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耶穌教堂卡通圖片
擴展閱讀
bigcock動態圖片大全 2025-08-15 16:29:19
湯姆手機壁紙沙雕圖片 2025-08-15 16:28:37

耶穌教堂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05 03:44:08

Ⅰ 世界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築物的名稱

基督教:大教堂。基督教的教堂都設有十字架,耶穌為救世人釘死在十字架。米蘭大教堂是、聖彼得堡大教堂都是其中代表作。

佛教:佛寺。佛教傳人中國初期,寺院建築參照印度佛寺的模式,寺以塔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 而一般建築如齋堂、僧房等,又參照我國民用住宅的格式興建。從整體上看,中國佛寺基本上採納的是庭院式建築布局,較大的寺院可由幾個庭院組成建築群,大都採取了木結構建築方式。

伊斯蘭教:清真寺。不同地區的清真寺都與該地區的建築傳統相結合,但絕大多數清真寺的建築形式是圓形拱頂的正殿和尖塔式的宣禮樓即光塔。圓頂可以說是整個穆斯林世界清真寺的標志。

(1)耶穌教堂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1、佛教:創始人名悉達多,姓喬答摩,佛徒尊稱其為「釋迦牟尼」(意即「釋迦族的聖人」),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

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2、基督教:公元1世紀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穌創立,耶穌是基督宗教里的核心人物,基督宗教認為他是《舊約聖經》中所預言的彌賽亞(救世主,基督),並且是三位一體中聖子的位格,常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

3、伊斯蘭教:創始人為穆罕默德,含意為:受到善良人們高度贊揚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政治家、宗教領袖,穆斯林認可的伊斯蘭先知,廣大穆斯林認為他是安拉派遣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伊斯蘭教教徒之間俗稱「穆聖」。



Ⅱ 請問這是什麼教堂

你說的是法國著名的天主教堂沙特爾大教堂。

夏特爾大教堂即 沙特爾大教堂 。

沙特爾大教堂,全稱沙特爾聖母大教堂,法文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Chartres,坐落在法國厄爾-盧瓦爾省省會沙特爾市的山丘上。是法國著名的天主教堂, 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門和其壯觀宏偉的羅馬尼斯凱像,早期的珠寶光彩的玻璃裝飾的窗戶,無一不是十二世紀法國建築史上的經典傑作。它與蘭斯大教堂、亞眠大教堂和博韋大教堂並列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

概述:

【名稱】沙特爾大教堂

【類別】建築、教堂

【年代】公元12世紀

【風格】哥特式

所屬洲:歐洲

所屬國:法國

列入名錄年份:1979年

文化遺產:哥特式教堂建築,具有一個飾以突紋的拱頂和多扇飾有精美浮雕的大門,以及南北兩個鍾塔、達2000平方米的彩繪玻璃窗。

意義:法國12-13世紀哥特式建築的典範。

歷史事件:

1145年始建教堂。

1194年遭遇大火。

1260年被重建,路易九世親臨落成儀式。

1507年雷電擊毀了北尖塔,重新修復。

1594年亨利四世加冕。

1836年大火燒毀了鉛制的屋架。

1840年生鐵制的屋架建成,屋頂由銅製成。


地理位置:

沙特爾(Chartres)是「法國糧倉」博斯Beauce的首府,沙特爾位於一個山丘上,

在厄爾河左岸(Eure)。沙特爾是一座古老的中世紀小城,鎮中心有一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沙特爾大教堂(Cathedrale de Chartres),沙特爾教堂的建築根基是菲爾貝爾(Fulbert)主教時期(11 至12世紀)的羅馬教堂。


建築風格:

沙特爾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是標準的法國哥特式建築。


沙特爾大教堂建築風格

它高大的中殿呈純哥特式尖拱型,四周的門廊展現了12世紀中葉精美的雕刻,12、13世紀的彩色玻璃閃閃發光。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那麼非凡卓越,堪稱經典傑作。沙特爾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和中世紀基督文明輝煌成就。基督教傳入前,在沙特爾的代表就建起了這座教堂。它與蘭斯大教堂、亞眠大教堂和博韋大教堂並列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



