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古代行禮圖片卡通圖片
擴展閱讀
老年手機圖片大全集 2025-09-16 03:07:57
兔子卡通臭美圖片大全 2025-09-16 02:58:42
花和男人圖片卡通 2025-09-16 02:56:26

古代行禮圖片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15 00:19:45

Ⅰ 中國古代給長輩行禮的方式(要有圖的)

Ⅱ 古人行禮圖

作揖,漢族民間傳統的一種禮節,尤其貴州祖佑喜好作揖。拱手為禮,是古代賓主相見時常用的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表示向人敬禮。因為不需要觸碰手部,它相比於外國人的握手有更衛生的特點。然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中國人接受並使用握手禮,像作揖這樣優美的見面行禮方式卻漸漸地被中國人所摒棄甚至遺忘。

標準的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這和中國自古「男左女右」的傳統一脈相承。如果手勢做錯了,意思就有很大的差別。

Ⅲ 孔子時期的人是怎麼行禮的與後世的作揖一樣嗎希望能有圖片。

據《周禮·秋官司儀》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系,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時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舉;特揖是一個一個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級分別作揖;旁三揖是對眾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還有長揖,即拱手高舉,自上而下向人行禮。這些作揖的方法仍然不免要區分許多等級,盡可以不去管它,現代人只要吸取最簡便的作揖方法就行了。[2]
從許多種作揖的方式中,要找出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舉手。宋代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說:「古所謂揖,但舉手而已。」清代的閻若璩,在《論語·述而》的注釋中說:「古之揖,今之拱手。」這兩人的解說可以認為基本一致。如果我們吸取這種作揖的方法,去代替握手,再加上大家常見的點頭或輕微的鞠躬,那末,這在一般的場合下,應該是行得通的吧。[2]
向人作揖雖然恭敬,但相比於跪拜,它又不是最恭敬的,有時能表示倨傲,《漢書·高帝紀》就有「酈生不拜,長揖」的描述,顯出狂徒酈生對劉邦的不服氣。
左手手掌在上挺直,是武人常用的抱拳禮。[3]
古代婦女行禮方式與男子有很大區別,唐宋時期漢族民間白話小說有相關記載,婦女相見行禮,往往是口稱「萬福」。這種禮節要求兩手鬆松抱拳重疊(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側上下移動,同時略作鞠躬的姿勢。這種禮在京津地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依然保存,在年節、祝壽等莊重場合使用。
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禮,即「左手在內,右手在外,是謂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喪拜反是。」
但是,根據唐宋以後白話小說,並不支持此種說法。以宋代小說《錯斬崔寧》為例,男女相見,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則「還了萬福」。這說明,當時男女已各行其禮。[4]
古代是男權社會,記錄了作揖禮的古畫、古文字等,幾乎都是關於男性的,為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如唐代吳道子畫的孔子像)。在講究男女有別、陰陽和合的時代,段玉裁這段話把女士作揖中左右手的順序描述成與男士正相反,是合情合理的。

Ⅳ 求一張公主行禮的優雅的圖片

就是大概那種輕輕撩起裙角,

Ⅳ 古代大臣向皇上行禮是什麼姿勢

古代大臣一般向皇上行跪拜禮,跪拜禮分稽首、頓首、空首,稱為「正拜」。行稽首禮時,拜者必須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後,緩緩叩首到地,稽留多時,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這是「九拜」中最重的禮節。

跪拜禮是古代的一種交際禮儀。舊時使用年代最長、最頻繁的一種禮節。古人認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禮的意思。按照周代禮儀的規定,當時對跪拜的動作和對象,作了嚴格的規范。

行頓首禮時,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時必須急叩頭,其額觸地而拜。一般用於下對上的敬禮。(「頓首」兩首,後來也用於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對人家恭敬。)

行空首禮時,雙膝著地,兩手拱合,俯頭到手,與心平而不到地,故稱「空首」,又叫「拜手」。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禮的一種。

其他如振動,不僅要跪拜、頓首,拜後還要「踴」,即跳踴,一般都在喪事時,拜者往往捶胸、頓足,跳躍而哭,表示極度悲哀,凶拜,即行禮時,先頓首,後空首;吉拜,則在行禮時,先空首,後頓首;奇拜,奇為單數,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為重。

(5)古代行禮圖片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跪拜禮究竟始於哪朝哪代?史書上似乎沒有確切的記載。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進入文明社會之初,中國人沒有桌椅,大家席地而坐,帝王與平民之間亦是如此。向君主、尊長表示尊重時,「伸腰及股而勢危者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頭著地為拜」。

可見,最初這是一種由坐姿派生出來的表示尊重的動作。隨著等級制度日益森嚴,這種禮節逐漸制度化、繁雜化,成為等級制度的規范性禮節。到了清朝,封建專制主義達到極致,跪拜成為高度普及的全民運動。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發布文告,改革舊俗、保障民權,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廢止跪拜」。南京臨時政府明確規定,從民國元年開始廢除跪拜制度。當時在廢除跪拜制度的細節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規定官員之間、官員和民眾之間不行跪拜,對民眾在私人場合則不加干涉。

關於民國初年跪拜禮的廢除,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期間,有位80多歲的姓蕭的鹽商特地從揚州到南京來瞻仰大總統的風采。見到孫中山後,老先生突然放下手杖,跪下去對著大總統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首的舊禮來。

孫中山連忙拉他起來,告訴他:「總統在職一天,就是國民的公僕,是為全國人民服務的。」蕭老先生高興極了,笑著說:「今天我總算見到民主了。」這個傳說是否屬實難以考證。但是,中國從專制向民主轉型的艱難歷程,從不讓老百姓下跪開始,卻是不爭的事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跪拜禮

Ⅵ 在古代同樣是行禮,為何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拱手、作揖

古代禮儀制度中,交際禮是最主要的內容之一,人與人之間接觸、交往之禮,與生活關系最密切,包含的內容也較多。因此古人有“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學武先學德”的說法,那麼古人在交際活動中到底有哪些禮節呢?


