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二戰卡通圖片
擴展閱讀
小學生電腦繪畫圖片房子 2025-09-15 06:45:03
長號圖片大全 2025-09-15 06:41:26
艾倫爬樹搞笑圖片 2025-09-15 06:31:59

二戰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9-15 04:19:36

『壹』 我想要一張圖片,韓國插畫卡通那種,是一個女的,黑色長直發,衣服是黑色條紋的,正面

尼古拉 伊萬諾維奇 克雷洛夫(1903年4月16日-1972年2月9日) 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62) 1903年4月16日出生於蘇聯奔薩州加里亞耶夫卡鎮,1919年參加蘇聯紅軍,1920年畢業於紅色指揮員步兵機槍訓練班,蘇聯國內戰爭期間在南線參加戰斗時為列兵,在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作戰時任排長、連長,後任外貝加爾第2師直屬營營長,參加了解放海參崴的戰斗。 國內戰爭後的1927年,克雷洛夫加入了蘇聯共產黨,1928年從高級步兵學校畢業,先後在西伯利亞軍區和紅旗遠東特別集團軍所屬兵團擔任指揮和參謀職務,後來任多瑙河築壘地域參謀長。 蘇德戰爭爆發後,克雷洛夫在濱海集團軍擔任作戰處處長、參謀長,參與指揮了敖德薩保衛戰和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其中濱海集團軍從敖德薩撤往塞瓦斯托波爾的行動是克雷洛夫獨立指揮的,這顯示了克雷洛夫過人的指揮才能。 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後,有著豐富的街壘巷戰指揮經驗的克雷洛夫被蘇軍最高統帥部派往正在斯大林格勒苦戰的蘇軍第62集團軍擔任參謀長,在原集團軍司令員魯帕丁被調走而新司令員未到任期間,克雷洛夫獨自承擔起整個集團軍的作戰指揮任務。9月12日,新任第62集團軍司令員崔可夫前來報到,從這一天到1943年初,克雷洛夫始終和崔可夫一起率領第62集團軍指揮所在斯大林格勒市區指揮所屬部隊頑強作戰,建立了卓越功勛。 1943年4月,在斯大林格勒立下赫赫戰功的第62集團軍改變番號為近衛第八集團軍,克雷洛夫仍然為參謀長,但是他在斯大林格勒優異的指揮才能得到了崔可夫以及方面軍指揮員的高度評價,1943年7月,克雷洛夫不負眾望,被蘇軍最高統帥部任命為蘇軍第21集團軍司令員。1943年10月又改任為第5集團軍司令員。在白俄羅斯戰役中,克雷洛夫指揮第5集團軍在蘇軍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北部突擊集群中,保障了騎兵機械化集群和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先後進入突破口,獲得了極大戰果,第5集團軍第一個強渡別列津納河解放了伯里索夫市。在東普魯士戰役中,克雷洛夫指揮的第5集團軍肅清了德軍澤姆蘭集團,克雷洛夫因此在1945年4月19日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歐洲戰事結束後,克雷洛夫和他的第5集團軍來到遠東,被編入遠東第一方面軍,第5集團軍被配屬到主要攻擊方向上,戰斗開始後,該集團軍迅速突破了日軍永備防禦工事的築壘地帶,成為遠東紅軍進展最迅速的部隊之一,克雷洛夫由於此次高超的指揮於1945年9月8日第二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二戰大戰後,克雷洛夫在1945年-1947年間擔任濱海軍區副司令員,1947年到1953年擔任遠東軍區司令員,1953年到-1956年擔任遠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956年-1957年擔任烏拉爾軍區司令員,1957年到1960年擔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員。1962年,59歲的克雷洛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63年3月擔任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戰略火箭軍總司令。克雷洛夫在冷戰,尤其是美蘇之間進行核武器競賽期間出任蘇聯軍隊最重要的兵種——戰略火箭軍的總司令,可見其在當時蘇軍中的地位(當時蘇聯領導人是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在戰爭期間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政治委員,他親信自己手下第62集團軍的崔可夫和克雷洛夫就不以為怪了,看來「山頭」主義哪個國家都有呀!)。 克雷洛夫從1961年起成為蘇共中央委員。蘇聯第三到第八屆最高蘇維埃代表。獲得列寧勛章4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和一級庫圖佐夫勛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榮譽武器1件。1972年2月9日在莫斯科逝世後被安葬在莫斯科紅場克里姆林宮牆下。
編輯本段2.克雷洛夫(1769-1844)