建築構造:


沙特爾大教堂是在同一地方建造的第六座教堂。現存沙特爾大教堂的主體建築重建於公元1194年,公元1264年竣工。保留了原來西門廊和三個正門上的12世紀時期的雕刻藝術作品。大堂有3個聖殿,分別與三座大門相通,象徵耶穌不同時期的活動與生活。中殿長為130.2米,正面寬16.4米,四分拱頂高達32.5米,帶有側廊式耳廊,每個耳堂作為出入口。是法國教堂中最寬的中殿。教堂的3座聖殿分別與3座大門相通。

其兩側分別有一座互不對稱的尖塔式鍾樓,其獨特的建築格局最為引人注目。

南側鍾樓是早期法國哥特式的八角形建築,建於公元1145年至1170年間,其風格莊重朴實;北側鍾樓始建於12世紀初期,但當時沒有建造尖塔,這個火焰式鏤空尖塔於16世紀才開始建築,其風格精巧而華美,塔頂高為111米。

大教堂的西部正門入口是一組三扇深凹進去的尖拱大門,門的兩側原有24尊圓柱雕像,現存19尊。是1145年-1155年間的作品。三扇大門的中門即「主門」。因其門楣上有表現基督的雕像,基督是萬王之王,故而得名。教堂有兩個高低不同令人矚目的尖塔,其高度均超過91米,構造簡單。其歷史可追溯到12世紀30年代。另一座則構造精巧。

大堂北側大門旁的雕像是聖母和《舊約》中的人物和聖母。,南側大門旁的雕像則是耶穌基督一生的描繪與寫照。

祭台與中殿之間是美麗的祭廊,建於16-18世紀,上面是描繪耶穌與瑪利亞生平的浮雕。在18世紀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教堂擁有一尊受人崇敬的懷有耶穌的聖母木雕像。 此外,無數較小的雕像遍布於教堂各處。沙特爾大教堂雕刻群像是法國哥特式雕刻藝術的典型作品,其特點是形體修長,姿態拘謹,雕像以其頭部前仰後合、左顧右盼來生動的表現人物的神態和動作。

大教堂里里外外、共有1萬多尊用石頭和玻璃製作的塑像。其中一件珍寶是一扇12世紀的窗子,被稱作美麗的玻璃制的聖母瑪麗亞。

教堂除了擁有古老的聖母木雕像外,還擁有聖·安妮·瑪麗的母親的頭顱和一件據稱為聖母生耶穌時所穿的衣服,現保存在一個聖盒內。教堂有超過2000多平方米的170多個彩色玻璃窗,瑰麗奇巧,以藍色和紫色為主調,被公認為12世紀-13世紀玻璃藝術最完美的典型。

法國南部地區是洞穴藝術比較集中的地區,也是歐洲史前美術最重要的發源地。洞穴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繪在岩洞深處的壁畫,以動物形象和狩獵場面為題材。同時還包括一種人體浮雕,這種浮雕常被雕鑿在露天的石窟中。栩栩如生和豐富多彩的岩洞壁畫,反映了史前藝術的卓越成就。


功能演變:


公元1600年以來,沙特爾大教堂一直是重要的朝聖中心,同時也是祭祀聖母瑪利亞的聖地。遠處觀看,兩個不對稱的尖塔特別醒目。走近教堂,又會被教堂中細膩的雕刻、精美的繪畫所折服。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看到羅馬建築常用的青藍色向哥特式的多彩形式的演變過程。「沙特爾風格」曾經風靡於歐洲各地,成為後來許多著名教堂的樣本;教堂自身也成為法國著名的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

今天,宗教的任職儀式還在這些中世紀教堂里舉行,然而,隨著占據統治地位的商業寺廟的興起,原本壯觀的大教堂黯然失色 ,但從許多方面來說,人們依舊傾心於哥特式建築的創新、奇特及在中世紀建築史上非凡地位。


