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學士服卡通圖片
擴展閱讀
ps如何斜面貼背景圖片 2025-08-22 13:31:21
圖片葉子唯美圖片 2025-08-22 13:31:19
搜索手抄報戲圖片 2025-08-22 13:28:58

學士服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13 20:51:24

㈠ 為什麼大學生畢業照上穿這樣的衣服叫什麼服裝

大學生畢業照上穿的衣服是學位服,學位服是畢業生獲得畢業學位的一種象徵,所以在畢業的時候會穿學位服畢業拍照。學位服分為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四種,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學位服僅限於學位獲得者、攻讀學位者及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導師)在學位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及校(院、所)慶、慶典等場合穿著使用,不準濫用。

學位服的起源。

學位服飾的起源要追溯到12世紀,那時正在形成大學。學者的日常服飾與牧師的服飾相同。中世紀的學者幾乎沒有等級之分。

在英格蘭亨利八世時代,牛津和劍橋首先開始規范了有明確定義的學位服飾並且使它成為大學所嚴格管理的大事。自1636年哈佛大學成立後,大學禮服開始在美國流行。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大學管理機構確定了明確的所有大學都須遵照的學位服規范體系,出台了一部關於學位服飾的法規。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學位服

㈡ 學士服怎麼穿(N種穿法) 歡迎各位分享 (附圖)

至於穿法,衣服穿好以後可以把袍子的帽子拴在第二個口子上,再把扣子繫上,這樣就固定住了。而有人大都系在第一個上,這樣即使裡面領口比較低也看不到啦~~ 至於學士帽,方的不是么?那個粘的東西在腦後,戴上以後你會發現前面有個小尖,據老師說這個尖不用放在腦門正中央,歪一點好。 至於帽穗,我只知道學士授予儀式沒有舉行時,帽穗是要放在右邊的,授予後是放在左邊的。 復雜學術版: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的區別&學位服的式樣和意義學位服介紹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一、學位帽學位帽為方型黑色。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蘇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校(院、所)長帽流蘇為黃色。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三、學位袍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服為紅、黑兩色。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四、垂布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學位服介紹 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從左至右:學士服、博士服、校長服、校長(導師)服、碩士服校長服垂布學位服垂布 從左至右:文學類、理學類、工學類、農學類、醫學類、軍事學 惡搞版:描述:可以變身為巫師放閃電圖片:描述:可以化身為死神去勾魂圖片:描述:可以是拳擊手登場前的披風圖片:描述:可以穿上寬大舒適的學士服去尋寶圖片:描述:也不妨礙你化身為蜘蛛俠爬高竄低圖片:描述:雖然沒有墨菲斯那麼帥但也頗有氣勢圖片:描述:統一的服裝說明屬於一個組織圖片:描述:最帥的是連哈利波特都穿它。。。 圖片:背景知識:據資料記載,中國的學位服出現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或更早一些。由圖二十四可見,這七位醫學博士的學位服宛如當時流行的長袍馬褂。長長的衣身下擺至踝骨處。寬肥的袖子幾乎把雙手全部掩蓋,只是顯露出為之奮鬥了幾個春秋的畢業證書。與「美派」不同,袖身沒有任何學位等級的標志。在對襟式的長袍前片,左右各有一條寬寬的黑絲絨飾邊。它們讓人聯想起許多「新派」的博士服,這是美國學位服區別於歐洲學位服的標志之一。柔軟且富有立體效果的黑絲絨,深重,高雅,既表現了博士的風度,也顯示出學者的沉穩和氣派。黑帶被我們所借用,使之成為中國學位服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些博士服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並非其服裝自身,卻是與之相配的並顯露於外的立領學生服。究其根源,學生裝是在原有中式對襟上衣的基礎上,並受到「西洋東漸」的影響而形成的本世紀初典型的一種服裝。由於多數男學生經常穿著(如同女學生以穿改良旗袍為其特徵一樣),它逐漸地成為男學生的一種特定校服。按常理,無論「歐派」還是「美派」學位服,在其裡面男士通常穿筆挺的西裝方才「合理」、「恰當」,而這幾位中國的博士連同那位外藉博士卻偏偏內穿對襟式立領的學生裝。台灣的學位服更是向中國化跨了一步。小立領不再是學生裝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構成了不可或缺的中國學位服特徵。 再者,他們所載的方帽之方式也別具特點。方形帽頂的一角沒有象國外一樣被放在前面,卻呈...