生平簡介 克雷洛夫是俄羅斯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寓言家,全名是伊萬•安德列耶維奇•克雷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他出生於1769年,死於1844年。著名的作品有:《大炮和風帆》,《剃刀》等等。 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貴族之家,是個貧窮的步兵上尉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特維爾度過的。克雷洛夫除了讀書,還經常到集市上去,在這里他學會了義大利文,學會了拉小提琴,學習了繪畫。 1782年克雷洛夫遷居彼得堡。當時那裡正上演馮維辛的諷刺喜劇《紈絝子弟》,克雷洛夫看後很受啟發,便開始寫劇本,但大多未上演。這期間(1789—1793)他把主要精力用在辦雜志上,先後辦了《精靈郵報》("Почта духов")、《觀察家》、《聖彼得堡水星》,但是因為激進的政治傾向而未能辦下去。後來他就漫遊俄羅斯,其間曾給戈利岑當家庭秘書。 1804年克雷洛夫見到了俄國寓言作家德米特里耶夫,德米特里耶夫曾翻譯過法國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的寓言。克雷洛夫也曾翻譯過,就把自己譯稿給德米特里耶夫看。德米特里耶夫非常贊賞克雷洛夫的譯筆,並建議他可以寫寫寓言。不料這一寫就一發不可收拾,克雷洛夫憑借寓言這一言簡意賅的體裁奠定了自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1809年克雷洛夫出版了他第一本寓言集,收錄寓言23則,包括他改寫的伊索和拉封丹的作品和他自己的創作,均用詩體寫成,克雷洛夫本人希望通過寓言達到文學和文化啟蒙的作用,正如他在《狼和狐狸》中說的「我想把它寫在一則寓言里,因為轉彎抹角說出來的真理,別人就容易接受得多。」他的睿智、幽默而又通俗的語言,配上精彩的故事情節和帶韻的詩體,使得他的寓言突破了道德訓誡的界限,成為諷刺文學的精品,從而受到文學界和公眾熱烈的歡迎,廣為流傳。他的某些警句,如《鷹與雞》一篇中的「鷹有時飛得比雞還低,可是雞卻永遠不能飛得像鷹這樣高」至今仍膾炙人口。當時甚至發生過克雷洛夫改寫的拉封丹的寓言又被譯回法語,並比原作還受歡迎的事情。 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克雷洛夫密切關注戰爭局勢寫了一系列寓言。在庫圖佐夫決定放棄莫斯科,遭到上層不滿和很多人責難時,克雷洛夫寫了《大車隊》、《烏鴉和母雞》為庫圖佐夫辯護,指出此時最需要團結一致,不能各自為政。當拿破崙因遭到慘敗而求和時,克雷洛夫寫了《狼落狗舍》這一名篇。提醒人們認清拿破崙求和的本質。而當亞歷山大一世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莫斯科時,傑爾查文、茹科夫斯基等克雷洛夫的老友都寫了歌頌他的詩文,惟獨克雷洛夫保持沉默,並為此而寫了寓言《黃雀與刺蝟》,自稱「自知只能呼喚黎明,不是迎接太陽的歌手」。一八二五年末,克雷洛夫參加了支持十二月黨人的雜志《北極星》的工作。十二月黨人被鎮壓後,尼古拉一世想緩和和知名作家的關系,採取例如赦免流放的普希金等措施,所以克雷洛夫未受到牽連。他沉默了兩年,隨後又寫了多篇作品,如《大炮和風帆》《剃刀》等。晚年的克雷洛夫仍然思維敏捷,有人稱贊他作品出的版數最多,他笑稱我的作品是給孩子看得,孩子容易弄壞書,版次就多了。有一次一位作家一個勁兒的大談特談他自己的作品,佔用了很多時間,然後問克雷洛夫有什麼新作品,克雷洛夫隨即寫出了著名寓言《傑米揚的魚湯》,諷刺雖然不錯但多次重復而沒有新義的事情。晚年的克雷洛夫很看重普希金,常和他散步並暢談文學,普希金也推崇克雷洛夫為最有人民性的詩人。因此普希金的死給了克雷洛夫很大的震動與刺激,從此再也沒有寫一篇寓言。1838年「慶祝克雷洛夫文學活動五十周年」舉辦。1854年在聖彼得堡的夏園的中心地帶,樹立了克雷洛夫的坐像,使得他成為第一位被樹立塑像的俄國作家。像為克雷洛夫捧書而坐,周圍是他寓言中塑造的眾多形象。 1809年克雷洛夫出了第一本寓言集,獲得了巨大聲譽,1811年被選為俄國科學院院士。克雷洛夫十分勤奮,一生寫了二百零三篇寓言,五十歲時學會古希臘文,五十三歲還開始學英文。他的作品生前就被譯成十多種文字,成為與伊索、拉封丹齊名的寓言作家。 克雷洛夫生活的年代經歷了十八世紀最後三分之一和十九世紀前半葉。這一時期俄國社會經歷了反對農奴制的普加喬夫起義,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走向反動和沒落,亞歷山大一世反動統治,1812年衛國戰爭、十二月黨人起義等重大事件。克雷洛夫接受社會先進思想的影響,緊密關注祖國的現實生活。 寓言風格 他的寓言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揭露沙皇專制統治,諷刺嘲笑統治階級的專橫、寄生、無知等。 許多寓言描寫了強權者的專橫無理,揭露了在強者面前弱者永遠有罪的強盜邏輯,像《狼和小羊》、《獅子分獵物》、《狼與鶴》、《獸國的瘟疫》。而《大象當官》、《狗熊照看蜂房》、《狐狸建築師》、《村社大會》等則揭露了統治者欺壓百姓的狡詐伎倆。沙皇專制制度下法律維護統治者的虛偽本質在《狗魚》、《農夫和綿羊》、《農夫與河》、《烏鴉》等篇中得到了揭示。而《狐狸和旱獺》、《蜜蜂和蒼蠅》、《猴子和眼鏡》、《鵝》、《老鼠會議》等則抨擊了統治者的種種醜行,如貪污受賄,寄生,無知,無能,崇洋,任人唯親等。有些寓言更是把矛頭直指沙皇本人,如《雜色羊》等。 2.反映被壓迫者的無權和受剝削,表達了對人民的同情,對人民優秀品質的贊美,對人民力量的信心。 普希金說,克雷洛夫是「最有人民性的詩人」。克雷洛夫選擇寓言作為自己的創作體裁也正是因為這種通俗的體裁能到達最廣大人民群眾那裡。 他的寓言的人民性最鮮明的體現便是表達了人民的愛憎。如果說上面這一類寓言中克雷洛夫表達的正是人民對統治者的憎惡,那麼在第二類寓言中表達的是對人民的同情、愛和信心。 人民雖然無權並受欺壓,但是他們勤勞朴實,他們才是生活真正的主人。《蜜蜂和蒼蠅》嘲笑了無益於人類的蒼蠅,而勤勞的蜜蜂「在自己的國度里生活得非常愜意」。《鷹和蜜蜂》通過蜜蜂贊美了默默無聞從事低賤勞動的人們,頌揚他們「為共同利益而工作」,不想突出個人的勞動的崇高精神。勞動者雖然默默無聞,生活在底層,可是他們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創造力,是他們供養著整個社會和統治者。《樹葉和樹根》深刻揭示的就是這樣的辯證關系。不僅如此,弱者甚至也能對強者進行報復(《獅子和蚊子》伊索的)。而反映1812年衛國戰爭的著名寓言《狼落狗舍》不僅揭露了侵略者的面目,更表現了俄羅斯人民奮起打擊侵略者的堅定決心和偉大力量。 3.反映日常生活現象,得出人生哲理,富含道德訓誡意義。 這一類寓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具有雙重意義的。一方面是批判揭露統治者或表達對人民的愛,另一方面這些寓言已超越了當時的歷史時代而具有普遍的意義,如《四重奏》是針對當年政府改組而寫的,但是其要注重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形式的思想卻有普遍意義。《大車隊》本來也是批判當年對庫圖佐夫指揮衛國戰爭不滿的統治者上層,但是今天用來勸戒不要瞎指揮,不要看人挑擔不吃力,也是很適用的。 另一種是純粹進行道德訓誡的。克雷洛夫運用幽默諷刺,批判嘲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缺陷,總結人生經驗,進而告誡人們應該如何完善自己。作者涉及的生活現象是很廣泛的,諸如告誡人們不要聽信別人諂媚吹捧(《狐狸和葡萄》),不要過於挑剔而喪失時機(《挑剔的待嫁姑娘》),不要不分青紅皂白怪罪別人(《主人和老鼠》),要謹慎對待友誼(《小樹林與火》、《狗的友誼》),要謙虛好學(《狗魚和貓》),要善於看到別人優點(《鷹和雞》),要適可而止(《傑米揚的魚湯》),要協作一致才能辦好事(《天鵝、狗魚和大蝦》),要有柔韌不屈的品格(《橡樹和蘆葦》)等等。總之,克雷洛夫用寓言這種短小的形式表達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和深刻的現實性。