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恐龍的資料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一詞是日本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恐龍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1] ,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2] ,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
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主張它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
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系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主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二疊紀晚期,並在三疊紀中期成為優勢水陸兩棲動物群。
恐龍(不包含鳥類)是群生存於陸地上的主龍類爬行動物,四肢直立於身體之下,而非往兩旁撐開。[3]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龍,例如:翼手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恐龍。
有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0.66億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時,正值恐龍生態系統較脆弱時期,遭遇小行星碰撞所致的環境巨變,「糟糕運氣」的恐龍走向滅絕。
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發現恐龍之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學家曼特爾發現了恐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卻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紀錄片中的恐龍(34張)
人類如果不藉助於化石,對恐龍這一神秘的物種就會一無所知。所以對恐龍的研究,也就是對恐龍化石的研究。恐龍化石大致可分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兩種,主要保存在中生代時期形成的沉積岩中。恐龍化石的形成是一個復雜、漫長而又神秘的過程,它牽涉到恐龍的死亡和滅絕,也與地球億萬年的風雲變幻息息相關,而它的發現和挖掘也同樣不易。科學家們通過各種手段尋找恐龍化石的蛛絲馬跡,並藉助現代高科技手段來復原化石和研究恐龍。通過他們的工作,我們漸漸了解了恐龍的外形及生活習性,而來自世界各地關於恐龍的新發現以及新看法,一再修正我們原先認定的恐龍形象,使之更接近事實的真相。
相傳晉朝時代的我國,四川省自貢市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的動物骨骼化石,但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
里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從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宣布他終於發現了如下的研究結果:1677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
雜食性恐龍(20張)
書。在本書中,普洛特-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系起來,但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親臨描繪的這塊標本已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鑒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現名斑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禽龍早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則不是)。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化石並不多。
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跡。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800多個屬(古生物學上的種屬,不完全同於現代動物的分類方式)。後來,日本、中國等國的學者把它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龍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蛇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2生活環境編輯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發生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的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地球的環境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原本連成一整片的盤古大陸逐漸漂移,分裂成為我們熟知的形態。這些地球板塊漂移到全球各處後,由於光照不再均勻,熱量的傳導也被海洋阻斷,氣候環境也跟著發生了改變。在恐龍時代早期,蕨類植物構成的矮灌叢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板塊漂移,再加上氣候變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種類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由於這些變遷是在非常漫長的時間內逐漸發生的,因此生長其中的動物依然能夠很好地適應。但是由於恐龍時代中期,地殼運動加劇,使得地質活動頻繁,造成了陸地氣候變化。到了恐龍時代晚期,由於氣候變得乾燥寒冷,地球上出現了沙漠。
3形態特徵編輯
骨骼特徵
恐龍的骨骼具有一些衍化適應,可使它們與原始的主龍類祖先辨別出來。在後期的恐龍中,這些特徵經過更多的演化改變。
恐龍的共有衍征包含:
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讓胸鎖三角肌肉附著的部分),長度約是肱骨的1/3到1/2。
腸骨後部有個突出區塊。
脛骨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後的凸緣。
距骨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
除上述幾個特徵以外,大部分恐龍還有一些共同特徵,但是因為出現在其他主龍類,或者不存在於早期的恐龍身上,因此不列為恐龍的共有衍征。恐龍具有直立的步態,類似大部分的現代哺乳類,而大部分其他爬行動物則是四肢往兩側延展的步態。恐龍的臀窩朝向兩側,股骨的第四粗隆部往內側,兩者契合,產生直立的步態。
體型特徵
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准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大部分的恐龍要比大型蜥腳類恐龍還小得多。現有的證據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動物則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間。恐龍的體重估計值,大多介於1到10公噸之間。倫敦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研究指出恐龍的體重平均值約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類體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間。
從現有的狀況較好的骨架來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龍是長頸巨龍(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龍)。長頸巨龍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間發現於坦尚尼亞。從多具大小相近的個體所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現正展示於柏林洪堡博物館,該模型高12米,長22.5米,預期活體的重量在30到60公噸之間。最長的恐龍是27米長的梁龍,是在1907年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現展示於賓州匹茲堡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
主要區別
角龍類恐龍圖片集粹(22張)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比其他各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徵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蜥臀目(Saurischia)、鳥臀目(Ornithischia)。二者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其腰帶結構。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龍都具有往前突出的恥骨,而鳥臀目恐龍的每根恥骨都向後傾斜。除臀部結構不同外,兩類恐龍在生活及行為特徵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龍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腳類恐龍,以及幾乎用兩肢行走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
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區別)。
恐龍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的馬門溪龍,世界上已知體形最大的動物——易碎雙腔龍。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為最聰明的一類。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暴龍是著名代表。其餘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棘龍等也頗具名氣。
4物種分類編輯
恐龍化石
生活於地球上的恐龍很可能在1000種以上,但是恐龍時代和我們相距如此遙遠,我們只能通過已發現的化石去了解它們。被發現的恐龍有上百種。隨著恐龍研究工作的不斷進展,我們所知的恐龍種類還會不斷增加。
根據臀部結構的不同,所有恐龍都可以歸入蜥臀目和鳥臀目兩個大類。這兩個大類又可以劃分為比較小的類,直到科這一層。
蜥臀目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蜥腳類又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
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一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體型的恐龍,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種巨型恐龍——板龍,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安琪龍。
鳥臀目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0、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群。它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們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如:鴨嘴龍、禽龍等。
劍龍類與甲龍類恐龍(16張)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或多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其代表有被認為居住在平原上的劍龍、被發現於坦尚尼亞的肯氏龍。
甲龍類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早期。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類型。
腫頭龍類的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他各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的動物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系。
在1862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其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明顯的羽毛痕跡(美頜龍雖然也有羽毛,但它們很原始),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食肉恐龍具有原始羽毛,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1970年以來,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系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並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哺乳動物起源於爬行動物,它們的前身是「似哺乳類的爬行動物」,早期則是「似爬行類的哺乳動物」。
中
德國科學家提出,恐龍滅絕是由當時惡劣的「空間天氣」造成的,也就是說,來自宇宙的強烈粒子流闖入地球大氣並導致地球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從而致使恐龍滅絕。
據德國《科學畫報》雜志報道,來自波恩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約爾格.法爾教授介紹說,地球在6000萬年前曾陷入一次強烈的宇宙粒子流「風暴」中。在遭遇這樣的風暴時,高速進入地球大氣的各種粒子會達到平時的上百倍之多,將大氣中的分子「撕裂」成為形成雨水所必要的凝結核,最終導致地球大氣中雲層增厚,降雨頻繁,氣溫急劇下降。
美國物理學家路易·阿爾瓦雷茲提出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假說備受各方關注。他在研究義大利古比奧地區白堊紀末期地層中的黏上層時發現微量元素棗銥的含量比其他時期地層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之後人們從全球多處地點取樣檢測都得出同樣結論,白堊紀末期地層中銥元素含量異常增高的確是普遍性的。於是阿爾瓦雷茲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有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氣候環境巨變,導致了恐龍的消亡。
科學家認為,正是宇宙粒子流的爆發導致了地球氣候條件的劇烈變化,而不能適應此種氣候變化的恐龍也因此在較短時間內滅絕。
疑點:
但是,用小行星撞擊地球來解釋岩層中銥含量增加和恐龍滅絕存在許多疑點。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鐵類元素構成,這樣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經歷漫長歲月也不可能蹤跡全無,而在地球上從未發現有這樣大型的隕石;
2、白堊紀末期的岩層大部分是熔岩冷卻形成的火成岩,由塵埃堆積而成的沉積岩只佔地表很小一部分。僅一顆小行星撞擊揚起的塵埃能夠把當時地球上絕大多數動植物埋入深達幾千米的岩層中嗎?