㈢ 研究生學士服的顏色是什麼

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

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碩士服只有垂步顏色是由專業區分的。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 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 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 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學士服發展歷程

在中世紀初期,羅馬帝國滅亡了,希臘和羅馬燦爛的古典文化被摧殘,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華的城市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各種教育機構盪然無存,羅馬基督教會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繼者和傳播者。

到了十二世紀,由於基督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神職人員幫助主教管理他們的教區。於是陸續出現了修道院,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大主教區學校設在大主教區內,教區學校設在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落。

教會利用這些場所,對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教育,他們採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稱為「七藝」(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的學習課程。

這些學校的教師在義大利被稱為博士(Doctor,來源於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師),而在巴黎則把教師稱為碩士(Master,來源於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師,師傅)。

㈣ 學士服該怎麼穿

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 等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學位袍: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為粉、灰、黃、綠、白、紅色。 學位服是學位獲得者,攻讀學位者及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委員(或導師)出席學位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及校(院、所)慶,慶典等活動的穿著的正式禮服。學位服作為專用服裝,著裝應符合下列規范: 一、學位帽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 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 蘇 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校(院、所)長帽流蘇為黃色。 流蘇系掛在帽頂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 未獲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三、學位袍 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服為紅,黑兩色。空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得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四、垂 布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披在後背處,匍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五、附屬著裝 內衣:應著白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褲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學位服介紹 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描述:從左至右:學士服、博士服、校長服、校長(導師)服、碩士服圖片:1.jpg

㈤ 學士服顏色分類

文學(含文學、法學、哲學、教育學、部分院校經管類)——粉色

理學(含部分院校經管類)——灰色

工學——黃色

農學——綠色

醫學——白色

軍事學——紅色

㈥ 心理學學士服是什麼顏色的

就是這種的,你看一下

㈦ 圖片里的這種衣服叫做什麼

學士服。其中每套學士服由學士帽、流蘇(學士帽上的穗子)、學士袍、垂布(即我們一般熟悉的衣領)四部分組成。不同學科垂布顏色不同,一般可分為:文(含文、法、哲、史、教)——粉色、理(含經、管、理)——灰色、工——黃色、農——綠色、醫——白色、軍事——紅色六大類,採用不同的六種飾邊顏色區分。

㈧ 畢業照要怎麼照這里搜集了38張示例圖!

掃盲篇

上一年的旅行自拍相信很多朋友已經看過了,大家對於自拍應該有了新的看法,現在推出一種新的、好玩的自拍項目:集體自拍照(自拍畢業照包含在內)。自拍照,顧名思義,這個功能主要是給用戶,在單獨使用數碼相機、手機等拍攝工具時,想拍攝自己的影像所使用的。而集體自拍照則是在集體中的一人使用數碼相機、手機等拍攝工具時,拍攝集體的影像所使用的。

准備篇

畢業照開拍之前應該要做些什麼東西呢?

一一告訴你:

1、確定時間。

很多大四的同學最後一個學期都在實習,因此需要提前確定好要拍攝的時間。此外,五月和六月開始進入夏天,比較炎熱,因此我建議大四的同學第一學期秋冬的季節拍攝,一定要等到學士服批下來的人除外,一來天氣涼爽適合外拍,二來天氣太熱會融化妝面,三來大家還有課都在學校,比較齊人,四來秋裝和冬裝花樣比較多,拍攝出來的效果會比單調的T恤或是襯衣更酷。當天的時間安排建議在午後的13點開始拍攝,13點~16點陽光猛烈,適合在室內拍攝,比如說圖書館、課室等,16點過後陽光開始柔和,開始室外拍攝,例如操場、校道等

F13,16mm,1/80s,ISO400

2、湊人數。

俗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個人的裝逼畢業照會被雷劈。因此,要裝一起裝,想到一個人拍畢業照要玩多重曝光充人數的場面也挺心塞的,不如叫上幾個失戀時一起劈過酒的哥們、無聊時一起講過全班八卦的姐們一塊拍。人數在8~10人為宜,人太少不像畢業照,人太多太難控場。

F16,32mm,1/100s,ISO 1250

3、服裝配飾。

服裝沒有硬性的規定,但我有軟性的建議:服裝最好能夠統一,正常點的組合是白襯衫+黑西褲+黑皮鞋,特立獨行點的是全套籃球服、恐龍睡衣、美少女戰士服等。假如不能做到全部服裝統一的話可以選擇大家共同擁有的衣物,比如說運動鞋、球鞋等。顏色也需要提前進行溝通,我的畢業照選擇的是白色的T恤+深色褲子/褲子+鞋子隨意,共同顏色就是白色,讓人一目瞭然。