請簡述克雷洛夫寓言的藝術特色。克雷洛夫在寫作上非常認真,在發表之前先朗誦給朋友們聽,然後聽取他們的意見,經常不止一次地修改,重寫五到七次之多。 克雷洛夫在專門創作寓言之前曾經是個劇作家,戲劇創作的一些特點在寓言中表現得也很明顯,如結構緊湊,情節進展迅速。他的寓言篇幅不長,有的只幾行就成篇,有的幾行就刻畫了形象的性格特徵。對白是戲劇的基本要素,在寓言中也得到充分運用,有的寓言幾乎通篇都是對話,而且對話又都符合形象的個性,如《橡樹下的豬》、《猴子和眼鏡》等。對比也是戲劇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克雷洛夫寓言中常常可以見到這種形象的對照,如自由與不自由(《風箏》),貧與富(《承包商和鞋匠》),有權和無權(《狼和小羊》),勞動與游手好閑(《蜻蜓和螞蟻》)等等。 克雷洛夫辦諷刺雜志時,許多諷刺文章、小品都是他寫的,幽默諷刺也就成為他寓言的另一特色,這種幽默諷刺常常表現在對性格的刻畫,情境的設置,事件的結果等方面,如《狗的友誼》採取先揚後抑的手法達到強烈的諷刺,《狐狸和旱獺》用了一句「我只看到你嘴上常粘著雞毛」,幽默地點明了狐狸的本質,《撒謊者》則採用以牙還牙、以撒謊對付撒謊來揭穿撒謊者。 4、克雷洛夫寓言的語言朴實無華,把過去文學中不用的民間普通用語、習語引入創作。 克雷洛夫寓言里的形象確切生動,用具有鮮明特點的動物形象來表現相應的各種社會地位的人物的復雜性格,因此其形象的內涵就格外深刻,如《烏鴉與狐狸》中的狐狸,《狼和小羊》中的狼等。簡述克雷洛夫寓言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就寓言創作本身而言,在克雷洛夫之前或同時期,寓言或只是作為愉悅人們的讀物,沙龍朗讀的作品,或只是醉心於自然主義的細節,作一些粗俗的描寫,即使是伊索、拉封丹的寓言,基本上也是限於一般的道德訓誡。而克雷洛夫的寓言反對沙皇專制制度,表達民主主義思想,把寓言變成現實主義的諷刺文學,正如普希金在給友人的信中指出的,「德米特里耶夫算什麼!他的全部寓言抵不上克雷洛夫的一篇好寓言」,「任何一個法國人都不敢把誰置於拉封丹之上,但我們好像能認為克雷洛夫比他好」,「克雷洛夫的寓言高於拉封丹」。 克雷洛夫緊密結合現實生活的寓言成為這一時期文學的顯著路標,無疑使俄國現實主義邁出了重要一步,他的創作為以後的格里鮑耶多夫、普希金、果戈理確立和發展現實主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克雷洛夫的寓言反映了現實生活,刻畫了各種性格,表達了先進思想,因此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成為十九世紀上半段讀者最愛閱讀的作品之一,他每發表新的寓言也成為文學和社會生活中令人矚目的對象,他的寓言對於形成俄羅斯人民的社會意識起著積極作用。 克雷洛夫寓言在世界上也有廣泛聲譽,在作家生前就被譯成十餘種文字,而現在則已有五六十種,有的被收入教材,因此他的影響是深遠的。
編輯本段3.克雷洛夫,A.H.(1863-1945)
克雷洛夫,A.H.(1863.8.15-1945.10.26)前蘇聯數學家、力學家、船舶製造家。生於楚瓦什的克雷洛夫鎮,卒於列寧格勒。1884年中等海洋學校畢業後曾在水文地質管理局羅盤部工作。他在那裡研究了羅盤偏差問題,並寫出第一篇科學論文。不久考入海洋學院造船系,1890年畢業並留校工作。後任海洋學院副教授、教授。他在海洋學院工作了將近50年,並在彼得堡工業大學和其它大學及科研所兼職。1900年克雷洛夫被委任為船舶模型實驗中心的主任,在那裡他做了大量的行政組織工作和技術工作,培養了許多年輕的造船專業人才。1914年成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16年升為院士。 克雷洛夫在船舶理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開創許多新穎的具有實際意義的研究課題。 在數學方面,他合理地將切比雪夫的近似積分法應用於造船有關的計算中,1893年寫成了第一部船舶理論專著《船舶構造新的計算方法》,1898年又發表了第二部這樣的專著。1906年他首次在海洋學院講授《近似計算》課程,創立了嚴格的近似計算的理論。1912年又講授了《數學物理方程》課程,其中包括現在稱為克雷洛夫方法的求解法。1931年他提出了解特徵方程的有價值的方法,解決了拉格朗日、劉維爾和雅可比等數學家曾研究但未解決的問題。 克雷洛夫還編寫了許多教科書,其中關於數學計算的佔用很多比重。他還設計製造了蘇聯第一台能夠進行微分方程積分法的計算機(1904)和一系列其它船舶和大炮的重要儀器。 他對牛頓、歐拉、高斯等人的經典著作進行了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牛頓、拉格朗日、切比雪夫等數學家生平的作品。他還將牛頓的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譯成俄文(1916),並給予有價值的補充。他還翻譯了歐拉的《月亮運動的新理論》一書(1934)。 克雷洛夫的主要論著被收入《克雷洛夫文集》(12卷,1936-1956)和《克雷洛夫選集》(1958)中。他的一些著作被譯成中文,其中有《近似計算講義》(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和《論幾種數學物理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克雷洛夫的功績受到蘇聯政府的高度評價,1941年獲蘇聯國家獎金,3次獲列寧勛章,1943年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編輯本段4.克雷洛夫,H.M.(1879-1955)
克雷洛夫,H.M.(1879.11.29-1955.5.11)前蘇聯數學家、力學家。生於彼得堡。1902年畢業於彼得堡礦業學院,1910年起任該院教授。1917年獲數學博士學位。1917-1922年在克里米亞大學任教。1922年成為烏克蘭科學院院士,1929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克雷洛夫在數學上的貢獻主要在近似計算的內插法、微分方程近似積分法、非線性力學和數學物理等領域。在近似積分法中,他提出了一個估計誤差的有效公式;他利用無窮階行列式理論,對一般情形證明了變分問題及邊值問題近似解法的收斂性;他與他的學生H.H.博戈柳博夫提出了微分方程理論中著名的克雷洛夫-博戈柳博夫平均法;他還研究了非線性振動的實際問題以及動力系統的一般理論,並取得許多成果。克雷洛夫共發表論文185篇,1961年烏克蘭科學院為他出版了《論文選集》,共3卷。 克雷洛夫曾獲1枚列寧勛章、2枚勞動紅旗勛章,1939年被授予烏克蘭功勛科學家稱號,在烏克蘭還設立了克雷洛夫科學獎金。
編輯本段5.克雷洛夫(1902- )
克雷洛夫(1902.12.4- )前蘇聯數學家。生於古比雪夫地區。1929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1930-1956年間在列寧格勒大學工作。1951年成為教授,同年獲數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56年起在白俄羅斯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並任白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同時也在白俄羅斯大學任教。 克雷洛夫在復變函數論、微分方程、積分方程和變分法等方面都有貢獻,尤其在近似數值方法方面造詣較深。他與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1912-1986)合著的《高等分析中的逼近法》(1962)以及他1967年所著《可算積分的逼近》推動了微分方程、積分方程的近似解法的進展。他還與博勃科夫、蒙納斯蒂爾和編了教科書《高等數學的計算方法》(第一冊,1972;第二冊,1975)、《計算方法》(第一冊,1976;第二冊,1979)。 1966年,克雷洛夫被授予白俄羅斯功勛科學家稱號。