3、一顆小行星所含的銥元素就能均勻的散布以至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嗎?銥元素在地球深處也同樣存在,為什麼只推測銥元素來自地球以外而不是來自地球內部呢?
腫頭龍類恐龍(15張)
我們知道,地球內部的熱核反應會不斷積聚起巨大能量,一旦地殼承受不住時,內部壓力便沖破地殼突然釋放形成大爆發。銥棗這種主要存在於地核內的元素在大爆發時通過熔岩噴發從地球深處被帶到地殼表層,而公認的標志白堊紀結束的黏土層正是由大量火山灰塵堆積形成。所以,白堊紀末期地層中銥含量普遍增多證明當時地殼曾發生了普遍性劇烈噴發。
化石檔案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恐龍的死亡時間和絕大部分恐龍蛋化石的產出年代是在白堊紀末期,已發現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銥的薄黏土層下的地層中,這與地質學界認定的白堊紀末期大規模造山運動等一系列全球性地殼構造劇烈變動的時間相吻合。
在內蒙古巴音滿都呼白堊紀末期的地層里出土的數百個原角龍和甲龍化石中,大量完整的恐龍骨架成群堆積在一起,從遺骸的埋葬姿勢看,它們是在極度痛苦中死去,其中還有整群的恐龍幼仔骨架。這一情景顯示它們是災難性的集體死亡。
大量體現當時地球環境特徵的動植物化石顯示,白堊紀末期以前,地球大氣層的密度和厚度遠遠超過2000年,地表較為平坦,全球都是非常溫暖潮濕的氣候環境。那時極地和赤道溫差很小,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地質學家曾在北極圈內的埃爾斯米爾島發現了一片以水杉為主的化石樹林,林中還有鱷等動物化石,說明極地曾具有熱帶的氣候環境。
獸腳類(20張)
一些早在侏羅紀就已經進化為原始鳥類、哺乳類的動物、遵循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相對惡劣的環境中,經過7000萬年不斷演變,大多數物種改變了原來的形態。當然,每次大規模物種進化後,總會有一些物種保留原狀,像魚類進化為兩棲類後,魚類還延續生存,爬行類中也有極少數(鱷、蜥蜴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萬年前的原始形態。
地球岩層中的生物遺跡揭示,在生物進化史上,每隔一定時期就會發生一次物種大滅絕,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滅絕不是生物進化史上惟一的災難,在更早的年代曾發生過絕大部分無脊椎動物在很短時間突然出現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現象。就像生物從單細胞向多細胞進化與爬行動物向哺乳動物進化一樣,它們需要一個進化的過程(有1984年發現的我國雲南澄江化石群為證)。
地球內部至今仍在繼續的地質構造頻繁變動的事實表明,周
中生代的鳥類(鳥類是一種特殊恐龍)(19張)
期性地殼構造變動引起的環境「災變」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始終起主導作用,當然,小規模的物種逐漸進化也是貫穿於整個生命演變過程。周期性天體爆發(如新星爆發)是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行星在演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那些山脈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和海底礦藏就是解釋恐龍時代因地殼劇烈變動而終結的最好說明。我們知道,恐龍滅絕的時間是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地質年代為中生代白堊紀末或新生代第三紀初。而且在那個時候,不僅統治了地球達1億多年的各種恐龍全部絕滅了,同樣悲慘的命運還同時降臨到了地球上的很多種其它的生物頭上。在這次災難中滅絕的還有魚龍、蛇頸龍等海洋爬行動物,有翼龍等會飛的爬行動物,有彩蜥等恐龍的陸生爬行動物親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動植物,鈣質浮游有孔蟲和鈣質微型浮游植物等也幾乎被一掃而光。經過這場大劫難,當時地球上大約50%的生物屬和幾乎75%的生物種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這場大滅絕使得在距今約6500萬年這個時間的前後,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巨變。這場大滅絕標志著中生代的結束,地球的地質歷史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生代。
在此,僅將一些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分述如下:餓死、互相殘殺等等,不過說法越來越多,但中國科學家考證,隕石撞擊後,恐龍還存活了200萬年左右。
隕星撞擊說
恐龍滅絕全過程(隕石撞擊)(24張)
1980年,美國科學家阿弗雷茲父子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這樣濃度的銥在隕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學家們就把它與恐龍滅絕聯系起來。根據銥的含量還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直徑大約10公里的一顆小行星,這么大的隕石撞擊地球,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打擊,以地震的強度來計算,大約是里氏10級,而撞擊產生的隕石坑直徑將超過100公里。科學工作者用了10年時間,終於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在中美洲墨西哥猶卡坦半島的地層中找到了這個大坑。據推算,這個坑的直徑在180-300公里之間。在2000年,科學工作者們還在對這個大坑做進一步的研究。
由於這一隕石坑現已被找到,科學家也已經掌握了一些相關證據,所以,恐龍滅絕之謎似乎可以塵埃落定了。
造山運動說