配飾方面有很多,學士帽、領帶、領結、紅領巾、太陽眼鏡(裝逼利器)等等,搞怪點的可以買一些怪獸面具。

F16,40mm,1/100s,ISO1250

F8,32mm,1/80s,ISO 3200

4、器材。

(1)單反+鏡頭:我使用的單反機身是Canon 5DMARK III,鏡頭是Canon EF16~35mm F/2.8L II和Canon EF24~70mm F/2.8LII,一隻超廣角和一隻變焦人像王足以應對自拍畢業照的拍攝。

(2)三腳架:FotoproMGC-684N+T7專業碳纖維三腳架,超便攜超穩定戶外單反相機三角架。

(3)無線快門遙控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相機所配置的無線快門遙控器不一致,購置前需要了解清楚。

5、選點

先選好點之後拍攝可以節省大家的時間,挑取具有學校建築特色以及極具留念的地方,事先做好相關定點。這是我們當天的拍攝地圖,有準備往往更有效率。

6、化妝。

強烈贊成所有拍攝畢業照的女生化妝,一來真的會變漂亮,二來減輕攝影師的後期壓力。男生也可以塗一層淡淡的BB霜,除非你真的很天生麗質。

7、閱片量。

這一點至關重要,這是怎麼將作品拍得高大上的關鍵,沒有人是天生的模特,因此要學裡面的動作,也沒有人是天生的攝影師,因此可以根據裡面的站位去現場調度。片子哪裡找,給大家一個捷徑,搜美劇的海報劇照以及日韓組合的專輯封面和寫真,還有婚禮拍攝的伴郎伴娘的合照,這些都可以成為你拍攝畢業照的靈感來源。

拍攝篇

1、美劇劇照的拍攝方法。

F10,16mm,1/160s,ISO100

美劇的劇照有很多是將人物放置在畫面的底部,然後擺出各種動作。創作靈感也來源於自己2014年8月在西藏班曲拍攝的一套藏族90後為主題的人文紀實片子。

同學裡面有情侶的話,可以建議他們摟在一起,或者KISS,增添畫面的趣味性,就像畫面里的8號、9號同學。單身狗也不用怕,有單身狗的動作合輯:1號同學裝作在拍攝我們,2號同學看鏡頭搶鏡(心機啊),3號同學看向遠方,4號同學往她的左前方看,5號同學背向鏡頭往左看,6號同學往她的右前方看,7號就是我,裝作在走路。

自拍之前,負責拍攝的人必須要將其他人的位置和動作確定好。千萬不能錯位重疊,這樣會顯得很亂。

還有一點自拍提示,要留下空位給自己,就像下圖一樣,往裡一站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6.3,27mm,1/125s,ISO 1250

再來剖析一下這張畢業照的動作:1號同學已經動作窮了,還是這個pose,2號同學深情看鏡頭,3號同學插褲袋繼續裝作看遠方,4號同學雙手垂下看鏡頭,5號就是我,單手插褲袋回頭看鏡頭,6號同學雙手交叉,7號同學側身看鏡頭,8號同學動作跟1號對稱,9號雙手垂下,雙腳交叉。

難倒是不難,關鍵是要有范,腰板挺直抬頭挺胸是王道。

2、勢必要跳起來

F10,16mm,1/200s,ISO 100

跳起來也是有技巧的。拍攝跳起來的角度通常為仰拍和平拍,以下這張花絮圖片記錄的是平拍時的畫面。

出來的效果是這樣的:

平拍出來的視覺沖擊不夠俯拍強烈,拍攝了這張照片之後我覺得可以嘗試仰拍,於是就拿手機或者其他物品放置在鏡頭下面。

仰拍與超廣角的結合使得空間壓縮感更加強烈、更具視覺沖擊力。

小提示:最好挑選背景簡單空曠的地方跳起來,畫面干凈大方。

F2.8,16mm,1/200s,ISO 1600

3、模擬情景

這是畢業照的重頭戲,拍攝之前建議想好要拍攝什麼場景、什麼畫面,到現場之後負責攝影的同學要現場調度誰應該坐哪裡,誰應該在那做什麼事情。

(1)課堂百態。

F4.5,35mm,1/80s,ISO 2500

大學課堂十分有趣,有專心聽課的同學,也有很多在做各種事情的同學人在心不在,我覺得自己傾向後者。當時安排了1號和2號同學繼續打情罵俏,3號同學翹課走人,4號同學公然睡上桌面,5號同學好好發呆,6號同學上課玩手機,7號同學裝不會做那道題目請教8號同學,接著9號真的是在很認真地玩手機!