『貳』 創意塗鴉海報-這張二戰海報怎麼會那麼火

創意海報設計<pstyle="text-align:center;">

分析不同的海報風格,學習與借鑒其優秀之處,提升海報的審美能力!01、音樂主題插畫海報設計-韓國設計師YejiYun這組插畫海報以音樂為主題而展開的設計,設計師喜歡將自己與世界連接起來,並將那個瞬間描繪在畫紙上,這正是設計師的天馬行空的獨特之處

02、創意字體海報設計-瑞士c2f設計工作室瑞士C2F是由CybuRichli和FabienneBurri於2006年創立的瑞士視覺傳達設計工作室,其字體海報作品的設計風格形式多樣,多以立體的效果展示為主

03、花卉海報設計-西班牙設計師XavierEsclusaTrias海報以花卉和文案為主,巧妙地混合了植物花卉與平面設計元素和文字,復古又時尚,體現了不一樣的美感

04、傳統文化藝術海報設計這是一組以「溫·故」為主題的非遺手工藝展宣傳海報,文案的大小對比強烈,突出「布」「竹」「漆」等主題,局部放大手工藝展品,展示花紋樣式與豐富的細節,是一組具有濃厚特色的傳統文化海報設計

05、創意圖形分割海報設計-molwerk這是一組利用簡約圖形、線條對元素進行分割的創意海報,配色多採用對比色,紅與黑、紅與藍、黃與紫等,吸引用戶的眼球,整體給人舒適的感覺