小行星撞擊地球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候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食草性恐龍的滅絕使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恐龍在地球上絕跡。
復旦生命學院為您解答,希望您能採納,謝謝
② 童年時看過的動畫片,你還記得多少
對於一個沒有童年的人來說,我的童年好像沒有動漫動畫陪伴,與其說沒有童年,但更確切地說是沒有電視,我過的雖然不是動畫的童年,但是卻是游樂的童年。
在我的記憶里,我小時候家裡是沒有電視的,印象中外婆家有一台背部大塊黑白電視,因為不常去外婆家,所以我不經常能看到外婆家的電視。首次看到動漫也是7、8歲的時候,那時候是舅舅買的DVD放碟片,當時以為是什麼新奇的玩意。在舅舅在撥弄那台DVD的時候,我們這群孩子哄的圍上去看,那時候別提多好奇了。我看見舅舅把DVD插上電之後,DVD就亮了起來。然後舅舅按了一個什麼鍵,就有一個盤子出來了。舅舅就把手上的一張有一隻站立著的貓和站立著的老鼠碟片放進去,不一會兒,電視屏幕變了畫面,這是我首次看到動漫《貓和老鼠》,也深深被之吸引。
就在我現在這個年紀也還是很喜歡動漫和動畫的,不瞞你們說我是看過《喜洋洋》的人。而且隨著近年來我國動漫的崛起,更是激起了我追崇動漫的熱情,有科研表明看動漫或者動畫能激發個人想像力,我想我天馬行空的腦洞也和動漫脫離不了關系吧。
③ 小恐龍表情叫什麼誰有啊
小恐龍表情叫做百我是暴龍,可以打開表情包搜索我是暴龍,就會出現此類表情包,看自己的要求下載,此類表情包大多都是免費的,不需要支付金額。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將流行的明星,俗語,卡通以及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屏幕截圖用作素材,並使用一系列匹配的詞來表達特定的情感。
表情包本質上是一種流行文化。 隨著社交網路和網路的不斷發展,人們的交流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逐漸演變為一種越來越多元的表情符號文化。 一些自製的和流行的圖片用於通信。
(3)黑白卡通恐龍圖片擴展閱讀:
小恐龍表情包是最近的表情包流行趨勢之一,使用可愛的卡通形式表達個人情感。 尤其是當代年輕人更喜歡使用恐懼恐懼龍表情包,因此QQ表情符號或微信表情符號和網路u表情符號也更多地使用了恐龍卡通元素。
可以在網路裡面搜索你的表情。 然後打開特殊的對應鏈接。 然後在搜索框中輸入您要查找的恐龍表情符號的名稱,例如:恐龍,然後單擊搜索按鈕。 在搜索結果頁面上,將滑鼠懸停在您最喜歡的表情符號上,然後點擊下載按鈕。
或在微信或QQ中添加表情符號,搜索恐龍表情符號的相應名稱或關鍵字,所有與恐龍相關的表情符號都會出現。 然後,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表情符號並自己下載。
④ 80末90初的我們,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嗎
美國:
《耳朵》(1981.2)、《唐老鴨夢游數學奇境》(1981.2)、《電》(1981.2)、《火》(1981.2)、《自行車》(1981.2)、《米老鼠和唐老鴨》、《小不點》(天地之間)、《我們的小怪物》、《變形金剛》(齊齊哈爾1、電教之窗、1989)、《星球大戰》、《宇宙的巨人希曼》、《希曼宇宙的主人》(1990)、《OZ國歷險記》、《非凡的公主希瑞》、《百變雄師》、《太空堡壘》、《忍者神龜》、《貓和老鼠》、《丹佛最後的恐龍》、《富弗》、《龐姬布魯斯特》、《毛毛熊》、《星際旅行》、《布雷斯塔警長》、《海底小精靈》、《星際恐龍》、《特種部隊》(黑龍江、大大動畫世界)、《小鹿斑比》、《機器人警察》(黑龍江、大大動畫世界)、《蜘蛛人》(黑龍江、大大動畫世界)、《電腦小精靈》、《新忍者神龜》、《賽車手》、《戰神金剛》、《大力水手》、《降魔勇士》、《超人》(小神龍俱樂部)、《神勇巨人》(小神龍俱樂部)、《勇敢的瓦利安特王子》(小神龍俱樂部)、《香蕉超人》(小神龍俱樂部)、《加菲貓》、《希曼續集》(齊齊哈爾有線1)、《正義戰士》、《變形金剛大電影》、《寶劍的秘密》、《蜘蛛俠》(2010)、《超級蜘蛛俠》(2010)、《布雷斯塔警長》(電影版、2010.10)、《星際寶貝》(2011.2)、《史迪奇有問題》(2011.2)、《復仇者》(2012.1)、《蝙蝠俠》(2012.5)、《少年正義聯盟》(2012.11)、《終極蜘蛛俠》(2013.1)、《超級英雄聯盟復仇者》(2014.8)、《黑衣警探》(央視少兒、動漫世界、2016.4)、
真人:
《大鳥在中國》(中國、美國、1982)、《大西洋海底來的人》(1984.8)、《未來青年》、《方舟二號》、《太空學校》、《太空勇士加森》、《霹靂游俠》、《糊塗偵探》、《神奇女郎》、《超人》、《閃電俠》、《變相怪傑》、《超凡戰隊》(2015.3)、
日本:
《鐵臂阿童木》(黑白、1980.12)、《龍子太郎》(1981.2)、《仙鶴的故事》(1981.9)、《螃蟹與猴子》、《森林大帝》(1982.1)、《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983.1)、《三千里尋母記》(1984.1)、《聰明的一休》(1984.4)、《花仙子》(1985.1)、《瑪亞歷險記》(1985.4)、《聰明的一休》(1988.)、《咪咪流浪記》、《貝貝羅歷險記》、《小飛龍》、《大白鯨》、《阿拉蕾》、《機器貓》、《天鵝湖》、《魔界小公主》、《功夫小子》、《嘿!奔奔》、《變形金剛之頭領戰士》、《魔神壇鬥士》、《魔神英雄壇》、《機動警察》、《聖鬥士星矢》、《忍者小英雄》、《鬼神童子》、《三眼神童》、《我是小甜甜》、《灌藍高手》、《格鬥機器王》、《莫克和甜甜》、《小白獅》、《哈克貝利芬》(小神龍俱樂部)、《三個火槍手》(小神龍俱樂部)、《歸鄉歷險記》(小神龍俱樂部)、《堅果城的故事》(小神龍俱樂部)、《色拉王國》(小神龍俱樂部)、《美少女戰士》(湖南衛視)、《一休傳奇》(1997.)、《美少女戰士R》、《叮當貓》、《宇宙小毛球》、《倒霉狗》、《鐵臂阿童木》、《小蜜蜂》、《龍珠》、《四驅小子》、《桃太郎傳說》(湖南衛視)、《佐羅的傳說》(湖南衛視)、《足球小子》、《逮捕令》、《天地無用》、《羅德斯島戰記》、《鋼鐵神兵》、《小小神通大網路》(2002)、《名偵探柯南》(2002)、《寵物小精靈》、《櫻桃小丸子》、《貓眼三姐妹》(2004.3)、《百變小櫻魔術卡》(炫動卡通、2006.4)、《聖少女》(炫動卡通)、《新世紀天鷹戰士》、《魔法公主》(2006)、《怪醫黑傑克》(音像世界、2010.3)、《網球王子》(炫動卡通、2010.3)、《天空戰記》(電視指南、數字飆榜、2010)、《藍寶石之謎》(電視指南、數字飆榜、2010)、《宇宙騎士》(電視指南、數字飆榜、2010)、《天空之城》、《千與千尋》、《龍貓》、《中華小當家》(炫動卡通)、《星際寶貝》(2011.1)、《火影忍者拯救雪國公主》(2011.7)、《火影忍者幻之地底遺跡》(2011.7)、《火影忍者新月島的動物大騷動》(2011.7)、《航海王黃金島大冒險》(2011.8)、《航海王發條島大冒險》(2011.8)、《航海王珍獸島的喬巴王國》(2011.8)、《大雄與夢幻三劍士》(2011.8)、《大雄與綠巨人傳》(2012.7)、《星際寶貝:神奇大冒險》(2013.2)、《聰明的一休之反斗公主》(炫動卡通、2015.10)、
