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圖書區設置基本原則和事項
現在我們每所幼兒園每個班幾乎都開設了閱讀區。在實踐中,通過對各年齡班幼兒在閱讀區喜歡閱讀的圖書和幼兒閱讀的情況進行了觀察、分析和歸納,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確定選擇圖書的原則。 一是依據圖書畫面的色彩、線條、形狀等要素選擇圖書。圖書大部分內容蘊含在畫面中,所以畫面要能提供主要情節傳達出正文內容,人物的好惡、個性與情緒要能在圖畫中透過動作、表情甚至是服裝顯露出來。圖書的氛圍能通過顏色、布局等營造烘托出。畫面背景提供的次要情節要有助於幼兒發現和理解圖書內容的。 二是依據故事情節、主題、文字等文學要素選擇圖書。情節是故事發展的線路圖,引領幼兒逐步領受故事所傳達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有情節性的故事,讓孩子涉入其中,感受到沖突的發展和高潮的產生,並對圓滿的結局感到心理滿足,對故事深深著迷。故事情節、角色等能整體傳達出一定的情感、想法或意義,圖書要能通過最簡單的內容,傳達出蘊涵著愛和生命等豐富的內涵、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使幼兒在潛移默化得到感悟和啟迪。此外,故事還要詞句生動、文字優美,語句段落重復,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和韻律的美。 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不同階段孩子其認知、語言等發展的不同,自然在閱讀的偏好及需求上有所區別,在分析幼兒喜歡的圖書特性的基礎上,結合各年齡階段的發展特徵和教育的要求,總結出適宜於不同年齡班幼兒閱讀的圖書,即幼兒所喜歡的圖書的特點: 小班:小班幼兒保持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對熟悉、具體、生動的事物感興趣,對動作和聲音偏愛、愛模仿。所以應為他們選擇內容短小生動、情節簡單,一次能看完的圖書。有生動、形象的文學詞彙和語句,如象聲詞、動詞、重疊詞等,同時語句多動作對白和反復重疊的圖書,幼兒讀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感,樂於通過語言和動作模仿再現圖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經驗的熟悉、有趣的動物、人物的書,而且書中的角色少而擬人化,易於認同,使孩子有安全感。畫面色彩鮮艷明亮、主體形象可愛大而突出,背景相對淡化,給人溫馨、快樂的感覺。單幅畫頁、版面大而精美更能受到孩子門的喜愛 中班: 在小班幼兒閱讀的基礎上,中班幼兒樂於欣賞、學習具有清晰情節和結構富有想像力、感染力和思想性的圖書,情節有變化、有懸念但不過於曲折。而且喜歡表現人物情感和心情的性格鮮明生動的圖書。喜歡描繪故事意境和人物內心情感的優美語言。繪畫線條和色彩的運用更為豐富,將人物不同的心情、好惡、個性表現得生動,准確地傳達出故事要表達的意義或感覺。而且這時幼兒喜歡欣賞拼貼畫、水粉畫、色鉛筆畫等不同繪畫風格的圖書。 大班:幼兒對新奇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究的慾望,他們樂於欣賞多種題材和形式的優秀故事、童話圖書,奇思妙想、出乎意料的神奇事件和人物的圖書,甚至探討一些抽象概念或恐懼情緒的圖書都是他們喜歡的。為大班幼兒選擇的圖書情節應跌宕起伏,人物心理和情感賦予變化,而且語言細膩刻畫入微,幽默富有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浪漫色彩,蘊涵著深刻主題的圖書也是深受大班幼兒喜歡的。在中班基礎上,線條、色彩和構圖更豐富體現出人物性格特徵、烘托出故事特有的氣氛。
2. 幼兒園圖書區的教育功能和目標是什麼
早期閱讀教育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盡早進入知識的海洋,開闊幼兒的視野,啟迪幼兒的智慧,陶冶幼兒的情操,而且能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充分利用幼兒園內的圖書角,能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將為他們以後幼兒園生活及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 繪本源於哪個國家麻煩告訴我
繪本起源於西方,誕生於19世紀後半葉的歐美。1658年,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出版的《世界圖解》,被公認為是歐洲最早的帶插圖的兒童書。歐美的凱迪克、格林納威、波特都是早期的傑出代表。倫道夫61凱迪克被後人稱為「現代圖畫書之父」。在亞洲,日本的繪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為繪本的泱泱大國。我國台灣地區的繪本大致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起步,至80年代後漸入佳境。國內的繪本目前僅為起始階段。對於繪本並沒有一個特別嚴格與統一的理論概念。繪本的英文叫PictureBook(圖畫書)。「繪本」這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則是源自日文。在台灣,圖畫書與繪本亦常常被混用。一般來說,繪本用於較為嚴格意義的圖畫故事書,而圖畫書的界定有時更為廣義。