06、創意腦洞海報設計-molwerk這組海報腦洞大開,主要以紅黑色為主,細細品味,每張海報都有一個主題故事場景,前四張海報都是以簡約紅色圖形疊加,形成聚焦,整體視覺沖擊力很強

07、紙質風格海報設計紙質感的運用使海報具有立體感,別具一格,主題場景增強海報的趣味性,這種表現風格值得學習與借鑒

08、亮色紙質風格海報設計紙質風格海報屬於立體海報的其中一種形式,立體視覺與紙質厚度,是紙質效果海報設計的關鍵

這組紙質風格海報運用大量的亮色,營造活躍的氛圍,在色彩的運用上有一定的突出

9、重疊效果風格海報設計重疊效果風格的使用不僅能可以增強海報的視覺效果,人物與形狀或文字的重疊使排版增添神秘感,能迅速將人的眼球吸引過來,讓人想去發掘其中的秘密

10、矩形元素海報設計矩形元素一般給人莊重和嚴謹的感覺,矩形元素的巧妙運用使整體海報設計顯得不沉悶,結合文案的排版、疊加、旋轉等強弱對比,使海報添加了不少活潑

11、水墨元素海報設計水墨元素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特有的語言,具備東方審美意蘊,其韻味、形色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運用在海報設計中不僅發揮水墨的特性,還豐富了畫面,增強藝術效果,達到了一定的審美意境

12、著名景點插圖字體海報設計-日本設計師SeeVisual這是一組極具特色日本著名景點的彩色插畫海報和字體視覺設計海報,整體運用豐富的配色,景點海報充滿意境,文案簡潔突出,字體設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值得細細品味

13、創意圓形幾何圖形構成海報設計-設計師PosterLad這是一組利用幾何圖形構成的創意海報設計,設計師將圓形元素玩轉得很徹底,用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和展示,投影的運用增強立體感,人物剪影和文案為海報添加不少點綴

14、復古時尚人物拼貼海報設計這是一組不缺乏時尚的復古海報設計,運用不同的幾何形狀與抽象圖形混合,結合飽和度低的人像,運用多種豐富的色彩使畫面整體視覺充滿愉悅感,整體搭配起來有趣簡單好看

15、復古風格海報設計-丹麥設計師MadsBerg這組商業廣告海報風格獨特,像是比較老舊的作品,帶有古老元素和印刷製品的感覺,形成濃濃的復古風格,設計師海報的特點是將經典海報藝術轉為現代和永恆的風格

16、拼貼元素海報設計這是一組創意拼貼元素海報設計,這組海報的元素有塗鴉、插畫、攝影、矢量圖形,拼貼元素等,表現形式多以幾何圖形和不規則形表現

17、WWF倡導保護動物的公益海報設計圖一圖二以寫實插畫的形式展示,寫實插畫可以很真實的把物體表現出來,重在細節刻畫

後面的海報主要以扁平插畫的形式展示,簡單有趣,色彩豐富與背景形成對比,有效的傳達了保護動物的理念

18、插畫海報設計-DawidRyski這組插畫海報運用矢量插畫的形式結合簡約的幾何圖形,表現一個個鮮明有趣的場景,充滿創意

19、創意海報設計-法國設計師MichaelSallit這是一組利用大量的線結合點、面構成的創意海報設計,其主要特色是設計師把人物的輪廓以線的形式展示出來,即使有大量的線條,也不會讓人覺得混亂,反而節奏有序

20、創意海報設計-byElisaVendramin這是一組新生代設計師所設計的創意海報,ElisaVendramin是一位插畫設計師,在海報設計的時候利用抽象的概念為形式結合豐富的配色,形成完美的組合

誰能給我找一張獲獎的海報作品並附上相關評論!謝謝!

波蘭海報設計賞析

簡介:

波蘭不僅以伏特加酒及「音樂詩人」肖邦的故土著稱,波蘭的海報設計在全世界也有盛名,波蘭的平面經典作品融合了20世紀各種現代藝術運動的特徵

波蘭不僅以伏特加酒及「音樂詩人」肖邦的故土著稱,波蘭的海報設計在全世界也有盛名,波蘭的平面經典作品融合了20世紀各種現代藝術運動的特徵,如: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和野獸派的風格等,它們相融結合現代藝術與現代設計,使之對立模糊化,具有獨特風格和極高藝術水平,為世界廣告設計界貢獻傑出的案例。

萊克·馬傑維斯基作品的設計與隱喻,更像其藝術發想與闡述主題後的文化活動所激發的文字,是一種對主題的藝術印象而非簡單的描述,他認為:設計海報乃是一種享受,因之,他的海報的終極震撼力並非依賴於一種變動的、無任何強烈的對比和色彩所提供的獨立,最高的價值一如很多波蘭海報設計中的色彩學派那樣,誠如他對自己的風格評價一樣,「統一是源於事物的學術態度而非形式上的相依」。

從第13屆國際爵士歌手會海報中,我們可以明顯領略馬傑維斯基的風格:在兩樂譜架之間的爵士歌手,他如詩如畫如火如茶的歌唱,以浪漫、誇張的火焰表現,平面設計的溝通與聯想讓期待這場歌手會的觀賞者被深深地吸引,熱情如火的原創形象與設計師的電影海報《昔日爵士》,在創作的原發與繼發過程中有異曲同工之妙,昔日爵士顯示在黑夜中的浮沉,他的吹奏或歌唱如火般帶來光明和希望。歌手的眼睛如自由女神的雙眸正是追求光明、自由的視覺符號。

第14屆歌手會海報,飄逸狂放的金發襯托出一位青春女爵士歌手的大半個面部和頸、肩。設計師省略了其餘,讓人一下子看出面部的紅唇----歌手的特徵,顫動的幾根綵線,讓人聯想到爵士歌曲與生活的融合,金黃色的暖調子讓受眾感受到爵士歌手詠唱的熱烈之情。