教堂規模很大,融合了12世紀的羅馬風格及中世紀的哥特式風格,教堂旁有兩座高聳的塔樓,左邊為哥特式,右邊為羅馬式,看起來是一種不平衡的美感,沙特爾大教堂部分始建於公元1145年,原本屬於羅馬式建築,於1194年毀於火災,全村不分尊卑,努力重建,此時風格轉向哥特式,而保留了舊有的羅馬式鍾樓,與改建後的哥特式塔樓左右相望,饒有趣味。

盡管沙特爾教堂遭受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它還不失是這一時期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之一。16世紀,北面的教堂遭雷擊後被傑汗德·博斯修復。公元1836年,第三次大火毀掉了教堂木製的屋頂。於是金屬屋頂代替了被燒毀的木製屋頂。


歷史意義:


公元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了由基督教統治的中世紀時代。從藝術史的角度講,

中世紀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終止,前後長達一千多年。在這漫長的一千年裡,基督教稱為治理國家的精神支柱,整個歐洲完全處於封建宗教的控制之下,文化處於被桎梏的狀態,古希臘和古羅馬所流傳下來的燦爛文明則幾乎完全衰竭,以致於後來崇尚古典藝術的人都稱中世紀為「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紀的基督教文明完全取代了原來的地中海傳統,教會成為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權威和組織者,藝術也完全為宗教服務,非寫實的、教條的、充滿宗教色彩的藝術風格主宰了中世紀的美術,而古典的自然主義風格和所有古典文明成為歷史上光輝的一頁。

大教堂被稱為「石砌聖經」,歷經多次宗教戰爭、法國大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絲毫無損,大教堂一直超然於亂世之外,因此被稱為「理性之寺院」,可見其在法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羅丹甚至稱它為法蘭西的衛城。


裝飾雕像:


建築是中世紀藝術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大量的教堂就是在那個宗教狂熱的時代修建的;而雕塑作品幾乎都是作為建築的一部分出現的,內容所表現的完全是宗教故事或《聖經》中的人物。

法國是中世紀後期哥特藝術的發源地,沙特爾教堂便是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教堂上大量的裝飾性雕像也是哥特雕塑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教堂門側的立柱上,雕刻有許多站立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現聖經中的先知和聖徒,有的是表現皇帝和皇後,體現了政教合一的思想。這些大門側柱上的石雕,雖然有著中世紀典型的被拉長的身材和呆滯的目光,但也表現出人物的個性,動作也有所變化。其中以教堂南牆的《四聖徒像》最為出色,這是聖經中四個不同時代的聖徒形象,都以圓雕的形式出現,神態生動,富有個性,形體比例也比同時代的其他作品准確,他們服裝的質感也被雕刻家們細膩地表現出來,有很強的質感。所有這些雕像都有著安靜、平和的神態,體現了基督教信念中的理想形象,具有很強的宗教感染力。

12世紀初,法國皇權開始擴大。阿伯特·蘇歇(Abbot suger)大主教作為路易六世的主要顧問,在促使君主政體與教會間建起緊密的聯盟上,起過重要的作用。教會把法國主教(及其控制下的城市)置於國王身邊。由於蘇歇幫助君主政體實現其政治目的,國王始肯把發展宗教事業納入國家計劃,從此蘇歇在教會的威信被絕對化。這座建於8世紀的教堂,在1145年,由於教堂的主教與蘇歇接近,開始共商重建的大事。五年後,夏特爾教堂的西門不幸被大火燒毀,第二次重建是在1194~1220年。重建後就風格上看,它是繼巴黎聖母院之後為最成熟的一座哥特式建築。尤其是它上面的大量裝飾雕刻,在西歐所有的哥特式教堂中也是最優秀的作品。這里是教堂南門的裝飾雕刻。作為人像柱雕,起始於古希臘藝術的盛期,在中世紀教堂的建築上,這種雕刻常在哥特式建築物上見到。沙特爾教堂的南牆上這四個聖徒形象風格上接近羅馬晚期的肖像雕刻傳統,但具有中世紀的審美特性,雕像全部以圓雕形式表現,這四個屬於不同歷史時期的使徒形象,神態都很生動、富有個性,形體比例也較正確,它們遠勝於早期羅馬式的肖像雕刻,是建築雕刻中的藝術珍品。