繪本不等於「有畫的書」,它是以簡煉生動的語言和精緻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它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系,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在繪本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甚至有很多繪本是一個字也沒有的無字書。「不需要文字,圖畫就可以講故事」,文字與圖畫共同擔當講故事的重要角色,圖畫不再僅僅是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不過也有許多的繪本是圖、文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的關系,相互襯托,營造出整個繪本的感覺出來。一本好的繪本,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個大意。繪本同樣可以讓成人看的不亦樂乎,越看越想看,其中的許多含義對我們成人同樣有啟發的作用。 繪本是孩子接觸最早的文學作品形式。繪本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繪本不同於一般的「小人書」、卡通圖書或其他有圖有字的兒童讀物,她對語言、繪畫和二者的構成形式均有特定的規范和要求,這些要求是按照不同階段兒童的特質和需要而形成的,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繪畫要貼近兒童的世界。 2.繪畫要富有藝術性,即具有審美功能。 3.繪畫要前後呼應,有連貫性和「說」故事的效果。 4.文字具有文學性,即審美功能。 5.文字適合念出來聽,具備朗朗上口、生動、簡練等要素。 6.文字與幼兒的理解力和生活經驗相適應。 7.繪畫與文字配合默契,有一種互動的協調關系,可用公式表達為「文×圖」。 世界繪本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有講友情的、講親情的、講勇敢的、講生命尊嚴的、講自然和環境的等等,幾乎涵蓋了兒童生活、成長的方方面面。優秀的繪本不僅僅是文學或故事的一種表現形式,更是具有珍藏價值的藝術品。
4. 小班圖書區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有哪些
圖書區觀察記錄與分析
觀察時間:12.16—12.18
觀察地點:圖書區
觀察對象:圖書區活動的幼兒
觀察目的:了解幼兒對圖書區中不同材料活動的持續性。
觀察背景:
圖書區是發展幼兒語言的優化模式,但從目前現狀看圖書區中材料單一,大多是圖書和圖片,真正讓孩子喜歡的、並與其產生互動的材料少之又少。如何投放有效的材料讓孩子對區角語言活動感興趣,使圖書區真正成為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天地。
觀察實錄一:201x12.16
區域游戲的時間又到了,臻臻來到了來到圖書區,從書架中拿起圖書看了起來,他翻到第一頁看了看,又翻到第二頁,翻到最後自言自語的說:「看完了。」接著又拿起了書架上的另外一本書,時間沒過多久又都看完了。臻臻很快對書沒有了興趣,把書丟到一邊拿起糖果抱枕玩了起來。
分析與措施:
幼兒看圖書時速度很快,往往只是瀏覽一些畫面,一本書沒多久就都看完了,而讓他講書裡面的內容卻一點也講不出來。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往往一些鮮艷的圖片也不能長時間的抓住他們的注意力。為了讓圖書區「活」起來,我改變提供圖書的方式,選擇投放新的材料——動物指偶,繼續觀察幼兒的活動。
觀察實錄二:201x.12.17
今天圖書區投放了新的材料——指偶,因此有很多孩子都想到圖書區繼續進行游戲,最終有六個小朋友進入這個區域。他們對於指偶非常感興趣,全都搶著玩指偶,涵涵比較小,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她只是一味地將指偶套在手上,然後拿下再換一個,如此往復。豆豆相對大一點,她除了帶指偶外,還邊帶邊說:「這是小雞,這是小鴨……」
欣兒年齡雖然比較小,但是卻很聰明,她戴上指偶後,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學著小動物的叫聲,而且玩得不亦樂乎。在她的帶動下,涵涵和豆豆也開始學著小動物叫了起來。就這樣玩了一會兒,所有的指偶都被他們玩了一遍,有的人索性就把指偶丟到了一邊,拿起別的東西玩了起來。
分析與措施:
從活動中可以看出,新材料的提供對他們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一段時間里他們玩的是不亦樂乎,很有興趣。小班的幼兒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看到一名幼兒學小動物的叫聲就都學了起來。短時間內圖書區「活」了起來,幼兒的參與度很高。
但是時間沒有持續的很久,單純的提供指偶已經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我想到幼兒前段時間看到的木偶戲,可以在圖書區也提供一個類似木偶表演的小舞台。
5. 如何設計幼兒園的圖書區
① 光線合適,太強或太弱的光線都會損害幼兒較弱的視力
② 牆面應以寧靜淡雅的色調為主,如淡藍色,淺紫色。以便讓兒童迅速安靜下來,進入閱讀狀態。
③ 幼兒圖書室可以選用藍、綠等寒色調,藍色系圖書室,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提供充沛活力,且讓人身心放鬆,活化腦神經。但是色彩不要過於單調,傢具選用寒色系,窗簾、地毯、坐墊可變化顏色或加上有立體效果的花樣。以清淡色調中的淡紫色或粉紅色作為點綴。