真人:
《恐龍特急克塞號》(1991.)、《奧特曼》(1999.9)、《迪迦奧特曼》(2006.)、《哥斯拉》(2006.)、
本報訊 從9月1日起,每天在17:00-20:00的黃金時間,孩子們在所有的動畫頻道、少兒頻道、青少年頻道、兒童頻道看到的將全部是國產動畫片。如果要看進口動畫片,則在20:00以後。記者今日從金鷹卡通頻道得知,該頻道會在黃金時間播出優秀國產動畫片《精靈世紀》,並保證國產動畫片與引進動畫片每天播出比例不低於7∶3。
據《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范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台所有頻道在每天17:00——20:00之間,均不得播出境外動畫片和介紹境外動畫片的資訊節目或展示境外動畫片的欄目。合拍動畫片在這一時段播出,需報廣電總局批准。各動畫頻道在這個時間,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或國產動畫欄目,以未成年人為主要對象的頻道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或自製的少兒節目,不得播出境內外影視劇。 記者易禹琳 來源:紅旺-三湘都市報
境外動畫片禁播時段延長1小時
作者:長江商報 文章來源:長江商報 更新時間:2008-2-20
廣電總局網站19日刊發《廣電總局關於加強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說,自5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台所有頻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動畫片、介紹境外動畫片的資訊節目以及展示境外動畫片的欄目的時段,由原來的17:00-20:00延長至17:00-21:00,各動畫頻道在每天17:00-21:00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或國產動畫欄目。中外合拍動畫片在這一時段播出,需報廣電總局批准。
通知規定,動畫頻道、少兒頻道、青少頻道、兒童頻道和其他以未成年人為主要對象的頻道,要嚴格執行每天國產動畫片與引進動畫片播出比例不低於7:3的規定。
國產:
《大自然奧秘》(1985.12)、《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葫蘆兄弟》、《魯西西奇遇記》、《好呱呱》、《小熊買瓜》、《音樂島》、《古堡奪命》、《舒克和貝塔》、《葫蘆小金剛》、《魔方大廈》、《小紅花》、《天書奇譚》(中國、英國)、《沒頭腦和不高興》、《哪吒鬧海》、《漁童》、《九色鹿》、《小蝌蚪找媽媽》、《快樂的買買提》、《湯勺媽媽》、《金鏡》、《智斗烏鴉》、《龜兔賽跑》、《寶船》、《種樹》、《熊貓小胖》、《小燕子》、《小釘子》、《小兔淘淘的故事》、《邋遢大王奇遇記》、《小數點大鬧整數王國》、《小小機器人》、《小紅臉和小藍臉》、《皮皮的故事》、《哆哩哆嗦歷險記》、《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系列動畫》、《馬可波羅回香都》(中國、美國)、《熊貓晶晶》、《海爾兄弟》、《大草原上的小老鼠》、《菲菲的行業》、《阿笨貓》、《快樂家家車》、《貓咪小貝》、《小虎還鄉》、《小神仙和小仙女》、《小精靈灰豆》、《月亮街》、《小糊塗神》、《我為歌狂》、《獅子王》(中國、義大利)、《哼哼》、《五子說》、《哪吒傳奇》、《千千問》、《中華勤學故事》、《唐詩故事》、《大耳朵圖圖》、《樂園雙寶:游游和非非》、《丁丁戰猴王》、《哈哈鏡花緣》、《中華美德》、《濟公鬥蟋蟀》、《藍皮鼠大臉貓》、《自古英雄出少年》、《人參娃娃》、《大英雄狄青》、《豬八戒吃西瓜》、《小膠水》、《寶蓮燈》、《張飛審瓜》、《善良的夏吾冬》、《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鷸蚌相爭》、《果實》、《三個和尚》、《蝴蝶泉》、《蛐蛐》、《開心街》、《驕傲的將軍》、《天上掉下個豬八戒》、《蘭花花》、《天眼》、《麻雀選大王》、《西遊漫記》、《十二生肖》、《三毛流浪記》、《過猴山》、《魔豆傳奇》、《太空特警》、《淘氣的金絲猴》、《天降小子》、《太陽之子》、《動畫迷宮》、《森林一族》、《未來百年》、《巨蛋之迷》、《神龍衛士》、《新三字經》、《猴子點鞭炮》、《神醫華佗》、《音樂船》、《渾元》、《周處除三害》、《夾子救鹿》、《貓咪的鬍子》、《知識老人》、《嬌嬌和晶晶》、《白雪公主與青蛙王子》、《寶貝疙瘩叮呱呱》、《城市野戰排》、《螞蟻與大象》、《封神榜傳奇》、《關東三寶記》、《奇奇漂流記》、《積木雞》、《強者上鉤》、《傑傑熊與迪迪鳥》、《理發師》、《人參王國》、《毛毛猴》、《南極特使》、《三隻小狐狸》、《牛牛和西西》、《抬驢》、《玩具之家》、《日月潭》、《特別車隊》、《小貝流浪記》、《神馬與腰刀》、《我們的家園》、《小老虎康康》、《隱身探長》、《妖樹與松鼠》、《巴布卡》、《蟻王火柴頭》、《方臉爺爺圓臉奶奶》、《牙刷家族》、《雨中情》、《濟公》、《大戰千年蟲》、《怪城歷險記》、《老鼠嫁女》、《亮亮看海》、《草人》、《十二全家福的神奇世界》、《小號手》、《栗子狗和香蕉狐》、《小草帽》、《小熊貓學木匠》、《可可可心一家人》、《熊貓百貨商店》、《鴨子偵探》、《西西瓜瓜歷險記》、《快樂的數字》、《天才發明家》、《警犬救護隊》、《色啦》、《魯彪和小貓》、《太空嬉哈族》、《汪汪探長》、《黑客狙擊手》、《夢里人》(央視1台、動畫城、2005.12)、《牛奶將軍》、《斑馬人的故事》、《小恐龍尋根歷險記》、《無聲蟲》、《老箱子和小電腦》、《父與子》、《卡通娃》、《三十六計》、《妮妮畫猴》、《太空飯店》、《辣椒先生》、《星星探長》、《旱牛與牧童》、《守株待兔》、《猴子釣魚》、《七色花》、《聰明的笨小豬》、《南轅北轍》、《笨笨蛋蛋與飛機》、《孫小聖與豬小能》、《笨笨蛋蛋在海上》、《快樂的小松鼠》、《螳螂捕蟬》、《長鼻子醜八怪》、《狐狸分餅》、《超級球迷》、《馬蘭花》、《西遊記》、《藍貓淘氣3000問》、《圍棋少年》、《快樂東西》(2006)、《渴望藍天》、《小鯉魚歷險記》、《福娃》、《精衛填海》(2007.11)、《中華小子》(中國、法國)、《少年狄仁傑》(2008.2)、《乒乓旋風》(2008.12)、《少年姜子牙》(2010.11)、《三國演義》(中國、日本)、《秦漢英雄傳》(2010)、《中華五千年》(2010)、《電擊小子》(2011)、《寶葫蘆的秘密》(中國、美國、2011.6)、《虎娃》(2012.1)、《大耳朵爺爺歷險記》(2012.1)、《東方少年》(2012.5)、《山貓和吉咪》(2012.5)、《龍娃》(2012.6)、《長白精靈》(2012.9)、《錦綉中華》、《阿貢》(央視少兒、動漫世界、2016.3)、《小濟公》(央視少兒、2016.6)、