玻璃窗:


在12至15世紀,法國全境建造了60多座大教堂,大多是哥特式建築。在中世紀,作為城市解放和財富的紀念碑,教堂建築正處於鼎盛時期。這種教堂已不再是原先那種純粹膜拜神靈的場所,也不是古代的軍事堡壘,而是市民公共生活的聚會中心,是市民生活所需的大會堂。舉凡市民的婚喪大事,都要去教堂里舉行。於是,建築物為適應新的宗教時期人們的心理要求,把它裝綴得更富感情色彩,出現了不少哥特式建築的藝術形象-----雕刻裝飾、彩色玻璃窗、地面鑲嵌圖案、飛升的肋券結構等等。這種奢侈的建築追求也遭到大封建領主的頑固反對。11至12世紀之交的法國大主教聖伯納,就曾下令禁止在他主持的最有勢力的西斯庭教派的修道院教堂里採用上述裝飾,也不許建造鍾塔。所以,一種建築風格的形成,有時也伴隨著矛盾與斗爭。法國的哥特式教堂,就密切反映著大封建主與王室之間的思想斗爭。

10至12世紀的羅馬式教堂的拱頂太厚重,不僅浪費石材,窗子也開得很小,內部昏暗,外觀封閉,給人以窒息感。而哥特式的結構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使用骨架券作拱頂,十字拱形成一種推架式。既省材料,側推力也減輕,建築物頂部大大


沙特爾大教堂彩繪玻璃

升高。二、用獨立的飛券在兩側凌空越過側廊的上方,飛券落腳在側廊外側的牆垛上,擴大了中廳的側高窗面積。

三、所有狹長的窗戶以彩色玻璃作鑲嵌,使室內光線炫目,增強教堂的神秘感。人在寬長的主殿前,面對金綉銀綴的祭壇,燭光前的受難耶穌像,仰望高聳的飛券肋拱,它們象一簇簇飛箭,集中在屋頂,使人頓覺有升騰之感。沙特爾教堂就以其華麗的彩色玻璃窗和裝飾雕刻為最富特色。這扇玻璃窗就在教堂南側唱詩席一面的牆上。

法國教堂中以彩色玻璃窗著稱者,以沙特爾大教堂、蘭斯教堂和亞眠主教堂為首。此扇彩色玻璃窗最富特色,它用18幅畫面來襯托中間一幅貝依·弗里埃爾聖母畫。兩側各7幅,中間主圖以下4幅,分別敘述耶穌的事跡,其中也有最後的晚餐,聖母領報等主題,總稱為《耶穌傳》。中間的聖母頭戴皇冠,目光端莊肅穆。色彩調配富有對比性(一般只用紫、紅、藍、黃),富麗堂皇,美不勝收。此扇窗是12世紀哥特式彩色玻璃畫的傑出作品。


景色特點:


沙特爾所在的伯斯地區向來有「法國谷倉」之稱。在一大片麥田的田園風光中,聳立著兩座極為耀眼的尖塔,這正是沙特爾大教堂。凡是對西洋建築和宗教有興趣的人,都應前去一看。沙特爾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的傑作。11世紀時由費爾貝爾主教下令興建,12 世紀末遭大火燒毀,在重建過程中不斷擴建,在二十一世紀初的式樣已是第6代了。內殿設有雙重迴廊,立有l75座雕像,正面大門稱為「國王之門」,門上有雕刻極為精細的塑像。著名的彩繪玻璃共有176片,總面積2700平方米,登場人物多達5000人以上,幾乎都是十二、三世紀的作品,有「沙特爾藍」之稱(使用一種獨特的藍色原料)。大教堂左側是展示「哥白林織」的美術館,後側的「呂希貝庭園」可眺望厄爾河的美景。