④ 牆壁最好選用素麵,因為牆壁顏色過於鮮艷,圖案過於復雜,會讓幼兒心思浮躁,精神不集中,甚至想像力變差。
⑤ 頂面以白色為主,局部可點綴一點藍色,營造藍天白雲的效果。
6. 幼兒園常用的區角名稱有哪些
1、美術區:
(1)、創意空間。
(2)、繪生繪色。
(3)、七彩童畫。
(4)、巧手樂園。
(5)、巧手吧。
(6)、創意手工坊。
(7)、創意空間。
(8)、童心童畫。
2、圖書區:
童心世界。
3、表演區:
夢想秀工廠。
4、積木區:
(1)、建築工地。
(2)、小小建築師。
(3)、拼拼搭搭。
(4)、建構樂園。
5、數學區:
IQ博士。
6、益智區:
魔法學校。
7、語言區:
(1)、 童言無忌。
(2)、有趣的漢字。
(3)、xx故事會。
(4)、快樂夢工廠。
8、表演區:
(1)、我型我秀。
(2)、星光大道。
(3)、歡樂劇場。
(4)、寶貝秀場。
(6)圖書區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1、內容簡介:
(1)、區角游戲是幼兒在游戲區(或稱活動角、活動區)中所進行的某種特定活動。
(2)、區角游戲的區域包括角色游戲區、積木區、玩沙玩水區、語言圖書閱讀區、音樂表演游戲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自然角、益智區、操作區等等。
2、幼兒園區角操作活動舉例:
(1)、珍珠找家。
(2)、喂海綿寶寶。
(3)、小手真能幹。
(4)、可愛的毛毛蟲。
(5)、包餃子。
(6)、旋瓶蓋。
(7)、插花。
(8)、蝴蝶飛飛。
(9)、蟲兒飛。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幼兒園區角操作活動150例
網路-幼兒園區角設計
7. 區角圖書區對大班幼兒的好處
孩子學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cIPV6LX3EuQVa1V78jc7rw
在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閱讀理解,小學老師經常給孩子布置的一項學習任務就是「朗讀課文」,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們往往要求孩子通過讀課文,去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等,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8. 圖書館的書籍是怎樣擺放的
按中國圖書分類法來擺放的。在中國任何的圖書館基本都是按中國圖書分類法來放的。
從馬列,哲學,政治法律,經濟,語言教育,文學,傳記,地理,先後以字母分類,從A到K。這些一般均歸為文科(有的圖書館會把K大類,也就是傳記歷史和地理類歸到理科)。
然後從L到Z一般歸為理科,其中Z大類也算是綜合類。擺放的話,都是在架子上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擺放。每本書都有分類號,依順序擺放。
(8)圖書區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快速找到所需書籍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圖書館里的網上查詢系統。一般情況下,圖書館都有一台或者幾台電腦,以供借閱者利用網上查詢系統,快速查找自己想要找的書。可以在系統里輸入自己想要找的那本書的名字,然後看看它的庫存情況,是否還有剩餘,快速定位到某某書架上,減少找書的時間。
方法二:利用圖書館里書架上面的類別標簽。每一架都會有一個類別標簽,可以根據類別標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那本書的類別,然後在書架上尋找它。
方法三:向管理員咨詢。管理員對圖書館裡面書籍的分類情況比較了解,你可以直接向管理員咨詢,通過管理員的指導,快速定位到所找書籍的具體位置,大大減少尋找時間。
方法四:提前預約借閱書籍。圖書館大多都有提前預約借閱的服務,如果不想花費時間去慢慢尋找自己想要的書籍,那麼就直接提前預約借閱,讓管理員把書給你准備好,然後直接去管理員處報名取書就行了。
9. 圖書區設置及環境創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圖書區物質環境的創設的注意事項:
1、採光自然。
2、相對安靜。
3、獨立成區。
4、豐富的輔助材料。
5、圖書區與相鄰區域的「相融和互補」。
6、數量豐富、種類齊全。
7、及時更換。
圖書區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1、圖書區設置採光不佳
2、沒有獨立成區或相鄰吵鬧開放的區域
3、缺乏柔軟材料
4、圖書區牆面缺乏利用
5、圖書區主題更換周期過長
對圖書區設置及環境對閱讀的影響有:
1、物質環境對閱讀的影響。
2、精神環境對閱讀的影響。
要創設一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游戲環境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漂亮招牌當空掛游戲場地巧隔斷 我們幼兒園空間小,教室和游戲共用一間,所以如何將有限的空間巧妙地利用也是必須考慮的。可以將娃娃家、理發店布置在走廊里,長期鋪設,不用收起來。教室里則開設好再來小吃店、新新菜場、多多超市、甜甜水果店,因為教室里地方有限,所以每次玩游戲都要將玩具和桌子重新擺放出來,結束時又要將這些收起來,如果每次都要老師動手,那樣就比較麻煩,怎樣發揮幼兒主動性,讓幼兒也參與到場地的布置與玩具的收放整理中來,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將角色游戲的主題招牌根據空間的安排從屋頂懸掛而下,鮮艷、漂亮的卡通招牌,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一下激起了孩子們玩游戲的興趣,教室彷彿也一下子成了熱鬧的城市。根據招牌的位置懸掛的地點的不同,自然地將教室分割成了四個區域,孩子們能很快地從招牌上的圖片分辨出每個區域的所開設的主題,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分不清主題的問題。
