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吃粽子的搞笑圖片
擴展閱讀
清廉剪貼畫圖片素材 2025-09-20 19:34:36
歡迎來借圖片素材 2025-09-20 19:18:06

吃粽子的搞笑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01 08:51:30

① 端午節吃粽子吃壞肚子幽默表達搞笑句子

今天學校體檢,稱體重,要脫鞋上稱,我前面一男
同學脫完鞋後,我就被他的鞋墊吸引了,白白的
還有雙翼,感覺哪裡見過。。。。

② 粽子圖片

粽子圖片: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

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廣東鹼水粽。端午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柊葉、箬葉或菰蘆葉,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

(2)吃粽子的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挑選方法:

要做到五小心:

一要看看粽子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別買變質粽子;

二要小心粽子的口味變化,如果嘗到粽子餡有點酸、有點發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三要小心粽子的質量,一定要買商場、餐飲企業、超市的正規粽子;

四要小心粽子的外包裝,買安全、衛生的粽子;

五要小心吃粽子是不是對路,有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不要吃肉粽、蛋黃粽和太油膩的粽子。

③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為什麼要賽龍舟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
這些是老夫小時侯聽老人們傳下來的,今我老了,有責任再傳下去讓後人們也知道。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④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之所以要吃粽子是為了對屈原表示懷念。屈原是戰國時期極具知名度的一個愛國詩人,他入仕之後一直想要推行變法改變楚國的積弊。楚懷王起初對他其實較為信任,但是後來在兒子子蘭以及其它貴族、朝臣的挑撥下日漸疏遠屈原。這些人之所以針對屈原,其原因在於屈原所推行的變法是為民謀利,為達到這個目的勢必要以損害上層貴族的利益為代價,因此子蘭等人才會針對屈原,反對變法。

這時屈原已經從漢北歸來,但是他剛回來沒幾年就又再次被流放至江南。就在此次流放期間,屈原在聽聞楚國都城被破的消息之後便投江自盡了。當地百姓雖極力打撈他的屍首卻始終沒能尋到,最後他們只能往江中投擲飯團,希望江中魚兒不要破壞屈原的屍首。這件事情便是端午吃粽子的起源。

⑤ 誰有用錢包的粽子圖片!

如下圖:

(5)吃粽子的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古時候在北方稱為「角黍」,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2012年粽子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參考資料:粽子(節慶食物) - 網路

⑥ 你想不想吃粽子了。一個精神病院的搞笑片段。電影叫什麼名字阿

馮鞏的電影,2001《誰說我不在乎》
片名:誰說我不在乎
英文名:The Marriage Certificate

別名:結婚證
時間:2001年
類型:彩色遮幅故事片
製片:西安電影製片廠
出品: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演職員表主演:馮鞏,呂麗萍,李小萌
友情出演:王志文,牛振華,
馮小剛,氣殼,江珊,付彪,周濤
導演:黃建新
編劇:黃欣,李唯,凡一
攝影:楊輪
作曲:趙麟
美術:劉路一,曹久平
劇情梗概下崗工程師謝雨婷准備拿結婚證去領取「模範夫妻」獎品。不料無論如何也找不著結婚證了。同事故意取笑說沒結婚證就非法同居,非法同居就不受法律保護。不受法律保護婚姻和家庭自然就不穩固說散就散,誰也管不了……

就這么一句玩笑話讓謝雨婷心裡攪起了軒然大波。一個本來溫馨家庭頓時變成了硝煙彌漫戰場。隨著「戰爭」升級丈夫顧明終於忍無可忍,開始尋找各種借口逃避。而顧明助手小安姑娘善解人意,這個可愛女孩兒用溫柔化解了顧明心中團團愁雲。
女兒小文熱心腸幫了倒忙,為使媽媽謝雨婷不再為那張結婚證遭受感情折磨。索性在朋友們幫助下花錢找人販子做了一個假結婚證,故意放一堆物品中並「發現」送給媽媽。可萬萬沒想到媽媽卻勃然大怒認為顧明有意欺騙。小文哪裡知道爸爸媽媽當年結婚證與現結婚證完全不一個模樣!
更糟糕經顧明親自治療,康復精神病人老王攜妻子到顧家表示感謝。被陷入自我封閉世界謝雨婷一通「開導」,又犯病陷入偏執狀態……

⑦ 端午節搞笑的祝福語句

1、「我是你的什麼?」「你是我的粽子啊。」「啊?原來我是它啊!」「這樣我就可以為你寬衣解帶了~~~」
2、脫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樣白嫩,發著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飛上九霄雲外,啊,粽子我的至愛!
3、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脫失落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壓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還是早點把你干失落……啊,粽子,節日快樂!
4、關失落你的手機,慢慢的閉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會發明我和粽子一樣可愛。端午節快樂!
5、你的衣服整潔環保身體晶瑩柔軟皮膚潔白光滑內心豐富多彩身材勻稱稜角分明s氣息芬芳。我真的喜歡你,親愛的粽子!
6、作為老大級的人物,我發簡訊很慎重的。名氣是大家給的,位置是兄弟拼的,要對大家負責!我幾十年如一日,及時提醒你:端午節到了,這個月掩護費該交了!
7、你是多愁善感的烏鴉,你是活蹦亂跳的青蛙,你是潔白的地瓜,你是我心中火紅的大蝦,我想祝福看我簡訊的傻瓜:永遠流著幸福的哈拉,端午節快樂!
8、喜訊:端午節當天,手機號頭兩位數字是XX的用戶,可以到街邊小攤上免費領取粽子,當然,事先要抹上燙傷膏以防被攤主的開水潑到。
9、我是粽葉你是米,一層一層裹住你;粽子里有幾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信息,否則粽子噎死你!端午節快樂!
10、現在的粽子啊,它含金量高,吃一個頂過去五個,便利!你瞧我,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自從吃了粽子呀 ,腰不疼,腿不軟,吃粽子也有勁了!

⑧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的故事

吃粽子,是慶祝端午節的又一項飲食習俗。關於粽子的來源,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農
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之後,楚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駕著船,把裝在竹筒里的米飯,投到
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25-55年),長沙地方有一個叫歐回的『人,說
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並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吃了。
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再用五色絲系牢,因為蛟龍最怕這樣的東西。」說完人便不
了。
後來歐回把這事告訴大家,大家又一傳十,十傳百,並都按此照辦,於是就產生了粽子
實粽子的產生比屈原活著的時代還要早。據有關文獻記載,棕子最初僅是把糯米煮好捏成團
一是自己食用,二是投人河中供奉龍神。
粽子的演變歷史
粽子又叫角黍。《本草綱目》記載:「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子米煮成尖角,如棕
心之形,曰角黍,今多用糯米矣。」這對粽子的形狀和原料作了說明。而周處《風土記)>述
的「仲夏端午,端初也,以菰葉裹粘米,以栗棗灰汁煮之令熟,節日啖,取陰陽尚包裹之象
曰因屈原也」則更說明端午食棕的風俗起於紀念屈原。楚人弔祭屈原,最初是以竹筒貯米投
中,曰「筒粽」,後來為何改成了角粽呢?《湖南掌故備考》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東漢
年間,長沙人歐回有一天看見一個人,他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對歐回說:「你們每年祭弔
竹筒米,都被蛟龍吞吃了。以後,可以用艾葉包粽子,再用五色的絲

⑨ 知識小科普,外國人是怎麼吃粽子的

外國人認為粽子和餃子一樣,他們都是連粽子皮一塊吃,我們感到很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