木偶:
《雕龍記》、《旗旗號巡洋艦》、《西嶽奇童》、《阿凡提的故事》、《嶗山道士》、《一半兒王國》、《小馬虎》、《假如我是武松》、《神奇的房子》、《小猴斗敗大海怪》、《小猴的笑臉和哭臉》、《怪老頭兒》、《大盜賊》、《古博士的新發現》、《鏡花緣》、《環游地球80天》、《倔強的凱拉班》、
真人:
《冰冰泡泡棒棒》、《花王國的朋友》、《快樂星球》、《皮皮魯外傳》(名字不確定、2006)、《喵喵小鎮》、《魔幻手機》、《金甲戰士》、《鎧甲勇士》、《巴啦啦小魔仙》(2011.9)、《火力少年王》(2011.12)、《巨神戰擊隊》(2012.12)、《巴啦啦小魔仙大電影》(2013.1)、《鎧甲勇士拿瓦》(2014.1)、《巨神戰擊隊2》(2014.12)、《鎧甲勇士捕將》(2015.12)、《舞法天女朵法拉》(央視少兒、2016.6)、
其他國家:
《好兵帥克》(捷克、1981.12)、《夢幻寶石》、《國王與小鳥》(法國)、《石中劍》、《青蛙王子》、《會飛的小象》、《刺蝟索尼克的故事》(小神龍俱樂部)、《馬里奧兄弟》(小神龍俱樂部)、《海底兩萬里》(小神龍俱樂部)、《飛行勇士》、《神勇小白鼠》(英國)、《怪鴨歷險記》(英國)、《笑星和他的朋友們》、《藍精靈》、《堂吉訶德》(西班牙)、《巴巴爸爸》(聯邦德國)、《封神榜》、《小熊傑里米》、《六個勇士》、《真假大恐龍》(國際動畫片展播)、《鼴鼠的故事》(捷克斯洛伐克)、《新編西遊記》(韓國)、《辛巴達歷險記》、《丁丁歷險記》(2004.5)、《小蜜蜂瑪雅》(德國、2011.3)、
木偶:
《量子速度》(名字不確定、國際動畫片展播)、《》、
真人:
《蘇菲大嫂》(名字不確定)、《神奇老太太》(英國)、
⑤ 80後經典動畫片大全
5.美國動畫片《貓和老鼠》
【內容簡介】
本片的內容不用多說了。需要指出的是,當年,本片由各地方台率先播出,隨後央視跟進熱播。這些版本,即米高梅版的「TOM AND JERRY」。
不久,央視開始播出新版本的「貓和老鼠」,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片中的主人公湯姆和傑瑞都比原版本中的造型要矮小,即俗稱的「小貓和小鼠」 版,這一版本與米高梅版大同小異,但似乎不如前作受歡迎,只在美國本土播出了短短的三年(1990-1993),央視在90年代初引進,可算得上是「全球同步」了。
⑥ 有什麼國產動漫是關於 龍 的
動漫電影《哪吒之決戰龍神》
哪吒之決戰龍神的劇情簡介
· · · · · ·
影片講述了哪吒為了救出活祭的小孩,殺死龍三太子。因而惹怒了龍神,被龍神所傷,斷掉一臂。最終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塑蓮藕手臂,提升「離火印」實力,最終擊敗龍神,拯救陳塘關,戰勝邪惡的故事。
提取碼:56kb
⑦ 80年代動畫片有哪些
1、《黑貓警長》是改編根據諸志祥原著小說的動畫片,由戴鐵郎導演,並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3年下半年至1987年改編出品的5集系列動畫片。國內原創經典動畫之一 ,一直受到廣大觀眾,尤其是少年兒童們的喜愛,成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少兒的美好記憶。
2、《魔方大廈》是描述來克因魔方打亂後拼不回去,將魔方怒而擲地,魔方卻突然變大,好奇的來克便進入到魔方世界裡的一個故事。
3、電視劇《皮皮魯和魯西西》改編自「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兒童文學作品《皮皮魯總動員系列圖書》,由侯克明導演,李馨巧、胡世群等主演的童趣故事。本劇講述皮皮魯在魔方大廈的冒險、魯西西和鮑爾歷險記等富有科幻色彩、充滿童真童趣的小故事,向孩子們傳遞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4、《舒克和貝塔》是根據童話大王鄭淵潔小說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1989年製作的一部動畫作品。動畫由嚴定憲擔任導演,姚忠禮、聶欣如等擔任編劇。該劇主要講述了背負「小偷」罵名的老鼠舒克和老鼠「貝塔」,分別開著飛機和坦克幫助他人,戰勝海盜,最後保衛了人類和平的故事。
5、《大鬧天宮》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1964年製作的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由法國Les Films de ma Vie (VHS)公司發行,萬籟鳴、唐澄聯合執導。該片以神話形式,通過孫悟空鬧龍宮、反天庭的故事,比較集中而突出地表現了主角孫悟空的傳奇經歷。
⑧ 誰有關於恐龍的圖片和資料
第一塊恐龍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國牛津博物館保管員羅伯特·普勞特發現並收藏起來的。此後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險者及學者陸續發現和研究了本屬於恐龍的化石,但幾乎均未被正確鑒定。
為著名的恐龍化石埋藏點。祿豐和自貢還分別建立了恐龍博物館,1991年還舉辦了「祿豐首屆恐龍節」。中國堪稱「世界恐龍大國」。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包括骨、牙齒、皮膚、卵、糞便、足跡等,有2000多個,經鑒定,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有學者認為地球上生存過的恐龍數目在900—1200屬之間),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