我們看到的第15屆海報平面形象上,依然是女性,設計師巧妙地用面膜虛化了女歌手的五官,又用面膜上的文字、印記強化了第15屆國際爵士歌手會的傳播要素,女歌手微啟的唇中噴發淡紫紅色,簡約、完整地與觀賞者進行了成功的溝通。而第16屆海報,平面設計採用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藝術手法:女歌手面代之以一塊菱型的彩色畫板,畫板中央是歌手們的共同特徵----具有情愛、生活、對話溝通、歌唱功能的口唇,具象與抽象相結合。

1947年2月23日生於波蘭奧茲汀的萊克·馬傑維斯基,現任華沙美術學院平面設計系的教授與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主席,在他的第15屆歌手會海報里,能看到他對爵士歌手會的全新詮釋,他用象徵著紅色口唇的圓形路標表示來自世界各地爵士歌手的多元組合,以及此會對人生與藝術的「指示性」功能。唇形之中,可看到與其說是象徵牙齒毋寧說是喻作鋼琴鍵的雙關創意,在藍天白天的背景右上角是歌手抑或是觀賞者的眼睛的特寫,表現出兩者的互動,達到平面設計畫面與爵士音樂的通感之妙。

以速寫筆觸,誇張地給出張開大口的貓咪,是第21屆海報給我們的第一印象。童話的、浪漫的創意手法,那半鉤月芽既揭示具體的夜晚時間,又頗似觀賞者的會意的笑靨。馬傑維斯基不斷求新求變,即使是同一題材爵士歌手會海報,給我們帶來的是系列的平面經典。爵士鼓的激昂鼓點,大膽以點彩色調表現,是音樂與繪畫藝術糅合的神來之筆。這是第20屆海報在創意發想與構思創作中的原發過程與繼發過程中的不同尋常的成功配合。

華得馬·斯維爾茲是波蘭傑出的平面設計師之一,他創作的爵士音樂海報,以酣暢淋漓的點彩筆觸,表現爵士音樂的狂放,在歌手與觀賞者之間互動;用繪畫表現音樂,同時讓音樂韻律流動於繪畫之中,他善於捕捉爵士歌手的神韻,作品中充滿了表現主義的藝術手法,他對各種顏色駕輕就熟;蠟筆,丙烯,彩色鉛筆,水彩等設計工具應用自如。以至他的每幅平面作品均具有強烈的視覺傳達功能。

斯維爾茲設計表演藝術的海報可謂得心應手,他設計的美國搖滾音樂家JIMIHENDRIX的海報,形象傳神,非常富有個性,極好地傳播了搖滾音樂的特色;筆法貌似這無章法的塗鴉,恰恰蘊藏著繪畫哲理的極致;狂放生動的用筆,明艷刺激的色彩,烘托出搖滾音樂的張揚個性,反抗社會的獨特文化背景。派特·莫多瑟涅克的《「小人物」搖滾歌手滾石樂隊海報》運用黑白分明的手法,成功塑造的是滾石樂隊「小人物」那鏗鏘有力的字元表現出鮮明的節奏,它感染著受眾,讓他們沉浸在搖滾音樂的狂熱震撼之中,也自然會引發人們對搖滾時代的嚮往。

點擊裡面有相關海報圖片

這張二戰海報怎麼會那麼火?

2000年的一天,英格蘭東北部諾森伯蘭郡阿倫維克鎮巴特書店的店主曼利(Manley)先生在翻開一箱舊書時,被箱底「一張折疊起來的硬紙片」吸引了,他打開它,發現那是一張紅色的舊海報,印著五個單詞:「KeepCalmAndCarryOn(保持冷靜,堅持向前)」,單詞的上面是一頂王冠。

曼利先生不知道這張海報的來歷,他把它拿給妻子看,倆人都認為它非常棒並且決定把它張貼在書店中。很多人看到這張海報後想購買,但都被曼利夫婦拒絕了。隨著喜歡它的人越來越多,曼利夫婦決定把它翻印後公開出售。

第一批海報印刷了500份,很快就售罄了。2005年聖誕前夕,一份全國性的報紙把這張海報列入了聖誕禮物推薦清單。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曼利夫婦迎來了潮水般的訂單,電話鈴響個不停,書店的網站也因為超負荷運轉而崩潰了,所有的店員都忙著打包,平均每個星期要發出3000份海報。

曼利夫婦本以為這張海報會和以往那些易逝的時尚物品一樣,人們對它的新鮮勁兒很快就會過去,結果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意料,當曼利夫婦走上街頭,他們發現這款海報的應用已經是無所不在,在T恤、馬克杯、徽章上,乃至街頭卡通塗鴉的圖案里,處處都有這張海報的身影。在十分短暫的時間里,這張海報就變身成了風靡歐洲的流行文化,並在設計領域引發了模仿的狂潮。

當曼利先生明白他所發現的乃是一張被埋沒多年的「二戰」海報時,他感到很驕傲——雖然這幾乎完全是出於他的無意,但一張歷史海報就這樣成為了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王的演講

「KeepCalmAndCarryOn」誕生於歐洲最黯淡的一年。1939年9月1日,德國發動閃電戰進攻波蘭,自由世界在納粹的凌厲攻勢下岌岌可危。在經歷了長期的煎熬之後,英法被迫向德國宣戰。

電影《國王的演講》再現了這一過程。在對德宣戰的當天,口吃的國王終於克服了內心的恐懼,發表了他有生以來最為成功的演講:「我懇請大家保持冷靜和堅定,在考驗面前團結起來,考驗是嚴峻的,我們還會面臨一段艱難的日子,戰爭也不只局限於前線,只有心懷正義才能正確行事,我們在此虔誠向上帝祈禱,只要每個人堅定信念,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必將勝利!」