Ⅲ 世界上最古老的教堂叫什麼

哪一家教堂是世界第一所教堂的問題未有定論,有幾個不同的教堂都聲稱是這個榮銜的擁有者,但都沒有可靠的證據作為支持。

耶路撒冷聖殿並不是基督教堂,而是猶太教堂。一般認為,基督教形成於公元2世紀,在此之前的教堂往往只是把其他建築改建,並沒有專門的教堂。早期只有禮拜地點。在約旦Saint Georgeous Church教堂地底發現了一所年代非常久遠的地下教堂遺址,建於公元33至70年,可能保護過早期基督徒。

以色列聖誕教堂是第一個基督教君主、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年在耶穌誕生地修建的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

Ⅳ 求教堂的 卡通 圖片

http://img1.gtimg.com/gamezone/pics/hv1/153/90/576/37477503.jpg
。。。。

Ⅳ 求教堂的動漫圖片,要上色的

Ⅵ 求一張教堂的動漫圖片

Ⅶ 基督教教堂和天主教教堂有什麼區別

有的,原本的基督教是指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中國,新教路德宗常被稱作基督教,教堂叫基督教堂,天主教的教堂常被稱作天主堂,事實上並不是像人們想的那樣:「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 對耶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天主教予以適當的敬禮,第一,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他養育了耶穌,當耶穌代人贖罪受苦受難時,她在精神上分擔了耶穌的痛苦。耶穌基督都很敬愛她,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的,對她也應該予以尊敬。第二,因為聖母瑪利亞擁有許多美德,如服從天主、謙卑自下、忍耐寬仁、慈善助人等,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榜樣,值得我們效法敬重。不過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並不認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或基督一樣、能降福免禍,只認為她是我們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穌基督前說話又力量,她能為我們轉求、為我們求得天主的豐富恩寵,加強我們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誠的事奉天主或救主基督。基督教各教派並不恭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她一般婦女一樣,為什麼要恭敬她?有的教派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之本意;有的教派還公開誣蔑說:「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穌基督,只崇拜聖母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社會上有許多人受到這種誣蔑的宣傳的誤導,令人遺憾。 關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禮,天主教非常注重禮儀生活,俾能促進天人感應。為此每主日為教友舉獻彌撒祭祀;每年復活節前舉行聖周特別典禮;為敬拜聖體,常年內屢次舉行聖事及聖體降福;為恭敬耶穌聖心,每月舉行首星期五敬禮;為喪葬舉行追悼禮儀等。這些禮儀能激發參禮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體認到天人感應之親切,加強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卻不重視禮儀生活,即在主日禮拜中也只有讀經、講道、唱聖詩而已,其它禮儀生活,則付諸闕如。

Ⅷ 天主教堂和基督教教堂的區別是什麼

1、外觀上區別

基督教的教堂,內部布置的最多懸掛十字架,或者是什麼都不掛。天主教的教堂,內部裝飾除了十字架,還有很多人像,比方耶穌,聖母,聖徒等等。

2、歷史區別

最初基督教只有一個教會,1054年西部、東部教會分裂,以羅馬為中心的西部教會自稱「公教」即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會稱「正教」即東正教。16世紀,西歐和北歐發生宗教改革運動,從天主教中分離出革新教會,統稱基督新教。

3、神職人員的職稱和等級上區別

基督教的教堂,主要由牧師,長老總領教堂的事務,偶爾有些基督教的派別有主教職稱。天主教的教堂,主要有主教,神甫負責。最高等級為梵蒂岡的教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教皇。

4、教會形式區別

天主教至今仍保留統一的教會,自稱「至聖、至公、至一,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羅馬教廷為世界天主教中心。東正教原有以君士坦丁為中心的統一教會,隨著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各國教會不相統屬,但駐在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君士坦丁牧首保留「普世牧首」的稱號。新教從產生即無統一教會,主要的新教派別有加爾文宗、路德宗、英國國教(聖公會)等。