現已發掘的最早的恐龍化石距今大約2億3千萬年。一般認為恐龍是從始鱷類中的假鱷類里分化出來的。最初的恐龍是一些兩足性食肉恐龍,至三迭紀末期時,恐龍的演化支系基本建成,至侏羅紀晚期時,恐龍類大大發展,其種類和數量均超過三迭紀時的先驅,並成為地球上真正的統治者。還出現了廣泛的適應輻射。
「恐龍」並不是分類上的術語,而是一個通俗名稱。恐龍下設兩個類群:
一、蜥臀目(蜥龍目)主要特徵是組成腰帶的骼骨、坐骨和恥骨三者間的結構形式與其它爬行動物相似,即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帶。下分兩個亞目:
(一)獸腳亞目:霸王龍、恐爪龍、躍龍、細頸龍等。
(二)蜥腳亞目:梁龍、雷龍、祿豐龍、馬門溪龍等。
二、鳥臀目(鳥龍目)主要特徵是組成腰帶的骨骼結構形式與鳥類相似,恥骨指向後方,即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帶,另外還具有前齒骨和頰肌。下分五個亞目:
(一)鳥腳亞目:禽龍、鴨嘴龍等。
(二)角龍亞目:原角龍、角龍、鸚鵡嘴龍等。
(三)甲龍亞目:結節龍、棘龍、甲龍等。
(四)劍龍亞目:劍龍等。
(五)鍾頭龍亞目:腫頭龍等。
恐龍在距今6000—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堊世——新生代古新世初期全部滅絕,這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的古動物類群神秘而不可思議地在地球上全部消失,引起眾多學者對其原因的推測和解釋,至今尚無定論。當今科學界中尚有一席之地的幾種解釋有:小行星撞擊說(貝克萊理論)、周期性絕滅說(復仇女神說)、氣候惡化說、群落演替說等,諸解釋之所以未能被公認,主要原因是它們均不能自圓其說,不能盡善盡美地解釋恐龍為什麼在大約50~100萬年的時間里全部絕滅了。
初中《動物學》課本上記述恐龍等很多爬行動物的絕滅的原因,屬氣候惡化說,是一種漸變論觀點。質疑者認為恐龍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已形成了對各種環境相當的適應能力,否則早就被淘汰了。地球氣候惡化應當是逐漸的、或是局部的,恐龍對此似乎也是可以慢慢適應的,或是可以避免的。中生代早、中期,亦有多次地貌及氣候的重大變化,恐龍並未受到多大影響,即使地球氣候惡化會導致恐龍死亡,也是局部的,全球各地並非都是這樣,仍有一些小區域的氣候沒有多大改變,那裡的恐龍不會與別處的恐龍「同時」滅絕。總之,恐龍絕滅的真正原因還不太清楚,相信會有一天揭開恐龍家族覆滅之謎。
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在恐龍的生物學特性方面,積累了一些資料。
恐龍的四肢(尤其是腰帶)與哺乳類的相似(即可直立在身體下方,能在地面上「高視闊步」地行走或奔跑。一般大小的恐龍(體長幾米至十幾米)通常步距約2.75~5米,奔跑時可達5~8米;小型恐龍奔跑速度可達35~40公里/小時,較大的恐龍奔走速度可達15~20公里/小時,最慢的僅為3.5公里/小時。
多數恐龍為植食性,食量很大,體重數噸至數十噸的蜥腳類每天進食量百餘公斤,甚至可達一噸以上,肉食性恐龍的種類和數量較少,據統計,每100隻恐龍中,僅有3~5隻是肉食性恐龍。
恐龍屬卵生動物,少數可能是卵胎生。生殖時期,雄性常為爭奪雌性而打鬥,或是以委婉動聽的喉音引誘配偶。卵徑80~300毫米,卵殼厚2~7毫米,多藉助陽光孵化,少數可能是象母雞孵蛋那樣來孵化。剛孵出的幼小恐龍有的發育比較完善,能自由活動;有的則發育不全,軟弱無力,需由母體細心照料及喂養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獨立生活(如鴨嘴龍類因之又被稱為「慈母龍」)。恐龍的壽命一般為幾年至幾十年,少數可長壽達百年之久。
科學家們通常認為恐龍是「變溫動物」,但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有些恐龍可能是「恆溫的。」著名的美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巴克研究認為:變溫動物的能量轉換速率低,骨頭中的鈣一磷交換場所一哈佛氏血管少,而溫血動物的骨頭中具有豐富的血管,以保證能量代謝的需要。巴克在比較了蜥蜴、恐龍和哺乳類的長骨磨片顯微構造之後,認為恐龍可能已有了「恆溫裝置」。恐龍行走和奔跑時產生的熱量,通常依靠長尾、長頸、體表骨板、擴大的鼻道、腦部大型靜脈竇散熱。
恐龍的體表具有鱗片,有的可能有羽毛或毛狀皮膚衍生物,可能具有象鳥類那樣豐富的色彩,特別是小、中體型的種類,幼體的顏色比成體更耀眼,大型的種類色彩則單調一些;生活在樹林中的種類多雜夾著綠、棕或黃色,而曠野里的種類多為黑白圖案。
許多人認為恐龍是巨大的、可怕的動物,這是不全面的。有的恐龍確實很大(震龍體長達42.67米),但有些恐龍則與雞大小相近。
綜合多方面的研究,恐龍的特徵可記述為:
腰帶有臼窩,Ⅱ~Ⅺ枚薦椎癒合;四足或二足直立在身體下方,趾骨著地行走,趾指端有爪或蹄3~5個;皮膚粗糙,被有鱗片或骨質甲盔;屬變溫動物,卵生(少數可能卵胎生);大多具牙齒,多為植食性,少為肉食性;頭骨的結構與鱷類相似。
參考資料:中學生物學
奔跑的恐龍
印化石後,亞歷山大作出判斷認為,很多大型的四足行走的蜥腳類恐龍確實是行動慢吞吞的"笨伯",行走速度只有大約每秒鍾1米,與人類散步的速度相近.很大的兩足行走的恐龍的足跡表明,它們的行走速度一般不超過每秒鍾2.2米,這與人類快速行走時的速度差不多.那些較小的,體重在500公斤左右(與賽馬大小相近)的兩足行走的恐龍的足印表明,它們能夠以每秒鍾12米的速度奔跑,這已經超過了人類百米賽跑冠軍的最高速度(每秒鍾11米),但是仍然大大低於賽馬的奔跑速度(每秒鍾大約15到17米).
翼手龍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厘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
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
鰻龍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三角龍
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它的鼻子上有一隻角,像犀牛,眼睛上有兩只角,又像牛.這三隻角都有1米長,是它們打架的有力武器.