(2)體育課後的便利店。

F4.5,27mm,1/125s,ISO500

通常上完體育課大家都一起去便利店買水買飲料喝,一邊喝一邊聊天,很歡樂。我當時建議女生坐在遮陽傘下聊天,男生從便利店門口拿飲料出來,有說有笑。最最關鍵的一點是現場還需要說一個能讓大家一起笑的梗,想好了說出口之後馬上按下快門,在這種場景,笑和沒有笑的畫面差別挺大的,大家可以自己腦補一下。所以說攝影師不好當,又要會拍、又要會現場調度、還要逗大家開心。

(3)圖書館自習。

F5.6,24mm,1/125s,ISO200

挑兩張沒人的桌子,9個人的話4人一桌,多餘的一個站起來看,就是7號同學,雖然動作很作,但扔要為她的演藝精神鼓掌。男生的坐姿可以模仿1、4、5號同學,蹺二郎腿並且背靠凳子,其他同學就是很認真地在看書。

(4)1000米考試。

F10,25mm,1/200s,ISO100

每每體育課的1000米考試,總會有人搶跑但是老師又不抓,開跑之前隔壁的人總跟我說你這小子別跑太快,結果一開跑自己像只箭一樣沖了出去,最後大家還是在轉彎出悄悄走直徑少跑了半圈。

拍攝的時候我喊一聲起跑,大家一起沖出去,在那個瞬間馬上按下手中的無線快門遙控器,連拍幾張,當中會有非常好玩的畫面。這種畫面通常需要拍攝好多遍,要有心理准備。

4、巧用剪影

F9,33mm,1/160s,ISO 400

拍攝剪影,肢體動作要夠明顯,腿、臂和身軀的分離要明顯,不然就會變成一坨黑色。

大家可以留意兩者的區別,我已經細心地為大家整理出了兩者的不同,一起來找茬。

5、大環境小主體

F10,26mm,1/200s,ISO 125

這種風格我特別喜歡,大家經常能在我的作品裡找到這個影子。拍攝這張照片時,相機離人物的距離真的有點遠,就在這個階梯上。

就像圖中幾個同學差距拉得不開,看起來就像抱團一樣。此外,動作要誇張,把身體伸展開來,本來人就小了,不做點吸引眼球的動作就會顯得很呆板。

6、利用光源

F2.8,16mm,1/80s,ISO 2000

夜晚的到來會對不外置燈具的自拍照造成影響,但是可以利用周圍環境燈的資源,好比車燈。把車開到人物的背後,坐中間的兩位同學負責把兩個車燈完全遮擋住,出現輪廓光,兩邊的人每人都能打到半張小臉蛋的輪廓光。

7、象形紀念

F10,20mm,1/200s,ISO 100

我們學校的英文簡稱是DGUT,由於人數有限,我們9人只能這么去排位置了。

當然也可以嘗試俯拍的方法,大家躺在地上,9個人先把D排出來,然後把G排出來,接著再把U、T排出來,最後拼接出來DGUT。就像這張我上一年為澳門大學的哥們拍攝的這張UM象形(Universityof Macau)

F13,47mm,1/125s,ISO1600

8、善於構圖

F2.8,47mm,1/125s,ISO 200

構圖是攝影語言的基礎,構圖對於照片的好壞至關重要。這張是在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拍攝的,兩層樓的玻璃和扶手形成了一種V型的對稱構圖。

拍攝時先讓一個同學站上去測光,看看效果。

再把人的站位設計成三角形對稱就可以輕松完成拍攝。

有了好的構圖作為基礎,動作怎麼擺都能夠出一兩張好的片子。

F2.8,47mm,1/125s,ISO200

F6.3,35mm,1/125s,ISO 1250

這張的故事性比較強,是在模擬下課的場景。1號、2號情侶同學依然左手牽右手,3號、4號、5號、6號同學多年飾演路人,亮點在於7號跟8號的追逐打鬧,動作誇張搞笑,9號就遠遠指著他們兩個在看。