無數個家庭守候在收音機前,靜靜聆聽著國王的聲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英國頑強地頂住了敦刻爾克大撤退、法國淪陷以及納粹瘋狂空襲的巨大壓力,直到迎來最後的勝利。

用於戰爭宣傳的海報,則在對德宣戰前就已開始製作。1939年4月,英國政府正式啟動了包括「KeepCalmAndCarryOn」在內的海報製作工作,當時的英國首相還是亞瑟?內維爾?張伯倫。1939年6月,海報的設計工作完成,它們的畫面抽象簡潔,語言洗練有力,標語以當時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演講的口吻說出,除了標語外,僅有一頂英國國王的王冠,視覺感染力極強。1939年8月,設計好的海報被送往印刷廠,只要戰爭爆發,它們就會站出來履行捍衛國家的使命。這個系列海報共有三張,原本打算根據戰況依次推出。

第一張海報的內容為「YourCourage,YourCheerfulness,(你們的勇氣,你們的熱情,你們的決心,將為我們帶來勝利)」,印量80萬份,它被張貼在各處的布告欄、建築牆壁、火車站、巴士站、倫敦地鐵站、商店櫥窗上。

第二張海報隨後推出,內容為「FreedomisinPeril.DefendItWithAllYourMight(自由危在旦夕,用你們所有的決心來保衛它)」,印量40萬份。

第三張海報便是被曼利先生偶然發現的「KeepCalmAndCarryOn」,它的印量比前兩份海報的總和還要多得多,達到了250萬份,張貼後足以覆蓋英國的每一個角落,毫無疑問,英國政府打算讓這張海報擔任最為艱巨也最為重要的任務——按照最初的製作計劃,它是准備在納粹佔領英國後被張貼出來的,這是英國政府所做的最壞打算——幸好它沒有派上用場。

海報——「牆壁上的武器」

1940年5月10日,溫斯頓?丘吉爾臨危受命,出任英國首相。

事實證明,處事風格強硬的丘吉爾比戰爭海報更好地完成了激勵民氣的任務,他的火爆性格和周密計劃讓納粹倍感壓力,更讓英國全民士氣高漲。在快速贏得不列顛戰爭的勝利後,英國開始著手對納粹進行反攻。「KeepCalmAndCarryOn」這張海報當然也就非常理想地沒有履行使命。

內容為「YourCourage,YourCheerfulness,」的那張海報,即與「KeepCalmAndCarryOn」同系列的第一張海報,則在大規模被張貼後,成為「二戰」期間在英國最廣為人知的海報。

海報在古埃及時代就已出現,考古學家曾在古埃及廢墟中的牆面、柱子上發現了許多殘存的古老壁畫,製作者用它們向民眾預告將要發生的事情。隨著1796年平版印刷術的出現,海報正式邁進了彩色時代,但真正使海報得以飛速發展並全面普及的卻是一戰和二戰。

在這樣的全面戰爭中,大量的資金和人員投入到戰爭中來,交戰的各國不得不大量募集資金和招募士兵來維持戰爭,被稱為「牆壁上的武器」的海報在這種情況下成為最好的宣傳載體。

各個國家的文化特點和歷史傳統均表現在它們製作的戰爭海報上。英國的海報主要強調國家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資,以擊敗邪惡的納粹;德國的海報強調戰斗的決心、士兵的英雄主義和部隊的傷亡;法國海報則常常強調個人主義、敏銳、熱情和智慧等法蘭西特色;美國海報最擅長以幽默的設計風格來嘲諷對手。

「KeepCalmAndCarryOn」無疑是一份極具英國特色的戰爭海報。一直以來,英國人都是以保守、冷漠、堅定的形象示人,感情輕易不外露,即便有傷心事,也很少表現出來。同時極具耐心,任何情況之下絕不露焦急之色。「KeepCalmAndCarryOn」以短短的5個單詞濃縮了英國精神的堅韌不拔之處,這種態度幫助英國人成就過輝煌的歷史,同樣也幫助他們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最偉大的勵志海報?

1945年9月2日,「二戰」結束了,歐洲進入復甦期。「KeepCalmAndCarryOn」這批沒有派上用場的海報被大批銷毀,只有少數倖存,其中絕大部分被英國國家檔案局收藏,此外還有兩張海報輾轉流散到民間,一張被巴特書店的曼利夫婦偶然購得,另一張則被Store(英國一家專門收集、仿製、出售戰爭海報的商店)持有。

當要求購買「KeepCalmAndCarryOn」這張海報的訂單潮水般涌到曼利夫婦的巴特書店時,經濟寒冬正在困擾著英國公眾,進入21世紀的歐洲,迎來了歐盟成立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低迷期,還有眾多觀察者認為這將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在這樣的一片風聲鶴唳中,這張海報扮演的角色在悄然間發生著變化,它不再是一款紀念海報或戰爭海報,而是成功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引起心理共鳴的最佳語句。不具有任何煽動性的它,卻對因經濟低迷而情緒消沉的公眾展現出有效的安慰效果。

2009年,BBC、《衛報》《紐約時報》等多家媒體不約而同地報道了這款海報。BBC的報道使用了一個問句式標題——「(最偉大的勵志海報)?」BBC記者認為,這款誕生於戰爭時期的海報為和平但動盪的當代注入了新的安慰和力量;《衛報》的報道則略顯悲觀,認為這款海報的風靡,反映了人們在當前生活中的困境。