當然,在實際的社會生活和官場禮儀上,還有很多對舉止類禮節的規定,如行禮次序、受禮與還禮所體現的禮節,此外還有受全禮、受半禮等。清代官場上,不同身份品級的官員向誰行什麼禮,回什麼禮,都有特別的規定,這在《大清會典》上有詳細的記載。

Ⅶ 中世紀歐洲公主行禮圖片急求),要真人的越多越好;還有日本古代女子行禮圖,中國古代(美女)行禮

http://t2..com/it/u=3842271289,111012687&fm=9&gp=0.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qingruoru/pic/item/b150d451431e9f0d43a75bd4.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4b6ad21e8fd3492a314e15a7.jpg
http://www.insun.com.cn/pu/swen/200904/2009042910242820064.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390d65ec687149fdb31cb183.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b5f7bd5929de16e89d8204ad.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510effa3c822949bcaefd0ac.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61bb75aee0d7eecdfaed50ad.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3786a89592e2ee28d31b7075.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47b664fa3b77804e024f561b.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5a81b4511d53fe4884352412.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_zXlwBdHA1oYrbhrM1mdbA==/3096506218794432713.jpg http://bbs.52letao.com/upload/20090112/.jpg http://img1.533.com/images/201102/25/1298603767_79865800.jpg http://www.lady8844.com/h006/h10/img200907161033060.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onquered/pic/item/6ad28a65270d51d4f73654c2.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a2b95c60eda5f19e8db10db3.jpg http://t2..com/it/u=225630704,3158128535&fm=9&gp=0.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wwwokxycom/pic/item/27c89ed0d01741a5a1ec9c4b.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a8883af3a1e94711342acc5c.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7ed1252d5b7c8775359bf744.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ed56b48f5df83aaff11f3612.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514ad562407c4b9ce6113a77.jpg http://pic1.nmgnews.com.cn/0/10/12/31/10123161_758914.jpg http://www.cctv.com/tvguide/20060420/images/101850_fuhua0420.jpg http://www.fzxm.com/2007images/fz/04/20070416082203.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jingxinyahe/pic/item/0128005c05900f55fbf2c0a5.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B5%C2%B4%A8%B0%AE%C4%AA/pic/item/e416d742511d190473f05d96.jpg
http://underwear.51fashion.com.cn/EditManager/UploadNews_02/2007-8/2007827112241102.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leepaeki/pic/item/00e7bf11bc45231a203f2e63.jpg
http://pic.neeew.com/upload/20080106163713/20080106163713(13)_2008010616383013.jpg http://pic.neeew.com/upload/20080106163713/20080106163713(2)_200801061638292.jpg

Ⅷ 古代妃子行禮手放右側腰間,下蹲的那個叫什麼禮要圖片,不要廢話太多哈😊

萬福禮第1步:舉手齊胸,但在左胸側第2步:右腳後支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補充:後來的萬福,就像現在常看到的一樣第1步:雙手輕輕搭於左胯處第2步:右腳後支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第4步:微微屈膝並低頭,

Ⅸ 古代女子如何行禮求圖

古代女子行禮共有八種,如下:

一:嵇首禮(前可加作揖-然後再嵇首)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雙膝跪下,
第3步:頭伏地一段時間,仍舉手齊眉
第4步:直起上身,仍舉手齊眉
第5步:雙膝起,仍舉手齊眉
第6步:手放下
二:叩首禮(前可加作揖-然後再叩首)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單膝跪下,
第3步:頭觸地。手放於兩旁
第4步:直起上身,手復齊眉
第5步:單膝起,仍舉手齊眉
第6步:手放下拜(若要重復叩首的話,仍跪著但直起上身,手復齊眉,是為興。再頭觸地,手放於兩旁,是為拜。這樣來回重復,就看幾拜了)
三:頓首禮
第1步:雙膝跪下
第2步:手交疊放於地,低頭
第3步:頓首
第4步:雙膝起
四:空手禮
第1步:雙膝跪下
第2步:手交疊放於地,頭碰手(但不要碰上)
第3步:雙膝起
五:作揖禮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莊重緩慢的鞠躬45度同時兩臂自眉下移至胸部。
補充:還有微微的作揖禮
第1步:舉手齊胸
第2步:微微鞠躬
六:頷首禮(答禮,用於受禮者對施禮者的答謝)
平時起立而不是坐著的時候,叉手於腹部,微微的鞠躬頷首
七:拱手禮
只舉手齊胸一下,上身不動
八:萬福禮
第1步:舉手齊胸,但在左胸側
第2步:右腳後支
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
補充:後來的萬福,就像現在常看到的一樣
第1步:雙手輕輕搭於左胯處
第2步:右腳後支
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
第4步:微微屈膝並低頭,口道「某某萬福」

另外補充下古代年齡稱謂。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在大約周朝那時候應該是二十歲成年,後來越來越早,變成十五歲成年。
笄禮,即漢民族女孩成人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

Ⅹ 古人行禮的手勢經過了怎樣的演變過程

首先剛開始的是正規揖禮手勢,男子是左手壓右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而女子卻是右手壓在左手的手背上,做上面同樣的動作。


還有就到了正規拜禮的手勢,首先說的是男子,雙腿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然,起身,直立後手放下,這種行禮與上面相比,就是比較正規和復雜的。

而一般拜禮,首先是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或叩頭或稽首就可以了。

最後就是女子行禮,她們只需要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如果是拜禮的話,上身要伸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