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讀書思考的卡通圖片
擴展閱讀
點贊的動態圖片 2025-08-30 02:31:28
ps拉大圖片按哪個健 2025-08-30 02:27:29

讀書思考的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8-29 23:56:19

⑴ 關於書的手抄報內容,盡量不要故事,要讀書要怎樣、推薦書籍類的,還有簡單好畫的卡通圖片

名人讀書故事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一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裡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里有一個大倉庫,裡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一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斗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餘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書、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訊,五真正十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

⑵ 女學生獨處時可以做的事情

ps://iknow-pic.cdn.bcebos.com/cc11728b4710b912256e0a66d1fdfc03934522f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女生獨處必看

獨處時可以做的26件事

一個人也過的很好

一個人並不孤獨

獨處時做的事

讀書旅行

悄悄提升自己

獨處時可以做的事

1.閱讀:書架上的每一本書都是有興趣想讀而買來的,不管讀哪一本都會很滿足。提升自己,要學會邊讀邊思考,帶著思考去閱讀。

2.畫畫:雖然畫得很業余,但是發自內心喜歡,在小紅書里找到很多卡通人物、手賬的圖片,現在用彩鉛臨摹,以後還要學油畫。

3.聽歌:不管是純音樂,還是流行曲目,都有很好聽的歌,發現好歌,或者發現熟悉的旋律原來是這首歌

的過程也是一種驚喜。

4.唱歌:學一首新歌,聽著自己歌唱,內心也跟著唱,路邊的樹聽你唱,樹上的鳥兒和你一起唱。

5.散步:天氣晴朗的時候,去公園散散步,透透氣,看看樹葉長出嫩芽,黃葉飄落,看看最近又有什麼鮮花盛開。

6.騎單車:去陌生的街角轉轉,吹吹風,循著地圖更深地認識這個城市。

7.跑步:很多時候,運動會讓腦子變清晰,想不通的疑題,運動一下就想通了,豁然開朗。

8.滑旱冰:站在輪子上,飛速掠過花圃,掠過馬路,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9.游泳:陽光透過天窗灑在水面,沉入水中看到光芒從水面一條條放射,看到水底晃動的波影,看到呼出的氣泡,感覺自己像一條戲水美人魚。

10.學英語:語言的藝術,在你用它來交流而不是把它當作考試科目之後,你才會自覺地想要好好學習它,聽英語,看英語,說英語。

11.攝影:手機相機都可以,去拍牆角的花草,拍下穿過枝極的陽光,拍下散落一地的秋葉,拍下雨後冒出來的小蘑菇,拍下蝴蝶飛起蜜蜂降落的一刻時光。

12.參觀博物館:逛一逛就可以增長見識的地方,看唐

朝的紗,宋朝的碗,會覺得古代沒有教科書那麼遙遠。

13.看藝術展:想要提高藝術品位,就去看看真實的藝術品,近在咫尺的藝術絕對不是在網上下載的圖片所能

比擬的,氣質也不是換一身品牌服裝就能提高的。

14.寫作:把靈感記錄下來,和自己對話,組織文字,學著講故事,收集有意思的素材,提高自己寫作能力。

15.看電影:看一場好電影是一種身心的滌盪,泡杯清茶,看場電影,什麼煩惱都暫時攏到九霄雲外去了。

16.網路公開課:網路有很多公開課,不知道的可以看我的往期文章哈~不管是自己專業想進一步學習,或者其他感興趣的領域,都可以學習。

17.學吉他:有沒有覺得彈吉他的人超級帥,如果有一天,清朗的月光下,晚風吹著窗紗,對面安靜地坐著愛的人,朋友,彈一首吉他,是很浪漫的事。

18.東字:去買一本自己喜歡的字體字帖,每天安安靜靜練習一小時,慢慢字體會變好看。

19.學一樣新手工:折紙、剪紙、編織,有很多零基礎學手工的書,以後有寶寶了還能教給他哈哈。

20.烘培:我想做甜點,喜歡新鮮出爐的麵包的香味,希望有一天可以烤一個生日蛋糕送給親戚朋友們。

21.逛書店:有沒有覺得一進書店就會不自覺的放慢腳步,保持安靜,在書架之間找一本感興趣的書,可以在書店看,也可以買回家。

22.咖啡館坐坐:點一杯咖啡就可以在咖啡館坐一下午,邊喝咖啡邊看看雜志,或者看看窗外來往的人和車。

.Wv

23.整理屋子:周末的時候打掃房間,把過期的食品扔掉,把平時隨手亂丟書的書櫃整理一翻,曬曬被子,擦擦電腦和台燈上的灰塵,拖拖地,把衣服整理一下。

24.整理筆記:邊看書邊寫筆記,有時是一些醍醐灌頂的觀點,有時是文筆流暢的話語。

25.背詩:一直覺得自己會背的詩太少,也不太能理解很多詩里所表達的情感,可惜當年"死記硬背"的時候沒有下功夫背詩,現在記性沒以前好了。

26.旅行:一個人旅行,遇見不同的人和事,吹吹北方的風,踏踏南方的浪,嘗嘗街頭的小吃,聽聽各地方言。

獨處時用的app

喵喵記賬

這個記賬本超。愛,每天記賬都會隨機收獲貓咪,還能和它們互動。界面簡單記賬方便,還有圖鑒系統,能更快了解貓咪的故事與喜好,小女生

必備呦~良好的記賬習慣從這里開始養成吧

簡訊

新穎好用的淺閱讀軟體,主張無分類隨機閱讀模式,文字內容質量很高,讓你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學習到興趣之外的有用冷知識和有趣內容。

美物

美物清單

剁手小仙女省a神器,可以領u惠,●寶。東和拼夕夕里百分之九十商品都優惠,用了它後你會感覺自己之前花了好多冤枉面,相見恨晚!

一個木函

80多種工具的提效APP, 涵蓋日常使用,圖片處理,AI智能,設備,轉碼等需求,統統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