雷龍
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有的身長達30米以上,有6層樓那麼高.它們都是食草或樹葉的動物.我們在博物館見到的一些恐龍化石,大多就是這種恐龍.
異特龍
異特龍是是一種兇猛可怕的食肉恐龍,它的一張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頭小豬.它的牙齒全都向里彎曲,獵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來.
資料
恐龍
_______ 恐龍時代的景象
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五前萬年的時光,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地球的環境也發生了許多變動.原本連成一整片的盤古大陸逐漸漂移,分裂成為如今我們熟知的形態.這些陸塊漂移到全球各處後,氣候環境也跟著改變.陸塊漂移,再加上氣候變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種類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由於這些變遷是在非常漫長的時間內逐漸形成,因此生長其中的動物依然能夠適應得很好.在恐龍時代早期,蕨類植物構成的矮灌叢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後來,高大的針葉樹林和低矮的蘇鐵叢林取代了蕨類植物的地位,成為地球上主要的植物景觀.不久後,第一批顯花植物出現了,地球上的植物景觀也因此發生了巨大改變.恐龍當時賴以為生的許多植物和花朵,今天依然存活在地球上.
恐龍
肉食者
肉食性恐龍是以群頭大,後肢有力而前肢很短的大型恐龍.它們都屬於獸腳亞目,常常被稱為食肉龍或食肉蜥蜴.肉食性恐龍靠後肢行走;由於後肢要負荷龐大身軀的重量,因此行動起來可能不怎麼快速.它們的頭很大,雙顎很長,顎骨上整排巨大彎曲的利齒,看起來就像牛排刀邊緣的鋸齒一樣.肉食性恐龍主要以其他恐龍為食,有時也吃動物屍體.它們可能是先用有利爪的後肢捕殺獵物,然後再藉助利牙和前肢利爪的幫助,把獵物的肉撕扯下來吃.虛骨龍也是一種肉食性恐龍,但它們和一般肉食性恐龍完全不同.虛骨龍的體態輕盈,行動敏捷,有一雙便於抓取的長手臂和手掌,以及長又窄的顎骨.它們奔跑的速度很快,以追捕小型哺乳動物和昆蟲為食.此外,虛骨龍也常會在大型肉食性恐龍吃飽後,撿剩下的殘渣碎屑吃.
恐龍
素食者
很多恐龍都是草食性的,其中包括了體型最大的蜥腳亞目恐龍,以及所有的鳥臀目恐龍.事實上,恐龍吃植物要比吃肉麻煩多了,因為植物是由纖維素和木質素構成的,這些堅韌物質必須先被分解處理後,才能被胃消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草食性恐龍演化出各種解決方法,例如:蜥蜴亞目恐龍根本不咀嚼,直接把咬下的食物吞進肚裡,讓胃裡的細菌來發酵食物或讓它們故意吃下去的小石子來磨碎食物.鴨嘴龍類的恐龍具有特殊的牙齒,可以先咬碎及研磨食物;角龍亞目的恐龍則用格外強壯的顎骨和利剪般的牙齒撕碎堅韌植物.
恐龍的滅絕
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恐龍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統統死去,科學家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有的說是地球在那個時候發生了地質上的造山運動,因為平地上長出許多高山來,沼澤便減少了,氣候也變得不那麼濕潤溫暖了.恐龍的呼吸器官不能適應乾冷乾熱的空氣,而且一到冬天,恐龍的食物也沒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絕路.有的說是超新星爆發引起地球氣候發生強烈變化,溫度驟然升高後又降得很低的緣故.還有的說是恐龍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龍又食量很大,所以中毒而死.證據是那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有花植物.還有人別出心裁地說,是因為恐龍這種巨大的動物因吃的太多且不斷放屁,向空中釋放大量的甲烷氣體.由於它們數量太多,生存時間又長,所以破壞了地球的臭氧層造成毀滅性氣候.甚至還有人說是外星人跑到地球來獵取的結果,因為它們覺得恐龍肉特別好吃.證據是他們在北極發現的恐龍骨胳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跡.總之,真可謂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
__ 1980年,美國科學家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這樣濃度的銥在隕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學家們就把它與恐龍滅絕聯系起來了.根據銥的含量還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相當於直徑10公里的一顆小行星.這么大的隕石撞擊地球,絕對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打擊,以地震的強度來計算,大約是里氏10級,而撞擊產生的隕石坑直徑將超過100公里.科學工作者用了10年的時間,終於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在中美洲猶加敦半島的地層中找到了這個大坑.據推算,這個坑的直徑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現在,科學工作者們還在對這個大坑做進一步的研究.
___ 科學家們開始為我們描繪6500萬年前那壯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龍們還在地球樂園中無憂無慮地盡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顆直徑10公里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從天而降.那是一顆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頭撞進大海,在海底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氣化,蒸氣向高空噴射達數萬米,隨即掀起的海嘯高達5公里,並以極快的速度擴散,沖天大水橫掃著陸地上的一切,洶涌的巨浪席捲地球表面後會合於撞擊點的背面一端,在那裡巨大的海水力量引發了德干高原強烈的火山噴發,同時使地球板塊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那是一場多麼可怕的災難啊.隕石撞擊地球產生了鋪天蓋地灰塵,極地雪融化,植物毀滅了,火山灰也充滿天空.一時間暗無天日,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捲走並埋葬起來.在以後的數月乃至數年裡,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雲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低溫中,蒼茫大地一時間沉寂無聲.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恐龍
奇形怪狀的頭
有些恐龍具備非常奇特的頭形,例如頭上長出怪異凸出物或骨質突起—它們可能呈現小塊,腫塊,新月,棘刺或頭盔狀.這些古怪頭形和現生爬行動物,鳥類或哺乳動物身上的特殊構造或鮮艷彩斑一樣,具有吸引目光的作用.它們醒目的造型,可能是用以吸引異性,嚇退敵人或表達自己心情好壞.此外,頭部的骨質突起也是防衛或攻擊武器,可以當作天然安全帽或堅硬的沖撞工具.眾多奇形怪狀的頭顱中,最別具一格的要數鴨嘴龍類的頭.鴨嘴龍是因為擁有寬扁無牙,鴨嘴般的喙部而得名的.
恐龍時代結束
白堊紀即將結束時,恐龍變得越來越少,最後終於全部消失.就在同時,地球的景觀也發生了變化.盤古大陸因為海底的擴展分成了好幾塊.海平面升高了,使得原先許多恐龍生存的低窪地區變成汪洋一片.許多種類的海生動物也滅絕了.此外,原本全年溫暖的氣候,現在開始變得比較有變化,或比較有季節性.植物的種類也發生了改變,顯花植物變得越來越重要.恐龍的滅絕正好讓地球上另一群生物—哺乳動物趁機崛起.