二、頭飾購物袋巧投放游戲角色自己選 角色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參加的游戲活動,角色的扮演應由幼兒自己選擇,但孩子年齡小,在實際游戲中常常會忘記自己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或是常常變換角色,游戲堅持性差,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根據游戲的主題投放了與主題相配套的角色頭飾,如娃娃家投放了小雞、公雞、母雞的頭飾,還有兔子一家的頭飾,理發店提供了剪刀的頭飾,水果店和菜場則提供水果和蔬菜的頭飾,超市提供小貓多多的頭飾,小吃店提供廚師和服務員的頭飾,同時在細節上也有區分,這樣更有效地讓幼兒進行角色的區分,不會發生爭搶角色的沖突。每天來園後孩子們會自己按意願到窗檯上選擇自己想扮演的角色頭飾,進行相應的游戲區進行游戲,顧客我們為他們提供了收集來的喜糖袋。經過這樣的調整後,比他們剛開始沒有戴頭飾時角色意識強,他們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應該在什麼崗位上,要做些什麼。頭飾的投放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調整策略,但是對於幼兒游戲來說,確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也增強了幼兒角色間的互動,對於教師也能進行及時的幫助和指導,為師幼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時機,促進了游戲情節的發展。
三、成品半成品材料齊投放游戲情節更豐富 游戲材料是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條件,角色游戲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在游戲中我們既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成品材料,如做游戲的用的一些現成的玩具,也有一些幼兒收集來的日常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如超市裡的商品,小吃店裡的方便麵的碗筷等,些外我們還為游戲提供了一些半成品,如橡皮泥、吸管、縐紋紙等,讓幼兒用這些材料為小吃店做一些面條和燒肉串、菜餚等。孩子們在游戲中很喜歡來品嘗他們自己親手製作的食品,因為那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為孩子們提供了這么多豐富的材料,促使角色游戲的情節發展地更豐富,幼兒在游戲時也對情節更投放、逼真,玩游戲的時間持續也比以前相對長一些。
四、提供的材料應根據幼兒游戲的發展進行不斷調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幼兒不知玩什麼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教師應注意在游戲中觀察幼兒游戲的情況,按需要隨時增減材料,引導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及時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師和小朋友共同協商,決定在活動室的一角設立了百寶箱,這樣就能方便幼兒尋找替代物。例如:娃娃家來了客人要吃肉包子,可是麥當勞和超市都沒有賣,娃娃家爸爸讓超市的工作人員進點麵粉來,不一會兒超市工作人員就從百寶箱找來了橡皮泥賣給娃娃家。娃娃家媽媽用買來的橡皮泥捏成包子的樣子,滿足客人的要求,客人吃到了肉包子非常開心。只靠老師收集百寶箱里的物品顯然不夠,我們發動家長為幼兒一起收集大量的廢舊玩具材料投入百寶箱,為幼兒游戲增加輔助材料。
10. 小班閱讀區觀察記錄與分析與措施有哪些
小班建構區觀察記錄與分析與措施是老師認真觀察、分析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幫助教師認識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等信息,進而採取行之有效的引導策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提升經驗、獲得進步。
觀察實錄:2021.12.16
區域游戲的時間又到了,臻臻來到了來到圖書區,從書架中拿起圖書看了起來,他翻到第一頁看了看,又翻到第二頁,翻到最後自言自語的說:「看完了。」接著又拿起了書架上的另外一本書,時間沒過多久又都看完了。臻臻很快對書沒有了興趣,把書丟到一邊拿起糖果抱枕玩了起來。
分析與措施:
幼兒看圖書時速度很快,往往只是瀏覽一些畫面,一本書沒多久就都看完了,而讓他講書裡面的內容卻一點也講不出來。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往往一些鮮艷的圖片也不能長時間的抓住他們的注意力。為了讓圖書區「活」起來,我改變提供圖書的方式,選擇投放新的材料——動物指偶,繼續觀察幼兒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