人們開始頻繁地提及這張海報,它還被廣泛用於公益事業,鼓勵癌症患者,鼓勵弱勢群體。除了大眾,許多名人也是這款海報的擁躉,他們將它張貼在辦公室里,包括全球著名的BBDO廣告公司北美公司的創意總監大衛?路巴斯(DavidLubars)、《名利場》出版人愛德華?蒙尼切斯齊(EdwardMenicheschi)等諸多商業領袖和媒體大亨。路巴斯說:「這句話給人帶來的感覺非常好,能令人感到冷靜和安慰。」

2001年,帝國戰爭博物館在曼徹斯特落成,作為英國精神的象徵,這張海報被張貼在丘吉爾的辦公室中,但有趣的是,丘吉爾本人最喜歡的戰爭標語並不是「KeepCalmAndCarryOn」,而是「KeepBuggeringOn(永不懈怠)」。

此外,「KeepCalmAndCarryOn」還被作為英國的國家符號運用到唐寧街10號、白金漢宮以及各類機構的裝飾中,同時也出現在了英國最性感的男人——大衛?貝克漢姆的T恤上。

人們越來越喜歡這張海報,因為它既經典又有力量,設計者們通過改變海報的底色、標語、圖案的方式,對他們眼裡的經典進行致敬。「KeepCalmAndTheBeatles(保持冷靜,熱愛披頭士)」被用來表達對披頭士、對音樂的熱愛,「KeepCalmAndHaveACupcake(保持冷靜,來一個杯形蛋糕)」被用於休閑餐廳中。

脫離了戰爭背景,「KeepCalmAndCarryOn」依然可以給予人們平靜和力量。另一方面,從流行趨勢和大眾審美心理上來說,這款海報也正好趕上了21世紀新復古風潮的班車,它的整體風格和色調,再加上特殊的歷史背景,無疑非常適合扮演上個世紀最好的代言人之一,成為復古愛好者們爭相擁簇的流行符號。

『叄』 需要一副關於二戰的卡通畫配有圖片的意思

蘇軍坦克消滅倭寇

『肆』 最早的漫畫起源於哪裡

目前的日式風格,起源於手冢治蟲的《寶島》
其中確定了這種大眼睛的浪漫畫風
以及蒙太奇式的鏡頭效果
可以說,有了《寶島》,才有了後來日式漫畫
它是所有日式漫畫的根本
現在的著名雜志《寶島少年》,似乎就是根據這部作品而定名的

另外附上更詳細的資料:
美學者的歷史研究顯示,數百(甚至數千)年前,在南亞洞穴中發現古老的漫畫;在佛教寺廟中,一份十二世紀遺留的日文故事圖畫滾動條、中國古代仰韶文化時期人民的陪葬用品與德國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前大幅故事圖,皆可見早期漫畫文化足跡。漫畫文化學家均認為漫畫的起源,應該以石雕造型、洞窟壁畫…等圖騰為出發點。當在十七、十八世紀時,英國的一位諷刺畫家荷加思就正式為「近代漫畫」揭幕。

而對於中國漫畫,有人說,漫畫「是從外國傳入中國的「,說得對,也有人說,「我國早就有漫畫了」說得也對。這是因為,我國確實很早就有漫畫。

清朝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中的畫家黃慎就畫過《有錢能使鬼推磨》,那是18世紀的事。後來羅聘還畫過《鬼趣圖》,借鬼來諷刺人間不平等。15世紀的明朝皇上憲宗也畫過《一團和氣圖》。那是世界上還沒有「漫畫」這么一個畫種。過時候誰也不知道那幾幅畫就是漫畫。

及至二十世紀初年,中國才從報紙刊物上見到外國(西方的)漫畫,於是也就出現了我們的漫畫家。可見那時漫畫是從國外傳進來的。

民國七年沈伯塵獨立出版了「上海潑克」。他傳播了西洋黑白的技法,也擴大了漫畫的題材,是早期漫畫史上重要的一頁。一直到民國十二年「文學周報」發表了「子愷漫畫」,引進日本漫畫,以單純輕松的線條描寫家庭瑣事和社會某一層面。其童稚純真的感情,頗受青少年和知識分子的歡迎,也是中國採用「漫畫」名稱之始。

日本傳統意義上的漫畫指開玩笑的、逗樂的畫。
現在的漫畫除了傳統的單幅或四格諷刺漫畫外,主要指新型漫畫。新型漫畫在最初傳入中國時叫做卡通畫;在日本較為通用的稱謂叫做comic;在美國常用cartoon。新型漫畫的裨是以格為單位的畫,並用畫面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它的風格打破以往的傳統,採用了靈活多變的形式,像極了電影分鏡頭劇本。而新型漫畫是直接以畫面代替了鏡頭,把信息傳達給讀者。因此,新型漫畫的最高境界稱為電影感。

日本把1945年前的漫畫稱為「史前」。明治以後是漫畫稱為「史前」。
明治以後是漫畫向家庭、少年滲透的時期,也陸續有了專登漫畫的雜志、報紙,但多為單幅、四格漫畫。到了二戰以後日本復興的年代,漫畫家從壓抑的氣氛中解放出來,漫畫文化初露端倪。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位大師,他的出現是日本新型漫畫崛起的標志。他就是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父」、「之神」的手冢冶蟲。日本評論家如此評價他:「今天的日本漫畫,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焦土中如慧星般登場的漫畫家手冢冶蟲帶領出發的,他那戲劇性的內容和視覺性的表現方法令眾多讀者欣喜若狂」。
日本漫畫的崛起逐漸帶動了東南亞地區漫畫的發展。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地區漫畫已從最初的模仿到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漫畫風格。中國漫畫的發展較為緩慢,還處於初級階段,形成自己的風格黨有待時日。
大洋彼岸的美國,漫畫在cartoon興趣的帶動下,於六十年代初期誕生了。英雄漫畫這種體裁從一開始就成為美國漫畫的主流,並標志著美國漫畫體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