趣味性的加入使得這張照片特別好玩,但是根本的一點是,這張照片的構圖比較有趣,裡面有兩種構圖,一種是匯聚線構圖,還有一種是三角形構圖,兩者的結合會引導讀者朝著匯聚的方向去看圖,接著視線又回到了人物的三角構圖里。

復合構圖能夠增添畫面的可讀性,拍攝時不妨想想能不能嘗試多種構圖,但有一定的難度在。

選點的時候兼顧構圖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同學之間的站位調度。

後期篇

後期包羅萬象,今天為大家介紹三種簡單粗暴又很常見有用的後期方法:組合拼接、創意翻轉以及換臉易容。照片的調色、磨皮處理、更多後期揭秘教程會出現在我今年即將出版的自拍教程書籍里。

1、組合拼接

F9,16mm,1/200s,ISO 400

這是由三張圖片拼接完成的,很緊湊,形式感很強,再加上動作的不一致豐富了畫面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又好玩又酷。來看看三張原圖。

假如不對畫面內容進行裁剪的話,畫面里上下左右很多多餘的元素都會留下,這樣看起來失去了一種關聯性和緊湊性。

後期方法

Step 1:截取所需。

將三張圖片分別導入photoshop,單擊裁剪工具,選擇「不受約束」,將裁剪的邊框框住人物的四周。

回車鍵確定裁剪。同理得出另外兩張裁剪後的照片。

Step2:拉入畫布。

單擊「文件」菜單的「新建」,新建畫布,將三張圖片拉入該畫布。

將三者拖放在一塊即可。

2、創意翻轉

F10,70mm,1/125s,ISO 200

畫面里的人都是虛的,因為都是人在水裡面的倒影,當時拍攝的環境周圍很亂,因此我沒有考慮截取真人部分,來看看原圖。

假如人的背後是干凈的天空該有多好,但現實總是殘酷的,有樹林、有指示牌、有廣告牌,還有石頭等雜七雜八的東西。細心留意一下,水裡面的倒影畫面卻無比干凈,因此我就想到了只要畫面里的倒影部分。

後期方法

Step1:截取所需。

將照片導入photoshop,單擊裁剪工具,選擇「16X9」,將裁剪的邊框框住人物的四周。

回車鍵確定裁剪。

Step2:垂直翻轉。

復制圖層。Command /Control+T,單擊右鍵,選擇「垂直翻轉」。

結果就會得到下面這張成品。

F10,70mm,1/125s,ISO200

這張已經頗具逼格,但是為了讓這張照片更讓人覺得耐人尋味,我決定將這張照片再次垂直翻轉。

Step3:翻轉拼接。

單擊「裁剪工具」,將上方畫布擴展,上下畫布對稱。

回車鍵確定裁剪。復制圖層,單擊該圖層,點擊右鍵,選擇「垂直翻轉」,拖動照片至空白畫布處,將上下多餘部分裁掉即可。

同理,根據這種玩法,我們可以創作出更多類似的作品。

3、換臉易容

F9,26mm,1/320s,ISO 400

畢竟畢業照是集體照的一種,並不能保證按下快門的那個瞬間每一個人都是最好的狀態。在拍攝的時候大部分人的臉部神態都很好,但是其中有一兩個人眼睛閉了起來亦或是抓拍到的表情不太好怎麼辦呢?又不想因為這一兩個人而放棄了整張照片。不用擔心,給他/她換張臉就好了。

來看看這圖片的原圖。

左起第三個女生當時跑起來還沒有緩過神。

我很喜歡這張跑起來的畫面,很有一種青春張揚的感覺,又不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不要這張照片,因此很自然就想到換臉。

後期方法

Step1:挑選素材。

除了那張照片之外需挑選出另外一張照片作為素材。

這張照片里的那位同學表情到位了,來,放大看一下。

有了素材就好辦,建議拍攝的時候盡量不要刪掉一些不好看的照片,導進電腦之後再決定刪還是不刪,一能讓自己有絕對多的素材保證,二也許能在裡面找到很多搞笑有趣的畫面,存下來就是一種回憶。

Step2:套索臉蛋。

單擊「磁性套索工具」,將臉蛋圈選出來。

回車鍵確定,單擊右鍵,羽化3個像素,復制該圖層。

我懇求我的同學不要殺了我!我只能幫她征個男友做為報答了。

Step3:拼接調整。

將該圖層導入原本挑選的那張照片。

通過液化、拖拉、透視、變形等方法將臉蛋與原圖相吻合。

就這樣完成了換臉易容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