫倒忙了!
明明是女兒叫媽媽來幫忙帶孩子的,什麼時候媽媽卻成了累贅,被女兒到處嫌棄。
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多少媽媽為了幫助女兒減輕生活負擔,負重前行。卻換來的是女兒嫌棄或者苛責。
不要總是一邊需要媽媽,一邊在嫌棄媽媽
如果你們家也是姥姥帶孩子,作為女兒千萬不要一邊需要媽媽,一邊卻在嫌棄媽媽。
媽媽不懂電子產品,請多一點耐心來教她,媽媽需要學會微信,她需要和子女交流;教會他們拍照,他們也想隨時把孩子的照片傳給你。
媽媽不懂科學育兒,多點耐心告訴媽媽。母親老了,她們的時代沒有科學育兒,如果你介意每一件事,記得提前和媽媽說清楚。
媽媽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不要總是責怪她忘東忘西,把你的責怪換成提醒,媽媽也會竭力做好。
媽媽的年紀大了,家務活雖然不重,但是對老年人來說,依然身體吃不消。如果有時間,盡量讓媽媽多休息。
雖然是自己的媽媽,人老了,難免內心更脆弱,作為子女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說話態度和語氣。
所以說,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帶孩子遠比工作累,這不是姥姥的責任和義務,他們是在幫襯兒女。如果你們家是姥姥在帶孩子請對他們多一點關心和陪伴,少一點嫌棄!
⑵ 小孩子從小由姥姥帶大,為什麼還是愛爺爺奶奶比姥姥姥爺多呢
導讀:隨著全面二胎生育政策的開啟,要孩子成了很多家庭的大事,加上電視劇,綜藝節目的各種宣傳,有大寶的家庭想再生一個二寶,沒孩子的家庭也都紛紛想做爸爸媽媽,沒結婚的情侶都看了別人家的小寶寶直呼想趕緊結婚呢。
2、老人的素質
很多老人為了讓孩子多喜歡自己,會想盡各種辦法告訴孩子,自己是最愛他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時候一些詆毀對方的小伎倆,孩子並不能識破,便會相信自己的奶奶或者姥姥的說法。
重要提示:家長首先要讓孩子自己清楚,為什麼要常住在姥姥家,並且告訴孩子兩邊的老人都是一樣的,並且盡量讓孩子在兩邊老人家的時間平衡。
⑶ 已經工作的夫妻都是怎麼帶小孩的
已經工作的夫婦基本上帶小孩都是由男方的父母或者女方的父母幫著帶小孩。如果男方或女方的父母都不在了,直接送幼兒園,如果幼兒園不放心的話,直接請一個保姆。大部分都是這樣
帶的。
⑷ 在天津為什麼姥姥帶孩子的現象居多
首先,對於姥姥們而言,女兒是一輩子的牽掛,是從小寵到大的小公主。都說嫁出去姑娘潑出去的水,正是因為這水潑出去了,才更加牽掛和不放心。再加上多少年來重男輕女的思想,生怕自己的閨女去別人家會受苦,所以姥姥們心甘情願地去給女兒帶孩子。
其次,對於女兒來說,姥姥帶孩子會比奶奶帶孩子讓這個家更和諧。畢竟兩代人的代溝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自己的親媽說兩句也無所謂,但換成了婆婆,一個不消息就是矛盾升級,輕則讓老公左右為難,重了就是離婚。
尤其是對於那些又生了女孩的家庭來說,姥姥帶女孩子怎麼也比婆婆有經驗。自古以來婆媳關系就很難搞,丈母娘看女婿卻是越看越順眼,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姥姥帶孩子似乎都挺合適,也利於家庭團結。
天津一大怪,姥姥帶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
前陣子看到一個帖子,就是關於「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的科學排序」,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
這個帖子中的排序是:姥姥愛孩子>奶奶愛孩子>姥爺愛孩子>爺爺愛孩子
給出的理由是:
1、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就是媽媽對女兒愛,兒子可以撒手去讓他闖,但女兒永遠不會讓父母放心,因為她們屬於弱勢群體,姥姥會愛屋及烏對外孫更偏愛,所以姥姥隔代的愛最真切。
2、奶奶們大部分都沒有在帶娃,一是尊重兒媳婦的選擇,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雖然她們也會因為孩子的事情和兒媳婦鬧別扭,但對孩子還是很盡心盡力的,所以奶奶的愛也很深。
3、閨女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姥爺對自己的小情人自然會給予超多寵愛,而姥姥幫忙帶孩子,姥爺也不可能閑著,會把女兒的孩子當成小小情人更加寵溺,因此,姥爺的愛不會少。
4、中國的傳統教育就是慈母嚴父,爺爺的愛表達的是最少的,不是不愛,是不善於言辭,實際上他們的愛很深沉,但因為跟奶奶是一起的,不帶孩子的接觸孩子就少,因此,爺爺的愛排在最後。
⑸ 「因為有我媽在,我才敢生孩子」,姥姥帶娃也是一種愛嗎
宅在家刷朋友圈,感受到了中年老母親全職帶娃的無力。“要是我媽在就好了”,看到旁邊幫我照看大寶二寶的媽媽在陪孩子們玩,我的眼淚一下就流了下來。確實,結婚了才知道,有一種幸福是老人幫忙帶娃。很多寶媽說,有媽媽在,自己才敢安心生娃。媽媽在,就永遠不用擔心沒人幫自己照看孩子,永遠不用擔心沒人包容自己的脾氣,永遠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受委屈。
我問我媽:“來城裡幫我帶孩子還適應嗎?”“沒啥不適應的,你工作這么忙,我在家閑著也是閑著,趁身體還算硬朗,幫你帶帶孩子也沒什麼不好的。”我媽來之後,我的壓力確實減輕了不少,不用為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發愁,不用為孩子的調皮搗蛋發愁,媽媽就像“金牌月嫂”一樣,照顧著我們整個家,只不過,她是免費的。媽媽說自己身體還算硬朗,但我知道她腰疼的老毛病一直都在。做飯的時候、和孩子玩的時候,她總是不經意地捶捶自己的腰,腰疼的葯也一直沒斷過,但她從來沒在我面前抱怨過。好像在她看來,不給我添麻煩就是最大的幫助了。
倪萍在《姥姥語錄》中寫道:“有時候,我覺得姥姥就是媽,媽就是姥姥。”三個至親有著三個不同的姓,但這並不阻礙愛的連接和傳遞。姥姥對女兒的愛,會成倍地放到外孫身上。這種愛無關年齡,歲月催人老,即便姥姥的臉上布滿了皺紋,但她對外孫和女兒的愛,卻日久彌新。她們操勞了一輩子,只想自己的孩子過得比自己幸福。真心地和自己的媽媽說一句:“您辛苦了!”如果有來生,你做我的女兒,讓我來好好愛你,為你操心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