雙冠龍:
___ 長6米頭頂上有兩道突起嵴,吃腐肉.前肢短小,善於奔跑.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全長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鼻嘴前端特別狹窄,柔軟而靈活,可以從矮樹叢中或石頭縫里將那些細小的蜥蜴或其他小型動物銜出來吃掉.與後來的大型食肉恐龍相比,雙冠龍的身體顯得比較"苗條",所以它行動敏捷.口中長滿利齒,也能捕殺一些大個子的食草恐龍.但是,也有些科學家懷疑它的牙齒功能,說它只是一種食腐肉的恐龍.
恐龍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距離今天有2億到7千萬年的時候,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統治著海洋,陸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動物都無法和它們對抗,它們是名符其實的霸主,這就是恐龍.
在那個時候,地球的氣候溫暖濕潤,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裡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所以,不論是吃植物還是吃動物的恐龍,都有享受不盡的美食.因為有了這么好的環境,恐龍們一般都長得巨大無比.據推測,最大的恐龍有30米長,體重達40到50噸,就是用現在最大的公共汽車也拉不動它們呢.當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龍,像細齶龍全長才60厘米,重3公斤,跟我們見到的雞差不多.
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卻突然很快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消失的時間是在科學家們稱為"白堊紀"的結束期.恐龍為什麼會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凈,這是一個科學之謎,很多年以來人們紛紛猜測,但一直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龍並沒有完全消失,它們的骨胳變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來,使我們今天知道過去有這樣一些動物存在,並且根據這些骨胳推測描繪出了它們的樣子.如果你對恐龍感興趣,也不妨試試,看能不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對恐龍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它不僅能幫我們認識地球生物進化的過程,還可以使我們了解地球氣候的變遷,地質活動的狀況,我們人類自己與環境的關系等等,甚至還涉及宇宙天體的方方面面呢,怎麼樣,很有意思吧 下面就請你跟著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不過因為有很多好看的圖片,所以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你不要著急喲.
恐龍
____恐龍之最
__ 當你走過商店櫥窗,你會不會因為特大號的樂瓶或嬌小的卡通布偶娃娃而感到新奇或好奇不已 那你想不想知道最小的恐龍是什麽龍 又最長.最大呢
一.最小型的恐龍
___ 現今所知的恐龍類型中,最小要算是細顎龍類,不過雞大小的恐龍.有些種類體長僅約一米四十公分;有些則僅僅七十公分!雖然它比雞體型稍大,但包括長尾巴在內有些恐龍或許比細顎龍還小,但那僅是從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躍足龍,像貓一樣大小,有銳爪的肉食興性動物.較細顎龍與躍足龍要小的,是一些恐龍的幼體:鸚鵡嘴龍的幼體僅僅二十五公分體長,而最近剛孵出原蜥腳類僅僅二十公分長,不比知更鳥大多少.在阿根廷,1979年發掘出一種稱為鼠龍的原蜥腳類,大約比老鼠大一些而已!有一個古生物學家猜想成體可達六公尺長.但是在真正鼠龍的成體發掘到之前,那都僅僅是臆測而已!_
二.最醜陋的恐龍
__ 我認為腫頭龍,是那些很醜的恐龍中最難看的.腫頭龍屬於那一類凸出頂部的恐龍,它的頭骨覆以圓弧形的骨板大約有二十三公分厚,圍繞著這個凸起,在很平滑的小丘周圍飾以成行成列的小瘤和小棘,很像腫瘤一般,它的前緣看起來像是被某種不堪言語的骨頭疾病所折磨,它的鼻子,也是怖滿瘤狀凸起,棘狀刺.這些圍繞的瘤刺和棘狀刺物使得腦袋的凸出部份看來像是剃頭過了.和腫頭龍相比較,次丑的傢伙可能是厚鼻龍了.它也是角龍類,在鼻子上方具有短而凸起的飾物,看起來像是鋸 剩下來的樹干留在頭骨上._
三.最長的恐龍
___ 重型龍,與梁龍兩種大約都達二十七公尺長度.然而可能,暫時昵稱為超 龍與巨龍的兩類,若全部骨架發掘出來會更長.這兩類初步推測分別長度為:超十到三十五公尺.
四.最重的恐龍
___ 腕龍與南極龍 兩者估算都在六十三到七十二公噸之間(70-80噸)但是南極龍可能比較瘦一 些,但沒有人確切知道.
五.最寬的恐龍_
甲龍.在恐龍世界中的爬行的坦克車,甲龍大約五公尺寬,雖然它的體長不超過十公尺 ._
六.最早出現的恐龍_
現在所知最早的恐龍為兩足行走肉食類,命名為南十字龍.它出現於三疊紀中期,體長約 一尺公五
⑨ 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是哪一部
《恐龍葛蒂》
1909年,美國人溫瑟·麥凱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了一段動畫故事《恐龍葛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
1928年,華特·迪士尼創作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威利號汽船》;1937年,又創作出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他逐漸把動畫影片推向了顛峰,在完善了動畫體系和製作工藝的同時,還把動畫片的製作與商業價值聯系了起來,被人們譽為」商業動畫之父「。
(9)黑白卡通恐龍圖片擴展閱讀:
動畫片的理論在半個世紀之前發明了電影。早期的實驗者,努力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客廳創造對話作品,或為巡迴魔術燈表演的新感覺,這是一種流行的娛樂形式,發現了持久的視力。如果快速連續地顯示動作階段的繪圖,則人眼會將它們視為連續運動。
比利時人發明的首批商業上成功的設備之一約瑟夫高原於1832年出現反射鏡,一種旋轉的紙板磁碟,在鏡子中觀察時會產生運動錯覺。1834年威廉喬治霍納發明了西洋鏡,一個旋轉的鼓,內襯一條可以改變的圖片。
法國人雷諾於1876年將這一原則改編成可以在戲劇觀眾面前投射的形式。雷諾不僅成為了動畫片的第一位企業家,而且還通過鏡子系統向劇院屏幕傳達了他手工繪制的賽璐珞絲帶,這是第一位為他的動畫人物賦予個性和溫暖的藝術家。
這些早期插畫家變身動畫師中唯一的例外是 溫莎麥凱,麥凱在1911年的歌舞表演中製作了一部手繪彩色小尼莫的短片《恐龍葛蒂》,為麥凱1914年的巡演創作,改變了藝術。
麥凱精湛的繪畫技巧,流暢的運動感和對人物的強烈感覺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似乎具有個性,存在感和自身生命的動畫生物。第一位卡通明星誕生了。
⑩ 迪斯尼所有的人物詳細介紹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上海迪士尼值得一去嗎,裡面都有什麼動漫角色?
上海迪士尼有米老鼠,米奇和米妮等動漫人物。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